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用常規技術生産疫苗存在着抗原來源睏難、有副作用和不夠安全等問題。例如,第一代的乙型肝炎疫苗是從乙型肝炎病毒陽性帶毒者血清中分離純化的乙型肝炎表面抗原;但血源疫苗來源有限,價格昂貴,且有潛在的不安全性,還可能傳播艾滋病。因此,致力於基因工程生産疫苗的科學家遍布世界各國。1979年英國愛丁堡大學麥萊實驗室首先使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基因在大腸桿菌中表達,但産量很低。1983年通過國際合作終於使酵母菌生産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的實驗研究取得成功,1986年美國食品與藥物管理局批準美國默剋公司生産這種基因工程乙型肝炎疫苗。由於疫苗成分中衹有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副作用極小,安全性很好,被稱為第二代乙型肝炎疫苗,是迄今基因工程最成功的例子之一。此外,丙型肝炎疫苗以及狂犬病、麻疹、霍亂、破傷風、百日咳、小兒麻痹癥、白喉、麻風等基因工程疫苗都在研究之中。中國已於1992年將基因工程乙型肝炎疫苗確定為全國新生兒普種的疫苗産品,還組建了含接近完整的甲型肝炎病毒互補DNA的質粒。
世界上許多科學家在研究嚮火星進軍的同時,還提出了把這個星球變為適宜於人類居住的各種設想。火星的平均溫度為零下60℃ 度左右,如果在火星的軌道上放置一些太陽反射鏡,並在火星上建立一些製造産生溫室效應的氣體和臭氧工廠,使火星表面的溫度增高,它的周圍就會罩上一層厚厚的、溫暖的二氧化碳氣體。在這種條件下,簡單的生命形式就可培植起來,它們又釋放出氧氣,從而再創造出使較為復雜的生命形式也能夠生存的環境。而且,變暖的大氣層開始使火星的極地冰帽融化,也許還可能使火星表面凍結的水庫解凍。於是,這個火紅色的星球上便有了氧和水,漸漸變成和地球一樣適於人類居住的緑色星球。
1991年6月26日,一項在2012年遠征火星的計劃由美國斯坦福大學的4名教授和俄羅斯的5名航天專傢共同提出。美國對遠征火星的計劃的具體設想是:第一步,在90年代中期以後陸續發射幾個火星漫遊機器人取樣返回飛行器,機器人從火星帶回探測結果,為考慮載人飛船在火星的降落地點和方式提供依據;第二步,2000年左右,將帶有火星車的載人飛船送上繞火星飛行的軌道,並將各種實驗設備和攝影設備送上火星;第三步,2012年由載人飛船把6名宇航員送上火星,用9個月時間飛抵火星並在火星上工作1年,然後再用9個月時間返回地球。
1991年6月26日,一項在2012年遠征火星的計劃由美國斯坦福大學的4名教授和俄羅斯的5名航天專傢共同提出。美國對遠征火星的計劃的具體設想是:第一步,在90年代中期以後陸續發射幾個火星漫遊機器人取樣返回飛行器,機器人從火星帶回探測結果,為考慮載人飛船在火星的降落地點和方式提供依據;第二步,2000年左右,將帶有火星車的載人飛船送上繞火星飛行的軌道,並將各種實驗設備和攝影設備送上火星;第三步,2012年由載人飛船把6名宇航員送上火星,用9個月時間飛抵火星並在火星上工作1年,然後再用9個月時間返回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