閑坐書房論古今,算來卻是閑操心。
書中有真即有假,後人依假當作真。
閑言少敘,話說我國大清康熙皇爺登基以來,風調雨順,國泰民安。駕下有八位賢臣匡扶社稷,這八位乃係山東青州府馮閣老、山西汾州府於成竜、山東麯阜縣張鵬翮、陝西臨陶莊召恆、河間府蕭國佐、即墨縣郭瑞卿、濟南府孫廣泗、河南歸德府彭朋。皆係忠心耿耿輔保朝廷。
朝中有一姦臣索艾,依仗正宮國母並守闕太子之力,欺壓文武,就是懼此八位賢臣耿直無私,猶如是索艾的眼中釘、肉中刺一樣。索艾暗想:“此八個人實是心腹之患。”晝夜愁思,忽生一計,名為調虎離山之計。主意已定,遂修奏摺奏上去。
康熙皇爺閱了奏本,上面所奏乃係山西青大吉造反,北番興兵犯境,南方苗子侵界,遼之東西不服王化,山東連年受蝗蝻之災,河南黃水衝淹,兩廣盜賊蠭起,雲南、貴州土匪搶掠,民不聊生。覽畢。口呼:“索愛卿,這四下狼煙起,又兼天災,怎樣辦理?”索國老奏日:“若要天下太平,朝內現有五虎三傑,可除此患。”康熙皇爺問:“是哪八人?”索國老覆奏曰:“此八人乃係文華殿馮閣老並郭秀、孫廣泗、彭朋、於成竜、蕭國佐、張鵬翮、莊召恆,若命此八人前去查辦,何愁江山不穩?”康熙皇爺聞奏,竜心大悅,立刻刷了一道上諭:國老索艾所奏,四下狼煙所起,黎民塗炭,欽命張鵬翮赴河南巡撫上任,郭秀即赴兩廣查辦,莊召恆赴遼東西鎮守,孫廣泗口北鎮守,馮卿陝西剿辦,蕭國佐赴山東賑撫,彭朋赴雲南、貴州查辦,着於成竜為巡河御史。勿庸請訓,速赴任。欽此。
八位賢臣遵旨謝恩,退出朝,歸府第打點行裝,各自赴任去了。這鵬翮張大人曉行夜宿,非止一日,來至黃河渡口。這且言講不着。
且言兩廣同雲縣有一郭英,年方二十一歲,甚是貧窮,在他胞姐傢藉了一千兩白銀作買賣,也是他時來運轉,三年以外賺了百萬有餘,良田千頃,瓦房千間,騾馬成群,陡然而富。
可是狠心無良,終日結交匪類之人,又找人上京,使了一千銀,捐了一名監生;又用一千銀拜本縣劉公為老師,自稱門生。
郭英的姐夫李興周乃是秀纔公,亦好結交朋友,將萬貫傢財消耗,蕩然一空,而今一貧如洗,親戚朋友皆不往來,並無一人登門探視的。李興周獨坐書房,長吁短嘆,默想:“我貧在此時,親朋皆躲避我,我纔知世態炎涼薄得很。早知有今日,悔當初並未杜門。”悶悶不樂,走進內宅。
郭氏夫人含笑口呼:“夫主為何面帶愁容?”李興周見問,不由長嘆一聲,欲語不言。郭玉蓮口呼:“夫主為何欲言不語呢?”李興周曰:“不說也罷。”郭玉蓮笑曰:“你我乃結發夫妻,有什麽難言之話?”李興周又長嘆一聲,曰:“俗言:萬事好解,一饑難忍。”郭玉蓮聞言笑曰:“‘君子固窮,小人窮斯濫矣。’今時雖窮,若是從新發憤,立志讀書上進,時來運轉,撥雲見日,必有揚眉吐氣、爭光耀祖之時。到那時,千萬再莫學孟嘗君好客,衹落得室如懸磬,釜被塵封,這正是‘貧居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你若說是相與朋友好,到如今傢無鬥筲,藜藿不充,你所交的朋友,可能充咱們之饑餓?”
正是:良言一句三鼕暖,惡語傷人六月寒。
李興周聞聽郭玉蓮抱怨之言,不由得羞惱成怒,無名火起,惡狠狠用手掌照着郭氏臉上一掌打去,說道:“咱倆從今別說話!”言罷出門而去。
郭氏被打,不由眼中落淚,滿懷冤屈,有自縊之心,雙手抱起小全喜,難割難捨,痛哭不已。衹見太陽不久西墜,自己轉思暗想:“誰傢夫婦不爭吵?”想到這裏,將自盡之心丟去大半,摸了摸臉上,被夫主打得鼻破臉腫疼痛,小全喜問:“娘呀,你那臉上是哪的血呀?”郭氏說:“我的臉上不是血,是流的汗。”小全喜說:“不是汗,是血。你誆哄我,汗不紅。”
說着,號啕慟哭不止。哭了一會兒說:“娘呀,我腹中饑餓,拿饃饃來我吃。”郭氏玉蓮聞言,猶如刀挖心肝,不由得兩眼垂淚,叫了聲:“鬍塗孩子,方纔你父所言一饑難忍,我二人因此爭吵。你也說饑餓,教為娘的給你什麽吃?”小全喜衹嚷饑渴。郭氏無可奈何,暗想:“小孩無知,不如哄他一哄。”遂提筆在紙上畫了一棵梅樹,上面畫了些梅子,又畫上一個餅,輕輕貼在墻上,口喚:“全喜,那墻上是一個餅嗎?候你爹來傢,你父子同吃方是。”小全喜聞言,滿心歡喜,伸手去拿。
郭氏說:“兒呀,是為娘哄你,豈不知畫餅充饑饑還在,望梅止渴是枉然。”小全喜見墻上餅娘不給吃,打滾撒潑。郭氏着急,舉手要打小全喜。小全喜怕打,躺在牀上忍睡。郭氏玉蓮見小全喜睏睡,自己暗想:“遇人不淑,傢道窮到這樣,何日是一盡頭?也罷,千休萬休,不如死休!”
