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柯克幽默随笔选
里柯克 雷雪
他的一生向我揭示了一个我所体验过的最富有启发性的寓言。
我第一次遇见贾金斯,或者说真正注意他,是在好些年前,那时我还是个孩子,正在外边野营。当时有人正要将一块木板钉在树上当搁板,贾金斯便走过去管闲事,说要帮他一把。
“停一停,”他说道,“你应该先把木板头子锯掉再钉上去。”于是,贾金斯便四处去找锯子。找来锯子之后,还没有锯到两三下又撒手了。“这把锯子,”他说,“需得磨快些。”于是他又去找锉刀。接着又发现在使用锉刀之前,必须先在锉刀上安一个顺手的手柄,为了给锉刀安手柄,他又去灌木丛中寻找小树,要砍下小树干,他又发现这得先磨快斧头。当然,要磨快斧头,他不得不先将磨石固定好,这样磨起来才得心应手;可这又免不了要制作几根支撑磨石的木条。为了把这事儿办得体面些,贾金斯决定做一张木匠用的长凳;可这没有一套齐全的工具是不可能的事。于是,贾金斯到村里去找他所需要的工具,然而这一走,就再也不见他回来了。
几个星期以后,人们才看见他在城里露面;为了成批购买器械,他正在讨价还价。
自从第一桩事儿以后,我逐渐和贾金斯混熟了,十分了解他无论学什么都是半途而废。曾有一段时间,他废寝忘食地攻读法语,但很快便发现要真正掌握法语,必须首先对古法语有透彻的了解,然而实践表明:没有对拉丁语的全面掌握和理解,要想学好法语是绝不可能的。贾金斯进而发现,掌握拉丁语的唯一途径是学习梵文,因为梵文显然是拉丁语的基础。因此贾金斯便一头扑进梵文的学习之中,直到他发现,要正确地理解梵语,非学古伊朗语不可,因为它是语言的根本。然而,这种语言却早已销声匿迹了。
这样,贾金斯不得不一切从头开始。无可否认,他的确在自然科学上取得过一些成绩。他研究过物理学,很快从对力的研究追溯到分子,又从分子到原子,再从原子到电子,当他的全部研究已扩展到无限的空间领域时,他却仍然在那里追根溯源。
不用说,贾金斯从未获得过什么学位,他所受过的教育也始终没有用武之地。
但这无关紧要。他有的是钱,可以拿出10万美元的资本直接开厂兴业。起初,他将这笔钱投资办一家煤气厂,可他发现造煤气所需的煤炭价钱昂贵,这使他大为亏本。于是,他以9万美元的售价把煤气厂转让出去,开办起煤矿来。可这又不走运,因为采矿机械的耗资大得吓人。因此,贾金斯把在矿里拥有的股份变卖成8万美金,转入了煤矿机器制造业。这样,他本来可以赚些钱的,偏偏用作工厂动力的是煤气,耗费巨大。于是贾金斯又以7万元的价卖掉他的制造业。从那以后,他便象一个倒行的滑冰者,在有关的各种工业部门中滑进滑出,没完没了。
每年他都要亏损一大笔钱,尤其是在生意兴隆的好年头。倒是在生意萧条、商品卖不出的晦气日子里,他干得挺不错。
贾金斯的家庭生活说得上风平浪静。
当然他从未结过婚。但说实话,他也恋爱过好几次,虽然每一次都毫无结果。
我还清楚地记得他的初恋故事,当时我和他过从甚密,无话不说。他对一位姑娘一见钟情,十分坦率地向她表露了心迹。“我想请求她做我的妻子。”他对我说。
“什么时候?”我问他,“就办喜事吗?”
“不,”他回答说,“我首先得使自己匹配得上她。”
为此,他开始在精神品德方面陶冶自己。他去一所星期日学校教了一个半月的课,这时他意识到,假如一个人不打算首先系统地学习巴勒斯坦历史,休想在教书这样神圣的职业中干出一番事业。他还认为,当一个人对以色列的历史还只是一知半解,想去追逐一个女人,那真是无赖之徒。因此,贾金斯自动逃遁了。当他认为问心无愧、无妨启齿求婚之日,整整将近两年的光阴已经流逝了。这时,那位姑娘早已嫁给一个愚蠢的家伙,脚上穿着漆皮长靴。
自然,贾金斯又再次坠入情网。无论如何,这一回他的思想品德是满够格的了。
这一次他如痴如醉地爱上了一位迷人的、有5个妹妹的姑娘。无论哪位名副其实的男子汉,准会一见钟情地爱上象她这样的姑娘。既然如此,贾金斯一定会向姑娘求婚的。可是当他上姑娘家时,遇见的却是她家的二妹。当然这位妹妹更年轻,这样贾金斯便喜欢上了二妹。可是一天晚上,当他去姑娘家拜访时,开门的是一位更小的妹妹。这一来,贾金斯只好倒回去逐个地将众姐妹衡量了一番,到最后一个也没上手。”“也许贾金斯从未结成婚倒是件好事,因为贾金斯的情形每况愈下,越来越穷,结了婚会陷入更困难的境地。你知道,他卖掉了最后一项营生的最后一份股份后,便用这笔钱买了一份逐年支取的终生年金。可是这样一来,支取的金额将会逐年减少,因此他要是活的时间长了,早晚得饿死。
与此同时,他的形象大变,看上去既老又古怪,上衣短了一截,裤子悬在破靴上,活像个瘪三,他那张脸也像个小老头,布满了道道皱纹。
而且他一谈起话来总是回忆过去,他老是没完没了地给别人讲述自己在往昔的快乐时光所经历的故事,提到各式各样的人。
譬如,他讲道──“我想起一桩相当古怪的事情:那天我在火车上遇到──”假如这时候你问:“那是什么时候的事了,贾金斯?”那么,他会用一种迷惘的目光瞅着你,好象正在推算时间,接着说道:“是1875年,也许是1876年,就我记忆所及,大致差不多是──”我还注意到,当他回忆这些往事时,总是往回追溯,越追越远。有一段时期,他讲的都是他年轻时候的往事,而今他讲的故事更加遥远了。
不久前的一天,他告诉我一个有关他和其他两位他称作哈普尔弟兄的故事,这兄弟俩一个叫勒德,一个叫乔,他说勒德这老兄力大无比。
我问勒德有多大岁数,贾金斯回答我说三岁。他还补充说另一位兄弟年龄更小,但却是个十足的机灵鬼,大约──讲到这里,贾金斯停歇下来推算,大约有18个月吧。
于是,我才明白贾金斯缅怀往昔到了何种地步。他已经从童年退到了婴儿期。
而现在,当他的年金枯竭,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他也就退到了生命的底线,究竟是死是生,我便不得而知了。
然而,他的一生却向我揭示了一个我所体验过的最富有启发性的寓言。
里柯克 雷雪
他的一生向我揭示了一个我所体验过的最富有启发性的寓言。
我第一次遇见贾金斯,或者说真正注意他,是在好些年前,那时我还是个孩子,正在外边野营。当时有人正要将一块木板钉在树上当搁板,贾金斯便走过去管闲事,说要帮他一把。
“停一停,”他说道,“你应该先把木板头子锯掉再钉上去。”于是,贾金斯便四处去找锯子。找来锯子之后,还没有锯到两三下又撒手了。“这把锯子,”他说,“需得磨快些。”于是他又去找锉刀。接着又发现在使用锉刀之前,必须先在锉刀上安一个顺手的手柄,为了给锉刀安手柄,他又去灌木丛中寻找小树,要砍下小树干,他又发现这得先磨快斧头。当然,要磨快斧头,他不得不先将磨石固定好,这样磨起来才得心应手;可这又免不了要制作几根支撑磨石的木条。为了把这事儿办得体面些,贾金斯决定做一张木匠用的长凳;可这没有一套齐全的工具是不可能的事。于是,贾金斯到村里去找他所需要的工具,然而这一走,就再也不见他回来了。
