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ound the adream world
前言
小集終於輯成了。掩捲之餘,透過書桌前的玻璃窗,映入眼簾的近處群山,已披上新緑,宣告了加州初鼕的來臨。因為這裏的夏秋非雨季, 山上的小草都幹枯,呈現一片土黃色。如今經幾場綿綿細雨,己是茫茫 的緑,十分賞心悅目。這時節,也是我完成遊記集《周遊織夢》的時候了。
近來,為這部小集添寫新作、修改舊作,選輯成集,身心都處於興 奮的狀態中。因為這裏有我在湄公河畔童年少年時代的回憶,有我多次 歷訪香江和作客日本的記錄,還有更多的是我遊歷美、加、英、法、 意 大利、梵蒂岡、瑞士、墨西哥等國的自然風光和人文景觀,乃至古瑪雅 文明的素描。無論是日本的以枯淡、纖細、幽玄為象徵的枯山水,還是 美國的壯偉、巨大和豔麗的大峽𠔌,以及加拿大的大瀑布;無論是英國 的白金漢宮和法國盧浮宮及凡爾賽宮的輝煌,還是瑞士阿爾卑斯山的高 嶺雄峰、意大利的佛羅倫薩及比薩的古老文明、威尼斯的水鄉等等,雖然它們代表着不同的人文景觀,反映東方與西方兩種審美和多元文化的價值取嚮,然而,它們都是我心靈深處的親切風景,都是造物主給人類 創造出來的美景和文明。無論它們是枯淡,還是壯偉;是纖細,還是巨大; 是幽玄,還是豔麗,兩端的對立都將永恆地共處於一個天地之間,合奏 出生命的贊歌,它們都將會受到人們的珍惜和分享。
換一角度,似乎也可以說,這部集子有我稚幼的想像、有我熱烈的 激情、也有我冷靜的沉思和苦苦的求索,其中有不如意的事,更多的是 快樂的事。不過,無論是可喜的事、高興的事,還是煩惱的事、怨恨的事, 大都是情之所歸,興之所至,漫然書就,一覽之餘,都可投入爐中者也。
這小集子《周遊織夢》是我在做學術之餘,繼《櫻園拾葉》、《扶桑 掇瑣》、《雪國的誘惑》之後出版的第四本散文隨筆集。有舊作,也有近 期在報刊上發表過而未入集之作,但更多的是新作。現在,烏爾沁摯友 策劃出版一套“名傢走世界”,將拙作也忝列其中,奉獻給敬愛的讀者,我深感榮幸。
(2001 年初鼕於加州舊金山灣區,2005 年夏修改於北京團结湖寒士齋 )
前言
小集終於輯成了。掩捲之餘,透過書桌前的玻璃窗,映入眼簾的近處群山,已披上新緑,宣告了加州初鼕的來臨。因為這裏的夏秋非雨季, 山上的小草都幹枯,呈現一片土黃色。如今經幾場綿綿細雨,己是茫茫 的緑,十分賞心悅目。這時節,也是我完成遊記集《周遊織夢》的時候了。
近來,為這部小集添寫新作、修改舊作,選輯成集,身心都處於興 奮的狀態中。因為這裏有我在湄公河畔童年少年時代的回憶,有我多次 歷訪香江和作客日本的記錄,還有更多的是我遊歷美、加、英、法、 意 大利、梵蒂岡、瑞士、墨西哥等國的自然風光和人文景觀,乃至古瑪雅 文明的素描。無論是日本的以枯淡、纖細、幽玄為象徵的枯山水,還是 美國的壯偉、巨大和豔麗的大峽𠔌,以及加拿大的大瀑布;無論是英國 的白金漢宮和法國盧浮宮及凡爾賽宮的輝煌,還是瑞士阿爾卑斯山的高 嶺雄峰、意大利的佛羅倫薩及比薩的古老文明、威尼斯的水鄉等等,雖然它們代表着不同的人文景觀,反映東方與西方兩種審美和多元文化的價值取嚮,然而,它們都是我心靈深處的親切風景,都是造物主給人類 創造出來的美景和文明。無論它們是枯淡,還是壯偉;是纖細,還是巨大; 是幽玄,還是豔麗,兩端的對立都將永恆地共處於一個天地之間,合奏 出生命的贊歌,它們都將會受到人們的珍惜和分享。
