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文學>> 旅游文化>> 佚名 Yi Ming   中国 China   现代中国  
世界名城名樓
  作者:佚名
  名城篇
  篇首語
  紫禁城的末代王朝悲歌
  八女投江傳英名
  瀋陽九門的傳說
  薊北雄關衛津門
  剪桐封弟話太原
  青城郊外的青塚
  鳳凰城的昔日硝煙
  喀什城的香妃墓
  華清池上的風流皇傢
  隋煬帝西寧失金娥
  開封的相思古槐
  洛陽的市花
  上海竜華寺的傳說
  榕城思兒亭
  南京雨花石的傳說
  蘇州五人墓
  杭州城的明珠
  寧波姑娘盡封王
  越王臺與浣紗石
  鷺洲雄風憶延平
  南昌膝王閣上的“珍珠”
  瓷都傳奇美人醉
  江陵古戰事
  龜蛇故事說武漢
  吳主馬躍逍遙津
  晉明帝蕪湖巧脫身
  麯阜孔府詩禮堂
  拉薩與文成公主
  星沙“飛仙橋”
  嶽陽君山柳毅井
  遵義城的紅霞
  龜城劉備審阿鬥
  春城的睡美人
  桂林山水仙雕成
  南寧古木井的故事
  羊城仙話
  臺南的林投樹
  臺北的劍潭
  香港俠士懲兇
  強盜像與噴水池
  京都七彩夢 一湖傷心淚
  沐浴神恩的山國都城——加德滿都
  沒有獅子的“獅城”
  銀光水色美東京
  “亞洲花園”裏的花園城
  從泥濘中站起來的馬尼拉
  雅加達和雄牛廣場
  東方世界的四大奇觀之一——吳哥
  夢中選定的城——曼𠔌
  喀布爾的古墓傳說
  巴格達的塑像
  人間天堂——大馬士革
  聖地耶路撒冷
  聖城麥加的光輝
  倫敦的鑰匙典禮和西敏寺
  崇拜勇士的城市——巴黎
  斯德哥爾摩的女神
  法蘭剋人的淺灘
  不平靜的馬賽港
  永恆之城——羅馬
  布魯塞爾的第一公民
  華沙美人魚
  雅典娜女神贏來的城市
  維也納和華爾茲
  葬在梵蒂岡的聖彼得
  瑪麗女王在愛丁堡
  日內瓦的魯瓦浮默媽媽
  莫斯科的保衛戰
  威尼斯的商人
  王城凡爾賽趣聞
  黃金之都波哥大
  奇異美麗的拿騷
  古老又年輕的月亮湖的中心
  英雄的城市 璀璨的明珠
  革命領袖、詩人的故鄉
  尼羅河畔的歷史名城
  新特洛亞城——蒙得維的亞
  記載着悲辛歷史的不雨城
  現代化的緑色城市
  華盛頓——美國的心髒
  紐約——美國的縮影
  昔日工運中心 今日工業基地
  馳名世界的天使之城
  聞名世界的汽車城
  站在科技高峰的年輕名城
  美國的雅典——波士頓
  嚴寒之都 鬱金香城
  溫哥華——加拿大最大的港口城市
  “象鼻子”上傳佳話
  富有反抗精神的花園城市
  黑非洲的小巴黎
  沸騰的蒸鍋 現代化的港口
  終年花開的哈拉雷
  意思是“捆綁”的阿拉伯名城
  年輕的美城——洛美
  北非的古城——突尼斯城
  非洲的好萊塢
  坎帕拉——明珠中的明珠
  奇妙的“新鮮的花朵”
  名樓篇
  篇首語
  不朽的史詩——嶽陽樓
  孤鵬展翅藍天——滕王閣
  白雲千載空悠悠——黃鶴樓
  天下第一關——山海關
  人間的最後一站——蓬萊閣
  鳳凰描繪的彩圖——五風樓和天安門
  詩結情緣——望江樓
  帝王夢中江南景——煙雨樓
  瘦西湖畔微服遊——春江樓
  鑄大鐘保平安——大鐘樓
  名聞天下因長聯——大觀樓
  收復臺灣的見證——赤嵌樓
  衆神彙聚之地——萬仙樓
  英雄除霸的紀念碑——獅子樓
  江南貢院的中心——明遠樓
  美名遠揚的小桃園——結義樓和張飛廟
  名人的奇遇——天心閣往事
  紀念開拓寶島的先賢——思齊閣和懷笨樓
  竜的故裏——麯阜孔廟
  三聖母的故園——西嶽廟
  公輸天巧之作——懸空寺
  深山中的奇跡——佛光寺大殿
  瘋和尚救人——靈隱寺
  六項古塔之最——嵩嶽寺塔
  印度佛經的藏所——大雁塔
  千年不倒翁——應縣木塔
  白族人的驕傲——大理三塔
  藏漢和親的紀念——布達拉宮
  統一團结的象徵——人民大會堂
  報效祖國之作——香山飯店
  追往昔,話亞運——北京工人體育館
