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同志在研究中國民主革命問題的時候,曾經有一段極其精彩的話:
“戰爭的規律——這是任何指導戰爭的人不能不研究和不能不解决的問題;
革命戰爭的規律——這是任何指導革命戰爭的人不能不研究和不能不解决的問題;
中國革命戰爭的規律——這是任何指導中國革命戰爭的人不能不研究和不能不解决的問
題。”(《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
現在,中國正在進行偉大的“第二次革命”——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無論從深度和廣
度,還是從艱巨性和復雜性而言,都是决不亞於中國民主革命的那場第一次革命的。中國民
主革命的勝利,正如毛澤東同志所說是新的“萬裏長徵第一步”,現在我們正在進行這場新
的萬裏長徵。如何奪取這場新的革命長徵的最後勝利?上述毛澤東同志的話,正是對我們的
諄諄教導。我們不妨類比地寫道:
“現代化規律——這是任何指導現代化事業的人不能不研究和不能不解决的問題;
社會主義現代化的規律——這是任何指導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的人不能不研究和不能不
解决的問題;
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的規律——這是任何指導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的人不能不研究
和不能不解决的問題。”
鄧小平同志創立的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正是指導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的基本
理論。在鄧小平理論的指引下,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取得了舉世公認的成就,中國現代
化事業正在昂首闊步地前進。在前進的同時,新情況、新問題不斷涌現,這是生活的辯證
法,歷史的辯證法。鄧小平同志對我們的教導是:“研究新情況,解决新問題。”解决了新
問題,必將是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新的前進。
瞭解中國!中國人是否已經真正瞭解了或者說透徹瞭解了自己的祖國?
瞭解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面臨的種種問題!我們這代正在獻身這一偉大事業的中國
人是否已經真正瞭解了或者說透徹瞭解了自己的問題?
真正瞭解和透徹瞭解了問題是解决問題的起點,或者正如許多巨人所說是解决了問題的
一半。這是中國人歷史性的命題。特別是,正如江澤民同志一再指出的,當前中國正處在中
國社會主義改革、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關鍵階段”、“關健時刻”,這個歷史性命
題尤其顯得重要,顯得緊迫。
為什麽是關鍵時刻?至少有下面幾重含義:
一、21世紀即將來臨。21世紀競爭將更加激烈,形勢將更加復雜多變,中國以什麽樣
的姿態進入21世紀,中國能不能在21世紀屹立先進民族之林,現在是打下基礎的關鍵時
刻。
二、中國的社會主義改革,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經過將近20年百折不撓的努力
和持續漸進的推行,現在已經到了質的飛躍的關鍵時刻。能否完成這一質的飛躍,將决定中
國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的成敗。
三、在中國社會主義改革和現代化建設取得輝煌成就的同時,也出現和積纍了許多問
題,現在也已到了非要解决這些問題的關鍵時刻了。如果不能順利解决這些問題,就可能成
為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前進的羈絆。
正是在這樣的“關鍵時刻”,一群以青年學者為主體的各個專業研究有素的專傢,他們
雖然不是指導中國社會主義事業的人們,但是“位卑不敢忘憂國”,聚集一堂,組織撰寫了
