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文學>>>> 道家类>> 王蒙 Wang Meng   中國 China   現代中國   (1934年十月15日)
老子的幫助
  本書主要內容是對《老子》81章的意譯和證詞,以雜感和隨筆的方式來談人生是王蒙所有著述當中最大的賣點,王蒙的“意譯”吸收、綜合了諸多註傢的成果,而用自己的語言化出。“證詞”部分是王蒙以他的親見、親聞、親歷與認真的推敲思忖為老子的玄之又玄衆妙之門的理論提供一個當代中國的人證、見證、事證、論證,甚至反證。
  
  從早年的青年布爾什維剋到後來的文化大臣再到現今的文壇教父,這種獨特的人生經歷加上王蒙機智幽默汪洋恣肆的文風,讓《老子的幫助》一書與循規蹈矩的學院派路徑和自說自聽的江湖派做法都迥然有別。
  
  此外,本書還收錄了作者近年來寫過的一些談老子的單篇論文與雜文散文,從德性方面、從老子與宗教、老子與數學、老子與審美、老子的方法論等方面闡釋作者對老子的獨特理解和感悟。
  
  老子能夠幫助我們。誠如作者言。
前言:老子的幫助
  年輕時已經迷上了《老子》(又名《道德經》),那時看的是任繼愈教授的註譯本。一個天地不仁、一個寵辱無驚、一個上善若水、一個不爭故莫能與之爭、一個無為、一個治大國若烹小鮮、一個生也柔弱死也堅強,就把我驚呆了。我覺得老子深不見底,我覺得他的論述雖然迷迷瞪瞪,卻是耳目一新,讓人大開眼界,一下子深刻從容了許多。
  青春作賦,皓首窮經,這是當年黃秋耘對我說過的話。從首次接觸到《老子》到現在已經歷經了六十年的滄桑。而接受編輯劉景琳先生的建議做這件事,也經過了五年的考慮斟酌。我决定將《老子的幫助》一書獻給讀者。
  老子對於我們今天的人有什麽幫助呢?
  第一,他帶來了大部分哲學思辨、小部分宗教情懷的對於大道的追求與皈依。他的道是概念之巔、概念之母、概念之神,是世界的共同性,是世界的本原、本源、本質、本體,是世界的歸宿與主幹。讀之心曠神怡,胸有成竹,有大依托,有大根據。
  第二,他帶來了一種逆嚮思維、另類思維乃至顛覆性思維的方法。一般人認為有為、教化、仁義、孝慈、美善、堅強、勇敢、智謀是好的,他偏偏從中看出了值得探討的東西。一般人認為無為、訥於言、不智、愚樸、柔弱、卑下是不好的,他偏偏認為是可取的。他應屬振聾發聵、語出驚人之人。你可以不認同他,卻不能不思考他。
  第三,他帶來了“無為”這樣一個命題、這樣一個法寶。他提倡的是無為而無不為,是道法自然,是不爭故莫能與之爭,是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他的辯證法出神入化,令人驚嘆。他的透視性眼光入木三分,明察秋毫。
  第四,他帶來的是邏輯思維與形象思維的結合,是感悟與思辨的結合,是認識與信仰的結合,是玄妙抽象與生活經驗的結合;是大智慧的無所不在,不拘一格,渾然一體,模糊恍惚。
  第五,他帶來了真正的處世奇術、做人奇境,以退為進,以柔剋剛,以無勝有,以虧勝盈,寵辱無驚,百撓不折。
  第六,他帶來的是漢字所特有的表述的方法、修辭的方法、論辯的方法、取喻的方法、繞口令而又含蓄着深刻內容的為文方法。他將漢字的靈活性多義性多信息性彈性與概括性簡練性發揮到了極緻,他貢獻給讀者與後人的可以說是字字珠璣、句句格言、段段警世、頁頁動心、處處奇葩、自由馳騁、文如神竜巨鯨。這是漢字的真正經典,是漢字古文的天才名篇。
  他幫助我們智慧、從容、鎮定、抗逆、深刻、寬廣、耐心、宏遠、自信、有大氣量、有靜氣與定力。
  以及其他。老子能夠幫助我們。
  本書的主要內容是對《老子》八十一章的意譯與證詞。意譯好說,我缺少訓詁方面的基本功,衹能知難而退,繞難而踽踽獨行。我在釋義上盡量藉鑒專傢前賢們的成果,我用得最多的是任繼愈的《老子新譯》、陳鼓應的《老子註釋及評介》(中華書局版),我感謝他們的贈書,相信這是對我的提攜與幫助。任本簡明穩妥可靠;陳本集註甚全面,解釋意在發掘弘揚,它解讀得相當“進步”。我也讀了傅佩榮的《解讀老子》(綫裝書局版)和《諸子集成》(中華書局版)中的有關老子部分。我還學習過錢鍾書在《管錐編》中的有關著述。傅本清晰明潔;錢著綽約冷峭,旁敲側擊,都對我頗有教益。此外我也參考了孟祥纔評註的《老子》(中國少年兒童出版社版),他更註意將老子的經典推廣普及,並及時對老子的不宜於現如今的論點進行“消毒”批判。我用的版本也是從以上各傢得來,遇有幾傢不一時,則自行選擇。
  我在本書中所做的與前面諸老師不同。我是追求其大意、其整體含意,追求其前後文句中的內在聯繫與邏輯關係,或有郢書燕說之譏,當無見樹忘林之虞。
