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学论坛>> 军事类>> 尉缭 Wei Liao   中国 China   战国  
银雀山尉缭子
  银雀山汉墓
  
  在临沂市的档案馆里收藏了一张1974年6月15日出版的《人民日报》,这条在那个年代并不为人们所注意的消息,三十三年后却成为了见证临沂银雀山汉墓发掘的重要史实资料。这之后,银雀山汉墓被列为新中国三十年十大考古发现。
  临沂市民沈玉明:抬着头的那个就是我,那时候我十二岁,基本上是放了学就朝那儿跑,看看到底都挖了什么东西来。听我老师讲,说临沂发现了古墓,里头有竹书,但是内容不知道。
  临沂市民申东梅:那个梳长辫子的就是我,那时候我才十六岁,这当时在临沂就是挺大挺轰动的事。就经常过来看好奇。
  中国文物研究所研究员吴九龙:这就是我,这就是三十三年前的我,当时我们看见这些东西的时候,非常的震惊,居然在我们山东在临沂,发现了这么重要的文物。
  和大多数考古发掘一样,银雀山汉墓也是缘于一个偶然的发现,1972年4月10日,临沂地区卫生局准备在银雀山建一座办公大楼,人们在清理地基时意外地发现了古墓。
  在银雀山汉墓发掘之初,吴九龙就被山东省博物馆派到临沂主持古墓的发掘工作。当时只有三十岁的吴九龙没有想到,近一个多月的考古工作将会影响到他的一生。
  中国文物研究所研究员吴九龙:这个泥非常的粘,我们这个地方,你看工作的地方下脚的地方很窄,都不够一个脚宽,我穿着胶靴,要想往前挪一步,都必须抓住鞋,把它提起来,脚才能提的起来,当时很多的人来围观,秩序也很不好维持,他们有的人就说发现了什么什么宝贝,有的人就说发现了什么金马驹子,所以他们都非常的感兴趣。
  人们似乎都没有意识到正在发掘的古墓与以往有什么不同,像往常一样清理着墓中的随葬品,他们万万没有想到,经他们手从墓中取出的随葬品,正是后来举世震惊的绝世珍品。
  在出土的器物中,有两件东西让考古工作者们百思不得其解,一个就是这把生了锈的铁刀,还有就是这个被命名为“不知名器物”的漆器,谁都猜不出墓中为什么会有这两样东西。
  当年古墓的发现让这座小城沸腾了,慕名而来的人们都铮大了眼睛却很少有人注意到地上散落的已经腐朽的竹片。也许吴九龙注定要和银雀山汉墓有一段缘分,他无意中拣起了一块竹片。
  中国文物研究所研究员吴九龙:我们最初来到这个地方的时候,第一天来到这个地方的时候,就在上边一层台阶上,就在那个上边的时候看见有好多白膏泥,上面就有一些短的褐色的小竹片,我们拿起来一看,用水一冲发现上面有字,当时一下子就紧张起来了,就觉得好像全身的血液都凝固了一样,这不就是简册吗?
  就是这堆形如乱草的竹简让考古专家兴奋异常,他们发现,这堆乱草竟然全部都是竹简残片,残片长短不一,混合在污泥中,如不仔细辨别,很难认出。很快,这堆竹简轰动了当时的考古界,将争论千年的学术大悬念得以澄清。
  中国文物研究所研究员吴九龙:当拿起这个东西来在水里头漂一漂的时候,发现上面有字,有齐桓公、齐威王、晏子,我们感到非常的震惊。
  接下来的字更是让在场的人神情大振,吴九龙又拿起一枚竹简,只见上面写着“齐威王曰我强敌弱,我众敌寡,用之奈何?孙子再拜曰……”,这文字和孙子有关,难道是《孙子兵法》,吴九龙大胆的推测着。
  从古到今,中国历史上有记载的兵书就有4000多部,而产生于2500年前的《孙子兵法》被世界公认为是最出色的一部。它的作者是春秋晚期一个叫孙武的将军,由于中国古代官方的历史文献中没有为孙武的生平留下详细的记载,所以到底谁是这部兵书的确切作者,学者们争吵了一千多年。如果出土的这批竹简真的是《孙子兵法》,那将具有不可估量的重大学术价值。
  是谁在用兵书作为陪葬品
  所以它们一定是夫妻合葬墓
  墓中的钱币透露出什么信息
  这是极为稀少的一枚钱币
  当天夜里,吴九龙的同事蒋英炬带着那枚记载被认为是《孙子兵法》的竹简坐上了开往北京的列车,向国家文物局的领导汇报情况。
  竹简的出土令吴九龙兴奋异常,也让他想起了之前发现的不知名器物,它们和竹简之间有没有关联呢?
  中国文物研究所研究员吴九龙:因为如果在上面放重的东西吧,它很容易倒,后来大家就研究这东西,又出了竹简,大家觉得这东西可能是个几,作为写竹简用的,因为当时汉代的人没有椅子,他是席地而坐的,所以他可以把它放在两个腿的中间,夹在这儿,这样来托着,这样来写竹简,否则的话,他拿着这样一条来写也是非常困难的。这个铁刀不太大,锈蚀的比较厉害,这个可能也和竹简有关系,可能是当时人,当时墓主人用来削竹子,剖竹子用的。银雀山汉墓出土的竹简让我们感受到了在纸张没有发明的年代,人们读书是何等的不易,甚至将它作为生前的珍贵物品用来随葬。