几个星期以后,人们才看见他在城里露面;为了成批购买器械,他正在讨价还价。
自从第一桩事儿以后,我逐渐和贾金斯混熟了,十分了解他无论学什么都是半途而废。曾有一段时间,他废寝忘食地攻读法语,但很快便发现要真正掌握法语,必须首先对古法语有透彻的了解,然而实践表明:没有对拉丁语的全面掌握和理解,要想学好法语是绝不可能的。贾金斯进而发现,掌握拉丁语的唯一途径是学习梵文,因为梵文显然是拉丁语的基础。因此贾金斯便一头扑进梵文的学习之中,直到他发现,要正确地理解梵语,非学古伊朗语不可,因为它是语言的根本。然而,这种语言却早已销声匿迹了。
这样,贾金斯不得不一切从头开始。无可否认,他的确在自然科学上取得过一些成绩。他研究过物理学,很快从对力的研究追溯到分子,又从分子到原子,再从原子到电子,当他的全部研究已扩展到无限的空间领域时,他却仍然在那里追根溯源。
不用说,贾金斯从未获得过什么学位,他所受过的教育也始终没有用武之地。
但这无关紧要。他有的是钱,可以拿出10万美元的资本直接开厂兴业。起初,他将这笔钱投资办一家煤气厂,可他发现造煤气所需的煤炭价钱昂贵,这使他大为亏本。于是,他以9万美元的售价把煤气厂转让出去,开办起煤矿来。可这又不走运,因为采矿机械的耗资大得吓人。因此,贾金斯把在矿里拥有的股份变卖成8万美金,转入了煤矿机器制造业。这样,他本来可以赚些钱的,偏偏用作工厂动力的是煤气,耗费巨大。于是贾金斯又以7万元的价卖掉他的制造业。从那以后,他便象一个倒行的滑冰者,在有关的各种工业部门中滑进滑出,没完没了。
每年他都要亏损一大笔钱,尤其是在生意兴隆的好年头。倒是在生意萧条、商品卖不出的晦气日子里,他干得挺不错。
贾金斯的家庭生活说得上风平浪静。
当然他从未结过婚。但说实话,他也恋爱过好几次,虽然每一次都毫无结果。
我还清楚地记得他的初恋故事,当时我和他过从甚密,无话不说。他对一位姑娘一见钟情,十分坦率地向她表露了心迹。“我想请求她做我的妻子。”他对我说。
“什么时候?”我问他,“就办喜事吗?”
“不,”他回答说,“我首先得使自己匹配得上她。”
为此,他开始在精神品德方面陶冶自己。他去一所星期日学校教了一个半月的课,这时他意识到,假如一个人不打算首先系统地学习巴勒斯坦历史,休想在教书这样神圣的职业中干出一番事业。他还认为,当一个人对以色列的历史还只是一知半解,想去追逐一个女人,那真是无赖之徒。因此,贾金斯自动逃遁了。当他认为问心无愧、无妨启齿求婚之日,整整将近两年的光阴已经流逝了。这时,那位姑娘早已嫁给一个愚蠢的家伙,脚上穿着漆皮长靴。
自然,贾金斯又再次坠入情网。无论如何,这一回他的思想品德是满够格的了。
这一次他如痴如醉地爱上了一位迷人的、有5个妹妹的姑娘。无论哪位名副其实的男子汉,准会一见钟情地爱上象她这样的姑娘。既然如此,贾金斯一定会向姑娘求婚的。可是当他上姑娘家时,遇见的却是她家的二妹。当然这位妹妹更年轻,这样贾金斯便喜欢上了二妹。可是一天晚上,当他去姑娘家拜访时,开门的是一位更小的妹妹。这一来,贾金斯只好倒回去逐个地将众姐妹衡量了一番,到最后一个也没上手。”“也许贾金斯从未结成婚倒是件好事,因为贾金斯的情形每况愈下,越来越穷,结了婚会陷入更困难的境地。你知道,他卖掉了最后一项营生的最后一份股份后,便用这笔钱买了一份逐年支取的终生年金。可是这样一来,支取的金额将会逐年减少,因此他要是活的时间长了,早晚得饿死。
与此同时,他的形象大变,看上去既老又古怪,上衣短了一截,裤子悬在破靴上,活像个瘪三,他那张脸也像个小老头,布满了道道皱纹。
而且他一谈起话来总是回忆过去,他老是没完没了地给别人讲述自己在往昔的快乐时光所经历的故事,提到各式各样的人。
譬如,他讲道──“我想起一桩相当古怪的事情:那天我在火车上遇到──”假如这时候你问:“那是什么时候的事了,贾金斯?”那么,他会用一种迷惘的目光瞅着你,好象正在推算时间,接着说道:“是1875年,也许是1876年,就我记忆所及,大致差不多是──”我还注意到,当他回忆这些往事时,总是往回追溯,越追越远。有一段时期,他讲的都是他年轻时候的往事,而今他讲的故事更加遥远了。
不久前的一天,他告诉我一个有关他和其他两位他称作哈普尔弟兄的故事,这兄弟俩一个叫勒德,一个叫乔,他说勒德这老兄力大无比。
我问勒德有多大岁数,贾金斯回答我说三岁。他还补充说另一位兄弟年龄更小,但却是个十足的机灵鬼,大约──讲到这里,贾金斯停歇下来推算,大约有18个月吧。
于是,我才明白贾金斯缅怀往昔到了何种地步。他已经从童年退到了婴儿期。
而现在,当他的年金枯竭,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他也就退到了生命的底线,究竟是死是生,我便不得而知了。
然而,他的一生却向我揭示了一个我所体验过的最富有启发性的寓言。
现在的新式医生,我想,当他望着你,望着我,望着任何人的时候,他看到的对象和我们看到的大不相同。他看到的不是一个人,不是从深不可测的眼睛里向外张望的灵魂,他看到的是一套管子,投料管、水管、接头、杠杆、食物箱和水箱。他看到了体内35英尺长的管道,110英尺长的电线,外加两个装在水平环上的光学透镜,透镜后面排列着一磅半脑髓。换句话说,他看到的完全不是一个人,而是一架复杂的机器。这一套古怪装置,可能运转得非常糟糕,管子呼哧呼哧地喘着气,汽化器堵塞了。医生自然想把这套装置彻底查清楚,就好像车库里修车的人渴望把一辆摩托车拆得七零八落一样。他很想拿起一把活动扳手,把这套装置的接头统统上紧;用水龙头对准它,冲洗它的管道;或者还有一个更好的办法,干脆装进一个新锅炉,把旧的扔掉。
这就是所谓“医疗本能”。可以说,在医生想怎样对待病人的做法中有点凶狠无情,几乎达到了滑稽可笑的程度,只差没有用一把小槌子把木钉一颗颗往病人身上敲进去了。就是槌子和木钉,迟早也会用上去的。
不过,请你把普通的行医之道在前后两代人中发生的变化对比一下吧。把50年前的医疗和今天的医疗比较一下,我们就容易预见到这门科学今后的进展。
那么,第一步——
1880年的医学
人们的救星
在老式作风的岁月里,有人得了病去找家庭医生,诉说自己病了。医生给他一瓶药,他把药带回家,喝下去就好了。
药瓶上写明:“一日三次,水冲服”。第一天,病人服药三次,第二天服药二次,第三天服药一次。第四天,他忘记了这回事,但这毫无关系,反正他那时已恢复健康。
