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学论坛>> 婚姻家庭>> 曹保印 Cao Baoyin   中国 China   现代中国  
一位父亲的札记:月子
  本书以生活随笔的形式,原汁原味地记录了月子期间的生活,以及由此而引发的评论、经验和教训。作者是知名媒体 新京报的资深编辑、评论员,也是儿童文学作家,对教育问题深有研究。准父母、新生儿的父母,可以把它看成是育婴书,从中借鉴经验、汲取教训;普通的读者,可以把它看成是独特的生活教育随笔集,回望“人之初”时,单纯而美好的生命起点之美;青少年可以把它看成是品德养成书,从中了解父母亲无私的真爱,领悟“父母恩 ”的深义。
第1节:献诗:创造美丽新天堂
  献诗:创造美丽新天堂
  ——给天天
  你是一个纯洁天使
  悄悄展开隐形的翅膀
  向着人间翩翩飞翔
  像精灵,离开水晶宫殿
  一路飞,一路幸福歌唱
  歌声过处,大地沐浴阳光
  啊!天天,我的小天使
  来吧,让我们一起探索
  创造美丽新天堂
  你是一个善良天使
  轻轻展开透明的翅膀
  朝着人间静静飞翔
  像清风,滑过七月荷塘
  一路飞,一路播撒梦想
  梦想落处,大地盛开春光
  啊!天天,我的小天使
  来吧,让我们一起坚持
  创造美丽新天堂
  你是一个爱的天使
  缓缓展开神话的翅膀
  迎着人间默默飞翔
  像星辰,把沉沉暗夜照亮
  一路飞,一路种植希望
  希望到处,大地缀满星光
  啊!天天,我的小天使
  来吧,让我们一起努力
  创造美丽新天堂
  你是一个真的天使
  舒展天行健的翅膀
  在人生路上高高飞翔
  像天鹰,傲然飞越漫漫长空
  一路飞,一路热情万丈
  热情燃处,大地辉映天光
  啊!天天,我的小天使
  来吧,让我们引来天火
  创造美丽新天堂
  2007年9月7日13时22分作
  序一:与孩子一起成长
  朱永新
  我与保印兄神交已久。今年3月,全国“两会”召开前一天,在北京理工大学的一次新闻发布会上,我们匆匆见了一面,相谈甚欢。
  作为《新京报》的资深编辑,他的敬业精神一直感动着我,他不厌其烦地发来可以作为写作题材的文字,不断文雅地勾起你写作的冲动,因此也不敢懈怠地应付我在《新京报》开的时事专栏“新教育”。
  前不久,他主编的大著《中国教育热点新观察》(上下卷)出版,希望我写点文字。我一看那些大家的名字,吓得有点腿软,打了退堂鼓。但是,总觉得欠了他的人情。
  前几天,保印兄又来信说,他的女儿“天天”来到这个世界已经46天了,身体很健康。在女儿整个月子期间,他每天坚持写札记,结果陆陆续续,居然写了16万多字。现在,这本名为《月子:一位父亲的札记》的小书,就要在人民出版社东方出版社系人民出版社的副牌。正式出版了。他说,因为新教育实验强调“师生共写随笔”,要求学会记录自己的生活,学会反思自己的行为,所以他的这种做法,“其实也是新教育的一种形式”。他希望我为这本书写点文字。
  我认真地拜读了保印兄的这本书,很快就被书的内容打动了。在感动和兴奋之余,我非常乐意向朋友们推荐这本特别的书。
  书名让我想起26年春节晚会上,赵本山与宋丹丹表演的小品。似乎宋丹丹曾经在那个小品中,说过要写一本《月子》。现在,宋丹丹没有写出来,被保印兄捷足先登了。这是笑话。而书的副标题却是很真实的:“一位父亲的札记”。
  我知道,曾经有许多学者、作家记录过孩子的成长,如著名儿童心理学家陈鹤琴先生,就用808天的时间记录儿子的生命与生活的历史。但是,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世界,都是一个独特的生命。每一个父亲都有自己的审美情趣与价值观,都有自己的观察方式与记录视角。
  因此,这本书呈现给我们的,是发生在21世纪的初叶,北京城里的一个有着教育自觉的知识分子家庭里的育儿故事。通过它,我们可以“更真切地体验生命的神奇,更持久地思考人生的意义,更深入地考察时代的文明”。
  我在许多场合说过,孩子最重要的老师是父母。在孩子来到人世以前,我们的父母就应该接受基本的教育理念,掌握基本的教育方法。而现在的父母大部分是“无照上岗”,这与没有经过驾驶训练的司机,其实没有什么区别,而且危险性更大——因为儿童的早期教育,是决定人的一生发展的关键。所以,家庭的教育,是为生命奠基的事情。在孩子走进学校大门以前,他们的人格特征、行为方式、认知风格,基本上已经开始形成或者具备了雏形。正如惠特曼所说,儿童最初看到的东西,那个东西就成为他的一部分,他就会变成那个东西。
