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文學>> 释家类>> 闍那崛多 Du Najueduo   中國 China   隋代   (522年600年)
起世經
  凡十捲。隋代闍那崛多譯。收於大正藏第一册。其內容敘述世界之組織、狀態、起源、成壞等過程。分閻浮洲品、鬱單越洲品、轉輪聖王品、地獄品、諸竜金翅鳥品、阿修羅品、四天王品、三十三天品、鬥戰品、劫住品、世住品、最勝品等十二品。本經共有六種譯本,然現存者僅四種,除本經外,餘三者為起世因本經(隋代達磨笈多譯)、大樓炭經(西晉法立、法炬共譯)、長阿含經捲十八至捲二十二(東晉佛陀耶捨、竺佛念共譯)。
第1捲
  大正藏 第 01 册 No. 0024 起世經
  
  No. 24 [No. 1(30), Nos. 23, 25]
  起世經捲第一
  隋天竺三藏闍那崛多等譯
  閻浮洲品第一
  如是我聞。一時婆伽婆在捨婆提城迦利羅石室。時諸比丘。食後皆集常說法堂。一時坐已。各各生念。便共議言。是諸長老。未曾有也。今此世間。衆生所居國土天地。雲何成立。雲何散壞。雲何壞已而復成立。雲何立已而得安住。
  爾時世尊獨在靜室。天耳徹聽。清淨過人。聞諸比丘食後皆集常說法堂共作如是希有言論。世尊聞已。晡時出禪。從石室起。往法堂上。在諸比丘大衆之前。依常敷座。儼然端坐。於是世尊知而故問。汝等比丘。於此集坐。嚮來議論有何所說。時諸比丘同白佛言。大德世尊。我等比丘。於此法堂。食後共集。大衆詳議作如是言。是諸長老。未曾有也。雲何世間如是成立。雲何世間如是散壞。雲何世間壞已復立。雲何世間立已安住。大德世尊。我等嚮來集坐言論。正議斯事。
  爾時佛告諸比丘言。善哉善哉。汝諸比丘。乃能如是。如法信行。諸善男子。汝以信故。捨傢出傢。汝等若能共集一處。作如是等如法語者。不可思議。汝等比丘。若集坐時。應當修此二種法行。各為己業。不生怠慢。所謂論說法義。及聖默然。若能爾者。汝等當聽如來所說如是之義。世間成立。世間散壞。世間壞已而復成立。世間立已而得安住。
  時諸比丘同白佛言。大德世尊。今正是時。修伽多。今正是時。若佛世尊。為諸比丘說此義者。我諸比丘。聞世尊說。當如是持。
  爾時佛告諸比丘言。汝等比丘。諦聽諦聽。善思念之。我當為汝次第演說。時諸比丘同白佛言。唯然世尊。願樂欲聞。
  佛言。比丘。如一日月所行之處。照四天下。如是等類。四天世界。有千日月所照之處。此則名為一千世界。諸比丘。千世界中。千月千日千須彌山王。四千小洲。四千大洲。四千小海。四千大海。四千竜種姓。四千大竜種姓。四千金翅鳥種姓。四千大金翅鳥種姓。四千惡道處種姓。四千大惡道處種姓。四千小王。四千大王。七千種種大樹。八千種種大山。十千種種大泥犁。千閻摩王。千閻浮洲。千瞿陀尼。千弗婆提。千鬱單越。千四天王天。千三十三天。千夜摩天。千兜率陀天。千化樂天。千他化自在天。千摩羅天。千梵世天。諸比丘。於梵世中。有一梵王。威力最強。無能降伏。統攝千梵自在王領。雲我能作能化能幻。雲我如父。於諸事中。自作如是憍大語已。即生我慢。如來不爾。所以者何。一切世間。各隨業力。現起成立。諸比丘。此千世界。猶如周羅(周羅者隋言髻)。名小千世界。諸比丘。爾所周羅一千世界。是名第二中千世界。諸比丘。如此第二中千世界。以為一數。復滿千界。是名三千大千世界。諸比丘。此三千大千世界。同時成立。同時成已而復散壞。同時壞已而復還立。同時立已而得安住。如是世界。周遍燒已。名為散壞。周遍起已。名為成立。周遍住已。名為安住。是為無畏一佛剎土衆生所居。
  諸比丘。今此大地。厚四十八萬由旬。周闊無量。如是大地。住於水上。水住風上。風依虛空。諸比丘。此大地下。所有水聚。厚六十萬由旬。周闊無量。彼水聚下。所有風聚。厚三十六萬由旬。周闊無量。諸比丘。此大海水。最極深處。深八萬四千由旬。周闊無量。諸比丘。須彌山王。下入海水。八萬四千由旬。上出海水。亦八萬四千由旬。須彌山王。其底平正。下根連住大金輪上。諸比丘。須彌山王。在大海中。下狹上闊。漸漸寬大。端直不麯。大身牢固。佳妙殊特。最勝可觀。四寶合成。所謂金銀琉璃頗梨。須彌山上。生種種樹。其樹鬱茂。出種種香。其香遠熏。遍滿諸山。多衆聖賢。最大威德。勝妙天神之所止住。
  諸比丘。須彌山王。上分有峰。四面挺出。麯臨海上。各高七百由旬。殊妙可愛。七寶合成。所謂金銀琉璃頗梨真珠車??瑪瑙之所莊挍。諸比丘。須彌山下。別有三級。諸神住處。其最下級。縱廣正等。六十由旬。七重墻院。七重欄楯。七重鈴網。復有七重多羅行樹。周匝圍繞。端嚴可愛。其樹皆以金銀琉璃頗梨赤珠車??瑪瑙七寶所成。一一墻院。各有四門。於一一門。有諸壘堞重閣輦軒卻敵樓櫓臺殿房廊苑園池沼。具足莊嚴。一一池中。並出妙華。散衆香氣。有諸樹林。種種莖葉。種種花果悉皆具足。亦出種種殊妙香氣。復有諸鳥。各出妙音。鳴聲間雜。和雅清暢。其第二級。縱廣正等。四十由旬。七重墻院。七重欄楯。七重鈴網。多羅行樹亦有七重。周匝齊平。端嚴可愛。亦為七寶。金銀琉璃頗梨赤珠車??瑪瑙之所挍飾。所有莊嚴。門觀樓閣臺殿園池果樹衆鳥。皆悉具足。其最上級。縱廣正等。二十由旬。七重墻院。乃至諸鳥。各出妙音。莫不具足。諸比丘。於下級中。有夜叉住。名曰鉢手。第二級中。有夜叉住。名曰持鬘。於上級中。有夜叉住。名曰常醉。
