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文學>> 现实百态>> 巴爾紮剋 Honoré de Balzac   法國 France   十九世紀的法國   (1799年五月20日1850年八月18日)
驢皮記 The Wild Ass's Skin
  如果人世間真有一塊驢皮,使你的一切願望都能實現,同時隨着願望的實現,驢皮將會縮小,你的生命也會縮短,試問,你是否願意接受這塊驢皮?
  對大多數人來說,答案將是肯定的。且不說那些如本書的主人翁那樣,窮途末路, 已經輸掉身上最後一枚金幣,準備投水自殺的人,世上有許多人,面對金錢和物質享受的誘惑,還不是將名譽、地位、家庭、祖國,甚至自己的生命,全部置諸腦後,而甘冒天下之大不韙,不顧道德、法律、輿論的阻力,殺人放火,詐騙盜竊,無所不為,小小一張驢皮,哪裏阻止得住他們?然而這塊小小的驢皮, 巴爾紮剋還是費盡心思纔得到的。 巴爾紮剋經過十載艱辛,深刻地體驗了金錢的威力和貧窮的痛苦,深知一個人如果瘋狂地追求金錢,世間上很少有力量能夠阻止他。巴爾紮剋首先想到的力量,是良心的譴責和特殊的疾病。在這部小說裏,召開盛大宴會的東道主是泰伊番,而且在小說裏一再提到《紅色旅館》 ,可見泰伊番是經常出現在巴爾紮剋腦際的一個人。為什麽這個形象會纏住巴爾紮剋,揮之不去呢?原來在《紅色旅館》裏,泰伊番是個殺人犯,他用最要好的朋友的解剖刀,殺害了一個商人,盜走了商人的十萬法郎珠寶,逃之天天,害得他的最要好的朋友被軍事法庭判處死刑。泰伊番因此發了財,當上銀行傢,擁有價值一百萬的地産,在社交場所出觀時,他很愛笑,舉止態度完全像個慈祥的老好人。他完全逃脫了法律的製裁,正在安享他:的不義之財。 巴爾紮剋沒有違反現實對這樣一個人給於間的製裁, 正如《驢皮記》裏拉斐爾得到六百萬遺産以後,泰伊番所說的:“拉斐爾先生已成為六百萬法郎的富翁,登上了權的寶座。他是國王,他可以為所欲為,他凌駕一切,像所有的富翁那樣。對他來說,從今以後,所謂‘法國人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過是記載在大憲章裏的一句謊言。他不會服從法律,法律倒要服從他。沒有為百萬富翁而設的斷頭臺,也沒有對他們的行刑的劊子手。”拉斐爾回答道:“他們都是給自己行刑的劊子手。”


  La Peau de chagrin (English: The Magic Skin or The Wild Ass's Skin) is an 1831 novel by French novelist and playwright Honoré de Balzac (1799–1850). Set in early 19th-century Paris, it tells the story of a young man who finds a magic piece of shagreen that fulfills his every desire. For each wish granted, however, the skin shrinks and consumes a portion of his physical energy. La Peau de chagrin belongs to the Études philosophiques group of Balzac's sequence of novels, La Comédie humaine.
  
  Before the book was completed, Balzac created excitement about it by publishing a series of articles and story fragments in several Parisian journals. Although he was five months late in delivering the manuscript, he succeeded in generating sufficient interest that the novel sold out instantly upon its publication. A second edition, which included a series of twelve other "philosophical tales", was released one month later.
  
  Although the novel uses fantastic elements, its main focus is a realistic portrayal of the excesses of bourgeois materialism. Balzac's renowned attention to detail is used to describe a gambling house, an antique shop, a royal banquet, and other locales. He also includes details from his own life as a struggling writer, placing the main character in a home similar to the one he occupied at the start of his literary career. The central theme of La Peau de chagrin is the conflict between desire and longevity. The magic skin represents the owner's life-force, which is depleted through every expression of will, especially when it is employed for the acquisition of power. Ignoring a caution from the shopkeeper who offers him the skin, the protagonist greedily surrounds himself with wealth, only to find himself miserable and decrepit at the story's end.
