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陰月黑虎夜吼,陣雲銷鑠雙竜鬥。春風沉醉不知愁,一斛明珠酒一鬥。醉臥城西戲馬臺,兩行丹詔從天來。據鞍大呼殺群賊,士卒避易連營開。古劍光芒燭霄漢,殘紅飛濺胭脂馬。
徵塵亂捲天地昏,生吞小醜作人鮓。歸來塵夢猶未醒,湖山十裏依然青。鯨鯢跳波海潮沸,豺狼當道草木腥。西風獵獵破窗紙,走狗已烹狡兔死。奇才淪落古所悲,道路崎嘔安足恃。長江日夜嚮東流,聲聲嗚咽嗚春愁。夜半推窗發狂嘯,恨不速斬仇人頭。青蓮才調江郎筆,庸俗碌碌不相識。無人能識故侯瓜,誰料天孫工組織。君不見,負書擔橐西出秦,黃金散盡父母輕。
洛陽城外煙塵起,至今此地多愁雲。嗚呼!仲連不生荊州死,古來聖賢貧賤起。人生萬事須自為,跬步江山即千裏。
這是一首古風,乃是在下一個友人作的。也不必說他的姓名出來,衹把他的出身際遇,略略的鋪敘一回。藉他作一個開場的影子。在下這個友人,本是貴介出身,中年落拓,性情豪伉,才調風華。卻是時運不濟,文章憎命。十年奔走,難遇孫陽;一麯凌雲,不逢揚意。吳門風雪,傷心伍氏之簫;燕市悲歌,誰聽漸離之築?蘇秦金盡,阮藉途窮;揚州杜牧之狂,太白西川之痛。辜負了一身俠骨,埋沒了萬斛清纔。想那造化弄人,真是顛顛倒倒。像這樣的絶世奇才,居然也會這樣風塵潦倒,你想,這一生屈抑,滿腹罕騷,又從何處說起呢?
如今閑話休提,書歸正傳,衹說在下這部小說,為什麽把他叫作《無恥奴》呢?這裏頭也有一個道理。在下雖然年少,卻是閱歷十年,遠遊萬裏,遇着了好些奇奇怪怪的事情,見過了無數犭秦犭秦撲撲的人物。那些官場裏頭的奴隸性質,商界中人的齷齪心腸,都被在下看得明明白白,真是無奇不有。好像在下腹中的方寸之地,就如世界上的人類博物館一般。看官們看了在下的書,不要說在下的議論過於刻毒。要曉得現在的官場人物,衹曉得拼命的夤緣鑽刺,那裏有什麽愛國的熱誠?
商界裏頭,衹曉得一心的積纍錙銖,那裏有什麽合群的團體?
差不多就是父子兄弟同在一起,也要極力的擠軋傾排,不遺餘力。你想,如今世界,可還有什麽公理麽?在下編這部《無恥奴》小說,也不是有意駡人。不過是把在下十年之內,所見所聞的人物,所經所歷的事情,合將攏來,編了一部小說。要叫那一班官場中的人物,商界中的富翁,看了在下的這部小說,大傢警醒些兒。孽海回頭,危崖勒馬,不要甘心做那無恥的奴才。這便是在下做書的本意了。在下做到此處,便有人問着在下道:“你這部小說叫作《無恥奴》,是演說那些無恥庸奴的現狀。但是據我看來,現在中國的二十二行省,大半都是這一種無耳無目無血無氣的人。你要把他們這班人物,一個個的都要形容出來,衹怕你閉戶十年,著書萬卷,也說不盡這許多。”
在下聽了,就回答他道:“天地之大,這樣魑魅魍魎的人物,那裏形容得盡許多?不過就着在下一身的所見所聞,鋪敘一番,給你們大衆看官聽聽。”
衹說江蘇常州府地方,在幹嘉年間,出了一個有名氣的才子,姓江,名謙,表字南山。少年喪父,傢計清貧。幸虧他的太夫人,教養兼施,紡績佐讀。這位江南山先生,少年時卻是極肯讀書,後來長成之後,應試登科,鄉會聯捷,殿試又是第三,點了一名探花。在京城裏頭,頗頗的有些名氣。一班大老們,都甚是器重着他。無奈江南山雖然不過是一個小小的翰林,卻是生有傲骨,從不肯低首下心的趨奉人,更兼性情方鯁,意氣縱橫,一班翰林院裏的同年,見了江南山的影兒,也有些耳鳴頭痛。大傢都趕着江南山,把他叫作冰人。那時的掌院學士,是個旗人,也不是什麽有名人物,見江南山一付冷冰冰的面孔,見於他的面,不過是打上一躬,不肯格外趨奉,心上便也有些厭惡着他,時常在裏頭軍機大臣面前,說這江南山的壞話。從來俗語說的“好事不出門,惡事傳千裏”,那些王爺中堂,聽得這位掌院老師常常說他的壞話,心上便也記得了這樣的一個人。剛剛事有湊巧,這江太史不知為了一件什麽事情,上書言事,洋洋灑灑的一大篇議論,約有三萬餘言,想必是譏彈朝政,觸了當事的逆鱗,競把江南山的一封稟帖,進呈御覽,還附了一個參折,重重把他參丁一下,說他大逆不道,請旨嚴懲。也不曉得江太史的這封稟上,倒底說些什麽。江太史自己秘密萬分,又不肯給人觀看;內廷裏頭,又沒有把他這一個稟揭發抄。
在下做書的人,卻實在不曾曉得,衹好付之闕如的了。那一班軍機處的王爺中堂,雖然和江南山沒有什麽深仇宿怨,卻是已經聽了掌院的先入之言,又看了他的稟帖,覺得他的詞鋒犀利,筆陣縱橫,發揮得十分痛快,一發心中想着這江南山好像是一個素來不安本分的人,所以並在一起,一同發作出來。當下軍機大臣的參折上去,裏頭是照例軍機大臣的說話,沒有不準的。
見了軍機處大臣的參折,果然天威震怒,立刻發了下來,着刑部從嚴擬罪。那時的刑部人員,一則見裏頭的殊諭嚴切,二則要奉承這軍機處原參的大臣,竟把江南山擬了一個大逆不道,請旨處决的罪名。一個折片,擬了上去,登時急如風火的批準下來,發到原衙門,遵照辦理,眼見得一位風骨棱棱的新太史,不日就要上那專製政府的斷頭臺。
如今按下刑部一邊,再提起江太史來。原來嚴旨下來,發交刑部的那一天,早有刑部司員派了幾個番子手,立時把江南山看管起來,連大門也不許出,就是有什麽同年親友,來看江南山的人,也要用了使費,方纔肯放他進去。把守得就如鐵桶一般。也有一班同他關切的人,着實的替他着急,卻又想不出救他的門路來。說也奇怪,倒是這位江太史神色揚揚,不異平日,一些沒有愁悶的樣兒。及至刑部把罪名擬了上去,裏頭立時立刻的批準出來。大傢聽了,好似青天白日打了一個焦雷,不要說是一班同鄉親友,替他着急,一個個手腳慌忙,六神無主,就是平日之間交情淡淡的同年故舊,也一個個敬重他的人品,羨慕他的才華,沒一個不咨嗟太息,為他流涕。那些要好些的親友,眼睜睜的看着他,就要身首分離,如何不急?竟有人對着江太史忍不住痛哭起來。江太史得了這個信息,也不驚慌,倒反勸慰他們道:“我前兩天上書言事的時候,早已拼了我這一顆頭顱。大丈夫立於天地之間,何苦要這般怕死?衹要死得有些交代,留些死後的名聲,不要冤冤枉枉的送了性命,還落了一個千年萬代的駡名,這便死得值了。況且我一介書生,受恩深重,就是把這條性命結識了朝廷,也是臣子的本分。我承了你們諸位的厚愛,今生報答不來,衹好來世再報的了。”
