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文學>> 励志感悟>> 劉墉 Liu Yong   中國 China   現代中國   (1949年)
靠自己去成功
  第一部分:研究報告中甚至說“從行為改善的角度來看,午睡在直覺印象的學習上,跟晚上一夜安枕同樣有用。”午睡也使晚上睡眠的效果提高。實驗顯示,第一天有午睡的受試者在廿四小時之後的記憶力,比沒午睡的人強百分之五十。
  
  第二部分:學習是你自己的事,不是你“秀”給老師看的,也不是專用來“報答”老師或“報復”老師的;就算老師對你印象壞透了,你還是應該努力學習,甚至說你更應該加倍用功,證實自己的好,給老師看纔對。
  
  第三部分:但我也要對你說,這世界上並非一分耕耘,就一定有一分收穫。有時候,你可能用的種子不好、水土不對,再遇上壞天氣,結果下了最大的功夫,反不如那些天時地利人和都對,卻沒努力的人收穫來得好。
  
  第四部分:我要你不致前功盡弃,更要為你開一扇門,帶你通嚮五千年的中華文化,使你有一天,從中文書架上隨便抽下一本書,就能與我們的祖先溝通,就能建立你的民族自尊,成為一個有根的人。
  
  過去5年間,劉墉先生用他在祖國大陸的版稅,幫助了兩百多個中學生就學。舉辦了幫助下崗工人子女的徵文比賽,並損建了“薇薇希望小學”等共26所學校。請購買劉墉先生正版書,使他在祖國的公益活動能推展得更多、更廣。
  如果我是比爾·蓋茨的爸爸,知道兒子居然大二要從哈佛輟學,我會不會支持他?如果我是李安的父親,知道兒子居然去搞電影,我又會不會阻止?如果我阻止了,還會不會有今天的微軟總裁比爾·蓋茨和大導演李安?本書是臺北著名作傢劉墉談作為父母與子女成長過程關係的一本書,如何教育子女,如何與即將長大成人並將離開自己的子女交流是許多為人父母的人面臨的難題,許多人對此一愁莫展,甚至兩代人之間鬧得很僵,通過本書我們看到,作者不但在文學和藝術方面取得很大的成就,並且對子女的教育和交流方面同樣出色。因此,對身為傢長的讀者也許有很大的參考意義,同樣,對正在成長着的子女們來說,也可以通過本書從另一個視角去理解父母。
  《靠自己去成功》 - 作者簡介
  
  劉墉,籍貫北京,生於臺北,著名作傢畫傢。曾任美國丹維爾美術館駐館藝術傢、紐約聖若望大學駐校藝術傢、聖文森學院副教授。出版中英文著作70餘種,在世界各地舉辦畫展30餘次。
  《靠自己去成功》 - 圖書目錄
  
  自己去成長 自己去成功
  誰不希望睡到自然醒
  《靠自己去成功》《靠自己去成功》
  
  拼命作個人上人
  平常心 心常平
  小心怪叔叔
  9·11的一場噩惡夢
  作自己的主人
  當習慣成了自然
  恨老師
  把媽媽永遠留在心上
  嚮前走一別回頭!
  你有酷的資格嗎?
  你能不能睡柴房?
  在生死之間選擇
  焦躁就是浪費時間
  有贏有輸纔是人生
  一心可以二用
  中國人,不傳病毒!
  馬桶與電視
  衹因為我看到
  寫作一點也不難!
  正一與負一之間
  心裏有反的進修
  幽人生一默
  鏟雪奇案
  院子裏的萬靈丹
  小心一這裏有個臺階
  當偶像摔倒的時候
  穿出你的品味
  打開一扇門
  離開父母的時候
  誰是真天才
  這世界公平嗎?
  人生路,小心走
  多抓幾把豆子
  堅持作你自己
  Education是“愛到開心”
  大頸南初中畢業旅行的行為規則
第一章
  前言:自己去成長·自己去成功
  
