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文學>> 人文学者>> 季羡林 Ji Xianlin   中国 China   现代中国   (1911年8月6日2009年7月11日)
風風雨雨一百年
  一位世紀老人的記憶與珍藏:風風雨雨一百年
  
  季羨林對自己百年人生的最徹底的總結。
  
  獨傢披露見證季羨林先生一百年人生歷程的珍貴照片
  
  迄今唯一本圖文並茂的季羨林自傳性傳世佳作。
  
  本書由季羨林先生親自選定的《風風雨雨一百年——季羨林自選集》(第一輯)。該套叢書包括了《季羨林自選集——佛》、《季羨林自選集——談國學》、《季羨林自選集——談人生》三册。
  
  其中,《季羨林自選集——佛》是將《季羨林談佛》和《佛教十五題》兩本已在廣大讀者中引起強烈反響的季羨林佛學著作相結合,由季羨林先生親自在原有的基礎上進行了補充,使之成為一部較完整的佛學著述匯編全本。《季羨林自選集——談國學》則是溫傢寶總理嚮全國青年特別推薦的國學大師經典作品。該書面對近年來的 “國學熱”,提出了“大國學”的概念,季羨林先生親自擬定內容選取文章以探討國學精華,可謂國學大師談國學之範本。《季羨林自選集——談人生》是季羨林先生在百年人生中探討人生問題的佳作,是季羨林先生百年人生積澱的精華。
新聞稿:
  文/何夕
  《季羨林自選集》全12册出齊
  《風風雨雨一百年》獨傢圖文記錄季羨林百年人生
  《風風雨雨一百年》:從私塾孩童到病榻老人的獨傢圖文全記錄
  近日,百歲老人季羨林迄今唯一一套親定自選集《季羨林自選集》最後一册,季羨林全彩圖文自傳《風風雨雨一百年》由華藝出版社隆重出版。本册書的出版標志着《季羨林自選集》全集的圓滿結束。《季羨林自選集》共十二册,分別是《談人生》、《談國學》、《佛》、《紅》、《一生的遠行》、《牛棚雜憶》、《我的心是一面鏡子》、《賦得永久的悔》、《悼·念·憶——另一種回憶錄》、《讀書·治學·寫作》、《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以及全彩圖文書《風風雨雨一百年》。此書名為溫傢寶總理看望季老時對季老非凡一生的感慨,季羨林先生親筆書寫書名。自選集從2008年5月開始陸續出版,前後歷時9個月。
  作為全集結束本的《風風雨雨一百年》一書,是季羨林季老的圖文自傳作品,本書獨傢披露了100多幅見證季羨林季老一百年人生歷程的珍貴照片,是迄今唯一一本真正以圖文形式記錄季羨林老先生這個世紀偉人的記憶與珍藏的作品,可以說是季老從私孰孩童到百歲老人的全記錄,濃縮《季羨林自選集》的精華,珍藏價值極高。
  書中對季老的童年、小學、中學、大學、留學、任教、住牛棚,進醫院等人生各個方面,從“我的童年、十年回顧、一個老知識份子的回憶、我和書、在病中、我的學術總結、我的人生感悟”六個方面分別進行了詳實的記述,並配以珍貴照片。是季羨林自己對自己的一次徹底的人生總結,是我們閱讀這位世紀老人百年人生不可多得的讀本。
  該自選集是集“國學大師、學界泰鬥、國寶”三頂桂冠於一身的季羨林老先生在三零一醫院療養期間親自編選的作品集。選集涵蓋了季老的學術著述、散文、雜文、隨筆、遊記等衆多形式。已近耄耋之年的季老對這套自選集傾入了很多心血和精力。據策劃編輯介紹:“季老是在病榻前憑藉聽力完成自選集的大部分選定工作。”
  此次出版的自選集完全遵照季老“存真求實”的意願,毫無刪改的收錄季老各個人生階段的作品。季老在其為自選集所做的序言《做真實的自己》一文就這樣說道:“在人的一生中,思想感情的變化總是難免的。……我主張,一個人一生是什麽樣子,年輕時怎樣,中年怎樣,老年又怎樣,都應該如實地表達出來。在某一階段上,自己的思想感情有了偏頗,甚至錯誤,决不應加以掩飾,而應該堂堂正正地承認。這樣的文章决不應任意刪削或者幹脆抽掉,而應該完整地加以保留,以存真相。在我的散文和雜文中,我的思想感情前後矛盾的現象,是頗能找出一些來的。比如對中國社會某一個階段的歌頌,對某一個人的崇拜與歌頌,在寫作的當時,我是真誠的;後來感到一點失望,我也是真誠的。這些文章,我都毫不加以刪改,統統保留下來。不管現在看起來是多麽幼稚,甚至多麽荒謬,我都不加掩飾,目的仍然是存真。”
