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文學>>>> 绘画>> 賈平凹 Gu Pingao   中國 China   現代中國   (1952年二月21日)
賈平凹語畫
  賈平凹先生是文學方面的大手筆,但他學識廣泛,雅擅書畫,頗為人們所喜愛。他的畫特點在一個簡字;以簡略勝,說明白曉暢的話,有別趣,能引人品咂,讓人玩賞。
一條綫的故事
  畫完《一條綫的故事》,我醒得了這麽一個道理:大凡藝術作品,比如一首詩,一支歌,一篇文學作品,當然也有畫,其中都有秘結的。秘結包括了回憶,思念,嚮往,或者憤恨和哀怨。我們讀李商隱的詩,讀到“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之所以覺得好,它勾起了我們自己的情事,但是,李商隱這首詩决不是為我們寫的,古人也不會像我們現在的作傢為寫作而寫作,他一定是給具體的人寫的,一定有着一個凄美的故事發生着,遺憾的是李商隱和那個具體的人死在了唐朝,我們無可再知。  《一條綫的故事》挂在了展覽廳,看的人很多,都在猜想這個故事是什麽。有的說畫傢曾經嚮富有的人藉過一元錢而沒有如願。有的說畫傢可能有過一次將最簡單的事處理成了最復雜的事的經歷。有的說是不是畫傢賭博過?  “故事肯定是有的,”我笑了,“可你們說的都不是。”  “那是什麽呢?”  “為什麽要知道呢,鳥在枝頭上叫,不要問它在叫什麽,衹要叫的悅耳就是了。”
避暑圖
  這是一個夏季,是太熱了,天上沒有一疙瘩雲,陽光就像一把一把的針往地上紮。樹呢,樹呢?遠遠已經沒有樹了,屋外衹有一棵竹,獨竹。  我見到的漢子就坐在竹下避暑。他熱得剃了頭髮,脫了褂子和鞋,恨不得把皮也剝了去。而前的土場上堆滿了白棉花,那不是白棉花,是一團一團的光氣越涌越大,光氣中的狗都腿軟了,伸長着舌頭喘不過氣來,墻頭上的一片瓦在驚,嘎嘎地爆裂,有碎末落下去,墻下的浮士立即冒起三股白煙。  漢子一直在想,想不通的是傢譜上的一句記載:“八百年前,這裏是原始森林,祖先避亂於此。”這是真的嗎?八百年來,少一棵樹就多一個人嗎?多一個人就多一分污染嗎?亂可以避暑卻沒處可避啊!
首頁>> 文學>>>> 绘画>> 賈平凹 Gu Pingao   中國 China   現代中國   (1952年二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