  諸比丘。須彌山半。高四萬二千由旬。有四大天王所居宮殿。須彌山上。有三十三天宮殿。帝釋所居。三十三天已上一倍。有夜摩諸天所居宮殿。夜摩天上。又更一倍。有兜率陀天所居宮殿。兜率天上。又更一倍。有化樂諸天所居宮殿。化樂天上。又更一倍。有他化自在諸天宮殿。他化天上。又更一倍。有梵身諸天所居宮殿。他化天上。梵身天下。於其中間。有摩羅波旬諸天宮殿。倍梵身上。有光音天。倍光音上。有遍淨天。倍遍淨上。有廣果天。倍廣果上。有不粗天。廣果天上。不粗天下。其間別有諸天宮殿所居之處名無想衆生。倍不粗上。有不惱天。倍不惱上。有善見天。倍善見上。有善現天。倍善現上。有阿迦尼吒諸天宮殿。諸比丘。阿迦尼吒已上。更有諸天。名無邊空處。無邊識處。無所有處。非想非非想處。此等皆名諸天住處。諸比丘。如是處所。如是界分。衆生居住。是諸衆生。若來若去。若生若滅。邊際所極。此世界中。所有衆生。有生老死。墮在如是生道中住。至此不過。是名娑婆世界無畏剎土。諸餘十方一切世界。亦復如是。諸比丘。須彌山王。北面有洲。名鬱單越。其地縱廣。十千由旬。四方正等。彼洲人面。還似地形。諸比丘。須彌山王。東面有洲。名弗婆提。其地縱廣。九千由旬。圓如滿月。彼洲人面。還似地形。諸比丘。須彌山王。西面有洲。名瞿陀尼。其地縱廣。八千由旬。形如半月。彼洲人面。還似地形。諸比丘。須彌山王。南面有洲。名閻浮提。其地縱廣。七千由旬。北闊南狹。如婆羅門車。其中人面。還似地形。諸比丘。須彌山王北面。天金所成。照鬱單越洲。東面天銀所成。照弗婆提洲。西面天頗梨所成。照瞿陀尼洲。南面天青琉璃所成。照閻浮提洲。諸比丘。鬱單越洲。有一大樹。名庵婆羅。其本縱廣。有七由旬。下入於地。二十一由旬。高百由旬。枝葉垂覆。五十由旬。諸比丘。弗婆提洲。有一大樹。名迦曇婆。其本縱廣。亦七由旬。下入於地。二十一由旬。高百由旬枝葉垂覆五十由旬。諸比丘。瞿陀尼洲有一大樹。名鎮頭迦。其本縱廣。亦七由旬。乃至枝葉垂覆。五十由旬。於彼樹下。有一石牛。高一由旬。以此因緣。名瞿陀尼(隋言牛施)。諸比丘。此閻浮洲。有一大樹。名曰閻浮。其本縱廣。亦七由旬。乃至枝葉垂覆。五十由旬。於此樹下。有閻浮那檀金聚。高二十由旬。以此勝金出閻浮樹下。是故名為閻浮那檀。閻浮那檀金者。因此得名。諸比丘。諸竜金翅所居之處。有一大樹。名曰拘吒賒摩利。其本縱廣。亦七由旬。乃至枝葉垂覆。五十由旬。諸比丘。阿修羅處。有一大樹。名善晝華。其本縱廣。亦七由旬。乃至枝葉垂覆。五十由旬。諸比丘。三十三天。有一大樹。名曰天遊。其本縱廣。亦七由旬。下入於地。二十一由旬。高百由旬。枝葉垂覆。五十由旬。
  諸比丘。須彌山下。次復有山。名佉提羅。高四萬二千由旬。上闊亦爾。端嚴可愛。七寶合成。所謂金銀琉璃頗梨赤珠車??瑪瑙。諸比丘。其須彌山。佉提羅山。二山之間。闊八萬四千由旬。周匝無量。優鉢羅華。鉢頭摩華。拘牟陀華奔茶利迦華等。諸妙香物。遍覆水上。諸比丘。佉提羅外有山。名曰伊沙陀羅。高二萬一千由旬。上闊亦爾。端嚴可愛。乃至瑪瑙等七寶所成。佉提羅山。伊沙陀羅。二山之間。闊四萬二千由旬。周匝無量。優鉢羅華。鉢頭摩華。拘牟陀華。奔茶利迦華等。諸妙香物。遍覆水上。伊沙陀羅山外有山。名曰遊乾陀羅。高一萬二千由旬。上闊亦爾。端嚴可愛。乃至瑪瑙等。七寶所成。伊沙陀羅。遊乾陀羅。二山之間。闊二萬一千由旬。周匝無量。優鉢羅花。鉢頭摩花。拘牟陀花。奔茶利迦花等。諸妙香物。遍覆諸水。遊乾陀羅山外有山。名曰善見。高六千由旬。上闊亦爾。端嚴可愛。乃至瑪瑙等。七寶所成。遊乾陀羅。與善見山。中間相去。一萬二千由旬。周匝無量。優鉢羅華。鉢頭摩華。拘牟陀華。奔茶利迦華等。諸妙香物。遍覆諸水。善見山外有山。名曰馬半頭。高三千由旬。上闊亦爾。端嚴可愛。乃至瑪瑙等。七寶所成。其善見山。與馬半頭。二山之間。闊六千由旬。周匝無量。優鉢羅華。鉢頭摩華。拘牟陀華。奔茶利迦華等。諸妙香物。遍諸水上。馬半頭外有山。名曰尼民陀羅。高一千二百由旬。上闊亦爾。端嚴可愛。乃至瑪瑙等。七寶所成。其馬半頭。尼民陀羅。二山之間。闊二千四百由旬。周匝無量。優鉢羅華。鉢頭摩華。拘牟陀華。奔荼利迦華等。諸妙香物。遍覆於水。尼民陀羅山外有山。名毗那耶迦。高六百由旬。上闊亦爾。端嚴可愛。乃至瑪瑙等。七寶所成。尼民陀羅。毗那耶迦。二山之間。闊一千二百由旬。周匝無量。四種雜華。乃至諸妙香物。遍覆諸水。毗那耶迦山外有山。名斫迦羅(隋言輪圓即是鐵圍山也)。高三百由旬。上闊亦爾。端嚴可愛。乃至瑪瑙等。七寶所成。毗那耶迦。及斫迦羅。二山之間。闊六百由旬。周匝無量。四種雜花。及諸妙香物。遍覆於水。去斫迦羅山。其間不遠。亦有空地。青草遍布。即是大海。於大海北。有大樹王。名曰閻浮樹。身周圍有七由旬。根下入地。二十一由旬。高百由旬。乃至枝葉。四面垂覆。五十由旬。邊有空地。青草遍布。次有庵婆羅樹林。閻浮樹林。多羅樹林。那多樹林。亦各縱廣五十由旬。間有空地。生諸青草。次有男名樹林。女名樹林。刪陀那林。真陀那林。亦各縱廣五十由旬。邊有空地。青草彌覆。次有呵梨勒果林。鞞醯勒果林。阿摩勒果林。庵婆羅多迦果林。亦各縱廣。五十由旬。邊有空地。青草彌覆。次有可殊羅樹林。毗羅果林。婆那婆果林。石榴果林。亦各縱廣五十由旬。邊有空地。青草彌覆。次有烏勃樹林。?樹林。甘蔗林。細竹林。大竹林。亦各縱廣五十由旬。邊有空地。青草彌覆。次有荻林。葦林。割羅林。大割羅林。迦奢文陀林亦各縱廣五十由旬。邊有空地。青草彌覆。次有阿提目多迦華林。瞻波華林。波吒羅華林。薔薇華林。亦各縱廣五十由旬。邊有空地。青草遍覆。復有諸池。優鉢羅華。鉢頭摩華。拘牟陀華。奔茶利華迦等。彌覆池上。復有諸池。毒蛇充滿。亦各縱廣五十由旬。間有空地。青草遍覆。次復有海。名烏禪那迦。闊十二由旬。其水清冷。味甚甘美。輕軟澄淨。七重砌壘。七寶間錯。七重欄楯。七重鈴網。外有七重多羅行樹。周匝圍繞。殊妙端嚴。以瑪瑙等七寶莊飾。周遍四方。有諸階道。悉皆端嚴。亦以金銀琉璃頗梨赤珠車??瑪瑙等之所合成。復有無量優鉢羅華。鉢頭摩華。拘牟陀華。奔茶利迦華等。遍覆水上。其華火色。即現火光。有金色者。即現金光。有青色者。即現青光。有赤色者。即現赤光。有白色者。即現白光。婆無陀色。現婆無陀光。華如車輪。根如車軸。其根出汁。色白如乳。味甘若蜜。
  諸比丘。烏禪那迦海中。有轉輪聖王所行之道。亦闊十二由旬。閻浮提中。轉輪聖王。出現世時。此中海道。自然涌現。與水齊平。諸比丘。次烏禪那迦海有山。名曰烏承伽羅。諸比丘。此烏承伽羅山。莊嚴端正。殊妙可觀。一切樹。一切葉。一切華。一切果。一切香。種種草。種種鳥獸。但是世間所出之物。於彼山中。無不悉備。諸比丘。烏承伽羅山。如是端正。殊妙可觀。汝等應當善持此也。