  
  La Peau de chagrin firmly established Balzac as a writer of significance in France. His social circle widened significantly, and he was sought eagerly by publishers for future projects. The book served as the catalyst for a series of letters he exchanged with a Polish baroness named Ewelina Hańska, who later became his wife. It also inspired Giselher Klebe's opera Die tödlichen Wünsche.
驢皮記 1
  獻  給
   科學院院士薩瓦裏先生①
   斯特恩《項狄傳》,②Ch.CCCXXII
   ①薩瓦裏(1797—1841),法國天文學家、數學家、科學院院士,巴爾紮剋的朋友。
   ②英國作傢斯特恩(1713—1768)在他的長篇小說《項狄傳》中,有個人物為表達自己對人生的見解,曾用木棍在沙土上劃了一條垂直的麯綫。巴爾紮剋在本書的開頭,也劃了一條綫,(不過是一條更加麯折的橫綫)作為一種獨特的、圖形的題辭。
   靈符
   約在一八二九年的十月底①,有個青年人走進王宮市場②,當時各賭館按照法律規定均已開放,法律保護賭博這種嗜好,主要是因為它可以徵稅。這青年人略為遲疑一下,便從三十六號賭館的樓梯走上去。
   “先生,請把帽子給我!”蹲在柵欄後面陰暗處的一個面色灰白的小老頭突然站起來,露出一副生就的下流相,用生硬和責備的口氣對青年人喊道。當你走進一傢賭館,法律就首先從剝奪你的帽子開始。這是神意和福音書的啓示嗎?或者毋寧說是通過某種方式來和你訂下一個陰險的契約,嚮你要求某種抵押品?要不就是迫使你在將要贏去你的錢的那些人面前,保持一種恭敬的儀態?此外,是不是潛伏在社會上各陰暗角落裏的存心要知道你的帽商的店號,或者你的姓名(要是你把姓名寫在帽子裏)?最後,也許是為了要量一量你的頭骨,以便對賭徒的腦力得出有教益的數據?關於這點,行政當局完全保持沉默。可是,你必須曉得,當你嚮賭桌邁出第一步時,你的帽子已不見得再屬於你,就象你可能不再屬於你自己:你是在賭博,你,你的財産,你的帽子,你的手杖和你的大衣,都成了賭註。當你出來的時候,賭神卻用一種殘酷的諷刺手段,讓你明白它還給你留下了一點東西,那便是發還你的行頭。萬一你那頂帽子是新的,你就會悟出該在未進賭館之前,先花一筆錢給自己做一身漂亮的賭徒服裝。
   ①《驢皮記》最初於一八三一年出版,書中第一句話是“去年十月底”,即一八三○年,這是對的。但後來有些版本,包括有些定本的全集本,開頭都出現有“約在一八二九年的十月底”這個令人迷惑的句子,其實,書中有些情節發生在一八三○年七月後,據此,“約在一八二九年的十月底”的提法顯然有誤,但已為多數版本沿用,習以為常,故不更改。
