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曰:修士讀書認理真,幾忘氣化有屈伸。
遊魂為變原不昧,漫道人間無鬼神。
卻說萬歷年間,湖廣黃州府羅田縣,有一個秀纔,姓石名峨,字峻峰,別號嵐庵。乃洛陽石洪之後。為無未避亂,流落此處。傢有房宅一所,田地數頃。為人素性剛方,不隨時好,不信鬼神。夫人竺氏惠而且賢,中饋針織外,黃捲青燈,恆以相夫讀書為務。因此峻峰學業成就。每逢考試,獨冠一軍。四方聞風,無不爭相景仰,樂為結納。可惜時運坑坷,於功名。凡進六場,不是命題差題,就是文中空白。不是策內忘了擡頭,便是表裏漏了年號。一連七次,俱被貼出。但窮且益堅,立志不懈,待至年過四十,卻又是一個科分。這正是:肯把工夫用百倍,那怕朱表不點頭。
凡大比之年,前數月內,魁星偏(遍)閱各省。揀其學問充足,培植深厚者,各照省數勒定一册,獻於文昌。文昌奏之玉帝,玉帝登之榜上,張諸天門。名曰:天榜。是科,石峨早已列在天榜數內。及至八月秋闈,三場如意而出。回至傢中,嚮夫人竺氏道:“今科三場,俱不被貼,吾已中矣!”夫人答道:“相公果能高發,正是閤家之慶。”到得揭曉,果然獲蒙鄉薦。及來春會試,又捷報南宮。二年之間,身登兩榜。衹因朝綱不振,權姦當道。立意傢居,無心宦途。
生有一子,表字九畹,取名茂蘭,一名蕙郎。乃武麯星所轉。從小豐姿超衆,聰明非凡,甫離襁褓,即通名物。七歲讀書,竟能目視十行,日誦百篇。不過三五年間,把五經左史,諸子百傢等書,俱各成誦在胸,熟如弗鼎。開筆作文,落落有大傢風味。長至一十五歲,不惟文章工巧,詩賦精通,亦且長於書畫。一縣之人群呼為石傢神童。峻峰竊喜,以為此子頭角崢嶸,日後必能丕振傢聲,光昭祖業。“吾何必身列班,甘於任人進退耶?”不仕之志,因此益堅。明朝定例,凡一科會試榜發,除鼎甲詞林外,其餘進士,三年內務要用完。因宦官專權,人多畏禍。殿試後,假托事故,傢居不出者,十人之中,不下四五。緣此詮選之時,人材短少,吏部奏道:朝廷開科取士,原以黼黻皇猷,非使叨膺名器。茲逢選期,人材短少,皆因歷科進士,多甘傢居,緻有此弊。伏乞聖裁,飭各省巡撫,查明報部,提京面檢。如或年力精壯,可以備員,即發往各省補缺。庶人材出,而百職修矣。謹疏奏聞。
疏上,皇上批道:準依奏覽。部文行各省,各省行各府,各府行各縣。
一日,石峻峰偶到縣衙吏房。該管書吏一見峻峰,口稱:“石老爺來的湊巧,我正要着人去送信。”峻峰道:“有何信送?”書吏道:“今有部文提你赴京檢驗,文是夜日晚上到的,今早發房。若不信時,請到房裏一看。”遂讓峻峰房裏坐下,把文查出遞與峻峰。峻峰一見這文,心中不快,閉口無言。書吏又道:“這文提的甚緊,速起縣文,上省去請咨,咨文到縣,約得半月有餘。傢中速打點行裝,咨文到時,即便起身。斷勿遲滯,致使再催。”方纔說完,這個書吏,被傳入宅裏去了。