  至於李書王說,我則全不避諱,然也。幹的就是這個活計。我不是老子專傢,不是國學家,不是歷史學家,不是文化史哲學史專傢,這些都不是我的長項。稍稍長一點的是經歷、閱歷、風雲變幻中的思考與體悟。老子提倡的是無為,我的經歷是“拼命為”與“無可為”、“無奈為”的結合。我能做的是用自己的人生,用我的歷史體驗、社會體驗、政治經驗、文學經驗、思考歷程去為老子的學說“出庭作證”。
  我以我的親見、親聞、親歷與認真的推敲思忖為老子的“玄之又玄”、“衆妙之門”的理論提供一個當代中國的人證、見證、事證、論證,也許還有反證。
  證詞一說使我滿意至極。我曾想說是理解、是心得、是發揮、是體會,都太一般化了。我七十餘年的所見所聞所歷所悟所泣所笑所思所感,不是可以拿出來與老子對證查證掰扯一番嗎?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悟君一句話,回首七十載。老子是原告,春秋戰國時期的社會政治軍事個人生活尤其是當時的主流觀念孔孟之道則是被告。我是法庭所找的而不是原告或被告所找的證人之一,讀者是法官,請判定我的證詞的價值。
  本書還收錄了我近年來寫過的一些談老子的單篇論文與雜文散文,從道性方面、從老子與宗教、老子與數學、老子與審美、老子的方法論等多方面作庭外的多方作證。
  我多次說過,讀書的最樂在於從中發現了生活,發現了生命的體驗;生活的最樂在於從中發現了類書本,發現了迄今書本上尚無的或語焉不詳乃至語焉有誤的新道理、新說法、新見識。
  寫作《老子的幫助》一書,我是何等的快樂呀!
  詩曰:
  老來讀《老子》,
  其樂正無涯。
  無為無挂礙,
  有趣有生發。
  歪打或正中,
  深思自開花。
  作證心先正,
  縱橫非賣瓜。(諺雲,老王賣瓜,自賣自誇也。)
  古今有大道,
  中外皆明察。
  妙門需妙悟,
  玄德要玄遐。
  遠在九天上,
  近在你我他。
  行道常喜悅,
  持德利萬傢。
  知止乃厚樸,
  通暢便絶佳。
  王蒙書於戊子春初
第一章 衆妙之門(1)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
  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
  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衆妙之門。
  大道是不好講述的,講解出來的都不是那個最根本、最本質、最至上、最主導、最永恆、最深刻卻也是最抽象的道,而是現象的、一時的、表面的與廉價的一般見識。
  同樣,那種至上的本質,也是不好稱謂、不好命名即找不到最適宜的概括的。真正最高的本質概念,難以言說。我們一般可以述說、命名的東西,都是現象的、一時的、表面的與廉價的一般概念。
  無或者無名——無概念、無稱謂、未命名,是世界的始初狀態。有或有概念、有稱謂,是世界的發生狀態。所以我們要常常從無、從無概念與無稱謂的角度,來觀察思考世界的深遠、廣大、神秘與奧妙。
  同時可以從有、從有概念與有稱謂的角度,來觀察思考世界的生生不已、豐富多彩、變化萬千。
  無與有都來自同一個世界、同一個過程與變化,來自對於世界與過程的同樣的觀察與同樣的思考。它們都是極抽象的終極概念,它們最接近那個最深遠廣大的本質概括——道,深而又深,遠而又遠,大而又大,變化多端,千姿百態,令人贊嘆!
  首先,開宗明義,老子講的是大道。我們中國的先哲,不是致力於創造一個人格神(例如上帝耶和華)或神格人(耶穌、聖母瑪麗亞、釋迦牟尼),不是膜拜一個物象的圖騰,而是思考萬物、人生、世界的根本(本質、本原、規律、道理、法則、格局、過程、道路、同一性)。
  漢語與漢字的特點是重概括,重聯繫,重尋找同一性。既然人與人之間有共同的本質,人與天(世界)有共同的本質,如淮南子認定,天圓地方,所以頭圓足方;天有日月,所以人有二目……那麽,你應該想到,你應該相信,萬物萬象衆生衆滅,就總會有一個包羅萬物萬象衆生衆滅萬代萬世萬有的同一的本質、規律、道理、法則、過程、道路、同一性。這個本質就是道。為了與一般的各種具體的道相區分,我們有時稱之為大道。
  道是看不見摸不着的,卻又是規定一切主導一切决定一切的。它是本源也是歸宿,它是物質也是精神,它是變化多端又是恆久如一的。它具有超越經驗乃至超越一般哲學思維的、無法證明也無法證偽卻又極合情理的哲思——神學品格。這樣的概括令人嘆服感動,雖然不無混沌模糊之處。
  這樣的道,是模糊推理的産物,是抽象思辨的産物,更是想象力的産物,也有信仰的果實的成分。它是中國式的概念崇拜、概念精神、概念神祇。它是神性的哲學,是哲性的神學,是神奇的概念,是概念之神。
首頁>> 文學>>>> 道家类>> 王蒙 Wang Meng   中國 China   現代中國   (1934年十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