郭玉蓮想到這裏,找了一根麻繩,嚮梁上扔過去,輓了個扣兒。方欲上吊,一眼瞅見小全喜在牀上似睡非睡,不由得腹內難割難捨,把抓柔腸。用手撫弄全喜一遍,兩淚交流,忽然將銀牙一咬,雙睛一瞪,脖項已入繩套之中。正在掙命,驚醒了小全喜,爬起來搓了搓眼,看見他娘懸在那裏,遂即叫:“娘呀,你打鞦韆我也上去,我還餓啦。”叫了幾聲,並不答應,站起身來嚮前一僕,“咕咚”一聲,跌下牀來,摔得鼻破臉腫,號啕痛哭。
再表李興周自從夫婦二人爭吵幾句,走到酒鋪,吃些閑酒,自覺心跳不安,走出酒鋪回傢。衹聽小全喜又哭又喊,一推門,門已關閉,大喊:“全喜,開門來!”全喜正哭着,聽他父叫門,跑出來哭着說:“俺娘在屋內打鞦韆,不管吾。”遂把門開放。
李興周忙嚮屋內跑,未見燈火,把郭氏玉蓮輕輕托下來。找了根雞翎在郭氏咽喉一攪,吐出一口濁痰。“咳喲”一聲,微小聲音叫聲:“全喜你在哪裏?”李興周見郭氏妻緩過氣來,未死,腹內念:“阿彌陀佛,可足已夠了!”
郭玉蓮睜眼見丈夫在面前,就知是丈夫落的吊,說:“你且燒一碗熱水,我漱漱口喝一點。”李興周連忙點上燈光,燒了一碗水,遞與郭氏妻喝下。李興周說:“從今以後我再不任意交朋友,杜門不出,溫故知新,苦讀詩書,求取功名。”郭玉蓮口呼:“丈夫,你是真心,還是假意?”李興周說:“衹有真心,哪會假意。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若是言行不符,天必厭之。”郭玉蓮聞言,心中歡喜,口呼:“夫主呀,你若真心改卻前非,讀書上進,我助你衣食豐足不缺。”李興周聞言,笑曰:“這也極難,我如今寸土皆無,謹守着茅屋數間,你是從哪裏來的豐衣足食。”郭氏玉蓮口呼:“夫主,實對你說,三年前他大舅在我手中藉去一千銀兩,是我積蓄的,以防後用。
至到如今本利未歸,知咱困苦,他連門也不登。你代我前去討了來,這筆銀豈不夠衣食不費。親戚要緊,千萬莫要爭論。”
李興周說:“賢妻放心,明日我去討銀,李大舅給我多,多接着,給我少,少接着。俗語有雲:‘命裏有財終須有,命中無財莫強求。’他大舅不給利錢也就罷了,到底必給本錢。”郭氏點首稱是,一夜無話。
次日清晨,李興周口呼:“賢妻,傢無隔宿之糧,我往十裏堡找他大舅去,給多給少拿彩咱好度日。”郭氏囑咐曰:“若到十裏堡,千萬莫要貪酒,使我懸念。”李興周說:“從今以後,遇事再不吃酒了。他大舅縱然留我,我也不住下。”言罷,出門奔十裏堡而去。
走在半途,頭上烏鴉連聲亂叫,自己暗想,空中烏鴉亂叫,大不吉利。急急忙忙奔到郭傢門首,早有人報於郭英。郭英正在大廳陪着知己朋友吃酒,忽聽傢人報說:“李興周來了。”郭英心中暗想,昔日我傢貧寒,他待我無情,今日他來我傢,理當奉還他一個無義。一擡頭見李興周已至大廳,衹見李興周含笑口呼:“內弟近來安好?”郭英故意裝聾說:“衆位兄弟,請酒。”李興周又呼:“大舅嚮來納福了。”郭英佯裝不睬,說:“小廝門,快拿酒上來。”此時李興周進退兩難。有一小廝口呼:“大爺,那大姑老爺在廳前問安了。”郭英說:“姐夫來了,貴人不踏賤地,三年前到你貴府,你以白眼相加,是我姐姐看不過眼,將我喚進內宅,給酒肉吃喝。你今來到我傢,廚下有剩飯由你用,如若不夠,那還有豬狗之食,任你餐飽。”同着張八、李九信口鬍言。
李興周乃是讀書之人,將郭英所說的話衹當狗屁而已,並不與他分辯是非。轉身出了郭英大門,還傢而去。來到自己傢,郭氏玉蓮口呼:“夫主,他大舅給了多少銀子。”李興周將郭英行為和所說的話言了一遍。郭玉蓮乃是賢德之人,惟恐夫主氣惱,帶笑口呼:“夫主休要生氣,我那兄弟禮義不明,為人粗魯,言語猖狂也是有的。明日我回娘傢,必然斥責他一頓,他若服說,必然登門謝罪也就罷了。若是自以為是,必不來賠情,我嚮他索討咱那銀子,兩不上門。”李興周默默無言,一夜無話。
次日天明,清晨起來,郭氏玉蓮梳洗已畢,口呼:“丈夫,你同全喜在傢看守門戶,我往十裏堡去找他大舅,看是如何?”
李興周說:“妻呀!依我說你不去罷。”郭氏問:“因何我不去?”李興周說:“我看郭英兔頭蛇腦,兩腮無肉,猶如猴形。
人面獸心,你若去定然和你爭吵。俗話有雲:‘命裏有財終須有,命中無財休強求。’又云:‘死生有命,富貴在天。’妻呀!
你可再思再想。”郭氏曰:“我和他原是一母所生同胞姐弟,好不好,還我銀子,兩不上門。”言罷出了大門,往十裏堡而來。
郭氏衹走的面赤、足痛、流汗,走一程歇一程,挨至日夕方到郭英門首,早有門丁進去報於丫鬟,丫鬟上寢樓說:“俺大姑奶奶來了,”郭英之妻嶽氏禮垣聞報,忙下寢樓,迎着玉蓮說:“姐姐來了。”以手挈着玉蓮之手說:“姐姐一嚮安好?”