  諸比丘。次復有山。名曰金脅。於此山中。有八萬窟。有八萬竜象。在中居住。並皆白色。如拘牟陀華。七支拄地。悉有神通。乘空而行。其頂赤色。似因陀羅瞿波迦蟲。六牙具足。其牙纖利。雜色金填。諸比丘。過金脅已。即有雪山。高五百由旬。闊厚亦爾。其山殊妙。四寶所成。謂金銀琉璃頗梨。其山四面。有四金峰。挺出山外。各高二十由旬。復有高峰。衆寶間雜。迥然秀出。高百由旬。於山頂上有池。名曰阿耨達多。阿耨達多竜王。在中居住。其池縱廣五十由旬。其水涼冷。味甘輕美。清淨不濁。七重磚壘。七重板砌。七重欄楯。七重鈴網。周匝圍繞。端嚴殊妙。乃至瑪瑙等七寶所成。復有諸華。優鉢羅華。鉢頭摩華。拘牟陀華。奔茶利迦華。其華雜色青黃赤白。大如車輪。下有藕根。粗如車軸。汁白如乳。味甘如蜜。諸比丘。此阿耨達多池中。有阿耨達多竜王宮。其殿五柱。殊妙可愛。阿耨達多竜王與其眷屬。在中遊戲。受天五欲。快樂自在。諸比丘。阿耨達多池東有恆伽河。從象口出。與五百河俱流入東海。阿耨達多池南有辛頭河。從牛口出。與五百河俱流入南海。阿耨達多池西有薄叉河。從馬口出。與五百河俱流入西海。阿耨達多池北有斯陀河。從獅子口出。與五百河俱流入北海。諸比丘。以何因緣。此竜名為阿耨達多。諸比丘。有三因緣。何等為三。諸比丘。閻浮洲中。有諸竜住處。唯除阿耨達多竜王。其餘諸竜受快樂時。便有熱沙。墮其身上。諸竜爾時即失天形。現蛇形相。諸竜時時受斯等苦。阿耨達多竜王無如此事。是名第一因緣。諸比丘。閻浮洲中。除阿耨達多竜王。其餘諸竜。遊戲樂時。有熱風來。吹其身體。即失天形。現蛇形相。有如是苦。阿耨達多竜王。無如此事。是名第二因緣。諸比丘。閻浮洲中所有諸竜。遊戲樂時。金翅鳥王飛入其宮。諸竜既見金翅鳥王。心生恐怖。以恐怖故。即失天形。現蛇形相。具受衆苦。阿耨達多竜王。無如此事。若金翅鳥王。生如是心。我今欲入阿耨達多竜王宮內。彼金翅鳥。以報劣故。即自受苦。永不能入阿耨達多竜王宮殿。諸比丘。此是第三因緣。是故說名阿耨達多。
  諸比丘。雪山南面。不遠有城。名毗捨離。毗捨離北。有七黑山。七黑山北。有香山。於香山中。有無量無邊緊那羅住。常有歌舞音樂之聲。其山多有種種諸樹。其樹各出種種香熏。大威德神之所居止。諸比丘。彼香山中有二寶窟。一名雜色。二名善雜色。殊妙可愛。乃至瑪瑙七寶所成。各皆縱廣五十由旬。柔軟滑澤。觸之猶若迦旃連提迦衣。諸比丘。有一乾闥婆王。名無比喻。與五百緊那羅女。在雜色善雜色二窟中住。具受五欲。娛樂遊戲。行住坐起。諸比丘。二窟之北。有大娑羅樹王。名為善住。別有八千娑羅樹林。周匝圍繞。彼善住娑羅林下。有一竜象。亦名善住。遊止其中。色甚鮮白。如拘牟陀華。七支拄地。騰空而行。頂骨隆高。如因陀羅瞿波迦蟲。其頭赤色。具足六牙。其牙纖利。金沙厠填。復有八千諸餘竜象。以為眷屬。其色悉白。如拘牟陀華。七支拄地。乃至悉以金填其牙。於善住娑羅林北。為善住大竜象王出生一池。名曼陀吉尼。縱廣正等五十由旬。其水涼冷。甘美澄清無諸濁穢。乃至藕根大如車軸。破之汁出。色白如乳。味甘若蜜。諸比丘。曼陀吉尼池側。周匝更有八千諸池。四面圍繞。一一皆如曼陀吉尼。無有異也。諸比丘。其善住竜象王。意若欲入曼陀吉尼池中遊戲之時。即念八千竜象眷屬。時彼八千諸竜象等。亦起是心。善住象王心念。我等今者當往善住王處。諸象到已。皆在善住竜象王前。低頭而立。爾時善住大竜象王。知諸象集。即便發引。嚮曼陀吉尼池。八千竜象。前後圍繞隨從而行。善住象王從容安步。諸竜象中。有持白蓋覆其上者。有以鼻持白摩尼拂拂其背者。有諸樂神。歌舞作倡。在前引導。爾時善住大竜象王。到已便入曼陀吉尼池。出沒洗浴。歡娛遊戲。從心適意。受諸快樂。中有竜象洗其鼻者。或有竜象磨其牙者。或有竜象揩其耳者。或有竜象灌其頭者。或有竜象淋其背者。或竜象摩其脅者。或有竜象洗其髀者。或有竜象洗其足者。或有竜象浴其尾者。或有竜象拔取藕根淨洗鼻擎內其口者。或有竜象。拔優鉢羅華。鉢頭摩華。拘牟陀華。奔茶利迦華等。係於善住象王頭者。
  爾時善住大竜象王。於曼陀吉尼池中。恣意洗浴。遊戲歡娛。自在受樂。啖諸竜象所奉藕根。頭上莊飾優鉢羅等。種種雜華。是事訖已。從彼池出。上岸停住。八千竜象。然後散入八千池中。隨意洗浴。遊戲自在受快樂已。各食藕根。食竟亦以優鉢羅等種種雜華。係其頭上。用自莊嚴。復共集會善住王所。四面圍繞。恭敬而住。爾時善住大竜象王。與彼八千諸竜象等。前後導從。還詣善住娑羅樹林所。象王行時。諸竜象等。或擎白蓋。或執白拂。隨從如前。諸神作樂。導引亦爾。爾時善住大竜象王。到善住娑羅大林已。在樹王下。隨意臥起受諸安樂。八千竜象亦各詣彼八千樹下。行住臥起自在安樂。於彼林中有娑羅樹。其本或復周圍六尋。有娑羅樹。其本或復周圍七尋。八尋九尋十尋。有娑羅樹其本周圍十二尋者。唯此善住娑羅樹王。其本周圍十有六尋。彼八千娑羅樹林之中。若有萎黃及所落葉。即有風來。吹令外出。不穢其林。八千竜象。所有便利穢污之物。有諸夜叉隨掃擲棄。
  諸比丘。閻浮提中。有轉輪聖王。出現世時。八千象中。一最小者。日日晨旦。至輪王前。供給承事。調善象寶。因此得名。彼善住大竜象王。每十五日晨旦。往詣天帝釋所。在前住立。承奉驅使。諸比丘。善住象王有此神通。有此威德。雖復生於象畜之中。然是竜輩。乃有如是大威神力。汝等比丘。應當念持。
  起世經鬱單越洲品第二之一
  諸比丘。鬱單越洲有無量山。彼諸山中。有種種樹。其樹鬱茂。出種種香。其香普熏。遍彼洲處。生種種草。皆紺青色。右旋宛轉。如孔雀毛。香氣猶如婆師迦華。觸之柔軟。如迦旃連提迦衣。長齊四指。下足則偃。舉足還復。別有種種雜色果樹。樹有種種莖葉華果。出種種香。其香普熏。種種諸鳥。各各自鳴。其聲和雅。其音微妙。彼諸山中。有種種河。百道流散。平順嚮下。漸漸安行。不緩不急。無有波浪。其岸不深。平淺易涉。其水清澄。衆華覆上。闊半由旬。水流遍滿。諸河兩岸。有種種林。隨水而生。枝葉映覆。種種香華。種種雜果。青草彌布。衆鳥和鳴。又彼河岸。有諸妙船。雜色莊嚴。殊妙可愛。並是金銀琉璃頗梨赤珠車??瑪瑙等。七寶所成。