峻峰出衙回傢,路上度量此事。不覺形諸顔色,到了傢中,夫人問道:“相公往日,從外而來,甚是歡喜。今日面帶憂容,是何緣故?”峻峰道:“今日適到縣衙,見有部文,提我上京檢驗。意欲不去,係聖上的旨意。去時倘或驗中,目下群小專權,恐易罹禍網,貽纍子孫。事在兩難,躊躇不决,故爾如此。”夫人道:“這事有何作難,皇上提去驗看,原係隆重人材。相公趁此上京,博得一職,選得一縣。上任後,自勵清操,勿蹈貪墨,縱有權姦,其奈你何?做得三年兩載,急為告退。既不至上負朝廷,又可以下光宗族。兩全之道,似莫過此,這是妾之愚見,不知相公以為何如?”峻峰答道:“夫人言之有理,但上京一去,往返須得半載。蕙即年當垂髫,夫人亦係女輩。傢中無人料理,如何叫我放心去得?”夫人道:“這卻無妨,我已年近五旬,一切傢務,盡可支持。蒼頭趙纔,為人忠誠,外邊叫他照料。蕙郎雖幼,我嚴加查考,他也斷不至於放蕩。自管放心前去,無須挂懷。”峻峰道:“夫人既是這樣,吾意已决。”
次日就赴縣,起文上省請咨。傢中湊對盤費,收拾行囊。一切親友或具帖奉餞,或饋送贐禮。來來往往,倏忽間已是半月。吏房着人來說:“咨文已經到縣,請石老爺領文起程。”石峻峰領得咨文在手,就雇了一隻大船名為“杉飛”。帶了一個書童叫做“來喜”。擇日起身,又與夫人竺氏,彼此囑托了一番。這纔領着蕙郎送至河岸,看着峻峰上船入艙。打鑼開船,然後回傢。
卻說峻峰這一路北來,順風揚帆。經了些波濤,過了些閘壩。不下月餘,已到京都。下的船來,纔落店時,就有長班投來伺侯。次日,歇了一天。第三日早晨,長班領着,就親赴吏部衙門,把咨文投訖。仔細打聽,進京者還無多人。吏部出一牌道:部堂示諭,應檢進士知悉:俟各省投文齊集日,另行擇期,當堂面驗。各人在寓靜候,勿得自誤。特示。
峻峰見了這牌,店裏靜坐無事,除同人拜往外,日逐帶着來喜在街上遊玩。玉泉山、白塔寺、藥王廟、菜市口,俱各走到。一日,飯後出的門來。走到一個鬍同裏,看見一個說《西遊》的,外邊聽的層層圍着。峻峰來到跟前,側耳一聽,卻說的是劉全進瓜,翠蓮還魂一回。峻峰自思道:“無稽之談,殊覺厭聽。”往前走去,到了琉璃場前。心中觸道:“這是天師府舊第,昔日天師在京,此地何等熱鬧?目今天師歸山,落得這般蒼涼。天運有升沉,人事有盛衰。即此可以想見一班。“憑吊了一會,嗟嘆了幾聲。遂口詠七言律一首,以舒慨雲:景物變遷誠靡常,結廬何須飾雕梁。
阿房雖美宮終焚,銅雀空名臺已荒。
舞館歌樓今安在?頽垣碎瓦徒堪傷!
古來不乏名勝地,難免後人作戰場。
詩才詠完,回頭看時,路旁一人,手拿舊書一部,插草出賣。要過來看,乃是《牡丹庭(亭)記》。峻峰想道:“此書是四大傳奇之一,係湯玉茗所作。我卻未曾看過。店中悶坐無聊,何不買來一看,以當消遣。”因問道:“這書你要多少錢?”那人答道:“要錢四百文。”峻峰道:“這書紙板雖好,卻不甚新鮮了。從來殘物不過半價,給你二百錢罷。”那人道:“還求太爺高升。”峻峰喜其說話吉利,便道:“既要看書,何得惜錢。”叫來喜接過書來,付與他錢二百五十文。那人得錢欣然而去。
