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文學>> 经济商企>> 馬雲 Ma Yun   中國 China   現代中國   (1964年十月15日)
馬雲點評創業
  創業和成功的夢想隱藏在我們每個人心中,但它需要智慧和勇氣。即使沒有登上最高峰,一路上也還有衆多小型基金對你夾道歡迎;更重要的是,你可以提前和衆多成功的企業傢面對面,分享其寶貴的創業經驗和人生智慧。
  CCTV贏在中國現場精彩點評實錄。
  《馬雲點評創業》附贈CCTV贏在中國馬雲精彩點評實錄光盤一張。
  他熱心做媒,撮合百萬意中人;他牽綫搭橋,鏈接200多國傢和地區。
  你在他那裏登記個名字,他讓你挑選整個世界。
  ——“CCTV年度經濟人物”頒奬詞
  馬雲以他的遠見和努力,不僅在很短的時間內使阿裏巴巴成為一傢成功的國際性公司,而且幫助許多亞洲企業走上全球化之路。
  ——美國亞洲商業協會主席 大衛•本田
  深凹的顴骨,扭麯的頭髮,淘氣的露齒笑,一個5英尺高、100磅重的頑童模樣。這個長相怪異的人有拿破侖一般的身材,同時也有拿破侖一樣的偉大志嚮!
  ——《福布斯》雜志
第1章
  雲霧下,大地上,奔跑中
  王利芬
  前兩天我接到馬雲的電話,他說不希望我在電視上專門為他本人的書做廣告,這樣不利於《贏在中國》這個項目,因為《贏在中國》的任務是要打造選手,讓選手成功,評委衹是幫助選手們成功的人,並且說他知道自己是誰,要幹什麽,要到哪裏。
  放下電話之後我心中感動且佩服。我為他對《贏在中國》的愛惜之情而感動,為他後面所說的幾句話而佩服。因為後面幾句話幾乎概括了一個人一生全部的追求,也是我常常問自己的話,這幾句話是解决人生最重要的問題,很顯然,馬雲心中對這幾個問題的回答無比清晰。
  滿眼看去,有太多的人並不知道自己是誰,當然就無法知道幹什麽最好,也就更不知道要到哪裏。搞清這三個問題需要人生最高境界的智慧,《贏在中國》的主題歌命名為《在路上》,其實這個在路上並不是衹指創業,而是人生之路。這就是說每個人都在路上,但是在路上的很多人弄不清上述三個問題,走不出一條成功之路是可以肯定的。
  《贏在中國》中的馬雲大傢已經非常熟悉,那是一個諳熟創業之路並能用最點穴的語言針對具體的創業案例進行既具體也抽象地表述的人。這一點看幾集《贏在中國》中的馬雲就不難得出這個結論。所以,作為評委的馬雲用不着我在這裏贅述,我想說的是與我打交道時我所感知的馬雲,一個更加立體的馬雲。
  帶着激情的理智:理智與情感的衝突是人類最根本的衝突,在做事的過程中何時理性多一些,何時激情多一點,很難把握。人最大的痛苦也是理智與情感的衝突,馬雲身為企業傢,本應是用理智說話的經濟思維,卻充滿着激情,但這個激情極少跑出他理智的框架,他所攜帶的激情讓他有着持續的創業原動力,讓他的理性顯得有情有義,讓他的表述入情入理。他的語言表述尤其具有激情的感染力,但這種激情牢牢地服務於他所表達的主題,而這種激情不是煽情,是那種可持續的始終藴藏得很深的東西。我見過許多人的雄心和激情,但是長時間地保持在一個相對固定的溫度上是不容易的,尤其在下雨或下冰雹的天氣。幾年前馬雲曾告訴我一九九五年來北京時他還有時睡在人傢的地鋪上,他離開北京時含着眼淚說:北京,我還會再回來的。從這句話中我可以想像他心中渴望認可渴望成功的激情。有無數的人在挫折中也流過淚發過誓,心中也鼓脹過成功的激情,但是少有人把這個激情化作一係可行的理性的方案和實施的路徑,馬雲做到了。他曾說過,短暫的激情是不值錢的。我每每聽到這句話時就會想到我們一起喝咖啡時他說這話的激情,想到他激情下堅如磐石的理智。