這一番話,說得激昂慷慨,沒有一些驚懼的心腸,別人聽了他這般說法,越發的涕泗橫流。江太史卻一點兒眼淚也沒有,反口占了一首七絶,真是留別他們的意思。這首詩在下做書的卻沒有見過,衹記得當時傳誦的兩句詩道:“丈夫自信頭顱好,須為朝廷吃一刀。”聽他這兩句詩,這江太史的風骨,也就可想而知的了。看官請想,這件事兒,可有什麽輓回?不想這江太史命不該牀絶,偏偏遇着於一位救星。你道這救星是誰?原來是江太史的會試老師,禮部尚書陸宗績,也是個軍機處協辦學士,為人古道,落落可風,嚮來和這個門生甚是契合。現在忽然曉得了這個消息,倒大大的吃了一驚,連忙趕到內廷,和他設法。對着那原參大臣瀋中堂和恪親王兩人,竭力排解,說:“這江南山是個當代名士,萬萬不可殺他。況且他不過是一時拙見,說了幾句狂言,究竟沒有什麽大逆不道的實跡。若一定把他殺了,非但有礙時望,倒反成了他殺身取義的名聲。不如赦了他的死罪,飭下刑部,再議罪名。輕則革職,重則充軍。
一則激發他以後的天良,二則體恤他讀書的辛苦,叫他有些忌憚,此後不敢再是這樣的信口狂言。你們衆位以為何如?”恪親王的為人,本來不是什麽元姦巨惡,嚮來和江南山又沒有什麽意見,不過是聽丁瀋中堂的說話,和他會一個銜,現在聽了陸中堂這般說法,仔細一想起來,果然不錯,不由得便動了個愛纔的念頭,覺得自己這件事做得鹵莽了些,便有超豁他的意思。無奈上頭的朱諭,已經批了下來,竟想不出一個輓回的法子,又說不出自己誤參的話來。若要聽着他無辜正法,良心上又有些過不去。想了一會,倒覺左右為難起來。幸虧陸中堂見了恪親王這個樣兒,很露着為難的形狀,便想了一個法兒,情願自己上個折子,竭力保他,又怕一個人孤掌難鳴,再約幾個科道裏頭的門生,聯銜報奏,或者輓回得來,也未可知。恪親王聽了,點頭稱是,叫他趕緊辦去。陸中堂答應了出來,約齊了門生,對他們說知原委,要叫他們會銜合保。那一班門生裏頭,就有膽小的人,遲遲疑疑的,不肯答應,暗暗想:“怎麽這老頭子,今天竟這般背晦,要保起江南山來?那江南山雖然是個有名才子,卻是恪親王和瀋中堂特參的人,上個折子保他,觸犯了上頭的意思還不要緊,要被恪親王和瀋中堂曉得了風聲,顯見得是有意和他作對。況且這兩個人,都是軍機處的紅人兒,在裏頭說一聽一 ,沒有駁回的事兒。像我們這樣芝麻緑豆的京官,衹消他在裏頭,把舌尖兒略動一動,立刻就給你出了岔兒。我們也不犯着為着別人的事,結這個結結實實的冤傢。
但是無緣無故的,陸老師忽然發起書呆子的脾氣來,不曉得是個什麽道理?老師的吩咐,又不好當面回他。”心上忐忐忑忑的,衹顧這般想着,那面上就不知不覺的露了出來。陸中堂明曉得他們的意思,心上十分好笑,便又把恪親王的意思,並自己和恪親王的問答,一齊說了出來。衆人聽了,方覺放心。這樣的現成人情,誰肯不做?非但迎合了軍機處的意旨,而且還得了一個不避權貴的名聲。一個個歡天喜地的,答應了回去。果然做了折子,聯名呈遞。陸中堂也上了一個保撸皇上看了這兩個折子,意思便鬆動了些,召見軍機的時候,恪親王又輕輕的說了兩句不痛不癢的話兒,瀋中堂心上雖然不願意,見恪親王作了主意,便也不敢多說,裏頭沒有什麽冤傢和他做對,這件事情,便不知不覺的鬆了下來。皇上聽了恪親王的說話,登時又發了一道朱諭下來,收回成命,叫刑部另擬罪名。刑部人員也曉得裏頭的意思,便擬了一個“遣戍伊犁,不準收贖”,擬了上去。果然批準下來。刑部裏便派了一個差官,四名番役,把江南山押解登程。說不盡那路上水阻山遙,風餐露宿,也不知吃了多少辛苦。幸而刑部差官,敬重他的品行,不敢得罪他,倒和江南山似朋友一般,路上還不十分吃苦。到了伊犁,到將軍衙門,投名報到。那將軍的性情,又是嚴毅非常,一班遣戍的犯官,初次見他,一定要自己報名,帶刀長跪。以前有一個革職的撫臺,為了賄賂的案情發覺,謫戍伊犁,用了一個官銜手本,就被將軍拍着桌子駡了一常以後的遣戍人員,都把這個撫臺引作前車之鑒,見了將軍,都是兢兢業業的,不敢怠慢一點。江南山既然到了此間,少不得也要做此官,行此禮了。
正是:天山萬裏,蒼茫絶塞之秋;戍鼓連雲,惆悵孤臣之夢。
不知江南山見了將軍,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徵塵亂捲天地昏,生吞小醜作人鮓。歸來塵夢猶未醒,湖山十裏依然青。鯨鯢跳波海潮沸,豺狼當道草木腥。西風獵獵破窗紙,走狗已烹狡兔死。奇才淪落古所悲,道路崎嘔安足恃。長江日夜嚮東流,聲聲嗚咽嗚春愁。夜半推窗發狂嘯,恨不速斬仇人頭。青蓮才調江郎筆,庸俗碌碌不相識。無人能識故侯瓜,誰料天孫工組織。君不見,負書擔橐西出秦,黃金散盡父母輕。
洛陽城外煙塵起,至今此地多愁雲。嗚呼!仲連不生荊州死,古來聖賢貧賤起。人生萬事須自為,跬步江山即千裏。
這是一首古風,乃是在下一個友人作的。也不必說他的姓名出來,衹把他的出身際遇,略略的鋪敘一回。藉他作一個開場的影子。在下這個友人,本是貴介出身,中年落拓,性情豪伉,才調風華。卻是時運不濟,文章憎命。十年奔走,難遇孫陽;一麯凌雲,不逢揚意。吳門風雪,傷心伍氏之簫;燕市悲歌,誰聽漸離之築?蘇秦金盡,阮藉途窮;揚州杜牧之狂,太白西川之痛。辜負了一身俠骨,埋沒了萬斛清纔。想那造化弄人,真是顛顛倒倒。像這樣的絶世奇才,居然也會這樣風塵潦倒,你想,這一生屈抑,滿腹罕騷,又從何處說起呢?
