[“文學視界”編者按:這是張愛玲在五十年代初,離開大陸到香港後的兩部長篇之一,長期以來被視為是“反共文學”,在國內少有人見。九十年代之後,國人對十七年的歷史開始有了清醒客觀的評價,張氏的作品今天看來,也就不再那樣突兀,至於小說與歷史的距離,衹有請大傢閱讀後自己來得出結論了。(宇慧撰寫於2001年9月)]
自序
我有時候告訴別人一個故事的輪廓,人傢聽不出好處來,我總是辯護似地加上一句:“這是真事。”彷佛就立刻使它身價十信。其實一個故事的真假當然與它的好壞毫無關係。不過我確是愛好真實到了迷信的程度。我相信任何人的真實的經驗永遠是意味深長的,而且永遠是新鮮的,永不會成為濫調。
《赤地之戀》所寫的是真人實事,但是小說究竟不是報導文學,我除了把真正的人名與一部份的地名隱去,而且需要把許多小故事疊印在一起,再經過剪裁與組織。畫面相當廣阔,但也並不能表現今日的大陸全貌,譬如像“五反”,那是比“三反”更深入地影響到一般民衆的,就完全沒有觸及。當然也是為本書主角的視野所限製。同時我的目的也並不是包羅萬象,而是盡可能地復製當時的氣氛。這裏沒有概括性的報導。我衹希望讀者們看這本書的時候,能夠多少嗅到一點真實的生活氣息。
自序
我有時候告訴別人一個故事的輪廓,人傢聽不出好處來,我總是辯護似地加上一句:“這是真事。”彷佛就立刻使它身價十信。其實一個故事的真假當然與它的好壞毫無關係。不過我確是愛好真實到了迷信的程度。我相信任何人的真實的經驗永遠是意味深長的,而且永遠是新鮮的,永不會成為濫調。
《赤地之戀》所寫的是真人實事,但是小說究竟不是報導文學,我除了把真正的人名與一部份的地名隱去,而且需要把許多小故事疊印在一起,再經過剪裁與組織。畫面相當廣阔,但也並不能表現今日的大陸全貌,譬如像“五反”,那是比“三反”更深入地影響到一般民衆的,就完全沒有觸及。當然也是為本書主角的視野所限製。同時我的目的也並不是包羅萬象,而是盡可能地復製當時的氣氛。這裏沒有概括性的報導。我衹希望讀者們看這本書的時候,能夠多少嗅到一點真實的生活氣息。
1
黃塵滾滾的中原。公路上兩輛卡車一前一後,在兩團黃霧中行駛着。
後面的一輛,有一個穿解放裝的人站在車門外的踏板上。是司機的助手,一個胖墩墩的中年人。他紅頭漲臉的,急得兩衹眼睛都突了出來,嚮前面大聲吶喊着。前面是一輛運煤的大卡車,開得太慢,把路給堵住了。他把喉嚨都喊啞了,前面車聲隆隆,也聽不見,或是假裝不聽見。
好容易到了一個轉彎的地方,前面的卡車終於良心發現了,退後一步,讓後面這一輛走在前面。
“我們也開得慢些,”那助手嚮司機說:“讓他們也吃點灰土。”
司機點點頭。
助手把一隻手臂攀住車窗,把身體扭過去往後面看着,笑嘻嘻的十分高興,但是忽然之間,又漲紅了臉大喝一聲,“他媽的!也讓你們吃點灰!”