  有錢但不是富人形象:作為阿裏巴巴董事局主席,馬雲理所應當有錢,但我從來感覺不到他是個有錢人。這不衹是從他的穿着隨便,吃喝簡單上能感受到這一點,更重要的是他內心對自己的定位。他曾經清晰地表述過錢對於企業傢的作用,他說錢就是企業的軍隊,和平年代,軍隊是不打仗的,但必須有精銳的軍隊存在,否則一遇戰爭爆發後果不堪設想。也就是說,錢在馬雲眼裏一是應付大規模作戰,一是他的公司生存和發展的需要。其實,錢是一個既好且壞的東西,有許多人過不了錢這個關,尤其是真正有了錢之後,那種誘惑不是一個沒錢的人所能想像得到的。我看到過許多人在有錢後對所謂貴族生活方式爆發出難以抑製的欲望。其實,中國改革開放纔30年,也就是說,即便是20多歲或者10多歲的人在中國也不難找到貧窮的記憶。所以每每當我看到一些所謂有錢人的貴族感時,我一是感到好笑,二是覺得人們太容易失去記憶。還有,在當今的中國,即便在最繁華的地方,貧窮的印跡也是隨處可見的。所以,我總覺得適合中國國情的生活方式在目前最好是現代、簡潔、明快、幹淨、時尚。任何假貴族的東西實在是不合時宜。貴族需要三代完成,我們連一代人都未走過,當然是假貴族。當然,第一代人就朝這個方向追求並不為過,每個人都有權以自已的方式使用自己的財富,但是,在一個貧富差距如此巨大,一個貧窮就在昨日的記憶中的環境裏以一個富人的形象出現衹會讓更多的人不認同,在一種大衆心裏靜默的抵抗中失去本該得到的,而得到本不該由他承擔的。而馬雲,恰恰相反,是以一個充滿社會責任感,一個殫精竭慮的創業者的形象出現的,他身上沒有一絲造作,一絲矯情,更沒有許多人無法掩飾的虛榮。這種形象不僅接通了許多普通人的心路歷程,而且更多地激發了人們對他由衷的敬意。有時我想,當人們在抱怨成功的環境時,其實環境有一部分應由自己負責。
  
  手段的選擇必須服從於目的:對於馬雲而言,創造價值,造福社會是他的目的。總而言之,是最後獲得社會的認同,人們的尊敬。一個成功的公司的打造需要路徑,實現的過程需要手段。他腦子中,手段運用必須服從於目的。這點的始終清晰讓人着實服氣。我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我知道有一些光鮮的形象的維護是需要在過程中以喪失自尊為代價完成的。這些人為了目的,常常在實現的過程中將目的放在一邊,或者說丟掉了。而馬雲的這個弦綳得很緊很緊。
  腳在地上,心在遠方:前者指的是腳踏實地的精神,後者指的是視野。我之所以提這一點是因為太多的人有好的理念,但你發現若幹年之後,這些理念還衹是理念,少有人將理念付諸現實。馬雲說,理念如果不落實在行動上,衹是一堆廢紙。他是這麽說的,也是這麽做的。十五年前,他為互聯網着迷被稱為互聯網狂人時,他把互聯網的夢用阿裏巴巴這樣一個帶有神話特色的名字的公司實現了。但他並沒有止步於此,他頻頻的國際交往,他的好學,他在前沿的思考,他的最新的阿裏媽媽的推出,讓他站在一個一般人難以企及的高度在眺望他嚮前的路徑。其實,腳在地上,心在遠方,做到這兩者中一點的人都不容易,而將這兩者結合起來的人更是難得。
  以上四個維度不知是否傳達出了一個立體的馬雲的形象。當然馬雲的路還很長,樹大了,吹他的風也更強。但無論如何,這是迄今為止在我心中的馬雲的形象。《贏在中國》中,馬雲面對一個個活生生的選手的創業案例的點評調動了他過往創業中的點點滴滴,他將這些點滴串連起來,並係統地總結出讓選手,也讓觀衆共鳴的東西,這就是《贏在中國》中馬雲的魅力所在,這是一個評委的魅力。而我所寫的,是一個已經成功並且要進一步成功的人的魅力,而要具備後者,尤其在一個發展中國傢,上述幾點則是一根也少不得的成功大廈所需的柱子。
  最後,為了讓大傢對馬雲有一個形象的感知,本文的題目是《雲霧下,大地上,奔跑中》。我之所以用這個題目,是因為,馬的形象與奔跑一直是連在一起的。
第2章
  選手簡介
  李書文,男,1970年出生,碩士,現當代文學、MBA專業。
  參賽項目
  辦公傢居整合運營。中潤公司在創業之初即確立要做中國辦公傢具行業第一整合運營品牌的目標。
  現場簡況
  《贏在中國》第二賽季晉級篇第一場,評委:熊曉鴿、史玉柱、馬雲。
  現場回放
  馬雲:這兩年你覺得最失敗的事情是什麽,從創業到現在為止?
