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文學>> 生理心理>> 佚名 Yi Ming   中國 China   現代中國  
《生命關懷》叢書:嬰幼兒心理行為保健
  從嬰幼兒的呵護到所需的心理咨詢,健康指導,疾病防治,引導人們自生命之初開始進行生命關懷。針對嬰幼兒心理行為保健已成為現在醫學界、教育界和社會大衆關註的熱點,本書通過對嬰幼兒在各年齡段的心理行為特徵的描述和剖析,對幼兒心理、生理、智力、行為的探究和揭示,指導傢長和護理人員對幼兒進行具體的瞭解、照顧和健康撫養,內容主要包括三個方面:闡述嬰幼兒心理行為發育特徵。
第1節:嬰幼兒氣質與早期教育(1)
  嬰幼兒氣質與早期教育
  二、不同氣質類型嬰幼兒的養育對策
  (一)易養型氣質
  總體來說,易養型氣質孩子的父母是比較輕鬆的,因為孩子生活有規律,性情開朗,容易適應環境,對事情的反應比較平和。衹要父母盡心養育,註意營造相互愉快的環境,不用費太多神,孩子就長大了。
  但是,父母千萬別忽視易養型氣質的孩子也有消極的一面,他可能有時即使不舒服或不適應,也往往不容易露在表面,或表達不明顯。如果父母不認真觀察或把孩子的表現不當回事,就會耽誤孩子的病情或讓孩子受到冷落。
  教養對策:對易養型氣質的孩子,父母平時要多留心他的身心情況,尤其是對孩子的輕微抱怨或申訴均應予以查問,讓易養型氣質的孩子全方位健康成長。
  (二)睏難型氣質
  睏難型氣質孩子的顯著特點是好動,即動作多,頻率較快,精力特別旺盛。這並不是寶寶故意這麽做,而是孩子固有氣質的表現。
  教養對策:面對睏難型氣質的孩子,采取嫌煩、抱怨、聽之任之、訓斥等做法都是不適當的,父母應對孩子進行有意識的引導。
  1.讓孩子釋放能量
  訓練方法:
  ①衹要孩子能夠自己做的事情,就讓孩子自己做,比如吃飯,穿衣,大小便,幫父母拿襪子、鞋子、梳子、毛巾等。孩子開始可能做不好,父母要以最大的耐心引導他,反復地做,使孩子有釋放能量的機會。同時,父母還要為孩子每個行為的成功完成給以稱贊。
  ②父母每天抽出時間和孩子一起做遊戲、玩玩具、塗鴉等,結束後讓孩子自己收拾玩具、紙筆並放到指定地點。這樣既培養孩子從小就養成做事有始有終的好習慣,又讓孩子有釋放能量的機會。
  ③必要時父母定期帶孩子參加滑板等感覺統合訓練課程,有利於孩子大腦皮層協調性的發育。
  2.及早養成生活的節律性
  睏難型氣質孩子的生活規律性相對較差,這種無規律的生活不僅讓傢裏成員難安寧,而且孩子自己也難適應各種不斷變化的環境,容易出現體質差和易患病等狀況。所以,父母首先應訓練孩子的生活規律性,讓孩子的飲食、睡眠、大小便等生活習慣從雜亂無章變成有規律有序。當生活有了規律性,孩子的任性、適應慢、情緒不穩定的缺點就會慢慢減少,而反應快、情感豐富、精力好的優點就會凸現出來。
  訓練方法:
  ①註意喂養和飲食:孩子1歲後盡可能使其飲食有規律。定時喂養,科學化飲食,多飲水,多吃新鮮食物,避免吃加工包裝食品(內有添加劑、食物色素和穩定劑等)和各種飲料、冰激凌等。
第2節:嬰幼兒氣質與早期教育(2)
  ②規律性運動:幫助、引導孩子每晚睡覺前慢運動20~30分鐘。
  ③保證睡眠:早起床(早晨6︰00~6︰30起床),早睡覺(晚上9點左右睡覺)。晚上睡覺前父母與孩子交流(講故事、聽音樂等),培養孩子睡覺好心情。
  ④規律性大便:養成每天大便1次,最好有固定的大便時間。
  (三)發動緩慢型氣質
  發動緩慢型氣質的孩子在1歲之內是比較靜的,不大好哭,也不太愛笑。拿出新買的玩具,孩子並沒有父母預想的那麽高興,但孩子還是拿在手裏,經過審視一些時間後,纔逐漸表現出對玩具喜歡或不喜歡的心情。
  這種孩子做事情認真、思想集中、不露聲色,但接受和適應新東西較慢,有時會被父母誤認為孩子反應遲鈍或"笨";同時行為抑製、社交能力差、對環境情緒反應強烈,表現膽怯、淡漠、孤僻等。
  教養對策:
  ·給孩子製造預先準備的機會。例如傢裏要來朋友,在朋友沒來之前,先對孩子介紹朋友的情況,朋友是什麽樣的人,朋友和父母關係如何親密,教孩子如何禮貌接待朋友,預先給孩子設計一下交流用語,等等,這樣孩子就預先熟悉了即將發生的事件,在孩子的大腦裏有了印象。當朋友到來時,父母盡可能鼓勵孩子與朋友接近,並及時表揚孩子的每一個進步。這樣就使孩子很快拉近了與朋友的距離。
  ·5~7個月的孩子常有怕生的表現,見到生人會大哭,怕生人碰,這是正常的。但1歲以後孩子如果仍然很怕陌生人,很怕新環境,或對新的物品總是高度警惕,不敢接近,總愛黏着傢人等,就已經顯露孩子的發動緩慢型氣質了。
  訓練方法:
  ①有意識帶孩子與同齡孩子或稍大些的孩子一起玩;
  ②引導和鼓勵孩子與其他孩子交換玩具或物品,讓孩子體會交換的樂趣;
  ③引導和鼓勵孩子在人多的場合說話、表演、傳播信息等,增加孩子的自信心,同時給孩子嚮外表露的機會。這樣就可以讓孩子逐漸大方起來,避免孩子以後發生孤僻或自閉等心理問題。
  每個兒童都有他自身的氣質特點,傢長和教師在撫養、教育的過程中應充分尊重,依據不同的氣質類型采取相應的方式,才能使兒童快樂、健康地成長。
  0~3歲嬰幼兒氣質表現出一定的個體及群體間差異,瞭解孩子的氣質特點對教養實踐具有啓示意義。在準確瞭解孩子的氣質類型及其各維度的不同特點後,教養者更能理解嬰幼兒在日常生活中的各種行為,欣賞嬰幼兒各具特色的表現;更加心平氣和,從而做到"耐心等待、適時引導";更加有意識地使自己的要求與嬰幼兒的氣質相協調,從而激發積極因素,回避消極因素,讓嬰幼兒感覺寬鬆、自主,産生"調適良好",發揮出最佳狀態,預防行為問題的發生。
首頁>> 文學>> 生理心理>> 佚名 Yi Ming   中國 China   現代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