峻峰回到店中,吃了晚飯。叫來喜點起燭來,把這書放在桌上。從頭看起,初看《驚夢離魂》以及《冥判》諸出,見其麯詞雅倩,集唐工穩,幽思奧想,別有洞天。極口稱道:“玉茗公真才人也!”及看到《開墓還魂》一出,鼓掌大笑道:“人氣聚則生,氣散則死。死生者人之所必不免也。死而復生,那有此理?”伯有作歷,申生見巫,韓退之猶以為左氏浮誇,無足取信。湯玉茗才學名世,何故造此誕漫不經之語,惶惑後人也。疑鬼疑神,學人大病。傢有讀書子弟,切不可令見此書,以蕩其心。”遂叫來喜就燭上一火焚之。峻峰在京候驗不題。
但未知蕙郎與夫人在傢如何?再看下回分解。
遊魂為變原不昧,漫道人間無鬼神。
卻說萬歷年間,湖廣黃州府羅田縣,有一個秀纔,姓石名峨,字峻峰,別號嵐庵。乃洛陽石洪之後。為無未避亂,流落此處。傢有房宅一所,田地數頃。為人素性剛方,不隨時好,不信鬼神。夫人竺氏惠而且賢,中饋針織外,黃捲青燈,恆以相夫讀書為務。因此峻峰學業成就。每逢考試,獨冠一軍。四方聞風,無不爭相景仰,樂為結納。可惜時運坑坷,於功名。凡進六場,不是命題差題,就是文中空白。不是策內忘了擡頭,便是表裏漏了年號。一連七次,俱被貼出。但窮且益堅,立志不懈,待至年過四十,卻又是一個科分。這正是:肯把工夫用百倍,那怕朱表不點頭。
凡大比之年,前數月內,魁星偏(遍)閱各省。揀其學問充足,培植深厚者,各照省數勒定一册,獻於文昌。文昌奏之玉帝,玉帝登之榜上,張諸天門。名曰:天榜。是科,石峨早已列在天榜數內。及至八月秋闈,三場如意而出。回至傢中,嚮夫人竺氏道:“今科三場,俱不被貼,吾已中矣!”夫人答道:“相公果能高發,正是閤家之慶。”到得揭曉,果然獲蒙鄉薦。及來春會試,又捷報南宮。二年之間,身登兩榜。衹因朝綱不振,權姦當道。立意傢居,無心宦途。
生有一子,表字九畹,取名茂蘭,一名蕙郎。乃武麯星所轉。從小豐姿超衆,聰明非凡,甫離襁褓,即通名物。七歲讀書,竟能目視十行,日誦百篇。不過三五年間,把五經左史,諸子百傢等書,俱各成誦在胸,熟如弗鼎。開筆作文,落落有大傢風味。長至一十五歲,不惟文章工巧,詩賦精通,亦且長於書畫。一縣之人群呼為石傢神童。峻峰竊喜,以為此子頭角崢嶸,日後必能丕振傢聲,光昭祖業。“吾何必身列班,甘於任人進退耶?”不仕之志,因此益堅。明朝定例,凡一科會試榜發,除鼎甲詞林外,其餘進士,三年內務要用完。因宦官專權,人多畏禍。殿試後,假托事故,傢居不出者,十人之中,不下四五。緣此詮選之時,人材短少,吏部奏道:朝廷開科取士,原以黼黻皇猷,非使叨膺名器。茲逢選期,人材短少,皆因歷科進士,多甘傢居,緻有此弊。伏乞聖裁,飭各省巡撫,查明報部,提京面檢。如或年力精壯,可以備員,即發往各省補缺。庶人材出,而百職修矣。謹疏奏聞。
疏上,皇上批道:準依奏覽。部文行各省,各省行各府,各府行各縣。
