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文學>> 演义说部>> 羅貫中 Luo Guanzhong   中國 China   元明   (1330年1400年)
粉妝樓
  本書為《說唐後傳》續書之一。小說敘唐代開國功臣羅成的後代羅增、羅琨、羅燦父子等受姦相瀋謙無端陷害,被迫聚義雞爪山,共同將兵伐罪,誅滅瀋謙姦黨,扶助大唐天子重振朝綱的故事。小說結構復雜,頭緒紛繁,以忠姦鬥爭為主綫,揭露封建社會上層官僚結黨營私、迫害忠良的罪惡,歌頌了除暴安良、扶弱濟睏的正義行為;同時交織羅成後代羅琨、羅燦及柏玉霜、程玉梅、祁巧雲、馬金定等青年男女之間的愛情故事。
  
  小說情節跌宕生姿、頗能引人入勝,人物形象生動鮮明。風格樸實粗獷,語言明白曉暢。本書問世後,流傳甚廣,曾被改編為京劇連臺本戲《粉妝樓》歷演不衰。
  
  主要人物表
  
  --------------------------------------------------------------------------------
  
  羅 增 羅成之後,世襲越國公。
  
  羅 燦 羅增長子,綽號粉臉金剛。
  
  羅 琨 羅增次子,綽號玉面虎。
  
  秦 雙 秦瓊之後,世襲褒國公。
  
  李逢春 李靖之後,世襲衛國公。禮部尚書。
  
  尉遲慶 尉遲恭之後,世襲鄂國公。
  
  程 鳳 程咬金之後,世襲魯國公。
  
  柏文連 陝西西安府都指揮使。
  
  馬成竜 雲南貴州府知府,封定國公,後拜定邊。
  
  徐 銳 郝國公。
  
  段 忠 保國公。
  
  李 全 鎮江府參將。
  
  秦 環 秦雙之子,綽號金頭太歲。
  
  程 佩 程鳳之子,綽號八眼虎。
  
  尉遲寶 尉遲慶之子,綽號南山豹。
  
  徐國良 徐銳之子,綽號北海竜。
  
  李 定 李全之子,綽號小溫侯。
  
  馬 瑤 馬成竜之子,綽號九頭獅子。
  
  馬金錠 馬成竜之女,後為羅燦妻。
  
  柏玉霜 柏文連之女,後嫁羅琨。
  
  程玉梅 程鳳之女,後嫁羅琨。
  
  祁巧雲 祁子富之女,後嫁羅琨。
  
  謝靈花 升仙觀觀女,後嫁羅琨。
  
   紅 柏玉霜使女,後為羅琨側室。
  
  裴天雄 裴元慶之後,雞爪山義軍主帥,綽號鐵閻王。
  
  謝 元 謝應登之後,雞爪山義軍軍師,綽號賽諸葛。
  
   奎 江湖豪傑,後為雞爪山義軍主將,綽號賽元壇。
  
  魯豹雄 雞爪山義軍首須,綽號獨眼重瞳。
  
  孫 彪 雞爪山義軍首領,綽號過天星。
  
  王 坤 雞爪山義軍首領,綽號兩頭蛇。
  
  李 仲 雞爪山義軍首領,綽號雙尾蝎。
  
  竜 標 獵戶,綽號穿山甲。
  
  趙 江湖好漢,綽號瘟元帥。
  
  孫翠娥 趙勝妻,綽號母大蟲。
  
  王 越 江湖好漢,綽號獨角竜。
  
  吏 忠 江湖好漢,綽號金面獸。
  
  洪 恩 艄公,綽號鎮海竜、狗臉。
  
