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教女絮語?
1997年8月作者於上海關?
第一部分 教女絮語
去年5月,一個地方報紙的一個20來歲的小記者,來到我這個小百姓的傢,先後兩天采訪了11個小時,給我這個小百姓畫了一個小像,報道了我傢一門三博士姐妹的成纔之事,這則特別新聞在2000年6月15日的《武漢晚報》登出後,立即引起了武漢地區許多讀者的關註。這些來電來函來訪者談得最多的自然是關於家庭教育的一些話題。?
一位性急的傢長
做了爸爸媽媽後,起初最關心的就是如何讓小寶貝健康成長的育兒知識和經驗。當孩子上幼兒園、上小學後,最關心的就是教育孩子的方法和經驗了。一般人自然會想,一傢能有三個女博士,傢長肯定多少有些特別的教育經驗。這也真讓傢長們猜對了。不少傢長對我的教女方略尤其感興趣,紛紛來函來電來訪,一位傢長心切,見報的第二天中午12點多,急急忙忙從漢口趕到我傢,並帶着兒子登門造訪,探究教子方略。當天下午,我剛剛看到當天的《武漢晚報》時,就陸續有人打電話到我們學校來,要我介紹教女方略,讀者最感興趣的是我的“玩學習”一說。?
近一年來,我接談了幾十位來訪者,最多的一天,接談了十多位來訪者。一位年長的來訪者,從下午2時許,—直訪談到6時40分,方肯離去。一位奶奶帶着上小學一年級的孫子來求教,訪談後懇求我收下她孫子,專門調教一個星期。他們希望我將我的教女方略早日成書出版。《香港商報》的王藝橋女士先後8次來電話咨詢我的教女方略,武漢的熊麗春女士曾兩度全家來訪,海南省—位部隊的女士打算利用暑假專程來漢,帶獨生子來訓練,海口海關的一位名叫陳剋的女士,更是想登門來訪。一段時間,每個周六成了我傢專門接待來訪者的時間。?
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已經被廣大的傢長所認識,他們對這方面的新聞特別感興趣。可見,一個家庭成功的教育模式引起千百萬傢長共同關註,應該說這是社會的進步。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講,在我國,“智力型”成纔模式是家庭成纔的主要模式,對於我的這種“學習技術型”成纔模式很多傢長是第一次聽說,而且這種成纔模式較前者更具普遍意義。?
風的聯想?
風,古人不知其化學組成,不知其物理學屬性,但是,他們根據一塊新碑石上的碑文,經過若幹年後,漸漸變得模糊不清的現象,準確地推知是風作用的結果,並稱之為風化。後來,並將風化的概念加以引申,而有學風、傢風之說。一個家庭中,全家人都愛勞動,勤儉節約,我們說這個家庭有勤儉之風,而且這“勤儉之風”也和自然界的風一樣,可以“風化”影響這個家庭的成員;一個家庭中,全家人都愛好讀書,我們說這個家庭有讀書風,這個“讀書風”也會像自然界的風一樣,“風化”影響這個家庭的成員。我想,如果傢中有小孩在上小學、中學,傢長應該考慮一下,如何給小孩吹點正風,讀書是需要一個讀書的環境的。?
來訪者中談得比較多的傢教話題是:我的小孩不喜歡讀書,我當媽媽的該怎麽辦?我多半是笑着說:你多給他吹點“風”吧!?
種花與“種伢”?
有的傢長說,像你這樣輔導小伢,傢長似乎太纍了,簡直苦不堪言。武漢人俗稱小孩為“伢”。我說,有的人種花種草,樂趣不淺,難道“種伢”就沒有樂趣嗎?很多傢長都覺得這句話有意思,很啓發人。當然,當我的女兒們上中小學時,我那時的工作負擔不重,小學和初中的課程我都懂一些,傢務事全由妻子羅秀珍一個人包了。現代女性,多有工作,工作忙,回傢還得幹傢務事,這就真的難為人了。?
活字典?