一日,石峻峰偶到縣衙吏房。該管書吏一見峻峰,口稱:“石老爺來的湊巧,我正要着人去送信。”峻峰道:“有何信送?”書吏道:“今有部文提你赴京檢驗,文是夜日晚上到的,今早發房。若不信時,請到房裏一看。”遂讓峻峰房裏坐下,把文查出遞與峻峰。峻峰一見這文,心中不快,閉口無言。書吏又道:“這文提的甚緊,速起縣文,上省去請咨,咨文到縣,約得半月有餘。傢中速打點行裝,咨文到時,即便起身。斷勿遲滯,致使再催。”方纔說完,這個書吏,被傳入宅裏去了。
峻峰出衙回傢,路上度量此事。不覺形諸顔色,到了傢中,夫人問道:“相公往日,從外而來,甚是歡喜。今日面帶憂容,是何緣故?”峻峰道:“今日適到縣衙,見有部文,提我上京檢驗。意欲不去,係聖上的旨意。去時倘或驗中,目下群小專權,恐易罹禍網,貽纍子孫。事在兩難,躊躇不决,故爾如此。”夫人道:“這事有何作難,皇上提去驗看,原係隆重人材。相公趁此上京,博得一職,選得一縣。上任後,自勵清操,勿蹈貪墨,縱有權姦,其奈你何?做得三年兩載,急為告退。既不至上負朝廷,又可以下光宗族。兩全之道,似莫過此,這是妾之愚見,不知相公以為何如?”峻峰答道:“夫人言之有理,但上京一去,往返須得半載。蕙即年當垂髫,夫人亦係女輩。傢中無人料理,如何叫我放心去得?”夫人道:“這卻無妨,我已年近五旬,一切傢務,盡可支持。蒼頭趙纔,為人忠誠,外邊叫他照料。蕙郎雖幼,我嚴加查考,他也斷不至於放蕩。自管放心前去,無須挂懷。”峻峰道:“夫人既是這樣,吾意已决。”
次日就赴縣,起文上省請咨。傢中湊對盤費,收拾行囊。一切親友或具帖奉餞,或饋送贐禮。來來往往,倏忽間已是半月。吏房着人來說:“咨文已經到縣,請石老爺領文起程。”石峻峰領得咨文在手,就雇了一隻大船名為“杉飛”。帶了一個書童叫做“來喜”。擇日起身,又與夫人竺氏,彼此囑托了一番。這纔領着蕙郎送至河岸,看着峻峰上船入艙。打鑼開船,然後回傢。
卻說峻峰這一路北來,順風揚帆。經了些波濤,過了些閘壩。不下月餘,已到京都。下的船來,纔落店時,就有長班投來伺侯。次日,歇了一天。第三日早晨,長班領着,就親赴吏部衙門,把咨文投訖。仔細打聽,進京者還無多人。吏部出一牌道:部堂示諭,應檢進士知悉:俟各省投文齊集日,另行擇期,當堂面驗。各人在寓靜候,勿得自誤。特示。
峻峰見了這牌,店裏靜坐無事,除同人拜往外,日逐帶着來喜在街上遊玩。玉泉山、白塔寺、藥王廟、菜市口,俱各走到。一日,飯後出的門來。走到一個鬍同裏,看見一個說《西遊》的,外邊聽的層層圍着。峻峰來到跟前,側耳一聽,卻說的是劉全進瓜,翠蓮還魂一回。峻峰自思道:“無稽之談,殊覺厭聽。”往前走去,到了琉璃場前。心中觸道:“這是天師府舊第,昔日天師在京,此地何等熱鬧?目今天師歸山,落得這般蒼涼。天運有升沉,人事有盛衰。即此可以想見一班。“憑吊了一會,嗟嘆了幾聲。遂口詠七言律一首,以舒慨雲:景物變遷誠靡常,結廬何須飾雕梁。
阿房雖美宮終焚,銅雀空名臺已荒。
舞館歌樓今安在?頽垣碎瓦徒堪傷!