《中國問題報告》係列叢書。這是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傳統,也是中國社會主義民主的嶄新
體現。
我不敢說他們所提問題都十分準確,觀點都絶對正確。萬事開頭難。即使先行者的錯
誤,也會是後繼者正確的先導。因此,我敢說,這是一項有重大價值的工程,是一切關心中
國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的人值得認真關心的事業。
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問題和規律,無法也不可能依靠別人來解决,衹有腳踏實地地站
在中國大地上為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臥薪嚐膽地耕耘的人們,纔可能真正認識、透徹瞭解和
認真解决它。
歷史已經顯示,並將越來越證明,1997年是中國命運的關鍵一年。讓我們在以江澤民
為核心的中國共産黨領導下,奮勇前進吧。
劉吉
1997.1.13深夜於五樂齋
“戰爭的規律——這是任何指導戰爭的人不能不研究和不能不解决的問題;
革命戰爭的規律——這是任何指導革命戰爭的人不能不研究和不能不解决的問題;
中國革命戰爭的規律——這是任何指導中國革命戰爭的人不能不研究和不能不解决的問
題。”(《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
現在,中國正在進行偉大的“第二次革命”——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無論從深度和廣
度,還是從艱巨性和復雜性而言,都是决不亞於中國民主革命的那場第一次革命的。中國民
主革命的勝利,正如毛澤東同志所說是新的“萬裏長徵第一步”,現在我們正在進行這場新
的萬裏長徵。如何奪取這場新的革命長徵的最後勝利?上述毛澤東同志的話,正是對我們的
諄諄教導。我們不妨類比地寫道:
“現代化規律——這是任何指導現代化事業的人不能不研究和不能不解决的問題;
社會主義現代化的規律——這是任何指導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的人不能不研究和不能不
解决的問題;
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的規律——這是任何指導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的人不能不研究
和不能不解决的問題。”
鄧小平同志創立的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正是指導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的基本
理論。在鄧小平理論的指引下,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取得了舉世公認的成就,中國現代
化事業正在昂首闊步地前進。在前進的同時,新情況、新問題不斷涌現,這是生活的辯證
法,歷史的辯證法。鄧小平同志對我們的教導是:“研究新情況,解决新問題。”解决了新
問題,必將是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新的前進。
瞭解中國!中國人是否已經真正瞭解了或者說透徹瞭解了自己的祖國?
瞭解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面臨的種種問題!我們這代正在獻身這一偉大事業的中國
人是否已經真正瞭解了或者說透徹瞭解了自己的問題?
真正瞭解和透徹瞭解了問題是解决問題的起點,或者正如許多巨人所說是解决了問題的
一半。這是中國人歷史性的命題。特別是,正如江澤民同志一再指出的,當前中國正處在中
國社會主義改革、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關鍵階段”、“關健時刻”,這個歷史性命
題尤其顯得重要,顯得緊迫。
為什麽是關鍵時刻?至少有下面幾重含義:
一、21世紀即將來臨。21世紀競爭將更加激烈,形勢將更加復雜多變,中國以什麽樣
的姿態進入21世紀,中國能不能在21世紀屹立先進民族之林,現在是打下基礎的關鍵時
刻。
二、中國的社會主義改革,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經過將近20年百折不撓的努力