三個女兒讀中小學時,我花了很多錢和很多精力,特地為她們購置了很多教學參考書、工具書、課外讀物、雜志等。一位電視臺的編輯發現,我傢的家庭藏書數量多,是一個特點,還有一個特點是,我傢的這些藏書都是看過的、讀過的。不像有些家庭的藏書,是新嶄嶄的,像是書店裏剛買來的。她問我,這些書,都是她們看過的嗎?我說,不!90%以上是我看的。她一臉茫然,我嚮她解釋說,為了減少女兒們的無效學習時間,如查資料和找書,我力爭當她們的活字典。1978年,我花了42.5元,整整一個月的工資,買了一套《史記》、一套《漢書》、一套《舊唐書》,1986年,高考語文題中,有一題是給沒有標點符號的《霍光傳》加標點符號,1986年9月,縣一中的語文老師用這題來訓練高三的學生,大女陳淑華正讀高三,作業做完後,想知道答案,她立即高聲問道:“爸爸,傢裏有《霍光傳》沒有?”我立即給她找出《霍光傳》。如果讓她自己去查找,可能要花一二小時,可能一天還查不到,這樣,我就減少了她的無效學習時間。我傢中還有一本《唐宋詩詞名句索引》,二女兒陳中靜在讀高三時,做一題語文作業,記得是兩句七言唐詩,第一句是完整的句子,第二句是個不完整的句子,缺最後兩個字,答案中有四個意義相近的二字詞組供選擇,陳中靜做完後,想知道正確答案,問我,我也不知道這個詩句,結果在《唐宋詩詞名句索引》中找到了原文。有一套書,《算術題解中心》、《代數題解中心》、《幾何題解中心》、《三角題解中心》,四大本,花了我半個多月的工資,是30年代由日文翻譯的,1978年重印的,每册5000多道題,大女兒讀初三時,一道二元一次方程,確實難,我在《代數題解中心》一書中找到。這樣的事還有一些。?
教女絮語?
1997年8月作者於上海關?
第一部分 教女絮語
去年5月,一個地方報紙的一個20來歲的小記者,來到我這個小百姓的傢,先後兩天采訪了11個小時,給我這個小百姓畫了一個小像,報道了我傢一門三博士姐妹的成纔之事,這則特別新聞在2000年6月15日的《武漢晚報》登出後,立即引起了武漢地區許多讀者的關註。這些來電來函來訪者談得最多的自然是關於家庭教育的一些話題。?
一位性急的傢長
做了爸爸媽媽後,起初最關心的就是如何讓小寶貝健康成長的育兒知識和經驗。當孩子上幼兒園、上小學後,最關心的就是教育孩子的方法和經驗了。一般人自然會想,一傢能有三個女博士,傢長肯定多少有些特別的教育經驗。這也真讓傢長們猜對了。不少傢長對我的教女方略尤其感興趣,紛紛來函來電來訪,一位傢長心切,見報的第二天中午12點多,急急忙忙從漢口趕到我傢,並帶着兒子登門造訪,探究教子方略。當天下午,我剛剛看到當天的《武漢晚報》時,就陸續有人打電話到我們學校來,要我介紹教女方略,讀者最感興趣的是我的“玩學習”一說。?
近一年來,我接談了幾十位來訪者,最多的一天,接談了十多位來訪者。一位年長的來訪者,從下午2時許,—直訪談到6時40分,方肯離去。一位奶奶帶着上小學一年級的孫子來求教,訪談後懇求我收下她孫子,專門調教一個星期。他們希望我將我的教女方略早日成書出版。《香港商報》的王藝橋女士先後8次來電話咨詢我的教女方略,武漢的熊麗春女士曾兩度全家來訪,海南省—位部隊的女士打算利用暑假專程來漢,帶獨生子來訓練,海口海關的一位名叫陳剋的女士,更是想登門來訪。一段時間,每個周六成了我傢專門接待來訪者的時間。?
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已經被廣大的傢長所認識,他們對這方面的新聞特別感興趣。可見,一個家庭成功的教育模式引起千百萬傢長共同關註,應該說這是社會的進步。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講,在我國,“智力型”成纔模式是家庭成纔的主要模式,對於我的這種“學習技術型”成纔模式很多傢長是第一次聽說,而且這種成纔模式較前者更具普遍意義。?
風的聯想?
風,古人不知其化學組成,不知其物理學屬性,但是,他們根據一塊新碑石上的碑文,經過若幹年後,漸漸變得模糊不清的現象,準確地推知是風作用的結果,並稱之為風化。後來,並將風化的概念加以引申,而有學風、傢風之說。一個家庭中,全家人都愛勞動,勤儉節約,我們說這個家庭有勤儉之風,而且這“勤儉之風”也和自然界的風一樣,可以“風化”影響這個家庭的成員;一個家庭中,全家人都愛好讀書,我們說這個家庭有讀書風,這個“讀書風”也會像自然界的風一樣,“風化”影響這個家庭的成員。我想,如果傢中有小孩在上小學、中學,傢長應該考慮一下,如何給小孩吹點正風,讀書是需要一個讀書的環境的。?
