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
——自序
歷史吾愛,哲學吾樂——關於我與歷史和哲學。
為什麽要叫雷蒙達奧這個名字呢,“雷蒙”指的是1095年十字軍東徵時的四大統帥之一,“土魯茲的雷蒙”,“達奧”則指的是德意志第二帝國總理,奧托·馮·俾斯麥。我喜歡俾斯麥的實幹精神以及他的古典浪漫主義精神。
從小我便和同年齡的孩子有點不一樣,我不喜歡淘氣打鬧,唯獨喜歡一個人靜靜地看書,一直到現在,衹要有時間,我可以一個人在書桌前坐一天,埋頭於書海之中。剛開始我什麽書都看,慢慢地,我對歷史産生了濃厚的興趣,不知不覺踏上了一條風景獨秀的蹊徑。
到了高中,我對歷史的學習開始係統化,不再僅限於文化史與戰爭史,而更多地註重政治史和經濟史。由於具備了一定歷史基礎,我終於可以學習歷史哲學了,這真是一件令人興奮的事情。
有許多人都不知道歷史除了文學和娛樂之外還有什麽作用。其實有一句話已經很好地表明了歷史的真正價值與本質——“以史為鑒”。是歷史的車輪在推動着人類社會的前進!哲學則被稱為“人類最高深的智慧!”其中奧妙無窮,個中滋味,衹有品嚐了纔知道。哲學有許多分支,我所學習的是歷史哲學。
在歷史學習中我一直堅持歷史唯物主義,這讓我受益匪淺,也讓我最終在上下五千年的中國歷史中發現了明朝。一提到明朝,我就想到了三個詞條“內嚮的巨龜,飄搖的傳統,風中殘燭”。整個明朝一直處於動蕩之中,那是一個風雲變幻,英雄輩出的時代。就是在這樣一個恰好處於全球資本主義化浪潮的時代,我們中國自己的資本主義萌芽終於在沉睡千年的封建土壤之中迸現了!
和宋朝一樣,明朝也是一個極富近代化色彩的朝代,政治體製上出現了民主色彩的內閣,文化上也出現了樸素的啓蒙思想,甚至影響了清朝末年的革命黨人,最突出的就是軍隊了,到了明末,明朝的軍隊,特別是精銳部隊,火器所占的比重超過了冷兵器的比重。
和宋朝一樣,無論多麽先進,作為一個封建帝國,明朝也最終難逃滅亡,在歷史上留下無限的憾嘆。在明朝的政治繼承者清朝的統治時期,中國的發展始終徘徊不前,最終被西方新興崛起的資本主義大國所超。
除了明朝,其他方面的歷史如歐洲史,東亞史,中國現代史,共産黨黨史等我也特別感興趣。
“士”的光榮——關於“士”
人生一世,俯仰之間,如果沒有一個信仰來寄托精神將是可悲的。我的信仰就是“士”的精神!我所說的“士”並不是政治意義上的晉朝的豪強士族,而是一個文化概念。“無雙國士”指的是歷史上以天下人民為本,以國傢利益至上的英雄。“士”的精神追求民族的和平與祖國的強盛。“士”可不是衹會舞文弄墨,耍筆桿子的迂腐書生,而是以士大夫和文官為代表的大概念。按照“士”的標準,衛青、霍去病、嶽飛等是“士”,諸葛亮、魏徵、海瑞、張居正等也是“士”。
無論以什麽身份出現,千百年來“士”族的最高追求未曾改變,仍然是“格物,緻知;修身,齊傢;治國,平天下!”
“士”族中比較有名的應該是晉朝的謝安了,他高風亮節,擁有一身的才華卻不願做官,將身心釋放到青山緑水之間。可當前秦百萬大軍壓境時,他義不容辭地扛下了重擔,最終淝水大捷,以少勝多,維護了東晉政權。
——自序
歷史吾愛,哲學吾樂——關於我與歷史和哲學。
為什麽要叫雷蒙達奧這個名字呢,“雷蒙”指的是1095年十字軍東徵時的四大統帥之一,“土魯茲的雷蒙”,“達奧”則指的是德意志第二帝國總理,奧托·馮·俾斯麥。我喜歡俾斯麥的實幹精神以及他的古典浪漫主義精神。
從小我便和同年齡的孩子有點不一樣,我不喜歡淘氣打鬧,唯獨喜歡一個人靜靜地看書,一直到現在,衹要有時間,我可以一個人在書桌前坐一天,埋頭於書海之中。剛開始我什麽書都看,慢慢地,我對歷史産生了濃厚的興趣,不知不覺踏上了一條風景獨秀的蹊徑。
到了高中,我對歷史的學習開始係統化,不再僅限於文化史與戰爭史,而更多地註重政治史和經濟史。由於具備了一定歷史基礎,我終於可以學習歷史哲學了,這真是一件令人興奮的事情。
有許多人都不知道歷史除了文學和娛樂之外還有什麽作用。其實有一句話已經很好地表明了歷史的真正價值與本質——“以史為鑒”。是歷史的車輪在推動着人類社會的前進!哲學則被稱為“人類最高深的智慧!”其中奧妙無窮,個中滋味,衹有品嚐了纔知道。哲學有許多分支,我所學習的是歷史哲學。
在歷史學習中我一直堅持歷史唯物主義,這讓我受益匪淺,也讓我最終在上下五千年的中國歷史中發現了明朝。一提到明朝,我就想到了三個詞條“內嚮的巨龜,飄搖的傳統,風中殘燭”。整個明朝一直處於動蕩之中,那是一個風雲變幻,英雄輩出的時代。就是在這樣一個恰好處於全球資本主義化浪潮的時代,我們中國自己的資本主義萌芽終於在沉睡千年的封建土壤之中迸現了!
