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昭光 天天健康方案
不要透支健康,不要死於無知
21世紀是健康和生命受到空前關註的世紀,因為世上沒有什麽比健康和生命更重要的了。但21世紀又是個競爭激烈、人才輩出、群星燦爛的世紀,各路精英異軍突起,引領風騷,創造了一個個奇跡,但同時卻又有許多青年英才、企業傢、科學家相繼倒下,他們不是死於工作,而是死於對健康的無知和漠視。死於無知,個人失去一切,美好家庭破滅。幼年喪父,中年喪夫,老年喪子。古人說:哀莫大於心死。現在是:哀莫大於對健康無知。
傑出英才的貢獻猶如朗朗夜空中的啓明星,給人希望,給人力量,而許多優秀白領、骨幹、精英卻"透支健康,提前死亡",使人扼腕痛惜。我們大傢應該立即行動起來,不要透支健康,不要死於無知。
英年早逝誰之過?都是"躁"字惹的禍
英年早逝誰之過?個人對健康生命的漠視和糊塗是主要原因,但社會因素也不可忽視。在一個轉型期的社會,物欲日盛,急功近利,人們思想浮躁,心情煩躁,工作急躁,整個社會處於陰虛陽亢的狀態,反映到人的生物體內,必然導致交感神經與副交感神經的功能失調,造成一係列亞健康和生活方式疾病。
中年壓力,原因不同。有因重任在肩,出於高度責任心的;有因學術研究,出於執着事業心的;有因利益驅動,出於利欲熏心的;還有純因病於無知死於無心的。但不管原因為何,結局都一樣:失去了健康,錯錯錯;失去了生命,痛痛痛。
面對社會的"虛火"怎麽辦呢?想想白居易的故事也許是一劑清涼藥。當年白居易任杭州太守時曾請教一位高僧關於"佛的真諦"是什麽。高僧說,就8個字:"諸惡莫作,衆善奉行。"白居易說:這不太簡單了嗎?連3歲孩子都知道。高僧說:是的,3歲孩子知道,但80歲老人做不到。一語道破了古今中外人性的根本弱點:知、行脫節。聞道者百人之衆,悟道者僅約五十,行道者衹寥寥數人而已。知,信,行,落差之大道出了英年早逝的本質原因:"知道,做不到。"11次獲得乒乓球世界冠軍的張怡寧說:最大的對手是自己,衹要能戰勝自己,真正的對手就不多了。同樣道理,中年人健康的最大對手也是自己,衹要能戰勝自己的弱點,真正做到科學工作,科學生活,那麽,疾病就很難侵犯你了。
健康金字塔,塔下四種人
21世紀,健康是指軀體的、心理的、社會人際適應的和精神道德上的良好和完滿狀態。這就好比一層層嚮上的金字塔,是全方位的概念,而不僅僅是指沒有疾病,或沒有不舒服,更不僅僅是指體格健壯。
一個人到醫院檢查,所有化驗及B超、CT、心電圖一切正常。他是否健康呢?不一定,因為如果他做了虧心事,他貪污了,整天提心吊膽,害怕警察敲門,他已經不健康了。有一位拳王,天下無敵手,但他也不健康,為什麽呢?因為他犯罪進監獄了。因此,健康素質高的人也一定是思想道德、科學文化素質比較高的人。
對健康有四種不同心態的人:第一種人是聰明人,他們主動健康,投資健康,結果健康增值,一百二十;第二種人是明白人,他們關註健康,儲蓄健康,結果健康保值,平安九十;第三種人是普通人,他們漠視健康,無動於衷,結果健康貶值,衹能帶病活到七十八十;第四種人是糊塗人,他們之中許多是白領精英,他們透支健康,提前得病,提前死亡,結果生命濃縮,五十六十。四種態度,四種結局;因為健康面前人人平等,種瓜得瓜,種豆得豆;一分耕耘,一分收穫。
健康是金子
世界衛生組織早在1953年就提出"健康是金子"的主題口號,希望人們要像對待金子一樣珍愛生命。
健康比金子還珍貴,因為健康很難再生或不可再生,一旦失去,再先進的高科技都無法使受損的機體恢復到原來的狀態,就像一張白紙,揉過之後再也不可能恢復到原先的平整一樣。