   ②王宮市場,巴黎著名古建築,最初是大主教府邸,後為奧爾良親王們的王府,歷代屢加擴建,後來在府前建有著名的玻璃長廊,所謂王宮市場就是指這部分建築物。復闢王朝末期和七月王朝時期,成為巴黎人約會和嫖賭的場所,至一八三七年廢止。巴爾紮剋在作品中對巴黎這一帶的生活場景常有描寫。
   這陌生人的帽子恰好邊緣已經有點脫毛,當他交出帽子,換得一張有號碼的牌子時,不禁露出驚訝的神色,這證明他的靈魂還相當天真;那個無疑從年輕時就沉淪在賭徒沸騰的快樂生活中的小老頭,用無神和冷漠的眼光嚮他瞟了一眼,從這種眼光裏,一位哲學家也許可以看到醫院裏的痛苦,破産者的落魄,一群精神受壓抑者的筆錄,終身的苦役,加紮科①的流放。這個人,他那張煞白的長臉,已是全靠達賽②發明的骨膠湯來滋養了,他的模樣,正是這種嗜好的慘白形象的人格化,在他臉上的皺紋中,還遺留下舊日的痛苦痕跡,他一定是在領到他那份菲薄的薪金後,當天就拿去賭光了的。他象一匹駑馬,鞭子在它身上再也不起作用,任何東西都不能夠使他有所觸動,輸得精光的賭徒走出大門時的輕輕嘆息,他們無聲的咒駡,他們變得遲鈍的目光,對這一切他始終是無動於衷。他就是賭神的化身。要是那年輕人肯端詳一下這看守人的可憐相,也許會想:“這個人一心衹想着賭博!”可惜這陌生的青年卻沒有註意這個能發人深省的活標本,把他擺在這裏,無疑是出自上帝的意旨,就象他使所有妓院的門上都有個令人厭惡的標志。這時候那青年一咬牙走進了賭廳,在那兒,黃金的鏗鏘聲,對心頭充滿貪欲的人正起着勾魂奪魄的作用。這位青年人所以到這裏來,也許是受到盧梭③所有雄辯的語句中最合邏輯的一句話的驅使,在這裏不妨引用一下。我理解這句話的沉痛思想是這樣的:是的,一個人可以去賭博,但我想那是要在他衹剩下最後一個銀幣,除了去碰一下運氣,便別無生路的時候。
   ①加紮科是墨西哥的一條河流,沿岸有一大塊土地,曾是法國的殖民地,當時法國當局曾把犯人流放到這裏。
   ②達賽(1777—1844),法國化學家,發明傢。這裏所說的骨膠湯,是一種廉價補品,在巴爾紮剋時代,一般慈善機關都有出售,專供貧民飲用。加紮科是墨西哥的一條河流,沿岸有一大塊土地,曾是法國的殖民地,當時法國當局曾把犯人流放到這裏。
   ③盧梭(1712—1778),法國啓蒙時代的作傢,出生於瑞士,他的名著有《民約論》、《懺悔錄》、《新愛洛伊絲》等,他的思想對一七年的資産階級大有深刻的影響。在他闡述教育思想的著作《愛彌兒》裏,曾激烈反對青年玩紙牌,認為玩牌會給青年帶來不良影響,巴爾紮剋在這裏引用的不是盧梭的原句,而是憑自己的意思引申盧梭的思想。