  六月二十五號,吃完中飯,我照例躺在沙發上看報,一邊用眼角餘光註意大門,好迎接放學回傢的女兒。
  但是突然心頭一震,今天不用等女兒了,因為前天我已經把她送進離傢三百多哩的集中營。
  那不是真的集中營,而是有六十年歷史的“草山(Meadowmount)音樂夏令營”。每年暑假有來自世界各地的年輕人,在那兒接受魔鬼訓練;世界頂尖大師伊薩帕曼(Itzhal
  Perlman)、馬友友和林昭亮、簡明彥都是那裏出來的。
  音樂營占地二百多英畝,其中散布着由馬廄改裝成的一棟棟宿舍。屋頂是鐵皮的,由於馬廄原本不高,硬改成兩層,所以伸手就能摸到天花板;加上窗子小得出奇,房間又衹容轉身,可想而知,夏天大太陽一曬,會有多熱。更可怕的是營裏的規矩——
  早上七點捨監就會像“獄卒”般一間間敲門,不到學生開門出來不停止。七點半得走到幾百英尺外的餐廳吃飯;八點半準時,必須回到自己的小房間開始練琴。
  捨監整天在走廊裏巡查,哪一間沒有傳出琴聲就敲門警告;再不動,則“記點”;衹要被記兩點,周末就禁足。
  我實在搞不懂,我那嬌生慣養,自以為是小公主的女兒,為什麽非進去不可。
  入營之前,我一次又一次問她,是不是算了?暑假在傢多舒服,何必去受苦,整整七個禮拜不能回傢,平常不準傢人探視,電話不通,連電腦都不準帶,想傢都沒法說,多可憐哪!
  女兒卻想都沒想,就一扭頭:“我要去!”
  入營的那天,攝氏三十五度,我偷偷溜進她的房間瞄一眼,就熱得滿身大汗;出來,我又問她是不是回傢算了,她還是扭頭說:“不回傢。”
  離開的時候,女兒正排隊繳體檢表格,直揮手叫我們走。我偷偷看她有沒有哭,她居然眼眶都沒紅,還直說好興奮。
  上了車,慢慢駛離校園,我一直回頭,但是那個號稱捨不得爸爸媽媽的寶貝女兒,居然背對着我們。
  在美國其實有很多這樣的“集中營”,有音樂的,體育的,也有文學的、科學的。偏偏“一個願打、一個願捱”,就有那麽多年輕人,想盡辦法進去接受虐待。
  從女兒入營這件事,我常想“女大不中留”,也“兒大不中留”,當年兒子入哈佛,送他去,我走的時候直掉眼淚,他不是也沒“目送”我離開嗎?
  他們那麽無情,是因為離開父母,興奮;還是因為眼前有太多要面對的挑戰,“受苦的人沒有悲觀的權利”。
  如同我當年,把傢一擱,衹身來了美國;在機場,連學生都哭,我卻沒掉眼淚,因為前面的苦難是我要獨自承擔的。他們還留在傢裏,過平靜的生活,我卻成了漂泊者。
  但是為什麽每個年輕人都要漂泊,都夢想作異鄉人,都覺得孤危是一種酷,這是不是一種天生的衝力?
  是這衝力,使人類的祖先能由最早的非洲走出來,走到全世界,甚至登上月球,相信有一天會到達火星。
  也是這衝力,使一個個王子和公主走出父王的城堡,不理會父母的呼喊,硬是跳上馬,絶塵而去。
  我常想:父母要留,孩子要走;父母要為他們作主,他們偏偏不聽。這表示他們有年輕人的想法,還是該稱為反叛?
  一個乖乖牌,父母說什麽是什麽,好好走大人鋪好的路,接傢裏的事業,作個“孝”而且“順”的孩子,是不是就好?
  我也常想:如果我是比爾蓋茲的爸爸,知道兒女居然大二要從哈佛輟學,我會不會支持他?如果我是李安的父親,知道兒子居然要去搞電影,我又會不會阻止?如果我阻止了,還會不會有今天的微軟總裁比爾蓋茲和大導演李安。
  是不是因為孩子年輕,我們就應該讓他走出去,找他所想找的,讓他們自己去發現;而不是沒等他找,就把蓋子打開說:“來!這就是你要找的東西。”
  兒子小時候,我曾經有一段時間扮演強權,什麽都幫他安排好。
  但是經歷了這麽多年,看了美國的“自由經濟”與民主精神。我發覺每個人都有他的特質、他的優點,以及他走出去自己闖天下、自己去受苦的本能。
  最好的教育是讓他們這些長處獲得充分的發揮。
  這本書就是我新教育觀下的産物,表面上它與傳統教育一樣,但潛在的主張是“自由教育”。
  我知道國內的傢長都逼孩子,我沒有唱反調,叫孩子不努力,而是教他們“成功要自己去成功,如同成長要自己去成長”。讓他們自己逼自己,而非作個沒有電瓶的車子,衹等父母師長在後面推。
  這兩天,每次走過女兒的房間,看到她的公主床,我都想掉眼淚。但我知道自己兩盡半的胳臂,已經留不住她人生千萬裏的行程。
  我甚至想,如果每個學校都能像草山(Meadowmount)那樣的“集中營”,沒有鐵絲網、不逼孩子進去,孩子們卻都想盡辦法考進去,甘心樂意地接受嚴格的訓練,那該多好!
第二章
  第一部分
  談睡眠
  