玉蓮回答:“好,弟妹可好。”嶽氏禮垣回答:“承姐姐一問。”
二人攜手攬腕上了寢樓,對面落座,丫鬟獻上茶來。不知討銀給否,且看下回分解。
書中有真即有假,後人依假當作真。
閑言少敘,話說我國大清康熙皇爺登基以來,風調雨順,國泰民安。駕下有八位賢臣匡扶社稷,這八位乃係山東青州府馮閣老、山西汾州府於成竜、山東麯阜縣張鵬翮、陝西臨陶莊召恆、河間府蕭國佐、即墨縣郭瑞卿、濟南府孫廣泗、河南歸德府彭朋。皆係忠心耿耿輔保朝廷。
朝中有一姦臣索艾,依仗正宮國母並守闕太子之力,欺壓文武,就是懼此八位賢臣耿直無私,猶如是索艾的眼中釘、肉中刺一樣。索艾暗想:“此八個人實是心腹之患。”晝夜愁思,忽生一計,名為調虎離山之計。主意已定,遂修奏摺奏上去。
康熙皇爺閱了奏本,上面所奏乃係山西青大吉造反,北番興兵犯境,南方苗子侵界,遼之東西不服王化,山東連年受蝗蝻之災,河南黃水衝淹,兩廣盜賊蠭起,雲南、貴州土匪搶掠,民不聊生。覽畢。口呼:“索愛卿,這四下狼煙起,又兼天災,怎樣辦理?”索國老奏日:“若要天下太平,朝內現有五虎三傑,可除此患。”康熙皇爺問:“是哪八人?”索國老覆奏曰:“此八人乃係文華殿馮閣老並郭秀、孫廣泗、彭朋、於成竜、蕭國佐、張鵬翮、莊召恆,若命此八人前去查辦,何愁江山不穩?”康熙皇爺聞奏,竜心大悅,立刻刷了一道上諭:國老索艾所奏,四下狼煙所起,黎民塗炭,欽命張鵬翮赴河南巡撫上任,郭秀即赴兩廣查辦,莊召恆赴遼東西鎮守,孫廣泗口北鎮守,馮卿陝西剿辦,蕭國佐赴山東賑撫,彭朋赴雲南、貴州查辦,着於成竜為巡河御史。勿庸請訓,速赴任。欽此。
八位賢臣遵旨謝恩,退出朝,歸府第打點行裝,各自赴任去了。這鵬翮張大人曉行夜宿,非止一日,來至黃河渡口。這且言講不着。
且言兩廣同雲縣有一郭英,年方二十一歲,甚是貧窮,在他胞姐傢藉了一千兩白銀作買賣,也是他時來運轉,三年以外賺了百萬有餘,良田千頃,瓦房千間,騾馬成群,陡然而富。
可是狠心無良,終日結交匪類之人,又找人上京,使了一千銀,捐了一名監生;又用一千銀拜本縣劉公為老師,自稱門生。
郭英的姐夫李興周乃是秀纔公,亦好結交朋友,將萬貫傢財消耗,蕩然一空,而今一貧如洗,親戚朋友皆不往來,並無一人登門探視的。李興周獨坐書房,長吁短嘆,默想:“我貧在此時,親朋皆躲避我,我纔知世態炎涼薄得很。早知有今日,悔當初並未杜門。”悶悶不樂,走進內宅。
郭氏夫人含笑口呼:“夫主為何面帶愁容?”李興周見問,不由長嘆一聲,欲語不言。郭玉蓮口呼:“夫主為何欲言不語呢?”李興周曰:“不說也罷。”郭玉蓮笑曰:“你我乃結發夫妻,有什麽難言之話?”李興周又長嘆一聲,曰:“俗言:萬事好解,一饑難忍。”郭玉蓮聞言笑曰:“‘君子固窮,小人窮斯濫矣。’今時雖窮,若是從新發憤,立志讀書上進,時來運轉,撥雲見日,必有揚眉吐氣、爭光耀祖之時。到那時,千萬再莫學孟嘗君好客,衹落得室如懸磬,釜被塵封,這正是‘貧居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你若說是相與朋友好,到如今傢無鬥筲,藜藿不充,你所交的朋友,可能充咱們之饑餓?”
正是:良言一句三鼕暖,惡語傷人六月寒。
李興周聞聽郭玉蓮抱怨之言,不由得羞惱成怒,無名火起,惡狠狠用手掌照着郭氏臉上一掌打去,說道:“咱倆從今別說話!”言罷出門而去。
郭氏被打,不由眼中落淚,滿懷冤屈,有自縊之心,雙手抱起小全喜,難割難捨,痛哭不已。衹見太陽不久西墜,自己轉思暗想:“誰傢夫婦不爭吵?”想到這裏,將自盡之心丟去大半,摸了摸臉上,被夫主打得鼻破臉腫疼痛,小全喜問:“娘呀,你那臉上是哪的血呀?”郭氏說:“我的臉上不是血,是流的汗。”小全喜說:“不是汗,是血。你誆哄我,汗不紅。”
說着,號啕慟哭不止。哭了一會兒說:“娘呀,我腹中饑餓,拿饃饃來我吃。”郭氏玉蓮聞言,猶如刀挖心肝,不由得兩眼垂淚,叫了聲:“鬍塗孩子,方纔你父所言一饑難忍,我二人因此爭吵。你也說饑餓,教為娘的給你什麽吃?”小全喜衹嚷饑渴。郭氏無可奈何,暗想:“小孩無知,不如哄他一哄。”遂提筆在紙上畫了一棵梅樹,上面畫了些梅子,又畫上一個餅,輕輕貼在墻上,口喚:“全喜,那墻上是一個餅嗎?候你爹來傢,你父子同吃方是。”小全喜聞言,滿心歡喜,伸手去拿。
郭氏說:“兒呀,是為娘哄你,豈不知畫餅充饑饑還在,望梅止渴是枉然。”小全喜見墻上餅娘不給吃,打滾撒潑。郭氏着急,舉手要打小全喜。小全喜怕打,躺在牀上忍睡。郭氏玉蓮見小全喜睏睡,自己暗想:“遇人不淑,傢道窮到這樣,何日是一盡頭?也罷,千休萬休,不如死休!”
