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文學>> 侠义小说>> 佚名 Yi Ming   中国 China   清代  
大漢三合明珠寶劍全傳
  清代小說
  道光廿八(1848)戊申年經綸堂刊本。六捲四十二回。
  不題撰人。
  敘述漢武帝時代柳絮、郝聯、鮑剛、馬俊四位好漢除姦報國的故事。本書情節與《劍俠奇中奇全傳》類似,人物亦有同名者。
第一回 遇英雄同心結拜 救母女惹禍奔逃
  詩曰:
  相逢邂逅意相投,義結金蘭樂得儔。
  此日縱然貧富別,他年功業並同優。
  凡事分已定,窮通自有時,不獨常人而然也。即出類拔萃之人,亦命難與時爭。歷觀千古之將相,其於未幸時,抵捱多少睏乏,靡所依棲。莫不自勞苦一番,磨勘多秋。然後做出一場掀天揭地事業,轟轟烈烈驚人之舉。大抵天將降其大任於斯人,靡不因磨練如斯,後能發奮於有為之大志耳。但此書開捲,單言漢代一事。
  溯自高祖劉邦,亡秦滅楚之後,赤手混成一統土宇,創開四百餘年基業。上十五代相傳,一自高祖賓天,再傳惠帝,及文帝、景帝、武帝,一連五傳繼禦,還撇開呂後亂政不題。自高祖王帝以來,頗稱一治,四海晏然,邊疆安完。諸事不多再贅。
  惟此書上不言高王建業,下不敘光武中興,單表西漢武帝年間,有一奇緣故事,名曰《三合明珠寶劍》。當時有左班丞相,姓屈名忠成,乃係河南省人氏。由賜進士出身,居然官居首相之尊,二坎不端,乃姦佞之輩。而又有一位姓司馬名相如,乃山西人氏,由舉孝廉出身,官拜右班丞相之職,為人剛直,勤勞國政。且說時逢五月,節屆端陽,吊屈原之溺水,自古皆然,各處多放竜舟,亦仿古慶事。
  卻說河南洛陽縣內,有一姓柳名眉,官居上大夫之職。夫人賈氏,單生一子,名喚柳絮。其人聰明好讀詩書,才高八鬥,學富五車。又一位姓郝名聯,生來虎頭燕頷,兩膀有千斤之力,原任三法司刑部尚書郝雲竜之子。他亦是洛陽人氏,鄉親往來,情投意合,結為兄弟。趁時玩景,在在皆然。
  是日兄弟請船看景,二人登舟到了河下,衹見河岸兩旁,男群女隊,共慶光風。正是有觀非獨我,四時佳慶與人同。歡喜無限,連船傢陸成,看景入神。被擠擁船衹周密衝撞,驚動隔舟二人,側身倒下,坐居不穩,踏出船頭一看,大駡船傢:“你是何等樣人?如此不小心,可惡已極,將某船舟衝撞,令人吃嚇。”當時駡不絶口,陸成不敢回語。
  郝聯聞言,亦出船頭,把虎目一觀,見一人面如赤色,身高一丈,腰大數圍,少年不過二九。頭戴赤巾,身穿紅衣,好似火德星君降世一般;又有一人面如青色,身高九尺,虎頭燕頷,少年不滿二八。郝聯大怒:“你兩個青紅二賊,如此大呼小叫,甚何道理。往來舟船看景,擠擁難行,縱有衝撞,理當難怪。慢道撞着你船,就將此船拆了,也何防礙。”
  那青面漢子一時憤怒,將身跳過船艙,竟不打話,把手一頓盡力亂砍。二人相交,手段不分高底。紅面漢子亦過船來相幫,柳絮公子上前相勸:“請問二位仁兄,過我小船相打,義理不公。倘捨弟得罪,理合說明,不可動手。今小生在此,未知其事,因何而起?請道其詳。”
  赤面漢子聽了住手,正是識斯文者重斯文。見柳公子堂堂一表,出言不俗,回嗔作喜:“請問足下高姓大名?”公子說道:“小生姓柳名絮,傢君柳眉,官拜上大夫之職。”青紅二人大笑:“久聞大名,有失尊重!請問此位是誰?”柳絮答聲道:“是我結義捨弟,原任三法司刑部尚書郝雲竜之子郝聯是也。”二人聞言大喜,便說:“有眼無珠,方纔得罪,望乞恕宥。”一齊見禮,在船艙坐下。吩咐船傢奉茶。
