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学论坛>> 励志感悟>> 梁文道 Liang Wendao   中国 China   现代中国   (1970年12月26日)
我读
  我读
  作者:梁文道 出版: 上海三联书店
  
  《开卷八分钟》是凤凰卫视日播读书节目,由著名学者梁文道先生主持,节目每天用短短的8分钟时间介绍一本书,希望让观众用最简利的方式碰触到书籍的精髓,进入一个又一个迥异又奇妙的书中世界。
  作者简介 · · · · · ·
  本书内容整理字凤凰卫视读书节目《开卷八分钟》。非梁文道执笔写作,一切版权事宜请联系凤凰卫视出版中心。
  目录 · · · · · ·
  为什么需要阅读不同类型的书籍
  读书这件事
  《如何阅读一本书》
  从简式阅读到业余学者
  《好绘本如何好》
  教你如何“阅读”图画书
  《私人阅读史》
  年阅读史变迁
  《灰皮书、黄皮书》
  禁书总是诱惑难挡
  《读库》
  书跟人之间那点复杂的情感关系
  《卡萨诺瓦是个书痴》
  狱中创作:作家的另一种出路
  《查令十字街84号》
  爱书人的书信情缘
  文艺进行时
  《天工开物•栩栩如真》
  当香港小说家严肃起来的时候……
  《切•格瓦拉之死》
  “很可惜,他失败了!”
  王小波Ⅰ《沉默的大多数》
  被炒作出的神话符号?
  王小波Ⅱ《黄金时代》
  好的色情不遮掩
  王小波Ⅲ《理想国与哲人王》《个人尊严》
  自由主义的精髓在于什么?
  《山楂树之恋》
  纯爱感动
  张爱玲《小团圆》Ⅰ
  乱世之中现苍凉
  张爱玲《小团圆》Ⅱ
  “汉奸妻,人人可戏”
  张爱玲《小团圆》Ⅲ
  “因为懂得,所以慈悲”
  《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
  通过跑步去悟道
  《丈量世界》
  知识的态度是谦逊
  《射雕英雄传》《笑傲江湖》《鹿鼎记》
  金庸武侠里的女人和政治
  《哥伦比亚的倒影》
  美貌不需要休息
  《退步集续编》
  那些“干净”的中文
  《在春风里》
  陈之藩忆胡适
  《一个人的电影》
  追忆放电影的美好时光
  《我和电影的二三事》
  把自己交给电影,就像爱情一样
  思想杂草
  《于丹〈论语〉心得》
  粗浅的话语,朴素的道理
  李零《丧家狗》Ⅰ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李零《丧家狗》Ⅱ
  经典的“原解”与“诠释”
  《伊利亚随笔集》
  一剂心灵创伤的“止血良药”
  《沉思录》Ⅰ
  哲学是一种生活的方式
  《沉思录》Ⅱ
  属于个人的精神修念
  《道德情操论》
  丰富你的道德想象力
  Purity and Danger
  英国女爵士的“肮脏观”
  万象
  《民主是个好东西》
  建立动态的和谐社会
  《中国现代思想史论》
  启蒙与救亡的纠结
  《八十年代访谈录》
  找回失去的常识
  《七十年代》Ⅰ
  酝酿在70年代
  《七十年代》Ⅱ
  语言变化中的文艺潜流
  《提问是记者的天职》
  英美媒体值得尊重的地方
  《笔底波澜》
  百年中国言论史
  《货币战争》
  从抄袭看我们对无知的恐惧
  知客
  《大师与门徒》
  教育的本性是爱欲
  The Companion Species Manifesto
  对动物的溺爱折射了对人类世界的失望
  《嘘嘘嗯嗯屁屁》
  “嘘嘘”也有大学问
第1章
  1,关于励志书
  我总告诫年轻人,在你事业落败的时候绝不能读太多励志书籍,读励志书有时候会把一个人读傻的。因为此后你会相信自己的选择,相信你走的路一定正确,即便偶尔遇到失败,也会视其为一时的困惑,你坚信最终还是会赢的,这样的人其实是很可怕的。
  2,读王小波
  有艺术家专门做了王小波的裸像,两条腿叉开坐在地上,露出个生殖器,软叭叭地搭拉下来。这个举动被很多人认为侮辱了王小波,但艺术家自己却说他觉得这么做才是对王小波最真实、最坦白的致敬,因为王小波写东西就很坦白、很真实。
  3,读张爱玲
  很多人都在引述“出名要趁早”,但大家没注意到,为什么张爱玲说出名要趁早,迟了就不痛快呢?事实上这段话后面还有一段话,那才是真正的重点:“个人即使等得及,时代是仓促的,已经在破坏中,还有更大的破坏要来。有一天我们的文明,不论是升华还是浮华,都要成为过去。如果我最常用的字是 荒凉 ,那是因为思想背景里有这惘惘的威胁。”这句话跟“出名要趁早”那种急功近利,形成了一种非常强烈的对比。她给出了一个很重要的背景,也就是学者李欧梵教授提出来的一种“苍凉”感。