  洪 惠 洪恩之弟,綽號出海蚊。
  
  王 俊 馬府傢將,綽號飛毛腿。
  
  盧 宣 臥虎山真人,人稱賽果老。
  
  盧 竜 盧宣之子,綽號獨火星。
  
  盧 殼 盧宣之侄,綽號毛頭星。
  
  戴 仁 盧宣外甥,綽號巡山虎。
  
  戴 人 戴仁之弟,綽號守山虎。
  
  齊 紈 盧宣心腹,綽號個孟嘗。
  
  齊 欹 盧宣心腹,綽號賽孟嘗。
  
  楊 春 江湖好漢,綽號錦毛獅子。
  
  石 忠 江湖好漢,綽號金錢豹。
  
  章 宏 瀋府傢人,後投羅傢。
  
  章 琪 章宏之子。
  
  王 氏 章宏之妻。
  
  瀋 謙 文華殿大學士,右丞相。
  
  瀋廷芳 瀋謙之子。
  
  瀋廷華 瀋謙之侄,江南總督。
  
  米 順 瀋謙妹丈,吏部尚書。
  
  錢 來 瀋謙表弟,兵部尚書。
  
  吳 林 瀋謙學生,戶部尚書。
  
  吳 法 瀋謙學生,刑部尚書。
  
  雍 灘 瀋謙學生,工部尚書。
  
  謝 恩 瀋謙內弟,通政司使。
  
  錦上天 瀋廷芳隨從。
  
  米 良 鎮江府定海將軍。
  
  米中粒 米良之子。
  
  米中砂 米良之侄。
  
  侯 氏 柏文連之妻。
  
  侯 登 侯氏之侄。
  
  主 估 幼羊中揍
  
  王 虎 瀋廷華帳下大將。
  
  康 竜 瀋廷華帳下大將。
  
  馬 通 錢來帳下大將。
  
  王 順 錢來帳下大將。
  
  沙 竜 番兵主帥。
  
  “八虎” 沙竜的八個兒子:沙雲、沙雷、沙雹、沙露、沙電、沙委、沙霖、沙震,均為番兵主將。
  
  木花姑 番兵主將。
  
  耶律福 番邦太子。
  
  新刻《粉妝樓》小序
  
  --------------------------------------------------------------------------------
  
  羅貫中所編《隋唐演義》一書,售於世者久矣,其敘次褒公鄂公與諸勳臣世業,炳炳磷磷,昭若晨星,令千載而下,猶可高瞻遠矚,慨然想其人,故謂官有世功,則有官族。 乃閱唐史,惟徐敬業討武曌(音zhao4)一檄,膾炙人間,其他忠臣孝子亦復不鮮,未有如此之盛傳矣。予前過廣陵,聞上俗有《粉妝樓》舊集,取而觀之,始知羅氏纂輯,而什襲藏之,未有出以示人者也。予既喜其故傢遺俗猶有存者,而又喜其書中洋洋溢溢。所載忠男烈女,俠士名流,慷慨激昂,令人擊節歌呼,幾於唾壺欲碎。卒之,鋤姦削佞,斡轉天心,使人鼓掌大笑,雖曰年湮世浸,徵信無從,然推作者命意,則一言盡之曰:不可使善人無後,而惡者反昌之心耳。
  
  嗚呼!世祿之傢鮮剋由禮,而秦羅諸舊族乃能世篤貞忠,服勞王傢,繼起象賢,無忝乃祖乃父。此固褒鄂諸公樂得有是子而有是孫,即千載以下,亦樂得有是人也。餘故譜而敘之,抄錄成軼,使後世人有同嗜好者,於簧燈蕉雨之暇,調琴詩酒之餘,少助晝永宵長之岑寂耳。第恐此書遺存既久,難免魚魯相訛,愛重加釐正,艾繁雍蕪,付之剖撅,以為勸善警邪之,一道雲。
  