  大城市的風采——華亭賓館
  神鵝飛回來了——白天鵝賓館
  欲與天公試比高——國貿大廈
  炮臺舊址上的新景——南海酒店
  六渡日本海——唐招提寺
  一休出傢的地方——東大寺
  精靈的設計——代代木體育館
  情人的禮物——泰姬陵
  泰國的故宮——大王宮
  偉大的遺跡神龕詩——瑪哈達寺
  洗盡鉛華現真顔——金佛寺掌故
  神魔相爭的啓示——吳哥窟
  金色世界——瑞大光塔
  和平後的見證——瓦普廟
  寶劍劈下以後——史瓦奄布佛院
  憤怒的控訴之作——昌迪加爾高等法院
  佛簍裏的連環畫——爪哇婆羅浮屠
  穆斯林的聖地——麥加大清真寺
  亂世的淨土——聖索菲亞大教堂
  繆斯的宮殿——盧浮宮
  石頭的交響樂——巴黎聖母院
  權力的象徵 最後的心聲——愛麗捨宮
  拿破侖的皇宮——楓丹白露宮
  僅因為那次擁抱——波旁宮
  歷時最短的登陸——凱旋門
  音樂澆灌之花——巴黎歌劇院
  紫紅色的霧——喬治·蓬皮杜藝術文化中心
  夢圓“巴別塔”——艾菲爾和他的鐵塔
  驚心動魄的地方——古羅馬鬥獸場
  奇跡般的缺陷——比薩斜塔
  聖母和殉道者教堂——萬神廟
  末日來臨的審判——西斯廷教堂的壁畫
  釘子的故事——杜莫主教堂
  請讓我倒着死——聖彼得教堂
  紀念一位女殉道者——聖凱瑟琳修道院
  一次笑話的結果——羅馬小體育館
  歷史留給現代的謎——米諾斯王宮
  雅典城的衛士——帕特濃神廟
  是黑帆還是白帆——雅典娜勝利女神廟
  權力的象徵——剋裏姆林宮
  開闢新世紀的炮響——鼕宮
  《太陽之子》是怎樣寫成的——彼得保羅要塞
  逼出來的建築——水晶宮
  歷史的見證——倫敦塔
  列剋星敦的槍聲——萬國宮
  諾貝爾奬在這裏頒發——斯德哥爾摩市政廳
  凝固的音樂——科隆大教堂
  沒落中的奢華——阿爾罕布拉宮
  衹要給人類帶來好處——瓦韋爾王宮城堡
  世界歌劇的中心——維也納歌劇院
  火燒出來的總統官邸——白宮
  國會山上不太平——美國國會大廈
  美國國防靈魂——五角大樓
  鴿子與和平的樓宇——聯合國大廈
  懷念解放黑奴的偉人——林肯紀念堂
  智抓小偷——華盛頓紀念碑
  古智慧的再現——西爾斯大廈
  又一座豐碑——美國國傢美術館東館
  鬼魅之謎——帝國大廈
  忘不了的情思——世界貿易中心
  四面朝南的房子——波士頓人壽保險公司大樓
  建築師的豐碑——西格拉姆大廈
  夢露破案——斯泰特希爾頓旅館
  俯視摩天樓——多倫多塔
  栩栩如生的歷史——墨西哥人類學博物館
  謎底是人——古埃及金字塔
  回歸的阿依達——盧剋索神廟
  公主下樹成女王——樹頂旅館
  幾乎夭折的著名建築——悉尼歌劇院
篇首語
  小時候最喜歡讀遊記,當我讀到英國作傢斯威夫特先生的《格列佛遊記》的時候。簡直着了迷,對書中的諷刺主題並不怎麽在意,完全被主人公格列佛醫生的漫遊所吸引,小人國、大入國、飛島、巫人島,還有那世外桃源似的馬國。雖然這種傳奇性的漫遊是幻想性的,但對於兒童來說,幻想也是一種真實,甚至還更為真實。於是,在我童年的心中誘發出漫遊世界的朦朧願望。北京、上海、紐約、東京、倫敦、巴黎,這些世界級的大城市,對於兒時的我來說,不啻是一個個彩色的夢,就跟《格列佛遊記》中的小人國,大人國一樣的神奇;有朝一日能夠親自去這些大城市中周遊一番,也就成了童年時最美的夢。
  後來長大了,又讀到了《馬可·波羅遊記》,纔知道世界曾經有過一個深目高鼻的意大利人在元代的時候就從西方走到東方,遊歷了大半個中國。他還在元朝堂而皇之地做起大官來,直到年紀大了,纔又思念故鄉,回到意大利。把他的東方遊歷口述出來,整理成書。書中對元朝各地的風物,尤其是對北京、揚州及泉州、蘇州等大城市作了描述,在西方人眼前豁然展開一個神奇宏麗的東方世界,看得他們一個個眼睛都發亮了。於是,一艘艘航船歷經波濤,從西方駛到東方,對於這一歷史大潮,馬可·波羅是有功的。使人感到周遊世界不是夢,而是一種壯志和宏願。