郭玉蓮想到這裏,找了一根麻繩,嚮梁上扔過去,輓了個扣兒。方欲上吊,一眼瞅見小全喜在牀上似睡非睡,不由得腹內難割難捨,把抓柔腸。用手撫弄全喜一遍,兩淚交流,忽然將銀牙一咬,雙睛一瞪,脖項已入繩套之中。正在掙命,驚醒了小全喜,爬起來搓了搓眼,看見他娘懸在那裏,遂即叫:“娘呀,你打鞦韆我也上去,我還餓啦。”叫了幾聲,並不答應,站起身來嚮前一僕,“咕咚”一聲,跌下牀來,摔得鼻破臉腫,號啕痛哭。
再表李興周自從夫婦二人爭吵幾句,走到酒鋪,吃些閑酒,自覺心跳不安,走出酒鋪回傢。衹聽小全喜又哭又喊,一推門,門已關閉,大喊:“全喜,開門來!”全喜正哭着,聽他父叫門,跑出來哭着說:“俺娘在屋內打鞦韆,不管吾。”遂把門開放。
李興周忙嚮屋內跑,未見燈火,把郭氏玉蓮輕輕托下來。找了根雞翎在郭氏咽喉一攪,吐出一口濁痰。“咳喲”一聲,微小聲音叫聲:“全喜你在哪裏?”李興周見郭氏妻緩過氣來,未死,腹內念:“阿彌陀佛,可足已夠了!”
郭玉蓮睜眼見丈夫在面前,就知是丈夫落的吊,說:“你且燒一碗熱水,我漱漱口喝一點。”李興周連忙點上燈光,燒了一碗水,遞與郭氏妻喝下。李興周說:“從今以後我再不任意交朋友,杜門不出,溫故知新,苦讀詩書,求取功名。”郭玉蓮口呼:“丈夫,你是真心,還是假意?”李興周說:“衹有真心,哪會假意。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若是言行不符,天必厭之。”郭玉蓮聞言,心中歡喜,口呼:“夫主呀,你若真心改卻前非,讀書上進,我助你衣食豐足不缺。”李興周聞言,笑曰:“這也極難,我如今寸土皆無,謹守着茅屋數間,你是從哪裏來的豐衣足食。”郭氏玉蓮口呼:“夫主,實對你說,三年前他大舅在我手中藉去一千銀兩,是我積蓄的,以防後用。
至到如今本利未歸,知咱困苦,他連門也不登。你代我前去討了來,這筆銀豈不夠衣食不費。親戚要緊,千萬莫要爭論。”
李興周說:“賢妻放心,明日我去討銀,李大舅給我多,多接着,給我少,少接着。俗語有雲:‘命裏有財終須有,命中無財莫強求。’他大舅不給利錢也就罷了,到底必給本錢。”郭氏點首稱是,一夜無話。
次日清晨,李興周口呼:“賢妻,傢無隔宿之糧,我往十裏堡找他大舅去,給多給少拿彩咱好度日。”郭氏囑咐曰:“若到十裏堡,千萬莫要貪酒,使我懸念。”李興周說:“從今以後,遇事再不吃酒了。他大舅縱然留我,我也不住下。”言罷,出門奔十裏堡而去。
走在半途,頭上烏鴉連聲亂叫,自己暗想,空中烏鴉亂叫,大不吉利。急急忙忙奔到郭傢門首,早有人報於郭英。郭英正在大廳陪着知己朋友吃酒,忽聽傢人報說:“李興周來了。”郭英心中暗想,昔日我傢貧寒,他待我無情,今日他來我傢,理當奉還他一個無義。一擡頭見李興周已至大廳,衹見李興周含笑口呼:“內弟近來安好?”郭英故意裝聾說:“衆位兄弟,請酒。”李興周又呼:“大舅嚮來納福了。”郭英佯裝不睬,說:“小廝門,快拿酒上來。”此時李興周進退兩難。有一小廝口呼:“大爺,那大姑老爺在廳前問安了。”郭英說:“姐夫來了,貴人不踏賤地,三年前到你貴府,你以白眼相加,是我姐姐看不過眼,將我喚進內宅,給酒肉吃喝。你今來到我傢,廚下有剩飯由你用,如若不夠,那還有豬狗之食,任你餐飽。”同着張八、李九信口鬍言。
李興周乃是讀書之人,將郭英所說的話衹當狗屁而已,並不與他分辯是非。轉身出了郭英大門,還傢而去。來到自己傢,郭氏玉蓮口呼:“夫主,他大舅給了多少銀子。”李興周將郭英行為和所說的話言了一遍。郭玉蓮乃是賢德之人,惟恐夫主氣惱,帶笑口呼:“夫主休要生氣,我那兄弟禮義不明,為人粗魯,言語猖狂也是有的。明日我回娘傢,必然斥責他一頓,他若服說,必然登門謝罪也就罷了。若是自以為是,必不來賠情,我嚮他索討咱那銀子,兩不上門。”李興周默默無言,一夜無話。
次日天明,清晨起來,郭氏玉蓮梳洗已畢,口呼:“丈夫,你同全喜在傢看守門戶,我往十裏堡去找他大舅,看是如何?”
李興周說:“妻呀!依我說你不去罷。”郭氏問:“因何我不去?”李興周說:“我看郭英兔頭蛇腦,兩腮無肉,猶如猴形。
人面獸心,你若去定然和你爭吵。俗話有雲:‘命裏有財終須有,命中無財休強求。’又云:‘死生有命,富貴在天。’妻呀!
你可再思再想。”郭氏曰:“我和他原是一母所生同胞姐弟,好不好,還我銀子,兩不上門。”言罷出了大門,往十裏堡而來。
郭氏衹走的面赤、足痛、流汗,走一程歇一程,挨至日夕方到郭英門首,早有門丁進去報於丫鬟,丫鬟上寢樓說:“俺大姑奶奶來了,”郭英之妻嶽氏禮垣聞報,忙下寢樓,迎着玉蓮說:“姐姐來了。”以手挈着玉蓮之手說:“姐姐一嚮安好?”