  諸比丘。鬱單越洲。其地平正。無諸荊棘。深邃稠林。坑坎屏厠。糞穢不淨。礓石瓦礫。純是金銀。不寒不熱。時節調和。地常潤澤。青草彌覆。諸雜林樹。枝葉恆榮。華果成就。諸比丘。鬱單越洲。復有樹林。名曰安住。其樹皆高六拘盧奢(一拘盧奢五裏)。葉密重布。次第相接。如草覆屋。雨滴不漏。彼諸人等。樹下居住。有諸香樹。亦高六拘盧奢。或復有高五拘盧奢。四三二一拘盧奢者。其最小樹。高半拘盧奢。悉有種種枝葉華果。此諸樹上。隨心流出種種香氣。復有劫波娑樹。亦高六拘盧奢。乃至五四三二一拘盧奢。如是最小。半拘盧奢。悉有種種枝葉華果。從其果邊自然而出種種雜衣。懸置樹間。復有種種瓔珞之樹。其樹亦高六拘盧奢。乃至五四三二一拘盧奢者。如是最小。半拘盧奢。悉有種種枝葉華果。從其果邊。隨心流出種種瓔珞。懸垂而住。復有鬘樹。其樹亦高六拘盧奢。乃至五四三二一拘盧奢者。如是最小半拘盧奢。亦有種種枝葉華果。從其果邊。隨心而出種種鬘形。懸著於樹。復有器樹。其樹亦高六拘盧奢。乃至五四三二一拘盧奢者。如是最小半拘盧奢。亦有種種枝葉華果。從其果邊。隨心而出種種器形。懸著於樹。復有種種衆雜果樹。其樹亦高六拘盧奢。乃至五四三二一拘盧奢。如是最小半拘盧奢。皆有種種枝葉華果。從其樹枝。隨心而出種種衆果。在於樹上。又有樂樹。其樹亦高六拘盧奢。乃至五四三二一拘盧奢者。如是最小半拘盧奢。亦有種種枝葉華果。從其果邊。隨心而出種種樂器。懸在樹間。其地又有自然粳米。不藉耕種。鮮潔白淨無。有皮糩。欲熟食時。別有諸果。名曰敦持。用作槍釜。燒以火珠。不假薪炭。自然出焰。隨意所欲。熟諸飲食。食既熟已。珠焰乃息。
  諸比丘。鬱單越洲。周匝四面有四池水。其池皆名阿耨達多。並各縱廣五十由旬。其水涼冷。柔軟甘輕。香潔不濁。七重磚壘。七重板砌。七重欄楯。周匝圍繞。七重鈴網周匝懸垂。復有七重多羅行樹。四面周圍雜色可愛。金銀琉璃頗梨赤珠車??瑪瑙等。七寶所成。於池四方各有階道。一一階道亦七寶成。雜色綺錯。復有諸華。優鉢羅花。鉢頭摩華。拘牟陀花。奔茶利迦花等。青黃赤白。及縹碧色。一一花量。大如車輪。香氣氛氳微妙最勝。復有諸藕。大如車軸。破之汁出。其色如乳。食之甘美。其味如蜜。
  諸比丘。阿耨達多池之四面。有四大河。闊一由旬。雜華彌覆。其水平順。直流無麯。不急不緩。無有波浪。奔逸衝擊。其岸不高。平淺易入。諸河兩岸。有種種林。交柯映覆。出衆妙香。有種種草生於其側。色青柔軟。宛轉右旋。略說乃至。高齊四指。下足隨下。舉足還復。亦有諸鳥出種種聲。於河兩岸又有諸船。雜色可樂。乃至車??瑪瑙等。七寶之所合成。觸之柔軟。如迦旃鄰提迦衣。
  諸比丘。鬱單越洲。恆於半夜。從阿耨達多四池之中。起大密雲。周匝遍布。鬱單越洲。及諸山海。悉彌覆已。然後乃雨。八功德水。如構牛乳頃。雨深四指。當下之處。即沒地中。更不滂流。還於半夜。雨止雲除。虛空清淨。從海起風。吹此甘澤。清涼柔軟。觸之安樂。潤彼鬱單越洲。普令調適肥膩滋濃。如巧鬘師及鬘師弟子作鬘既成。以水灑散。彼鬘被灑。光澤鮮明。諸比丘。鬱單越洲。其地恆潤。悅澤光膩。亦復如是。常如有人以酥油塗。諸比丘。鬱單越洲。復有一池。名曰善現。其池縱廣一百由旬。涼冷柔軟。清淨無濁。七寶磚砌。乃至藕根味甘如蜜。諸比丘。善現池東。復有一苑。亦名善現。其苑縱廣一百由旬。七重欄楯。七重鈴網。多羅行樹亦有七重。周匝圍繞。雜色可樂。乃至悉是車??瑪瑙七寶所成。一一方面。各有諸門。於一一門悉有卻敵。雜色可樂。亦是金銀琉璃珊瑚赤珠車??瑪瑙等。七寶所成。諸比丘。彼善現苑。平正端嚴。無諸荊棘丘陵坑坎礓石瓦礫及屏厠等諸雜穢物。唯多金銀種種異寶。節氣調和。不寒不熱。常有泉流四面彌滿。樹葉敷榮。華果成就。有種種香。隨風芬馥。復有種種異類衆鳥。常出妙聲。和雅清暢。有草青色。右旋宛轉。柔軟細滑。如孔雀毛。香氣皆似婆利師華。觸之如觸迦旃鄰提迦衣。以足蹈之。隨足上下。復有諸樹。其樹各有種種根莖華葉果實。鹹出衆香。普熏彼地。諸比丘。善現苑中。亦有樹林。名為安住。樹並舉高六拘盧奢。葉密重布。雨滴不下。更相鱗次。如草覆捨。諸人於下居住止宿。復有香樹劫波娑樹瓔樹鬘樹器樹果樹。又有自然粳米熟飯。清淨美妙。諸比丘。彼善現苑。無我無主。亦無守護。鬱單越人欲入此苑。自在遊戲。受諸樂時。於其四門。隨意所趣。入彼苑已遊戲澡浴。恣情受樂。欲去即去欲留即留。隨心自在。諸比丘。為鬱單越人故。於善現池南復有一苑。名曰普賢。其苑縱廣一百由旬。七重欄楯。周匝圍繞。乃至熟飯清淨美妙。諸比丘。此普賢苑亦無守護。鬱單越人。若欲須入普賢苑中澡浴遊戲受快樂時。從其四門隨意而入。入已澡浴遊戲受樂。既受樂已。欲去即去欲留即留。諸比丘。為鬱單越人故。善現池西復有一苑。名曰善華。其苑縱廣一百由旬。七重欄楯周匝圍繞。略說乃至。如善現苑。等無有異。亦復無有守護之者。鬱單越人若欲須入善華苑中澡浴遊戲受快樂時。從其四門隨意而入。入已澡浴遊戲受樂。既受樂已。欲去即去欲留即留。
  諸比丘。為鬱單越人故。於善現池北復有一苑。名曰喜樂。縱廣正等一百由旬。乃至無有守護之者。鬱單越人若欲須入喜樂苑中澡浴遊戲受快樂時。從其四門隨意而入。入已澡浴遊戲受樂。既受樂已。欲去即去欲留即留。略說如前善現苑等。
  諸比丘。為鬱單越人故。於善現池東接善現苑。其間有河。名易入道。漸次下流。無有波浪。不緩不急。雜華遍覆。闊二由旬半。諸比丘。易入道河。於兩岸上有種種樹。枝葉映覆。出種種香。普熏其處。生種種草。略說乃至。觸之柔軟。如迦旃鄰提迦衣。高齊四指。以足蹈之。隨足上下或舉或伏。又有種種雜色果樹。枝葉華果。悉皆具足。亦有種種香氣普熏。種種異鳥各各和鳴。其河兩岸有諸妙船。雜色可樂。七寶所成。金銀琉璃頗梨赤珠車??瑪瑙等。莊嚴挍飾。
  諸比丘。為鬱單越人故。於善現池南有一大河。名曰善體。漸次下流。略說皆如易入道河。此處所有種種樹林。與彼無異。乃至諸船。雜色所成。柔軟猶若迦旃鄰提迦衣。諸比丘於善現池西。為鬱單越人故。有一大河。名曰等車。乃至略說。漸次而下。諸比丘。於善現池北。為鬱單越人故。有一大河。名曰威主。漸次而下。略說乃至。兩岸有船。七寶莊飾。柔軟猶若迦旃鄰提迦衣。此中有鬱陀那偈。
   善現普賢等善華及喜樂
   易入並善體等車威主河