和持續漸進的推行,現在已經到了質的飛躍的關鍵時刻。能否完成這一質的飛躍,將决定中
國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的成敗。
三、在中國社會主義改革和現代化建設取得輝煌成就的同時,也出現和積纍了許多問
題,現在也已到了非要解决這些問題的關鍵時刻了。如果不能順利解决這些問題,就可能成
為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前進的羈絆。
正是在這樣的“關鍵時刻”,一群以青年學者為主體的各個專業研究有素的專傢,他們
雖然不是指導中國社會主義事業的人們,但是“位卑不敢忘憂國”,聚集一堂,組織撰寫了
《中國問題報告》係列叢書。這是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傳統,也是中國社會主義民主的嶄新
體現。
我不敢說他們所提問題都十分準確,觀點都絶對正確。萬事開頭難。即使先行者的錯
誤,也會是後繼者正確的先導。因此,我敢說,這是一項有重大價值的工程,是一切關心中
國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的人值得認真關心的事業。
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問題和規律,無法也不可能依靠別人來解决,衹有腳踏實地地站
在中國大地上為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臥薪嚐膽地耕耘的人們,纔可能真正認識、透徹瞭解和
認真解决它。
歷史已經顯示,並將越來越證明,1997年是中國命運的關鍵一年。讓我們在以江澤民
為核心的中國共産黨領導下,奮勇前進吧。
劉吉
1997.1.13深夜於五樂齋
牛年伊始,我受邀參加全國青聯組織的“青年志願者扶貧團”赴河南南部山區。對我這
樣一個書齋學者來講,切身感受一下中國開放改變的現實進展,遭遇一下生活中涌現出來的
各種問題,這正是盼望已久的機會。
初春還是那麽寒冷,南下的火車帶我們一行馳過遼闊的中原。出京門,過邯鄲,下南
陽。中原古地,當年金戈鐵馬廝殺的疆場,如今成了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發展的腹地,成了
中西部發展對比的試驗場所。而這裏,正是當年小平同志率劉鄧大軍數十萬兵馬進行中原逐
鹿的主戰場。在本世紀的下半葉,正是小平同志領導了發生在這塊土地上的第二次“决戰”
棗不過,這次他是全局的總指揮。
我們正是,也不過衹是這次中國邁嚮社會主義現代化决戰中的普通的一員。我們的生命
與它相聯,我們的榮辱與它相關,我們的信念被它所溶化,我們的志嚮被它所感染。
南下的一路上,我想着我們這套書。在籌劃這套書的時候,我們的目的是非常明確的:
回答改革進程中遇到的熱點、焦點、難點問題。我們有責任,因為我們是職業理論工作者。
十多年中,我們的學者浸潤在這一個個充滿挑戰和誘惑的領域中,思考着,研究着,闡述
着,與祖國的現代化進程同呼吸,與小平指引的改革總戰略共命運。
改革18年了,我們親身經歷了發生在中華大地上的這場偉大的變革。與前蘇聯的那種
敗傢子式的“改革”相比,我們作為中國人不禁為自己擁有鄧小平這樣成熟的傑出的領導人
感到自豪。鄧小平輓救了社會主義的命運,從文革的災難性後果中輓救了中國。
正如不少作者所論述、所預料的,我在河南南部的縣裏與幹部群衆座談中瞭解到的問
題,是那麽迫切地要求有個明確的說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什麽?與西方的市場經濟區
別在哪裏?提出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歷史理據是什麽?今天的意識形態戰略要增添什麽新
的內容?國有企業效益下滑,它的出路在何方?我們的500傢大企業的總銷售額還不及日本
三菱一傢,為什麽?下一個世紀,中國還能養活自己嗎?……這些問題,正是日夜睏擾着我
們的啊!不僅領導者,不僅理論傢,而且茶前飯後,在普通老百姓的飯桌上,我們也常常聽
到對這些問題的議論。因為它們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與每一個中國人的命運息息相關。
在組稿寫作過程中召開過幾次全體作者的會議。這些作者都是本行業的佼佼者,有的是
中國社會科學院的博導、所長、副所長,但大傢坐在一起討論這些話題的時候,年無長少,