他去找医生看病的地方就是医生自己的住宅,号称“诊疗室”的就是晚上玩纸牌的那间房子,里面除了钓鱼竿和猎枪外,没有任何别的器械。
在洗碗洗菜的水槽上的水龙头那儿,医生亲自动手配药,手头有什么药就配什么药,究竟是些什么药并没有多大关系。事实上,病人一看到药正在配就觉得好过一些。
医生不给病人照X光。他办不到,因为那时根本没有X光。他不量病人的血压,也不检查动脉,人们当时还没有这一套。
如果医生是个爱思考的人,就常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病人走后,医生坐下来衔着烟斗纳闷:病人究竟出了什么毛病呢?但是,对患病者本人,医生却绝对不会流露一星半点这样的纳闷或怀疑,绝对不会!医生这门职业早就向医学之父——古希腊的希波克拉底学到了一条箴言,一代代传下来,成为牢不可破的传说:搞医疗的人绝不对病人谈医疗。
有时,医生怀疑某人真正病了,但他绝不会说出来。只有当病人完全好了以后,医生才会跟他说他曾经病得多么厉害。因此,每一场病回顾起来都好像死里逃生,幸亏一剂不迟不早、恰到好处的药救了命,这提高了治病这回事的声望,医生好像成了人们的救星。年华消逝,医生的胡子——所有的医生都蓄着胡子呢——变成花白,他整个形象有了一种从容自在的庄严神态,流露出高贵的表情。他只要出头露面到了场,凭这一点就可以治好病人。除此以外,他所需要的全部东西不过是一瓶药和一个软木瓶塞。在病情危急万分的病人那儿,他坐在病床前守护,可能熬一个通宵,但病人第二天早晨就会百病消除。
为了帮助病人恢复健康,医生在处方上写着:“宜食易于消化之食物”。易于消化的食物就是指牛排和黑啤酒。
这样的医疗,当然毫不科学,作用非常有限。死亡能够逼得它走投无路。但是它却带有人情味,亲切体贴,情意殷殷。今天把它取而代之的是“机器医疗”,拥有机器检验、科学诊断、医院、X光等等。这一切很了不起,可是还没有人把机器医疗和使病人恢复健康的艺术结合起来。
证据如下:
二 1932年的医疗医生和那个古怪装置
那个古怪装置穿着哔叽衣服,缩成一团,坐在诊疗室的椅子上。它的火车头器官低垂着,在接头处折叠下来。这东西惶惶不安,可是医生并不知道这一点。这可怜的古怪装置充满了惊慌,惊慌正紧紧扼住它的投料管,但它尽量装出勇敢的样子。
“到底是什么毛病,”医生说,“不大好说。”
他正在做几项初步检查,敲敲听听。
“我可不能说我很喜欢这个心脏,”医生补上这么一句,然后又陷入无声的沉思中。
“对”,医生从沉思中醒过来后继续说,“有一些我不喜欢的症状——我根本不喜欢。”
那个古怪装置也不喜欢,但他没有作声。
“可能有,”医生说,“关节僵硬,这儿。”
关节僵硬是怎么一回事,有什么后果,那个古怪装置不知道,但光是这个词的声音就够他受的啦。
“很可能,”医生又有了另一个绝妙的想法,他说,“前部有浸润。”①
①作者描写医生故弄玄虚,把根本不是医学术语的难字和医学术语混在一起,这里的“浸润”是医学用语,“前部”(proscenium)一词原为“舞台前部”,根本不是医学用语。
这些也许不是医生使用的确切的医学术语,但是那个古怪装置听起来是那样。
“是这样吗?”他问道。
“不过,我们还得继续观察,直到搞清楚我们发现了一些什么。你说你从来没有得过狂犬病吗?”
“我记得没有。”
“有意思。症状看来像是狂犬病或者可能就是‘重言法’。”②
②此句的“重言法”(hendiadys)一词和医疗毫无关系,是语言学上的用语,比较冷僻。医生把这个词用来故弄玄虚,使病人如堕五里雾中。
医生沉思了一下,开始在小纸片上写字。
“嗯,”他用愉快的语调说,“无论如何,我们要把它查清楚。”
他写出X光透视、验血、检查心脏的小通知单。
“嗯”,他作结论说,“不要惊慌。你可能在街上爆裂开,不过我想不会,我不太担心发生这种事。你的大脑两边倒可能爆裂开。要是真裂开了,我不会吃惊的。如果你的眼珠在街上掉出来,请让我知道。”
这不是医生的原话,但却准确地表达了医生的话所传达的印象。
“我会让你知道的。”那个古怪装置说。
“呃”,医生说,他这时对这个病例热乎起来了,充满了艺术家的兴趣,“至于饮食,我想最好不吃东西,一个月左右什么也不吃,也不喝,把烟戒掉,最好也不睡觉。”
“最重要的”,医生最后突然流露了先前忘记使出来的好心肠,他说,“不要着急。你随时都可能爆裂开,不要为这件事操心。你可能死在出租汽车里,果真如此,倒不是意料之外的事。一周后再来,我要把X光片子给你看,再见。”
那个古怪装置离去了一个星期。一个星期意味着七天,168小时,10080分或者604800秒。那个古怪装置清清楚楚地意识到每秒、每分、每小时、每天,他能感觉到正在消逝的每一秒钟。
一星期后,他又来了,发现那位医生眉开眼笑,兴致勃勃。
“瞧!”医生说,把片子对着光举起来。
“片子上是些什么呀?”那个古怪装置问道。
“大脑呗”,医生说,“你瞧那雾点,这儿,就在大脑和百科全书之间——”①
①在英语中,“脑”(encephalo)与“百科全书”(encyclopaedia)在缀词与发音的头一部分有类似之处。其实,后者也与医学无关,医生把它们乱凑在一起。
“那是什么呢?”那个古怪装置说。
“我还不知道,”医生说,“现在要说还为时过早,但我们会注意看着它。如果你不介意,我想我们也许要打开你的脑袋看看。目前,他们在切除大脑方面于得挺出色。那是相当大的手术,不过我想我可以冒这个风险,我会通知你的。再说,我希望你正在照医嘱办事,没有吃东西吧?”
“嗯,没有。”
“也没喝酒?也没抽烟?”
“嗯,没有。”
“那就对啦。腑,呕,一两天内,我们会知道更多的情况,能拿到你的验血结果和心脏剖面图,我看那时候就可以开始研究情况究竟如何啦,再见。”
过了大约一个星期,医生对他的女秘书说:“穿哗叽服的那个古怪装置今天上午应该上这儿来吧?”
女秘书查看了记事本,说:“对,我想他该来。”
“好吧,打个电话给他,他不必来啦。我已收到医院对他进行各项检查的报告单,什么毛病也没找出来。告诉他,医院里要他六个月后再来,那时也许会查出一点什么,现在可真是什么毛病也没有,除非是他想象自己有病。嘿,顺便跟他说一声,他听了会高兴的,X光片子上那个雾点上次看来好像是大脑中的血块,原来不过是玻璃上的毛病,他听了会大笑一场的。”
女秘书走进电话间,过了一会儿才出来。
“怎么样?”医生说,“找到那位先生接电话了吧?”他现在称那人为先生,不再称之为“古怪装置”,因为他对那人在医疗上的兴趣已经消失了。
“我打电话到他家里,”女秘书回答说,“但他们说他死了,昨晚死的。”
“天呀!”医生严肃地说,“这样看来,我们毕竟还是搞错了,我们早该对他进行别的项目的检查。他是怎么死的,他们谈了这方面的情况吗?”