如今閑話休提,書歸正傳,衹說在下這部小說,為什麽把他叫作《無恥奴》呢?這裏頭也有一個道理。在下雖然年少,卻是閱歷十年,遠遊萬裏,遇着了好些奇奇怪怪的事情,見過了無數犭秦犭秦撲撲的人物。那些官場裏頭的奴隸性質,商界中人的齷齪心腸,都被在下看得明明白白,真是無奇不有。好像在下腹中的方寸之地,就如世界上的人類博物館一般。看官們看了在下的書,不要說在下的議論過於刻毒。要曉得現在的官場人物,衹曉得拼命的夤緣鑽刺,那裏有什麽愛國的熱誠?
商界裏頭,衹曉得一心的積纍錙銖,那裏有什麽合群的團體?
差不多就是父子兄弟同在一起,也要極力的擠軋傾排,不遺餘力。你想,如今世界,可還有什麽公理麽?在下編這部《無恥奴》小說,也不是有意駡人。不過是把在下十年之內,所見所聞的人物,所經所歷的事情,合將攏來,編了一部小說。要叫那一班官場中的人物,商界中的富翁,看了在下的這部小說,大傢警醒些兒。孽海回頭,危崖勒馬,不要甘心做那無恥的奴才。這便是在下做書的本意了。在下做到此處,便有人問着在下道:“你這部小說叫作《無恥奴》,是演說那些無恥庸奴的現狀。但是據我看來,現在中國的二十二行省,大半都是這一種無耳無目無血無氣的人。你要把他們這班人物,一個個的都要形容出來,衹怕你閉戶十年,著書萬卷,也說不盡這許多。”
在下聽了,就回答他道:“天地之大,這樣魑魅魍魎的人物,那裏形容得盡許多?不過就着在下一身的所見所聞,鋪敘一番,給你們大衆看官聽聽。”
衹說江蘇常州府地方,在幹嘉年間,出了一個有名氣的才子,姓江,名謙,表字南山。少年喪父,傢計清貧。幸虧他的太夫人,教養兼施,紡績佐讀。這位江南山先生,少年時卻是極肯讀書,後來長成之後,應試登科,鄉會聯捷,殿試又是第三,點了一名探花。在京城裏頭,頗頗的有些名氣。一班大老們,都甚是器重着他。無奈江南山雖然不過是一個小小的翰林,卻是生有傲骨,從不肯低首下心的趨奉人,更兼性情方鯁,意氣縱橫,一班翰林院裏的同年,見了江南山的影兒,也有些耳鳴頭痛。大傢都趕着江南山,把他叫作冰人。那時的掌院學士,是個旗人,也不是什麽有名人物,見江南山一付冷冰冰的面孔,見於他的面,不過是打上一躬,不肯格外趨奉,心上便也有些厭惡着他,時常在裏頭軍機大臣面前,說這江南山的壞話。從來俗語說的“好事不出門,惡事傳千裏”,那些王爺中堂,聽得這位掌院老師常常說他的壞話,心上便也記得了這樣的一個人。剛剛事有湊巧,這江太史不知為了一件什麽事情,上書言事,洋洋灑灑的一大篇議論,約有三萬餘言,想必是譏彈朝政,觸了當事的逆鱗,競把江南山的一封稟帖,進呈御覽,還附了一個參折,重重把他參丁一下,說他大逆不道,請旨嚴懲。也不曉得江太史的這封稟上,倒底說些什麽。江太史自己秘密萬分,又不肯給人觀看;內廷裏頭,又沒有把他這一個稟揭發抄。
在下做書的人,卻實在不曾曉得,衹好付之闕如的了。那一班軍機處的王爺中堂,雖然和江南山沒有什麽深仇宿怨,卻是已經聽了掌院的先入之言,又看了他的稟帖,覺得他的詞鋒犀利,筆陣縱橫,發揮得十分痛快,一發心中想着這江南山好像是一個素來不安本分的人,所以並在一起,一同發作出來。當下軍機大臣的參折上去,裏頭是照例軍機大臣的說話,沒有不準的。
見了軍機處大臣的參折,果然天威震怒,立刻發了下來,着刑部從嚴擬罪。那時的刑部人員,一則見裏頭的殊諭嚴切,二則要奉承這軍機處原參的大臣,竟把江南山擬了一個大逆不道,請旨處决的罪名。一個折片,擬了上去,登時急如風火的批準下來,發到原衙門,遵照辦理,眼見得一位風骨棱棱的新太史,不日就要上那專製政府的斷頭臺。
如今按下刑部一邊,再提起江太史來。原來嚴旨下來,發交刑部的那一天,早有刑部司員派了幾個番子手,立時把江南山看管起來,連大門也不許出,就是有什麽同年親友,來看江南山的人,也要用了使費,方纔肯放他進去。把守得就如鐵桶一般。也有一班同他關切的人,着實的替他着急,卻又想不出救他的門路來。說也奇怪,倒是這位江太史神色揚揚,不異平日,一些沒有愁悶的樣兒。及至刑部把罪名擬了上去,裏頭立時立刻的批準出來。大傢聽了,好似青天白日打了一個焦雷,不要說是一班同鄉親友,替他着急,一個個手腳慌忙,六神無主,就是平日之間交情淡淡的同年故舊,也一個個敬重他的人品,羨慕他的才華,沒一個不咨嗟太息,為他流涕。那些要好些的親友,眼睜睜的看着他,就要身首分離,如何不急?竟有人對着江太史忍不住痛哭起來。江太史得了這個信息,也不驚慌,倒反勸慰他們道:“我前兩天上書言事的時候,早已拼了我這一顆頭顱。大丈夫立於天地之間,何苦要這般怕死?衹要死得有些交代,留些死後的名聲,不要冤冤枉枉的送了性命,還落了一個千年萬代的駡名,這便死得值了。況且我一介書生,受恩深重,就是把這條性命結識了朝廷,也是臣子的本分。我承了你們諸位的厚愛,今生報答不來,衹好來世再報的了。”