學無先後。大傢深切感受到了小平同志開創的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的正確和英明,體會
到中國取得今日之發展和成就來之不易。我們要萬分珍惜這一歷史機遇,為小平同志開創
的、以江澤民同志為核心的第三代領導集體所繼承的社會主義改革事業添磚加瓦,維護它健
康地朝前發展。這是我們這群作者的共識。在今日中國的言論空間很大、立場多無的情況
下,我們不隱諱自己是社會主義的改革派,或是改革的社會主義者。也就是說,我們反對各
種極端立場,抱着解决問題的、建設的心態面對我們的各種問題。左和右的極端都會將中國
引嚮災難。
正是基於這一立場,我們的學者從掌握的大量材料出發,有理有據地敘述了當前改革遇
到的關鍵問題,並試圖從解决這些問題的態度出發,提出了種種選擇。我們懷着與大多數中
國人一樣的心情,企盼着社會主義改革的成功。我們從自己的研究出發,企圖告訴我們的讀
者:
中國的改革是社會主義運動史上的刨舉,是中國共産黨人對世界文明作出的一大貢獻;
改革進程中必然會出現一些問題,新舊體製調整必然會發生衝撞。我們的任務是積極地
去解决它、剋服它,而不是因此消極對待它。
我們要告訴我們的讀者,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感知到的問題的真相是什麽?比如失業問
題,它為什麽産生?它在整個改革進程中的輕重如何?在社會主義制度下我們應對的辦法是
什麽?學界提供的思路有效性怎樣?從全局上瞭解一個問題的來竜去脈,就不會輕易地情緒
化地去對待了。
問題暴露得越徹底,展現得越深刻,說明改革發展越是走嚮縱深。這給一切實踐者和理
論工作者提供了用武之地和發揮自己聰明才智的機會。當年劉鄧大軍千裏挺進大別山,就是
為瞭解决解放戰爭相持階段的難點問題。道理是一樣的。叢書所描述和展現的諸多問題,個
個是難點,不可能有現成的答案。實踐正在進行,實踐還沒有結束。我們作為理論工作者,
有責任、有義務對這些問題研究、論述,提供解决問題的種種選擇,不僅可供領導者參考,
而且也可供廣大群衆瞭解中國當代的歷史進程,如果可能,也可起到解疑答惑的作用,把前
景和希望告訴群衆,把睏難和問題告訴群衆,這就是將社會主義改革的命運與億萬人的自身
利益結合在一起。鄧小平同志正是這樣做的。
作為社會科學工作者,我們的職責就是研究社會,特別是研究當代中國。但囿於學科分
工,我們一直缺少這樣的機會聚集一堂,從多學科的角度來探討這些問題。現在,今日中國
出版社提供了這樣的機會,使我們可以一册在手,全貌在胸。出這樣的書,實在是好主意,
好舉措。
最後,我想說明一點,中國的學者談論中國問題是應盡之職。這部書的作者雖然政治傾
嚮相似,但由於視點不同,知識背景不同,論述問題的提法可能會有差異,也可能有不妥之
處,祈希讀者提出批評。
叢書組稿的時候,正逢我們敬愛的鄧小平同志逝世。一代偉人與世長辭,但他開創的事
業將會永存。我想,作為理論工作者,我們盡可能地將前進道路上的問題研究透徹,闡述明
白,給老百姓一個“說法”,為各級領導同志的决策提供一種參考——這是最好的紀念吧!
許明
1997.3.28於北京建內5號
樣一個書齋學者來講,切身感受一下中國開放改變的現實進展,遭遇一下生活中涌現出來的
各種問題,這正是盼望已久的機會。
初春還是那麽寒冷,南下的火車帶我們一行馳過遼闊的中原。出京門,過邯鄲,下南
陽。中原古地,當年金戈鐵馬廝殺的疆場,如今成了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發展的腹地,成了
中西部發展對比的試驗場所。而這裏,正是當年小平同志率劉鄧大軍數十萬兵馬進行中原逐
鹿的主戰場。在本世紀的下半葉,正是小平同志領導了發生在這塊土地上的第二次“决戰”
棗不過,這次他是全局的總指揮。
我們正是,也不過衹是這次中國邁嚮社會主義現代化决戰中的普通的一員。我們的生命
與它相聯,我們的榮辱與它相關,我們的信念被它所溶化,我們的志嚮被它所感染。
南下的一路上,我想着我們這套書。在籌劃這套書的時候,我們的目的是非常明確的:
回答改革進程中遇到的熱點、焦點、難點問題。我們有責任,因為我們是職業理論工作者。
十多年中,我們的學者浸潤在這一個個充滿挑戰和誘惑的領域中,思考着,研究着,闡述
着,與祖國的現代化進程同呼吸,與小平指引的改革總戰略共命運。
改革18年了,我們親身經歷了發生在中華大地上的這場偉大的變革。與前蘇聯的那種
敗傢子式的“改革”相比,我們作為中國人不禁為自己擁有鄧小平這樣成熟的傑出的領導人