  道光壬辰孟春 竹溪山人識
小序
  羅貫中所編《隋唐演義》一書,售於世者久矣,其敘次褒公鄂公與諸勳臣世業,炳炳磷磷,昭若列星,令千載而下,猶可高瞻遠矚,慨然想見其人,故謂官有世功,則有官族。乃閱唐史,惟徐敬業討武曌一檄,膾炙人間,其它忠臣孝子亦復不鮮,未有如此之盛傳矣。
  予前過廣陵,聞世俗有《粉妝樓》舊集,取而觀之,始知羅氏纂輯,而什襲藏之,未有出以示人者也。予既喜其故傢遺俗猶有存者,而又喜其八十捲洋洋溢溢。所載忠男烈女,俠士名流,慷慨激昂,令人擊節歌呼,幾於唾壺欲碎。卒之,鋤姦削佞,斡轉天心,使人鼓掌大笑,雖曰年湮世浸,徵信無從,然推作者命意,則一言盡之曰:不可使善人無後,而惡者反昌之心耳。
  嗚呼!世祿之傢鮮剋由禮,而秦羅諸舊族乃能世篤貞忠,服勞王傢,繼起象賢,無忝乃祖乃父。此固褒鄂諸公樂得有是子而有是孫,即千載以下,亦樂得有是人也。餘故譜而敘之,抄錄成軼,使後世人有同嗜好者,於篝燈蕉雨之暇,調琴詩酒之餘,少助晝永宵長之岑寂耳。第恐此書遺存既久,難免魚魯相訛,爰重加釐正,芟繁雍蕪,付之剞劂,以為勸善警邪之,一道雲。
  嘉慶十年竹溪山人識
第一回 係紅繩月下聯姻 折黃旗風前別友
  詩曰:
  光陰遞嬗似輕雲,不朽還須建大勳。
  壯略欲扶天日墜,雄心豈入弩駘群。
  卻緣否運姑埋跡,會遇昌期早緻君。
  為是史書收不盡,故將彩筆譜奇文。
  從來國傢治亂,祇有忠佞兩途。盡忠的為公忘私為國忘傢,常存個緻君的念頭,那富貴功名總置之度外。及至勢阻時艱,仍能守經行權,把別人弄壞的局面從新整頓一番,依舊是喜起明良,傢齊國治。這纔是報國的良臣,剋傢的令子。惟有那姦險小人,他祇圖權震一時,不顧駡名千載。卒之天人交怒身敗名裂;回首繁華,已如春夢,此時即天良發現已悔不可追,從古到今,不知凡幾。
  如今且說大唐一段故事出在幹德年間,其時國君有道,四海升平,那一班興唐世襲的公侯,有在朝為官的,有退歸林下的,這都不必細表。單言長安有位公爺,乃是越國公羅成之後。這公爺名喚羅增,字世瑞,夫人秦氏所生兩位公子:長名喚羅燦,年一十八歲,生得身長九尺,臂闊三停,眉清目秀,齒白唇紅,有萬夫不當之勇,那長安百姓見他生得一表非凡,替他取個綽號,叫做粉面金剛羅燦;次名羅焜,生得虎背熊腰,竜眉鳳目,面如敷粉,唇若塗朱,文武雙全,英雄蓋世,這些人也替他起個綽號,叫做笑面虎羅焜,他二人每日裏操演弓馬,熟讀兵書,時刻不離羅爺的左右,正是:
  一雙玉樹階前秀,兩顆驪珠頷下添。
  話說羅爺見兩位公子生得人才出衆,心中也自歡喜,不在話下。祇因羅爺在朝為官清正,不詢私情,卻同一個姦相不睦,這入姓瀋名謙,官拜文華殿大學士、左丞相之職,他平日在朝專一賣官鬻爵,好利貪財,把柄專權無惡不作;滿朝文武,多是他的門生,故此無一個不懼他的威勢。祇有羅爺秉性耿直,就是太師有甚麽事犯在羅爺手中,卻絲毫不得過去,因此他二人結下讎怨。瀋謙日日思想要害羅爺的性命,怎奈羅爺為官清正,無法可施,祇得姑且忍耐。也是合當有事,那一日,瀋太師正朝罷歸來,忽見衆軍官傳上邊報。太師展開一看,原來邊頭關韃靼造反,興兵入寇,十分緊急,守邊將士申文求救。太師看完邊報,心中大喜道:“有了!要害羅增就在此事!”