古來不乏名勝地,難免後人作戰場。
詩才詠完,回頭看時,路旁一人,手拿舊書一部,插草出賣。要過來看,乃是《牡丹庭(亭)記》。峻峰想道:“此書是四大傳奇之一,係湯玉茗所作。我卻未曾看過。店中悶坐無聊,何不買來一看,以當消遣。”因問道:“這書你要多少錢?”那人答道:“要錢四百文。”峻峰道:“這書紙板雖好,卻不甚新鮮了。從來殘物不過半價,給你二百錢罷。”那人道:“還求太爺高升。”峻峰喜其說話吉利,便道:“既要看書,何得惜錢。”叫來喜接過書來,付與他錢二百五十文。那人得錢欣然而去。
峻峰回到店中,吃了晚飯。叫來喜點起燭來,把這書放在桌上。從頭看起,初看《驚夢離魂》以及《冥判》諸出,見其麯詞雅倩,集唐工穩,幽思奧想,別有洞天。極口稱道:“玉茗公真才人也!”及看到《開墓還魂》一出,鼓掌大笑道:“人氣聚則生,氣散則死。死生者人之所必不免也。死而復生,那有此理?”伯有作歷,申生見巫,韓退之猶以為左氏浮誇,無足取信。湯玉茗才學名世,何故造此誕漫不經之語,惶惑後人也。疑鬼疑神,學人大病。傢有讀書子弟,切不可令見此書,以蕩其心。”遂叫來喜就燭上一火焚之。峻峰在京候驗不題。
但未知蕙郎與夫人在傢如何?再看下回分解。
卻說蕙郎在傢,自他父親上京去後,逐日不離書房,功夫愈加純正。母親竺氏亦時常查考,凡平日讀過的書籍,從新溫了一遍。每逢三八會期,求他母親命題一道,作文一篇。非迎送賓客,足跡並不到大門。如是者,兩月有餘。一日,偶到門前,見街上走路的,這個說呂公在世,那個說陳摶復生。唧唧噥噥,三五成群,一直往東去了。蕙郎問趙纔道:“這是為何?互相稱奬。”趙纔答道:“十字街口東,有個相面先生,說他係雲南大理府人,姓曹名奇,道號通玄子。一名曹半仙。他的相法,是從天台山得來的。相的委實與衆不同,因此哄動了一城人。大相公何不也去相相呢!”蕙郎道:“我去是要去,倘或太太找我,你說上對門王相公傢講書去了。”趙纔應道:“曉得。”
蕙郎出了大門,往東直走。又轉過兩道小巷,擡頭一看,已是寓首了。但見口東路北,一簇人圍着個相士。裏三層,外三層,擁擠不動。蕙郎到了跟前,並不能鑽入人空裏去,衹得在外邊靜聽。聞其指示詳細,評斷决絶,心中已暗暗稱奇。適值相士出來小解,看見蕙郎便驚道:“相公也是來相面的嗎?”蕙郎答道:“正是。”相士道:“好個出奇的貴相!”蕙郎道:“小生陋貌俗態,有何奇貴?先生莫非過奬了。”相士道:“良驥空群,自應詫目,豈是過奬。相公真要相時,今日天色已晚,一時相不仔細。明日飯後,在敝寓專等,肯賜光否?”蕙郎道:“既是如此,明日定來請教。但不知先生寓在何處?”相士道:“從這條街上東去,見一個小鬍同,往北直走,走到盡北頭,嚮東一拐,又是一條東西街,名為賢孝坊。從西頭往東數,路北第五傢,就是敝寓。門口有招牌可認。”蕙郎道:“我明日定去領教,但恐先生不在傢,被人請去。”相士道:“一言約定,决不相欺。”蕙郎作別而去。相士也收拾了壇場,去回寓所。
卻說蕙郎回到傢中,步進書房。適趙纔送茶到此,蕙郎問道:“太太曾找我麽?”趙纔答道:“不曾。請問大相公,曾叫他相過否?”蕙郎道:“這人真正相的好,但今日時候迫促,相不仔細,說定明日在下處等我。我稟知太太,明日飯後,一定要去的。”蕙郎把相面一事擱在心頭,通夜並沒睡着。次早起來,嚮母親竺氏道:“今日天氣晴明,孩兒久睏書房,甚是疲倦,意欲出去走走。街上有個相士,相的出奇,還要求他給相相。孩兒不敢擅去,特來稟知母親。”夫人道:“這我卻不禁止,你但出去,務要早回,我纔放心。”蕙郎答道:“孩兒也不敢在外久住,毋煩母親囑咐。”用過早飯,封了五錢銀子,藏在袖內。並不跟人,出門徑往賢孝坊去了。蕙郎一來,這正是:展開奇書觀異相,鼓動鐵舌斷英才。
