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抬起下巴,以便避开电视聚光灯发出的耀眼的闪光。台下的听众他无法认出来,他看到的只是幻影般的行列,一行接着一行,形成一个梯队,一直延伸到大厅的尽头。他眯缝着眼睛,用指尖按着太阳穴,仿佛这样就能够减轻头痛。然而,这无济于事。聚光灯不停地向他扫过来。台下的听众万分激动,简直要发疯了。
“住口!住口!——嘘!”
这喊声像汹涌的波涛在大厅里起伏,一浪接着一浪从后排向前排涌来。不久,整个大厅里充满了喊叫声。
可是,维格纳尔这个白痴仍在继续讲下去。他的“请让我把话讲完”这句话,使听众更加怒不可遏。维格纳尔连珠炮似地向下面的群众讲了许多事实和数字——他的语言干巴巴的,就像他过去当会计时使用的数字一样:国际性的经济衰退,所有的经济部门里都出现订货滑坡的现象,欧洲国家主张重新调整钢铁经济的结构,西班牙人、意大利人和葡萄牙人,捞取布鲁塞尔的补助金①——是的,还有,利比亚收回了订货,尤其是中东局势紧张。此外,还有亚洲廉价产品的竞争。他单调他说来说去,他本可以说得更好一些,但他没有兴致。台下的听众当然注意到了这点,于是,他们又开始吼叫起来。
① 欧共体在布鲁塞尔设立的补助金。
“住嘴!”
迪特·莱斯纳尔悄悄点了点头,以示同意。
“撒谎!骗子!”
开会之前,他们把一张桌子放到升降台上,上面铺着一块绿色的台布。桌子的左右,各有一架铁梯通向大厅的地板,由工厂的保安人员把守着。
“停——止!停——止!嘘!”这喊声由后排传到前排,很有节奏,不断地在听众的耳旁萦绕,不久,喊声响彻了整个大厅。
“请听我说!这样下去的确不行,”维格纳尔无可奈何地重新开始说话。“我只想向你们……”
“罪犯——猪猡——陈词滥调!”
的确,这喊声像汹涌的波涛滚滚而来,强劲而有力。这如锤击般铿锵有力的喊声,简直要把屋顶震塌,使他的耳朵感到疼痛。“陈词滥调!投机者!说谎者!骗子!”
此时,迪特·莱斯纳尔把头朝后一仰,以便避开耀眼的闪光。他仰望那些转炉,以及上面那些巨大的鼓风管道和铁制的吊车小车,它们似乎也在发抖和摇晃。
保持冷静?现在,这有什么用?他想到自己的上司林德尔说过的一番简明扼要的话:“我知道你会遇上困难。但是你会克服它的,迪特!你总是能克服困难。事实证明,在执行这样的任务的时候,你是最能保持镇定的了……”
镇定?镇定有什么用?何况现在他无法镇定下来。不,一切都无济于事。他突然感到背上、头皮上和两眼下面冒出了汗;对那些讨厌的电视摄像机,对那些卑鄙下流的记者,他毫无办法,他们就像一群抢食腐尸的秃鹫和鬣狗。是的,哪儿有臭味,他们就往哪儿赶,你准能遇见他们。
“快给我住嘴,肥猪!”
一个扮演头目的人再次喊道。这是一个体重100公斤的身材高大的人。莱斯纳尔现在能清楚地认出他。每当他吼叫的时候,就把双手放到脸前。
此时,莱斯纳尔再次听到了林德尔的声音。“听我说,迪特,你必须到那儿去。关闭这家企业是必要的,就像是动一次外科手术。而你是清楚这一点的!我信任你——始终信任你……”
现在,林德尔这卑鄙的家伙正舒舒服服地坐在他的沙发椅里。他为何不坐在这儿的主席台上面?不,这是不可能的,他在自己优雅的办公室里等候,直到有人给他送来报告,告诉他一切“均已恢复正常”。可是,这儿再也无法恢复正常。
现在,挂有录音设备的长长的三角架又向左转动,对准了雇主的桌子。
维格纳尔关闭了话筒。他似乎准备投降。下面的群众接受了他的投降。
“萨克森钢铁厂万岁!”大厅里响起了群众的欢呼声。这欢呼声此起彼伏,雄壮而有力。
电视摄影师走近了。他把摄像机当作一件武器紧贴在肩上。此刻,他转向大厅,然后回过身来,把闪闪发光的镜头转向莱斯纳尔,目不转睛地看着他。
上帝的眼睛!他突然想到,并尽力保持镇静,像以前那样现出呆板的样子,不敢举起双手。
他怒火中烧,然而却一筹莫展,无能为力,以致几乎不再能够觉察到他周围所发生的事情。
上帝的眼睛……为什么说上帝的眼睛呢?为什么这下流坯还不把摄像机挪开呢?
“博士先生!”
他转过头。
“您看,我们要不要中断会议?”
他不回答。
赖纳尔,这个助手,长着一双褐色的眼睛。自从莱斯纳尔认识他以来,他的眼睛里总是流露出无精打采的神情。可是现在呢?他那双褐色的眼睛里却闪着孩子般恐惧的目光。真是个不中用的人!
维格纳尔握紧双手,仿佛要进行祈祷。博恩巴赫尔,这个负责东部事务的白痴,到底在做些什么呢?他缩着头一声不吭。现在,他终于站起来了!
可是,就在这个时候,主席台的右边已经站着许多人。他们从安全人员的身边挤过,眼下,他们虽然停了下来,但颇令人感到担心。他们大约有10或15个人,均穿着蓝色的工作服,所有这些人均把两臂交叉在胸前,呆滞的目光里充满仇恨。
迪特·莱斯纳尔把话筒拉到了自己的胸前。
“女士们,先生们:请等一下!我看到了这里的情况,现在的问题是,我们是愿意通过讨论澄清事实,还是……”
持续不断的喧嚷声。人们使劲地挥手跺脚。
“因此,朋友们,我请求大家保持几分钟的冷静……”
“朋友们?!这不要脸的家伙说‘朋友们’!”
“辱骂丝毫不能改变现有的情况,而叫喊也决不会带来好的结果。”
现在,他把话筒拉近嘴前,用一种具有诱导性的声调,像是慈父般地说道:“我知道,你们需要发泄你们的怒气。我也知道,这里发生的事情,会给你们当中的许多人带来不幸。也许你们认为,关闭萨克森钢铁厂这样的一家工厂,会给我们带来愉快吗?可是面对这些归根结底是由百年未遇的经济衰退所造成的后果,愤怒和悲哀都无济于事,在这儿能帮助我们的只有……”
后面这个句子他再也说不出来了。
他感到背部疼痛,大约是在腰椎的部位。这疼痛非常剧烈,犹如被刀砍一样。它呈楔形往上升,逐渐扩散开来,把全身的汗从毛孔里驱赶出来,然后抓住内脏。他感到,仿佛毛孔被钢制的拳头挤压一样。除了疼痛之外,他还感到全身一阵阵地发热,这使他几乎无法控制自己了。
药片!他想。上帝,药片……我已经服过药片了!而且比我应该服的还要多。为什么它们不起作用?
他一边呻吟,一边闭上了眼睛。
尽管他的眼皮合拢,可是聚光灯的微小的旋转的红光仍旧渗入他的眼里。出去!更多的他不可能想到。出去——马上离开这里!
“博士先生……天哪,博士先生,出了什么事?”
说这话的人是赖纳尔·索尔桃。他打了个嗝儿,想说点什么,但又不能说。
这时,大厅里一下子静了下来。有几个人在笑。可是不久,笑声也停止了。
“也许您需要一位医生,博士先生?”
他摇摇头。他站起来,至少试图站起来,可是两腿非常无力。他又感到全身麻木,感到恐惧,一种令人胆寒的恐惧……上帝的眼睛……上帝的法庭……为什么现在上帝偏偏要惩罚你?
索尔桃站在他的旁边,用手支撑着他。“博士先生,会不会是心脏出了问题?”
这时,博恩巴赫尔也来帮忙。他们把他夹在中间,领着他走过平台,走过这漫长的、灰色的、用铆钉连接起来的平台。这儿散发着油、煤烟、煤和变了质的润滑脂的气味,而他嗅到的却是自己汗的气味。
然后是楼梯。他不知道,自己该怎样走下楼梯。他上气不接下气地站着,手压着肚子。该死的,这里什么地方有厕所?在某一个地方总会找到厕所的吧?
他继续往前走。终于发现一道刷成灰色的门。有个人为他撑开门。厕所里有光亮的瓷砖、洗手盆、放肥皂的盘子和一整列小隔间。他走进第一个小隔间,关上身后的门,迅速地解开裤子上的扣子,蹲了下去,这时,泪水一下子从他的眼眶里涌了出来,为什么……为什么……
从不知什么地方他听到:“萨克森钢铁厂万岁!”