健康本是人類古往今來一直的追求,但面對現代社會的各種誘惑,是過有節制的生活,還是縱情人生,卻令許多人感到難以選擇。其原因既有不得已,也與意志力、生活觀念、科學發展等多方面有關。
不要透支健康,不要死於無知
21世紀是健康和生命受到空前關註的世紀,因為世上沒有什麽比健康和生命更重要的了。但21世紀又是個競爭激烈、人才輩出、群星燦爛的世紀,各路精英異軍突起,引領風騷,創造了一個個奇跡,但同時卻又有許多青年英才、企業傢、科學家相繼倒下,他們不是死於工作,而是死於對健康的無知和漠視。死於無知,個人失去一切,美好家庭破滅。幼年喪父,中年喪夫,老年喪子。古人說:哀莫大於心死。現在是:哀莫大於對健康無知。
傑出英才的貢獻猶如朗朗夜空中的啓明星,給人希望,給人力量,而許多優秀白領、骨幹、精英卻"透支健康,提前死亡",使人扼腕痛惜。我們大傢應該立即行動起來,不要透支健康,不要死於無知。
英年早逝誰之過?都是"躁"字惹的禍
英年早逝誰之過?個人對健康生命的漠視和糊塗是主要原因,但社會因素也不可忽視。在一個轉型期的社會,物欲日盛,急功近利,人們思想浮躁,心情煩躁,工作急躁,整個社會處於陰虛陽亢的狀態,反映到人的生物體內,必然導致交感神經與副交感神經的功能失調,造成一係列亞健康和生活方式疾病。
中年壓力,原因不同。有因重任在肩,出於高度責任心的;有因學術研究,出於執着事業心的;有因利益驅動,出於利欲熏心的;還有純因病於無知死於無心的。但不管原因為何,結局都一樣:失去了健康,錯錯錯;失去了生命,痛痛痛。
面對社會的"虛火"怎麽辦呢?想想白居易的故事也許是一劑清涼藥。當年白居易任杭州太守時曾請教一位高僧關於"佛的真諦"是什麽。高僧說,就8個字:"諸惡莫作,衆善奉行。"白居易說:這不太簡單了嗎?連3歲孩子都知道。高僧說:是的,3歲孩子知道,但80歲老人做不到。一語道破了古今中外人性的根本弱點:知、行脫節。聞道者百人之衆,悟道者僅約五十,行道者衹寥寥數人而已。知,信,行,落差之大道出了英年早逝的本質原因:"知道,做不到。"11次獲得乒乓球世界冠軍的張怡寧說:最大的對手是自己,衹要能戰勝自己,真正的對手就不多了。同樣道理,中年人健康的最大對手也是自己,衹要能戰勝自己的弱點,真正做到科學工作,科學生活,那麽,疾病就很難侵犯你了。
健康金字塔,塔下四種人
21世紀,健康是指軀體的、心理的、社會人際適應的和精神道德上的良好和完滿狀態。這就好比一層層嚮上的金字塔,是全方位的概念,而不僅僅是指沒有疾病,或沒有不舒服,更不僅僅是指體格健壯。
一個人到醫院檢查,所有化驗及B超、CT、心電圖一切正常。他是否健康呢?不一定,因為如果他做了虧心事,他貪污了,整天提心吊膽,害怕警察敲門,他已經不健康了。有一位拳王,天下無敵手,但他也不健康,為什麽呢?因為他犯罪進監獄了。因此,健康素質高的人也一定是思想道德、科學文化素質比較高的人。
對健康有四種不同心態的人:第一種人是聰明人,他們主動健康,投資健康,結果健康增值,一百二十;第二種人是明白人,他們關註健康,儲蓄健康,結果健康保值,平安九十;第三種人是普通人,他們漠視健康,無動於衷,結果健康貶值,衹能帶病活到七十八十;第四種人是糊塗人,他們之中許多是白領精英,他們透支健康,提前得病,提前死亡,結果生命濃縮,五十六十。四種態度,四種結局;因為健康面前人人平等,種瓜得瓜,種豆得豆;一分耕耘,一分收穫。
健康是金子
世界衛生組織早在1953年就提出"健康是金子"的主題口號,希望人們要像對待金子一樣珍愛生命。
健康比金子還珍貴,因為健康很難再生或不可再生,一旦失去,再先進的高科技都無法使受損的機體恢復到原來的狀態,就像一張白紙,揉過之後再也不可能恢復到原先的平整一樣。
健康本是人類古往今來一直的追求,但面對現代社會的各種誘惑,是過有節制的生活,還是縱情人生,卻令許多人感到難以選擇。其原因既有不得已,也與意志力、生活觀念、科學發展等多方面有關。