玉蓮回答:“好,弟妹可好。”嶽氏禮垣回答:“承姐姐一問。”
二人攜手攬腕上了寢樓,對面落座,丫鬟獻上茶來。不知討銀給否,且看下回分解。
姐弟原是一母生,為着討銀犯競爭。
若是思念同胞義,焉能命喪歸陰中。
話表二人茶罷,嶽氏禮垣問道:“外甥為何未來?”郭氏玉蓮見問,止不住淚如雨下。嶽氏禮垣口呼:“姐姐,你傷心悲痛,莫非是你的胞弟得罪你了?那是不成材料之人,何必與他一般見識。”郭氏玉蓮一聞此言,哭得更慟。郭英自外而來,拉着官腔說:“是誰在樓上啼哭?”上得樓來,一看是他姐姐,遂說道:“不用講了,你是來傢給狗頭姐夫找面子來了,是呀不是?怎麽許他放火,就不許我點燈。”郭玉蓮說:“什麽叫點燈放火?皆是閑話。”郭英說:“姐姐,你想我背運之時,我往你們傢中去,那個窮酸嫌我窮,一見面他說:‘大舅退後些,你那身上窮味熏得人腦漿子疼。’駡得我羞愧難當。昨日他到我傢,我不過是還他前者待我太薄的那一場羞辱,他就惱了。
那時姐姐你看不過,款待我酒飯,不然兄弟我下不了臺。這是我依樣畫葫蘆。”郭玉蓮說:“你是小人之心,鼠肚雞腸,立刻就還席。我今來傢不是給你姐夫找面子,也不是嚮你講誰是誰非之理,一切不論。我們度日艱難情形,大料你也盡知,我來嚮你要那所藉的一千兩銀子來了,再算一算利息。”郭英聞言,暗自思想:“若按本分利,我須若幹銀子給他,我好容易掙的傢當,豈肯分給她一少半。咳!我寧惱了親戚,焉能捨了財産。”
想到這裏,遂將臉一沉,把眼一翻說:“姐姐,算什麽利息?
我嚮你藉什麽銀子?我和你未有不清楚之事。”郭玉蓮問:“三年前你從我那裏藉來一千兩銀做買賣,原說除水分利,而今已經三年,本利不見。快算清楚我好還傢。”郭英說:“莫非姐姐你放刁嗎?你嚮我討銀子,你給我什麽銀子?是桃銀子?是杏銀子?這是哪裏說起。”郭玉蓮問:“大舅莫出此戲言。”郭英說:“我豈有戲言之理。”郭玉蓮聞言,衹氣得柳眉直竪,杏眼圓睜,怒從心起,痰從肺生,瞬息之間,鼻唇皆青,從椅子上噗咚倒於地上,忽聞那咽喉之中,唿嚕唿嚕響了數聲,絶氣而亡。
郭英夫妻二人一見玉蓮氣死,衹唬得魂飛魄散。郭英口呼:“賢妻,這件事非同小可,俗語有雲:‘量小非君子,無毒不丈夫。’我姐姐既死在咱傢,李興周若知道信,必不肯與咱罷休善罷,不如給他個金風未動蟬先覺,暗算無常死不知。”言罷,遂吩咐傢中闔宅上下人等:“今日這件事不準傳揚出去,若泄漏消息,必把爾等致死。今且賞每人十串錢。”吩咐已畢,閤家上下人等領賞,哪個敢透一透氣。
郭英把緊身小襖穿停妥,把跟腳之鞋蹬上,候至街上寂靜無人之時,又兼天陰,遂吩咐傢丁槽頭牽馬,將馬牽到,郭英把郭氏玉蓮屍骸馱在馬上,牽出大門,不多時來至李興周門首,把郭氏屍骸放在李興周門首,飛身上馬回傢去了。
且言李興周見日落西山,不見妻子回傢,心欲去迎,小全喜又哭,候到天交二鼓,小全喜方睡着。李興周方得空把房門倒閉,開開大門,心中惦念,惟恐姐弟爭吵,急嚮外走,絆了一腳,用手一摸,乃是一個人躺在門前,問着不語,進屋把燈端出一照,見是自己之妻已死了,大驚,又不敢哭,恐鄉約地保知曉,有些不便,有心藏匿,又恐郭英告狀、訛詐。左思右想,無法可使,心亂如麻,並無主意,真是當局者迷。暗想:“不如先扛到屋中再作道理。”遂把郭氏玉蓮屍骸搬在屋內,放在牀上,出來關上大門,回至屋中,還未落座,忽聽外面乒乓叫門。
這原來是郭英回到傢中,換了衣服,來探聽動靜。來至李興周門首,不見他姐姐屍骸,就知李興周給掩藏了。又見大門緊閉,心中有了準了,遂即拍門喊:“開門來,開門來。”
李興周聽得有人叫門,衹疑是鄉約地保知覺,細聽是郭英的聲音,暗說:“不好,不如將妻屍身藏在櫃內,他進來時聽他說何言語,再作道理。”想罷,急忙把妻屍身藏匿櫃內,然後出屋故意問:“半夜三更,是何人叫門?”郭英答言:“是我。”李興周說:“當是誰,原是大舅來了。”遂把門開放,郭英近前作了一個揖,口呼:“姐夫,昨日小弟吃酒太多,醉了。
得罪了姐夫你,理當即刻登門賠罪,適遇知縣請弟吃酒,吃到日落西山,方纔回傢。拙荊迎門嚮我說:‘咱姐姐來傢藉銀子。’我問藉給姐姐多少銀子,拙荊說:‘你未在傢,沒藉給。’我說:‘你這老婆做不出一點正經事來,常言道:親故親故,不親不顧。或多或少,當藉給姐姐幾兩銀子,纔是同胞姐弟情腸。’拙荊說:‘明日送去也不遲。’我說雖然如此說,咱姐姐是女流之輩,見未藉給她銀子,心中必然不悅;不如我拿着兩個元寶送了去,一來省得姐姐不悅。二來昨日得罪姐夫,前去賠情。
因此不論白日黑夜,前來送銀賠情。”