第2节:序一:与孩子一起成长
  我们新教育实验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让父母与孩子一起成长。在许多新教育实验学校,我们开展了新父母教育的探索。我们希望父母亲更加自觉地关注与直接地介入孩子的成长,不是把孩子的教育仅仅看成是学校的事情。我们希望让孩子拥有“晨诵—午读—暮省”的生活方式,希望父母与孩子一起共读共写。因为只有这样,父母与孩子才会避免成为“生活在同一个房间的陌生人”。
  当然,新教育实验不可能让所有的孩子成为“哈佛女孩”,不可能让所有的孩子上清华、北大,我们倡导的是“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是让每一个孩子成为他(她)自己,发挥他(她)的个性、特长和潜力,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享受教育的幸福与快乐,让孩子有一个阳光灿烂的家庭与学校生活,是新教育实验的重要价值追求。同时,我们认为,父母与孩子一样需要成长,而且,没有父母的成长,就没有孩子的发展。
  在这个方面,保印兄为我们做了一个非常好的榜样。他用心地记录着孩子成长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从“降临人间”到“焦虑的体温”,从“梦中的微笑”到半夜的啼哭,从“肚脐盖脱落”到“伤了小脚丫”,从“理胎发成光头”到“安静过满月”,每一个故事都是那么真实,就像发生在自己家里一样。
  他同时认真地反省着每一天的成败得失,在“经验与教训”中,他把月子里发生的所有育婴问题整理出来,从分娩到如何抱孩子,从初乳到吸奶器,从吃奶习惯到爽身粉使用,从换洗尿布到擦肚脐,从理胎发到剪指甲、洗澡。因此,它已经不是一本简单的原始记录,而是经过许多研究分析以后的建议书,简直就是一部现身说法的育婴指导读物。
  我想象着这样的图景:在忙碌的工作之余,在辛苦地照应妻儿的间隙,在夜半人静的时分,保印兄喝着咖啡与浓茶,一面如饥似渴地读着儿童养育的书籍,一面放电影一般回忆一天的生活,然后疯狂地把这些东西敲进电脑。这是他妻儿的月子,也是他自己的“月子”。
  保印兄告诉我,这本书只是他庞大写作计划中的一部分。他将持续记录孩子的故事,完成天天教育录《一位中国儿童的成长史》作品系列。他说,无论自己的孩子有着什么样的未来,无论对女儿天天的教育是成功还是失败,他都会坚持下去,因为这样的记录有着其他所有教育研究难以替代的特殊价值。
  这样,保印兄就给了我们许多新的期待。我们在期待阅读保印的育儿故事的同时,也期待着他与孩子一起成长的新的精彩。
  (作者系全国政协常委、苏州市副市长、
  苏州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序二:祝福中国的孩子和家庭
  序文标题为编者加。
  林达
  保印和我们是编辑和作者之间的关系,听上去就很“公事公办”。可是,“处”长了,就成了朋友,是保印随和,待人诚恳,让人不可能不被打动。渐渐知道,他不仅是个大报评论版的编辑,编着写着严肃评论,还特别关注着环境问题、动物保护问题、儿童问题,为城市中的弱势儿童写着文学作品。他爱动物,爱孩子,那还是在他自己有孩子之前。远远地,你能感受到他有一份成人难得的天真。
  然后,知道保印夫妇在等待孩子出生,接着,好消息终于传来。报告女儿降生的时候,保印提起,一位学者给他建议:每天记录孩子成长。说实话,听了没往心里去:想到他编着报纸、上着夜班、改着剧本,再来一个新生婴儿,任何新计划都会消融在奶瓶尿布和疲惫不堪之中。这是无数新科父母的经历。所以,不敢给他的设想打气。只遥遥祝福他能撑住、身体不被拖垮,熬过一段人生考验。
  谁曾料到,一个月过去,保印传来一本16万字的记录,《月子:一位父亲的札记》。
  坚持的毅力固然来自对女儿天天的爱,却也来自一份超出父爱的社会责任心。保印以他的敏锐意识到,“这种原汁原味的、纯粹私人视角的写作,对公共事务也有一份独特价值。”他表达了一个常识:世界、国家、社会的健康,都建立在一个基础上,就是家庭、个人的健康。
首页>> 文学论坛>> 婚姻家庭>> 曹保印 Cao Baoyin   中国 China   现代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