生命與健康是一條單行綫,"奔流到海不復回"。
健康是和諧
和諧,不僅指身體內部的和諧,還包括人與人之間的和諧,人與大自然的和諧。敬畏大自然,愛護大自然就是愛護我們自己,破壞人與大自然的平衡,就會受到大自然的懲罰。追求健康也要按自然規律辦事。身體內部和諧的體現就是健康,人的生理、心理、精神這三個方面要和諧,如果這三個方面的和諧關係都協調好了,也就做到了真正意義上的健康。
在自然界裏,周而復始不停運轉的日月星辰都是球形的,從耗能的角度來看,圓形運動最節約。而人在和諧的情況下耗能最少。如果耗能多,生命就凋亡得快。人隨時都在消耗能量,耗能少的人壽命就長,耗能多的人壽命會短。實際上,這是自然界的一個共同規律。現在不和諧的事兒還真是不少,不但身心不和諧造成的疾病多了,發病率高了,疾病低齡化了,同樣的病,過去六七十歲纔會得,現在二三十歲就得了;家庭呢,打架的多了,離婚的多了,刑事案件多了,經濟糾紛多了。如果老處在這種不和諧的狀態下,從社會角度來講,運行成本就高。出了事,公安局出動,上法院再告你,耗能,社會為了維護穩定就要消耗很高的成本,經濟上會有很多不必要的損耗。家庭不和諧最消耗人的精力,對個人健康的影響最大。和諧是最低的投入,能達到最好的效果。如果我們能保持個人身心的和諧和家庭的和諧,那就是對經濟發展做出的最大貢獻了。所以說,"構建和諧社會"是一種很符合自然規律的提法。個人身心和諧,家庭和諧,社區和諧,社會和諧,國傢和諧,一切都朝着和諧方向發展,那我們這個社會就會變得非常美好。
健康是節約
美國的研究表明:高超的醫療技術可以減少10%的過早死亡,而健康生活方式不用花多少錢可以減少70%的過早死亡,也就是說,大多數人可以通過自我保健達到健康百歲。我國的研究表明:1元的預防投入可以節省醫藥費8.59元。臨床經驗表明又可相應節約近百元的重癥搶救費。
2001年,我國衛生資源總消耗為6140億元人民幣,占當年GDP的6.4%;因病,因傷殘,因過早死亡損失7800億元,占GDP的8.2%,合計約為14000億元,占GDP的14.6%。而近年來,其增長速度已遠超過國民經濟增長及居民實際收入增長速度。14000億元,是什麽概念呢?長江三峽工程舉世聞名,15年總投資纔2000億元;南水北調是跨世紀工程,50年總投資纔5000億元。而健康問題一年損失上萬億元財富,這是多麽驚人。而更為嚴重的是,健康問題帶來了因病緻貧、因病返貧和無法估量的肉體和精神的痛苦等社會問題。
健康已成為人們最關心的熱點話題之一,因為健康的成本越來越高,疾病的負擔越來越重,而健康又是生活中最重要的元素。沒有健康就沒有小康,沒有健康就沒有一切。
病多不是因為錢多,而是保健知識不多
近年北京市調查,小學生已經有了高血壓,中學生也有動脈硬化了。為什麽經濟發展了,錢多了,物質生活水平提高了,有些人死得更快了呢?有人就以為現在心腦血管病多,腫瘤、糖尿病多,都是經濟發達了,生活富裕造成的。
事實上,這些病並不是因為物質文明提高造成的,而是因為精神文明不足、健康知識缺乏而産生的。
美國的經濟表明:白人跟黑人相比,白人錢多,物質生活好,但是白人高血壓、冠心病、腫瘤明顯比黑人要少,壽命要更長。
美國白領地位高,收入也高,可是他們各種疾病,遠遠低於藍領人,壽命也長,說明什麽呢?因為白領人受到較好的健康教育,精神文明、衛生知識、自我保健意識高。因此,現在我們得病越來越多,並不是因為物質文明好,而是精神文明不足,一手硬一手軟。
如果我們提高了衛生保健知識,那麽我們就可在經濟發達的同時更健康,而不是病更多,所以首先要提及的是病越來越多絶不是物質豐富了,收入多了,錢多了,是因為衛生保健知識沒跟上。