  4,读村上春树《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
  领悟到这一点后,村上春树开始感觉到非常安静的幸福感,“吸入空气、吐出空气,呼吸声中听不出凌乱,空气非常安稳地进入我的体内。”看到这里,我突然感觉到原来跑步跑到这个地步就像我平常坐禅一样,修行的时候也要很安稳地观察着自己的呼吸。接下来他就说:“我是我,我也不是我,觉得那是非常安静的、静悄悄的感觉。所谓意识,人的意识,并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东西。这或许有点像 谛关 吧。”这个“谛”就是佛教常讲的真谛的谛。
  5,读金庸
  最妙的是韦小宝的身份问题,他觉得“民族身份”根本不是问题,甚至连他爸是谁都不是个问题,因为他妈是妓女,他到底是谁的儿子他也不知道。过去我们骂人常说谁是王八生的孩子,你妈是妓女之类的,可这些骂人的话运用在韦小宝身上就完全失效了,因为他当真就是妓女生的孩子,而且他自己也不觉得有什么问题,他爽得不得了。在他的世界里,他凭着自己的诡计、古惑和一种香港人式的小聪明,什么事都能够做到完美。我们看到最后,韦小宝简直是个大赢家,身边很多漂亮的女人当老婆,心里面还挂念着俄罗斯地下城堡里面埋的宝藏,真是爽快得不得了。那么,这是否也正是我们能够看到的金庸小说最终的政治态度呢?
第2章
  一百多年前,有这么一个人,父亲是很成功的商人,母亲是位有名的作家,和歌德等大文豪是挚友。他说过这么一句话,大致是:善于读书的人,决不滥读,是极为重要的事情。少读坏书决不会嫌太少,多读好书决不会嫌太多。坏书是伤害精神的毒物。
  他就是十九世纪德国的哲学家,叫亚瑟.叔本华。
  一百多年后,有这么一个人,出生于香港,成长于台湾,典型的70年代贫困家庭。父母外出工作以求温饱,所以把他托付给外婆。后来他有了很多名衔:商业电台总监、主持、作家,还有绿色和平董事、牛棚书院院长、艺术发展局顾问及大学讲师。他新书《我读》中有这么一句话:对于如何读书,我们有选择的标准,有品位的判断。读书到了最后,是为了让我们更宽容地去理解这个世界有多复杂。世界有多复杂,书就有多复杂,人有多少种,书就有多少种。他是二十一世纪中国知名主持人、文艺评论家,叫梁文道。
  第一次认识梁文道,我就想起了叔本华,第一次看梁文道关于读书的文字,我还是想起了叔本华。
  两人的接近跨越了学术、穿越了世纪、完成了历史的一场衔接。两人的相似与相貌、国籍、学术都无任何关联。只是那种形而上的气质早已冥冥注定了似的。
  梁文道首先有着一副欺骗世人的容貌,看上去温文儒雅。而谈论天地则是万分豪迈。不是英雄把酒言欢的豪迈,而是佩剑行走斜阳的豪迈。从最初的《常识》到如今的这本《我读》,他从随手拾来的日常事物到大众阅读的各类图书。进行你从未臆想过的解读方式,打开,剖析,还原。于是,你才发现,自己所看过的其实是白看了的,自己认为了解了的在他眼里其实是表层的。
  《我读》是一本披着读书的外衣叙说人文的书。他在其中大谈百科,从金庸到王小波,从张爱玲到货币战争。从一个节目脱胎出的书,必然是有着电视的元素。而电视与书的差别在,要更多的顾及坐着观众而不是躺着的读者。枯燥的内容可以文字化,但是你无法把它影像化,就是这般,所以,你看梁文道谈《尤利西斯了》吗?他肯定没有。但他始终是离不开人文这个词语的,就算他百般解释,说着你看我也喜欢于丹啊。谁说大众的就不是人文了呢?
  他是这样百变的一个人,你把他当学者看的时候,他给你的是评论家的形象。你把他当评论家看的时候,他又是大学讲师的形象。
  我总算明白,看他的书,是不能死读的。
  去年的时候,看过一则报道,说的是南京长江大桥成为中国的自杀圣地,有一个记者为了查明原因,多次前来采访,并因此挽救了几个轻生者。后来他离开的时候,在桥栏杆上,咬破手指写了几个大字:马达加斯加的首都在哪里?
  我想,当你拿起《我读》的时候,你准备的不是怎样或欣赏活审视梁文道的解读,而是应该先在心里默默念叨着:马达加斯加的首都在哪里?
  (苏善生2009年12月21日晚北京)
首页>> 文学论坛>> 励志感悟>> 梁文道 Liang Wendao   中国 China   现代中国   (1970年12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