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郭莹,是很多年前的事情了。一天,我收到一个很别致的牛皮纸信封,纯粹因为那上面贴有外国邮票,我才充满好奇地从众多国内邮件中把它挑了出来。刚打开,就从里面哗啦一下掉出好几张异国明信片。爱不释手地摆弄之后,再看信封里,还有厚厚的影印资料,抖落开,看见了一个中国女孩和一个老外的合影,那还用说吗,这里面肯定有故事。
在《婚姻与家庭》杂志做编辑N年了,职业的缘故使我嗅出了这个寄自英国的牛皮纸口袋里有着读者想听的故事。于是,赶紧给远方素不相识的女孩写了回信。一个月过去了,等我再拆开英伦飞来的牛皮纸袋的时候,四、五张放大7寸的彩色照片和一叠稿纸展现在我面前,就这样,我目睹了中国女孩郭莹和英国汉学家老布的故事。
当郭莹和老布的照片登在《婚姻与家庭》杂志上的时候,至少100万以上的中国人分享了她的异域情感,而我和郭莹也成了没有见过面的朋友。说实话,郭莹的故事不像我们杂志以往刊登的异域恋情那样缠绵,但也许我们都是北京女孩的缘故,一下子就有了投缘的感觉。她那特有的真诚、真实和幽默、智慧,在这个假冒伪劣盛行的世界里真的很值得珍视。有很多个夜晚,我躺在床上接郭莹的电话神聊到深夜,我告诉她我在俄罗斯的感受,她对我讲游历欧洲的见闻;我们虽远隔重洋却有邻居般的熟悉,待我俩在凯莱大酒店聚会的时候,彼此真的好像老朋友一般,没有半点生疏感。
从郭莹初次在我们的杂志刊登文章,到她厚厚的两本散文在大陆畅销,我想读者喜欢她就在于她的真实。有那么一段时间,国内的很多刊物盛行刊登中国宝贝儿与洋帅哥的奇遇,“精彩”得绝不亚于好莱坞的任何一部煽情作品,我所在的刊物对此也乐此不疲,谁叫读者对浪漫充满幻想呢?但是,如果你细细分析,就会发现那都是故事高手的杜撰,或是自编自导自演的一场场言情戏。即使有真情,也是炮制出来的。这些胡编乱造的情节往往让郭莹大叫:“冬妮,你不要相信,那些'画鬼易,画虎难'的垃圾都是欺骗国人的。伪异国情爱纪实的准嬉皮情调、矫情造作,在西方早已过时。法国作家卢梭早就犀利地批判过此类色情文学是:一只手的作品,因为另一只手正忙于自渎。”
中国宝贝儿与洋情种马的缠绵,难免诱人想入非非。在国内,杨二车娜姆与挪威王子的浪漫爱情曾使洛阳纸贵,于是,与欧洲帅哥谈情说爱变得十分时尚。影星沈丹萍与德国老公走过了20年的幸福婚姻,一些与德国帅哥有过“怪味生活”的女孩便也抛出了“体验纪实”,打出“博出位”的品牌。更有那些沉醉在异国情色梦里的人,竟然剽窃郭莹与英国老公的婚恋故事,再胡乱添些“好看”的“佐料”拿去蒙钱。伪异国情爱的廉价特点在于:通篇彻头彻尾的中国式思维逻辑,及东方式的想当然言情脉络,洋人形象也极具国人头脑中的卡通概念和“鬼子”模式。相对的则是,国外的情况错误百出,笑话连篇。
郭莹忍受不了,于是开始反击,她要把真实公之于众。为此郭莹感叹:“写生活化、真实化、细节化的异国婚恋颇困难。你必须有与老外同吃同住同劳动的体验,还必须有百折不挠的深入采访。”为此她制定了严谨的写作计划,除了采访一群嫁与洋人的“洋太太”,还决意采访一群与中国女性谈情说爱的“洋鬼子”。这真不可想象,因为老外都把婚恋感情当“绝对隐私”,谁会把自己的隐私向人公布?郭莹以自己11年的中西婚姻经历,和她10多年与外国朋友结下的友谊为基础,终挖掘到了一般中国人很难接触到的一手资料。
这是一部原汁原味记录片式的情感实录,真实得甚至让有些国人不能接受。文章写出来之后,郭莹反复把稿子传给我,但是我的送审总是没有得到下文。当真实以残酷的方式展现在眼前的时候,我们往往选择了回避。我们宁可要编造得浪漫离奇的故事,也不肯接受那刺眼痛楚的真实。但是,真实是无法回避的。20年来,改革开放后中国女性的异域情感体验不全是花前月下,有谁知道她们在纽约的雪夜里哭泣,有谁知道伦敦爱情背后的交易?郭莹的《一家两制——嫁给老外写真》,把一个个活生生的、浸满了酸甜苦辣、爱恨情仇的异域婚恋真情,袒露于读者面前。一些国内杂志刊发了书稿后,有眼光的主编们断言:“耐人寻味,颠覆了以往的伪异国婚恋。”
在《婚姻与家庭》杂志做编辑N年了,职业的缘故使我嗅出了这个寄自英国的牛皮纸口袋里有着读者想听的故事。于是,赶紧给远方素不相识的女孩写了回信。一个月过去了,等我再拆开英伦飞来的牛皮纸袋的时候,四、五张放大7寸的彩色照片和一叠稿纸展现在我面前,就这样,我目睹了中国女孩郭莹和英国汉学家老布的故事。
当郭莹和老布的照片登在《婚姻与家庭》杂志上的时候,至少100万以上的中国人分享了她的异域情感,而我和郭莹也成了没有见过面的朋友。说实话,郭莹的故事不像我们杂志以往刊登的异域恋情那样缠绵,但也许我们都是北京女孩的缘故,一下子就有了投缘的感觉。她那特有的真诚、真实和幽默、智慧,在这个假冒伪劣盛行的世界里真的很值得珍视。有很多个夜晚,我躺在床上接郭莹的电话神聊到深夜,我告诉她我在俄罗斯的感受,她对我讲游历欧洲的见闻;我们虽远隔重洋却有邻居般的熟悉,待我俩在凯莱大酒店聚会的时候,彼此真的好像老朋友一般,没有半点生疏感。