  茶罷,柳絮開聲:“請問二位高姓大名?”赤面漢子道:“某姓馬名俊,原係本處人氏。不幸父母早亡,單生兄妹二人。捨妹倚親居鄉,傢貧睏乏。感得此位亦是本處人氏姓包名剛不棄,與我結為兄弟。又蒙延師教習,致此學得十八般武藝,六韜三略,件件頗諳。今日兄弟看景,一言不合,性烈失涵,得罪二位仁兄,懇祈勿怪。”柳絮回聲:“原來二位就是豪傑。失敬,失敬。但小生有言奉聽,未知足下肯納否?”馬俊回言:“何事?願洗耳恭聽。”柳絮說道:“小生欲與二位並我捨弟,聯合四人拜為兄弟。莫怪出言不遜,未知允否?”馬俊、包剛道:“二位乃金枝玉葉,父母高官,我等一介武夫,粗言鹵莽。何敢高扳,恐辱貴人?”
  柳絮、郝聯齊聲道:“四海之內皆兄弟也,何須客話謙言至此!”柳絮道:“請問貴庚多少?”馬俊道:“虛度韶光,年登十九矣。”又問包兄,包剛道:“十七歲矣。”“馬兄年長小生一歲,馬兄為大,我應為二,郝聯為三,包剛為四。”吩咐舟人,備辦香燭牲禮,對天結拜。誓曰:“不願同時生,但願同時死。”就在舟船中,暢懷痛飲,把臂談心。聚話多時,各自亦要回傢,大傢灣舟登岸。暫行辭別不表。
  不覺倏忽數月,郝聯下京省親,拜別母親吳氏。吳氏夫人叮嚀,路上小心。“孩兒遵命。”是日,着傢人通信,各兄弟暫別,聚談。馬俊、包剛見信到來,送別登程。柳絮先在,郝聯迎入:“請問大哥,四弟光降何事?”馬俊說:“聞三弟進京省親,人子本分。與我兄弟拜候,令尊金安。並有微薄程儀奉送,非為敬意,略表寸心,望賢弟收下,勿笑鴻毛。”包剛將白銀二百遞上:“弟有微儀奉敬,俾兄得為路程需用,恕不遠送。”
  郝聯大笑開聲:“且慢,大哥傢貧,蒙四弟周全。切偲之義,正該如此。弟亦銘感於懷,盛儀不敢領用。留下大哥日夕傍身使費。”包剛說道:“那裏話來!三哥你有萬金之傢,不為介意,此係弟之愚誠,祈兄收下,略表寸心。”柳絮道:“四弟一場美情,專於堅意,不可卻辭,勿推為是。”郝聯衹得接銀手內,便道:“轉求大哥勤習弓馬,日後與皇傢出力,自有功名成就,光宗耀祖,弟等幸甚。待弟先進京城,見柳伯父與傢君。但有機會,自然有書到,接兄弟上京同享榮華,共歡手足之情。”衆兄弟答道:“望祈留心提拔,方為結拜之義。”是日相別,各自歸傢。
  馬俊回到包剛傢中,終日閑遊,但有不平之事,心中便見不樂。是日,進入洛陽城內,因事而行。見一人愴悴,叫聲:“救命”。馬俊問道:“媽媽在此大街,何為叫起救命?”婦人回聲:“壯士有所不知,老身王氏,先夫劉伯成,單生一女,名喚英嬌。剛在門首,站立片時,忽被現任將軍丁豹之子丁光看見,恃勢欺凌壓我,強買女兒為他偏妾。是我不肯,他着傢丁數十登門搶奪,竟被搶去!老身無路可投,衹得叫喊搭救。今望壯士救命,生死銜心!”馬俊大怒道:“待我趕上看看如何?青天白日,王法森嚴,不知畏忌!”邁開大步上前,大叫一聲:“丁公子住步。”
  丁光聞言回頭一看:“汝何等人物,大聲小叫?”馬俊道:“你為公子,官宦之傢,百姓有事,應為護托,識法懼法。不該識法犯法,奪人良傢閨女,強逼為妾!恐怕傳上西京,朝廷知道,禍及令尊失教之罪。請公子三思,方可而為。”丁光大怒道:“爾是何人,敢與公子作對?這女子是你甚麽的親?”馬俊說道:“非親非戚,非其故也。但人平不語,水平不流。目無王法,膽大包天,誰人不情?”公子大怒:“他母親欠我銀兩,屢討無償,難道罷手不成?不搶他女兒,將何作抵?”馬俊道:“他母親如何欠你銀兩?倘欠銀兩,自有分區。況且男女授受不親,忖度起來,欠銀情虛,搶女是實!”