他摇了摇头,禁不住啜泣起来,泪水不住地夺眶而出。他感到自己堕入了无底的深渊,被由羞惭、耻辱和懦弱组成的漩涡卷走了……
他蜷缩在狭窄的机舱的最后一个座位里。这是一个单个座位。他曾让闲坐在小候机室卖酒柜台旁的飞机驾驶员扶他上公司的专机。这人只是点点头,仔细地从旁边打量他。这位飞机驾驶员似乎也已经知道了这件事。可是,当他想把手臂伸给莱斯纳尔,以便扶他上公司的专机的时候,他却拒绝了。千万别说话,这就是一切。别说话,别思考!
20分钟之后,康采恩集团的其他成员出现了。走在前面的是肥胖的维格纳尔,他身上的大衣在风中飘拂。他的身后跟着索尔桃,然后是巴赫曼,最后是莱卜许茨,此人是负责劳资谈判的专家和人事协调员。还须一提的是女秘书米勒-诺伊贝尔特,一个金发女郎,脚上穿着鞋跟细长的高跟鞋,她这人总是不易接近。就连小小的机场的上空呼啸而过的阵阵寒风,似乎也不会使她的发型受到什么损害。
他们一个接一个地爬上舷梯,探头在机舱里寻找自己的座位,同时向莱斯纳尔挥手示意。他们个个紧绷着脸,同时表现出关心和泰然自若的神情。
当他们问候的时候,莱斯纳尔甚至于连手都不举。他朝窗外凝视。何时他才能最终摆脱这一切?
他独自陷入了沉思。他刚才又服了药片,所以感到自己的胃仿佛往下沉了一些,是的,仿佛腰身的下面什么也不再存在。
他独自陷入沉思。
雅可布·林德尔肯定会赶走他。是的,其他的人会告诉他的。他们会欢欣鼓舞地告诉他的!为了救自己,他们会把责任推给他的。
可是,这点也并不重要。
每个人关心的只是他自己,对吗,林德尔先生?
飞机终于开始移动了,很快便呼啸着飞过机场上空,然后开始穿过肮脏和灰色的云层。
迪特·莱斯纳尔朝窗外看去:图林根森林的支脉;左方不远的地方,想必是茨威考市,这座具有教堂和街道的偏僻村镇向一个山坡延伸。最后看一眼萨克森钢铁厂。从飞机上看下去,它是灰色的,微不足道的,像是个无实用价值的东西。现在,飞机的前方,近于白色的云在移动。
事情过去了,别再想它了。
他们飞行了50分钟。然后,在机翼的下面出现了厄尔丁森林的树梢。
索尔桃从自己的座位上移动了一下,把头转向莱斯纳尔:“现在怎么办,博士先生,我同您一道乘车去公司吗?”
莱斯纳尔摇了摇头,“你到维格纳尔那儿上车,我在城里还有点事要做。”
飞机着陆的时候,正好是下午5点40分……
雅可布·林德尔按了一下电话设备的电钮。“弗拉姆太太,莱斯纳尔博士已经来了吗?你知道他在什么地方?”
“不知道,林德尔先生。”
“他的助手呢?还有,他叫什么名字?”
“索尔桃。索尔桃先生恰巧在我这儿。他说,莱斯纳尔博士在飞机场开走了他自己的汽车。他告诉索尔桃,他在城里还得办点事情。”
“是不是这个人已经完全失去理智?”
“总之,在公司里是不可能找到莱斯纳尔博士的,林德尔先生。索尔桃先生也找了停车场,可是找不到他的车子。”
“那么,维格纳尔呢?”
“他同样不知所措。他无法解释这一切。”
“真的吗?他无法解释吗?我也无法解释。请给维格纳尔打个电话,真该死!不,请告诉他,他应该马上到我这儿来。还有,他必须把跟他一道去萨克森的全班人马也一同带来。”
雅可布·林德尔猛地靠到总经理沙发椅的黑色靠背上。然后他从沙发椅上一跃而起,大步穿过巨大的办公室朝窗子走去。ACS康采恩的总部设在第九层楼里。从这里向外眺望,可以看十字形的法兰克福高速公路,再往前看,可以看到沿伊萨尔河的森林地带。
雅可布·林德尔连续急促地敲击窗玻璃,一面思考着:莱斯纳尔?见鬼,这人到底怎么啦?就在上次开会的时候,当有人谈到讨厌的萨克森一事的时候,他总有些……当然啰,不能说他心不在焉,但有些漠不关心,沉浸在沉思默想之中,精神恍惚。现在呢?他把事情弄糟了,而他正是你提拔起来的。没问题,莱斯纳尔是你能够信任的人!你曾克服各种阻力,任命他为参谋部门的领导,从而为他开辟了一条通向董事会的道路,使他得以平步青云。你总是大力支持他。这是为什么?为什么不?真见鬼!他精明干练。踏实而又固执。而且他总是站在你一边。可是现在,监事会的先生们定会指责你对他的支持了,而他们的指责你只好接受……
雅可布·林德尔观察下面街道上的车流,他看到一幢幢住宅、树木和远方的一座尖塔,还看到灰蒙蒙的天空。
莱斯纳尔——偏偏是莱斯纳尔!
他转过身来。林德尔是个矮小而结实的人,肌肉发达,头圆圆的,身着条纹服。
他那双苍白色的眼睛的目光,就像一道封锁线。他们站立在大厅的中间。
“好极了!你们可来了!”他的声音充满了嘲讽,“在这里看到你们,多好啊!”
他们面面相觑,沉默不语。
“各位马上就会明白,眼下要讨论的题目不是在斯托尔贝克发生的事,而是莱斯纳尔。他为什么不在这里?见鬼,他上哪儿去了?他怎么啦?他怎么会想到演出这样一场可耻的戏呢?”
维格纳尔竖起浓密的眉毛。“是啊……”他说。然后再也不吭声了。
“是啊?”林德尔讥讽地说。“你要说的就是这些吗?维格纳尔先生。据我所知,斯托尔贝克发生的事差不多是这家康采恩的经理们迄今所做的一件最坏和最差的事,而且还发生在目前经济衰退的情况下!然后是莱斯纳尔。他干脆溜之大吉,像一个小学生那样躲藏起来,不作任何解释……他为什么要这样做呢?你如何解释这件事,索尔桃先生?你毕竟是他的助手。”
年轻的索尔桃猛地抽动了一下右肩,吓得目瞪口呆。
“我刚才在问你呢。”
“请原谅,林德尔先生。可我不明白您的问题。”
“不明白?你不明白?也许你在这里从来也还没有明白过什么。不过,你也许能设身处地地为我想一想,我不能忍受这件丢脸的事。因此我再说一遍:你们事先商定了什么?莱斯纳尔预先给你确定了哪些步骤?计划怎么样?”
“我们应该首先找企业领导谈,然后找全体职工……”
“计划呢?想必你们已经达成了某些协议。莱斯纳尔到底采取了什么样的态度?”
伊尔瑟·米勒一诺伊贝尔特微微一笑,笑声虽然微弱,但非常富有启发性,说明她与整个的事情毫无关系。她的任务只是做记录。当然,她得交给林德尔一份报告。这份报告她早已交给林德尔了。至于其他的事,她就用不着去管了。她穿着一件干净的短上衣,漂亮的寒发紧贴在头上。而她的微笑,是的,她的微笑总是冷冰冰的。
“如果您这样问,林德尔先生,那么我得告诉您,莱斯纳尔博士先生从一开始就显得不怎么好。”
“从一开始?”
“是的,就在飞行途中。他显得非常沉默寡言。此外……”
“是吗?”
“也许这丝毫也不重要。我也很少去考虑这件事,不过他也许身体上有些不适。总之,在飞往萨克森的途中,他曾向副驾驶要了一杯水。他需要服药片。他似乎非常需要服药片。”
“可是莱斯纳尔毕竟经受得住飞行!”
“所以我也觉得非常奇怪。他常把手放在胃部,似乎他感到身体不好,或者觉得哪儿痛。至于说到谈话,不,他除了对索尔桃先生说了几句话以外,始终一声不吭。对吗,索尔桃先生?”
年轻的索尔桃只是点了点头。
“米勒太太刚才所说的话完全正确,”维格纳尔这时插嘴道。“我几次试图同莱斯纳尔先生攀谈,可是什么也没有打听出来。我当场就看出发生了什么事。后来,我们在旅馆里还进行了交谈。”
“后来在旅馆里?”
“是的,可是什么也没有打听出来,”维格纳尔答道。“我们直接乘车到工厂。在那儿,他和工厂的经理及其助手们开了一次讨论会。我没有在场,林德尔先生。我在准备我的发言。总之,莱斯纳尔博士完全变了,已不是从前的充满信心的莱斯纳尔了。”
“林德尔先生!”女秘书从接待室里喊道。“普特卡麦尔先生到了。要让他进来吗?”
“他带来录像了吗?”
“录像已经转录好了。他马上就带来录像带。”
“那就让他进来吧。”
安德勒亚斯·普特卡麦尔是这家康采恩宣传部的负责人。他在公司里处于优越的地位,领导阶层里大多数人都让他三分,这不仅因为他说的是巴伐利亚方言,而且因为他是慕尼黑一个古老家族的成员。因此,普特卡麦尔享受到特殊的待遇。他也喜欢出风头,凡是他能够去的地方,他都不戴领带,而是穿着套头毛线衫和厚呢雨衣闲逛,这使那些身着条纹服的衣冠楚楚的先生们极为愤怒。
在这一天,普特卡麦尔打扮得像个旧时代的地主:系带子的丝绒裤,高领的黑色短外套,外套下面是狩猎时穿的绿色运动衫。
自从讨论开始以来,林德尔的面孔第一次流露出一丝微笑。
“成功了吧,安德勒亚斯?”