這一番話,說得激昂慷慨,沒有一些驚懼的心腸,別人聽了他這般說法,越發的涕泗橫流。江太史卻一點兒眼淚也沒有,反口占了一首七絶,真是留別他們的意思。這首詩在下做書的卻沒有見過,衹記得當時傳誦的兩句詩道:“丈夫自信頭顱好,須為朝廷吃一刀。”聽他這兩句詩,這江太史的風骨,也就可想而知的了。看官請想,這件事兒,可有什麽輓回?不想這江太史命不該牀絶,偏偏遇着於一位救星。你道這救星是誰?原來是江太史的會試老師,禮部尚書陸宗績,也是個軍機處協辦學士,為人古道,落落可風,嚮來和這個門生甚是契合。現在忽然曉得了這個消息,倒大大的吃了一驚,連忙趕到內廷,和他設法。對着那原參大臣瀋中堂和恪親王兩人,竭力排解,說:“這江南山是個當代名士,萬萬不可殺他。況且他不過是一時拙見,說了幾句狂言,究竟沒有什麽大逆不道的實跡。若一定把他殺了,非但有礙時望,倒反成了他殺身取義的名聲。不如赦了他的死罪,飭下刑部,再議罪名。輕則革職,重則充軍。
一則激發他以後的天良,二則體恤他讀書的辛苦,叫他有些忌憚,此後不敢再是這樣的信口狂言。你們衆位以為何如?”恪親王的為人,本來不是什麽元姦巨惡,嚮來和江南山又沒有什麽意見,不過是聽丁瀋中堂的說話,和他會一個銜,現在聽了陸中堂這般說法,仔細一想起來,果然不錯,不由得便動了個愛纔的念頭,覺得自己這件事做得鹵莽了些,便有超豁他的意思。無奈上頭的朱諭,已經批了下來,竟想不出一個輓回的法子,又說不出自己誤參的話來。若要聽着他無辜正法,良心上又有些過不去。想了一會,倒覺左右為難起來。幸虧陸中堂見了恪親王這個樣兒,很露着為難的形狀,便想了一個法兒,情願自己上個折子,竭力保他,又怕一個人孤掌難鳴,再約幾個科道裏頭的門生,聯銜報奏,或者輓回得來,也未可知。恪親王聽了,點頭稱是,叫他趕緊辦去。陸中堂答應了出來,約齊了門生,對他們說知原委,要叫他們會銜合保。那一班門生裏頭,就有膽小的人,遲遲疑疑的,不肯答應,暗暗想:“怎麽這老頭子,今天竟這般背晦,要保起江南山來?那江南山雖然是個有名才子,卻是恪親王和瀋中堂特參的人,上個折子保他,觸犯了上頭的意思還不要緊,要被恪親王和瀋中堂曉得了風聲,顯見得是有意和他作對。況且這兩個人,都是軍機處的紅人兒,在裏頭說一聽一 ,沒有駁回的事兒。像我們這樣芝麻緑豆的京官,衹消他在裏頭,把舌尖兒略動一動,立刻就給你出了岔兒。我們也不犯着為着別人的事,結這個結結實實的冤傢。
但是無緣無故的,陸老師忽然發起書呆子的脾氣來,不曉得是個什麽道理?老師的吩咐,又不好當面回他。”心上忐忐忑忑的,衹顧這般想着,那面上就不知不覺的露了出來。陸中堂明曉得他們的意思,心上十分好笑,便又把恪親王的意思,並自己和恪親王的問答,一齊說了出來。衆人聽了,方覺放心。這樣的現成人情,誰肯不做?非但迎合了軍機處的意旨,而且還得了一個不避權貴的名聲。一個個歡天喜地的,答應了回去。果然做了折子,聯名呈遞。陸中堂也上了一個保撸皇上看了這兩個折子,意思便鬆動了些,召見軍機的時候,恪親王又輕輕的說了兩句不痛不癢的話兒,瀋中堂心上雖然不願意,見恪親王作了主意,便也不敢多說,裏頭沒有什麽冤傢和他做對,這件事情,便不知不覺的鬆了下來。皇上聽了恪親王的說話,登時又發了一道朱諭下來,收回成命,叫刑部另擬罪名。刑部人員也曉得裏頭的意思,便擬了一個“遣戍伊犁,不準收贖”,擬了上去。果然批準下來。刑部裏便派了一個差官,四名番役,把江南山押解登程。說不盡那路上水阻山遙,風餐露宿,也不知吃了多少辛苦。幸而刑部差官,敬重他的品行,不敢得罪他,倒和江南山似朋友一般,路上還不十分吃苦。到了伊犁,到將軍衙門,投名報到。那將軍的性情,又是嚴毅非常,一班遣戍的犯官,初次見他,一定要自己報名,帶刀長跪。以前有一個革職的撫臺,為了賄賂的案情發覺,謫戍伊犁,用了一個官銜手本,就被將軍拍着桌子駡了一常以後的遣戍人員,都把這個撫臺引作前車之鑒,見了將軍,都是兢兢業業的,不敢怠慢一點。江南山既然到了此間,少不得也要做此官,行此禮了。
正是:天山萬裏,蒼茫絶塞之秋;戍鼓連雲,惆悵孤臣之夢。
不知江南山見了將軍,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且說江南山見了將軍,將軍卒然問道:“你可曉得有廷寄麽?”那時江南山摸不着什麽事情,呆呆的還未答應,將軍便吩咐手下差官,擺了香案,請出一封廷寄,高高的供在中間。
將軍立在側首,高聲宣讀。江南山俯伏在地,聽將軍讀完了,方敢謝恩起來。你道這一封廷寄,說的什麽事情?原來皇上自從把江南山充發伊犁之後,心上已經忘記了這個人兒,忽然有一天,在折件裏頭,又見了恪親王的參折,並江南山的言事書,那書上的話兒說得十分激切,看了一遍,不覺又有些恨起這江南山來,有意叫他吃些辛苦,特特為為的發了一封廷寄給伊犁將軍,叫他等江南山到了戍所,着他嚴加管束,並着不許飲酒,不許作詩。這江南山一生最愛的是飲酒吟詩,現在這麽一來,直把他拘束得路也不敢多走一步。幸虧將軍愛他的才情,敬他的名氣,待他倒也不錯,又撥了一所極大的房子,給他祝江南山正在窮途,得將軍這樣的待他,也就算知己之感了。按下一邊。再說一處,衹說京城裏頭,自從江南山充發之後,連月不雨,竟是大旱起來。皇上親禦天壇求雨,也求不下一點雨來。