“谈了。他们说,据他们了解,他死于煤气中毒,他好像是故意打开卧室里的煤气的。”
“啧,啧,”医生说,“自杀狂!我忘记检查他这方面的毛病啦。”
三 沃尔拉斯和卡彭特①
①作者把两个人物的名字分别叫做“沃尔拉斯”和“卡彭特”,他在这里用了音义双关的修辞手段。“沃尔拉斯”(Walrus)用作普通名词,指动物中性格柔弱的海象,此处用作怕老婆的丈夫的名字。“卡彭特”(Carpenter)用作普通名词,指木匠,此处用作医生的名字,讽刺他对病人动手术就跟本匠制造东西一样。
但是,人类对任何事物毕竟都能适应,照样生儿育女,人丁兴旺。这种新医疗方法,这一套修修补补、查这查那、搞预防注射等等已经成为我们共同生活中得到承认的组成部分。在这套方法里,我们能够看到治好病人的艺术在今后的发展。说得更确切些,还不能说是治好病人的艺术,那样的艺术已经丧失了,正在取而代之的最好叫做重新造人的艺术,它的目的不是把病人治好,病人已经不值得治好;要把病人重新造过,彻底翻新。如果病人的发动机不起作用,干脆装一个新的进去。今天,每个人大体上都知道一点重新造人的外科手术在干些什么。取出一些骨头,装进新的,把琼斯先生身上一块块的皮肤移植到史密斯先生身上去。没有人愿意彻底想想那些可怕的细节,也没有人愿意问问这样会引向什么地方去。然而,目标是够清楚的了。毫无疑问,目标一旦达到,认为这种手术可怕的一切想法都会一扫而空。那类想法都不过是次要的、相对的,在绝对的真实中没有任何基础。章鱼显得可怕,而煮熟的龙虾却显得是美味佳肴。如果人们从未见过煮熟的龙虾,一场晚宴上的全体宾客看到龙虾就会吓得站起来,失声叫喊着。
因此,看来这是可能的,随着重新造人的外科手术的胜利进展,一切恐怖感都会消逝。对那些装上假牙的人,我们已经非常习惯。对那些经过美容术修整面孔的人,我们正在习惯。要不了多久,对一位刚刚买到崭新的胃的朋友,我们也不会吓得躲开他了。
证据如下:
2000年的医疗
沃尔拉斯和卡彭特
“喂,我想把他彻底装修过。”那位很自信的太太对医生说。
她一边说,一边指着一个样子可怜的生物,那显然是她的丈夫。他无可奈何地坐在椅子上,怯生生地望着自己的妻子和医生。
女的是那种口若悬河、专横自信的角色,正是这种性格使得夫妻两人成了现在这个样子。
男的是人们很熟悉的那种怕老婆的丈夫,脸上的表情就跟海象的脸一样怯弱,也有海象那样参差不齐、向两边垮下来的胡子。
“这事儿我可不知道。”他咕咕哝哝地说。
但是那位太太和那位医生都没有怎么注意他咕哝了一些什么。
“他身上的每一样差不多都需要换新的,”那女人说,“我一直跟他说,我要给他全换新的,送给他作为下个月的结婚纪念日礼物。到下个月,我们已经结婚25年啦!”
“25年啦!”医生说。
“当然,”那位太太咯咯地笑起来,“我们结婚的时候,我还只是个小姑娘,他们老是叫我小小的玫瑰花苞咧!”
“对,对,”医生低声咕哝着。他心不在焉地望着这位太大,并没有真正看见她。医生也许是在想:岁月的消逝,一代一代人的变换,都不能改变这类女人,也不能改变刚才那样的谈话。话说回来,医生也许不是在想这些事,他可能只是一直在想这个病例。像这种医生行业里称之为“一套完整工作”的手术,并不是每天都有人来请卡彭特医生做的。装进一两根新骨头,装进一部分大脑或者换掉原来的胃,都是司空见惯的家常便饭。但是,把一个人从头到脚彻底改装仍然是不寻常的事,也许还有点试验的味道。
“其实,”那位丈夫又开始说话了,“我还说不准是不是真正需要这样大动手术呢;其实,从我这方面来说……”
“得啦,约翰,”他的妻子插嘴说,“可别再让我听你的那一套啦!这是我的事,你莫管。手术费由我付,用我自己的钱,你不要多嘴。”
医生深思地注视着病人,他好像正在用眼睛给病人量尺寸。
“他身上还有很多我可以用的东西呢。”医生说。
“你这是什么意思?”那位太大问道。
“嗯,比方说,他的脑袋,那就满不错嘛,我可以原封不动地照用。”
“他的脸不行!”那位太太说。
“呃,就说他的脸吧,在某种方式下也用得上。对身体组织不作根本改装也可以达到的效果会使你感到惊奇的。他的脸并不需要重新换过,而是需要更有生气,更有表情,更加机灵。你等着瞧吧,等我用电压两万伏左右的电流通过他的面部,那时你再来看他的脸会是什么样子吧!”
“喂,”那男人咕哝起来,“我还不能肯定我会喜欢这种做法。”
“你不会知道脸上通了电的,”医生说得很干脆,接着又说,“而且,我也看不出为什么不能用他的骨头架子,手和腿都不错嘛。”
女人摇摇头。
“他不够高。”她说。
“我个人的意见,”男的开始说。但他的妻子根本不听,只顾自己说下去:
“他需要派头。我们一道出去的时候,他显得太不神气了,我想要他比现在高得多。”
“很好,”卡彭特医生说,“那好办,我在他的腿骨上再接上六英寸就足够啦。他在桌子跟前坐下来的时候会显得稍微矮了一点,但关系不大。不过,为了手脚匀称,当然也要同时换过一双手。顺便问问,”医生想到了一个新主意,又加上一句,“你玩高尔夫球吗?”
“我玩不玩高尔夫球?”病人说;头一次流露出明显的活跃神态,“我难道还干别的?我天天都玩呢,不过说起来你不会相信,我在俱乐部里几乎要算是玩得最蹩脚的啦。就说昨天吧,我想把球打进长洞,三下打了480码——正打到长洞周围的绿地①,可就在那儿陷住啦,又打了七下才打进去。七下呀!你会这样吗?”
①,高尔夫球每打一盘,要把球打进18个洞中,打的次数越少越好。长洞与前面的洞相距500码,绿地是长洞四周的一小片地区,上面的草经常加以修剪。
“我要告诉你,”医生说,“如果你有这样的感觉,在改换你的手脖子的时候,我可以对你玩高尔夫球帮一点忙。”
“嗨,要是你能做到这一点,我愿付1000美元,”那男人说,“你认为你能办到吗?”
“请等一会儿,”医生说。他走进了邻近的电话间。他在电话里说了些什么,别人对他说了些什么,沃尔拉斯先生和他的妻子都听不到。不论是现在还是在理想国,医疗手术的详情内幕都不像最后的成果那样高尚完美,经得起认真考察。不过,当电话打通的时候,如果有人听到了,他听到的就会是下面这一番对话:
“我是卡彭特医生。你们昨天弄到手的那个苏格兰高尔夫球职业球员怎么样了?都用完了吗?”
“等一下,医生,我来问问看……没有,他们说用掉的还不多。你是要他的大脑吧?”
医生笑了起来:“不,谢谢。我要的是他的右前臂。我这儿有位顾客,他肯出价1000美元。好。谢谢你。”
“没问题啦,”医生对那位丈夫说,“我可以给你装上一个高尔夫球调节器,哦,我想我们现在总可以马上动手了吧,呃?”