  银雀山汉墓竹简博物馆副馆长高永富:据考证银雀山出土的竹简用的竹子就是当地产的这种水竹。这种就叫水竹,所谓水竹就是生长在河两岸,水份比较大一些,你像这根,这是当年的竹子,刚刚出来,还没有放叶,像你扶的这根已经是四年了,所以我们用写简的竹子必须在四年以上。因为四年以后它就比较老了,老了以后刮起来比较平滑,也比较坚硬,便于使用。
  银雀山汉墓竹简在地下被泥水浸泡了两千年,出土后竹简上的字迹清晰可辨,专家推测,一是当时使用的墨好,另一个原因就是在制作竹简中有一道杀青的工序,“杀青”就是去掉鲜竹子中的水分,使竹简不易腐烂或被虫贮。
  银雀山汉墓竹简博物馆副馆长高永富:文天祥就记载“留取丹心照汗青”,他指的是汗青,汗青是竹简的一个代名词,说“留取丹心照汗青”,汗青就指的是竹简,载入青史,就是最早的书是用竹子来写的,用青竹所以叫青史,书有个青史的记载。
  在北京国家文物局里,竹简上的文字让专家们大吃一惊,与此同时,在临沂,人们在清理一号墓的时候,却意外的发现了另一墓坑的痕迹。然而,最令人不可思议的是两个墓坑之间仅有几十厘米之隔。
  中国文物研究所研究员吴九龙:这就是银雀山一号墓和二号墓,它是在原来的墓址上建造的,这两个墓相距比较近,所以有的学者就推测说他们一定是夫妻合葬墓,但是这里边也是有一定的问题,我们从平面上可以看的很清楚,这两个墓形成一个夹角,一般来说,夫妻合葬应该摆的更加整齐一些。就是并排的,两个并排的。
  就在人们对两个墓葬之间的关系争论不休时,在一号墓中发现的一枚看似普通的钱币,引起了考古工作者的极大兴趣,就是这枚钱币带给人们许多意想不到的信息。
  中国文物研究所研究员吴九龙:这就是一枚三株钱,这是极为稀少的一种钱币,因为在西汉建元元年时开始铸造这种钱币,但是到了建元五年就停罢了,也就是说废除了,所以流传非常非常的少,可见这个墓下葬的年代是在三株钱流行的年代之后,但是在墓里面还出了好多的半两钱,但是就没有出公元前118年铸造的五株钱,所以这样看来,这个墓就是在公元前114年到118年之间。
  在墓中还出土了一件写有“召氏十斗”的陶罐,也许“召氏”就是墓主人的姓,吴九龙说:这只是一个推断,也有可能陶罐是别人送给墓主人的,召氏是赠送人的姓。根据墓中出土的大量兵书可以推断墓主人当是一位喜欢兵法的人。但由于墓中无一件兵器出土,所以墓主人很可能是一位将军府中的谋士或幕僚,而绝非一般的武夫。
  如果出土的竹简记载的真的是《孙子兵法》,那么竹简的意义无法估量,银雀山汉墓出土的竹简让人们首次看到了一千多年前《孙子兵法》一书的原貌。
  在《孙子兵法》中,孙子借助了自然界给他的所有印象来观察战争的变化,并把那种原始的血腥搏杀变成了一种智慧的较量,从此奠定了中国东方文化中以智谋为代表的兵学文化。
  1700年前,由于另一部兵书《孙膑兵法》的突然失传,引起了历代中外学者对于《孙子兵法》作者是孙武还是孙膑的种种猜测。
  孙膑是战国时齐国人,由于他的传世兵书《孙膑兵法》,后人几乎将他与孙子相提并论,他遭陷害受膑刑,施巧计灭庞涓的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由于《孙膑兵法》的失传,致使许多学者对兵法中记载的那场著名的马陵战役究竟发生在何地,究竟有没有马陵之战,一直持争论不休。
  在地下埋藏了二千年的竹简
  它里面的一些有机质全都腐朽了
  横空出世引起世人震惊
  毛泽东主席也非常感兴趣
  就在银雀山一号墓发现八天后,人们开始了二号墓的发掘,一时间,整个临沂城再度被发现古墓和珍宝的神秘气氛所笼罩。
  中国文物研究所研究员吴九龙:因为有了一号墓的经验,我们都希望第二号墓也出现竹简,所以工作起来的时候都小心翼翼的,满怀希望的,希望它出现竹简,但是工作二天之后,一直到把所有的器物基本上都取完了,才发现这个墓里还有一个竹简,而且这个竹简要比那个竹简要长,因为这个竹简有60多公分长,它里面的一些有机质全都腐朽了,看起来像一个竹片,但竹片里填充的都是水,如果你要是夹住它这样一提,它就断了,最后想了个办法,就是先用一个很薄的塑料片和纸垫在下面,掏掏掏,从下面插进去,贴着棺板下边,插进去,再把板放在下边,把纸和塑料片慢慢慢慢拖上来。拖上来放在这个板上。这个就是我,这是我当年发掘的情况,我就把它托起来,托起来交给上面的一起来工作的同志把它接起来,所以银雀山二号墓出土的竹简基本上是完整的。