換一角度,似乎也可以說,這部集子有我稚幼的想像、有我熱烈的 激情、也有我冷靜的沉思和苦苦的求索,其中有不如意的事,更多的是 快樂的事。不過,無論是可喜的事、高興的事,還是煩惱的事、怨恨的事, 大都是情之所歸,興之所至,漫然書就,一覽之餘,都可投入爐中者也。
這小集子《周遊織夢》是我在做學術之餘,繼《櫻園拾葉》、《扶桑 掇瑣》、《雪國的誘惑》之後出版的第四本散文隨筆集。有舊作,也有近 期在報刊上發表過而未入集之作,但更多的是新作。現在,烏爾沁摯友 策劃出版一套“名傢走世界”,將拙作也忝列其中,奉獻給敬愛的讀者,我深感榮幸。
(2001 年初鼕於加州舊金山灣區,2005 年夏修改於北京團结湖寒士齋 )
倫敦之行
編織已久的歐洲之旅的夢,終於在 2004 年春光明媚的季節圓了我們於美西時間 8 點 45 分從舊金山機場出發,經由華盛頓轉機,飛行了 11 個多小時,於當地時間早上抵達歐洲的第一站——倫敦。倫敦素 有霧都之稱,一年之中沒有幾天能見陽光。我們很幸運,倫敦以晴朗的天, 迎接了我們這些遠方的來客。
倫敦是一座古都,它的歷史始於公元 1 世紀的古羅馬時期,很多地 方還遺留下了各個時期的古建築。大英帝國又到處掠奪,也收藏了不少 世界各地的古文物。建館 250 多年的不列顛博物館,又稱大英博物館, 收藏了比較齊全的世界文物。該博物館主要以國傢或地區劃分展館,分 有東方館、埃及館、西亞館、希臘羅馬館、非洲館、美洲館和英國館等, 各個展覽館陳列出來的部分古文物,就是掠奪他國文物的一個有力的見 證。我們參觀了其中的東方館、埃及館。在東方館裏,頗有中國的東西, 專闢了中國展覽廳。我在那裏,目睹許多在我們故宮博物館展廳裏都看 不到的一些原始土陶器、青銅器物和壁畫佛像、羅漢木像,心中不禁涌 上一股激憤之情,這不是英帝國從歷次侵華戰爭中掠奪來的東西嗎?陪 同的一位半工半讀的我國留學生解說時卻說:“幸好這些文物保存在不 列顛博物館裏,否則文化大革命時期就全被破壞殆盡了。”這句話,令 我愕然 ! 這時,我想起老捨和井上靖兩位大作傢談起兩國民族性的不同 時,井上靖說:日本人被他人掠奪了文物回,以保存文物的完整。老捨則說:中國人不同,對國傢的文物寸步必 爭,寧可摔碎,也决不讓他人奪走 ! 多麽鏗鏘有力,多麽有民族尊嚴啊 ! 當時他們對談時,我在場作記錄,可惜手頭無原始記錄,衹記得他們的 談話大意。但對老捨先生有民族骨氣的錚錚話語,我是永志不忘。
在埃及廳,我最感興趣的是三具木乃伊,它們幹巴巴的,但仍保留 了人形。這是最早期的古埃及木乃伊,其後木乃伊風行於古羅馬乃至南 美印地安地區。在日本則可發現古墳時代陪葬的馬木乃伊。這些有千萬 年歷史的木乃伊,有的是由於天候和土質的作用而自然保存的,有的則 是用人工方法來保存的。在三具埃及木乃伊前,我想像着在神權時代, 人類出於信仰,已經會使用多種人工方法來保存屍體,人類的智慧之發 達,實是驚人。到了現代的人權時代,除了少數同樣地出於另類信仰, 費盡人力財力,使用人工方法來保存屍體以外,人類大都將智慧用於發 展高科技,發展經濟,造福人民大衆了,不是嗎?
