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可通神》配圖《幽閑鼓吹》唐·張固
相國張延賞將判度支。知有一大獄,頗有冤濫,每甚扼腕。及判使,即召獄吏嚴戒之。且曰:“此獄已久,旬日須了。”明旦視事案上,有一小帖子,曰:“錢三萬貫,乞不問此獄。”公大怒,更促之。明日帖子復來,曰:“錢五萬貫。”公益怒,命兩日須畢。明日復見帖子,曰:“錢十萬貫。”公曰:“錢至十萬,可通神矣,無不可回之事。吾懼及禍,不得不止。”
唐朝名相張延賞曾兼管“度支”。“度支”是官職名,因掌管貢賦租稅,量入為出,所以這樣稱呼。張知道他管的這個部門有一個大的冤案,到任以後,就把辦案人員叫來訓斥了一通,命令他們十天之內要把這個案子了結。早上他到了辦公室,發現桌上有一紙條,說:“送上三萬貫錢,請不要過問這案子。”張大怒,督促手下抓緊審案。第二天條子又來了,說:“送上錢五萬貫。”張更加生氣了,命兩天內必須將案子審畢。過了一天又發現條子,說是送上錢十萬貫。張說:“錢至十萬,可通神啦,已沒有辦不到的事了。我亦怕惹禍水,這案子就算了。”
張延賞當任時,曾力主“省官消冗”,上疏皇帝“請減官員,收其俸祿”,還算是一位想幹點事的大臣。但即使是這樣一個高幹,在金錢面前,居然也打了敗仗。人傢送三萬五萬,他還能堅持原則,等到擺在面前的錢達到十萬時,他也守不住了。這位相國的解釋是怕惹禍,而非貪贓。況且,他能當着下屬的面坦陳自己的苦衷,還算是一個誠實的人。不像現在的有些貪官,人傢送點小錢,他統統上繳給紀委,待到來了大錢,這纔悄悄收下,真個是: 又要做婊子又要立牌坊!
相國張延賞將判度支。知有一大獄,頗有冤濫,每甚扼腕。及判使,即召獄吏嚴戒之。且曰:“此獄已久,旬日須了。”明旦視事案上,有一小帖子,曰:“錢三萬貫,乞不問此獄。”公大怒,更促之。明日帖子復來,曰:“錢五萬貫。”公益怒,命兩日須畢。明日復見帖子,曰:“錢十萬貫。”公曰:“錢至十萬,可通神矣,無不可回之事。吾懼及禍,不得不止。”
唐朝名相張延賞曾兼管“度支”。“度支”是官職名,因掌管貢賦租稅,量入為出,所以這樣稱呼。張知道他管的這個部門有一個大的冤案,到任以後,就把辦案人員叫來訓斥了一通,命令他們十天之內要把這個案子了結。早上他到了辦公室,發現桌上有一紙條,說:“送上三萬貫錢,請不要過問這案子。”張大怒,督促手下抓緊審案。第二天條子又來了,說:“送上錢五萬貫。”張更加生氣了,命兩天內必須將案子審畢。過了一天又發現條子,說是送上錢十萬貫。張說:“錢至十萬,可通神啦,已沒有辦不到的事了。我亦怕惹禍水,這案子就算了。”
張延賞當任時,曾力主“省官消冗”,上疏皇帝“請減官員,收其俸祿”,還算是一位想幹點事的大臣。但即使是這樣一個高幹,在金錢面前,居然也打了敗仗。人傢送三萬五萬,他還能堅持原則,等到擺在面前的錢達到十萬時,他也守不住了。這位相國的解釋是怕惹禍,而非貪贓。況且,他能當着下屬的面坦陳自己的苦衷,還算是一個誠實的人。不像現在的有些貪官,人傢送點小錢,他統統上繳給紀委,待到來了大錢,這纔悄悄收下,真個是: 又要做婊子又要立牌坊!