  諸比丘。鬱單越人。若欲入彼易入道河善體等車威主等河。澡浴遊戲受諸樂時。即皆至彼河之兩岸。脫其衣裳。置於岸側。各坐諸船。乘至水中。澡浴身體。遊戲受樂。既澡浴已。隨有何人在前出者。即取上衣。着已而去。亦不求覓所服本衣。何以故。鬱單越人無我我所。無守護故。是諸人等。又復往詣衆香樹下。到樹下已。其樹自然低枝垂屈。為彼諸人。出衆妙香。令其自手攀攬得及。彼人於樹取種種香。用塗身已。復各往詣劫波娑樹到已。其樹亦復如前低枝垂下。出種種衣。令彼諸人手所攬及。彼人於樹復取種種上妙衣服。着已而去。轉更往詣瓔珞樹下。既到彼已。瓔珞樹枝。亦皆垂屈。為彼諸人流出種種上妙瓔珞。手所攬及。彼人於樹牽取種種瓔珞之具。係着身已。更轉往詣諸鬘樹下。既到樹已。鬘樹自然為彼諸人垂枝下麯。流出種種上妙寶鬘。令彼人等手所攬及。便於樹枝取諸妙鬘。係頭上已。轉更往詣諸器物樹。既到樹已。器樹自然枝亦垂下。令其手及。隨意所欲取彼器已。持詣果樹。時彼果樹。亦為諸人。枝垂下麯。出生種種勝妙甘果。令手攬及。彼人於樹。隨心所欲取其熟果適意食之。於中或有搦取其汁。器盛而飲。食飲既訖。乃復往詣音樂樹林。到彼林已。為諸人故。音樂樹枝。亦皆垂下。為出種種音樂之器。手所攬及。彼人於樹。各隨所須取衆樂器。其形殊妙其音和雅。取已抱持。東西遊戲。欲彈則彈。欲舞則舞。欲歌則歌。隨情所樂。受種種樂。其事訖已。各隨所好。或去或留。
  起世經捲第一
  此經宋藏題為起世因本經。闍那崛多譯。卻之為後經。編入取函。丹藏題為起世經。進之為前經。今檢開元錄。丹藏為正。故今題中除因本二字。進之為澄函焉。
  大正藏 第 01 册 No. 0024 起世經
第2捲
  起世經捲第二
  隋天竺三藏闍那崛多等譯
  鬱單越洲品第二之餘
  諸比丘。鬱單越人。發紺青色。長齊八指。人皆一類。一形一色。無別形色可知其異。諸比丘。鬱單越人。悉有衣服。無有裸形及半露者。親疏平等無所適莫。齒皆齊密。不缺不疏。美妙淨潔。色白如珂。鮮明可愛。諸比丘。鬱單越人。若有饑渴須飲食時。便自收取。不耕不種。自然粳米。清淨鮮白。無有糠糩。取已盛置敦持果中。復取火珠。置敦持下。衆生福力。火珠應時。忽然出焰。飲食熟已。焰還自滅。彼人得飯欲食之時。施設器物。就座而坐。爾時若有四方人來。欲共同食。即為諸人具設飯食。飯終不盡。乃至食人。坐食未竟。所設之飯器常盈滿。彼人食此無有糠糩。自然粳米成熟飯時。清淨香美。衆味備具。不須羹臛。其飯形色。猶若諸天蘇陀之味。又如華叢潔白鮮明。彼人食已。身分充盈無減無缺。湛然不改無老無變。是食乃至資益彼人。色力安辯無不具足。諸比丘。鬱單越人若於女人生染着時。隨心所愛。回目觀視。彼女知情即來隨逐。其人將行至於樹下。所將之女。若是此人母姨姊妹親戚類者。樹枝如本不為下垂。其葉應時萎黃枯落。不相覆苫。不出華果。亦不為出床敷臥具。若非母姨姊妹等者。樹即低枝垂條覆蔭。柯葉鬱茂。華果鮮榮。亦為彼人出百千種床敷臥具。便共相將入於樹下。隨意所為歡娛受樂。
  諸比丘。鬱單越人住於母胎。唯經七日。至第八日即便産生。其母産訖。隨所生子若男若女。皆將置於四衢道中。捨之而去。於彼道上東西南北行人往來。見此男女心生憐念。為養育故。各以手指內其口中。於彼指端。自然流出上妙甘乳。飲彼男女。令得全活。如是飲乳。經於七日。彼諸男女還自成就一色類身。與彼舊人形量無異。男還逐男。女還逐女。各依伴侶相隨而去。
  諸比丘。鬱單越人壽命一定無有中夭。命若終時。皆得上生。何因緣故。鬱單越人得此定壽。命終已後皆復上生。諸比丘。世或有人。專事殺生偷盜邪淫妄言兩舌惡口綺語貪瞋邪見。以是因緣身壞命終。墜墮惡道。生地獄中。或復有人。不曾殺生。不盜他物。不行邪淫。不妄言。不兩舌。不惡口。不綺語。不貪。不瞋。亦不邪見。以是因緣。身壞命終。趣嚮善道。生人天中。何因緣故。嚮下生者。以其殺生邪見等故。何因緣故。嚮上生者。以不殺生正見等故。或復有人作如是念。我於今者應行十善。以是因緣。我身壞時。當得往生鬱單越中。彼處生已。住壽千年不增不減。彼人既作如是願已。行十善業。身壞得生鬱單越中。既於彼處復得定壽。滿足千年不增不減。諸比丘。以此因緣。鬱單越人得定壽命。
  諸比丘。何因緣故皆得上生。諸比丘。閻浮洲人以於他邊受十善業。是故命終即得往生鬱單越界。鬱單越人以其舊有具十善業。鬱單越中如法行故。身壞命終皆當上生諸天善處。諸比丘。以此因緣。鬱單越人上生勝處。諸比丘。鬱單越人命行終盡捨壽之時。無有一人憂戀悲哭。唯共輿置四衢道中。捨之而去。
  諸比丘。鬱單越人中有如是法。若有衆生。壽命盡時。即有一鳥。名憂承伽摩(隋言高逝)。從大山中疾飛而至。銜死人發。將其屍骸。擲置餘方洲渚之上。何以故。鬱單越人業行清淨。樂淨潔故。樂意喜故。不令風吹臭穢之氣來至其所。諸比丘。鬱單越人大小便利將下之時。為彼人故地即開裂。便利畢已地合如故。何以故。鬱單越人樂淨潔故。樂意喜故。
  復次彼處。有何因緣而得說名鬱單越洲。諸比丘。彼鬱單越洲。於四天下中比餘三洲。最上最妙最高最勝。故說彼洲。為鬱單越也(鬱單越正音鬱怛羅究溜隋言高上作謂高上於餘方也)。
  起世經轉輪聖王品第三
  諸比丘。閻浮洲內。轉輪聖王出現世時。此閻浮洲。自然具有七種瑞寶。轉輪王身復有四種神通德力。何者七寶。一金輪寶。二白象寶。三紺馬寶。四神珠寶。五玉女寶。六主藏寶。七兵將寶。是為七寶。諸比丘。雲何名為轉輪聖王輪寶具足。諸比丘。轉輪聖王出閻浮洲。以水灌頂作剎利主。於十五日月盛圓滿受齋之晨。洗沐清淨。不搗白?以為衣服。解發垂下。飾以摩尼及諸瓔珞。在樓閣上。親屬群臣前後圍繞。是時王前有金輪寶忽然來應。輪徑七肘。千輻轂輞衆相滿足。自然成就非工匠造。爾時灌頂剎利轉輪聖王。即作是念。我昔曾聞有如是說。若灌頂剎利王。於十五日月盛圓滿受齋之晨。洗沐清淨。身着不搗白?之衣服諸瓔珞。在樓閣上。親屬群臣前後圍繞。是時王前忽然而有天金輪寶。千輻轂輞衆相滿足。自然來應非工匠成。輪徑七肘。內外金色。得是瑞時。彼則成就轉輪王德。我今得此。亦應定是轉輪聖王。