除莱斯纳尔之外,普特卡麦尔是领导阶层中唯一被林德尔用名字称呼的人。从职业上看,这人无足轻重。像他这样的人大量地存在,没有什么价值。可是从社会上看,像他这样的人可能是危险的。林德尔在这方面有自己的经验。
“各位好!”安德勒亚斯·普特卡麦尔懒洋洋地向在场的每个人招招手,然后像在自己家里一样无拘无束地操纵办公室的电视设备。他既没有注意到室内沉重而不快的气氛,也没有注意到在地毯中间站着等候的那一群人。
他拿起他刚才带来的录像带,把它推入放像机。“大有趣了。这儿的放像机和我家里的那台一模一样。我想不会有什么困难。”他转过头,“此外,事情比我所想的还要顺当,林德尔先生。我有一位老朋友,他曾是巴伐利亚广播电台的摄影师,我把他介绍给了德意志中部广播电台。”
“噢,”林德尔不耐烦地喃喃地说。
“朋友遍天下可是件好事,您不这样认为吗?”
普特卡麦尔按了一下电钮。雪花形干扰。然后是第一幅图像,非常清晰。一辆梅塞德斯车正驶入工厂用地。来自慕尼黑的代表团的成员从黑亮的大轿车里走出来。经理博恩巴赫尔欢迎来访的客人。然后镜头一摇,厂门后面出现巨大的横幅标语,横跨在两根电线杆之间:萨克森钢铁厂万岁!背景是工人。他们头戴安全帽,脸上显出愠怒之色。他们中间的某个人,估计是企业工会委员会的成员,把喊话筒拿到嘴前。
“我对这不感兴趣,安德勒亚斯。”
“等一下,林德尔先生。我知道您对什么感到兴趣。”
放像机向前运行,发出轻微的吟唱似的声音,林德尔感到,这声音就像牙医的钻子发出似的。他观赏自己的指甲,然后迅速地抬起他那圆圆的头:“你们干吗闲站着?都给我坐下吧!”然后,他又目不转睛地看着书桌的桌面。
这时,莱斯纳尔的声音充满了整个房间。
林德尔猛地把头朝后倒。莱斯纳尔,千真万确!他举起右臂,开口喊道:“我也知道,这里发生的事情,会给你们当中的许多人带来不幸……”
汗珠在他的前额上闪闪发光。鼻翼和面颊之间出现深深的皱纹。
“请把声音调清晰一些。”
重新响起了莱斯纳尔的声音。这是一个溺水者的声音,他正绝望地与汹涌澎湃的激浪作斗争。“……愤怒和悲哀都无济于事,在这儿能帮助我们的只有……”
索尔桃低声地说了些什么。
马上,在场的人看到了这样的场景:索尔桃向弯腰扑在桌子上的莱斯纳尔弯下身子;接着,维格纳尔也走近莱斯纳尔,两人把他那软弱无力的身子夹在中间。索尔桃紧紧地抓住莱斯纳尔的手,把它搭在自己的肩上。这人似乎不能走动了,头垂在胸上。然后,三人消失在一根金属支柱的后面……
“请关机!”
图像逐渐消失了。
林德尔看了看周围的人。他把拇指的指甲贴在下巴上。“这人的确有病……”
索尔桃用力地点了点头。“想必是消化系统出了问题,林德尔先生。他完全精疲力竭了。他再也不对我们说话。他根本不能说话。总之,这是我们大家的印象。在飞回慕尼黑的途中,他也完全——我该怎么说呢——沉浸在默想之中。”
生病?林德尔想。该死的,莱斯纳尔怎么啦?听说他曾遭遇到一场事故。可是,那是好多年前的事了。他为何从来也没有说过这件事?为什么,老天啊,他要是感到不舒服,为什么不让医生检查一下?他为什么要接受这样的一项任务?这一切真是太荒唐了!
“那好吧,索尔桃先生,还有你,维格纳尔先生,请你们留神一下,查明他现在何处。一旦查出什么,请马上通知我:你们也可以打电话到我家里。但是,你们首先要和莱斯纳尔的妻子联系。他迟早会在她那儿露面的。”
在由厄尔丁通往慕尼黑的机场高速公路上,交通繁忙。
莱斯纳尔在中间的行车道上行驶。横跨在高速公路上空的电子显示器,调节着车队的速度:50公里-40公里-30公里。
堵塞结束了,车子又能开动了。
“住口!住口!——嘘!”
这喊声像汹涌的波涛在大厅里起伏,一浪接着一浪从后排向前排涌来。不久,整个大厅里充满了喊叫声。
可是,维格纳尔这个白痴仍在继续讲下去。他的“请让我把话讲完”这句话,使听众更加怒不可遏。维格纳尔连珠炮似地向下面的群众讲了许多事实和数字——他的语言干巴巴的,就像他过去当会计时使用的数字一样:国际性的经济衰退,所有的经济部门里都出现订货滑坡的现象,欧洲国家主张重新调整钢铁经济的结构,西班牙人、意大利人和葡萄牙人,捞取布鲁塞尔的补助金①——是的,还有,利比亚收回了订货,尤其是中东局势紧张。此外,还有亚洲廉价产品的竞争。他单调他说来说去,他本可以说得更好一些,但他没有兴致。台下的听众当然注意到了这点,于是,他们又开始吼叫起来。
① 欧共体在布鲁塞尔设立的补助金。
“住嘴!”
迪特·莱斯纳尔悄悄点了点头,以示同意。
“撒谎!骗子!”
开会之前,他们把一张桌子放到升降台上,上面铺着一块绿色的台布。桌子的左右,各有一架铁梯通向大厅的地板,由工厂的保安人员把守着。
“停——止!停——止!嘘!”这喊声由后排传到前排,很有节奏,不断地在听众的耳旁萦绕,不久,喊声响彻了整个大厅。
“请听我说!这样下去的确不行,”维格纳尔无可奈何地重新开始说话。“我只想向你们……”
“罪犯——猪猡——陈词滥调!”
的确,这喊声像汹涌的波涛滚滚而来,强劲而有力。这如锤击般铿锵有力的喊声,简直要把屋顶震塌,使他的耳朵感到疼痛。“陈词滥调!投机者!说谎者!骗子!”
此时,迪特·莱斯纳尔把头朝后一仰,以便避开耀眼的闪光。他仰望那些转炉,以及上面那些巨大的鼓风管道和铁制的吊车小车,它们似乎也在发抖和摇晃。
保持冷静?现在,这有什么用?他想到自己的上司林德尔说过的一番简明扼要的话:“我知道你会遇上困难。但是你会克服它的,迪特!你总是能克服困难。事实证明,在执行这样的任务的时候,你是最能保持镇定的了……”
镇定?镇定有什么用?何况现在他无法镇定下来。不,一切都无济于事。他突然感到背上、头皮上和两眼下面冒出了汗;对那些讨厌的电视摄像机,对那些卑鄙下流的记者,他毫无办法,他们就像一群抢食腐尸的秃鹫和鬣狗。是的,哪儿有臭味,他们就往哪儿赶,你准能遇见他们。
“快给我住嘴,肥猪!”
一个扮演头目的人再次喊道。这是一个体重100公斤的身材高大的人。莱斯纳尔现在能清楚地认出他。每当他吼叫的时候,就把双手放到脸前。
此时,莱斯纳尔再次听到了林德尔的声音。“听我说,迪特,你必须到那儿去。关闭这家企业是必要的,就像是动一次外科手术。而你是清楚这一点的!我信任你——始终信任你……”
现在,林德尔这卑鄙的家伙正舒舒服服地坐在他的沙发椅里。他为何不坐在这儿的主席台上面?不,这是不可能的,他在自己优雅的办公室里等候,直到有人给他送来报告,告诉他一切“均已恢复正常”。可是,这儿再也无法恢复正常。
现在,挂有录音设备的长长的三角架又向左转动,对准了雇主的桌子。
维格纳尔关闭了话筒。他似乎准备投降。下面的群众接受了他的投降。
“萨克森钢铁厂万岁!”大厅里响起了群众的欢呼声。这欢呼声此起彼伏,雄壮而有力。
电视摄影师走近了。他把摄像机当作一件武器紧贴在肩上。此刻,他转向大厅,然后回过身来,把闪闪发光的镜头转向莱斯纳尔,目不转睛地看着他。
上帝的眼睛!他突然想到,并尽力保持镇静,像以前那样现出呆板的样子,不敢举起双手。
他怒火中烧,然而却一筹莫展,无能为力,以致几乎不再能够觉察到他周围所发生的事情。
上帝的眼睛……为什么说上帝的眼睛呢?为什么这下流坯还不把摄像机挪开呢?
“博士先生!”
他转过头。
“您看,我们要不要中断会议?”