和宋朝一樣,明朝也是一個極富近代化色彩的朝代,政治體製上出現了民主色彩的內閣,文化上也出現了樸素的啓蒙思想,甚至影響了清朝末年的革命黨人,最突出的就是軍隊了,到了明末,明朝的軍隊,特別是精銳部隊,火器所占的比重超過了冷兵器的比重。
和宋朝一樣,無論多麽先進,作為一個封建帝國,明朝也最終難逃滅亡,在歷史上留下無限的憾嘆。在明朝的政治繼承者清朝的統治時期,中國的發展始終徘徊不前,最終被西方新興崛起的資本主義大國所超。
除了明朝,其他方面的歷史如歐洲史,東亞史,中國現代史,共産黨黨史等我也特別感興趣。
“士”的光榮——關於“士”
人生一世,俯仰之間,如果沒有一個信仰來寄托精神將是可悲的。我的信仰就是“士”的精神!我所說的“士”並不是政治意義上的晉朝的豪強士族,而是一個文化概念。“無雙國士”指的是歷史上以天下人民為本,以國傢利益至上的英雄。“士”的精神追求民族的和平與祖國的強盛。“士”可不是衹會舞文弄墨,耍筆桿子的迂腐書生,而是以士大夫和文官為代表的大概念。按照“士”的標準,衛青、霍去病、嶽飛等是“士”,諸葛亮、魏徵、海瑞、張居正等也是“士”。
無論以什麽身份出現,千百年來“士”族的最高追求未曾改變,仍然是“格物,緻知;修身,齊傢;治國,平天下!”
“士”族中比較有名的應該是晉朝的謝安了,他高風亮節,擁有一身的才華卻不願做官,將身心釋放到青山緑水之間。可當前秦百萬大軍壓境時,他義不容辭地扛下了重擔,最終淝水大捷,以少勝多,維護了東晉政權。
既然是“士”,自然擁有過人的才華,也擁有常人琢磨不透的心思。由於身負有民族強盛的歷史使命,他們常常不得不放棄兒女情長,一心衹為一個延續千年的使命。有的時候,為了光輝的神聖目的,他們不得不使用非道德,甚至是卑鄙的手段,而這又與“士”族的風骨所相悖,這就是為什麽大多數“士”人都生活在矛盾中的緣故。
除去國籍,俾斯麥其實也是一個純正的“士”,儘管他極度厭惡戰爭,厭惡流血與生離死別,但為了德意志民族的崛起,為了國傢的統一,他不惜發動三次大規模的王朝戰爭,最後被人們稱為“鐵血宰相”!
“士”是英雄,被人們敬仰傳頌,他們不孤單,但卻孤獨。因為他們和常人是不一樣的,他們的思想常人難以理解,這就叫高處不勝寒,真理總掌握在少數人手中。那些僅僅是一時,僅僅在某一方面稍微有一點優勢就自以為是,仗勢欺人的,叫小人,目光短淺,難成大事,衹會為“士”和人民所不屑!