  丁光大怒,將手扯住馬俊衣衫說:“扯爾到官,重枷兩月,方知利害!”被馬俊舉拳打去,誰知力大,連拳幾頓,竟將丁光打倒在地,不覺嗚呼哀哉。母女心慌,馬俊着他回傢:“總有天大事,係我擔當。”母女謝恩,回到傢中,收拾行李,逃往外方而去。
  丁光傢人着急,一齊動手,被馬俊衝開一條走路去了。傢人一半守住屍體,一半回營稟報。丁豹聞言,氣憤填胸,怒目圓睜,責駡傢人,說道:“爾可曾問他姓名,在址何方?”傢人稟道:“小的見他面如赤色,高大人材,十分兇惡。年不過二十,力大無窮。小的衹顧相公性命,並未問他姓名。”將軍聞稟,算無可方,立即命人畫影圖形,重出花紅賞格,示諭遍貼四路,命兵弁稟文員嚴行拿捉,起兵追查。命人收拾丁光屍體,安葬不表。
  欲知馬俊走得脫否?下回分解。
  正是:
  大鵬展翅周天下,小子張羅怎奈何!
第二回 避急災弟兄分別 脫羅網兄妹權棲
  詩曰:
  天生豪傑性剛強,姦拒不正惹禍殃。
  輕死鴻毛誠義重,博得英名萬古揚。
  卻說馬俊見打死丁光,跑到包剛傢下,說聲:“賢弟,某為不平,一時氣憤,打死丁豹之子丁光,為救劉傢生之女起見。今將軍起兵擒拿,某特到來,與賢弟藉些路費盤纏,以往別處而行。”包剛說聲道:“大哥,弟屢屢相勸,不可生事。正是:『為人靜處尋安樂,便似清閑一逸仙。』今又生出事來,兄往別處,弟應同行外出。奈傢慈有恙,難離膝下,不能作伴。現有白銀二百,送與兄長,逃出在外,俾為路費。聽弟一言奉勸,牢記在心:『各傢便掃門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兄在外處,早晚自行保重。但有安身之處,可即鴻寄一音,免弟常懷挂望。但得慈母安康,小弟自來尋兄同聚。今日之去,到了二哥府處,說上一聲,他或有計策,免遭刑陷。不可遲慢,快走為上,恐被兵丁所擒!”馬俊收下銀子,入內拜辭伯母,又囑包剛小心伏侍尊堂,辭別急走。
  到了柳絮傢下,兄弟相見,柳絮接入:“兄長光降何事?”馬俊說道:“某見青天白日,搶奪人傢婦女,一時氣忿,為見不平,救了劉傢之女,打死丁豹之子丁光。今聞起兵捉拿,蒙四弟贈銀數百,得作盤纏。特到賢弟貴府相別,未知重逢於何日,後會何時?”柳絮大氣一聲:“罷,罷!小弟本當同行陪伴,奈傢慈在堂,年紀衰邁,難離膝下,不得隨行。望兄恕罪。今有路費奉送,望兄收下。但在外隱性怡情,以善養其浩然之氣,閑是閑非休嚮分解,不可生出事來,懇兄留意。待弟不日上京,見了傢君與你打點,自然脫去其禍。”言罷,依依不捨,二傢灑淚而別。
  馬俊回鄉,攜着妹子,一路改名換姓,擇路而行。心中思想:“何不將妹子帶到母舅居住,是為妙也。”不多幾日,到了舅父之處,把情由一一說明,舅父聞言駡道:“爾個奴才,在傢不守王法,將人打死,貽纍滿門。倘被官擒捉,性命休矣!不免暫留妹子,在吾傢中料理,爾可急忙逃往別處。”
  馬俊拜別,登時起程。非止一日,不覺到了湖廣荊州處。見一高山,左旋右轉,樹木森林。竜虎相登,風景觀之不盡。忽聞鑼聲一響,走出嘍兵,頭紮紅布,手執兵械,大聲要買路錢,方容過去。
