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约十三四年前,我的第一位台湾朋友雷骧兄满世界探访故人的足迹,来到北京拍摄《作家身影》的时候,我有幸认识蔡登山先生。他的敬业精神,一如当时来北京创业的台湾同胞,令我敬佩。而他对中国作家的热情,对他们生平和著作的熟悉,尤其是对于相关回忆录和研究著作的了解,实在出乎我的意料,不禁暗暗惊喜。十几年来,他每次莅临北京,会面畅谈,都是一件快乐的事。
今年蔡先生得中秋包机直航之便,携他的新著稿本《鲁迅爱过的人》来北京,命我在前面写几句话,却使我颇觉为难。是的,却之不恭。虽说鲁迅的理想是“人类最好是彼此不隔膜,相关心”,何况海峡两岸书同文,文化同根,阅读没有技术障碍,彼此理应了然于心。然而,“书面得来终觉浅”,何况书面的东西也少,我对台湾的读书界,尤其是青年朋友还是感到非常陌生。写什么,怎样写才好呢?先贤有言:“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毕竟是人情之常。而无的放矢和无病呻吟,又都是作文的大忌。我只好勉为其难了。
《鲁迅爱过的人》,这题目在海峡对岸我不知道会有怎样的“第一印象”?而我的“第一印象”,却是和“鲁迅骂过的人”是一副对子;然后就会痛苦地想到:如今竟然是大谈“鲁迅身边的女人”,鲁迅的“情爱”乃至“性爱”竟至于何年何月何日何时“性交”,乃至在何地第一次的时代了。不是小市民的嘁嘁嚓嚓,而是峨冠博带、西服革履的“鲁迅研究专家”在讲坛、在书本上嘁嘁嚓嚓。我不知道台湾读者想象得到吗?这样的作者其实都熟悉鲁迅著作,都知道鲁迅指出过“勇士,也战斗,也休息,也饮食,自然也性交”,但也知道鲁迅提出过一个愿望:“从此眼光离开脐下三寸。”今年距离鲁迅逝世70年了,还改不了这种心思,甚至于今为烈,有什么办法呢?因之拜读了蔡先生的大著稿本,我佩服他的眼光开阔,志存高洁,趣味清醇。他写的自然有“爱情”和“无爱情”;但他没有偷窥的心思,不带猥亵的眼色。他以平常的心,“同情的理解”,讲述旧时代前辈人爱情的困苦与两难的处境。他更讲述鲁迅的兄弟情,友情,人情;娓娓道来的是鲁迅和许寿裳、台静农、萧红、曹聚仁和内山完造的情谊。尤其难能可贵的是,蔡先生不仅熟悉鲁迅和他的朋友的著述,对于鲁迅研究者的相关著作,也都熟悉,而且作了必要的引征。这对于读者固然大有裨益,就是对于我,也时有“他/她还写过这样的文章呀”的发现。
大陆的热门话题,是“鲁迅骂过的人”。用这个题目开会研讨学术,用这个题目写书作文。人们难得去了解鲁迅的爱。蔡先生则不同,他专门书写鲁迅的爱,不是讲道理,而是讲事实。一个人爱一个人很平常,爱亲人也很平常,血缘是动物割不断的根,何况我们中国的儒家有“亲亲”的大纲大道理;而爱大众却是很不平常、很难的了,虽然墨子讲“兼相爱”也有几千年的历史。在讲爱的方面,鲁迅也有特别的地方。在固守“父为子纲”的社会和时代,他反对讲“恩”,提倡“自然的爱”。在固守“夫为妻纲”的社会和时代,他反对讲“节烈”,提出男女双方要“自他两利”,平等相爱。在固守“君为臣纲”的专制社会,他反抗专制,提出大众“一要生存,二要温饱,三要发展。有敢来阻碍这三事者,无论是谁,我们都反抗他,扑灭他”,也就是人人理应是独立的,平等的,自由的,是自己命运的主人;人人理应人道地对待别人,而“人道是要各人竭力挣来,培植,保养的,不是别人布施,捐助的”。