“还有一样,”那位妻子说,“我最希望你帮他改掉的就是这一样。约翰老是这样腼腆害羞,没有充分表现出自己的优点。”
“唉,算啦,算啦,琼!”男的直率地抗议说,“我并没有值得重视的优点。”
“晤,我想”,那女的继续说,“约翰是有人们称为‘自卑感’的毛病,这个词是这样说的吧?呃,你能不能对他的大脑搞点什么名堂,把他的自卑感搞掉呢?”
卡彭特医生微笑着说:
“自卑感不在他的大脑里,沃尔拉斯太太,和自卑感有关的是他的内分泌腺,要改变内分泌腺比什么都容易。调整倒有点困难,唯一的危险就是可能搞过了头,使得他由自卑变得有点自大。”
“那好嘛,”女的说,“那对他没有坏处,他正需要搞过头一点。”
以后接连好多个星期对沃尔拉斯先生进行“治疗”,如果对“治疗”中的细节老是说个不休,未免牛头不对马嘴。那些事只能写进医学技术书籍。哪怕就是现在,我们宁可把那些事说得含糊一点。在未来若干代人中,对于重新造人的外科手术过程会要求保持更大的沉默。总之,用持续不断的麻醉来代替现在这种断断续续的麻醉使这件事的面貌完全为之一变。恢复健康的过程本身也是在麻醉状态下进行的。病人——用更常见的名称来说是顾客——从进入过去叫做医院的“重新造人院”一直到出院为止,本人一无所知。这样一位顾客宣称他“感到自己成了一个新人”,这句话所包含的意义比现在要丰富。
只要说出下面的情况就行了——在一两周内,沃尔拉斯太太接到医院来的电话说:“他的腿做好啦。”过不多久,医院又来电话问她:“怎样处理他的络腮胡子?你想把它保留下来呢,还是一劳永逸地彻底剃光呢?”
从最初见面的时候算起,大约过了六个星期,重新造过的约翰·沃尔拉斯走进卡彭特医生的办公室,医生在这种情况下一点也没有感到惊奇。因为沃尔拉斯先生前后判若两人,实际上已经认不出来,所以医生毫无惊奇之感。医生现在看到的沃尔拉斯先生是一位高个子男人,挺直的身材几乎像一根垂直线,脸上刮得精光,一望而知是焕然一新的硬邦邦的方下巴显示了男子汉的气概和果断。
“沃尔拉斯先生!”卡彭特医生最后总算认出了是谁,喊了起来。
“我就是,”那个人和医生握手,握得热情而有力,他说,“虽说这个名字不值一提,我并不喜欢这名字。”
“你的自我感觉如何?”医生问道。
“好,”沃尔拉斯说,“我刚从高尔夫球场出来。我一出院,第一件事就是到球场去。你知道吗,我不到40下就打完了一盘,其中四下就打进了长洞——你相信吗?——比标准打数还少一下咧。住院休息和治疗确实在我的手臂上产生了奇迹般的效果。”
“确实。”医生重复了他的话。
“不过,事实上,”沃尔拉斯继续说,“我想我对这种运动有天生的才能。你知道,头脑在高尔夫球运动中毕竟发挥着跟体力一样重要的作用啊。话说回来,我到这儿来并不是要谈这些,而是来谢谢你,还要麻烦你帮忙把结账的账单送给我——给我本人,你当然能理解这一点。”
“不过,我想,”卡彭特医生说,“沃尔拉斯太太不是说这笔钱要由她来付吗?”
“不行,”这位顾客笑了起来,“我可不是那种傻瓜。如果她付这笔钱,她对我就享有债权人的权利,从法律上来说是这样,你明白了吗?”
“哦,我懂,”医生说,“常有这样的事呢。再说,在你这种情况下,我本应该早就想到这一点的。”
“还不光是这一点呢,”沃尔拉斯点燃一支烟,说,“我到家里去过,见过她。天哪,卡彭特,那女人可真是个长舌妇呵!简直说个没完没了!事实明摆着,我不愿意再回到她那儿去啦。她谈个不休,要把我烦死的。”
“这么说,”医生说,“如果只是她的舌头的问题,我能够帮你把它弄短。”
“你能够,呃?”沃尔拉斯先生停顿了一会儿,好像稍微有点迟疑,然后继续用现在这种果断坚定的口吻说起话来。最近的24小时里,他已经习惯于用这种口气讲话了。
“不,不,现在已经为时太晚。无论如何我不想跟她在一块啦。事实明摆着,卡彭特,我已经安排好,要娶一位新太太。总而言之,我已经决定娶这个医院里的一位护士。你去医院的时候可能已经注意到她,皮肤黑黑的,个子挺高。事实上,如果要说有什么缺点的话,就是稍微高了一点。”
“我可以把她弄短。”卡彭特咕咕哝哝说。
“弄短多少?”沃尔拉斯说,“不,我还是要让她就像现在这个样子。”
“你什么时候结婚呢?”医生问道。
“我还没决定呢?”沃尔拉斯回答说,“我想快啦!”
“当然啰,”医生说,“那位年轻的女士对这事也同样感兴趣啰?”
“我还没问过她呢,”沃尔拉斯说,“今天我可能就会向她提出来。不过,我先还得再去打一盘18洞的高尔夫球。嗯,再见,医生,别忘了账单。还有,你给我开账单的时候,麻烦你把我的名字改过来。从现在起,我不再叫约翰·沃尔拉斯,已经改成赫尔克里士·布尔拉史了。”①
①“赫尔克里士·布尔拉史”也是音义双关的象征性名字。“赫尔克里士”是希腊神话中的大力士,“布尔拉史”由“公牛”(bull)和“猛冲”(rush)两词组成,都表明力大与凶猛。
卡彭特医生是个认真思考的人,当这位顾客走后,他坐在书桌前,继续写他的即将脱稿的论文——《论恢复健康的外科手术可能有的局限性》。
赏析短评
杨江柱
加拿大杰出作家斯蒂芬·巴特勒·里柯克(1869—1944),出生于英国南部的乡村,七岁随父母移居加拿大。1903年,里柯克在美国芝加哥大学获哲学博士学位,回加拿大后在麦克吉尔大学教政治经济学。他一面教学,一面从事文学创作,写过不少作品,其中有小说、剧本、回忆录和传记等。他的幽默讽刺小品特别出色,以笑的语言针砭时弊,揭露批判社会。他的这类作品,饱含机智,将哲理渗透于形象之中,既使人发出会心的微笑,又引人深思,享有国际声誉。
《医生和那套古怪装置》是里柯克的代表作,可以说是一篇科学幻想讽刺小说。科学幻想的成分主要表现在对人的机体进行异体器官移植,70多年前作者的这番“幻想”,如今已开始变为医学实践。而社会讽刺则主要表现在医生与患者及其亲属的人际关系上。作者用幽默的语言和丰富的想象来描绘西方世界中医生与病人的关系,巧妙而辛辣地揭露了现代化社会把“人”变成了“物”:医生眼中的病人不再是有思想感情的活人,而是类似机器的一套装置。这篇作品,也无情地揭露了现代社会中夫妻关系的冷酷,显示出一切都已商品化的异化情景。把科学幻想和社会讽刺结合起来,并不始于里柯克,美国早期作家纳·霍桑的作品在这方面已初露锋芒,但里柯克在这方面作出了自己的独特贡献。
回目录
这就是所谓“医疗本能”。可以说,在医生想怎样对待病人的做法中有点凶狠无情,几乎达到了滑稽可笑的程度,只差没有用一把小槌子把木钉一颗颗往病人身上敲进去了。就是槌子和木钉,迟早也会用上去的。
不过,请你把普通的行医之道在前后两代人中发生的变化对比一下吧。把50年前的医疗和今天的医疗比较一下,我们就容易预见到这门科学今后的进展。
那么,第一步——
1880年的医学
人们的救星
在老式作风的岁月里,有人得了病去找家庭医生,诉说自己病了。医生给他一瓶药,他把药带回家,喝下去就好了。