  研究報告中甚至說“從行為改善的角度來看,午睡在直覺印象的學習上,跟晚上一夜安枕同樣有用。”午睡也使晚上睡眠的效果提高。實驗顯示,第一天有午睡的受試者在廿四小時之後的記憶力,比沒午睡的人強百分之五十。
  談睡眠
  隨著你升入高年級,會愈來愈覺得時間不夠用。
  孩子,你不必為睡得多自責。
  如果希望“小睡”有大“睡”的效果,最好能一次睡60到90分鐘。
  你要用時間的緊迫逼自己有更高的效率,而非用惡性循環的拖延,使自己損失睡眠與健康。
  誰不希望睡到自然醒
  今天早上七點,你媽媽的鬧鐘響,把我吵醒了,可是見她瞄了一眼鬧鐘,繼續睡,我猜一定時間還多,就沒吭聲。直到過了半個鐘頭,還不見她起床,纔推她,問她要幾點起,媽媽醒過來,看看鐘,立刻跳了起來,說糟了!怎麽沒聽見鬧鐘響呢?當時已經七點半了,而你必須七點五十分到校。
  看媽媽急著去浴室梳理,我就先跑到你房間看,想你一定早準備好了。沒想到,你也還在被窩裏。我問你為什麽還不起床,你說馬上會起,我又說已經七點半都過了,你就哇的一聲立刻坐起來;一邊匆匆忙忙穿衣服,一邊怪媽媽為什麽沒叫你,你自己又為什麽把鬧鐘按了下去。
  看你抓了一根香蕉,頭髮都沒來得及綁,就匆匆忙忙地跟媽媽出去,我覺得有必要跟你談談你的睡眠規劃。
  最近常聽你抱怨睡眠不足,怪學校功課太多,有一堆考試,又怪自己為什麽總需要睡八個小時纔夠,還說羨慕那些一天衹睡五六個鐘頭的同學。
  其實你不必為自己睡得多而自責,因為你正在成長期,青春期的孩子本來就要較多的睡眠。“生長激素”多半在睡覺的時候分泌,所以如果你睡不好,就容易影響發育。
  而對那些已經發育完全的大孩子,就不必太多睡眠了。我最近看到一個統計,說美國高中生一般衹睡六個鐘頭,回想你哥哥高中時甚至一天還睡不到五個鐘頭,他們照樣發育得很好,可見當你度過這個“急速的成長期”,自然就不會那麽愛睡了。
  由此可知,而今你睡下去就起不來,不一定是因為懶,而是由於生理需要。所以我建議你檢討一下,能不能在“醒著的時候”快一點,使自己能早點上床,而非CUT你的睡眠時間。
  每個人都會拖——
  一生有一生的拖,中國人常講“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那是拖了少年時。
  相同的,一個月又有一個月的拖,你不是每到學期結束前,就特別忙嗎?那是因為前面大半個學期都比較放鬆,造成功課的堆積。
  往再小的地方看,其實一天也有一天的拖。
  舉個例子,昨天你因為參加學校社團,六點多才到傢,先坐在沙發上看電視卡通,接著去吃飯,吃完飯看你進房間了,我有事要問你,原以為你在做功課,卻發現你躺在床上睡著了,醒過來之後,又坐在那發愣,還怪自己愛睡覺,直犯脾氣。
  好!讓我們回頭算一算,你剛回傢時看電視花了多少時間?吃完飯打盹用了多少時間;打開書包,一邊懶洋洋地拿出書本,一邊開電腦,再看看信箱又花了多少時間?
  如果你把這些時間濃縮一下,進門先把書包裏的東西拿出來,看看有多少功課,心裏有個計劃,同時看你的“伊媚兒”。然後一邊吃飯,一邊看看電視,吃完飯趕緊上網查資料,開始寫報告。你又會拖到一點多才睡覺嗎?
  所以總要拖到很晚纔上床的人,常不是時間真不夠用,而是由於前面拖了。
  人很妙,你會發現考試之前,讀書特別專心。你也會發現,如果一天有五樣作業,你做第一樣花一個半小時、第二樣花一個小時、第三樣花五十分鐘、第四樣花四十分鐘,等你做第五樣的時候,看看時間,已經很晚了,很可能衹花二十分鐘就完成了。