蕙郎到了這街西頭,嚮東一望,路北第五傢門口,果然有個招牌,上寫“通玄子寓處”五字。蕙郎走到門前,叫道:“曹先生在傢麽?”內有一小廝應道:“現在。”蕙郎走進大門。往西一拐,又有個朝南的小門。進了這門,迎門是一池竹子。竹子旁邊,有兩株老梅,前面放着許多的花盆。轉過池北是三間堂房,前出一廈,甚是幹淨。往裏一看,後檐上放着一張條桌,上面擺着三事。前邊八仙桌一張,擱着幾本相書,放着文房四寶。墻上挂一橫匾,寫道:“法宗希夷”四字。旁邊貼一對聯,上寫道:心頭有鑒斷明天下休咎事,眼底無花觀遍域中往來人。
蕙郎正在打量,小廝進去說道:“有客來訪。”那相士連忙走出相迎,道:“相公真不失信,老夫久候多時了。”讓到屋裏,分賓主坐下。叫小廝潑了一壺好茶來,彼此對飲了幾杯。相士開言道:“算卦相面,先打聽了人傢的虛實,然後再為相算,名曰‘買春’。這是江湖中人的衣鉢,予生平誓不為此。相公的尊姓大名,並係何等人傢,暫且不問。俟相過後,再請教罷。”蕙郎道:“如此說先生的大號,小生也不便請問了。”相士道:“相公的貴相,非一言半語,可以說完,請到裏邊相看,尤覺僻靜。”相士領着蕙郎,從東間後檐上一個小門進去。又是朝西的兩間竪頭屋。前檐上盡是亮窗,窗下放着一張四仙小桌,對放着兩把椅子。北山上鋪着一張藤床,床上放着鋪蓋。後檐上挂着一軸古畫,乃張子房杞橋進履圖。兩邊放着兩張月牙小桌,這桌上擱着雙陸圍棋,那桌上放着羌苗牙板。蕙郎稱贊道:“先生如此擺設,真清雅人也。”相士答道:“旅邸草茅,未免污目。”
兩個對面坐定,相士把蕙郎上下細看了一番。說道:“相公的貴相,天庭高聳,地閣方圓。兩顴特立,準頭豐隆。真五嶽朝天之相,日後位至三公,自不必說。但印堂上微有厄氣,天根亦微涉斷缺,恐不利於少年。相書有雲:一八、十八、二十八,下至眉攢上至發,是為上部,主少年。自天根至鼻頭,是為中部,主中年。自承漿至頦下,是為下部,主末年。貴相自十八至二十八,這十年未免有些坑坷。過得二十八歲漸入佳境。到得五十六十,功在廟社,名垂竹帛,顯貴極矣,以後不必再相了。”蕙郎道:“先生如此過奬,小生安敢望此。”相士道:“我言不妄發,日後定驗。”蕙郎又問道:“先生既精相法,亦通柱理嗎?”相士道“相法按八卦,分九宮。命理講格局,論官祿。其實陰陽五行,生剋製化,一而二,二而一者也。”蕙郎道:“如此說來,先生不惟會相,亦且會算了,願把賤造,再煩先生一看。總為致谢,未知先生肯否?”相士道:“這卻使得。”蕙郎就將八字寫出,相士接過來看了看說道:“貴造刑衝不犯,官殺清楚,誠貴人格也。是九歲順行運,自九歲至十九,還在父母運內,無容多說。細看流年,不出月餘,定有喜事臨門。自十九至二十九,這十年大運不通,子平說的好:‘老怕長生少怕衰,中年衹怕病與胎。’你這十年行的正是胎運。過此以後,官星得權,百事如意了。但年年細查,不勝推算。待我總批幾句,親身領會罷。遂提筆寫讖語八句云:學堂星動繼紅鸞,何料喪門忽到前。
驛馬能牽大耗至,陰伏天牢緊相纏。
幸逢武麯照當命,那怕傷宮與比肩。
壽星應主晚歲運,一生福祿自延綿。