  李書文:最失敗的是資金非常緊張的時候,我們到處求爺爺告奶奶。社會上有大量風險投資,但他們看不到傳統産業,看不到這麽龐大的市場。當時我們是100塊錢,500塊錢這樣去籌資,拿着麻袋去收錢,拉着卡車去找錢,零零碎碎的,親戚朋友的錢全藉過來。我們最失敗的就是資金鏈沒解决,這也是我參加《贏在中國》的一個目的。
  馬雲:你去年實現了80%的增長。在傳統行業80%的增長已經很不錯了,但在熊總看來80%是不行的。你覺得繼續保持這樣超常規的發展,最缺的資源是什麽,是1千萬還是什麽?
  李書文:對中潤來講不缺思想,不缺創意,我們一缺人才,二缺資金。我參加《贏在中國》大賽,除了希望找到資金,也希望找到更多的人才能加盟中潤。
  馬雲:在你的創業隊伍中,你最欣賞哪一個?
  李書文:最欣賞的是我的財務總監。
  馬雲:為什麽讓你那麽欣賞他?
  李書文:我拿着刀逼他,他也不會多給我一分錢。
  熊曉鴿:是不是你太太?
  李書文:不是。中潤集團3、4個企業沒有我任何傢屬的影子,連開車的都不會有。
  史玉柱:你的客戶主要是團隊消費,這無法避免會有一些客戶會提出個人要求,要你給回扣,你怎麽解决?
  李書文:這樣的事情中潤不做,政府招標不做,任何要回扣的不做,侮辱我們員工的不做。如果馬總買了一批100多萬的傢具,而你太太看上了我們一張很漂亮的椅子,我可以把我的産品送給你太太,但决不能賄賂。
  馬雲:你給我太太漂亮的椅子,這不算賄賂算什麽?
  李書文:賄賂一定是沒有第三人參與的,我拿錢賄賂你的時候肯定衹有我們兩個人,我把一張椅子送到你辦公區,這是陽光的。
  馬雲:你雖然不給回扣,但是給客戶送適當的禮品?
  李書文:這是中國人的人之常情。
  馬雲:如果真的有員工給客戶回扣,你怎麽處理?
  李書文:他拿自己的錢送回扣,我可能管不到,但公司的錢他一分拿不走。
  馬雲點評
  我非常欣賞你的心態,你的智慧,你的勇氣,一看就像寧高寧的助手。就項目來講,也許你是最不需要錢的人,你已經很成功了。你是1970年出生,所以我的建議是在40歲以前你能夠像4號選手(董冰)一樣學會專註,這個世界不是因為你能做什麽,而是你該做什麽。如果你把所有的精力和資金都放到你剛纔的辦公傢具項目的話,我相信會做得很好。李嘉誠講過,他的多元化經營一定等有一到兩個永遠賺錢時,纔進行第三個。長江實業是他的旗艦,有了長江實業他纔有今天。你一定要有自己的旗艦項目,在40歲之前有自己的旗艦項目。這是我的建議。
  你剛纔講到風險投資如果給你投錢,你會讓資本說話。我的建議是,永遠不要讓資本說話,讓資本賺錢。讓資本說話的企業傢不會有出息,最重要的是你讓資本賺錢,讓股東賺錢。如果有一天你拿到很多錢,你堅持今天的原則,做你認為可以賺錢的,我相信有一天資本一定會聽你的。
首頁>> 文學>> 经济商企>> 馬雲 Ma Yun   中國 China   現代中國   (1964年十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