  次日早朝會同六部,上了一本,就保奏羅增去鎮守邊頭關,徵剿韃靼。聖上準本,即刻降旨,封羅增為鎮邊元帥,限十日內起行。羅爺領旨回傢,與秦氏夫人說道:“可恨姦相瀋謙,保奏我去鎮守邊關,徵剿韃靼。但是盡忠報國,也是為臣分內之事,祇是我萬裏孤徵,不知何時還傢,你們在京,我有二件事放心不下。”太太道:“有那兩件事,這般懮慮?”羅爺道:“頭一件事,姦臣當道,是是非非;我去之後,怕的是兩個孩兒出去生事闖禍。第二件,祇為大孩兒已定下云南貴州府定國公馬成竜之女,尚未完姻,二孩兒尚且未曾定親。我去不知何時可回,因此放心不下。”夫人道:“老爺言之差矣,自古道:兒孫自有兒孫福,莫替兒孫作馬牛。但願老爺此去,旗開得勝,馬到成功,早早歸來。那時再替他完姻也未為晚。若論他二人在傢,怕他出去招災惹禍,自有妾身拘管。何必過慮!”當下夫妻二人說說談談,一宿晚景已過。
  次日清晨,早有滿朝文武並衆位公爺都來送行。一連忙了三日,到第四日上,羅爺想着傢眷在京,必須托幾位相好同僚好友照應照應。想了一會,忙叫傢將去請三位到來。看官你道他請的那三位,頭一位乃是興唐護國公秦瓊之後,名喚秦雙,同羅增是嫡親的姊舅;第二位乃是興唐衛國公李靖之後,名喚李逢春,現任禮部大堂之職;第三位乃陝西西安府都指揮使,姓柏名文連,這位乃是淮安府人氏,與李逢春同鄉,與羅增等四人最是相好,當下三位爺聞羅爺相請,不一時都到越國公府前,一同下馬。早有傢將進內稟報,羅爺慌忙出來迎接,接進廳上,行禮已畢,分賓主坐下。
  茶罷,衛國公李爺道:“前日多多相擾,今日又蒙見召,不知有何吩咐。”羅爺道:“豈敢,前日多多怠慢。今日請三位仁兄到此,別無他事。祇因小弟奉旨徵討,為國忘傢,理所當然,祇是小弟去後,捨下無人,兩個小兒年輕,且住在這長安城中,怕他們招災惹禍。因此備辦水酒,拜托三位仁兄照應照應。”三人齊聲道:“這個自然,何勞吩咐!”
  當下四位老爺談了些國傢大事,早已夕陽西下,月上東山,羅爺吩咐傢將,就在後園擺酒,不一時,酒席擺完,敘坐入席,酒過三巡,菜過五味。忽見安童稟道:“二位公子射獵回來,特來稟見。”羅爺道:“快叫他們前來見三位老爺!”祇見二人進來,一一拜見,垂手侍立。李爺與柏爺贊道:“公郎器宇不凡,日後必成大器。老夫輩與有榮施矣!”羅爺稱謝。秦爺命童兒另安杯箸,請二位少爺入席。羅爺道:“尊長在此,小子理應侍立,豈可混坐!”李爺與柏爺道:“正要請教令郎胸中韜略,何妨入座快談?”羅爺許之,命二人告罪入席,在橫頭坐下。那柏文連見兩位公子生得相貌堂堂,十分愛惜。原來柏爺無子,祇有原配李氏夫人所生一女,名喚玉霜小姐,愛惜猶如掌上珍珠,李氏夫人早已去世,後娶繼配侯氏夫人,也未生子。故此,柏爺見了別人的兒女,最是愛惜的。當下見了二位公子,便問羅爺道:“不知二位賢郎青春多少,可曾恭喜?”羅爺道:“正為此焦心,大孩兒已定下云南馬親傢之女,尚未完姻,二孩兒未曾匹配。我此去,不知何日得回來與他們完娶。”柏文連道:“小弟所生一女,意欲結姻,祇恐高攀不起。”羅爺大喜道:“既蒙大人不嫌小兒,如此甚妙!”遂嚮李逢春道:“拜托老兄執柯!自當後謝。”正是:
  一雙跨鳳乘鸞客,卻是牽牛織女星。
  李逢春道:“柏兄既是同鄉,羅兄又是交好,理當作伐。祇是羅兄王旨在身,後日就要起馬,柏兄不久也要往陝西赴任,此會之後,不知何時再會,自古道:揀日不如撞日。就是今日,求柏兄一紙庚帖,豈不更妙!”羅爺大喜,忙嚮身邊解下一付玉環,雙手奉上,道:“權為聘禮,伏乞笑留!”柏爺收此玉環,便取三尺紅綾,寫了玉霜小姐年庚與李爺,李爺轉送羅爺,道:“百年和合,千載團圓恭喜!”羅爺謝之下盡,收了庚帖,連秦爺也自歡喜,一而命公子拜謝,一面重斟金斛,再展玉樽,四位老爺祇飲得兔魄西沉,方纔各自回府。
  羅爺自從同柏爺結為親傢之後,收拾傢務,過了兩天。這日奉旨動身,五更起馬,頂盔貫甲,裝束齊整,入朝辭過聖上;然後回府拜別傢堂祖宗,別了全家人,有兩位公子跟隨,出了越國公府門。放炮動身,來到教場點齊三萬人。大小擺齊隊伍,三軍祭過帥旗,調開大隊,出了長安,吶喊搖旗,一個個盔明甲亮隊隊人馬高強。正是號令嚴明,鬼神驚怕!怎見得他十分威武,有詩為證:
  大將承恩破虜臣,貔貅十萬出都門。
  捷書奏罷還朝日,麟閣應標第一人。
  話說羅爺整齊隊伍,調開大兵,出了長安前行。有藍旗小校報道:“啓元帥今有文武各位老爺,奉旨在十裏長亭餞別,請令施行!”羅爺聞言,傳令大小三軍紮下行營,謝過聖恩。一聲令下,祇聽得三聲大炮,安下行營羅爺同二位公子勒馬出營,祇見文武兩班一齊迎接道:“下官等奉旨在此餞行,來得遠接。望元帥恕罪!”羅爺慌忙下馬,步上長亭,與衆官見禮。慰勞一番,分賓主坐下,早有當職的官員擺上了皇封禦酒、美味珍餚。羅爺起身嚮北謝恩,然後與衆官員序坐。
  酒過三巡,食供九獻,羅爺嚮柏爺道:“弟去之後,姻兄幾時榮行?”柏爺道“多則十日,總要去了。”羅爺道:“此別不知何時能相會?”柏爺道:“吉人天相,自有會期。”羅爺又嚮秦爺指着二位公子道:“弟去之後,兩個孩兒全仗舅兄教訓!”秦爺道:“這個自然,何勞吩咐!但是妹丈此去放開心事,莫要煩愁此事。羅爺又嚮衆人道:“老夫去後,國傢大事全望諸位維持!”衆人領命。羅爺方纔起身嚮衆人道:“王命在身,不能久陪了。”隨即上馬,衆人送出亭來。
  一聲炮響,正要動身,祇見西南巽地上颳起一陣狂風,飛沙走石,忽聽得一聲響亮,陡將中軍帥旗折為兩段。羅爺見狀心中不悅,衆官一齊失色。
  欲知吉兇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首頁>> 文學>> 演义说部>> 羅貫中 Luo Guanzhong   中國 China   元明   (1330年140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