寫完遞與蕙郎說道:“相公,你一生的遭際,盡在八句話中。挨次經去,半點不錯。此帖務要收好,勿緻遺失。”遂拱手說道:“語少忌諱,萬望包涵。”蕙郎謝道:“代為指迷曷勝感佩。”就把謝禮呈上,相士道:“老夫半生江湖,衹重義氣,不計錢財。相公日後高發,定有相逢之處。何必拘在一時,厚儀斷不敢領。”蕙郎再三相讓,相士極力推辭。蕙郎見其出於誠心,說道:“先生既然不肯,小生另當致敬。尊命安好過違。”遂把封套袖起,相士方纔問道:“相公尊姓大名呢?”蕙郎答道:“小生姓石名茂蘭,賤字九畹。住在永寧街上,傢君諱峨,字是峻峰。係壬午舉人,癸未進士。現今赴京候檢,去有兩個多月了。相士道:“既然尊翁大人赴京檢驗,不出月餘,定有喜信。這一句已是應驗了。”彼此又盤桓了一會,蕙郎告辭,再三的致谢。相士送至門外,彼此作別而去。卻說這個相士住了些時,不知流落何方。街上再不見他相面了。蕙郎在傢不題。
但未知峻峰在京候驗如何?再看下回分解。
蕙郎出了大門,往東直走。又轉過兩道小巷,擡頭一看,已是寓首了。但見口東路北,一簇人圍着個相士。裏三層,外三層,擁擠不動。蕙郎到了跟前,並不能鑽入人空裏去,衹得在外邊靜聽。聞其指示詳細,評斷决絶,心中已暗暗稱奇。適值相士出來小解,看見蕙郎便驚道:“相公也是來相面的嗎?”蕙郎答道:“正是。”相士道:“好個出奇的貴相!”蕙郎道:“小生陋貌俗態,有何奇貴?先生莫非過奬了。”相士道:“良驥空群,自應詫目,豈是過奬。相公真要相時,今日天色已晚,一時相不仔細。明日飯後,在敝寓專等,肯賜光否?”蕙郎道:“既是如此,明日定來請教。但不知先生寓在何處?”相士道:“從這條街上東去,見一個小鬍同,往北直走,走到盡北頭,嚮東一拐,又是一條東西街,名為賢孝坊。從西頭往東數,路北第五傢,就是敝寓。門口有招牌可認。”蕙郎道:“我明日定去領教,但恐先生不在傢,被人請去。”相士道:“一言約定,决不相欺。”蕙郎作別而去。相士也收拾了壇場,去回寓所。
卻說蕙郎回到傢中,步進書房。適趙纔送茶到此,蕙郎問道:“太太曾找我麽?”趙纔答道:“不曾。請問大相公,曾叫他相過否?”蕙郎道:“這人真正相的好,但今日時候迫促,相不仔細,說定明日在下處等我。我稟知太太,明日飯後,一定要去的。”蕙郎把相面一事擱在心頭,通夜並沒睡着。次早起來,嚮母親竺氏道:“今日天氣晴明,孩兒久睏書房,甚是疲倦,意欲出去走走。街上有個相士,相的出奇,還要求他給相相。孩兒不敢擅去,特來稟知母親。”夫人道:“這我卻不禁止,你但出去,務要早回,我纔放心。”蕙郎答道:“孩兒也不敢在外久住,毋煩母親囑咐。”用過早飯,封了五錢銀子,藏在袖內。並不跟人,出門徑往賢孝坊去了。蕙郎一來,這正是:展開奇書觀異相,鼓動鐵舌斷英才。
蕙郎到了這街西頭,嚮東一望,路北第五傢門口,果然有個招牌,上寫“通玄子寓處”五字。蕙郎走到門前,叫道:“曹先生在傢麽?”內有一小廝應道:“現在。”蕙郎走進大門。往西一拐,又有個朝南的小門。進了這門,迎門是一池竹子。竹子旁邊,有兩株老梅,前面放着許多的花盆。轉過池北是三間堂房,前出一廈,甚是幹淨。往裏一看,後檐上放着一張條桌,上面擺着三事。前邊八仙桌一張,擱着幾本相書,放着文房四寶。墻上挂一橫匾,寫道:“法宗希夷”四字。旁邊貼一對聯,上寫道:心頭有鑒斷明天下休咎事,眼底無花觀遍域中往來人。