《該聞錄》宋·李畋
開寶中,神泉縣令張某,外廉而內實貪。一日自榜縣門雲:“某月某日是知縣生日。告示門內典級諸色人,不得輒有獻送。”有一曹吏與衆議曰:“宰君明言生日,意令我輩知也。言不得獻送,是謙也。”衆曰:“然。”至日各持縑獻之,命曰“壽衣”。宰一無所拒,感領而已。復告之曰:“後月某日,是縣君生日,更莫將來。”無不嗤者。衆進士以鷺鷥詩諷之雲:“飛來疑是鶴,下處卻尋魚。”
這篇短文的看點在於“外廉內貪”。
北宋開寶年間,神泉縣令張某,外表清廉,內心實際上卻很貪婪。一天,他自寫一紙榜文貼在縣衙門口:“某月某日是本知縣生日。特告示衙門內的各級幹部,到時不得獻禮賀壽。”有一下官看後和大傢商議說:“一把手把自己的生日挑明了,意思是讓我們心知肚明。說是不得獻送,不過是客氣罷了。”大傢說:“的確是這樣。”到了生日那天,每個人都帶了細絹去獻禮,說是就當做壽縫件新衣服吧。縣令來者不拒,衹不過嘴巴上感謝幾句而已,且一一叮囑:“下個月某日,是我太太生日,你就不要再來送禮了。”大傢聽了,沒有一個不在背後嗤笑的。一些進士還以寫鷺鷥的幾句詩:“飛來疑是鶴,下處卻尋魚”,來嘲諷這位“外廉而內實貪”的縣令。
鑒人之難,難就難在識別偽裝。
據說清朝的中興大臣曾國藩是懂相術的,《清史稿》記載說:“國藩為人威重,美須髯,目三角有棱。每對客,註視移時不語,見者悚然,退則記其優劣,無或爽者。”他著有一部《冰鑒》,講的就是其相人識人的心得。
而科技發達的現代,瀋陽一傢公司宣稱研發出了一套“貪官識別”軟件,通過係列定量心理分析,能判斷公務員對權力和財富的貪欲程度。
“莫測是人心”,無論古代的相術還是現代的電腦軟件,都難測表裏不一、人格分裂的巨貪。
但儘管隱藏得深,貪贓總會露出馬腳。
唐朝的裴佶也曾講過一個“外廉內貪”的故事,說的是他的姑夫,政聲清廉,一次下朝回傢,口出怨言,說同僚都講壽州崔刺史的好話,一定是都被他賄賂了。話音未落,門房來報:“崔刺史求見!”裴佶的姑夫正在氣頭上,拒絶相見。然而姓崔的死皮賴臉不肯走,姑夫衹得讓他進了門。但不一會,就聽到姑夫吩咐僕人上茶,接着又吩咐設宴款待。裴佶的姑姑看不懂了,客人走後,問老公何以“前踞而後恭”。姑夫揮手打發裴佶離開,裴偶然回頭,看見他姑夫正拿出一張上書贈絹千匹的單據給老婆看,臉上有按捺不住的喜色。
卻原來貌似餐風宿露的仙鶴,竟也是一隻偷葷吃素的鷺鷥!
開寶中,神泉縣令張某,外廉而內實貪。一日自榜縣門雲:“某月某日是知縣生日。告示門內典級諸色人,不得輒有獻送。”有一曹吏與衆議曰:“宰君明言生日,意令我輩知也。言不得獻送,是謙也。”衆曰:“然。”至日各持縑獻之,命曰“壽衣”。宰一無所拒,感領而已。復告之曰:“後月某日,是縣君生日,更莫將來。”無不嗤者。衆進士以鷺鷥詩諷之雲:“飛來疑是鶴,下處卻尋魚。”
這篇短文的看點在於“外廉內貪”。
北宋開寶年間,神泉縣令張某,外表清廉,內心實際上卻很貪婪。一天,他自寫一紙榜文貼在縣衙門口:“某月某日是本知縣生日。特告示衙門內的各級幹部,到時不得獻禮賀壽。”有一下官看後和大傢商議說:“一把手把自己的生日挑明了,意思是讓我們心知肚明。說是不得獻送,不過是客氣罷了。”大傢說:“的確是這樣。”到了生日那天,每個人都帶了細絹去獻禮,說是就當做壽縫件新衣服吧。縣令來者不拒,衹不過嘴巴上感謝幾句而已,且一一叮囑:“下個月某日,是我太太生日,你就不要再來送禮了。”大傢聽了,沒有一個不在背後嗤笑的。一些進士還以寫鷺鷥的幾句詩:“飛來疑是鶴,下處卻尋魚”,來嘲諷這位“外廉而內實貪”的縣令。
鑒人之難,難就難在識別偽裝。
據說清朝的中興大臣曾國藩是懂相術的,《清史稿》記載說:“國藩為人威重,美須髯,目三角有棱。每對客,註視移時不語,見者悚然,退則記其優劣,無或爽者。”他著有一部《冰鑒》,講的就是其相人識人的心得。
而科技發達的現代,瀋陽一傢公司宣稱研發出了一套“貪官識別”軟件,通過係列定量心理分析,能判斷公務員對權力和財富的貪欲程度。
“莫測是人心”,無論古代的相術還是現代的電腦軟件,都難測表裏不一、人格分裂的巨貪。
但儘管隱藏得深,貪贓總會露出馬腳。
唐朝的裴佶也曾講過一個“外廉內貪”的故事,說的是他的姑夫,政聲清廉,一次下朝回傢,口出怨言,說同僚都講壽州崔刺史的好話,一定是都被他賄賂了。話音未落,門房來報:“崔刺史求見!”裴佶的姑夫正在氣頭上,拒絶相見。然而姓崔的死皮賴臉不肯走,姑夫衹得讓他進了門。但不一會,就聽到姑夫吩咐僕人上茶,接着又吩咐設宴款待。裴佶的姑姑看不懂了,客人走後,問老公何以“前踞而後恭”。姑夫揮手打發裴佶離開,裴偶然回頭,看見他姑夫正拿出一張上書贈絹千匹的單據給老婆看,臉上有按捺不住的喜色。
卻原來貌似餐風宿露的仙鶴,竟也是一隻偷葷吃素的鷺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