史初杉和他的朋友們——關於本小說
關於小說類的寫作,我最大的經驗就是,萬字文章易寫,獨特人物難得,人物是文章的核心,而環境與情節都是陪襯,寫小說就是在塑造一個個鮮明的人物形象。
本小說主人公史初杉是我完完全全按照“士”的精神來塑造的,他擁有治國平天下的才華,一心想在明朝發展資本主義,使國傢富強,出身江南織商世傢也體現了我的歷史唯物主義精神。可惜命運多舛,世事悖情,而史初杉的年輕與不成熟更是讓他艱難的仕途雪上加霜。史初杉是孤獨的,儘管也曾經遇到了明主知己,也曾取得輝煌的勝利,但伴隨他的更多的是朋友的背叛,是對世道無奈的仰天長嘆。總的來說,史初杉是一個悲劇性的“士”,他的失敗固然也有他自身的原因,但更多的還是明朝這個已經處於封建社會衰落時期的特定歷史環境所决定,不禁讓人長嘆不已。
史初杉是一個政治和軍事謀略傢,也是一個感情上單純的普通人。為了政治上的目的,他可以使用無恥的權術置人於死地,然而當面對感情上的睏境時,面對親密的人的離開時他也會歇斯底裏,也會傷心流淚。
無論怎麽說,史初杉最後還是堅持了“士”的精神與光榮,僅此足矣。
我還着重塑造了反派男一號,日本戰國謀略傢,豐臣秀吉。寫小說我不喜歡感情色彩過於單調,不喜歡壞人就是壞人,好人就是好人,我喜歡性格復雜,飽滿真實的人物,既然史初杉也有“壞”的時候,那豐臣秀吉可愛的一面當然也不能少,以致到最後豐臣秀吉死去的時候,真不知道是該高興還是悲傷的好。小說中的主要人物幾乎都是這樣,你無法準確說出他是“好人”還是“壞人”。
小說中的朝鮮人,復仇的樸酬浩,還有喜歡炫耀和吹牛皮的趙之禮是史初杉難得的幾個真心朋友。其他主要人物如李如鬆,譚綸,邢玠,劉挺,以及日本的小西行長,伊達政宗等都為小說增色不少。
這本書是我的第一部長篇歷史小說,傾註了我全部的心血與激情,個人感覺還是挺不錯的,衹是文學功底上還有待提高。以後如果有可能,我還會寫史初杉的續篇,一直寫到他生命結束。
小說在網上連載的時候,大傢都非常支持和鼓勵我,這讓我非常感動,也很高興能交到許多朋友。
在這裏,藉此機會對所有幫助過我的朋友表示深深的感謝。同時也希望大傢都能喜歡我的第一部小說,繼續支持我,我也會更加努力,將來寫出更多優秀的作品來回報大傢,希望能得到大傢的繼續支持。
除去國籍,俾斯麥其實也是一個純正的“士”,儘管他極度厭惡戰爭,厭惡流血與生離死別,但為了德意志民族的崛起,為了國傢的統一,他不惜發動三次大規模的王朝戰爭,最後被人們稱為“鐵血宰相”!
“士”是英雄,被人們敬仰傳頌,他們不孤單,但卻孤獨。因為他們和常人是不一樣的,他們的思想常人難以理解,這就叫高處不勝寒,真理總掌握在少數人手中。那些僅僅是一時,僅僅在某一方面稍微有一點優勢就自以為是,仗勢欺人的,叫小人,目光短淺,難成大事,衹會為“士”和人民所不屑!
史初杉和他的朋友們——關於本小說
關於小說類的寫作,我最大的經驗就是,萬字文章易寫,獨特人物難得,人物是文章的核心,而環境與情節都是陪襯,寫小說就是在塑造一個個鮮明的人物形象。
本小說主人公史初杉是我完完全全按照“士”的精神來塑造的,他擁有治國平天下的才華,一心想在明朝發展資本主義,使國傢富強,出身江南織商世傢也體現了我的歷史唯物主義精神。可惜命運多舛,世事悖情,而史初杉的年輕與不成熟更是讓他艱難的仕途雪上加霜。史初杉是孤獨的,儘管也曾經遇到了明主知己,也曾取得輝煌的勝利,但伴隨他的更多的是朋友的背叛,是對世道無奈的仰天長嘆。總的來說,史初杉是一個悲劇性的“士”,他的失敗固然也有他自身的原因,但更多的還是明朝這個已經處於封建社會衰落時期的特定歷史環境所决定,不禁讓人長嘆不已。
史初杉是一個政治和軍事謀略傢,也是一個感情上單純的普通人。為了政治上的目的,他可以使用無恥的權術置人於死地,然而當面對感情上的睏境時,面對親密的人的離開時他也會歇斯底裏,也會傷心流淚。
無論怎麽說,史初杉最後還是堅持了“士”的精神與光榮,僅此足矣。
我還着重塑造了反派男一號,日本戰國謀略傢,豐臣秀吉。寫小說我不喜歡感情色彩過於單調,不喜歡壞人就是壞人,好人就是好人,我喜歡性格復雜,飽滿真實的人物,既然史初杉也有“壞”的時候,那豐臣秀吉可愛的一面當然也不能少,以致到最後豐臣秀吉死去的時候,真不知道是該高興還是悲傷的好。小說中的主要人物幾乎都是這樣,你無法準確說出他是“好人”還是“壞人”。
小說中的朝鮮人,復仇的樸酬浩,還有喜歡炫耀和吹牛皮的趙之禮是史初杉難得的幾個真心朋友。其他主要人物如李如鬆,譚綸,邢玠,劉挺,以及日本的小西行長,伊達政宗等都為小說增色不少。
這本書是我的第一部長篇歷史小說,傾註了我全部的心血與激情,個人感覺還是挺不錯的,衹是文學功底上還有待提高。以後如果有可能,我還會寫史初杉的續篇,一直寫到他生命結束。
小說在網上連載的時候,大傢都非常支持和鼓勵我,這讓我非常感動,也很高興能交到許多朋友。
在這裏,藉此機會對所有幫助過我的朋友表示深深的感謝。同時也希望大傢都能喜歡我的第一部小說,繼續支持我,我也會更加努力,將來寫出更多優秀的作品來回報大傢,希望能得到大傢的繼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