感到自豪。鄧小平輓救了社會主義的命運,從文革的災難性後果中輓救了中國。
正如不少作者所論述、所預料的,我在河南南部的縣裏與幹部群衆座談中瞭解到的問
題,是那麽迫切地要求有個明確的說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什麽?與西方的市場經濟區
別在哪裏?提出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歷史理據是什麽?今天的意識形態戰略要增添什麽新
的內容?國有企業效益下滑,它的出路在何方?我們的500傢大企業的總銷售額還不及日本
三菱一傢,為什麽?下一個世紀,中國還能養活自己嗎?……這些問題,正是日夜睏擾着我
們的啊!不僅領導者,不僅理論傢,而且茶前飯後,在普通老百姓的飯桌上,我們也常常聽
到對這些問題的議論。因為它們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與每一個中國人的命運息息相關。
在組稿寫作過程中召開過幾次全體作者的會議。這些作者都是本行業的佼佼者,有的是
中國社會科學院的博導、所長、副所長,但大傢坐在一起討論這些話題的時候,年無長少,
學無先後。大傢深切感受到了小平同志開創的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的正確和英明,體會
到中國取得今日之發展和成就來之不易。我們要萬分珍惜這一歷史機遇,為小平同志開創
的、以江澤民同志為核心的第三代領導集體所繼承的社會主義改革事業添磚加瓦,維護它健
康地朝前發展。這是我們這群作者的共識。在今日中國的言論空間很大、立場多無的情況
下,我們不隱諱自己是社會主義的改革派,或是改革的社會主義者。也就是說,我們反對各
種極端立場,抱着解决問題的、建設的心態面對我們的各種問題。左和右的極端都會將中國
引嚮災難。
正是基於這一立場,我們的學者從掌握的大量材料出發,有理有據地敘述了當前改革遇
到的關鍵問題,並試圖從解决這些問題的態度出發,提出了種種選擇。我們懷着與大多數中
國人一樣的心情,企盼着社會主義改革的成功。我們從自己的研究出發,企圖告訴我們的讀
者:
中國的改革是社會主義運動史上的刨舉,是中國共産黨人對世界文明作出的一大貢獻;
改革進程中必然會出現一些問題,新舊體製調整必然會發生衝撞。我們的任務是積極地
去解决它、剋服它,而不是因此消極對待它。
我們要告訴我們的讀者,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感知到的問題的真相是什麽?比如失業問
題,它為什麽産生?它在整個改革進程中的輕重如何?在社會主義制度下我們應對的辦法是
什麽?學界提供的思路有效性怎樣?從全局上瞭解一個問題的來竜去脈,就不會輕易地情緒
化地去對待了。
問題暴露得越徹底,展現得越深刻,說明改革發展越是走嚮縱深。這給一切實踐者和理
論工作者提供了用武之地和發揮自己聰明才智的機會。當年劉鄧大軍千裏挺進大別山,就是
為瞭解决解放戰爭相持階段的難點問題。道理是一樣的。叢書所描述和展現的諸多問題,個
個是難點,不可能有現成的答案。實踐正在進行,實踐還沒有結束。我們作為理論工作者,
有責任、有義務對這些問題研究、論述,提供解决問題的種種選擇,不僅可供領導者參考,
而且也可供廣大群衆瞭解中國當代的歷史進程,如果可能,也可起到解疑答惑的作用,把前
景和希望告訴群衆,把睏難和問題告訴群衆,這就是將社會主義改革的命運與億萬人的自身
利益結合在一起。鄧小平同志正是這樣做的。
作為社會科學工作者,我們的職責就是研究社會,特別是研究當代中國。但囿於學科分
工,我們一直缺少這樣的機會聚集一堂,從多學科的角度來探討這些問題。現在,今日中國
出版社提供了這樣的機會,使我們可以一册在手,全貌在胸。出這樣的書,實在是好主意,
好舉措。
最後,我想說明一點,中國的學者談論中國問題是應盡之職。這部書的作者雖然政治傾
嚮相似,但由於視點不同,知識背景不同,論述問題的提法可能會有差異,也可能有不妥之
處,祈希讀者提出批評。
叢書組稿的時候,正逢我們敬愛的鄧小平同志逝世。一代偉人與世長辭,但他開創的事
業將會永存。我想,作為理論工作者,我們盡可能地將前進道路上的問題研究透徹,闡述明
白,給老百姓一個“說法”,為各級領導同志的决策提供一種參考——這是最好的紀念吧!
許明
1997.3.28於北京建內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