从郭莹初次在我们的杂志刊登文章,到她厚厚的两本散文在大陆畅销,我想读者喜欢她就在于她的真实。有那么一段时间,国内的很多刊物盛行刊登中国宝贝儿与洋帅哥的奇遇,“精彩”得绝不亚于好莱坞的任何一部煽情作品,我所在的刊物对此也乐此不疲,谁叫读者对浪漫充满幻想呢?但是,如果你细细分析,就会发现那都是故事高手的杜撰,或是自编自导自演的一场场言情戏。即使有真情,也是炮制出来的。这些胡编乱造的情节往往让郭莹大叫:“冬妮,你不要相信,那些'画鬼易,画虎难'的垃圾都是欺骗国人的。伪异国情爱纪实的准嬉皮情调、矫情造作,在西方早已过时。法国作家卢梭早就犀利地批判过此类色情文学是:一只手的作品,因为另一只手正忙于自渎。”
中国宝贝儿与洋情种马的缠绵,难免诱人想入非非。在国内,杨二车娜姆与挪威王子的浪漫爱情曾使洛阳纸贵,于是,与欧洲帅哥谈情说爱变得十分时尚。影星沈丹萍与德国老公走过了20年的幸福婚姻,一些与德国帅哥有过“怪味生活”的女孩便也抛出了“体验纪实”,打出“博出位”的品牌。更有那些沉醉在异国情色梦里的人,竟然剽窃郭莹与英国老公的婚恋故事,再胡乱添些“好看”的“佐料”拿去蒙钱。伪异国情爱的廉价特点在于:通篇彻头彻尾的中国式思维逻辑,及东方式的想当然言情脉络,洋人形象也极具国人头脑中的卡通概念和“鬼子”模式。相对的则是,国外的情况错误百出,笑话连篇。
郭莹忍受不了,于是开始反击,她要把真实公之于众。为此郭莹感叹:“写生活化、真实化、细节化的异国婚恋颇困难。你必须有与老外同吃同住同劳动的体验,还必须有百折不挠的深入采访。”为此她制定了严谨的写作计划,除了采访一群嫁与洋人的“洋太太”,还决意采访一群与中国女性谈情说爱的“洋鬼子”。这真不可想象,因为老外都把婚恋感情当“绝对隐私”,谁会把自己的隐私向人公布?郭莹以自己11年的中西婚姻经历,和她10多年与外国朋友结下的友谊为基础,终挖掘到了一般中国人很难接触到的一手资料。
这是一部原汁原味记录片式的情感实录,真实得甚至让有些国人不能接受。文章写出来之后,郭莹反复把稿子传给我,但是我的送审总是没有得到下文。当真实以残酷的方式展现在眼前的时候,我们往往选择了回避。我们宁可要编造得浪漫离奇的故事,也不肯接受那刺眼痛楚的真实。但是,真实是无法回避的。20年来,改革开放后中国女性的异域情感体验不全是花前月下,有谁知道她们在纽约的雪夜里哭泣,有谁知道伦敦爱情背后的交易?郭莹的《一家两制——嫁给老外写真》,把一个个活生生的、浸满了酸甜苦辣、爱恨情仇的异域婚恋真情,袒露于读者面前。一些国内杂志刊发了书稿后,有眼光的主编们断言:“耐人寻味,颠覆了以往的伪异国婚恋。”
有价值的文字终不会被埋没,并非所有的人都热衷于道听途说和天马行空的“秘闻”。郭莹的心血没有白费,这部书稿曾被港台、中国大陆及欧洲、北美等多家媒体连载。凡阅读过它的人都会看到多元的世界里,人们对美好的追求;对爱情的向往;对生活的挣扎;对金钱的妥协;对无奈的叹息……;这里描绘了现实社会的中外情感众生相,字里行间,我们不难得出一个结论:物化的浮躁世界里爱情已经成了世间珍品。那些把美好家园设置在异国他乡的女性,把白马王子想象成金发碧眼的女性,真的可以在旖旎的异域风光中找到寄托终生的爱情吗?在郭莹的实录里你或许可以找到答案。
其实,无论在异国还是在家乡,对于女人来说,爱一个人或被一个人爱都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拜伦说得好:“男人的爱情是与男人的生命不同的东西;女人的爱情却是女人的整个生存。”因此,女人把自己的生存交给了谁,就显得尤其重要。但愿那些在异国他乡寻找爱情的姐妹们能找到真爱,毕竟我们的生存不能仅剩下利益和金钱。
2005年11月16日
保冬妮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中国婚姻家庭研究会理事
《婚姻与家庭》杂志主编
其实,无论在异国还是在家乡,对于女人来说,爱一个人或被一个人爱都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拜伦说得好:“男人的爱情是与男人的生命不同的东西;女人的爱情却是女人的整个生存。”因此,女人把自己的生存交给了谁,就显得尤其重要。但愿那些在异国他乡寻找爱情的姐妹们能找到真爱,毕竟我们的生存不能仅剩下利益和金钱。
2005年11月16日
保冬妮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中国婚姻家庭研究会理事
《婚姻与家庭》杂志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