京城內外,人心惶惶,搖惑不定,大米每包竟賣到十六七兩銀子。就有一班篤信理學的科道官兒,上書言事,說是半年不雨,畿輔洊災,一定是刑罰裏頭有了什麽冤枉,就把江南山保在裏頭,要請皇上不記前愆,把他赦回覆用。折子上去,皇上本有赦他的意思,又有恪親王和陸中堂兩人,和他排解,居然準了下來,把江南山在伊犁赦轉,但是沒有開復他的原官,衹把他放歸田裏,差不多就是個回籍閑住的處分一般。這個賜環的信息,到了伊犁,將軍也甚是代他歡喜,連忙傳了江南山來,告訴他。江南山聽了,自然不消說是感激涕零的了,當下謝了將軍,又收拾了行李,歸心如箭的,立刻動身。回去也不進京,竟回到常州原籍,懇懇切切的寫了一封信給陸中堂,說明不再進京的話。從此江南山住在常州,衹和着一班故友,潮風弄月,嘯傲煙霞,倒也無拘無束的,十分自在。衹是有一件苦處,江南山本來是個寒士出身,點了一個窮翰林,又沒有什麽出息,遇了這一場蹉跌,回到傢中,依然是兩袖清風,一船琴鶴,那日用支給漸漸的便有些敷衍不來。還虧有一班同年故友,一個個都放了外官,也有督撫,也有司道,曉得江南山的傢計不佳,逢年過節,都寄些別敬給他,一百兩二百兩的不等。江南山藉着這些同年的分潤,歷年敷衍下來,倒也不愁空乏。
看官請想,這位南山先生,這樣的風骨峋嶙,性情兀傲,該應他的子孫,也有些像他的人品,不至於做出什麽卑污齷齪的事情。不想傳了兩代,傳到他的曾孫叫做江念祖的,竟做起大逆不道的事情來,弄得人人唾駡,把他當作個中國的姦細一般。你道是怎麽的一回事跡,說也話長,待在下把他的歷史,一一的鋪敘出來。
這江念祖生長常州,卻是南山先生的嫡派曾孫,表字叫個穎甫,少年聰俊,權術過人。仗着一點小小的聰明,自己就龐然自大,憑你才高八鬥,學富五車,他卻正眼兒也不來看你,總說世界之內,衹有他自己一個人,是有用的人物。正經書史之外,又歡喜弄些雜作,看些新書。那時風氣初開,正在紛紛的講求新學,江穎甫也買了兩部時務新書用心研究,曉得了幾個國度的名目,又學了幾句歐皮西提的西文,便居然自命為應世之才,真是高見風雲,俯視一切,沒有一個是他看得起的人。也有些世故深沉的戚友,見於他這樣的狂態逼人,不免背後大傢議論,當面卻沒有人去得罪他,衹是付之一笑罷了。江穎甫到了十八歲上,娶妻談氏,和穎甫同年,生得態度妖嬈,性情流動。嫁了過來,嫌着穎甫的相貌不好,眉橫殺氣,眼露兇光,一張蟹殼臉兒,一付鬆段身體,更兼脾氣不好,動不動一味咆哮。這位談夫人見了丈夫這個樣兒,悶在心裏,說不出來,漸漸的夫婦之間有些不合,鬧了幾場口角。江念祖便賭氣娶了一房姨太太,把一切傢事都交給姨太太掌管,正室夫人反撇在一邊。就是這樣過了幾年,江念祖想,坐在傢裏,坐吃山空,漸漸的饔飧不繼,終不是個了局。要想出門謀食,又沒有可去的地方,千思萬想,被他想出一條門路來。他曾祖南山先生雖然死了多年,卻有一個年侄,叫劉省吾,現在年已七旬,做過一任藩臺,內轉了個四品京堂,現任都察院副都御史。江念祖的父親慕廬公在日,還和劉省吾常常有信往來。
江念祖想出了這條門路,便湊了幾百兩銀子的盤纏,摒擋行李,迳到北京,尋着了劉省吾的寓所,整頓衣冠,前去候見。起先投了帖子,門上的傢人,見他土頭土腦的神情,有些不願意和他通報,含含糊糊的回報了他一聲,說什麽大人今天有公事,不能見客,你請明天來罷。江念祖一連來了幾天,老見不着劉省吾的面,江念祖發起急來,衹得送了他們幾兩銀子的門包,又把自己的傢世來歷,細細的和他們說了一遍,門上方纔替他回了進去。不多一會,裏頭有個執帖傢人出來,把江念祖請了進去,直到簽押房內,見於劉省吾,正在那裏撿點公事。江念祖擡頭一看,衹見當窗桌上,斜坐着一個七旬上下的老頭兒,銀須白發,道貌偉然。見了江念祖走到面前,方纔慢慢的立起身來,料來一定就是劉省吾了。江念祖平日之間雖然目空四海,卻衹是坐井觀天,沒有見過什麽場面,此時見了劉省吾這般氣派,不免倒有些心上慌忙,連忙搶步上前,恭恭敬敬的叩了三個頭。劉省吾見了江念祖,卻甚是謙虛,滿面春風的還子一個半禮,連聲請起,把江穎甫扶了起來,坐在一邊。傢人送上茶來,劉省吾笑道:“我們三代故交,見面不說套話,我就不送茶了。”當下劉省吾和江穎甫細細的談了一回,意思卻甚為關切,問問他的傢計,又探探他的學問。江穎甫初見長者,說不出什麽話來,面紅耳赤的勉強回答幾句,又把自傢的來意說明,要求劉省吾替他薦館。劉省吾一口答應,並不推辭,衹叫他回去在寓中少待,有了機會,再想安置的法兒。江穎甫聽劉省吾竟不推辭,心中大喜,諾諾連聲的,告辭回寓。