他不回答。
赖纳尔,这个助手,长着一双褐色的眼睛。自从莱斯纳尔认识他以来,他的眼睛里总是流露出无精打采的神情。可是现在呢?他那双褐色的眼睛里却闪着孩子般恐惧的目光。真是个不中用的人!
维格纳尔握紧双手,仿佛要进行祈祷。博恩巴赫尔,这个负责东部事务的白痴,到底在做些什么呢?他缩着头一声不吭。现在,他终于站起来了!
可是,就在这个时候,主席台的右边已经站着许多人。他们从安全人员的身边挤过,眼下,他们虽然停了下来,但颇令人感到担心。他们大约有10或15个人,均穿着蓝色的工作服,所有这些人均把两臂交叉在胸前,呆滞的目光里充满仇恨。
迪特·莱斯纳尔把话筒拉到了自己的胸前。
“女士们,先生们:请等一下!我看到了这里的情况,现在的问题是,我们是愿意通过讨论澄清事实,还是……”
持续不断的喧嚷声。人们使劲地挥手跺脚。
“因此,朋友们,我请求大家保持几分钟的冷静……”
“朋友们?!这不要脸的家伙说‘朋友们’!”
“辱骂丝毫不能改变现有的情况,而叫喊也决不会带来好的结果。”
现在,他把话筒拉近嘴前,用一种具有诱导性的声调,像是慈父般地说道:“我知道,你们需要发泄你们的怒气。我也知道,这里发生的事情,会给你们当中的许多人带来不幸。也许你们认为,关闭萨克森钢铁厂这样的一家工厂,会给我们带来愉快吗?可是面对这些归根结底是由百年未遇的经济衰退所造成的后果,愤怒和悲哀都无济于事,在这儿能帮助我们的只有……”
后面这个句子他再也说不出来了。
他感到背部疼痛,大约是在腰椎的部位。这疼痛非常剧烈,犹如被刀砍一样。它呈楔形往上升,逐渐扩散开来,把全身的汗从毛孔里驱赶出来,然后抓住内脏。他感到,仿佛毛孔被钢制的拳头挤压一样。除了疼痛之外,他还感到全身一阵阵地发热,这使他几乎无法控制自己了。
药片!他想。上帝,药片……我已经服过药片了!而且比我应该服的还要多。为什么它们不起作用?
他一边呻吟,一边闭上了眼睛。
尽管他的眼皮合拢,可是聚光灯的微小的旋转的红光仍旧渗入他的眼里。出去!更多的他不可能想到。出去——马上离开这里!
“博士先生……天哪,博士先生,出了什么事?”
说这话的人是赖纳尔·索尔桃。他打了个嗝儿,想说点什么,但又不能说。
这时,大厅里一下子静了下来。有几个人在笑。可是不久,笑声也停止了。
“也许您需要一位医生,博士先生?”
他摇摇头。他站起来,至少试图站起来,可是两腿非常无力。他又感到全身麻木,感到恐惧,一种令人胆寒的恐惧……上帝的眼睛……上帝的法庭……为什么现在上帝偏偏要惩罚你?
索尔桃站在他的旁边,用手支撑着他。“博士先生,会不会是心脏出了问题?”
这时,博恩巴赫尔也来帮忙。他们把他夹在中间,领着他走过平台,走过这漫长的、灰色的、用铆钉连接起来的平台。这儿散发着油、煤烟、煤和变了质的润滑脂的气味,而他嗅到的却是自己汗的气味。
然后是楼梯。他不知道,自己该怎样走下楼梯。他上气不接下气地站着,手压着肚子。该死的,这里什么地方有厕所?在某一个地方总会找到厕所的吧?
他继续往前走。终于发现一道刷成灰色的门。有个人为他撑开门。厕所里有光亮的瓷砖、洗手盆、放肥皂的盘子和一整列小隔间。他走进第一个小隔间,关上身后的门,迅速地解开裤子上的扣子,蹲了下去,这时,泪水一下子从他的眼眶里涌了出来,为什么……为什么……
从不知什么地方他听到:“萨克森钢铁厂万岁!”
他摇了摇头,禁不住啜泣起来,泪水不住地夺眶而出。他感到自己堕入了无底的深渊,被由羞惭、耻辱和懦弱组成的漩涡卷走了……
他蜷缩在狭窄的机舱的最后一个座位里。这是一个单个座位。他曾让闲坐在小候机室卖酒柜台旁的飞机驾驶员扶他上公司的专机。这人只是点点头,仔细地从旁边打量他。这位飞机驾驶员似乎也已经知道了这件事。可是,当他想把手臂伸给莱斯纳尔,以便扶他上公司的专机的时候,他却拒绝了。千万别说话,这就是一切。别说话,别思考!
20分钟之后,康采恩集团的其他成员出现了。走在前面的是肥胖的维格纳尔,他身上的大衣在风中飘拂。他的身后跟着索尔桃,然后是巴赫曼,最后是莱卜许茨,此人是负责劳资谈判的专家和人事协调员。还须一提的是女秘书米勒-诺伊贝尔特,一个金发女郎,脚上穿着鞋跟细长的高跟鞋,她这人总是不易接近。就连小小的机场的上空呼啸而过的阵阵寒风,似乎也不会使她的发型受到什么损害。
他们一个接一个地爬上舷梯,探头在机舱里寻找自己的座位,同时向莱斯纳尔挥手示意。他们个个紧绷着脸,同时表现出关心和泰然自若的神情。
当他们问候的时候,莱斯纳尔甚至于连手都不举。他朝窗外凝视。何时他才能最终摆脱这一切?
他独自陷入了沉思。他刚才又服了药片,所以感到自己的胃仿佛往下沉了一些,是的,仿佛腰身的下面什么也不再存在。
他独自陷入沉思。
雅可布·林德尔肯定会赶走他。是的,其他的人会告诉他的。他们会欢欣鼓舞地告诉他的!为了救自己,他们会把责任推给他的。
可是,这点也并不重要。
每个人关心的只是他自己,对吗,林德尔先生?
飞机终于开始移动了,很快便呼啸着飞过机场上空,然后开始穿过肮脏和灰色的云层。
迪特·莱斯纳尔朝窗外看去:图林根森林的支脉;左方不远的地方,想必是茨威考市,这座具有教堂和街道的偏僻村镇向一个山坡延伸。最后看一眼萨克森钢铁厂。从飞机上看下去,它是灰色的,微不足道的,像是个无实用价值的东西。现在,飞机的前方,近于白色的云在移动。
事情过去了,别再想它了。
他们飞行了50分钟。然后,在机翼的下面出现了厄尔丁森林的树梢。
索尔桃从自己的座位上移动了一下,把头转向莱斯纳尔:“现在怎么办,博士先生,我同您一道乘车去公司吗?”
莱斯纳尔摇了摇头,“你到维格纳尔那儿上车,我在城里还有点事要做。”
飞机着陆的时候,正好是下午5点40分……
雅可布·林德尔按了一下电话设备的电钮。“弗拉姆太太,莱斯纳尔博士已经来了吗?你知道他在什么地方?”
“不知道,林德尔先生。”
“他的助手呢?还有,他叫什么名字?”
“索尔桃。索尔桃先生恰巧在我这儿。他说,莱斯纳尔博士在飞机场开走了他自己的汽车。他告诉索尔桃,他在城里还得办点事情。”
“是不是这个人已经完全失去理智?”
“总之,在公司里是不可能找到莱斯纳尔博士的,林德尔先生。索尔桃先生也找了停车场,可是找不到他的车子。”
“那么,维格纳尔呢?”
“他同样不知所措。他无法解释这一切。”
“真的吗?他无法解释吗?我也无法解释。请给维格纳尔打个电话,真该死!不,请告诉他,他应该马上到我这儿来。还有,他必须把跟他一道去萨克森的全班人马也一同带来。”
雅可布·林德尔猛地靠到总经理沙发椅的黑色靠背上。然后他从沙发椅上一跃而起,大步穿过巨大的办公室朝窗子走去。ACS康采恩的总部设在第九层楼里。从这里向外眺望,可以看十字形的法兰克福高速公路,再往前看,可以看到沿伊萨尔河的森林地带。
雅可布·林德尔连续急促地敲击窗玻璃,一面思考着:莱斯纳尔?见鬼,这人到底怎么啦?就在上次开会的时候,当有人谈到讨厌的萨克森一事的时候,他总有些……当然啰,不能说他心不在焉,但有些漠不关心,沉浸在沉思默想之中,精神恍惚。现在呢?他把事情弄糟了,而他正是你提拔起来的。没问题,莱斯纳尔是你能够信任的人!你曾克服各种阻力,任命他为参谋部门的领导,从而为他开辟了一条通向董事会的道路,使他得以平步青云。你总是大力支持他。这是为什么?为什么不?真见鬼!他精明干练。踏实而又固执。而且他总是站在你一边。可是现在,监事会的先生们定会指责你对他的支持了,而他们的指责你只好接受……
雅可布·林德尔观察下面街道上的车流,他看到一幢幢住宅、树木和远方的一座尖塔,还看到灰蒙蒙的天空。
莱斯纳尔——偏偏是莱斯纳尔!