李興周聞郭英這一片甜言蜜語,滿口是至親之情,其心不良。“我若說他姐姐死得不明,‘他必不與我罷休善罷,我不如將錯就錯,乃為正格。”想罷,口呼:“大舅,你所說皆是假話,昨日你姐姐見我回心轉意,發奮讀書,便說:‘三年以前你藉去一千兩銀子,至今本利未歸。’你姐姐今日早晨去你那裏討銀子來,好度日月。自清晨去的,或多或少就該給你姐姐拿回來纔是。我正疑惑,夜晚不見回傢,其中必有緣故。你還說你姐姐回來了。你不信,你到屋中瞧去,我因你來,我將她藏起來不成。”郭英聞言,說:“李興周,你說這話我明白了,想必是你逼我姐姐到我傢藉銀子,見她空手回來,你發怒把我姐打死,將屍骸掩藏。你欲圖賴是與不是?李興周,我合你私下難辨情理,衹得當官分個明白。”言罷,出門徜徉而去。
李興周見郭英去意不善,遂把房門鎖了,連忙去找至友商量,寫一張狀詞,明晨先去告郭英。想罷往大街而去。這且不表。
且言河南八府有八個飛賊,叫作虎、豹、豺、狼、蛟、竜、蟒、蛇,終日殺人劫庫,被官派差訪拿,六名逃走,蟒、蛇二賊在河南存留不住,來至同雲縣藏身。這夜二賊從李興周門前經過,蟒賊說:“兄弟,咱二人手中空虛乏用,你看這傢忘了關大門,不如咱們進去看,若有銀子,拿他幾兩;若無銀子,拿他幾件衣服或當或賣了作盤費,有何不可。”
二賊進了大門,見房中有燈光,但房門鎖着,知房內無人。
把鎖擰開,見牀上衹有三四歲娃童睏睡,擡頭看,有一隻大櫃鎖着,二賊暗想:“櫃裏必有銀錢。”擡了一擡甚重,大約銀錢不少;有心開櫃,又恐外面進來人,有些不便。二賊衹得把櫃搭出大門,往僻靜之處搭,搭到黃河岸,天色已有曙色,二賊搭得慌張,將櫃內郭玉蓮晃搖得這口濁痰活動,吐出口外,“咳喲”一聲。
原來,這郭氏玉蓮非是郭英打死的,是痰往上壅塞堵了喉嚨,郭英兩口心一慌,並未摸一摸有微氣否,他就將他姐姐屍身送到李興周門首。這李興周見妻屍,也不知還有微氣。這二賊偷盜,不知櫃內是何物,搭着就走,走到黃河岸邊,這郭氏玉蓮工夫已久,又搭上木櫃屢屢搖動,這口濁痰已活動,哇的一聲吐出一口濁痰,“咳喲”了一聲。二賊一怔,低聲說:‘這櫃內是死人還魂,非是銀錢衣物。”二賊一怒,把櫃推入河中。
不言二賊徜徉而去,且言玉蓮在櫃內睜眼一看,黑洞洞不知是何所在,用手一摸,像似一張大櫃,暗想:“為何我在這裏頭。”又聞水聲潺潺,身體在櫃內忽上忽下,不由得兩眼垂淚。真是命不該絶,從下流來了一隻打魚之船,這漁傢見河上漂下大櫃,心中歡喜,暗想:“櫃內必有衣物。”雙手搖櫓,劃至櫃前,一伸手把櫃用力拉上船。郭玉蓮被漁翁救上船,有了命,這且慢表。
再言郭英出了李興周的大門,也未回傢,竟奔到同雲縣請代書先生寫了一張呈詞,正遇劉知縣升堂,郭英在堂下喊叫“冤枉”。知縣擡頭一看,見是郭英,望下問:“郭相公有何冤枉?補狀上來。”郭英說:“監生有狀。”知縣說:“呈上來。”
衙役答應一聲,接過呈詞,放在公案,劉知縣展開觀看,上寫:具稟監生郭英,二十二歲,住十裏堡。為訛詐不遂,謀殺生姊,隱匿屍身,懇恩傳追屍身以儆刁頑事。竊生胞姊自十九歲嫁與李興周為妻,今已二十五歲。李興周不務正業,好交匪人,將萬貫傢産浪費已盡。伊逼迫發妻嚮生傢索討銀兩,聲稱生藉過伊之銀千兩。生並未藉伊之銀。
生之胞姊回伊傢去,生默想胞姊日晚回傢,生不放心,今晨赴伊傢看視胞姊,伊稱並未回傢,又口出不遜,豪橫無比。生懦弱不能理論,默想伊必然殺害生姊,圖賴屍骨無存。不得不叩乞老父臺恩準傳追屍骨,以雪覆盆,以慰冤魂,則感大德無涯矣。上叩。
劉知縣觀罷呈詞,眼望郭英,口呼:“郭相公,據你狀詞所言,此事若實,李興周可有罪名了。”即刻標了票紙,令值日頭役去傳李興周。差役還未下堂,忽聞堂下有喊“冤枉”之聲。劉知縣吩咐帶上堂來。李興周走近堂口,身打一躬,口尊老父臺給生員作主,遂將柬帖呈上,知縣展開觀看,上寫道:具稟生員李興周,年二十八歲,住李傢村。為喪心昧良,謀害親姊,隱匿屍骸,反行抵賴,懇恩傳究嚴訊以救蟻命事。竊生員祖遺傢業,可以養生。內弟貧寒無依,三年前生員之妻郭氏背生員藉給郭英白銀一千兩,伊從此致富。現今生員傢業中落,生員之妻郭氏回娘傢嚮伊弟郭英討銀,並未回來。郭英反嚮生員,問伊姊回傢來如何不見我姊之面?生員言回娘傢嚮你討銀未回,如何反來問我,大約將你親姐謀害,嚮生員圖賴,生員不得不叩乞老父臺恩準嚴究郭英,追尋生員之妻郭氏下落,以儆刁頑,則感大德無盡矣。上叩。
劉知縣閱完狀詞,見兩張狀詞皆有理,遂將兩告訊了一訊,吩咐三班頭役將兩告暫且押下去,明日嚴審,審出誰是誰非,按律定罪。言罷退堂。不知後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若是思念同胞義,焉能命喪歸陰中。