  但是相反的,同樣的功課,你倒著來——先做第五樣,再做第四樣、第三樣,那第五樣可能就花你多小時,第一樣卻反而衹花三十分鐘。
  這也是因為心情的輕鬆,造成拖;那拖你不一定明顯感覺,衹有當你細細比較之後纔會發現。
  從這條路想下去,如果你從一開始,就以“當時已經深夜十二點”的心情去面對,會不會就能效率特佳,省下不少時間呢?
  我也曾經以臺灣的一個中學生做實驗。
  他的功課比你還忙,每天覺都不夠睡,所以回傢也常躺在沙發上就睡著了,被拉起來之後,也常要發呆個半天才能進入工作狀況。
  他媽媽來找爸爸談,說孩子總睡不夠,如果不先小睡一下,讀書的效果很差;先讓孩子睡一陣,又會因為開始得太晚,拖得很遲才能上床。
  我就建議她為孩子作個統計:“你試試看,孩子一進門就讓他先睡個覺,然後起來吃飯,再做功課,會造成幾點上床?相對的,你不準他先睡,叫他早早就開始做功課,又會幾點鐘上床?”
  你猜結果是什麽?
  結果是:她如果先讓孩子睡九十分鐘,孩子是一點上床;她如果不讓孩子先睡,孩子是十二點半上床。
  前面睡了九十分鐘,纔遲了半個小時睡覺,我請問你,那多出來的一個鐘頭跑到哪裏去了?
  相信你一定猜想出,因為拖掉了。
  當那孩子發現時間還多的時候,就慢慢做。反不如先睡了一覺,“起步”晚,時間已經不早,心情緊張下,耒得註意力集中。
  而且你知道嗎?
  因為那孩子先睡了九十分鐘,不但加起來的睡眠時間比較多,而且因為精神好,頭腦清楚,反比不先睡一下,十二點半上床的成績進步不少。
  孩子!隨著你升入高年級,會愈來愈覺得時間不夠用,而不得不減少你的睡眠,如果你還希望睡得飽飽的,恐怕也得為自己作個睡眠和工作規劃了。
  你要用時間的緊迫逼自己有更高的效率,而非用惡性循環的拖延,使自己損失睡眠與健康。
  註:
  如果希望“小睡”能有“大睡”的效果,最好能一次睡六十到九十分鐘。
  據二○○三年六月二十四日美國《世界日報》的綜合報導,由哈佛大學莎拉,梅德尼剋教授領導幾位心理學家測試發現,午睡一小時至九十分鐘之後的視覺學習能力比不睡者高許多。
  那份刊登在《自然神經科學期刊》的分析報告中,也提出午睡的好處衹有經歷“慢波睡眠”和“快速動眼期”的人才能享受到。因為這兩種睡眠可以提神醒腦,並且有助於處理新學到的技能與資訊。
  研究報告中甚至說“從行為改善的角度來看,午睡在直覺印象的學習上,跟晚上一夜安枕同樣有用。”午睡也使晚上睡眠的效果提高。實驗顯示,第一天有午睡的受試者在廿四小時之後的記憶力,比沒午睡的人強百分之五十。
  此外,根據許多睡眠專傢的研究可以知道,“快速動眼期”(也就是簡稱REM,作夢時眼睛不斷在眼皮下轉動的那段時間。)有非常好的消除緊張及增強睡眠之前學習效果的好處。在REM被叫醒,也比在REM之前的深睡期,容易得多。
  而REM一般都在入眠後六十到九十分鐘出現,所以如果可能,小睡最好能長達九十分鐘。孩子放學回傢,假使非常疲倦,讓他睡九十分鐘,要比衹睡二十分鐘的效果好得多。
  此外,應該利用REM期增強記憶的好處,譬如在睡前看一下書,或背一段課文,接著去睡九十分鐘,起床後再回想睡前讀的東西,或復習一遍,就可能有事半功倍之效。
首頁>> 文學>> 励志感悟>> 劉墉 Liu Yong   中國 China   現代中國   (194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