他转过身来。林德尔是个矮小而结实的人,肌肉发达,头圆圆的,身着条纹服。
他那双苍白色的眼睛的目光,就像一道封锁线。他们站立在大厅的中间。
“好极了!你们可来了!”他的声音充满了嘲讽,“在这里看到你们,多好啊!”
他们面面相觑,沉默不语。
“各位马上就会明白,眼下要讨论的题目不是在斯托尔贝克发生的事,而是莱斯纳尔。他为什么不在这里?见鬼,他上哪儿去了?他怎么啦?他怎么会想到演出这样一场可耻的戏呢?”
维格纳尔竖起浓密的眉毛。“是啊……”他说。然后再也不吭声了。
“是啊?”林德尔讥讽地说。“你要说的就是这些吗?维格纳尔先生。据我所知,斯托尔贝克发生的事差不多是这家康采恩的经理们迄今所做的一件最坏和最差的事,而且还发生在目前经济衰退的情况下!然后是莱斯纳尔。他干脆溜之大吉,像一个小学生那样躲藏起来,不作任何解释……他为什么要这样做呢?你如何解释这件事,索尔桃先生?你毕竟是他的助手。”
年轻的索尔桃猛地抽动了一下右肩,吓得目瞪口呆。
“我刚才在问你呢。”
“请原谅,林德尔先生。可我不明白您的问题。”
“不明白?你不明白?也许你在这里从来也还没有明白过什么。不过,你也许能设身处地地为我想一想,我不能忍受这件丢脸的事。因此我再说一遍:你们事先商定了什么?莱斯纳尔预先给你确定了哪些步骤?计划怎么样?”
“我们应该首先找企业领导谈,然后找全体职工……”
“计划呢?想必你们已经达成了某些协议。莱斯纳尔到底采取了什么样的态度?”
伊尔瑟·米勒一诺伊贝尔特微微一笑,笑声虽然微弱,但非常富有启发性,说明她与整个的事情毫无关系。她的任务只是做记录。当然,她得交给林德尔一份报告。这份报告她早已交给林德尔了。至于其他的事,她就用不着去管了。她穿着一件干净的短上衣,漂亮的寒发紧贴在头上。而她的微笑,是的,她的微笑总是冷冰冰的。
“如果您这样问,林德尔先生,那么我得告诉您,莱斯纳尔博士先生从一开始就显得不怎么好。”
“从一开始?”
“是的,就在飞行途中。他显得非常沉默寡言。此外……”
“是吗?”
“也许这丝毫也不重要。我也很少去考虑这件事,不过他也许身体上有些不适。总之,在飞往萨克森的途中,他曾向副驾驶要了一杯水。他需要服药片。他似乎非常需要服药片。”
“可是莱斯纳尔毕竟经受得住飞行!”
“所以我也觉得非常奇怪。他常把手放在胃部,似乎他感到身体不好,或者觉得哪儿痛。至于说到谈话,不,他除了对索尔桃先生说了几句话以外,始终一声不吭。对吗,索尔桃先生?”
年轻的索尔桃只是点了点头。
“米勒太太刚才所说的话完全正确,”维格纳尔这时插嘴道。“我几次试图同莱斯纳尔先生攀谈,可是什么也没有打听出来。我当场就看出发生了什么事。后来,我们在旅馆里还进行了交谈。”
“后来在旅馆里?”
“是的,可是什么也没有打听出来,”维格纳尔答道。“我们直接乘车到工厂。在那儿,他和工厂的经理及其助手们开了一次讨论会。我没有在场,林德尔先生。我在准备我的发言。总之,莱斯纳尔博士完全变了,已不是从前的充满信心的莱斯纳尔了。”
“林德尔先生!”女秘书从接待室里喊道。“普特卡麦尔先生到了。要让他进来吗?”
“他带来录像了吗?”
“录像已经转录好了。他马上就带来录像带。”
“那就让他进来吧。”
安德勒亚斯·普特卡麦尔是这家康采恩宣传部的负责人。他在公司里处于优越的地位,领导阶层里大多数人都让他三分,这不仅因为他说的是巴伐利亚方言,而且因为他是慕尼黑一个古老家族的成员。因此,普特卡麦尔享受到特殊的待遇。他也喜欢出风头,凡是他能够去的地方,他都不戴领带,而是穿着套头毛线衫和厚呢雨衣闲逛,这使那些身着条纹服的衣冠楚楚的先生们极为愤怒。
在这一天,普特卡麦尔打扮得像个旧时代的地主:系带子的丝绒裤,高领的黑色短外套,外套下面是狩猎时穿的绿色运动衫。
自从讨论开始以来,林德尔的面孔第一次流露出一丝微笑。
“成功了吧,安德勒亚斯?”
除莱斯纳尔之外,普特卡麦尔是领导阶层中唯一被林德尔用名字称呼的人。从职业上看,这人无足轻重。像他这样的人大量地存在,没有什么价值。可是从社会上看,像他这样的人可能是危险的。林德尔在这方面有自己的经验。
“各位好!”安德勒亚斯·普特卡麦尔懒洋洋地向在场的每个人招招手,然后像在自己家里一样无拘无束地操纵办公室的电视设备。他既没有注意到室内沉重而不快的气氛,也没有注意到在地毯中间站着等候的那一群人。
他拿起他刚才带来的录像带,把它推入放像机。“大有趣了。这儿的放像机和我家里的那台一模一样。我想不会有什么困难。”他转过头,“此外,事情比我所想的还要顺当,林德尔先生。我有一位老朋友,他曾是巴伐利亚广播电台的摄影师,我把他介绍给了德意志中部广播电台。”
“噢,”林德尔不耐烦地喃喃地说。
“朋友遍天下可是件好事,您不这样认为吗?”
普特卡麦尔按了一下电钮。雪花形干扰。然后是第一幅图像,非常清晰。一辆梅塞德斯车正驶入工厂用地。来自慕尼黑的代表团的成员从黑亮的大轿车里走出来。经理博恩巴赫尔欢迎来访的客人。然后镜头一摇,厂门后面出现巨大的横幅标语,横跨在两根电线杆之间:萨克森钢铁厂万岁!背景是工人。他们头戴安全帽,脸上显出愠怒之色。他们中间的某个人,估计是企业工会委员会的成员,把喊话筒拿到嘴前。
“我对这不感兴趣,安德勒亚斯。”
“等一下,林德尔先生。我知道您对什么感到兴趣。”
放像机向前运行,发出轻微的吟唱似的声音,林德尔感到,这声音就像牙医的钻子发出似的。他观赏自己的指甲,然后迅速地抬起他那圆圆的头:“你们干吗闲站着?都给我坐下吧!”然后,他又目不转睛地看着书桌的桌面。
这时,莱斯纳尔的声音充满了整个房间。
林德尔猛地把头朝后倒。莱斯纳尔,千真万确!他举起右臂,开口喊道:“我也知道,这里发生的事情,会给你们当中的许多人带来不幸……”
汗珠在他的前额上闪闪发光。鼻翼和面颊之间出现深深的皱纹。
“请把声音调清晰一些。”
重新响起了莱斯纳尔的声音。这是一个溺水者的声音,他正绝望地与汹涌澎湃的激浪作斗争。“……愤怒和悲哀都无济于事,在这儿能帮助我们的只有……”
索尔桃低声地说了些什么。
马上,在场的人看到了这样的场景:索尔桃向弯腰扑在桌子上的莱斯纳尔弯下身子;接着,维格纳尔也走近莱斯纳尔,两人把他那软弱无力的身子夹在中间。索尔桃紧紧地抓住莱斯纳尔的手,把它搭在自己的肩上。这人似乎不能走动了,头垂在胸上。然后,三人消失在一根金属支柱的后面……
“请关机!”
图像逐渐消失了。
林德尔看了看周围的人。他把拇指的指甲贴在下巴上。“这人的确有病……”
索尔桃用力地点了点头。“想必是消化系统出了问题,林德尔先生。他完全精疲力竭了。他再也不对我们说话。他根本不能说话。总之,这是我们大家的印象。在飞回慕尼黑的途中,他也完全——我该怎么说呢——沉浸在默想之中。”
生病?林德尔想。该死的,莱斯纳尔怎么啦?听说他曾遭遇到一场事故。可是,那是好多年前的事了。他为何从来也没有说过这件事?为什么,老天啊,他要是感到不舒服,为什么不让医生检查一下?他为什么要接受这样的一项任务?这一切真是太荒唐了!