  爾時灌頂剎利轉輪聖王。意欲試彼天輪寶故。敕令嚴備四種力兵。所謂象兵馬兵車兵步兵。四種力兵既嚴備已。王即往詣天金輪所。偏露右髆在金輪前。右膝着地。申其右手捫摸輪寶。作如是言。汝天輪寶。我身定是轉輪王者。未降伏處為我降伏。彼天輪寶應聲即轉。為欲降伏未伏者故。諸比丘。是時灌頂剎利王。既見輪寶如是轉已。即命嚴駕行嚮東方。於是輪寶及四種兵一時皆從。諸比丘。於輪寶前。復有四大天身。引導而行。彼天輪寶所到諸方住止之處。轉輪聖王及四種兵。悉於彼處停住止宿。
  爾時東方一切國土。所有諸王。各取金器盛滿銀粟。又取銀器盛滿金粟。既辦具已。皆共持詣轉輪王前啓言。天王善來善來。今此奉獻是天王物。東方人民豐樂安隱無所怖畏。民戶殷多甚可愛樂。惟願大天。垂哀納受。憐愍臣等細小諸王。臣等今日承奉天王。一心無二。爾時輪王告諸王曰。汝等誠心能如是者。汝當各各於自境界如法治化攝養群生。莫令國內有不如法。所以者何。汝等。若有令我國內非法惡事顯現流行。我當治汝罪無所捨。今教汝等。自斷殺生。教人不殺。不與勿取。邪淫妄語。乃至邪見。皆不應為。汝等。若能斷於殺生。教人不殺。不與勿取。不行邪淫。實語正見者。我即信知。汝等諸王合國降伏。
  爾時東方諸國王等。聞轉輪王如是誡敕。一時皆受十善業行。受已遵承。各於國土如法治化。轉輪聖王自在力故。所嚮之處輪寶隨行。如是聖王天金輪寶。降伏東方一切國已。盡東海岸。周遍遊行。然後迴旋。次第巡歷南方西方乃至北方。依於古昔轉輪聖王所行之道引導而去。轉輪聖王及四種兵次第行時。其前復有四大天身。先輪寶行。若此輪寶所住之處。隨其方面。轉輪聖王及四種兵。即皆停宿。
  爾時北方一切國土所有諸王。亦各賫持天真金器盛滿銀粟。天真銀器盛滿金粟。俱共來詣轉輪王所。到已長跪作如是言。善哉天來。善哉天來。我等北方蒙天王力。人民熾盛豐樂安隱。無諸怖畏甚可愛樂。願天留此施行治化。臣等隨順無敢二心。時轉輪王敕諸王言。若能爾者。汝等各於自境治化。一依教命。莫令國界有不如法。所以者何。若令我境有非法人及諸惡行。我當治汝。又復汝等。莫自殺生。教人莫殺。不與勿取。邪淫妄語。乃至邪見。汝等皆斷。若離殺生。乃至自他修行正見。能如是者。我當信知。汝等國土已善降伏。爾時諸王同聲共啓轉輪王言。如天誡敕。臣等奉行。爾時北方諸國王等。聞轉輪王如是誡敕。各各遵受十善業行。受已奉持皆令如法。各於國土依律治化。轉輪聖王自在力故。所行之處輪寶隨逐。此金輪寶。如是次第。降伏北方。盡北方海際所有諸國。既周遍已還來本處。爾時輪寶。乃於閻浮提中。選擇最上威德形勝極妙之地。當於其上。東西經度闊七由旬。南北規畫十二由旬。如是規度為界分已。爾時諸天即於其夜從空來下。為轉輪王造立宮殿。應時成就。既成就已。妙色端嚴四寶莊挍。所謂天金天銀頗梨琉璃。此金輪寶為聖王故。當宮內門。於上空中嶷然停住。如輪在軸不搖不動。轉輪聖王當於是時。生大歡喜踴躍無量。作如是念。我今已得金輪寶耶。諸比丘。轉輪聖王。有如是等天金輪寶。自然具足。
  諸比丘。轉輪聖王復有何等白色象寶。應當具足。諸比丘。是轉輪王。於日初分坐正殿時。即當王前出生象寶。名烏逋沙他(隋言潔齊)。形體勝妙。其色純白。如拘物頭華。七枝拄地。有大神力。騰空而行。頭色紅赤。如因陀羅瞿波迦蟲。具有六牙。並皆纖利。一一牙上。具足莊嚴。雜色厠鈿。猶如金粟。轉輪聖王見象寶已。作如是念。白象雖現。未知調時。堪受諸事。成賢乘不。爾時象寶一日之間即善調伏。一切事中悉堪駕馭。猶如餘象無量千歲極調伏已。端嚴賢善。適意隨順。如是如是。此白象寶。於一日中暫受調伏堪任衆事。亦復如是。時轉輪王為試象故。於其晨朝日初出時。乘此象寶。周回巡歷。遍諸海岸盡大地際。既周遍已。是轉輪王還至本宮。乃進小食。以是因緣。彼王爾時內心自慶。歡喜踴躍。為我故生如此象寶。諸比丘。轉輪聖王。有如是等白色象寶。自然具足。
  諸比丘。何等名為轉輪聖王馬寶具足。諸比丘。是轉輪王日初分時。坐正殿上。即於王前。出紺馬寶。名婆羅訶(隋言長毛)。色青體潤。毛尾悅澤。頭黑鬃披。有神通力。騰空而行。時轉輪王見馬寶已。作如是念。此馬雖現。未知調時堪受諸事。可得為我作善乘不。是時馬寶一日之中即善調伏堪受諸事。猶如餘馬無量千歲極調熟已。賢善閑習。如是如是。調此馬時。一日之內堪任受行一切諸事。亦復如是。時轉輪王欲試馬故。於其晨朝日初出時。乘此馬寶。周歷大地。還至本宮。轉輪聖王乃始進食。以是因緣生大歡喜。踴躍無量。我今已得紺馬之寶。諸比丘。轉輪聖王有如是等馬寶具足。
  諸比丘。何等名為轉輪聖王珠寶具足。諸比丘。轉輪聖王有摩尼寶。毗琉璃色具足八楞。非工匠造。端嚴特妙。自然流出清淨光明。時轉輪王見珠寶已。作如是念。此摩尼寶衆相滿足。我今應當懸置宮內令現光明。時轉輪王為欲試此摩尼寶故。嚴備四兵。所謂象兵馬兵車兵步兵。具四兵已。即於夜半。天降微雨。重雲黑闇。電光出時。轉輪聖王取此珠寶。懸置幢上。出遊苑中。何以故。意欲遊觀驗珠德故。諸比丘。此摩尼寶在高幢上。普照四方。及四種兵悉皆明了。光明周遍如日照世。爾時彼地所有一切婆羅門居士等。皆謂天明日光已出。並即驚起。作諸事業。以是因緣。轉輪聖王。受大歡喜。踴躍無量。念言。此寶為我出生。諸比丘。轉輪聖王。有如是等珠寶具足。
  諸比丘。何等名為轉輪聖王女寶具足。諸比丘。轉輪王。世出生女寶。不粗不細。不長不短。不白不黑。最勝最妙。進止姝妍。色貌具足。令人見之樂觀無厭。又此女寶。熱時身涼。寒時身暖。於其體上出妙香氣。猶若旃檀。口中恆出優鉢羅香。為輪王故。晚臥早起。勤謹恭敬。凡有所作無失王心。此女意中尚無惡念。況其身口而有過失。以是因緣。轉輪聖王受大歡喜。踴躍無量。心自念言。此已為我生女寶耶。諸比丘。轉輪聖王有如是等女寶具足。諸比丘。何等名為轉輪聖王主藏臣寶威力具足。