  《紅》一書內含季老暢銷名著《清華園日記》,全書記錄季老解放前那段紅色歲月,對當代讀者有一定的藉鑒和學習意義。《一生的遠行》集中記錄季老身在異國他鄉的遊學經歷和見聞感受,對現代年輕認識所涉及國傢的民族精神與生活文化不無裨益。《牛棚雜憶》一書是作品牛棚雜憶、書齋雜錄以及病榻雜記的合集,牛棚雜憶一經聞世便暢銷海內外,是記錄中國“文革”的寶貴財富;書齋雜錄是季老學術生涯的一個側影;病榻雜記是先生近期作品,受到讀者強烈關註。三個經典單行本合集放在一起構成了老人一生的精華。《我的心是一面鏡子》集中收錄先生對自己百年學問人生的回憶與記述文章,是一個百年老人對中國一個世紀的真實見證。《賦得永久的悔》是季老一篇哀而不傷的散文佳作,是先生對社會、人生、學業、己身由內而外的省思、剖析文章,是一本有重要結集價值的季羨林百年人生讀本。《悼·念·憶——另一種回憶錄》是一位百歲老人從親歷者的角度,對已故師友的懷念文章,所念師友皆現當代大師級人物,閱讀和收藏價值極高。《讀書·治學·寫作》收錄先生關於讀書、治學、寫作三個方面的著述,對廣大學子無疑是一次饕餮盛宴。《談人生》因季老親定40餘篇首次問世的作品而備受關註,這亦使該版本成為目前季老《談人生》一書的最全面、最權威版本。《佛》為季羨林佛學研究精華自選本,最權威,最經典。季羨林先生是國內外公認的佛教權威,一生對佛教研究傾註了大量心血,著述甚豐。面對近年來的“國學熱”,季老在《談國學》一書中提出了“大國學”的概念,親自擬定內容選取文章以探討國學之精,可謂國學大師談國學之經典版本。溫傢寶總理特將此書推薦給全國青年。《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是季老最著名也最富爭議的學術論文集,更是一部國學大作。
  值得關註的是,此次季老親定的自選集是作為青少年普及讀物而結集出版的。
  季老除了佛學、國學大師外,亦是位教育大傢,一生教書育人,譽滿天下。進入耄耋之年,季老於病榻之上,還不忘青少年的成長教育。目前,我國18歲以下的未成年人約有3.67億。他們的思想道德狀況如何,直接關係到中華民族的整體素質,關係到國傢前途和民族命運。有鑒於此,季老提出“熱愛祖國,孝順父母,尊重師長,同伴和睦”四句話與當下青少年共勉。這四句話飽含了一位世紀老人對廣大青少年的殷切期望和關愛,表達了一位學者、教育傢對傢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的情懷,道出了現代青少年素質教育的實質和迫切任務,更是季老本人近一個世紀風雨人生的真實寫照。
[季羨林自序]
  做真實的自己(代序)
  在人的一生中,思想感情的變化總是難免的。連壽命比較短的人都無不如此,何況像我這樣壽登耄耋的老人!
  我們舞筆弄墨的所謂“文人”,這種變化必然表現在文章中。到了老年,如果想出文集的話,怎樣來處理這樣一些思想感情前後有矛盾,甚至天翻地覆的矛盾的文章呢?這裏就有兩種辦法。在過去,有一些文人,悔其少作,竭力掩蓋自己幼年挂屁股簾的形象,盡量刪削年輕時的文章,使自己成為一個一生一貫正確,思想感情總是前後一致的人。
  我個人不贊成這種做法,認為這有點作偽的嫌疑。我主張,一個人一生是什麽樣子,年輕時怎樣,中年怎樣,老年又怎樣,都應該如實地表達出來。在某一階段上,自己的思想感情有了偏頗,甚至錯誤,决不應加以掩飾,而應該堂堂正正地承認。這樣的文章决不應任意刪削或者幹脆抽掉,而應該完整地加以保留,以存真相。
  在我的散文和雜文中,我的思想感情前後矛盾的現象,是頗能找出一些來的。比如對中國社會某一個階段的歌頌,對某一個人的崇拜與歌頌,在寫作的當時,我是真誠的;後來感到一點失望,我也是真誠的。這些文章,我都毫不加以刪改,統統保留下來。不管現在看起來是多麽幼稚,甚至多麽荒謬,我都不加掩飾,目的仍然是存真。
  像我這樣性格的一個人,我是頗有點自知之明的。我離一個社會活動傢,是有相當大的距離的。我本來希望像我的老師陳寅恪先生那樣,淡泊以明志,寧靜以致遠,不求聞達,畢生從事學術研究,又决不是不關心國傢大事,决不是不愛國,那不是中國知識分子的傳統。然而陰差陽錯,我成了現在這樣一個人。應景文章不能不寫,寫序也推脫不掉,“春花秋月何時了,開會知多少”,會也不得不開。事與願違,塵根難斷,自己已垂垂老矣,改弦更張,衹有俟諸來生了。
首頁>> 文學>> 人文学者>> 季羡林 Ji Xianlin   中国 China   现代中国   (1911年8月6日2009年7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