劉省吾還自己到他寓內,回拜了他一趟,又請他吃了一頓便飯。不料這江穎甫一連見了劉省吾幾次,覺得和他熟了,便不知不覺的故態復作起來,時常對着劉省吾,譏刺時政,信口駡人。劉省吾見了他這樣的狂態嚮人,早曉得他是個狂妄無知的人物,把那以前的一團好意,銷滅了好些,便存了個不肯照應的意思。無奈前幾天已經答應了他,不好無緣無故的中途反悔,心中暗想南山先生這樣的一個好人,怎麽竟出了這樣的後代!如今他趕進京城,要求我和他薦館,我一時不曉得他的為人好歹,衹說是南山先生之後,一定是個好人,一口就答應了他。但是如今仔細看來,他這樣的少年狂妄,全不懂什麽世故人情,這般性格,那裏好就別人的館地,卻叫我把他薦到什麽地方去呢?為難了好一會,忽然被他想出一個人來,是臺灣巡撫吳子銘。這吳巡撫是個軍功出身,從行伍纍功一直做到提督,又從提督改了山東藩臺,推升了福建巡撫,又調子臺灣巡撫,卻是劉省吾在藩臺任上的門生,師生兩個,十分投契。這位吳中丞,雖是出身行伍,卻也熟諳政體,理事精明,衹有一樁脾氣不好,性如烈火,動不動皺皺眉頭,就要殺人。做了他的屬員,一個個提心吊膽的,甚是害怕。劉省吾想着了這個門生,便想要把江穎甫薦入他的幕中,幫他辦辦什麽不要緊的筆墨。又心上想道,這江穎甫雖然也有些小小的才情,卻是大言炎炎,目空一切,看起來也不像什麽真有經濟的人,現在我把他薦到臺灣,叫他試試這吳子銘的脾氣,或者將來有些閱歷,成個有用之材,也未可定。想定主意,便寫了一封極長的信,給吳中丞,把江穎甫重重的托他提拔。寫好之後,便請了江穎甫來,和他說子。江穎甫自然感激,着實的謝了幾聲。隔了兩日,便辭別劉省吾,迳到臺灣去了。這且按下不表。
且說起這位臺灣巡撫吳中丞的履歷來,這吳中丞的履歷,甚是可笑。他本來是金陵人氏,從小父母雙亡,飲博無賴,專喜和一班市上的青皮,混在一起,呼朋喚友,道弟稱兄的,親熱不過。更兼生得身長面黑,力大身雄,同着一班光棍,拆梢打架,遇事生風。南京的人,沒一個不曉得他的名氣,見了他的影子,遠遠兒就躲避起來。他有一個母舅,叫劉益三,住在三牌樓,卻頗頗的有些傢産。起先見外甥貧苦,原時時的幫助他些。當不得吳子銘今天也藉,明天也藉,藉得他母舅急了,便嚮他發話道:“你也這麽大的年紀了,成天的不務正業,遊手好閑,衹和那一班不長進的棍徒,攪在一起,你們有錢的時候,大花大用,那裏認得我這個母舅?如今沒有錢花,就來尋起母舅來了。你想我小小的一個傢業,老老小小,養着無數的人,那裏禁得起你這般揮霍?說句老實話兒,你以後再來藉貸,莫怪我反面無情。”吳子銘聽了賭氣和他母舅鬧了一場,有好幾個月不到劉益三傢去。過了些時,吳子銘漸漸的忘了前事,又到劉益三傢走動起來。劉益三雖是恨他,想着手足分上,也不好趕他出去。劉益三有兩個兒子,娶了兩個媳婦,卻都是大傢之女,儀容嫻婉,性格端莊。吳子銘往常時到了母舅傢中,見於兩個表嫂,便要風風狂狂的說幾句笑話,兩個表嫂也不理他。吳子銘天天在母舅傢中走動,脾氣又壞,一句話說翻了,提着拳頭就要講打,碰着他高興,還要闖進上房,和表嫂講些風話。劉益三也無可如何。有一天,劉益三的五十生辰,親友畢集,吳子銘少不得也在座中。吳子銘的酒量本來不好,多吃了幾杯酒,吃得大醉,又是六月天氣,坐在稠人廣衆之中,如何不熱?衹見吳子銘兩眼朦朧,面紅頭脹,那頭上的汗珠子,竟有黃豆大小,亮晶晶的直滾下來。吳子銘本來是個性急的人,那裏忍耐得住,一溜煙撇了大衆,跑到裏邊。這個時候劉益三正在應酬客人,那有工夫理會。吳子銘醉得迷迷糊糊的一路腳步歪斜,闖了進去,一直闖到他表嫂房外,但見湘簾不捲,綉戶無人。原來那些女客都在內廳吃面,裏面靜悄悄的,沒有一個人。吳子銘不分好歹,闖進房中,一屁股就坐在牀上。看着那羅帳微開,銀鈎低挂,鋪着一領竜須席,放着一對花藤角枕,薄薄的兩條紗被迭在裏牀,枕簟滑潔,花氣中人,真是十分精緻。吳子銘此時,忘其所以,腹中的酒,直涌上來,就有些支持不住,便想就在牀上睡他一覺再說,又因天氣燥熱異常,把渾身上下的衣服一齊脫去,脫得一絲不挂,竟是精赤條條的,歪在牀上,瞢騰睡去。一霎時夢魂栩栩已入黑甜。
不說吳子銘在表嫂牀上睡着,衹說他表嫂在外面應酬了一會,偷個空兒,要到自己房中歇息。不料剛剛走進外房,就聽得鼾聲雷動,不曉得什麽人睡在裏邊,還衹認是自己的丈夫,吃醉了酒,睡在牀上,萬想不到睡的竟是吳子銘。當下他表嫂輕移蓮步,走進房中,衹覺得滿房酒氣,熏得心上作惡起來。
正是:屠狗賣漿之輩,亦有英雄;銀牀錦帳之中,忽驚臥虎。