“那好吧,索尔桃先生,还有你,维格纳尔先生,请你们留神一下,查明他现在何处。一旦查出什么,请马上通知我:你们也可以打电话到我家里。但是,你们首先要和莱斯纳尔的妻子联系。他迟早会在她那儿露面的。”
在由厄尔丁通往慕尼黑的机场高速公路上,交通繁忙。
莱斯纳尔在中间的行车道上行驶。横跨在高速公路上空的电子显示器,调节着车队的速度:50公里-40公里-30公里。
堵塞结束了,车子又能开动了。
——代序
汪介之
仅从书名上看,《血浆黑手》或许会被认为是一部侦探小说或推理小说。无疑,摆在我们面前的这部作品,在情节结构、形象刻画、场景气氛渲染和叙述方式上,都具有一般侦探小说的某些特点。但是,作品对本世纪重大社会问题之一的忧心、关注,对社会罪恶、人性弱点、制度体系之间的复杂关系的思索,对弱小不幸者、无辜受害者的深切同情,乃至对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的追问,都会使我们深深体会到作家的一种社会责任感,一种伸张正义的冲动。这一切使《血浆黑手》成为一部主题鲜明、品位较高的文学新作。
小说全文分为第一、二两部,线索分明,故事情节大体按时间流程展开。第一部以德国慕尼黑ACS康采恩集团一位“非常重要和有远见的成员”迪特·莱斯纳尔博士的突发性变故为发端,抛出疑团,造成悬念,顺理成章地引出作品的其他重要角色。莱斯纳尔奉总经理雅可布·林德尔之命,带一班人马去斯托尔贝克执行关闭萨克森钢铁厂的任务。在有钢铁厂经理、企业工会委员会成员和职工参加的大会上,莱斯纳尔面对看台下那些不停叫喊、跺脚的人们,正在声嘶力竭地对着话筒解释为什么要关闭工厂时,突然感到两腿乏力,全身麻木。于是只好中断会议,一行人匆匆飞回慕尼黑。但莱斯纳尔没有像通常所做的那样,向总经理报告任务完成情况,避开众人,去找他的一位朋友、医生扬·赫尔措克。在赫尔措克那里作了一番交谈之后,莱斯纳尔在外面转悠到夜半才不声不响地回到家中,开枪打死了熟睡中的妻子汉娜和三岁的女儿,然后自己饮弹身亡。此事迅速轰动了整个慕尼黑。《新信使报》主任记者利欧·马丁取得警长诺沃提尼的同意,要去独立侦查此案。利欧从莱斯纳尔家的女仆那里得知莱斯纳尔曾去赫尔措克医生处看过病,立即去找到赫尔措克,终于打听出莱斯纳尔是因为被告知染上了艾滋病、其妻女也有可能因他而感染之后,才干出这件令人不解的杀人勾当的。但莱斯纳尔对妻子的忠诚是肯定的,于是他从何处染上病毒的问题,便合乎逻辑地被提了出来。
小说第二部则从利欧寻找莱斯纳尔感染病毒的原因写起,展开故事情节。利欧从赫尔措克那里得知,莱斯纳尔曾因车祸造成骨折,在马克斯-路德维希医院动过手术。赫尔措克断定莱斯纳尔是在做手术接受输血时感染了艾滋病毒。此时诺沃提尼已从这家医院查出,莱斯纳尔在接受治疗时,曾用过伯恩哈根的一家生物-血浆公司提供的12袋血浆(标号为12426-12437)中的一袋。利欧带着妻子维拉来到伯恩哈根,下榻于公园旅馆,并立即去这家公司找到老板恩格尔的代理人霍赫斯塔特。血浆的生产过程被霍赫斯塔特说成是绝对严格、科学的,能够消除任何细小的污染。但他承认,血浆若出现“次品”,则送至生物-医学公司,再由后者提供给有关方面作研究使用,而不会用于临床,莱斯纳尔用过的号码为12426的血浆,就是他们送到生物-医学公司的。利欧随即找到这家公司,但公司似乎已关闭,负责人波德尔也无踪影。在这期间,生物-血浆公司一位打算向利欧提供情况的女工莱辛巴赫惨遭杀害,维拉受到蒙面人的劫持与恐吓,波德尔以及汉堡抽血站的职员切尼查也先后被杀,后者掌握献血者的全部档案。正当利欧感到问题严重,返回慕尼黑时,他的一位朋友因看到他发表的关于血浆丑闻的报道,又从瑞士打电话提醒他:利欧当年在达豪医院治疗骨折时,也是注射过从马克斯-路德维希医院取来的血浆的。利欧迅速通过诺沃提尼打听出:当年马克斯-路德维希医院提供给达豪医院的那袋血浆,属于生物-医学公司供应的12袋血浆中的一袋,标号为12434。利欧去赫尔措克那里抽血检查的结果为阳性,而这就意味着:不仅利欧,而且他的爱妻维拉都可能是艾滋病毒携带者……
精力充沛、充满信心的利欧几乎不能自制了。他曾经想到自杀,就像莱斯纳尔那样。这时,警长诺沃提尼介绍他与退休刑事警察基费尔相识。此人是德国最杰出的侦探之一,曾培养出成千上万的警官,但他也在四年前被带艾滋病毒的血浆传染,正受着病痛的折磨。他了解到利欧打算搞清楚的全部情况:生物-血浆公司的老板恩格尔是个毫无人性的家伙,为了发财,他的公司从毒品贩子、妓女、罪犯、吸毒者那里廉价收取大量的血,制成血浆,却违反医药卫生条例,不作严格的高温消毒和病毒检查,仅以“取样检查”敷衍一下。结果,恩格尔本人成为百万富翁,到西班牙马略卡岛购置了别墅和游艇,而他的公司生产的带艾滋病毒的血浆却到处被使用,于是,许多人染上艾滋病,走向死亡。而恩格尔之所以长期逍遥法外,继续干着杀人勾当,全是由于他以高价贿赂获得了联邦卫生局高级官员哈佩尔的庇护。基费尔告诉利欧:他准备干掉恩格尔和哈佩尔,为民除害。利欧感到基费尔的计划比莱斯纳尔的方法更好些,便答应帮助基费尔。在基费尔去马略卡岛枪击恩格尔,并给他注射了自己的带病毒的血时,利欧独赴柏林,教训了罪大恶极的哈佩尔。最后,利欧在维拉的电话中得知:赫尔措克对他的第二次抽血检查的结果为阴性,同时,他们的孩子也即将降临人世;恩格尔的助手霍赫斯塔特,杀死波德尔、切尼查、莱辛巴赫并劫持维拉的凶手,均在马略卡岛落入法网。
这部小说所触及的,首先是当今世界人们所共同关心的一个社会问题:艾滋病的流行。艾滋病毒给无数患者带来了痛苦、绝望和死亡。艾滋病的蔓延向人们提出了这样一种疑问:这种病毒是否仅仅是通过不正当的性关系而传染的?至今,大多数人对这个问题的回答依然是肯定的。《血浆黑手》却通过一系列人物的不幸命运,作出了另一种回答。莱斯纳尔忠于自己的妻子,依恋家庭,在私生活方面遵守道德规范,但他却染上了这种致命的病毒。为了避免“等待死亡”的痛苦,他在巨大的悲痛中杀死了妻女和自己。小女孩安格拉7个月时被父母遗弃,由一位好心的妇女收养,但这孩子始终四肢无力,瘦得像只小老鼠,5岁时就不幸死亡,原因是她还在母腹中便已经染上艾滋病毒。超级特警基费尔一生没有任何不轨行为,却在一次手术中国注射带病毒的血浆而造成可怕的不治之症……作品通过众多并无不正当性关系史的人感染艾滋病的事实,打破了人们对这个问题的通常看法。但作者的意旨显然不限于从医学角度提出一种与众不同的答案,而是将笔锋伸向艾滋病流行现象的背后,揭示出某些企业主的利欲熏心和政府官员的贪赃枉法行为,是造成这种可怕的瘟疫得以蔓延的人为因素。输血,本是一个“高度敏感的领域”,但这里也成了赚取大量钱财的赌场。恩格尔的公司通过生产和贩卖带艾滋病毒的血浆大发横财,在生产过程中下令每人袋血浆只检查一袋,以防“免疫缺损病毒”,拒绝采用耗资较大的高温消毒法,仅是把血浆倒进一只大桶,取样检查一下了事。德国联邦卫生局本来有严格检查血液的法令,但由于像哈佩尔这样的卫生局“政府主管”被恩格尔等人收买,“血浆巨头”得到“充分谅解”,在德国的医院、红十字会的血库里,就出现了感染艾滋病毒的血和血样,艾滋病这一死神直接走进了手术室。于是,几年之内即有500人被夺去生命,数千人被确认已感染病毒。这种灾难性现实只是因为政府不能对血浆生产过程进行有效监控而造成的。《血浆黑手》通过真实的艺术描写,雄辩他说明正是人的贪欲为艾滋病毒的蔓延大开方便之门。作品还特别交代:恩格尔在伯恩哈根的生物-血浆公司,只是一个子公司,总公司设于列支敦士登。这就暗示出慕尼黑出现的可怕幽灵,游荡于欧洲乃至世界更广阔的地域,从而也就使得这部小说的警世意义超越了国界。