  鉴于银雀山出土的竹简意义重大,而当时的临沂和济南都不具备整理竹简的条件。国家文物局指示,迅速将全部竹简送到北京。
  中国文物研究所研究员吴九龙:装在这样的盘子里,这样的瓷盘里面,装了五盘,放在箱子里,箱子里面用塑料薄膜铺好,因为要避免它漏水,我记得那个时候,我和博物馆的杨正旗同志我们俩个一起送去,当时在火车上的时候很挤,去的时候,我们几乎是半坐半站着保护着这两箱竹简。
  1972年10月,在北京成立了“银雀山汉墓竹简”整理小组,来自全国的专家学者对竹简上早已湮没的信息开始了大规模的破译、诠释与研究工作。吴九龙也被留在北京参与这项工作。
  中国文物研究所研究员吴九龙:它这个简脆弱到什么程度呢,简本身克服不了水的吸引了,如果要夹住它,要这样把它提起来,用个玻璃片在下边托住它,然后借着水的润滑作用,把它拉上来,固定下来之后,把它装到玻璃管里,然后在玻璃管里灌上消毒水。灌上消毒水之后用玻璃塞把它塞紧,塞紧用蜡把这个头封住。它就不会发霉,也不会继续腐朽。
  整理竹简的工作进行了两年,竹简中的奥秘玄机被层层揭开。1974年6月17日,新华通讯社向世界播发了长篇通讯稿,对银雀山汉墓的发现、发掘及竹简的研究成果作了报道。
  随着这一消息的发布,人们惊奇地发现银雀山汉墓出土的7500枚竹简中,有相当一部分古籍不仅对生活在二十一世纪的现代人是久已失传的佚书,即使对两汉时期的司马迁、刘向、班固等史学家们也都无缘一见。
  中国文物研究所研究员吴九龙:当时有人向主席汇报发现了孙子兵法等等,毛泽东主席非常感兴趣,希望能够看到这个简,所以整理小组当时最初的任务是要把我们已经整理出来这部分的东西把它印成书请主席看,当时我们几乎是几天几夜不睡觉的赶书、编排,而且特别印的大字本,送上去的就是《孙子兵法》和《孙膑兵法》。
  《孙子兵法》与《孙膑兵法》同时出土,廓清了长期以来笼罩在《孙子兵法》研究上的重重迷雾。证实了历史上孙武、孙膑各有其人,并且各有兵书传世。
  奇异的墓葬形制
  那个石碑就是庞涓的墓
  解读千古马陵之谜
  按照士大夫的礼仪安葬在这个地方
  在出土的银雀山汉墓竹简《孙膑兵法》中,孙膑曾列举了不少有名的战例,特别是他亲自指挥并赖以成名的马陵之战。这是孙膑指挥齐国军队以少胜多,一举歼灭庞涓所率魏国十万大军的著名战役。其“减灶诱敌”的战术,一直为人们津津乐道。
  在距离银雀山几十公里的郯城,清代的《沂州志》上说“齐伐魏,孙子胜庞涓于此”这个说法历来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自古马陵之战的战址没有定论,千百年来,人们众说纷纭,争吵不断。
  《孙膑兵法》的出土,透露了马陵之战的新的信息,人们开始把目光投向了郯城县的马陵山。
  在马陵山的北侧,有一处墓葬,二十年前被村民们挖掘,墓前有一块无字碑,据当地群众传说,这就是孙膑为庞涓修的墓。
  山东省郯城县副县长韩明林:你看那个方向,那个石碑,那就是庞涓墓,当年大战结束以后,孙膑把庞涓的头割下来以后到南边那个地方,大玄庄的地方悬头示众,瓦解了十万魏军,他的尸体运到了他安营扎寨的地方,在这里安葬。你看这两块石头,有明显的不同,这块是当地的红石,这是中生代的石头,这块石头和当地的石头从颜色到质地上完全不同,这就是当年孙膑念同学之谊,同时又考虑到庞涓身份是魏国的大将军,因此在安葬的礼数上给他很大的尊重,用士大夫的礼仪,以棺椁,双重这种形制给他做了安葬。
  这些都是在在马陵山一带出土的战国时期的兵器,这些兵器的年代与历史上记载马陵之战的时间正相吻合,说明这里曾经发生过一场战争。在《孙膑兵法》中,孙膑用了“隘塞死地”几个字来描述当年马陵之战的地形。
  山东省郯城县旅游局副研究馆员黄新忠:《孙膑兵法》所讲到的“隘塞死地”,也就指的这个地方,因为这个地方比较狭窄,越往里走越深,从外面看山又不高,不陡也不险,但是一进去以后就不是这样了,所以它形成一个狭口,比较闭塞的地方,好堵截,到里面以后又转回来了,所以就叫“隘塞死地”。
  鉴于银雀山汉简《孙膑兵法》和郯城马陵山的地形地貌、出土兵器、文献记载等相印证,由此证明马陵之战的战址在郯城的马陵山。此后,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和中国孙子兵法研究会也把马陵山列为了中国古代军事文化教研基地。
  在北京参加完银雀山竹简整理工作的吴九龙,于几年后,由山东省博物馆正式调入国家文物局文献研究室工作。由他护送到北京的竹简,整理完成后,由周恩来总理亲自批示,专门调拨一列客运列车车厢将竹简送回山东。
  