药瓶上写明:“一日三次,水冲服”。第一天,病人服药三次,第二天服药二次,第三天服药一次。第四天,他忘记了这回事,但这毫无关系,反正他那时已恢复健康。
他去找医生看病的地方就是医生自己的住宅,号称“诊疗室”的就是晚上玩纸牌的那间房子,里面除了钓鱼竿和猎枪外,没有任何别的器械。
在洗碗洗菜的水槽上的水龙头那儿,医生亲自动手配药,手头有什么药就配什么药,究竟是些什么药并没有多大关系。事实上,病人一看到药正在配就觉得好过一些。
医生不给病人照X光。他办不到,因为那时根本没有X光。他不量病人的血压,也不检查动脉,人们当时还没有这一套。
如果医生是个爱思考的人,就常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病人走后,医生坐下来衔着烟斗纳闷:病人究竟出了什么毛病呢?但是,对患病者本人,医生却绝对不会流露一星半点这样的纳闷或怀疑,绝对不会!医生这门职业早就向医学之父——古希腊的希波克拉底学到了一条箴言,一代代传下来,成为牢不可破的传说:搞医疗的人绝不对病人谈医疗。
有时,医生怀疑某人真正病了,但他绝不会说出来。只有当病人完全好了以后,医生才会跟他说他曾经病得多么厉害。因此,每一场病回顾起来都好像死里逃生,幸亏一剂不迟不早、恰到好处的药救了命,这提高了治病这回事的声望,医生好像成了人们的救星。年华消逝,医生的胡子——所有的医生都蓄着胡子呢——变成花白,他整个形象有了一种从容自在的庄严神态,流露出高贵的表情。他只要出头露面到了场,凭这一点就可以治好病人。除此以外,他所需要的全部东西不过是一瓶药和一个软木瓶塞。在病情危急万分的病人那儿,他坐在病床前守护,可能熬一个通宵,但病人第二天早晨就会百病消除。
为了帮助病人恢复健康,医生在处方上写着:“宜食易于消化之食物”。易于消化的食物就是指牛排和黑啤酒。
这样的医疗,当然毫不科学,作用非常有限。死亡能够逼得它走投无路。但是它却带有人情味,亲切体贴,情意殷殷。今天把它取而代之的是“机器医疗”,拥有机器检验、科学诊断、医院、X光等等。这一切很了不起,可是还没有人把机器医疗和使病人恢复健康的艺术结合起来。
证据如下:
二 1932年的医疗医生和那个古怪装置
那个古怪装置穿着哔叽衣服,缩成一团,坐在诊疗室的椅子上。它的火车头器官低垂着,在接头处折叠下来。这东西惶惶不安,可是医生并不知道这一点。这可怜的古怪装置充满了惊慌,惊慌正紧紧扼住它的投料管,但它尽量装出勇敢的样子。
“到底是什么毛病,”医生说,“不大好说。”
他正在做几项初步检查,敲敲听听。
“我可不能说我很喜欢这个心脏,”医生补上这么一句,然后又陷入无声的沉思中。
“对”,医生从沉思中醒过来后继续说,“有一些我不喜欢的症状——我根本不喜欢。”
那个古怪装置也不喜欢,但他没有作声。
“可能有,”医生说,“关节僵硬,这儿。”
关节僵硬是怎么一回事,有什么后果,那个古怪装置不知道,但光是这个词的声音就够他受的啦。
“很可能,”医生又有了另一个绝妙的想法,他说,“前部有浸润。”①
①作者描写医生故弄玄虚,把根本不是医学术语的难字和医学术语混在一起,这里的“浸润”是医学用语,“前部”(proscenium)一词原为“舞台前部”,根本不是医学用语。
这些也许不是医生使用的确切的医学术语,但是那个古怪装置听起来是那样。
“是这样吗?”他问道。
“不过,我们还得继续观察,直到搞清楚我们发现了一些什么。你说你从来没有得过狂犬病吗?”
“我记得没有。”
“有意思。症状看来像是狂犬病或者可能就是‘重言法’。”②
②此句的“重言法”(hendiadys)一词和医疗毫无关系,是语言学上的用语,比较冷僻。医生把这个词用来故弄玄虚,使病人如堕五里雾中。
医生沉思了一下,开始在小纸片上写字。
“嗯,”他用愉快的语调说,“无论如何,我们要把它查清楚。”
他写出X光透视、验血、检查心脏的小通知单。
“嗯”,他作结论说,“不要惊慌。你可能在街上爆裂开,不过我想不会,我不太担心发生这种事。你的大脑两边倒可能爆裂开。要是真裂开了,我不会吃惊的。如果你的眼珠在街上掉出来,请让我知道。”
这不是医生的原话,但却准确地表达了医生的话所传达的印象。
“我会让你知道的。”那个古怪装置说。
“呃”,医生说,他这时对这个病例热乎起来了,充满了艺术家的兴趣,“至于饮食,我想最好不吃东西,一个月左右什么也不吃,也不喝,把烟戒掉,最好也不睡觉。”
“最重要的”,医生最后突然流露了先前忘记使出来的好心肠,他说,“不要着急。你随时都可能爆裂开,不要为这件事操心。你可能死在出租汽车里,果真如此,倒不是意料之外的事。一周后再来,我要把X光片子给你看,再见。”
那个古怪装置离去了一个星期。一个星期意味着七天,168小时,10080分或者604800秒。那个古怪装置清清楚楚地意识到每秒、每分、每小时、每天,他能感觉到正在消逝的每一秒钟。
一星期后,他又来了,发现那位医生眉开眼笑,兴致勃勃。
“瞧!”医生说,把片子对着光举起来。
“片子上是些什么呀?”那个古怪装置问道。
“大脑呗”,医生说,“你瞧那雾点,这儿,就在大脑和百科全书之间——”①
①在英语中,“脑”(encephalo)与“百科全书”(encyclopaedia)在缀词与发音的头一部分有类似之处。其实,后者也与医学无关,医生把它们乱凑在一起。
“那是什么呢?”那个古怪装置说。
“我还不知道,”医生说,“现在要说还为时过早,但我们会注意看着它。如果你不介意,我想我们也许要打开你的脑袋看看。目前,他们在切除大脑方面于得挺出色。那是相当大的手术,不过我想我可以冒这个风险,我会通知你的。再说,我希望你正在照医嘱办事,没有吃东西吧?”
“嗯,没有。”
“也没喝酒?也没抽烟?”
“嗯,没有。”
“那就对啦。腑,呕,一两天内,我们会知道更多的情况,能拿到你的验血结果和心脏剖面图,我看那时候就可以开始研究情况究竟如何啦,再见。”
过了大约一个星期,医生对他的女秘书说:“穿哗叽服的那个古怪装置今天上午应该上这儿来吧?”
女秘书查看了记事本,说:“对,我想他该来。”
“好吧,打个电话给他,他不必来啦。我已收到医院对他进行各项检查的报告单,什么毛病也没找出来。告诉他,医院里要他六个月后再来,那时也许会查出一点什么,现在可真是什么毛病也没有,除非是他想象自己有病。嘿,顺便跟他说一声,他听了会高兴的,X光片子上那个雾点上次看来好像是大脑中的血块,原来不过是玻璃上的毛病,他听了会大笑一场的。”
女秘书走进电话间,过了一会儿才出来。
“怎么样?”医生说,“找到那位先生接电话了吧?”他现在称那人为先生,不再称之为“古怪装置”,因为他对那人在医疗上的兴趣已经消失了。
“我打电话到他家里,”女秘书回答说,“但他们说他死了,昨晚死的。”
“天呀!”医生严肃地说,“这样看来,我们毕竟还是搞错了,我们早该对他进行别的项目的检查。他是怎么死的,他们谈了这方面的情况吗?”