   黃昏時分,各賭館衹是一首平凡的詩歌,但是,它的效果卻象一出流血的悲劇那樣有保證。這時各賭廳都充滿了看熱鬧的人和賭客,一些窮老頭子,為了取暖也到賭館裏來徘徊。這裏那裏,處處可以見到緊張的臉孔,狂歡的場面,從飲酒開始,而準備以跳進塞納河結束。在這個人欲橫流的小天地裏,登場人物實在太多,使你無法面對面地看清楚賭魔的真面目。入夜以後的賭館纔是一支真正的大合唱麯,在那裏整個隊伍都在唱,樂隊的各種樂器,也都有腔有調地吹奏起來。在那兒,你可以看到許多有身分的人來找消遣,他們到這裏來花錢,就象花錢看戲和吃館子,或者象他們到一間閣樓尋歡,用廉價購來三個月的痛悔①。但是,你可知道一個焦急地等待賭館開場的人心中會有多麽大的瘋狂和勁頭?早上和晚上的賭徒之間的差別,恰象一個沒精打采的丈夫,和一個徘徊在愛人窗子下急得要命的情人之間的差別那樣大。衹有在早上,勾魂奪魄的嗜欲和真正駭人的需要纔會到來。在那樣的時刻,你可以欣賞到一個真正的賭徒,一個沒有吃過飯、沒有睡過覺、沒有別的生活、沒有別的思想的賭徒,他那麽全神貫註地急於要翻本,不斷加大賭註,想一下子把輸掉了的錢撈回來,他真是心癢難熬,總希望能賭出一個三十和四十點來。在這個可詛咒的時刻,你將會看見一些寧靜得可怕的眼睛,一些可以使你着迷的臉孔,一些可以把紙牌翻過來,並把它吞掉的眼光。因此可以說,賭館的最妙不可言的時刻,是它每天剛開場的時候。如果西班牙有鬥牛,古羅馬有角鬥士,巴黎也可以它的王宮市場來自豪,在這裏,扣人心弦的輪盤,給人帶來了欣賞血濺沙場的快樂,卻不致使觀衆有滑倒在血泊中的危險。如果你想偷看一眼這個决鬥場,那麽,請進!……多麽簡陋呵!齊人高的糊壁紙上沾滿油垢,墻上沒有一幅使人看了頭腦清醒的圖畫。在那兒,甚至連一個便於上吊的釘子都找不到。地板已經破舊,而且很髒,一張長方形的桌子擺在大廳中央。一些普通的草墊椅子,密密地擺在桌子四周,桌上的緑毯已經給金幣磨破了,奇怪的是到這裏來尋找財富和奢侈,終至傾傢蕩産的賭客,竟然對這樣的簡陋設備毫不在意,人類這種完全相反的現象,可以說,凡是人的精神對它自身起了強烈的反作用時,便隨處可見。一個在戀愛中的男子,願意把他的情婦置於綺羅叢中,讓她穿上東方柔軟的絲綢,可是在大部分時間裏,他卻是在粗硬的床上占有她。野心傢夢想達到權力的最高峰,同時自己卻不惜奴顔婢膝卑躬屈節。商人在一間又濕又髒的鋪子裏辛辛苦苦地賺錢,卻在別處蓋起高樓大廈,有朝一日,他的兒子,來得太早的繼承人,將因為兄弟鬩墻而拍賣財産,被從大廈裏趕出去。總之,難道還有什麽東西比一傢賭館更令人厭惡呢?多麽奇怪的問題呵!人類總是愛和自己鬧對立的,他用自己目前的痛苦哄騙自己的希望,又用並不屬於自己的前程,來欺騙目前的痛苦,人類的一切行為,無不打上自相矛盾和軟弱的烙印。世上再沒有什麽比不幸更完整的了。
   ①這裏是指去嫖下等妓女,染上性病的結果。
   當這年輕人走進賭場的時候,裏面已經有了幾個賭客。三個禿頂的老頭子,懶洋洋地圍坐在鋪着緑毯的桌子旁邊;他們那石膏般蒼白的臉孔,和外交官的臉孔一樣不動聲色,表明他們的精神已經萎靡,他們的心情早已不慣於激動,即使是把老婆的陪嫁孤註一擲也無動於衷。一個黑頭髮、橄欖色臉孔的意大利青年,默默地支着肘子,坐在賭桌的一端,似乎在傾聽那種老是在賭徒耳邊叫喚的秘密預告:是的!——不是。這個南國青年心裏渴望的是黃金和火熱的生活。