蕙郎正在打量,小廝進去說道:“有客來訪。”那相士連忙走出相迎,道:“相公真不失信,老夫久候多時了。”讓到屋裏,分賓主坐下。叫小廝潑了一壺好茶來,彼此對飲了幾杯。相士開言道:“算卦相面,先打聽了人傢的虛實,然後再為相算,名曰‘買春’。這是江湖中人的衣鉢,予生平誓不為此。相公的尊姓大名,並係何等人傢,暫且不問。俟相過後,再請教罷。”蕙郎道:“如此說先生的大號,小生也不便請問了。”相士道:“相公的貴相,非一言半語,可以說完,請到裏邊相看,尤覺僻靜。”相士領着蕙郎,從東間後檐上一個小門進去。又是朝西的兩間竪頭屋。前檐上盡是亮窗,窗下放着一張四仙小桌,對放着兩把椅子。北山上鋪着一張藤床,床上放着鋪蓋。後檐上挂着一軸古畫,乃張子房杞橋進履圖。兩邊放着兩張月牙小桌,這桌上擱着雙陸圍棋,那桌上放着羌苗牙板。蕙郎稱贊道:“先生如此擺設,真清雅人也。”相士答道:“旅邸草茅,未免污目。”
兩個對面坐定,相士把蕙郎上下細看了一番。說道:“相公的貴相,天庭高聳,地閣方圓。兩顴特立,準頭豐隆。真五嶽朝天之相,日後位至三公,自不必說。但印堂上微有厄氣,天根亦微涉斷缺,恐不利於少年。相書有雲:一八、十八、二十八,下至眉攢上至發,是為上部,主少年。自天根至鼻頭,是為中部,主中年。自承漿至頦下,是為下部,主末年。貴相自十八至二十八,這十年未免有些坑坷。過得二十八歲漸入佳境。到得五十六十,功在廟社,名垂竹帛,顯貴極矣,以後不必再相了。”蕙郎道:“先生如此過奬,小生安敢望此。”相士道:“我言不妄發,日後定驗。”蕙郎又問道:“先生既精相法,亦通柱理嗎?”相士道“相法按八卦,分九宮。命理講格局,論官祿。其實陰陽五行,生剋製化,一而二,二而一者也。”蕙郎道:“如此說來,先生不惟會相,亦且會算了,願把賤造,再煩先生一看。總為致谢,未知先生肯否?”相士道:“這卻使得。”蕙郎就將八字寫出,相士接過來看了看說道:“貴造刑衝不犯,官殺清楚,誠貴人格也。是九歲順行運,自九歲至十九,還在父母運內,無容多說。細看流年,不出月餘,定有喜事臨門。自十九至二十九,這十年大運不通,子平說的好:‘老怕長生少怕衰,中年衹怕病與胎。’你這十年行的正是胎運。過此以後,官星得權,百事如意了。但年年細查,不勝推算。待我總批幾句,親身領會罷。遂提筆寫讖語八句云:學堂星動繼紅鸞,何料喪門忽到前。
驛馬能牽大耗至,陰伏天牢緊相纏。
幸逢武麯照當命,那怕傷宮與比肩。
壽星應主晚歲運,一生福祿自延綿。
寫完遞與蕙郎說道:“相公,你一生的遭際,盡在八句話中。挨次經去,半點不錯。此帖務要收好,勿緻遺失。”遂拱手說道:“語少忌諱,萬望包涵。”蕙郎謝道:“代為指迷曷勝感佩。”就把謝禮呈上,相士道:“老夫半生江湖,衹重義氣,不計錢財。相公日後高發,定有相逢之處。何必拘在一時,厚儀斷不敢領。”蕙郎再三相讓,相士極力推辭。蕙郎見其出於誠心,說道:“先生既然不肯,小生另當致敬。尊命安好過違。”遂把封套袖起,相士方纔問道:“相公尊姓大名呢?”蕙郎答道:“小生姓石名茂蘭,賤字九畹。住在永寧街上,傢君諱峨,字是峻峰。係壬午舉人,癸未進士。現今赴京候檢,去有兩個多月了。相士道:“既然尊翁大人赴京檢驗,不出月餘,定有喜信。這一句已是應驗了。”彼此又盤桓了一會,蕙郎告辭,再三的致谢。相士送至門外,彼此作別而去。卻說這個相士住了些時,不知流落何方。街上再不見他相面了。蕙郎在傢不題。
但未知峻峰在京候驗如何?再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