來訪者中談得比較多的傢教話題是:我的小孩不喜歡讀書,我當媽媽的該怎麽辦?我多半是笑着說:你多給他吹點“風”吧!?
種花與“種伢”?
有的傢長說,像你這樣輔導小伢,傢長似乎太纍了,簡直苦不堪言。武漢人俗稱小孩為“伢”。我說,有的人種花種草,樂趣不淺,難道“種伢”就沒有樂趣嗎?很多傢長都覺得這句話有意思,很啓發人。當然,當我的女兒們上中小學時,我那時的工作負擔不重,小學和初中的課程我都懂一些,傢務事全由妻子羅秀珍一個人包了。現代女性,多有工作,工作忙,回傢還得幹傢務事,這就真的難為人了。?
活字典?
三個女兒讀中小學時,我花了很多錢和很多精力,特地為她們購置了很多教學參考書、工具書、課外讀物、雜志等。一位電視臺的編輯發現,我傢的家庭藏書數量多,是一個特點,還有一個特點是,我傢的這些藏書都是看過的、讀過的。不像有些家庭的藏書,是新嶄嶄的,像是書店裏剛買來的。她問我,這些書,都是她們看過的嗎?我說,不!90%以上是我看的。她一臉茫然,我嚮她解釋說,為了減少女兒們的無效學習時間,如查資料和找書,我力爭當她們的活字典。1978年,我花了42.5元,整整一個月的工資,買了一套《史記》、一套《漢書》、一套《舊唐書》,1986年,高考語文題中,有一題是給沒有標點符號的《霍光傳》加標點符號,1986年9月,縣一中的語文老師用這題來訓練高三的學生,大女陳淑華正讀高三,作業做完後,想知道答案,她立即高聲問道:“爸爸,傢裏有《霍光傳》沒有?”我立即給她找出《霍光傳》。如果讓她自己去查找,可能要花一二小時,可能一天還查不到,這樣,我就減少了她的無效學習時間。我傢中還有一本《唐宋詩詞名句索引》,二女兒陳中靜在讀高三時,做一題語文作業,記得是兩句七言唐詩,第一句是完整的句子,第二句是個不完整的句子,缺最後兩個字,答案中有四個意義相近的二字詞組供選擇,陳中靜做完後,想知道正確答案,問我,我也不知道這個詩句,結果在《唐宋詩詞名句索引》中找到了原文。有一套書,《算術題解中心》、《代數題解中心》、《幾何題解中心》、《三角題解中心》,四大本,花了我半個多月的工資,是30年代由日文翻譯的,1978年重印的,每册5000多道題,大女兒讀初三時,一道二元一次方程,確實難,我在《代數題解中心》一書中找到。這樣的事還有一些。?
我買來的中小學教學參考書,相對而言,我看得多些,多數是為女兒們備查備問,當她們的活字典,減少她們的無效學習時間。當然,如果說,傢長的文化水平達不到,那也是無能為力的事。這是因人因事而異的事情,這種經驗,不可能處處放光彩。?
子女教育問題是多方面的,是綜合治理工程。進行學習技術訓練是個基礎。子女教育中有許多問題是共性問題,諸如:?
其他學習能力:背誦能力、背記能力、理解能力、比較能力、分析能力、推理能力、綜合能力、發散思維能力、自製能力、耐力、毅力等等能力的培養、訓練,在長期的子女輔導過程中,我同樣遇到過,這些能力的培養,有不少教育傢們有專述,有興趣的傢長可以參考其他書籍。?
小記者的認同:“玩學習”?
記者小曹在采訪中,對我的“玩學習”一說,頗為贊同,且原稿即以“玩學習,快樂且事半功倍”為題,意在嚮讀者介紹“玩學習”這種新觀念、新思維。?
“玩學習”一說,是作者的經驗和感悟。武漢人戲稱汽車司機是“玩”盤子(方向盤)的人,戲稱軍人是“玩槍”的人,社會上還有戲稱專營寵物電腦之類的生意人是“玩”寵物的、“玩”電腦的說法,這裏所說的玩,不是玩耍的意思,是以此為業樂此不疲的意思,我在輔導三個女兒學習時,一時靈感飛來突發奇想,心想,那些喜歡讀書的學生不也可以稱為“玩學習”的人嗎?不同的衹是玩的對象不同,司機玩的是和“盤子”有關的技術,軍人玩的是和槍有關的技術和知識,生意人玩的是有關寵物和電腦之類的商品的銷售技巧和知識,那麽學生玩的就是和學習有關的學習技術(讀寫算記的技術)和知識。?
