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言 第一章:選帥之謎 第一節 後米盧時代的反思 (一)中央指示引發“大反思” (二)“廊坊會議”定基調 (三)四次會議 八大標準 (四)選帥堪比“選媳婦” 第二節 首次歐洲之行 (一)從曼𠔌追蹤至巴黎 (二)重點出擊特魯西埃 (三)特魯西埃“情深緣淺” (四)轉戰阿姆斯特丹 (五)“鎖定”範哈內亨 (六)一個需要澄清的事實 第三節 二次赴歐多變化 (一)足協選帥為錢所睏 (二)經紀人身份生變 (三)臨時决定改飛德國 (四)揭開種種“謎團” 第二章:漢的人與事 第一節 最早的纔笑到最後 (一)經紀人讓漢耐心等待 (二)選帥組認可漢思想 (三)四年與兩年之爭 (四)延長合同補足薪水差價 第二節 阿裏·漢其人 第三節 五大因素的製約 (一)隊伍年齡結構 (二)國足給國奧讓路 (三)“非典”讓準備縮水 (四)無經驗應對新賽製 (五)聯賽動蕩影響國足 第三章:足球哲學惑 第一節 中國足球沒有哲學 (一)“沒有風格”與“沒有特點” (二)閻世鐸找不到“風格” (三)“風格”與“流派”之誤 第二節 漢睏惑中國足球 (一)漢找不到中國足球的“哲學” (二)漢眼中的中國足球 (1)“中國足球該走‘中間道路’” (2)“中國足球與英格蘭類似” (3)“中國足球缺乏足球思考與語言” (4)“中國足球沒有‘團隊思維’” (5)“中國足球沒有層次感” (6)“中國足球不敢負責” (7)“中國足球害怕‘丟臉’” (8)“中國足球太在意外界說法” (9)“中國足球不敢‘說話’” (10)“中國足球沒有鏟球” (11)“中國足球沒有核心” (12)“中國足球閱讀能力差” (13)“中國足球缺少大局觀” (14)“中國足球看熱鬧的多” (15)“中國足球什麽都不可能” (16)“中國足球沒有激情” (17)“中國足球衹想着‘錢’” 第四章:痛苦中探索 第一節 聯賽問題讓漢為難 (一)米盧曾有過先例 (二)漢在聯賽中發現問題 (三)“非典”與賽製調整打亂計劃 (四)第一次公開意見分歧 第二節 東亞四強賽之“痛” (一)嘗試“352”打法失敗 (二)徹底放棄“352”打法 (三)阿裏·漢的“想當然” (四)漢重新認識中國足球 第三節 阿裏·漢“自救”未果 (一)親點吳金貴助陣失敗 (二)同鄉尼科的遺憾 (三)隊醫斯蒂尼“風波” 第五章:定位中國隊 第一節 定位“442” (一)四後衛是現代足球發展的需要 (二)442符合中國人特性 (三)防守差是中國隊最大的問題 (四)李緯峰身後必須要有人保護 (五)中國隊缺少進攻核心 (六)“整體”取代“個體”的需要 第二節 用人中的爭議 (一)孫繼海問題 (二)鄭智問題 (三)李霄鵬問題 (四)張玉寧問題 第三節 中國隊的四大進步 (一)體能已無問題 (二)防守見成效 (三)位置感得到加強 (四)運動戰中進球見成效 第四節 生日之夜的感慨 (一)亞洲杯後的裂變 (二)中港戰前夜的感嘆 第六章 以歷史為鑒 第一節 中國足球需要理性的揚棄 (一)要事實,不要雄辯 (二)中國足球缺乏“核心競爭力” 第二節 國足外教的輪回 (一)媒體更需冷靜 (二)出綫與提高水平之悖論 第七章:希望在何方 第一節 “輪回”更是機遇 (1)韓國聯賽前期的教訓 (2)日本雙軌製的啓示 (3)錯失韓日世界杯契機 (4)找準輪回的突破口 第二節 國傢隊須盡快重組 (一)1999年的前車之鑒 (二)勿忘“多哈之爭” (三)下屆亞洲杯預賽今年抽簽 第三節 08國奧與國傢隊的銜接 (一)戰略决定傾嚮國奧 (二)國奧“升格”不可取 (三)“一肩雙挑”的歷史教訓 (四)“兩條腿走路”的新問題 (五)一個大膽的建議 第四節 再給漢一次機會 (一)土帥還是洋帥? (二)形勢不容我們拖延 (三)經費成最大“瓶頸” (四)好教練未必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