話表二人茶罷,嶽氏禮垣問道:“外甥為何未來?”郭氏玉蓮見問,止不住淚如雨下。嶽氏禮垣口呼:“姐姐,你傷心悲痛,莫非是你的胞弟得罪你了?那是不成材料之人,何必與他一般見識。”郭氏玉蓮一聞此言,哭得更慟。郭英自外而來,拉着官腔說:“是誰在樓上啼哭?”上得樓來,一看是他姐姐,遂說道:“不用講了,你是來傢給狗頭姐夫找面子來了,是呀不是?怎麽許他放火,就不許我點燈。”郭玉蓮說:“什麽叫點燈放火?皆是閑話。”郭英說:“姐姐,你想我背運之時,我往你們傢中去,那個窮酸嫌我窮,一見面他說:‘大舅退後些,你那身上窮味熏得人腦漿子疼。’駡得我羞愧難當。昨日他到我傢,我不過是還他前者待我太薄的那一場羞辱,他就惱了。
那時姐姐你看不過,款待我酒飯,不然兄弟我下不了臺。這是我依樣畫葫蘆。”郭玉蓮說:“你是小人之心,鼠肚雞腸,立刻就還席。我今來傢不是給你姐夫找面子,也不是嚮你講誰是誰非之理,一切不論。我們度日艱難情形,大料你也盡知,我來嚮你要那所藉的一千兩銀子來了,再算一算利息。”郭英聞言,暗自思想:“若按本分利,我須若幹銀子給他,我好容易掙的傢當,豈肯分給她一少半。咳!我寧惱了親戚,焉能捨了財産。”
想到這裏,遂將臉一沉,把眼一翻說:“姐姐,算什麽利息?
我嚮你藉什麽銀子?我和你未有不清楚之事。”郭玉蓮問:“三年前你從我那裏藉來一千兩銀做買賣,原說除水分利,而今已經三年,本利不見。快算清楚我好還傢。”郭英說:“莫非姐姐你放刁嗎?你嚮我討銀子,你給我什麽銀子?是桃銀子?是杏銀子?這是哪裏說起。”郭玉蓮問:“大舅莫出此戲言。”郭英說:“我豈有戲言之理。”郭玉蓮聞言,衹氣得柳眉直竪,杏眼圓睜,怒從心起,痰從肺生,瞬息之間,鼻唇皆青,從椅子上噗咚倒於地上,忽聞那咽喉之中,唿嚕唿嚕響了數聲,絶氣而亡。
郭英夫妻二人一見玉蓮氣死,衹唬得魂飛魄散。郭英口呼:“賢妻,這件事非同小可,俗語有雲:‘量小非君子,無毒不丈夫。’我姐姐既死在咱傢,李興周若知道信,必不肯與咱罷休善罷,不如給他個金風未動蟬先覺,暗算無常死不知。”言罷,遂吩咐傢中闔宅上下人等:“今日這件事不準傳揚出去,若泄漏消息,必把爾等致死。今且賞每人十串錢。”吩咐已畢,閤家上下人等領賞,哪個敢透一透氣。
郭英把緊身小襖穿停妥,把跟腳之鞋蹬上,候至街上寂靜無人之時,又兼天陰,遂吩咐傢丁槽頭牽馬,將馬牽到,郭英把郭氏玉蓮屍骸馱在馬上,牽出大門,不多時來至李興周門首,把郭氏屍骸放在李興周門首,飛身上馬回傢去了。
且言李興周見日落西山,不見妻子回傢,心欲去迎,小全喜又哭,候到天交二鼓,小全喜方睡着。李興周方得空把房門倒閉,開開大門,心中惦念,惟恐姐弟爭吵,急嚮外走,絆了一腳,用手一摸,乃是一個人躺在門前,問着不語,進屋把燈端出一照,見是自己之妻已死了,大驚,又不敢哭,恐鄉約地保知曉,有些不便,有心藏匿,又恐郭英告狀、訛詐。左思右想,無法可使,心亂如麻,並無主意,真是當局者迷。暗想:“不如先扛到屋中再作道理。”遂把郭氏玉蓮屍骸搬在屋內,放在牀上,出來關上大門,回至屋中,還未落座,忽聽外面乒乓叫門。
這原來是郭英回到傢中,換了衣服,來探聽動靜。來至李興周門首,不見他姐姐屍骸,就知李興周給掩藏了。又見大門緊閉,心中有了準了,遂即拍門喊:“開門來,開門來。”
李興周聽得有人叫門,衹疑是鄉約地保知覺,細聽是郭英的聲音,暗說:“不好,不如將妻屍身藏在櫃內,他進來時聽他說何言語,再作道理。”想罷,急忙把妻屍身藏匿櫃內,然後出屋故意問:“半夜三更,是何人叫門?”郭英答言:“是我。”李興周說:“當是誰,原是大舅來了。”遂把門開放,郭英近前作了一個揖,口呼:“姐夫,昨日小弟吃酒太多,醉了。
得罪了姐夫你,理當即刻登門賠罪,適遇知縣請弟吃酒,吃到日落西山,方纔回傢。拙荊迎門嚮我說:‘咱姐姐來傢藉銀子。’我問藉給姐姐多少銀子,拙荊說:‘你未在傢,沒藉給。’我說:‘你這老婆做不出一點正經事來,常言道:親故親故,不親不顧。或多或少,當藉給姐姐幾兩銀子,纔是同胞姐弟情腸。’拙荊說:‘明日送去也不遲。’我說雖然如此說,咱姐姐是女流之輩,見未藉給她銀子,心中必然不悅;不如我拿着兩個元寶送了去,一來省得姐姐不悅。二來昨日得罪姐夫,前去賠情。
因此不論白日黑夜,前來送銀賠情。”
