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文學>> 养生健康>> 陳皇光 Chen Huangguang   中國 China   現代中國  
醫生從未告訴你的秘密:看病的方法
  看病從來就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並非帶上現金和醫保本就可以了。看病也不是醫生一個人的事,而是你必須預先準備的事!當然了,你並不需要瞭解一種疾病,即使學會了你也沒能力救自己,你要學的是“看病的方法”。擺在你面前的就是這樣一本書。作者陳皇光是中國臺灣的資深醫生,他見識了太多不懂看病方法的民衆:他們或者沒頭蒼蠅似的在醫院亂轉;或者心提到嗓子眼,瞎着急一頓,其實根本沒有危險;或者因不懂程序耽延病情,甚至導致死亡……因此,他寫就了《看病的方法》。本書不僅要教你吃藥的方法或看病的技巧,更要告訴你,在健康信息漫天飛的今天,什麽纔是對的,什麽纔是可信的。衹有瞭解了看病,懂得了看病,才能遠離看病!
第1節:自序(1)
  自序
  我從很久以前就一直在想,我這輩子寫的第一本書應該是水彩技法研究,或者是有關蔡司鏡頭的攝影表現,或者是各地街頭小吃,或者是日本自助旅行……結果事與願違,我還是先寫了專業領域的書。但我盡量不要把它寫得太專業,那纔符合我閑散的個性。
  這本書的出現,其實是一個很有趣的歷程。
  2005年初,好友雅雪打電話給我,希望我可以去他們的公司做一場有關高血脂和痛風的專題演講,因為年輕的科技人,多半有這兩種毛病。我欣然同意,可是這兩個主題非常無聊,而且早已經被講爛了,我想大概也沒有人會來聽,於是我們兩個人想出一個比較轟動的題目:“科技人與過勞死。”
  其實,“過勞死”就是長期不重視身體出現的小癥狀的結果,最後以中風或心髒病快速了結一生。所以,我把門診病人最愛問、而且觀念不清楚的問題做成這個幻燈片,並且把大傢很少聽到的精神科癥狀加入其中。我花了大概不到一星期的時間就做完了這個幻燈片,而且自己邊寫邊笑,因為我的日子實在夠苦悶和單調。
  做完這傢公司的三場演講後,我早就忘了這件事。不料兩個月後,我收到很多陌生的電子郵件,感謝我提供這麽有趣且實用的幻燈片。
  網絡世界實在太神奇了,無心之作竟然大大改變了我的生活。往後的日子裏,我經常被邀請做這個題目的演講,這打開了我通往另一個世界的門窗。因為演講,我拜訪了很多原本不可能接觸的學校、公司及政府機構,使我的眼界不再局限於醫學領域。
  健康檢查領域是我在研究所學習的重點,於是我做成了第二個幻燈片“你所不知道的健康檢查”。我深知網絡的力量無遠弗界,為了不傳遞出錯誤的訊息,我花了約一個月的時間來仔細地撰寫這個幻燈片。一個月後,我又收到很多陌生朋友的來信鼓勵,包括很多學校的老師和同行。我心想,終於有機會為這個社會盡一點小小的責任了。
  1995年我剛開始住院醫生訓練,住院醫生的工作非常辛苦,面對無窮無盡的工作,我也同時在想,為什麽我們的醫療制度要把每個工作人員壓得喘不過氣,這樣的環境能讓病人獲得更好的照顧嗎?
  因為醫生的工作量非常大,病人及傢屬與醫生對談的時間就少得可憐。病人的很多小問題,其實衹要醫生花一點時間就可以解决。但這種醫療環境之下,醫生多半“心有餘而力不足”。我開始思考,每位醫生從執業一開始,就一直陷在這個漩渦裏,根本無法自拔,衹能被推着走,又如何將民衆拉出這個漩渦?
  醫生這一行非常重視內部的教育,從醫學院學生到住院醫生甚至考上專科醫生(主治醫生)以後,都有一套非常嚴謹的教學及考核制度。然而,醫生衹能在短短三五分鐘之內“教育”一個非專業的病人。民衆因為沒有渠道瞭解醫生和就醫常識,加上求醫過程中一次次的挫折,當然會把不滿發泄到醫務人員身上。長期以來對醫生的信任及尊重,就土崩瓦解了……
第2節:自序(2)
  2006年夏天,我花了三個月左右的時間寫成了第三個幻燈片“看病的方法 Part Ⅰ”,目的是想瞭解,我們的民衆是否需要這一類知識。結果和我想象的一樣,大部分的朋友及網絡上的來信都表明他們需要這類知識,很多人來信跟我要Part Ⅱ,但我工作及學業兩頭燒,身心俱疲,因此未再提筆撰寫Part Ⅱ。
  2007年初,我有幸認識了出版社的朋友,他們也鼓勵我將上述想法成書。而且很幸運,同年七月底,我順利地從博士班畢業,終於有機會寫這本書了。
  初期,寫作並不如我想象的順利,因為要把雜亂無章的醫學知識及生活常識寫成有條理的文章,需要好好地構思,而且連續三個月的論文準備工作,實在讓人身心俱疲。畢業後的前六個月,我回傢其實衹做一件事,就是磨墨寫寫顔真卿的《多寶塔碑》和趙孟頫的《仇鍔墓碑銘》,半年下來,毛筆字寫了幾千,這本書卻衹搭好了個框架,直到2008年初,纔開始找出時間專心撰寫此書。到截稿前,每天都有各式各樣的問題在腦中浮現,我都隨手記了下來,害怕思慮一閃而過。最近經常熬夜寫書,胃痛又捲土重來,因此我衹好把最愛的咖啡戒掉了,希望工作告一段落後,再開始烹煮這香味迷人的液體。
  我雖然不算是一個很用功的學生,但一直能遇到很好的師長。真的很幸運,真的很感激。最後謝謝出版社的同仁,讓我有機會出版這本書,謝謝你們!
  陳皇光
  2008年3月17日清晨於板橋
首頁>> 文學>> 养生健康>> 陳皇光 Chen Huangguang   中國 China   現代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