如果说,丧心病狂的贪欲是可怕的,不择手段牟取暴利是应当诅咒的,那么,身居要职的官员怂恿、庇护甚至参与“拿人命换钱财”的过程,则更为可怕,更应当受到诅咒。对于官商勾结、狼狈为奸的内幕,杰出的退休警察基费尔想必是十分清楚的。他曾经对利欧·马丁说过这样一段意味深长的话:“你知道,到目前为止,唯一应该受到判罪的是谁吗?是哈佩尔,是这个最不道德的人。恩格尔只是一个流氓,而哈佩尔却体现了一种制度。利欧,你明白吗?”从某种意义上说,“哈佩尔”只是一个符号,一种象征物。没有这个“政府主管”、联邦卫生局要员、“生物学家”,恩格尔之流还能找到另一个庇护者。哈佩尔所置身于其中的“制度”、体系,使他有可能对艾滋病组织的申诉、医院的抗议、血友病患者协会的控诉、新闻界的批评,统统置若罔闻。这个身居高位的贪财忘义者曾在一封信中写道:艾滋病和血友病患者组织“搞的那些不恰当的耸人听闻的宣传,明显地具有政治上的企图”。哈佩尔这一说法,在内容与形式上都袭用了他那一类人的惯用伎俩:把自己肯定为某种高不可攀、不容怀疑的“政治”的代表或化身,把揭露、批评、反对自己的力量一概说成是由“政治”企图、“政治”阴谋所驱使的。人类的天良、道德、善恶、正义与反正义等问题,被归入“政治”这个荆棘丛生的范畴,足以使人听而生畏。这固然是哈佩尔之流的一种反击方式,可也的确显示了一种客观事实:他们确实体现了一种“政治”,一种制度。这种政治,这种制度与体系,必然会“充分倾听”恩格尔之流的“忧虑和愿望”,并给予他们“大力的支持”。《血浆黑手》在对哈佩尔这个形象的描写中,无疑显示出它的深刻性。
《血浆黑手》高于一般侦探小说和纪实文学之处,还在于它通过感染艾滋病毒者的不同心理反应和生活态度,探讨了人生的价值和意义等问题,给人以诸多启示。在作品中我们看到,莱斯纳尔和基费尔,利欧和维拉,在得知自己染上或可能染上病毒之后的心态是各不相同的。莱斯纳尔一听说抽血检查的结果为“阳性”,马上完全陷入绝望。他根本听不进医生关于他妻子被传染的可能仅在20-25%之间、孩子的可能则更小的说明,当晚就杀死了熟睡中的爱妻与幼女,随即自杀。这位一贯善于“预先估计到最坏的情况”、“作出必要的决定”的先生,在作出最后一次决定时还这样安慰自己:“死亡是爱的唯一形式。”莱斯纳尔的结局虽然也是对恩格尔、哈佩尔之流的一种控诉,却给人一种沉重的压抑感。
与莱斯纳尔恰成对照,年老的退休警官在得知自己因接受输血而染上艾滋病毒后,远没有像前者那样堕入绝望的深渊。他用四年时间极为冷静地搞清了带病毒的血浆非法生产、进入医院的来龙去脉,掌握了罪魁祸首恩格尔、哈佩尔的全部罪行材料,制定了惩治刽子手的周密计划和行动方案,并成功地动员记者利欧帮助自己完成了任务。他懂得,哈佩尔“体现了一种制度”;但正如利欧所想到的,基费尔本人也曾体现了一种制度,并为之自豪。只是基费尔终于不愿依旧被纳入“官方控制电路”中去,而是更加“重视自己”了。他在深思熟虑后所采取的方法,是用一种谋杀对抗另一种谋杀——非法生产与推销带病毒血浆。他在实现了自己的计划之后死去。这种对抗方式也许有一定的消极性,但又是处在他的生存环境之中所能够采取的一种不无震动效应的抗议方式。
明星记者利欧是作品的中心人物之一,他在得知血液检查结果显示“阳性”后,一度与莱斯纳尔一样被恐惧和绝望所控制。但是后来他醒悟过来:不能听任命运的摆布,不能把一切都看成是不可改变的,不能让恶棍恩格尔和哈佩尔逍遥法外。促成利欧醒悟的,除了赫尔措克医生的解释与劝慰、基费尔精神的影响之外,起了决定性作用的是利欧的妻子维拉。这是一个平凡而伟大的女性。她在第一次听到丈夫与艾滋病的“联系”时,立即来吻他与拥抱他。正是这种无私无畏的爱给了利欧以生活的信心。维拉内心有着不可避免的惊恐和痛苦,却决不在丈夫面前流露。她当时的生活内容可以简化为一句话:继续过下去,就像没有发生任何事情似的。她信奉的是她祖父的哲学:“生活里只有一点是重要的,即你得生活。”上帝似乎不忍心让这个乐观、开朗、单纯、充满爱心的女性遭到巨大的不幸:从赫尔措克那里传来了利欧并未染上艾滋病毒的检查结果。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仿佛是维拉的生活哲学的胜利。维拉这一形象的存在,为整个作品增添了一种明朗的色调,一种生活的诗意。
汪介之
仅从书名上看,《血浆黑手》或许会被认为是一部侦探小说或推理小说。无疑,摆在我们面前的这部作品,在情节结构、形象刻画、场景气氛渲染和叙述方式上,都具有一般侦探小说的某些特点。但是,作品对本世纪重大社会问题之一的忧心、关注,对社会罪恶、人性弱点、制度体系之间的复杂关系的思索,对弱小不幸者、无辜受害者的深切同情,乃至对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的追问,都会使我们深深体会到作家的一种社会责任感,一种伸张正义的冲动。这一切使《血浆黑手》成为一部主题鲜明、品位较高的文学新作。
小说全文分为第一、二两部,线索分明,故事情节大体按时间流程展开。第一部以德国慕尼黑ACS康采恩集团一位“非常重要和有远见的成员”迪特·莱斯纳尔博士的突发性变故为发端,抛出疑团,造成悬念,顺理成章地引出作品的其他重要角色。莱斯纳尔奉总经理雅可布·林德尔之命,带一班人马去斯托尔贝克执行关闭萨克森钢铁厂的任务。在有钢铁厂经理、企业工会委员会成员和职工参加的大会上,莱斯纳尔面对看台下那些不停叫喊、跺脚的人们,正在声嘶力竭地对着话筒解释为什么要关闭工厂时,突然感到两腿乏力,全身麻木。于是只好中断会议,一行人匆匆飞回慕尼黑。但莱斯纳尔没有像通常所做的那样,向总经理报告任务完成情况,避开众人,去找他的一位朋友、医生扬·赫尔措克。在赫尔措克那里作了一番交谈之后,莱斯纳尔在外面转悠到夜半才不声不响地回到家中,开枪打死了熟睡中的妻子汉娜和三岁的女儿,然后自己饮弹身亡。此事迅速轰动了整个慕尼黑。《新信使报》主任记者利欧·马丁取得警长诺沃提尼的同意,要去独立侦查此案。利欧从莱斯纳尔家的女仆那里得知莱斯纳尔曾去赫尔措克医生处看过病,立即去找到赫尔措克,终于打听出莱斯纳尔是因为被告知染上了艾滋病、其妻女也有可能因他而感染之后,才干出这件令人不解的杀人勾当的。但莱斯纳尔对妻子的忠诚是肯定的,于是他从何处染上病毒的问题,便合乎逻辑地被提了出来。
小说第二部则从利欧寻找莱斯纳尔感染病毒的原因写起,展开故事情节。利欧从赫尔措克那里得知,莱斯纳尔曾因车祸造成骨折,在马克斯-路德维希医院动过手术。赫尔措克断定莱斯纳尔是在做手术接受输血时感染了艾滋病毒。此时诺沃提尼已从这家医院查出,莱斯纳尔在接受治疗时,曾用过伯恩哈根的一家生物-血浆公司提供的12袋血浆(标号为12426-12437)中的一袋。利欧带着妻子维拉来到伯恩哈根,下榻于公园旅馆,并立即去这家公司找到老板恩格尔的代理人霍赫斯塔特。血浆的生产过程被霍赫斯塔特说成是绝对严格、科学的,能够消除任何细小的污染。但他承认,血浆若出现“次品”,则送至生物-医学公司,再由后者提供给有关方面作研究使用,而不会用于临床,莱斯纳尔用过的号码为12426的血浆,就是他们送到生物-医学公司的。利欧随即找到这家公司,但公司似乎已关闭,负责人波德尔也无踪影。在这期间,生物-血浆公司一位打算向利欧提供情况的女工莱辛巴赫惨遭杀害,维拉受到蒙面人的劫持与恐吓,波德尔以及汉堡抽血站的职员切尼查也先后被杀,后者掌握献血者的全部档案。正当利欧感到问题严重,返回慕尼黑时,他的一位朋友因看到他发表的关于血浆丑闻的报道,又从瑞士打电话提醒他:利欧当年在达豪医院治疗骨折时,也是注射过从马克斯-路德维希医院取来的血浆的。利欧迅速通过诺沃提尼打听出:当年马克斯-路德维希医院提供给达豪医院的那袋血浆,属于生物-医学公司供应的12袋血浆中的一袋,标号为12434。利欧去赫尔措克那里抽血检查的结果为阳性,而这就意味着:不仅利欧,而且他的爱妻维拉都可能是艾滋病毒携带者……