  银雀山汉墓竹简的发现,为汉语史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银雀山尉缭子
  〈兵谈〉
  
  〔量土地肥〕硗而立邑建城。以城称地,以地〔称人,以人称粟;三相〕称也,故退可以守固,〔进可以〕战胜。战胜于外,福产于内。〔胜福相应,犹合符 节,无异故也。〕……□□焚焚,产于无……大而不咷;关之,细而不咳。行广……□故王者,民之归之如流水,望……故曰明于〔禁舍开塞,则〕取天下若化。国 贫者能富之,〔地不任者能任之,〕时不应者能应之。土广〔而任,则〕国不得无富;民众而制,则国不得无治。夫治且富之国,车不发〔轫〕,甲不出睪(橐), 威〔制〕天下。故兵胜于朝廷,胜于丧纪,胜于土功,胜于市井。睪(橐)甲而胜,主胜也;阵而胜,主胜也;战胜,臣〔胜〕也;战再胜,当壹败。十万之师出, 费日千金,□□□□,□□□,故百战百胜,不善者善……善者善者也。故善者成其刑(形)而民〔不知〕……胜而止,出……大矣,壹□而天下并。故患在百里之 内者,不起一日之师;患在千里之内,不起一月之师;〔患在〕四海内,不起一岁之师。战胜其国,则攻其〔都;不胜其〕国,不攻其都。战胜天下,〔则攻其 国〕;不胜天下,不攻其国。故名将而无家,绝苫(险)俞(逾)根(垠)而无主,左提鼓,右摅枹,而〔无〕生焉。故临生不为死,临死不为生。得带甲十万, 〔驰〕车千乘,兵绝苫(险)俞(逾)根(垠),不□……怒,精(清)不可事以财。将之自治兆兆……〔心之生智〕,耳之生聪,目之生明。然使心狂者谁也?难 得之货也。使耳聋者谁也?曰□□□□。〔使目盲〕者谁也?曰□泽好色也。……耳聋……
  