七八個看客站成一條長廊,在等着看命運給他們安排的各種場景,賭徒的臉色,銀幣和錢耙子的動作。這些遊手好閑的人站在那裏,寂然不動,聚精會神,就象老百姓站在沙灘廣場①上,等待看劊子手砍掉人頭。一個又高又瘦的男子,穿着破衣服,一手拿着記錄簿,一手拿着大頭針,把已出過的紅點或黑點做出記號。這是一個現代的坦塔羅斯②,他是那類衹能在他們時代的一切快樂生活之外過日子的人物,是一個沒有錢財,卻喜歡在想象裏下賭註的吝嗇鬼;是那種以虛構的空中樓閣來安慰自己的窮苦的半瘋子,他喜歡與惡習和危險玩耍,就象年輕的神甫在做白彌撒③的時候,用聖體戲耍那樣。在莊傢的對面,有一兩個狡猾的投機傢,他們是賭場中善看風色的老手,象古代的苦役犯,再也不怕船上的漕刑,他們到這裏來衹想碰三下運氣,贏了錢立刻就拿走,因為他們要靠這些錢來生活。賭場裏的兩個老夥計袖着手在大廳裏懶洋洋地踱來踱去,不時從窗口嚮花園了望,象是有意拿他們扁平的臉孔做招牌,給過往的行人看。正當莊傢和幫手以冷酷的眼光嚮賭客狠狠地掃了一眼,並用尖細的聲音嚷道:下註吧!的時候,恰好那青年人打開大廳的門走進來。場內的空氣頓時顯得更沉寂了,大傢都好奇地掉轉頭來看新來的賭客。這是前所未有的怪事!老人們發呆了,賭場的雇員都怔住了,所有看客,甚至那位狂熱的意大利賭徒,在看見這陌生人的時候,心中都掀起了一種莫名其妙的恐怖情緒。因為在這個賭場裏,即使痛苦也應當不動聲色,窮睏也應裝作快樂,絶望時也要彬彬有禮,在這種場合裏,要得到別人的憐憫,難道不需要有極大的不幸?要引起別人的同情,難道不需要十分的軟弱?或者要使這裏的人靈魂受震動,難道不需有異常凄慘的外表?事實上,當那位青年人走進賭廳的時候,他把所有這些賭徒冰冷的心都打動了,因為引起這種新的感覺的種種條件,在這青年人身上恰恰都已具備。何況,即使是劊子手,面對被以的名義判决砍掉金黃頭髮的腦袋的處女,有時候不是也會為她們一灑同情之淚嗎?
   ①沙灘廣場,即今巴黎市政府廣場,古時候是處决犯人的刑場。
   ②希臘神話中,坦塔羅斯因得罪衆神,被罰受饑渴之刑,永遠是水到唇邊不得喝,果子到手邊不得食。後人因此用來比喻那些渴望所欲,卻永遠不得滿足的人。
   ③意思是他做彌撒的時候並不誠心誠意。
驢皮記 2
  一眼看去,賭客們就從這位初次涉足賭場的青年臉上看出了他心中埋藏着某種可怕的秘密;他青春的臉部輪廓,優雅中帶有憂愁的陰影,從他的眼神中,可以看出他為之奮鬥的目標並未實現,他的無數希望都已落空!决心自殺的人那種充滿憂鬱的麻木神情,給他的前額蒙上一層病態的慘白色,痛苦的微笑使他的嘴角泛起了兩道淺淡的皺紋,而他臉部流露出的那種無可奈何的神情,更使人看了難受。在他眼睛深處閃爍的某種隱秘的天才的光芒,也許已被情欲的疲勞所掩蓋。是不是放蕩生活已在這一副從前是那麽光彩,如今卻這樣頽唐的高貴臉孔上打下了骯髒的烙印?醫生們無疑會把眼睛周圍的黃圈和面頰上的紅暈歸咎於心髒病和肺病,至於詩人們也許更願意把這種徵兆看作是刻苦鑽研學問造成的損傷、熬夜苦讀所留下的痕跡。