一個人不會開汽車,坐在駕駛室裏摸一摸玩弄一下方向盤,那自然不能稱為“玩盤子”的人,那些所謂“玩盤子”的人不是在駕駛室裏玩弄方向盤的人,他們是視方向盤為命根子,愛方向盤如命的人,他們一握住方向盤,就全神貫註神經高度興奮,我想要是學生視書如命根子,愛書如命,那麽他的學習不會不好。從另一個角度講,方向盤、槍、寵物、電腦都能讓一些人視其為命根子,書就不能麽?每個學生都愛玩遊戲,把玩的對象變一下,變成書、變成學習,不是一樣可以麽?問題是玩遊戲有很多玩法,大孩子可以教小孩子,而玩學習怎麽個玩法,連傢長老師們都不會玩,而且有些人總是口頭上大聲叫喊“寓教於玩,寓教於玩”,但是對於怎麽樣來指導小學生將學習的過程改造為遊戲的形式,幾乎所有的人都沒有嘗試過,我也是在一閃念之間纔認識到“玩學習”的重要性的。?
概括地說,我將“讀寫算記”這四項學習的基本技術的訓練,以一種遊戲的形式來訓練,好像玩跳棋、軍棋、象棋一樣,和孩子一起來玩,把做一卡口算題、口算馬拉鬆、1000字朗讀準確度測試、1~400阿拉伯數字書寫、3分鐘書寫速度比賽、背英語單詞速度測試都當作一種學習遊戲,我自己也參加,讓他們看看老爸的本領,由於是一起玩不是正規的考試,她們都沒有任何緊張感,她們那時年紀小,開始時,速度和準確度都趕不上我,一旦趕上或超過我時,她們那種高興勁比玩遊戲還玩遊戲。?
我在本書中所介紹的讀寫算記的許多訓練都可以改造成各種學習遊戲,各位傢長衹需稍加變通即可,這種學習遊戲玩起來比玩棋、玩撲剋還令人興奮,本書後面有不少的真實的故事可以說明這一點。?
“玩學習”不僅使小孩樂於讀寫算記的技術性訓練,而且訓練效果特別顯著。例如高速閱讀技術訓練可以使小孩的閱讀速度提高5倍~10倍,這可稱作其事半之半,其功倍之倍。?
全職媽媽與人口資源大國?
《哈佛女孩劉亦婷》一書的作者劉亦婷的媽媽劉衛華,為全中國人民做了一件大好事——她把小亦婷的早期家庭教育作了詳細記載,並寫成書。可能,在一些人的眼裏,《哈佛女孩劉亦婷》絶不能稱為一部不朽的著作,但是我認為,從家庭教育的角度來說,《卡爾?威特的教育》算得上世界幾百年德國幾千年都難得的不朽著作,《哈佛女孩劉亦婷》算得上世界幾百年中國幾千年都難得的不朽著作。此書的不朽在於:劉衛華給千百萬中國母親樹立了一個特別的“育優”典範。如果中國千百萬母親都能像她那樣,用自己的全部心血來“育優”,如果中國幾百萬“候補”母親都能像她那樣,積極作好“育優”的準備,我想,中國在加人世貿後衹須十幾年,中國就不是現在的中國,我看,就資源而論,中國最大的資源就是人口資源,這個資源是世界其他國傢都無法相比的。但現在中國教育比較落後,人口素質差,資源大而不優,要把這個大資源變成優勢資源,除了要加大教育投入之外,最好的辦法就是“育優”,利用人口質量優勢去搶占國際優質教育資源,把沉重的人口負擔變成人口資源優勢,把人口大國變成人口資源大國,這是現在
子女教育問題是多方面的,是綜合治理工程。進行學習技術訓練是個基礎。子女教育中有許多問題是共性問題,諸如:?
其他學習能力:背誦能力、背記能力、理解能力、比較能力、分析能力、推理能力、綜合能力、發散思維能力、自製能力、耐力、毅力等等能力的培養、訓練,在長期的子女輔導過程中,我同樣遇到過,這些能力的培養,有不少教育傢們有專述,有興趣的傢長可以參考其他書籍。?
小記者的認同:“玩學習”?
記者小曹在采訪中,對我的“玩學習”一說,頗為贊同,且原稿即以“玩學習,快樂且事半功倍”為題,意在嚮讀者介紹“玩學習”這種新觀念、新思維。?