健康是和諧
和諧,不僅指身體內部的和諧,還包括人與人之間的和諧,人與大自然的和諧。敬畏大自然,愛護大自然就是愛護我們自己,破壞人與大自然的平衡,就會受到大自然的懲罰。追求健康也要按自然規律辦事。身體內部和諧的體現就是健康,人的生理、心理、精神這三個方面要和諧,如果這三個方面的和諧關係都協調好了,也就做到了真正意義上的健康。
在自然界裏,周而復始不停運轉的日月星辰都是球形的,從耗能的角度來看,圓形運動最節約。而人在和諧的情況下耗能最少。如果耗能多,生命就凋亡得快。人隨時都在消耗能量,耗能少的人壽命就長,耗能多的人壽命會短。實際上,這是自然界的一個共同規律。現在不和諧的事兒還真是不少,不但身心不和諧造成的疾病多了,發病率高了,疾病低齡化了,同樣的病,過去六七十歲纔會得,現在二三十歲就得了;家庭呢,打架的多了,離婚的多了,刑事案件多了,經濟糾紛多了。如果老處在這種不和諧的狀態下,從社會角度來講,運行成本就高。出了事,公安局出動,上法院再告你,耗能,社會為了維護穩定就要消耗很高的成本,經濟上會有很多不必要的損耗。家庭不和諧最消耗人的精力,對個人健康的影響最大。和諧是最低的投入,能達到最好的效果。如果我們能保持個人身心的和諧和家庭的和諧,那就是對經濟發展做出的最大貢獻了。所以說,"構建和諧社會"是一種很符合自然規律的提法。個人身心和諧,家庭和諧,社區和諧,社會和諧,國傢和諧,一切都朝着和諧方向發展,那我們這個社會就會變得非常美好。
健康是節約
美國的研究表明:高超的醫療技術可以減少10%的過早死亡,而健康生活方式不用花多少錢可以減少70%的過早死亡,也就是說,大多數人可以通過自我保健達到健康百歲。我國的研究表明:1元的預防投入可以節省醫藥費8.59元。臨床經驗表明又可相應節約近百元的重癥搶救費。
2001年,我國衛生資源總消耗為6140億元人民幣,占當年GDP的6.4%;因病,因傷殘,因過早死亡損失7800億元,占GDP的8.2%,合計約為14000億元,占GDP的14.6%。而近年來,其增長速度已遠超過國民經濟增長及居民實際收入增長速度。14000億元,是什麽概念呢?長江三峽工程舉世聞名,15年總投資纔2000億元;南水北調是跨世紀工程,50年總投資纔5000億元。而健康問題一年損失上萬億元財富,這是多麽驚人。而更為嚴重的是,健康問題帶來了因病緻貧、因病返貧和無法估量的肉體和精神的痛苦等社會問題。
健康已成為人們最關心的熱點話題之一,因為健康的成本越來越高,疾病的負擔越來越重,而健康又是生活中最重要的元素。沒有健康就沒有小康,沒有健康就沒有一切。
病多不是因為錢多,而是保健知識不多
近年北京市調查,小學生已經有了高血壓,中學生也有動脈硬化了。為什麽經濟發展了,錢多了,物質生活水平提高了,有些人死得更快了呢?有人就以為現在心腦血管病多,腫瘤、糖尿病多,都是經濟發達了,生活富裕造成的。
事實上,這些病並不是因為物質文明提高造成的,而是因為精神文明不足、健康知識缺乏而産生的。
美國的經濟表明:白人跟黑人相比,白人錢多,物質生活好,但是白人高血壓、冠心病、腫瘤明顯比黑人要少,壽命要更長。
美國白領地位高,收入也高,可是他們各種疾病,遠遠低於藍領人,壽命也長,說明什麽呢?因為白領人受到較好的健康教育,精神文明、衛生知識、自我保健意識高。因此,現在我們得病越來越多,並不是因為物質文明好,而是精神文明不足,一手硬一手軟。
如果我們提高了衛生保健知識,那麽我們就可在經濟發達的同時更健康,而不是病更多,所以首先要提及的是病越來越多絶不是物質豐富了,收入多了,錢多了,是因為衛生保健知識沒跟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