但是,比疾病更致命的情欲,比鑽研創造更無情的疾病,卻使這青春的腦袋受損,使這活潑的肌肉萎縮,使這顆僅僅被狂飲暴食,學習和疾病擦傷一點兒的心給絞碎了。正象一個著名的罪犯來到監獄,被其他囚犯懷着尊敬的心情歡迎那樣,這一群人世的惡魔,受苦的行傢,也在嚮一種空前的痛苦,嚮他們用眼睛探測到的一種深刻的創傷致敬,並且從他那種莊重中帶譏諷的神情,從他那身寒酸而不掩其優雅的服裝,認出了他們的王子。說實在的,這個青年人倒真是穿着一件很雅緻的燕尾服,但是,他的背心和領帶之間的銜接,實在處理得太巧妙了,使人懷疑他裏面是否還穿着襯衫。他那雙手象女人的手那麽纖麗,但是否算得上潔淨還值得懷疑;事實上,他已經兩天不戴手套了!如果那位賭場幫手和賭場夥計看見他都禁不住發抖,那是因為這青年人苗條優美的身材和薄薄一頭天然的金色鬈發所煥發出的天真未鑿的神采把他們迷住了。他的面容衹有二十五歲光景,他的沾染惡習似乎衹是出於逢場作戲。他旺盛的青春活力,還正在和涉足不深的淫邪生活所造成的損害作鬥爭。光明與黑暗,空虛和存在,正在他身上進行搏鬥,因此在他身上同時流露出優雅和可怕的特徵。這青年人到這兒來就象一位失掉靈光的迷途天使。以致所有在場的惡習和穢行的老行傢,就象掉了牙的老虔婆看見一個即將墮落的漂亮少女,動了惻隱之心,他們幾乎要對這位初出茅廬的小夥子嚷道:“你快出去吧!”可是,這青年人竟一直走嚮賭桌,站在桌邊不假思索地把手裏的一枚金幣嚮桌上拋去,那金幣正好滾在黑點上;然後他象意志堅定的人憎惡糾纏不清的詭辯似的,用好鬥而又冷靜的眼光嚮那位賭場的幫手瞟了一眼。
   這青年人下的賭註關係如此之大,以致在場的老頭子都停手不下註了;可是,那迷信賭運的意大利人,忽然心血來潮,把他的一堆金幣全押在和那陌生青年的註相反的方向。賭場的莊傢竟忘了說:“下註吧!——註已下定!——不得反悔!”(這幾句話因為說得太多,早已變成一種沙嗄的含糊的叫嚷了。)賭場幫手在把紙牌排列好時,心中似乎在暗祝這最後到來的賭客能夠走運,對於利用這種不良娛樂以牟利的賭場老闆的輸贏竟毫不關心。每個看客都希望看到一出好戲,並且想知道在這塊金幣的命運决定之下,這條高貴生命的最後一幕場景;他們眼睛釘住那些預示命運的發光的紙牌;但是,儘管他們那麽留心地輪流註視那青年人和紙牌,卻無法從他冰冷和忍耐的臉部表情,窺見任何情緒波動的徵兆。
   “紅點,偶數,收註,”賭場幫手正式宣佈。
   當那意大利人看見莊傢把一疊疊的鈔票擲到他面前時,不禁大大地抽了一口氣。至於那青年人,衹是在他看見那錢耙子伸出來把他的最後一枚拿破侖金幣耙走的時候,他纔意識到自己是輸光了。象牙耙子碰到金幣使它發出清脆的聲音,它便象箭一般飛快地滾到莊傢面前擺着的金子堆裏。陌生人緩緩地閉上眼睛,他的嘴唇發白了;但是,他很快就睜開眼睛,他的嘴唇也重新出現紅珊瑚的顔色,他擺出一副看破紅塵的英國人的樣子,離開賭場時沒有象別的失敗賭徒那樣,用令人心碎的眼光,投嚮走廊的觀衆,以乞求別人安慰,一秒鐘之內,世上不知要發生多少事變,而在骰子的一擲之下,又不知要惹出多少事故呵!