精力充沛、充满信心的利欧几乎不能自制了。他曾经想到自杀,就像莱斯纳尔那样。这时,警长诺沃提尼介绍他与退休刑事警察基费尔相识。此人是德国最杰出的侦探之一,曾培养出成千上万的警官,但他也在四年前被带艾滋病毒的血浆传染,正受着病痛的折磨。他了解到利欧打算搞清楚的全部情况:生物-血浆公司的老板恩格尔是个毫无人性的家伙,为了发财,他的公司从毒品贩子、妓女、罪犯、吸毒者那里廉价收取大量的血,制成血浆,却违反医药卫生条例,不作严格的高温消毒和病毒检查,仅以“取样检查”敷衍一下。结果,恩格尔本人成为百万富翁,到西班牙马略卡岛购置了别墅和游艇,而他的公司生产的带艾滋病毒的血浆却到处被使用,于是,许多人染上艾滋病,走向死亡。而恩格尔之所以长期逍遥法外,继续干着杀人勾当,全是由于他以高价贿赂获得了联邦卫生局高级官员哈佩尔的庇护。基费尔告诉利欧:他准备干掉恩格尔和哈佩尔,为民除害。利欧感到基费尔的计划比莱斯纳尔的方法更好些,便答应帮助基费尔。在基费尔去马略卡岛枪击恩格尔,并给他注射了自己的带病毒的血时,利欧独赴柏林,教训了罪大恶极的哈佩尔。最后,利欧在维拉的电话中得知:赫尔措克对他的第二次抽血检查的结果为阴性,同时,他们的孩子也即将降临人世;恩格尔的助手霍赫斯塔特,杀死波德尔、切尼查、莱辛巴赫并劫持维拉的凶手,均在马略卡岛落入法网。
这部小说所触及的,首先是当今世界人们所共同关心的一个社会问题:艾滋病的流行。艾滋病毒给无数患者带来了痛苦、绝望和死亡。艾滋病的蔓延向人们提出了这样一种疑问:这种病毒是否仅仅是通过不正当的性关系而传染的?至今,大多数人对这个问题的回答依然是肯定的。《血浆黑手》却通过一系列人物的不幸命运,作出了另一种回答。莱斯纳尔忠于自己的妻子,依恋家庭,在私生活方面遵守道德规范,但他却染上了这种致命的病毒。为了避免“等待死亡”的痛苦,他在巨大的悲痛中杀死了妻女和自己。小女孩安格拉7个月时被父母遗弃,由一位好心的妇女收养,但这孩子始终四肢无力,瘦得像只小老鼠,5岁时就不幸死亡,原因是她还在母腹中便已经染上艾滋病毒。超级特警基费尔一生没有任何不轨行为,却在一次手术中国注射带病毒的血浆而造成可怕的不治之症……作品通过众多并无不正当性关系史的人感染艾滋病的事实,打破了人们对这个问题的通常看法。但作者的意旨显然不限于从医学角度提出一种与众不同的答案,而是将笔锋伸向艾滋病流行现象的背后,揭示出某些企业主的利欲熏心和政府官员的贪赃枉法行为,是造成这种可怕的瘟疫得以蔓延的人为因素。输血,本是一个“高度敏感的领域”,但这里也成了赚取大量钱财的赌场。恩格尔的公司通过生产和贩卖带艾滋病毒的血浆大发横财,在生产过程中下令每人袋血浆只检查一袋,以防“免疫缺损病毒”,拒绝采用耗资较大的高温消毒法,仅是把血浆倒进一只大桶,取样检查一下了事。德国联邦卫生局本来有严格检查血液的法令,但由于像哈佩尔这样的卫生局“政府主管”被恩格尔等人收买,“血浆巨头”得到“充分谅解”,在德国的医院、红十字会的血库里,就出现了感染艾滋病毒的血和血样,艾滋病这一死神直接走进了手术室。于是,几年之内即有500人被夺去生命,数千人被确认已感染病毒。这种灾难性现实只是因为政府不能对血浆生产过程进行有效监控而造成的。《血浆黑手》通过真实的艺术描写,雄辩他说明正是人的贪欲为艾滋病毒的蔓延大开方便之门。作品还特别交代:恩格尔在伯恩哈根的生物-血浆公司,只是一个子公司,总公司设于列支敦士登。这就暗示出慕尼黑出现的可怕幽灵,游荡于欧洲乃至世界更广阔的地域,从而也就使得这部小说的警世意义超越了国界。
如果说,丧心病狂的贪欲是可怕的,不择手段牟取暴利是应当诅咒的,那么,身居要职的官员怂恿、庇护甚至参与“拿人命换钱财”的过程,则更为可怕,更应当受到诅咒。对于官商勾结、狼狈为奸的内幕,杰出的退休警察基费尔想必是十分清楚的。他曾经对利欧·马丁说过这样一段意味深长的话:“你知道,到目前为止,唯一应该受到判罪的是谁吗?是哈佩尔,是这个最不道德的人。恩格尔只是一个流氓,而哈佩尔却体现了一种制度。利欧,你明白吗?”从某种意义上说,“哈佩尔”只是一个符号,一种象征物。没有这个“政府主管”、联邦卫生局要员、“生物学家”,恩格尔之流还能找到另一个庇护者。哈佩尔所置身于其中的“制度”、体系,使他有可能对艾滋病组织的申诉、医院的抗议、血友病患者协会的控诉、新闻界的批评,统统置若罔闻。这个身居高位的贪财忘义者曾在一封信中写道:艾滋病和血友病患者组织“搞的那些不恰当的耸人听闻的宣传,明显地具有政治上的企图”。哈佩尔这一说法,在内容与形式上都袭用了他那一类人的惯用伎俩:把自己肯定为某种高不可攀、不容怀疑的“政治”的代表或化身,把揭露、批评、反对自己的力量一概说成是由“政治”企图、“政治”阴谋所驱使的。人类的天良、道德、善恶、正义与反正义等问题,被归入“政治”这个荆棘丛生的范畴,足以使人听而生畏。这固然是哈佩尔之流的一种反击方式,可也的确显示了一种客观事实:他们确实体现了一种“政治”,一种制度。这种政治,这种制度与体系,必然会“充分倾听”恩格尔之流的“忧虑和愿望”,并给予他们“大力的支持”。《血浆黑手》在对哈佩尔这个形象的描写中,无疑显示出它的深刻性。
《血浆黑手》高于一般侦探小说和纪实文学之处,还在于它通过感染艾滋病毒者的不同心理反应和生活态度,探讨了人生的价值和意义等问题,给人以诸多启示。在作品中我们看到,莱斯纳尔和基费尔,利欧和维拉,在得知自己染上或可能染上病毒之后的心态是各不相同的。莱斯纳尔一听说抽血检查的结果为“阳性”,马上完全陷入绝望。他根本听不进医生关于他妻子被传染的可能仅在20-25%之间、孩子的可能则更小的说明,当晚就杀死了熟睡中的爱妻与幼女,随即自杀。这位一贯善于“预先估计到最坏的情况”、“作出必要的决定”的先生,在作出最后一次决定时还这样安慰自己:“死亡是爱的唯一形式。”莱斯纳尔的结局虽然也是对恩格尔、哈佩尔之流的一种控诉,却给人一种沉重的压抑感。
与莱斯纳尔恰成对照,年老的退休警官在得知自己因接受输血而染上艾滋病毒后,远没有像前者那样堕入绝望的深渊。他用四年时间极为冷静地搞清了带病毒的血浆非法生产、进入医院的来龙去脉,掌握了罪魁祸首恩格尔、哈佩尔的全部罪行材料,制定了惩治刽子手的周密计划和行动方案,并成功地动员记者利欧帮助自己完成了任务。他懂得,哈佩尔“体现了一种制度”;但正如利欧所想到的,基费尔本人也曾体现了一种制度,并为之自豪。只是基费尔终于不愿依旧被纳入“官方控制电路”中去,而是更加“重视自己”了。他在深思熟虑后所采取的方法,是用一种谋杀对抗另一种谋杀——非法生产与推销带病毒血浆。他在实现了自己的计划之后死去。这种对抗方式也许有一定的消极性,但又是处在他的生存环境之中所能够采取的一种不无震动效应的抗议方式。
明星记者利欧是作品的中心人物之一,他在得知血液检查结果显示“阳性”后,一度与莱斯纳尔一样被恐惧和绝望所控制。但是后来他醒悟过来:不能听任命运的摆布,不能把一切都看成是不可改变的,不能让恶棍恩格尔和哈佩尔逍遥法外。促成利欧醒悟的,除了赫尔措克医生的解释与劝慰、基费尔精神的影响之外,起了决定性作用的是利欧的妻子维拉。这是一个平凡而伟大的女性。她在第一次听到丈夫与艾滋病的“联系”时,立即来吻他与拥抱他。正是这种无私无畏的爱给了利欧以生活的信心。维拉内心有着不可避免的惊恐和痛苦,却决不在丈夫面前流露。她当时的生活内容可以简化为一句话:继续过下去,就像没有发生任何事情似的。她信奉的是她祖父的哲学:“生活里只有一点是重要的,即你得生活。”上帝似乎不忍心让这个乐观、开朗、单纯、充满爱心的女性遭到巨大的不幸:从赫尔措克那里传来了利欧并未染上艾滋病毒的检查结果。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仿佛是维拉的生活哲学的胜利。维拉这一形象的存在,为整个作品增添了一种明朗的色调,一种生活的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