“谈了。他们说,据他们了解,他死于煤气中毒,他好像是故意打开卧室里的煤气的。”
“啧,啧,”医生说,“自杀狂!我忘记检查他这方面的毛病啦。”
三 沃尔拉斯和卡彭特①
①作者把两个人物的名字分别叫做“沃尔拉斯”和“卡彭特”,他在这里用了音义双关的修辞手段。“沃尔拉斯”(Walrus)用作普通名词,指动物中性格柔弱的海象,此处用作怕老婆的丈夫的名字。“卡彭特”(Carpenter)用作普通名词,指木匠,此处用作医生的名字,讽刺他对病人动手术就跟本匠制造东西一样。
但是,人类对任何事物毕竟都能适应,照样生儿育女,人丁兴旺。这种新医疗方法,这一套修修补补、查这查那、搞预防注射等等已经成为我们共同生活中得到承认的组成部分。在这套方法里,我们能够看到治好病人的艺术在今后的发展。说得更确切些,还不能说是治好病人的艺术,那样的艺术已经丧失了,正在取而代之的最好叫做重新造人的艺术,它的目的不是把病人治好,病人已经不值得治好;要把病人重新造过,彻底翻新。如果病人的发动机不起作用,干脆装一个新的进去。今天,每个人大体上都知道一点重新造人的外科手术在干些什么。取出一些骨头,装进新的,把琼斯先生身上一块块的皮肤移植到史密斯先生身上去。没有人愿意彻底想想那些可怕的细节,也没有人愿意问问这样会引向什么地方去。然而,目标是够清楚的了。毫无疑问,目标一旦达到,认为这种手术可怕的一切想法都会一扫而空。那类想法都不过是次要的、相对的,在绝对的真实中没有任何基础。章鱼显得可怕,而煮熟的龙虾却显得是美味佳肴。如果人们从未见过煮熟的龙虾,一场晚宴上的全体宾客看到龙虾就会吓得站起来,失声叫喊着。
因此,看来这是可能的,随着重新造人的外科手术的胜利进展,一切恐怖感都会消逝。对那些装上假牙的人,我们已经非常习惯。对那些经过美容术修整面孔的人,我们正在习惯。要不了多久,对一位刚刚买到崭新的胃的朋友,我们也不会吓得躲开他了。
证据如下:
2000年的医疗
沃尔拉斯和卡彭特
“喂,我想把他彻底装修过。”那位很自信的太太对医生说。
她一边说,一边指着一个样子可怜的生物,那显然是她的丈夫。他无可奈何地坐在椅子上,怯生生地望着自己的妻子和医生。
女的是那种口若悬河、专横自信的角色,正是这种性格使得夫妻两人成了现在这个样子。
男的是人们很熟悉的那种怕老婆的丈夫,脸上的表情就跟海象的脸一样怯弱,也有海象那样参差不齐、向两边垮下来的胡子。
“这事儿我可不知道。”他咕咕哝哝地说。
但是那位太太和那位医生都没有怎么注意他咕哝了一些什么。
“他身上的每一样差不多都需要换新的,”那女人说,“我一直跟他说,我要给他全换新的,送给他作为下个月的结婚纪念日礼物。到下个月,我们已经结婚25年啦!”
“25年啦!”医生说。
“当然,”那位太太咯咯地笑起来,“我们结婚的时候,我还只是个小姑娘,他们老是叫我小小的玫瑰花苞咧!”
“对,对,”医生低声咕哝着。他心不在焉地望着这位太大,并没有真正看见她。医生也许是在想:岁月的消逝,一代一代人的变换,都不能改变这类女人,也不能改变刚才那样的谈话。话说回来,医生也许不是在想这些事,他可能只是一直在想这个病例。像这种医生行业里称之为“一套完整工作”的手术,并不是每天都有人来请卡彭特医生做的。装进一两根新骨头,装进一部分大脑或者换掉原来的胃,都是司空见惯的家常便饭。但是,把一个人从头到脚彻底改装仍然是不寻常的事,也许还有点试验的味道。
“其实,”那位丈夫又开始说话了,“我还说不准是不是真正需要这样大动手术呢;其实,从我这方面来说……”
“得啦,约翰,”他的妻子插嘴说,“可别再让我听你的那一套啦!这是我的事,你莫管。手术费由我付,用我自己的钱,你不要多嘴。”
医生深思地注视着病人,他好像正在用眼睛给病人量尺寸。
“他身上还有很多我可以用的东西呢。”医生说。
“你这是什么意思?”那位太大问道。
“嗯,比方说,他的脑袋,那就满不错嘛,我可以原封不动地照用。”
“他的脸不行!”那位太太说。
“呃,就说他的脸吧,在某种方式下也用得上。对身体组织不作根本改装也可以达到的效果会使你感到惊奇的。他的脸并不需要重新换过,而是需要更有生气,更有表情,更加机灵。你等着瞧吧,等我用电压两万伏左右的电流通过他的面部,那时你再来看他的脸会是什么样子吧!”
“喂,”那男人咕哝起来,“我还不能肯定我会喜欢这种做法。”
“你不会知道脸上通了电的,”医生说得很干脆,接着又说,“而且,我也看不出为什么不能用他的骨头架子,手和腿都不错嘛。”
女人摇摇头。
“他不够高。”她说。
“我个人的意见,”男的开始说。但他的妻子根本不听,只顾自己说下去:
“他需要派头。我们一道出去的时候,他显得太不神气了,我想要他比现在高得多。”
“很好,”卡彭特医生说,“那好办,我在他的腿骨上再接上六英寸就足够啦。他在桌子跟前坐下来的时候会显得稍微矮了一点,但关系不大。不过,为了手脚匀称,当然也要同时换过一双手。顺便问问,”医生想到了一个新主意,又加上一句,“你玩高尔夫球吗?”
“我玩不玩高尔夫球?”病人说;头一次流露出明显的活跃神态,“我难道还干别的?我天天都玩呢,不过说起来你不会相信,我在俱乐部里几乎要算是玩得最蹩脚的啦。就说昨天吧,我想把球打进长洞,三下打了480码——正打到长洞周围的绿地①,可就在那儿陷住啦,又打了七下才打进去。七下呀!你会这样吗?”
①,高尔夫球每打一盘,要把球打进18个洞中,打的次数越少越好。长洞与前面的洞相距500码,绿地是长洞四周的一小片地区,上面的草经常加以修剪。
“我要告诉你,”医生说,“如果你有这样的感觉,在改换你的手脖子的时候,我可以对你玩高尔夫球帮一点忙。”
“嗨,要是你能做到这一点,我愿付1000美元,”那男人说,“你认为你能办到吗?”
“请等一会儿,”医生说。他走进了邻近的电话间。他在电话里说了些什么,别人对他说了些什么,沃尔拉斯先生和他的妻子都听不到。不论是现在还是在理想国,医疗手术的详情内幕都不像最后的成果那样高尚完美,经得起认真考察。不过,当电话打通的时候,如果有人听到了,他听到的就会是下面这一番对话:
“我是卡彭特医生。你们昨天弄到手的那个苏格兰高尔夫球职业球员怎么样了?都用完了吗?”
“等一下,医生,我来问问看……没有,他们说用掉的还不多。你是要他的大脑吧?”