  時至今日,這個漫遊世界的夢也未能圓得了。我雖然去過許多國內名城,但從未跨出過國門。儘管也曾在杭州泛舟西湖,站在斷橋上想象傳說中許仙與白娘子的相遇;也曾暢遊北京故宮,從那錯落相連的建築中感受昔日皇傢的威嚴;也曾問事於廣州,聽當地人講“羊城”、“花城”之來歷;也曾在嶽陽樓。黃鶴樓、滕王閣流連,品味着三大江南名樓的故事人然而,更多的時候還是從書本上學習,從圖片上欣賞那雄偉的巴黎埃菲爾鐵塔、雅典的神廟、羅馬的鬥獸場,從書本上瞭解華盛頓的故事、莫斯科保衛戰,瞭解新加坡為何又叫“’獅城”,布魯塞爾為何塑一個男孩撒尿的像……的確,每一座城市都有自己的地理特點,每一座城市都有自己的獨特風情,每一座城市都有自己的古跡名勝,這些正是無言的歷史,記載着往昔或真或幻,或喜或悲的故事。於是,我邀集了玉蕊、曾思藝兩位同道,把這些故事寫下來,就成了這本小書。
  古人云:“讀萬卷書,行萬裏路。”把求知與旅遊結合起來,走出傢門、走出國門,放眼看世界,這一定也是許多朋友們所追求的理想。如果能在旅遊求知的過程中偶爾放鬆一下,敞開心扉,聞聞鳥語花香,看看青山碧水;憑吊古跡,觀賞風情;講講故事,聽聽傳說,那該是多麽舒。心愜意的事啊!
  那就來吧,朋友們!在你尚未啓程去各地名城實地遊覽的時候,先到我們這本小書中作一番快樂的漫遊吧。
    ——沙海
  
  allan9掃校
紫禁城的末代王朝悲歌
  說來也有意思,北京曾經叫做南京。當然,那是北宋年間遼國把這裏作為陪都時候的事。往上,北京曾是燕國的都城,秦漢、隋唐時是中原王朝的北方重鎮。往下,從金朝時起,北京就成了首都。前後六百多年,這裏是全國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經過幾個王朝的營建,北京成了神州大地上最繁華宏偉的一座城市。晉代的潭拓寺,遼代的團城和牛街清真寺,金代的盧溝橋,元代的天文臺、白塔寺和白雲觀,明代的十三陵以及重修的長城,清代的雍和宮、圓明園和頤和園等等,北京城中遍地都是古跡。在它們身上,載着一個個活生生的故事。然而,最有代表性的還是紫禁城,它那宏偉的氣象,莊嚴的佈局,往往使人聯想起至高無上的封建皇權。在這古老而龐大的皇宮裏,幾百年間不斷地上演着你爭我鬥、陰狠兇險的宮廷喜劇、悲劇或是醜劇、鬧劇,其終場戲則是末代皇帝溥儀的退位。
  清朝末年,以慈禧為代表的朝廷已經腐敗不堪,全國各地的人民都紛紛起來反抗清政府的統治。1911年的武昌起義,敲響了清王朝的喪鐘。為了苟延殘喘,朝廷起用了北洋軍首領袁世凱為內閣總理。誰知這一招並未輓救清王朝,反而引狼入室,加速了清王朝的覆滅。1911年11月28日,隆裕太後帶着六歲的皇帝溥儀坐在養心殿,頭戴紅頂花翎的袁世凱跪在地上裝着一臉哭相,嚮隆裕太後奏報說:“海軍已經叛亂,沒有天險可守,這京津一帶也保不住了,就是學周王朝的遷都也沒有容身之地了!”袁世凱的一番話把太後嚇昏了,連忙召開御前會議,商量對策。在御前會議上,有的主張與革命軍决一死戰,有的主張議和,亂成了一團。隆裕大後毫無主見,衹巴望袁世凱拿主意。袁世凱早有野心,他想逼退宣統皇帝,好自己當皇帝。就一方面暗地裏與南京的革命政府討價還價,一方面繼續對隆裕太後實行高壓。他悄悄地授意別人炸死主戰的禁衛軍協統宗弼,嚇得一些大臣都不敢再去養心殿參加御前會議。然後再拿出與南京政府商討的清帝退位的優待條件,讓清帝保留皇帝的稱號,仍住在紫禁城,民國政府待以一國君主之禮,每年供給400萬元的經費。隆裕太後和一些元老舊臣還想爭執一番,袁世凱軟中帶硬地威脅說,若是再討價還價,就怕連這一點優待也沒有了。這一下嚇得隆裕太後也不敢做聲,就於宣統三年25日(即1912年2月12日)在養心殿發佈了清帝退位詔書,從此結束了清王朝的統治,也結束了中國幾千年封建專製的統治。到1924年,溥儀與他的小朝廷被馮玉祥國民軍趕出了紫禁城,曾經不可一世的清皇室終於在紫禁城中演唱了中國歷史上封建王朝的最後一麯悲歌。
  
  allan9掃校
首頁>> 文學>> 旅游文化>> 佚名 Yi Ming   中国 China   现代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