車上擠滿了一車的年輕人,都笑了起來。也有人說:“這司機的作風不好,應當檢討。”
他們都是北京幾個大學的學生,這次人民政府動員大學生參加土改,學校裏的積極份子都搶着報名參加。這一支土改工作隊就是完全由學生組成的。內中也有幾個是今年夏天新畢業的,像劉荃。
他坐在顛簸最厲害的車尾,兩衹手臂鬆鬆的環抱着,架在膝蓋上,天氣雖然已經入秋,太陽曬在身上還是火燙的。他的藍灰色夏季解放裝被汗水浸濕了,嶙嶙然貼在背上。
樹上的蟬聲“吱呀……吱呀……”叫得熱鬧,那尖銳而高亮的歌聲,也像眼前這條大路一樣的無窮無盡,筆直的伸展下去。
劉荃心裏說不出來的痛快,一蓬蓬的熱風呼呼吹過來,捲起一陣陣的沙土撲在臉上,就像一層粗糙的紗面幕,不停在臉上拍打着。陽光和風沙使他睜不開眼睛。他皺着眉毛,眯萋着眼,然而仍含着笑容。人個子很高,棕黃色的瘦瘦的臉,眼睛很小,右頰有一個很深的酒渦。
“東方紅,太陽升”靠近車頭的一個角落裏唱起來了,“中國出了個毛澤東……”
前面來一輛騾車,卡車往路邊一歪,半棵槐樹和一大叢青蘆都掃到車子裏面來了,枝枝葉葉,擦得嗤啦嗤啦,響成一片。女同學們尖叫起來,紛紛躲藏着,往旁邊倒過去,更加擠成一團。大傢又是一陣嘩笑。有一個女學生扭下一根樹來,在同伴的背上敲着,打着拍子。
唱了他們新學的土改歌麯,“團结起來吧,嘿,種地的莊稼漢!……”然而他們最愛唱的還是幾支熟悉的。
“我們的中國這樣遼闊廣大……”
劉荃最喜歡這一個歌,那音調裏有一種悲涼的意味,使他聯想到一種“天蒼蒼,野茫茫”的境界。同時他不由得想着,一群人在疾馳的卡車上高歌着穿過廣原,這仿佛是蘇聯電影裏常看見的鏡頭。
大路漸漸窪陷下去,兩邊的土坡漸漸高了起來,像光禿禿的黃土墻一樣的夾道矗立着。這是因為土質鬆軟,騾車的鐵殼輪子一輾就是一道溝,千百年來的騾車老在這條道上走着,路就成了個土溝,有一兩丈深。坐在卡車上,衹看得見平原上黃緑色的樹梢。
有人鬧坐得腿發麻,大傢盡可能的掉換位置,人叢裏有一個美麗的女孩子,現在挪了個方向,朝這邊坐着了。她的頭髮剪得很短,已經沒有電燙過的痕跡了,但是梢上還微微有些捲麯。臉型圓中帶尖,小小的微凸的鼻子,薄而紅的嘴唇。漆黑的一雙眼睛,眼梢撇得長長的,有一道深痕。她的藍灰色的列寧服,袖子高高的捲了起來,直捲到肘彎上面。手臂似乎太瘦一點,然而生在她身上,就仿佛手臂瘦一點,反而更顯出一種少女的情味。大風把一片小緑葉子颳了來,貼在她頭髮上。
不同學校的人,本來是彼此不認識的。上車以前,大傢曾經挨次報出自己的名字,但是自我介紹這件事,總覺得帶點滑稽意味,所以誰也不好意思鄭重出之,不過笑嘻嘻的隨便咕噥這麽一聲。人多,有許多人也仍舊鬧不清楚。然而像她這樣的人,自然是引人註目的。她自己報名,說叫黃絹,是燕京這一期的畢業生,大概全車的男性沒有一個沒聽清楚。劉荃當然也不是例外。
也是因為這人實在太美麗了,偶爾看她兩眼,就彷佛覺得大傢都在註意他,他別過頭去,手裏拿着帽子當扇子,在胸前一下一下的扇着。扇了一會,自己又覺得這是多餘的,車子開得這樣快,風嗚嗚的直吹過來,還要扇些什麽。於是把帽子戴到頭上去。但是跟着又來了第二個感想,這樣大的風,帽子要吹到汽車外面去的,趕緊又摘下來。看看別人,誰也沒戴着帽子,自己的帽子本來是不是戴着的,倒記不起來了,越想越覺得恍惚起來。
他沒大聽見她和別人說話,但是她仿佛非常愉快的樣子,常常把她的一把傘伸到車外去,插到樹叢中,擦得它刷刷響着,彈得跳起來。
車子裏靜寂下來了,衹聽見車聲隆隆。大傢唱得喉嚨都幹了,沒有再唱下去。折了根樹打拍子的那個女孩子叫俞琳,是劉荃的同學,她遠遠的把那馬鞭子似的樹枝伸過來,在他肩上打了兩下。
“噯,劉荃,劉荃,還有多少路?”