  諸比丘。轉輪王出世生主藏臣寶。大富饒財多有功德。報得天眼。洞見地中有主無主一切伏藏。皆為其眼之所鑒識。若水若陸若遠若近。於中所有珍奇寶物。此主藏臣皆為作護。如法守視不令毀失。無主之物應時收取。擬為輪王資須受用。爾時藏臣即自往詣轉輪王所。到已啓言。大聖天王。若天所須資財寶物。惟願勿憂。臣力能辦。天所用者皆令具足。時轉輪王為欲驗試主藏臣寶。乘船入水中流而住。敕藏臣曰。汝藏臣來。我須財寶。宜速備具。宜速備具。藏臣啓言。惟願大天。假臣須臾。待船至岸。當於水側收取財寶。以供天用。王告藏臣。我今不須岸上財物。但當於此為我辦之。藏臣啓言。謹奉天敕不敢有違。爾時藏臣受王敕已。偏襢右臂。右膝着船。手?大水。指如蟹鰲。撮聚金銀。滿諸器內。即於船上。持用奉獻。啓言。大王。此諸金銀。皆是天寶。天以此物。供給於王。以為財用。時轉輪王。告藏臣言。我不須財。但試汝耳。時主藏臣。聞王語已。還收金銀。置於水內。以是因緣。轉輪聖王。受大歡喜。踴躍無量。心自念言。我今已得藏臣寶耶。諸比丘。轉輪聖王。有如是等藏臣具足。
  諸比丘。何等名為轉輪聖王主兵臣寶威力具足。諸比丘。由轉輪王福德力故。自然出生兵將之寶。巧智多能。善諸謀策。洞識軍機。神慧成就。轉輪聖王。所須兵力。悉能備具。欲走即走。欲行即行。欲散即散。欲集即集。爾時兵將。便自往詣轉輪王所。到已啓言。王若須兵。教習驅役。惟願勿慮。臣當為王教習兵馬。皆令如心。調柔隨順。時轉輪王。為欲試此主兵寶故。便敕所司。嚴備四兵。所謂象兵馬兵車兵步兵。王知四兵悉嚴備已。告將寶言。汝兵將來。當善為我揔領四兵。教令隨順。善走善行。善集善散。如法勿違。時兵將寶。聞轉輪王如是敕已。啓言。大王。謹奉天敕。臣不敢違。便揔四兵。莊嚴器仗。教走教行。教集教散。如王所敕。欲走即走。欲行即行。欲集即集。欲散即散。隨意自在。以是因緣。轉輪聖王。生大歡喜。踴躍無量。心自念言。我今已得主兵將寶。諸比丘。轉輪聖王。有如是等主兵將寶。威力具足。諸比丘。若有如是七寶現者。然後得名轉輪聖王。
  諸比丘。何等名為轉輪聖王四種自在神通具足。諸比丘。轉輪聖王。壽命長遠。久住在世。於一切時一切世間。無有人類能得如是安隱久住與轉輪王壽命等者。是則名為轉輪聖王第一壽命神通具足。
  復次諸比丘。轉輪聖王。所受身體。少病少惱。衆相具足。其腹平滿。不小不大。寒熱冷暖。隨時調適。進止輕便。食飲消化。安隱快樂。於一切時一切世間。無有餘人世間受生少病少惱能如是者。是則名為轉輪聖王第二身力神通具足。
  復次諸比丘。轉輪聖王。報生形貌端正殊特。常為世間樂觀無厭。色身清淨。具足莊嚴。最勝最妙。無有倫匹。於一切時一切世間。人中受生。無有如是端正殊特為諸世間樂觀無厭如轉輪王形相備者。是則名為轉輪聖王第三色貌神通具足。
  復次諸比丘。轉輪聖王。業力因緣。有大福報。世間種種。資産豐饒。珍奇衆寶。無不具足。於一切時一切世間。人中受生。無有如是富樂自在資財服玩衆妙寶物充溢府庫比輪王者。是則名為轉輪聖王第四果報神通具足。諸比丘。若具如是四種神通無缺減者。然後得名轉輪聖王。
  諸比丘。又此福德轉輪聖王。為諸人民之所愛敬。心常喜樂。如子愛父。又諸人民。亦得輪王之所憐念。意恆慈育。如父愛子。
  諸比丘。轉輪聖王。或於一時。乘大寶車。出宮遊觀。歷諸勝地。爰及林苑。當於是時。一切人民。悉得面見轉輪聖王。皆大歡喜。鹹共同聲告馭者曰。汝善馭者。惟願持轡從容徐行。勿令速疾。所以者何。汝若持車。徐徐緩進。則令我等多時得見轉輪聖王。爾時輪王聞此語已。亦復如是敕馭者言。汝善馭者。徐徐緩步。慎勿速疾。所以者何。汝若持車。安詳漸進。則亦令我多時遊歷周遍觀視一切人民。諸比丘。時諸民衆見輪王已。各各自持所有寶物。車前鬍跪。奉獻輪王。啓言。大王。民等今者以此奉天。此物屬天。願天受取。隨意所用。何以故。如此寶物。唯應天用故。
  諸比丘。轉輪聖王。出現世時。此閻浮洲清淨平正。無有荊棘。及諸稠林丘墟坑坎厠溷雜穢臭處不淨礓石瓦礫沙鹵等物。悉皆無有。金銀七寶自然具足。不寒不熱。節候均調。諸比丘。又轉輪王出現世時。此閻浮洲自然安置八萬城邑。皆悉快樂。無諸怖畏。人民熾盛。𠔌食豐饒。聚落殷多。甚可愛樂。諸比丘。又轉輪王出現世時。此閻浮洲王所治處。聚落城邑。比屋連村。雞飛相到。人民安樂。不可思議。諸比丘。又轉輪王出現世時。此閻浮洲常於夜半。從阿那婆達多池中興大雲氣。遍閻浮洲及諸山海。應時雨註。亦遍閻浮。如構牛乳間。雨深四指。其水甘美具八功德。下處即沒。更下滂流。浸潤地中。水澇不現。至夜後分。雲霧消除。有清涼風。從大海出。吹其潤澤流散。閻浮人民。觸之皆受安樂。又彼甘澤潤漬。此洲普使肥良鮮明光膩。譬如世間善作鬘師鬘師弟子造鬘既成。以水灑散。令其悅澤花色光鮮。此亦如是。又轉輪王出現世時。此閻浮洲一切土地。自然沃壤鬱茂滋液。譬如有人以蘇油塗物。其地肥美膏腴津潤。亦復如是。諸比丘。轉輪聖王既出現已。住世久遠。經無量年。於此時間。亦復雜受人中苦觸。譬如細軟丈夫其體柔弱。食美食已。運動施為。受少疲觸。乃得消化。如是如是。彼轉輪王。處世久遠。於生死中。受少苦觸。亦復如是。諸比丘。轉輪聖王壽命終時。捨此身已。必生天上。與三十三天。同處共生。諸比丘。轉輪聖王當命終時。為供養輪王故。於虛空中。自然普雨優鉢羅華。鉢頭摩華。拘物頭華。分陀利華等。種種香華。亦雨天沉水末。多伽羅末。栴檀香末。及天曼陀羅等。種種諸華。復有天樂。其音微妙。不鼓自鳴。亦有諸天。歌贊之聲。在虛空中。為供養此轉輪王身。作福利故。
  諸比丘。爾時女寶。主藏臣寶。主兵將寶等。則以種種淨妙香湯。洗輪王身。香汁洗已。先用劫波娑?。儭身裹之。然後乃以不搗?衣。於上重裹。次復更以殊妙細?足五百段。就二?上。次第纏之。裹纏畢已。又取金棺。滿盛蘇油。持輪王身。置之棺內。又以銀槨。盛此金棺。內銀槨已。從上下釘。令其牢固。又復集聚一切香木積成大??。然後闍毗轉輪王身。既闍毗已。收其灰骨。於四衢道中。為轉輪王作蘇偷婆(隋言大聚舊雲塔者訛略也)。高一由旬。闊半由旬。雜色莊挍。四寶所成。所謂金銀琉璃頗梨。其蘇偷婆。四院周圍。五十由旬。七重垣墻。七重欄楯。略說如上。乃至衆鳥。各各自鳴。時彼女寶。及主藏主兵寶等。為轉輪王。作蘇偷婆。既成就已。然後施設上妙供具。諸來求者。種種供給。所謂須食與食。須飲與飲。須乘與乘。須衣與衣。須財與財。須寶與寶。盡給施之。悉令滿足。