未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將軍立在側首,高聲宣讀。江南山俯伏在地,聽將軍讀完了,方敢謝恩起來。你道這一封廷寄,說的什麽事情?原來皇上自從把江南山充發伊犁之後,心上已經忘記了這個人兒,忽然有一天,在折件裏頭,又見了恪親王的參折,並江南山的言事書,那書上的話兒說得十分激切,看了一遍,不覺又有些恨起這江南山來,有意叫他吃些辛苦,特特為為的發了一封廷寄給伊犁將軍,叫他等江南山到了戍所,着他嚴加管束,並着不許飲酒,不許作詩。這江南山一生最愛的是飲酒吟詩,現在這麽一來,直把他拘束得路也不敢多走一步。幸虧將軍愛他的才情,敬他的名氣,待他倒也不錯,又撥了一所極大的房子,給他祝江南山正在窮途,得將軍這樣的待他,也就算知己之感了。按下一邊。再說一處,衹說京城裏頭,自從江南山充發之後,連月不雨,竟是大旱起來。皇上親禦天壇求雨,也求不下一點雨來。
京城內外,人心惶惶,搖惑不定,大米每包竟賣到十六七兩銀子。就有一班篤信理學的科道官兒,上書言事,說是半年不雨,畿輔洊災,一定是刑罰裏頭有了什麽冤枉,就把江南山保在裏頭,要請皇上不記前愆,把他赦回覆用。折子上去,皇上本有赦他的意思,又有恪親王和陸中堂兩人,和他排解,居然準了下來,把江南山在伊犁赦轉,但是沒有開復他的原官,衹把他放歸田裏,差不多就是個回籍閑住的處分一般。這個賜環的信息,到了伊犁,將軍也甚是代他歡喜,連忙傳了江南山來,告訴他。江南山聽了,自然不消說是感激涕零的了,當下謝了將軍,又收拾了行李,歸心如箭的,立刻動身。回去也不進京,竟回到常州原籍,懇懇切切的寫了一封信給陸中堂,說明不再進京的話。從此江南山住在常州,衹和着一班故友,潮風弄月,嘯傲煙霞,倒也無拘無束的,十分自在。衹是有一件苦處,江南山本來是個寒士出身,點了一個窮翰林,又沒有什麽出息,遇了這一場蹉跌,回到傢中,依然是兩袖清風,一船琴鶴,那日用支給漸漸的便有些敷衍不來。還虧有一班同年故友,一個個都放了外官,也有督撫,也有司道,曉得江南山的傢計不佳,逢年過節,都寄些別敬給他,一百兩二百兩的不等。江南山藉着這些同年的分潤,歷年敷衍下來,倒也不愁空乏。
看官請想,這位南山先生,這樣的風骨峋嶙,性情兀傲,該應他的子孫,也有些像他的人品,不至於做出什麽卑污齷齪的事情。不想傳了兩代,傳到他的曾孫叫做江念祖的,竟做起大逆不道的事情來,弄得人人唾駡,把他當作個中國的姦細一般。你道是怎麽的一回事跡,說也話長,待在下把他的歷史,一一的鋪敘出來。
這江念祖生長常州,卻是南山先生的嫡派曾孫,表字叫個穎甫,少年聰俊,權術過人。仗着一點小小的聰明,自己就龐然自大,憑你才高八鬥,學富五車,他卻正眼兒也不來看你,總說世界之內,衹有他自己一個人,是有用的人物。正經書史之外,又歡喜弄些雜作,看些新書。那時風氣初開,正在紛紛的講求新學,江穎甫也買了兩部時務新書用心研究,曉得了幾個國度的名目,又學了幾句歐皮西提的西文,便居然自命為應世之才,真是高見風雲,俯視一切,沒有一個是他看得起的人。也有些世故深沉的戚友,見於他這樣的狂態逼人,不免背後大傢議論,當面卻沒有人去得罪他,衹是付之一笑罷了。江穎甫到了十八歲上,娶妻談氏,和穎甫同年,生得態度妖嬈,性情流動。嫁了過來,嫌着穎甫的相貌不好,眉橫殺氣,眼露兇光,一張蟹殼臉兒,一付鬆段身體,更兼脾氣不好,動不動一味咆哮。這位談夫人見了丈夫這個樣兒,悶在心裏,說不出來,漸漸的夫婦之間有些不合,鬧了幾場口角。江念祖便賭氣娶了一房姨太太,把一切傢事都交給姨太太掌管,正室夫人反撇在一邊。就是這樣過了幾年,江念祖想,坐在傢裏,坐吃山空,漸漸的饔飧不繼,終不是個了局。要想出門謀食,又沒有可去的地方,千思萬想,被他想出一條門路來。他曾祖南山先生雖然死了多年,卻有一個年侄,叫劉省吾,現在年已七旬,做過一任藩臺,內轉了個四品京堂,現任都察院副都御史。江念祖的父親慕廬公在日,還和劉省吾常常有信往來。
江念祖想出了這條門路,便湊了幾百兩銀子的盤纏,摒擋行李,迳到北京,尋着了劉省吾的寓所,整頓衣冠,前去候見。起先投了帖子,門上的傢人,見他土頭土腦的神情,有些不願意和他通報,含含糊糊的回報了他一聲,說什麽大人今天有公事,不能見客,你請明天來罷。江念祖一連來了幾天,老見不着劉省吾的面,江念祖發起急來,衹得送了他們幾兩銀子的門包,又把自己的傢世來歷,細細的和他們說了一遍,門上方纔替他回了進去。不多一會,裏頭有個執帖傢人出來,把江念祖請了進去,直到簽押房內,見於劉省吾,正在那裏撿點公事。江念祖擡頭一看,衹見當窗桌上,斜坐着一個七旬上下的老頭兒,銀須白發,道貌偉然。見了江念祖走到面前,方纔慢慢的立起身來,料來一定就是劉省吾了。江念祖平日之間雖然目空四海,卻衹是坐井觀天,沒有見過什麽場面,此時見了劉省吾這般氣派,不免倒有些心上慌忙,連忙搶步上前,恭恭敬敬的叩了三個頭。劉省吾見了江念祖,卻甚是謙虛,滿面春風的還子一個半禮,連聲請起,把江穎甫扶了起來,坐在一邊。傢人送上茶來,劉省吾笑道:“我們三代故交,見面不說套話,我就不送茶了。”當下劉省吾和江穎甫細細的談了一回,意思卻甚為關切,問問他的傢計,又探探他的學問。