   “你們看,這一定是他最後的一顆子彈了,”在片刻的沉寂中,一個賭場夥計用拇指和食指拈着那枚金幣給在場的賭客看了看,然後笑着說。
   “這是個頭腦發熱的人,他準會去投水的,”一位賭場的常客瞧着他周圍彼此相識的賭徒答道。
   “唷!”一個賭場的夥計往鼻孔裏抹了點鼻煙嚷道。
   “如果我們能學那位先生就好啦!”一位老人指着意大利人對同伴說。
   大傢都瞧着那位幸運的賭徒,他正用發抖的雙手在點數剛贏得的鈔票。
   “我聽到一個聲音在耳朵裏嚷嚷:‘這個青年人的失望是不會給他帶來賭運的。’”意大利人說。
   “他根本不會賭,”莊傢接着說;“如果他是內行,就該把錢分成三註,這樣贏的機會就要多一些。”
   青年人走過衣帽間時,沒有要回他的帽子,那看守衣帽間的老傢夥,註意到他那帽子已經破舊,一言不發地把帽子還給了他;這賭徒也以機械的動作遞還了號牌,隨即走下樓梯,嘴裏吹起Ditantipalpiti①那支麯子的口哨,他吹得那麽輕,幾乎連他本人都聽不見那美妙的麯調。
   不久他便到了王宮市場的長廊下面,朝杜依勒裏公園走去,以猶豫的步伐穿過公園,徑直踏上聖奧諾雷街。他象是在沙漠裏行走,根本看不見身旁擦肘而過的行人,在熱鬧的市聲中,他衹聽到一種聲音,那就是死神的召喚;總之,他完全陷入麻痹狀態的默想裏,象被小囚車從法院載往沙灘廣場上斷頭臺的罪犯,那斷頭臺從一七九三年以來就被鮮血染紅了。
   ①意大利文:讓心兒狂跳。——意大利作麯傢羅西尼(1792—1868)的歌劇《唐剋雷蒂》中的詠嘆調。
   自殺本身包含着一種說不出的偉大和恐怖的因素。大多數人的垮臺都沒有危險,就象兒童從低處掉下來不會跌傷;但是,一個偉大人物就不一樣,他準是從很高處掉下來的,因為他已爬到天那麽高,窺見過常人不可接近的天堂。難解難分的人生矛盾,以暴風般的力量,迫使他藉助手槍以求得靈魂的安息。多少有才能的青年被幽禁在一間閣樓裏,逐漸衰萎,以至死亡,因為在這茫茫人海之中,面對着無數疲於為金錢奔命和對人生厭倦的人群,卻沒有一個朋友,沒有一個能安慰自己的女人!一想到這種情形,自殺的念頭便大大增長。在自願死亡和無窮的希望把一個青年人召喚到巴黎去,這兩者之間,衹有上帝纔知道有多少觀念,多少被遺棄的詩篇,多少失望和窒息的叫喊,多少徒勞無益的嘗試,和多少未成功的傑作在彼此發生衝突。每次自殺都是一首絶妙的哀詩。請問在浩如煙海的文學作品中,你能否找得到一本書在才華上足以和這條小新聞媲美:
   昨天下午四時,一從藝術橋高處投身塞納河自殺。
   面對這種巴黎式的簡潔文體,所有的悲劇、小說都要黯然失色,甚至那本古式題名的書:《光榮的卡埃那凡國王被兒女囚禁慘史》也不例外;這部軼史的最後篇章,是唯一使那位拋妻棄子的斯特恩①本人讀後下淚的作品。
   這陌生人被千百種這類思想所圍攻,這些思想象一片片破布般掠過他的靈魂,仿佛是許多撕破了的旗幟在一場戰鬥中迎風飄揚。即使他暫時卸下他的智慧和回憶的重擔,停下步來欣賞一下那些在萬緑叢中,給微風吹得輕輕擺動頭兒的鮮花,可是不一會,和自殺念頭的重壓不斷作鬥爭所引起的神經緊張,又重新嚮他襲來。他仰望蒼天,衹見空中灰色的雲塊,滿載悲哀的微風,沉重的氣壓,又在勸告他快去尋死。他嚮王傢橋走去,一面想着那些自殺的先輩在最後時刻到來前的奇怪行徑。當他想到卡斯雷爾②爵士在割斷咽喉之前,還先滿足了一些最平凡的需要,而奧日③院士卻要先找到他的鼻煙壺,以便在走嚮死亡的途中把它摔碎時,他不禁微笑了。他分析這些奇怪行為,並反躬自問,為什麽當他在橋上為了給一個搬運暩讓路而緊靠橋欄桿時,那搬運暩把他的長上衣袖子稍為弄髒一點兒,他便不由自主地把灰塵輕輕抖掉。他走到橋的最高處,用絶望的神情望着河水。
   ①不知巴爾紮剋這個軼聞有何出處,似乎既不見於斯特恩的作品,也不在司各特專門為斯特恩作品做的註釋內,況且斯特恩衹有一個女兒,儘管他有過浪漫史,卻從未拋棄過家庭。
   ②卡斯雷爾(1769—1822),英國傢,因受譴責,在抑鬱中自殺。
   ③奧日(1772—1829),法國文學家、批評傢、法蘭西學院院士,後因患精神病投塞納河自殺。
   “這樣壞的天氣不好投水自殺啦,”一個衣衫襤褸的老婦微笑着對他說,“塞納河可不是又冷又髒!”