“玩學習”一說,是作者的經驗和感悟。武漢人戲稱汽車司機是“玩”盤子(方向盤)的人,戲稱軍人是“玩槍”的人,社會上還有戲稱專營寵物電腦之類的生意人是“玩”寵物的、“玩”電腦的說法,這裏所說的玩,不是玩耍的意思,是以此為業樂此不疲的意思,我在輔導三個女兒學習時,一時靈感飛來突發奇想,心想,那些喜歡讀書的學生不也可以稱為“玩學習”的人嗎?不同的衹是玩的對象不同,司機玩的是和“盤子”有關的技術,軍人玩的是和槍有關的技術和知識,生意人玩的是有關寵物和電腦之類的商品的銷售技巧和知識,那麽學生玩的就是和學習有關的學習技術(讀寫算記的技術)和知識。?
一個人不會開汽車,坐在駕駛室裏摸一摸玩弄一下方向盤,那自然不能稱為“玩盤子”的人,那些所謂“玩盤子”的人不是在駕駛室裏玩弄方向盤的人,他們是視方向盤為命根子,愛方向盤如命的人,他們一握住方向盤,就全神貫註神經高度興奮,我想要是學生視書如命根子,愛書如命,那麽他的學習不會不好。從另一個角度講,方向盤、槍、寵物、電腦都能讓一些人視其為命根子,書就不能麽?每個學生都愛玩遊戲,把玩的對象變一下,變成書、變成學習,不是一樣可以麽?問題是玩遊戲有很多玩法,大孩子可以教小孩子,而玩學習怎麽個玩法,連傢長老師們都不會玩,而且有些人總是口頭上大聲叫喊“寓教於玩,寓教於玩”,但是對於怎麽樣來指導小學生將學習的過程改造為遊戲的形式,幾乎所有的人都沒有嘗試過,我也是在一閃念之間纔認識到“玩學習”的重要性的。?
概括地說,我將“讀寫算記”這四項學習的基本技術的訓練,以一種遊戲的形式來訓練,好像玩跳棋、軍棋、象棋一樣,和孩子一起來玩,把做一卡口算題、口算馬拉鬆、1000字朗讀準確度測試、1~400阿拉伯數字書寫、3分鐘書寫速度比賽、背英語單詞速度測試都當作一種學習遊戲,我自己也參加,讓他們看看老爸的本領,由於是一起玩不是正規的考試,她們都沒有任何緊張感,她們那時年紀小,開始時,速度和準確度都趕不上我,一旦趕上或超過我時,她們那種高興勁比玩遊戲還玩遊戲。?
我在本書中所介紹的讀寫算記的許多訓練都可以改造成各種學習遊戲,各位傢長衹需稍加變通即可,這種學習遊戲玩起來比玩棋、玩撲剋還令人興奮,本書後面有不少的真實的故事可以說明這一點。?
“玩學習”不僅使小孩樂於讀寫算記的技術性訓練,而且訓練效果特別顯著。例如高速閱讀技術訓練可以使小孩的閱讀速度提高5倍~10倍,這可稱作其事半之半,其功倍之倍。?
全職媽媽與人口資源大國?
《哈佛女孩劉亦婷》一書的作者劉亦婷的媽媽劉衛華,為全中國人民做了一件大好事——她把小亦婷的早期家庭教育作了詳細記載,並寫成書。可能,在一些人的眼裏,《哈佛女孩劉亦婷》絶不能稱為一部不朽的著作,但是我認為,從家庭教育的角度來說,《卡爾?威特的教育》算得上世界幾百年德國幾千年都難得的不朽著作,《哈佛女孩劉亦婷》算得上世界幾百年中國幾千年都難得的不朽著作。此書的不朽在於:劉衛華給千百萬中國母親樹立了一個特別的“育優”典範。如果中國千百萬母親都能像她那樣,用自己的全部心血來“育優”,如果中國幾百萬“候補”母親都能像她那樣,積極作好“育優”的準備,我想,中國在加人世貿後衹須十幾年,中國就不是現在的中國,我看,就資源而論,中國最大的資源就是人口資源,這個資源是世界其他國傢都無法相比的。但現在中國教育比較落後,人口素質差,資源大而不優,要把這個大資源變成優勢資源,除了要加大教育投入之外,最好的辦法就是“育優”,利用人口質量優勢去搶占國際優質教育資源,把沉重的人口負擔變成人口資源優勢,把人口大國變成人口資源大國,這是現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