江穎甫初見長者,說不出什麽話來,面紅耳赤的勉強回答幾句,又把自傢的來意說明,要求劉省吾替他薦館。劉省吾一口答應,並不推辭,衹叫他回去在寓中少待,有了機會,再想安置的法兒。江穎甫聽劉省吾竟不推辭,心中大喜,諾諾連聲的,告辭回寓。劉省吾還自己到他寓內,回拜了他一趟,又請他吃了一頓便飯。不料這江穎甫一連見了劉省吾幾次,覺得和他熟了,便不知不覺的故態復作起來,時常對着劉省吾,譏刺時政,信口駡人。劉省吾見了他這樣的狂態嚮人,早曉得他是個狂妄無知的人物,把那以前的一團好意,銷滅了好些,便存了個不肯照應的意思。無奈前幾天已經答應了他,不好無緣無故的中途反悔,心中暗想南山先生這樣的一個好人,怎麽竟出了這樣的後代!如今他趕進京城,要求我和他薦館,我一時不曉得他的為人好歹,衹說是南山先生之後,一定是個好人,一口就答應了他。但是如今仔細看來,他這樣的少年狂妄,全不懂什麽世故人情,這般性格,那裏好就別人的館地,卻叫我把他薦到什麽地方去呢?為難了好一會,忽然被他想出一個人來,是臺灣巡撫吳子銘。這吳巡撫是個軍功出身,從行伍纍功一直做到提督,又從提督改了山東藩臺,推升了福建巡撫,又調子臺灣巡撫,卻是劉省吾在藩臺任上的門生,師生兩個,十分投契。這位吳中丞,雖是出身行伍,卻也熟諳政體,理事精明,衹有一樁脾氣不好,性如烈火,動不動皺皺眉頭,就要殺人。做了他的屬員,一個個提心吊膽的,甚是害怕。劉省吾想着了這個門生,便想要把江穎甫薦入他的幕中,幫他辦辦什麽不要緊的筆墨。又心上想道,這江穎甫雖然也有些小小的才情,卻是大言炎炎,目空一切,看起來也不像什麽真有經濟的人,現在我把他薦到臺灣,叫他試試這吳子銘的脾氣,或者將來有些閱歷,成個有用之材,也未可定。想定主意,便寫了一封極長的信,給吳中丞,把江穎甫重重的托他提拔。寫好之後,便請了江穎甫來,和他說子。江穎甫自然感激,着實的謝了幾聲。隔了兩日,便辭別劉省吾,迳到臺灣去了。這且按下不表。
且說起這位臺灣巡撫吳中丞的履歷來,這吳中丞的履歷,甚是可笑。他本來是金陵人氏,從小父母雙亡,飲博無賴,專喜和一班市上的青皮,混在一起,呼朋喚友,道弟稱兄的,親熱不過。更兼生得身長面黑,力大身雄,同着一班光棍,拆梢打架,遇事生風。南京的人,沒一個不曉得他的名氣,見了他的影子,遠遠兒就躲避起來。他有一個母舅,叫劉益三,住在三牌樓,卻頗頗的有些傢産。起先見外甥貧苦,原時時的幫助他些。當不得吳子銘今天也藉,明天也藉,藉得他母舅急了,便嚮他發話道:“你也這麽大的年紀了,成天的不務正業,遊手好閑,衹和那一班不長進的棍徒,攪在一起,你們有錢的時候,大花大用,那裏認得我這個母舅?如今沒有錢花,就來尋起母舅來了。你想我小小的一個傢業,老老小小,養着無數的人,那裏禁得起你這般揮霍?說句老實話兒,你以後再來藉貸,莫怪我反面無情。”吳子銘聽了賭氣和他母舅鬧了一場,有好幾個月不到劉益三傢去。過了些時,吳子銘漸漸的忘了前事,又到劉益三傢走動起來。劉益三雖是恨他,想着手足分上,也不好趕他出去。劉益三有兩個兒子,娶了兩個媳婦,卻都是大傢之女,儀容嫻婉,性格端莊。吳子銘往常時到了母舅傢中,見於兩個表嫂,便要風風狂狂的說幾句笑話,兩個表嫂也不理他。吳子銘天天在母舅傢中走動,脾氣又壞,一句話說翻了,提着拳頭就要講打,碰着他高興,還要闖進上房,和表嫂講些風話。劉益三也無可如何。有一天,劉益三的五十生辰,親友畢集,吳子銘少不得也在座中。吳子銘的酒量本來不好,多吃了幾杯酒,吃得大醉,又是六月天氣,坐在稠人廣衆之中,如何不熱?衹見吳子銘兩眼朦朧,面紅頭脹,那頭上的汗珠子,竟有黃豆大小,亮晶晶的直滾下來。吳子銘本來是個性急的人,那裏忍耐得住,一溜煙撇了大衆,跑到裏邊。這個時候劉益三正在應酬客人,那有工夫理會。吳子銘醉得迷迷糊糊的一路腳步歪斜,闖了進去,一直闖到他表嫂房外,但見湘簾不捲,綉戶無人。原來那些女客都在內廳吃面,裏面靜悄悄的,沒有一個人。吳子銘不分好歹,闖進房中,一屁股就坐在牀上。看着那羅帳微開,銀鈎低挂,鋪着一領竜須席,放着一對花藤角枕,薄薄的兩條紗被迭在裏牀,枕簟滑潔,花氣中人,真是十分精緻。吳子銘此時,忘其所以,腹中的酒,直涌上來,就有些支持不住,便想就在牀上睡他一覺再說,又因天氣燥熱異常,把渾身上下的衣服一齊脫去,脫得一絲不挂,竟是精赤條條的,歪在牀上,瞢騰睡去。一霎時夢魂栩栩已入黑甜。
不說吳子銘在表嫂牀上睡着,衹說他表嫂在外面應酬了一會,偷個空兒,要到自己房中歇息。不料剛剛走進外房,就聽得鼾聲雷動,不曉得什麽人睡在裏邊,還衹認是自己的丈夫,吃醉了酒,睡在牀上,萬想不到睡的竟是吳子銘。當下他表嫂輕移蓮步,走進房中,衹覺得滿房酒氣,熏得心上作惡起來。
正是:屠狗賣漿之輩,亦有英雄;銀牀錦帳之中,忽驚臥虎。
未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