   他以一個天真無邪的微笑來回答,這種微笑表明他的勇敢已到了瘋狂的程度;但是,當他從遠處看見杜伊勒裏公園碼頭的小木屋上,竪着一塊用鬥大的字體寫着“急救溺水者”的告白時,卻突然起了一陣寒戰。慈悲為懷的①先生仿佛出現在他眼前,叫醒船暩,劃動救生艇的雙槳,如果他不幸浮出水面,這雙槳往往會砸破溺水者的頭顱;他似乎又看見達梭先生招來了許多好奇的人,在尋找醫生,在準備用熏蒸法急救溺水者;他仿佛讀到了新聞記者在一場歡宴和一個舞女的微笑之間寫就的誄詞;他還仿佛聽到市政當局付出賞金後,撈到他的屍首的船暩點數賞錢的聲音。他死了倒值五十法郎,倘若活着,卻衹不過是一個沒有保護人的才子,沒有朋友,沒有棲身的地方,沒有人替他吹噓,是社會上真正等於零的人,對國傢無用,國傢也絶不會關心他。他覺得白天死似乎太難看了,决心在夜裏去死,以便把一具無從辨認的屍體留給這無視他的偉大生命的社會。他於是繼續走他的路,嚮伏爾泰碼頭前進,裝出想消磨時間的閑漢那種懶洋洋的步伐。當他在碼頭角上走下橋邊人行道盡頭的石級時,擺在河堤上的舊書攤引起了他的興趣,他差點兒沒有和人講價買上幾本舊書。一轉念,自己也微笑了,便冷靜地把雙手伸進褲袋,以無憂無慮蔑視一切的神態繼續走他的路。忽然間,他驚奇地聽到在他褲袋深處有幾枚貨幣相碰發出的真正奇妙的聲音,於是一個充滿希望的微笑照亮了他的面孔,微笑從他的嘴唇延伸到他的臉盤,到他的前額,使他的眼睛和陰沉的雙頰閃着歡樂的光輝。這種幸福的火花就象在剛燒過的紙的灰燼上跳動的火星;而且,這副面孔也和變黑的紙灰具有同樣的命運,當這陌生人迅速地把手從褲袋裏抽出,看見衹有三個銅子時,他的臉色又重新變得陰鬱了。
   ①達梭是巴爾紮剋時代法國塞納河救溺委員會的督察。
   “啊!好心的先生,la carita!la carita3!catarina!①請給一個小銅子,讓我買塊面包吃!”
   ①意大利文:看在聖女卡特琳娜的分上,發發慈悲吧!發發慈悲吧!
首頁>> 文學>> 现实百态>> 巴爾紮剋 Honoré de Balzac   法國 France   十九世紀的法國   (1799年五月20日1850年八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