  馬俊冷笑開聲:“你為緑林,打截客商,搶掠行囊,目無王法,罪不容誅。我且問爾,此山何名?大王姓甚名誰?誠恐相識好友,亦未見得。倘無相識,然後買路錢相送未遲!”嘍囉大喝道:“不識丹鳳山大王,姓石名如虎,武藝高強。慢道是你,就當今天子經過,亦要的下五爪竜袍,方可過路!”馬俊大笑:“某走過四海五湖,水陸強人見盡千萬,未聞石如虎之名!請爾大王下山,與某戰得三個回合。若勝得某傢,甘心拜服,願為執鞭隨鐙之勞。若戰我不過,要你大王退身隱避,讓別人為王。倘不依允,殺上山來,焚燒賊寨,寸草不留!”嘍兵大怒:“你好大言不遜,把你姓名報上。”英雄大笑:“某無人敵是也。”
  嘍兵走上山來,轉入聚義堂。將響馬鼓亂打。大王上堂,嘍兵跪稟:“有一赤面漢子,不肯買路錢,還要大王下山,與他戰個高低。勝得他,甘心拜服,願為下役。勝不過他,大王還要退身,另立寨主。倘不依允,殺上山來,寸草不留。”寨主大怒:“可曾問他姓名?”嘍兵道:“問過了,他說無人敵是也。”大王一怒:“誰敢在太歲頭上動土!”傳令大開寨門,帶兵出敵。馬俊聞鑼鼓驚耳,心內思量:“賊兵好似風捲殘雲,馳驟而來,恐寡不能敵衆。”衹見大王頭戴金盔,身穿黃袍,手持一柄大刀,身騎青鬃馬。
  大王一見馬俊,面如赤色,身高一丈,並無盔甲,手持雙鞭。大喝:“何方狗賊,敢出大言,要我出戰?”兩不答話,一刀照頭斬來。馬俊不驚不慌,將雙鞭架住道:“且住手,你我不是殺父之仇,皆因一言不合,要定高低。諒你一人一馬,不是我的對手。或者一齊兵將上來,以衆敵寡,希期敵得某過。”大王說道:“住口!三人欺兩,豈是英雄好漢!”傳令兵將,紮住陣腳,不許亂動,幫助者斬。
  馬俊見他傳令,心中大喜,上陣二人大戰數十個回合,未分勝負。馬俊假敗逃走,寨主催馬嚮前:“爾那裏走?”被馬俊手急眼快,用殺手鐧,一鐧打他落於馬下,不傷他的性命。大王見他如此英雄蓋世,心甚折服,便道:“敢請壯士上山,莫嫌屈駕,敘談一二,意下如何?”馬俊自思無處安身,未得其便。今有機會,亦暫承允。
  二人即便上山,請到聚義廳坐下。石如虎問道:“請問足下,高姓大名?今欲何方,請道其詳。”馬俊道:“某姓馬名俊,因在傢中好打不平,將丁豹之子丁光打死……”一一說知。石如虎心內暗想:“馬俊如此英雄!”便問道:“弟與足下結為兄弟,意下何如?”馬俊道:“蒙兄過愛,願為手足。請問貴庚?”石如虎道:“小弟年已十八矣。”馬俊道:“吾虛長一秋。”二人秉燭,當天結拜。自此石如虎,招兵買馬,積草屯糧,尊馬俊寨主。
  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首頁>> 文學>> 侠义小说>> 佚名 Yi Ming   中国 China   清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