  〔兵之所〕及者,羊肠亦胜,锯齿亦胜,缘山入溪亦胜,方亦胜,圜(圆)亦胜,椭亦胜。兵重者如山……之压人,如云鲵(霓)复(覆)人。闭关辞交而廷中 之,故□……□□□□所加兵者,令聚者不得〔散,散者不得〕聚;俯者不得迎(仰),迎(仰)者不得俯;左者不〔得右,右者不〕得左。知(智)士不给虑,甬 (勇)士不……〔兵如丛〕木,弩如羊角,民人无……昌于于者胜成去。.治□
  
  ……而行必广其处……
  
  ……国可□也,无冲笼而攻,无……
  
  ……□外不能成其胜。大兵无创,与鬼神……
  
  ……胜议也。故能战胜……
  
  ……小鱼(渔)鱼(渔)渊而禽其鱼,中鱼(渔)鱼(渔)国而禽其士大夫,大鱼(渔)鱼(渔)天下而禽其万国诸侯。故大之注……
  
  ……塞邪而食□……
  
  ……□食,发号出令,不□……
  
  ……□□不杀夭(夭)台(胎),不脍不成之财(材)……
  
  ……□少而归之……
  
  ……□日,不有虏将,必有□君。十日,不□□□□□□……
  
  ……地利,中失民请(情)。夫民饥者不得食,〔寒〕者不得衣,劳者不得息,故举兵而加……
  
  ……□之如春夏,所加兵者……
  
  ……如秋冬如□乔□□……
  
  ……如春□如夏□事□……
  
  〈攻权〉
  
  〔兵以静〕固,以槫(专)胜。力分者弱,心疑者北。□□□故进退不稿(豪),从(纵)适(敌)不禽,将吏士卒,童(动)静如身。心疑必北,是故□……无尝试,发童(动)必蚤(早),亩凌而兵,无与战矣。
  
  〔夫将帅〕,心也;群下,支(肢)节也。其心童(动)……心童(动)疑,支(肢)节……下不节童(动),唯(虽)胜为幸,不壹不……〔□□者〕败,威 立者胜。凡将死其道者……□□□威在志位,志位不代(忒),威乃……□爱者,将之成者也,是故兵不□□……以名信,信在孱兆。是故众聚不虚散,兵出不徒 〔归〕,□□□□亡人,击适(敌)若卜(赴)溺者。囚险者毋战心,搕战毋胜兵,佻战毋全气。凡侠(挟)议(义)□□□□□起;争私结怨,贵以不得已。 □□□起□适(敌)贵先。故事必当时,□必当□,〔故兵胜〕于朝廷,胜于丧纪,胜于土功,胜于市〔井〕……□败,曲胜者,其胜全,虽不曲胜,胜劝 (权)……□□□以明吾胜也。.兵劝(权)
  
  〈守权〉
  
  ……〔劲弩〕仁(韧)矢尽于郭中……毁折入此,令客气数什百倍,而主人气不半□□□者,伤守甚者也。然而世□……而守者不出,出者不守。守法:丈,□ 人守,□……一而当十,十而当百,百而当千万。……城坚而厚,士民众篡(选),薪食经□,〔弩〕劲矢仁(韧),矛戟□□,□□策也。攻者□□□□万之众乃 称。其有必救之军,则有必〔战之民;无〕必救之〔军,则无必战之民〕……遇(愚)夫僮妇无不敝城尽资……则固不尚。鼓其[蒿/木]豪桀(杰)俊雄,坚甲利 兵,劲弩仁(韧)矢并于前,则幼□毁□并于后,五万之□□诚必救,关之其后,出要塞,担击其后,毋通其量(粮)食,中外相应……
  