鲁迅的爱是具体的,鲁迅的爱又是博大的。他创作,他说:“创作总根于爱。”他讽刺,他说:“讽刺作者虽然大抵为被讽刺者所憎恨,但他却常常是善意的,他的讽刺,在希望他们改善,并非要捺这一群到水底里。”他生于晚清,参与革命;中华民国成立,他参与建设,曾经身为民国政府的事务官和特约研究员,他反抗民国的专制统治者,无论是北洋军阀还是国民党,他说:“我的爱护中华民国,焦唇敝舌,恐其衰微。”鲁迅不爱仇雠:他有分明的是非,热烈的爱憎。他认为:“从圣贤一直敬到骗子屠夫,从美人香草一直爱到麻疯病菌的文人,在这世界上是找不到的,遇见所是和所爱的,他就拥抱,遇见所非和所憎的,他就反拨。”这就是鲁迅的“爱”。
借此机会,谨向蔡先生表示一个爱读鲁迅的老人的敬意和感谢。诗云“嘤其鸣矣,求其友声”,也谨向台湾的读者朋友致意。
王得后?2006年10月9日星期一?在北京
今年蔡先生得中秋包机直航之便,携他的新著稿本《鲁迅爱过的人》来北京,命我在前面写几句话,却使我颇觉为难。是的,却之不恭。虽说鲁迅的理想是“人类最好是彼此不隔膜,相关心”,何况海峡两岸书同文,文化同根,阅读没有技术障碍,彼此理应了然于心。然而,“书面得来终觉浅”,何况书面的东西也少,我对台湾的读书界,尤其是青年朋友还是感到非常陌生。写什么,怎样写才好呢?先贤有言:“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毕竟是人情之常。而无的放矢和无病呻吟,又都是作文的大忌。我只好勉为其难了。
《鲁迅爱过的人》,这题目在海峡对岸我不知道会有怎样的“第一印象”?而我的“第一印象”,却是和“鲁迅骂过的人”是一副对子;然后就会痛苦地想到:如今竟然是大谈“鲁迅身边的女人”,鲁迅的“情爱”乃至“性爱”竟至于何年何月何日何时“性交”,乃至在何地第一次的时代了。不是小市民的嘁嘁嚓嚓,而是峨冠博带、西服革履的“鲁迅研究专家”在讲坛、在书本上嘁嘁嚓嚓。我不知道台湾读者想象得到吗?这样的作者其实都熟悉鲁迅著作,都知道鲁迅指出过“勇士,也战斗,也休息,也饮食,自然也性交”,但也知道鲁迅提出过一个愿望:“从此眼光离开脐下三寸。”今年距离鲁迅逝世70年了,还改不了这种心思,甚至于今为烈,有什么办法呢?因之拜读了蔡先生的大著稿本,我佩服他的眼光开阔,志存高洁,趣味清醇。他写的自然有“爱情”和“无爱情”;但他没有偷窥的心思,不带猥亵的眼色。他以平常的心,“同情的理解”,讲述旧时代前辈人爱情的困苦与两难的处境。他更讲述鲁迅的兄弟情,友情,人情;娓娓道来的是鲁迅和许寿裳、台静农、萧红、曹聚仁和内山完造的情谊。尤其难能可贵的是,蔡先生不仅熟悉鲁迅和他的朋友的著述,对于鲁迅研究者的相关著作,也都熟悉,而且作了必要的引征。这对于读者固然大有裨益,就是对于我,也时有“他/她还写过这样的文章呀”的发现。
大陆的热门话题,是“鲁迅骂过的人”。用这个题目开会研讨学术,用这个题目写书作文。人们难得去了解鲁迅的爱。蔡先生则不同,他专门书写鲁迅的爱,不是讲道理,而是讲事实。一个人爱一个人很平常,爱亲人也很平常,血缘是动物割不断的根,何况我们中国的儒家有“亲亲”的大纲大道理;而爱大众却是很不平常、很难的了,虽然墨子讲“兼相爱”也有几千年的历史。在讲爱的方面,鲁迅也有特别的地方。在固守“父为子纲”的社会和时代,他反对讲“恩”,提倡“自然的爱”。在固守“夫为妻纲”的社会和时代,他反对讲“节烈”,提出男女双方要“自他两利”,平等相爱。在固守“君为臣纲”的专制社会,他反抗专制,提出大众“一要生存,二要温饱,三要发展。有敢来阻碍这三事者,无论是谁,我们都反抗他,扑灭他”,也就是人人理应是独立的,平等的,自由的,是自己命运的主人;人人理应人道地对待别人,而“人道是要各人竭力挣来,培植,保养的,不是别人布施,捐助的”。