  諸比丘。轉輪聖王。命終已後。始經七日。輪寶象寶馬寶珠寶。皆即自然隱沒不現。女寶主藏主兵將等。悉亦命終。四種寶城。稍稍改變。還為磚土。所有人民。亦皆隨時。漸次減少。諸比丘。一切諸行。有為無常。如是遷改。無有常住。破壞離散。不得自在。是磨滅法。暫須臾間。非久停住。諸比丘。應當捨於有為諸行。應當遠離。應當厭惡。應當速求解脫之道。
  起世經地獄品第四之一
  諸比丘。於四大洲。八萬小洲。諸餘大山。及須彌山王之外。別有一山。名斫迦羅(前代舊譯雲鐵圍山)。高六百八十萬由旬。縱廣亦六百八十萬由旬。彌密牢固。金剛所成。難可破壞。諸比丘。此鐵圍外。復有一重大鐵圍山。高廣正等。如前由旬。兩山之間。極大黑暗無有光明。日月有如是大威神大力大德。不能照彼令見光明。諸比丘。於兩山間。有八大地獄。何等為八。所謂活大地獄。黑大地獄。合大地獄。叫喚大地獄。大叫喚大地獄。熱惱大地獄。大熱惱大地獄。阿毗至大地獄。
  諸比丘。此八大地獄。各各復有十六小地獄。周匝圍繞。而為眷屬。是十六獄。悉皆縱廣五百由旬。何等十六。所謂黑雲沙地獄。糞屎泥地獄。五叉地獄。饑餓地獄。燋渴地獄。膿血地獄。一銅釜地獄。多銅釜地獄。鐵磑地獄。函量地獄。雞地獄。灰河地獄。斫截地獄。劍葉地獄。狐狼地獄。寒冰地獄。
  諸比丘。何因緣故。名活大地獄。諸比丘。此活大地獄。所有衆生。生者有者出者住者。手指自然皆有鐵瓜。長而纖利。悉若鋒鋩。彼諸衆生。既相見已。心意濁亂。心濁亂故。各以鐵爪。自攫其身。令皆破裂。或自擘身擘已復擘。乃至大擘。裂已復裂。乃至大裂。割已復割。乃至大割。諸比丘。彼諸衆生。自割裂已。作如是知。我今已傷。我今已死。以業報故。即於是時。復有冷風。來吹其身。須臾復生。肌體皮肉。筋骨血髓。生已還活。既得活已。業力因緣。復起東西。更相謂言。汝諸衆生。願欲得活已勝我耶。諸比丘。當知此中少分說故。名為活耳。然於其中。更有別業。受極重苦。痛惱逼迫。楚毒難堪。乃至先世。或於人身。或非人身。所起所造。惡不善業。未盡未滅。未除未轉。未少分現。未全分現。於其中間。命報未盡。求死不得。
  復次諸比丘。活大地獄。所有衆生。生者有者。乃至住者。手指復生純鐵刀子。半鐵刀子。極長纖利。各各相看。心意濁亂。既濁亂已。乃至各各攫裂擘割。破截而死。冷風來吹。須臾還活。諸比丘。如是如是。少分說故。名為活耳。諸比丘。復有別業。而於其中。極受苦惱。苦未畢故。求死不得。乃至往昔。或於人身。或非人身。所作所造。惡不善業。未盡未滅。未除未離。如是一切次第具受。
  復次諸比丘。活大地獄。所有衆生。於無量時。苦報未盡已。從此獄出。東西馳走。更求餘處。屋捨室宅。求救護處。求歸依處。如是求時。以罪業故。即自往入黑雲沙小地獄中。其獄縱廣五百由旬。既入獄已。上虛空中。起大黑雲。雨諸飛沙。其焰熾燃。極大猛熱。墮於地獄衆生身上。至皮燒皮。至肉燒肉。至筋燒筋。至骨燒骨。至髓燒髓。出大煙焰。洞徹熾燃。受極苦惱。以其苦報未畢盡故。求死不得。乃至往昔人非人身所作所造惡不善業。不滅不除。不轉不變。不離不失。次第而受。經無量時。
  諸比丘。彼諸衆生。如是受苦。經無量時已。從黑雲沙地獄出。更復馳走。求屋求宅求救求覆求歸依處。如是求時。又復自入熱糞屎泥小地獄中。其獄亦廣五百由旬。罪人入已。自咽已下在糞泥中。其糞熱沸。煙焰俱出。燒彼罪人手足耳鼻頭目身體。一時燋燃。乃至往昔若人非人所起所造惡不善業。未盡未滅。未除未轉。不離不失。次第而受。
  復次諸比丘。於糞屎小地獄中。有諸鐵蟲。名為針口。在糞泥中。鑽諸衆生。一切身分。悉令穿破。先鑽其皮。既破皮已。次鑽其肉。既破肉已。次鑽其筋。既破筋已。次鑽其骨。既破骨已住於髓中。食諸衆生一切精髓。令其遍身受嚴劇苦。然彼壽命。亦未終畢。乃至是人惡不善業。未滅未盡。如是次第具足受之。
  諸比丘。彼地獄中諸衆生等。於無量時。受苦痛已。從糞屎泥小地獄出。又復奔走。求室求宅求護求洲求歸依處。爾時即入五叉小地獄中。其獄亦廣五百由旬。彼諸罪人。入此獄已。時守獄卒。執取罪人。高舉??之。置於熾燃熱鐵地上。煙焰洞起。罪人在中。悶絶仰臥。獄卒乃以兩熱鐵釘。釘其二腳。熱焰熾燃。又以二釘。釘其兩手。焰亦熾燃於臍輪中。下一鐵釘。焰轉猛熾。獄卒於是。復以五叉。磔其五體。極受苦毒。乃至彼處。壽命未終。惡業未盡。往昔所造人非人身一切惡業。於此獄中。次第而受。
  諸比丘。彼諸衆生。受此苦痛。經無量時。從於五叉小地獄出。還復馳走。求救求室求洲求依求覆求護。即更來詣饑餓地獄。其獄亦廣五百由旬。罪人入已。時守獄卒。遙見彼人從外而來。即前問言。汝等今者來至此中。有何所欲。彼諸衆生。皆共答言。仁者我等饑餓。時守獄卒。即執罪人。??置熾燃熱鐵地上。爾時罪人。悶絶仰臥。便以鐵鉗。坼開其口。取熱鐵丸。擲置口中。彼人唇口。應時燒燃。既燒唇已。即燒其舌。既燒舌已。即燒其齶。既燒齶已。即燒其咽。既燒咽已。即燒其心。既燒心已。即燒其胸。既燒胸已。即燒其腸。既燒腸已。即燒其胃。既燒胃已。經過小腸。從下部出。其丸猛熱。尚赤如初。彼諸衆生。當於是時。極受苦毒。命亦未終。略說乃至。若人非人先世所作。如是次第。此地獄中。種種具受。
  諸比丘。彼諸衆生。於無量時。受是苦已。從此饑餓小地獄出。復更馳走。略說如前。求守護處。然後來詣燋渴地獄。其獄亦廣五百由旬。入此獄已。時守獄卒。遙見彼人從外而來。即前問言。汝等今者何所求須。罪人答言。仁者我今甚渴。時守獄卒。即捉罪人。??置熾燃熱鐵地上。在猛焰中。仰臥悶絶。便取鐵鉗磔開其口。融赤銅汁。灌其口中。彼諸衆生。唇口應時悉皆燋爛。唇口爛已。次燒其舌。如是燒齶。燒喉燒心。燒胸燒腸。燒胃。直過小腸。從下部出。彼諸衆生。各於是時。受極重苦。受極重痛。其苦特異。難可思議。然彼壽命。未終未盡。略說如前。乃至若人非人所造惡業。未滅未離。如是次第。具足受之。
  起世經捲第二
  大正藏 第 01 册 No. 0024 起世經
首頁>> 文學>> 释家类>> 闍那崛多 Du Najueduo   中國 China   隋代   (522年60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