李興周聞郭英這一片甜言蜜語,滿口是至親之情,其心不良。“我若說他姐姐死得不明,‘他必不與我罷休善罷,我不如將錯就錯,乃為正格。”想罷,口呼:“大舅,你所說皆是假話,昨日你姐姐見我回心轉意,發奮讀書,便說:‘三年以前你藉去一千兩銀子,至今本利未歸。’你姐姐今日早晨去你那裏討銀子來,好度日月。自清晨去的,或多或少就該給你姐姐拿回來纔是。我正疑惑,夜晚不見回傢,其中必有緣故。你還說你姐姐回來了。你不信,你到屋中瞧去,我因你來,我將她藏起來不成。”郭英聞言,說:“李興周,你說這話我明白了,想必是你逼我姐姐到我傢藉銀子,見她空手回來,你發怒把我姐打死,將屍骸掩藏。你欲圖賴是與不是?李興周,我合你私下難辨情理,衹得當官分個明白。”言罷,出門徜徉而去。
李興周見郭英去意不善,遂把房門鎖了,連忙去找至友商量,寫一張狀詞,明晨先去告郭英。想罷往大街而去。這且不表。
且言河南八府有八個飛賊,叫作虎、豹、豺、狼、蛟、竜、蟒、蛇,終日殺人劫庫,被官派差訪拿,六名逃走,蟒、蛇二賊在河南存留不住,來至同雲縣藏身。這夜二賊從李興周門前經過,蟒賊說:“兄弟,咱二人手中空虛乏用,你看這傢忘了關大門,不如咱們進去看,若有銀子,拿他幾兩;若無銀子,拿他幾件衣服或當或賣了作盤費,有何不可。”
二賊進了大門,見房中有燈光,但房門鎖着,知房內無人。
把鎖擰開,見牀上衹有三四歲娃童睏睡,擡頭看,有一隻大櫃鎖着,二賊暗想:“櫃裏必有銀錢。”擡了一擡甚重,大約銀錢不少;有心開櫃,又恐外面進來人,有些不便。二賊衹得把櫃搭出大門,往僻靜之處搭,搭到黃河岸,天色已有曙色,二賊搭得慌張,將櫃內郭玉蓮晃搖得這口濁痰活動,吐出口外,“咳喲”一聲。
原來,這郭氏玉蓮非是郭英打死的,是痰往上壅塞堵了喉嚨,郭英兩口心一慌,並未摸一摸有微氣否,他就將他姐姐屍身送到李興周門首。這李興周見妻屍,也不知還有微氣。這二賊偷盜,不知櫃內是何物,搭着就走,走到黃河岸邊,這郭氏玉蓮工夫已久,又搭上木櫃屢屢搖動,這口濁痰已活動,哇的一聲吐出一口濁痰,“咳喲”了一聲。二賊一怔,低聲說:‘這櫃內是死人還魂,非是銀錢衣物。”二賊一怒,把櫃推入河中。
不言二賊徜徉而去,且言玉蓮在櫃內睜眼一看,黑洞洞不知是何所在,用手一摸,像似一張大櫃,暗想:“為何我在這裏頭。”又聞水聲潺潺,身體在櫃內忽上忽下,不由得兩眼垂淚。真是命不該絶,從下流來了一隻打魚之船,這漁傢見河上漂下大櫃,心中歡喜,暗想:“櫃內必有衣物。”雙手搖櫓,劃至櫃前,一伸手把櫃用力拉上船。郭玉蓮被漁翁救上船,有了命,這且慢表。
再言郭英出了李興周的大門,也未回傢,竟奔到同雲縣請代書先生寫了一張呈詞,正遇劉知縣升堂,郭英在堂下喊叫“冤枉”。知縣擡頭一看,見是郭英,望下問:“郭相公有何冤枉?補狀上來。”郭英說:“監生有狀。”知縣說:“呈上來。”
衙役答應一聲,接過呈詞,放在公案,劉知縣展開觀看,上寫:具稟監生郭英,二十二歲,住十裏堡。為訛詐不遂,謀殺生姊,隱匿屍身,懇恩傳追屍身以儆刁頑事。竊生胞姊自十九歲嫁與李興周為妻,今已二十五歲。李興周不務正業,好交匪人,將萬貫傢産浪費已盡。伊逼迫發妻嚮生傢索討銀兩,聲稱生藉過伊之銀千兩。生並未藉伊之銀。
生之胞姊回伊傢去,生默想胞姊日晚回傢,生不放心,今晨赴伊傢看視胞姊,伊稱並未回傢,又口出不遜,豪橫無比。生懦弱不能理論,默想伊必然殺害生姊,圖賴屍骨無存。不得不叩乞老父臺恩準傳追屍骨,以雪覆盆,以慰冤魂,則感大德無涯矣。上叩。
劉知縣觀罷呈詞,眼望郭英,口呼:“郭相公,據你狀詞所言,此事若實,李興周可有罪名了。”即刻標了票紙,令值日頭役去傳李興周。差役還未下堂,忽聞堂下有喊“冤枉”之聲。劉知縣吩咐帶上堂來。李興周走近堂口,身打一躬,口尊老父臺給生員作主,遂將柬帖呈上,知縣展開觀看,上寫道:具稟生員李興周,年二十八歲,住李傢村。為喪心昧良,謀害親姊,隱匿屍骸,反行抵賴,懇恩傳究嚴訊以救蟻命事。竊生員祖遺傢業,可以養生。內弟貧寒無依,三年前生員之妻郭氏背生員藉給郭英白銀一千兩,伊從此致富。現今生員傢業中落,生員之妻郭氏回娘傢嚮伊弟郭英討銀,並未回來。郭英反嚮生員,問伊姊回傢來如何不見我姊之面?生員言回娘傢嚮你討銀未回,如何反來問我,大約將你親姐謀害,嚮生員圖賴,生員不得不叩乞老父臺恩準嚴究郭英,追尋生員之妻郭氏下落,以儆刁頑,則感大德無盡矣。上叩。
劉知縣閱完狀詞,見兩張狀詞皆有理,遂將兩告訊了一訊,吩咐三班頭役將兩告暫且押下去,明日嚴審,審出誰是誰非,按律定罪。言罷退堂。不知後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