鲁迅的爱是具体的,鲁迅的爱又是博大的。他创作,他说:“创作总根于爱。”他讽刺,他说:“讽刺作者虽然大抵为被讽刺者所憎恨,但他却常常是善意的,他的讽刺,在希望他们改善,并非要捺这一群到水底里。”他生于晚清,参与革命;中华民国成立,他参与建设,曾经身为民国政府的事务官和特约研究员,他反抗民国的专制统治者,无论是北洋军阀还是国民党,他说:“我的爱护中华民国,焦唇敝舌,恐其衰微。”鲁迅不爱仇雠:他有分明的是非,热烈的爱憎。他认为:“从圣贤一直敬到骗子屠夫,从美人香草一直爱到麻疯病菌的文人,在这世界上是找不到的,遇见所是和所爱的,他就拥抱,遇见所非和所憎的,他就反拨。”这就是鲁迅的“爱”。
借此机会,谨向蔡先生表示一个爱读鲁迅的老人的敬意和感谢。诗云“嘤其鸣矣,求其友声”,也谨向台湾的读者朋友致意。
王得后?2006年10月9日星期一?在北京
写在《鲁迅爱过的人》前面 王得后
前言 横看成岭侧成峰
——多重视角回看鲁迅 1
第一章 生命难以承受之重
——鲁迅与朱安 11
第二章 十年携手共艰危
——鲁迅与许广平 23
第三章 都是月亮惹的祸?
——鲁迅、许广平、高长虹的“三角”恋情 39
第四章 最是伤心忆往事
——周海婴的回望鲁迅家族 51
第五章 反抗绝望与临歧徬徨
——也谈周氏兄弟 65
第六章 还历史一个真实
——读《鲁迅与我七十年》有感 77
第七章 父子情
——兼谈鲁迅死于须藤误诊之说 91
第八章 长夜凭谁叩晓钟
——许寿裳为鲁迅而死 105
第九章 平生风义兼师友
——台静农与鲁迅 121
第十章 堪称知己的史家之笔
——曹聚仁写鲁迅 137
第十一章 文学血脉的薪火
——萧红与鲁迅的父女情 149
第十二章 永不消失的一家书店
——内山完造与鲁迅 163
第十三章 鲁迅也喜欢北大校花吗? 179
附录:周海婴先生致本书作者的信函 189
前言 横看成岭侧成峰
——多重视角回看鲁迅 1
第一章 生命难以承受之重
——鲁迅与朱安 11
第二章 十年携手共艰危
——鲁迅与许广平 23
第三章 都是月亮惹的祸?
——鲁迅、许广平、高长虹的“三角”恋情 39
第四章 最是伤心忆往事
——周海婴的回望鲁迅家族 51
第五章 反抗绝望与临歧徬徨
——也谈周氏兄弟 65
第六章 还历史一个真实
——读《鲁迅与我七十年》有感 77
第七章 父子情
——兼谈鲁迅死于须藤误诊之说 91
第八章 长夜凭谁叩晓钟
——许寿裳为鲁迅而死 105
第九章 平生风义兼师友
——台静农与鲁迅 121
第十章 堪称知己的史家之笔
——曹聚仁写鲁迅 137
第十一章 文学血脉的薪火
——萧红与鲁迅的父女情 149
第十二章 永不消失的一家书店
——内山完造与鲁迅 163
第十三章 鲁迅也喜欢北大校花吗? 179
附录:周海婴先生致本书作者的信函 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