他沒有馬上回答,她那樹枝又打上頭來。“噯,劉荃!走了一半路了吧?”她偏着頭,笑嘻嘻的望了過來。他覺得黃絹也在望着他。
“問我有什麽用,你問司機。”他微笑着,心裏卻很不願意。大傢同學,本來也無所謂,她這神氣倒像他們是極熟的熟人似的,很容易使別人發生誤會的。他告訴自己說,現在他們都是幹部了,下級幹部最忌鬧男女關係。而且現在他們是出發去做一件最嚴肅的工作,這種作風要給“領導上”一個不好的印象。
黃塵滾滾的中原。公路上兩輛卡車一前一後,在兩團黃霧中行駛着。
後面的一輛,有一個穿解放裝的人站在車門外的踏板上。是司機的助手,一個胖墩墩的中年人。他紅頭漲臉的,急得兩衹眼睛都突了出來,嚮前面大聲吶喊着。前面是一輛運煤的大卡車,開得太慢,把路給堵住了。他把喉嚨都喊啞了,前面車聲隆隆,也聽不見,或是假裝不聽見。
好容易到了一個轉彎的地方,前面的卡車終於良心發現了,退後一步,讓後面這一輛走在前面。
“我們也開得慢些,”那助手嚮司機說:“讓他們也吃點灰土。”
司機點點頭。
助手把一隻手臂攀住車窗,把身體扭過去往後面看着,笑嘻嘻的十分高興,但是忽然之間,又漲紅了臉大喝一聲,“他媽的!也讓你們吃點灰!”
車上擠滿了一車的年輕人,都笑了起來。也有人說:“這司機的作風不好,應當檢討。”
他們都是北京幾個大學的學生,這次人民政府動員大學生參加土改,學校裏的積極份子都搶着報名參加。這一支土改工作隊就是完全由學生組成的。內中也有幾個是今年夏天新畢業的,像劉荃。
他坐在顛簸最厲害的車尾,兩衹手臂鬆鬆的環抱着,架在膝蓋上,天氣雖然已經入秋,太陽曬在身上還是火燙的。他的藍灰色夏季解放裝被汗水浸濕了,嶙嶙然貼在背上。
樹上的蟬聲“吱呀……吱呀……”叫得熱鬧,那尖銳而高亮的歌聲,也像眼前這條大路一樣的無窮無盡,筆直的伸展下去。
劉荃心裏說不出來的痛快,一蓬蓬的熱風呼呼吹過來,捲起一陣陣的沙土撲在臉上,就像一層粗糙的紗面幕,不停在臉上拍打着。陽光和風沙使他睜不開眼睛。他皺着眉毛,眯萋着眼,然而仍含着笑容。人個子很高,棕黃色的瘦瘦的臉,眼睛很小,右頰有一個很深的酒渦。
“東方紅,太陽升”靠近車頭的一個角落裏唱起來了,“中國出了個毛澤東……”
前面來一輛騾車,卡車往路邊一歪,半棵槐樹和一大叢青蘆都掃到車子裏面來了,枝枝葉葉,擦得嗤啦嗤啦,響成一片。女同學們尖叫起來,紛紛躲藏着,往旁邊倒過去,更加擠成一團。大傢又是一陣嘩笑。有一個女學生扭下一根樹來,在同伴的背上敲着,打着拍子。
唱了他們新學的土改歌麯,“團结起來吧,嘿,種地的莊稼漢!……”然而他們最愛唱的還是幾支熟悉的。
“我們的中國這樣遼闊廣大……”