  〈将理〉
  
  ……矢射之弗及。罢囚之请(情),不侍(待)陈水楚□□□请(情)可毕。其侍(待)佰[手>百]人之北(背),照(灼)人之□,□□□□,以得 囚请(情),则国士胜□,不宵(肖)自□。故今世千金不死,百金不胥靡。试听臣之……知(智),不得关一言,□□□□,□得用一朱(铢)。今夫系者,小圉 不下十数,〔中圉不下〕百数,大圉不下千数。故一人……为不作。今夫系者,大者父兄弟有在狱……离其[田屯]邺(业),贾无不离其肆宅,士大夫无不离其官 府。□□□者,人之请(情)也。故兵策曰:十万之师出,费日千金。今申戍十万之众,封内与天……
  
  〈原官〉
  
  ……偿尊参会,移民之具也。均地分,节傅(赋)敛,□……臣主根也。刑赏明省,畏诛重奸,止奸……原,正(政)事之均也。……王之二术也。柤(俎)豆 同利制天下……王者之德也。明礼常,霸者之……无事□,上无庆赏,民无狱讼,国无商贾,成王至正也;服奉下迵,成王至德也。
  
  〈兵令〉
  
  兵令。
  
  兵者,凶器、逆德;争者,事之〔末也〕。□□暴□□定仁义也;战国所以立威侵适(敌),弱国之所不能废也。兵者,以武为栋,以文为□;以武为表,以 文……以文为内。能审此三者,则知所以胜败矣。武者所以凌(凌)适(敌)分死生也,……危;武者所□□适(敌)也,文者所以守也。兵之用文武也,如乡 (响)之应声,而〔影〕之随身也。
  
  兵以专壹胜,以离散败。阵以数必固,以疏〔必□〕。将有威则生,失威则死;有威则胜,毋威则败。卒有将则斗,无将则北。……赏罚之胃(谓)也。卒畏将于敌者战胜,卒畏敌于将者战北。未战,所以知胜败,固称将□敌,敌之与将犹权衡也。
  
  兵以安静治,以暴疾乱。出卒陈兵,固有恒令;行伍之疏数,固有恒法。先……敌之恒令,非追北衲邑,先后……之恒令,前失后斩。兵之恒陈,有乡(向)适 (敌)者,有内乡(向)者,有立陈者,有坐陈〔者〕……将与卒,非有父子之亲、血〔肤〕之树(属),六亲之私也。然而见适(敌),走之如归,前唯(虽)有 千仁(仞)之溪,折[月责]脊……〔前则见全明之〕赏,后则见必死之刑。将前不能明其〔令〕,〔后不能见〕其严,则败军死将禽卒也。□□……制,严刑 罚,□□赏,全攻发(伐)之得,伸(陈)斧越(钺),饬章旗,有功必〔赏〕,犯令必死。及至两适(敌)之相距,行伸(陈)薄(迫)近,……有天下之善者, 不能御大鼓之后矣。出卒伸(陈)兵,行伸(阵)视适(敌),章旗相望,矢弩未合,兵刃未椄(接),先謞者虚,后謞胃(谓)之实,不謞谓之闭。〔闭〕实 □□□也。
  
  诸县去军百里者,皆为守御之备,如居边之一城……也。有令起军,将吏受鼓旗……后其将吏出于县部界……□述(遂)亡不从其将吏,比于亡军。父母……后 将吏至大将之所一日,□□□……吏戍一岁。战而失其将吏,及将吏战而死,卒独北而环(还),其法当尽斩之。将吏将其卒北,斩其将□……□□□□三岁。军大 战,大将死,□□五百以上不能死适(敌)者,皆当斩;及大将左右近卒在□□者,皆当斩。……夺一功,其无□□□□三岁。……军功者,戍三岁,得其死 (尸),罪赦。卒逃归及……军之伤□也,国之大费也。而将不能禁止,此内自弱之道也。名在军而实居于家,□□不得其实,……□吏以其粮为饶,而身实食于 家。有食一人军之名,有二实之出,国内空虚尽渴(竭)而外为岁曷内北之数也。能止逃归,禁亡军,□兵之一胜也。使什伍相连也,明其……令严信,功发(伐) 之赏□□……内,能杀其少半者,力加诸侯;能杀其什一者,□□□卒。臣闻:百万之众而不战,不如万人之尸;万人而不死,不如百人之鬼。□□□□□,信比四 时,令严如斧越(钺),利如干浆(将),而士卒有不死用者,未尝之……
首页>> 文学论坛>> 军事类>> 尉缭 Wei Liao   中国 China   战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