医生笑了起来:“不,谢谢。我要的是他的右前臂。我这儿有位顾客,他肯出价1000美元。好。谢谢你。”
“没问题啦,”医生对那位丈夫说,“我可以给你装上一个高尔夫球调节器,哦,我想我们现在总可以马上动手了吧,呃?”
“还有一样,”那位妻子说,“我最希望你帮他改掉的就是这一样。约翰老是这样腼腆害羞,没有充分表现出自己的优点。”
“唉,算啦,算啦,琼!”男的直率地抗议说,“我并没有值得重视的优点。”
“晤,我想”,那女的继续说,“约翰是有人们称为‘自卑感’的毛病,这个词是这样说的吧?呃,你能不能对他的大脑搞点什么名堂,把他的自卑感搞掉呢?”
卡彭特医生微笑着说:
“自卑感不在他的大脑里,沃尔拉斯太太,和自卑感有关的是他的内分泌腺,要改变内分泌腺比什么都容易。调整倒有点困难,唯一的危险就是可能搞过了头,使得他由自卑变得有点自大。”
“那好嘛,”女的说,“那对他没有坏处,他正需要搞过头一点。”
以后接连好多个星期对沃尔拉斯先生进行“治疗”,如果对“治疗”中的细节老是说个不休,未免牛头不对马嘴。那些事只能写进医学技术书籍。哪怕就是现在,我们宁可把那些事说得含糊一点。在未来若干代人中,对于重新造人的外科手术过程会要求保持更大的沉默。总之,用持续不断的麻醉来代替现在这种断断续续的麻醉使这件事的面貌完全为之一变。恢复健康的过程本身也是在麻醉状态下进行的。病人——用更常见的名称来说是顾客——从进入过去叫做医院的“重新造人院”一直到出院为止,本人一无所知。这样一位顾客宣称他“感到自己成了一个新人”,这句话所包含的意义比现在要丰富。
只要说出下面的情况就行了——在一两周内,沃尔拉斯太太接到医院来的电话说:“他的腿做好啦。”过不多久,医院又来电话问她:“怎样处理他的络腮胡子?你想把它保留下来呢,还是一劳永逸地彻底剃光呢?”
从最初见面的时候算起,大约过了六个星期,重新造过的约翰·沃尔拉斯走进卡彭特医生的办公室,医生在这种情况下一点也没有感到惊奇。因为沃尔拉斯先生前后判若两人,实际上已经认不出来,所以医生毫无惊奇之感。医生现在看到的沃尔拉斯先生是一位高个子男人,挺直的身材几乎像一根垂直线,脸上刮得精光,一望而知是焕然一新的硬邦邦的方下巴显示了男子汉的气概和果断。
“沃尔拉斯先生!”卡彭特医生最后总算认出了是谁,喊了起来。
“我就是,”那个人和医生握手,握得热情而有力,他说,“虽说这个名字不值一提,我并不喜欢这名字。”
“你的自我感觉如何?”医生问道。
“好,”沃尔拉斯说,“我刚从高尔夫球场出来。我一出院,第一件事就是到球场去。你知道吗,我不到40下就打完了一盘,其中四下就打进了长洞——你相信吗?——比标准打数还少一下咧。住院休息和治疗确实在我的手臂上产生了奇迹般的效果。”
“确实。”医生重复了他的话。
“不过,事实上,”沃尔拉斯继续说,“我想我对这种运动有天生的才能。你知道,头脑在高尔夫球运动中毕竟发挥着跟体力一样重要的作用啊。话说回来,我到这儿来并不是要谈这些,而是来谢谢你,还要麻烦你帮忙把结账的账单送给我——给我本人,你当然能理解这一点。”
“不过,我想,”卡彭特医生说,“沃尔拉斯太太不是说这笔钱要由她来付吗?”
“不行,”这位顾客笑了起来,“我可不是那种傻瓜。如果她付这笔钱,她对我就享有债权人的权利,从法律上来说是这样,你明白了吗?”
“哦,我懂,”医生说,“常有这样的事呢。再说,在你这种情况下,我本应该早就想到这一点的。”
“还不光是这一点呢,”沃尔拉斯点燃一支烟,说,“我到家里去过,见过她。天哪,卡彭特,那女人可真是个长舌妇呵!简直说个没完没了!事实明摆着,我不愿意再回到她那儿去啦。她谈个不休,要把我烦死的。”
“这么说,”医生说,“如果只是她的舌头的问题,我能够帮你把它弄短。”
“你能够,呃?”沃尔拉斯先生停顿了一会儿,好像稍微有点迟疑,然后继续用现在这种果断坚定的口吻说起话来。最近的24小时里,他已经习惯于用这种口气讲话了。
“不,不,现在已经为时太晚。无论如何我不想跟她在一块啦。事实明摆着,卡彭特,我已经安排好,要娶一位新太太。总而言之,我已经决定娶这个医院里的一位护士。你去医院的时候可能已经注意到她,皮肤黑黑的,个子挺高。事实上,如果要说有什么缺点的话,就是稍微高了一点。”
“我可以把她弄短。”卡彭特咕咕哝哝说。
“弄短多少?”沃尔拉斯说,“不,我还是要让她就像现在这个样子。”
“你什么时候结婚呢?”医生问道。
“我还没决定呢?”沃尔拉斯回答说,“我想快啦!”
“当然啰,”医生说,“那位年轻的女士对这事也同样感兴趣啰?”
“我还没问过她呢,”沃尔拉斯说,“今天我可能就会向她提出来。不过,我先还得再去打一盘18洞的高尔夫球。嗯,再见,医生,别忘了账单。还有,你给我开账单的时候,麻烦你把我的名字改过来。从现在起,我不再叫约翰·沃尔拉斯,已经改成赫尔克里士·布尔拉史了。”①
①“赫尔克里士·布尔拉史”也是音义双关的象征性名字。“赫尔克里士”是希腊神话中的大力士,“布尔拉史”由“公牛”(bull)和“猛冲”(rush)两词组成,都表明力大与凶猛。
卡彭特医生是个认真思考的人,当这位顾客走后,他坐在书桌前,继续写他的即将脱稿的论文——《论恢复健康的外科手术可能有的局限性》。
赏析短评
杨江柱
加拿大杰出作家斯蒂芬·巴特勒·里柯克(1869—1944),出生于英国南部的乡村,七岁随父母移居加拿大。1903年,里柯克在美国芝加哥大学获哲学博士学位,回加拿大后在麦克吉尔大学教政治经济学。他一面教学,一面从事文学创作,写过不少作品,其中有小说、剧本、回忆录和传记等。他的幽默讽刺小品特别出色,以笑的语言针砭时弊,揭露批判社会。他的这类作品,饱含机智,将哲理渗透于形象之中,既使人发出会心的微笑,又引人深思,享有国际声誉。
《医生和那套古怪装置》是里柯克的代表作,可以说是一篇科学幻想讽刺小说。科学幻想的成分主要表现在对人的机体进行异体器官移植,70多年前作者的这番“幻想”,如今已开始变为医学实践。而社会讽刺则主要表现在医生与患者及其亲属的人际关系上。作者用幽默的语言和丰富的想象来描绘西方世界中医生与病人的关系,巧妙而辛辣地揭露了现代化社会把“人”变成了“物”:医生眼中的病人不再是有思想感情的活人,而是类似机器的一套装置。这篇作品,也无情地揭露了现代社会中夫妻关系的冷酷,显示出一切都已商品化的异化情景。把科学幻想和社会讽刺结合起来,并不始于里柯克,美国早期作家纳·霍桑的作品在这方面已初露锋芒,但里柯克在这方面作出了自己的独特贡献。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