劉荃最喜歡這一個歌,那音調裏有一種悲涼的意味,使他聯想到一種“天蒼蒼,野茫茫”的境界。同時他不由得想着,一群人在疾馳的卡車上高歌着穿過廣原,這仿佛是蘇聯電影裏常看見的鏡頭。
大路漸漸窪陷下去,兩邊的土坡漸漸高了起來,像光禿禿的黃土墻一樣的夾道矗立着。這是因為土質鬆軟,騾車的鐵殼輪子一輾就是一道溝,千百年來的騾車老在這條道上走着,路就成了個土溝,有一兩丈深。坐在卡車上,衹看得見平原上黃緑色的樹梢。
有人鬧坐得腿發麻,大傢盡可能的掉換位置,人叢裏有一個美麗的女孩子,現在挪了個方向,朝這邊坐着了。她的頭髮剪得很短,已經沒有電燙過的痕跡了,但是梢上還微微有些捲麯。臉型圓中帶尖,小小的微凸的鼻子,薄而紅的嘴唇。漆黑的一雙眼睛,眼梢撇得長長的,有一道深痕。她的藍灰色的列寧服,袖子高高的捲了起來,直捲到肘彎上面。手臂似乎太瘦一點,然而生在她身上,就仿佛手臂瘦一點,反而更顯出一種少女的情味。大風把一片小緑葉子颳了來,貼在她頭髮上。
不同學校的人,本來是彼此不認識的。上車以前,大傢曾經挨次報出自己的名字,但是自我介紹這件事,總覺得帶點滑稽意味,所以誰也不好意思鄭重出之,不過笑嘻嘻的隨便咕噥這麽一聲。人多,有許多人也仍舊鬧不清楚。然而像她這樣的人,自然是引人註目的。她自己報名,說叫黃絹,是燕京這一期的畢業生,大概全車的男性沒有一個沒聽清楚。劉荃當然也不是例外。
也是因為這人實在太美麗了,偶爾看她兩眼,就彷佛覺得大傢都在註意他,他別過頭去,手裏拿着帽子當扇子,在胸前一下一下的扇着。扇了一會,自己又覺得這是多餘的,車子開得這樣快,風嗚嗚的直吹過來,還要扇些什麽。於是把帽子戴到頭上去。但是跟着又來了第二個感想,這樣大的風,帽子要吹到汽車外面去的,趕緊又摘下來。看看別人,誰也沒戴着帽子,自己的帽子本來是不是戴着的,倒記不起來了,越想越覺得恍惚起來。
他沒大聽見她和別人說話,但是她仿佛非常愉快的樣子,常常把她的一把傘伸到車外去,插到樹叢中,擦得它刷刷響着,彈得跳起來。
車子裏靜寂下來了,衹聽見車聲隆隆。大傢唱得喉嚨都幹了,沒有再唱下去。折了根樹打拍子的那個女孩子叫俞琳,是劉荃的同學,她遠遠的把那馬鞭子似的樹枝伸過來,在他肩上打了兩下。
“噯,劉荃,劉荃,還有多少路?”
他沒有馬上回答,她那樹枝又打上頭來。“噯,劉荃!走了一半路了吧?”她偏着頭,笑嘻嘻的望了過來。他覺得黃絹也在望着他。
“問我有什麽用,你問司機。”他微笑着,心裏卻很不願意。大傢同學,本來也無所謂,她這神氣倒像他們是極熟的熟人似的,很容易使別人發生誤會的。他告訴自己說,現在他們都是幹部了,下級幹部最忌鬧男女關係。而且現在他們是出發去做一件最嚴肅的工作,這種作風要給“領導上”一個不好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