參觀完不列顛博物館不到十分之一的一角,我們來到了如今成為博 物館組成部分的不列顛國傢圖書館。館前是屬於博物館的大廳,圓頂的 玻璃天花板,晶瑩透亮,沒有任何支撐物,像是一個巨大的天體蒼穹。 這個大廳是 4 年前剛完成的,是新時代潮流典型的代表建築模式,也可 以說是一件現代藝術的傑作。走進閱覽廳,大廳面積宏大,圓形屋頂無 限龐大,玻璃的天花板驚人的高。擺滿圖書的圓形墻壁上的書架,像階 梯似地直聳約莫二層樓高。擡頭仰望,仿佛連圖書帶書架都嚮你傾倒下 來似的。據說,藏書頗豐,歷史上許多偉大人物,比如馬剋思、列寧、 孫中山都在這裏讀過書,在這裏思考過人類社會的重大問題。孫中山還 在這裏寫就《三民主義》呢。還有亞洲第一位諾貝爾文學奬得主、印度 偉大詩人泰戈爾也曾在這裏研讀過莎士比亞、拜倫、歌德、但丁等的著作。 這圖書館特別設有東方圖書部,藏有不少罕見的中文、梵文、希伯來文 抄本或古籍。按朱自清的說法“,考古學收藏、名人文件、鈔本和印本書籍, 都數一數二,顧愷之《女藏史》捲子和《敦煌》捲子,便在此院 ( 館 ) 中。” 因時間關係,連“走馬觀花”都夠不上,我們衹瀏覽了它的規模和聽聽 陪同的簡單介紹,拍照留念,便離開了這座世界馳名的博物館及其圖書,就讓它掠奪去,將來設法收回館。在這裏,我想多說一句,參觀不列顛博物館和利用圖書館是不收費的,大概是用納稅人的錢來維持吧。其目的不是營利,而是為了教育大 衆,提高大衆的文化素質。我又聯想到美國圖書館也是不用交納這種費 那種費,都是用納稅人的錢來維持的。這纔是真正來之於民,用之於民。他們沒有那麽多的口號標語,將“為民”挂在嘴邊,而是實實在在地做了。
倫敦市區有許多宮殿、教堂、博物館、圖書館和公園,供遊人遊覽。 我們離開不列顛博物館,趕到白金漢宮,本計劃從白廳街側門入內參觀,但街區拉起了警戒綫,警衛戒備森嚴。據說,英國女王正在接見外賓, 一切參觀暫停。這時,我們看見從白廳街對面的皇傢騎兵衛隊閱兵場裏, 走出來一隊步行的衛隊,一隊騎黑馬的衛隊,他們正在前往白金漢宮正 門內的廣場換崗值勤,這時正是上午 11 點鐘。這隊衛隊頭戴長黑羽毛帽,身穿藍黑色衛隊製服,披紅色背心,腰圍白色皮帶,昂然地走在寬闊的白金漢宮皇傢大道上,以整齊的腳步聲和響亮的馬蹄聲,嚮換崗的方向 走去。他們招來了衆多的遊者在馬路兩側的人行道上,跟隨着他們的腳步走。有的人顧不及規矩,走到馬路上拍照。
白金漢宮正門前,樹立了一座維多利亞女王紀念碑。碑身立着衆多精美的大理石塑像,碑頂便是女王金像。遊人至此就止步,禁止再前進 一步。這時衛隊通過裝有各種精美的銅製飾物的鐵欄柵門,進入白金漢 宮前庭換崗去了。那裏是一個大花壇,種植着紅花,特別鮮豔。我們站 在外圍觀看換崗儀式,換崗儀式簡單,但很莊重,興許英國紳士派的作 風也表現於此吧。
編織已久的歐洲之旅的夢,終於在 2004 年春光明媚的季節圓了我們於美西時間 8 點 45 分從舊金山機場出發,經由華盛頓轉機,飛行了 11 個多小時,於當地時間早上抵達歐洲的第一站——倫敦。倫敦素 有霧都之稱,一年之中沒有幾天能見陽光。我們很幸運,倫敦以晴朗的天, 迎接了我們這些遠方的來客。
倫敦是一座古都,它的歷史始於公元 1 世紀的古羅馬時期,很多地 方還遺留下了各個時期的古建築。大英帝國又到處掠奪,也收藏了不少 世界各地的古文物。建館 250 多年的不列顛博物館,又稱大英博物館, 收藏了比較齊全的世界文物。該博物館主要以國傢或地區劃分展館,分 有東方館、埃及館、西亞館、希臘羅馬館、非洲館、美洲館和英國館等, 各個展覽館陳列出來的部分古文物,就是掠奪他國文物的一個有力的見 證。我們參觀了其中的東方館、埃及館。在東方館裏,頗有中國的東西, 專闢了中國展覽廳。我在那裏,目睹許多在我們故宮博物館展廳裏都看 不到的一些原始土陶器、青銅器物和壁畫佛像、羅漢木像,心中不禁涌 上一股激憤之情,這不是英帝國從歷次侵華戰爭中掠奪來的東西嗎?陪 同的一位半工半讀的我國留學生解說時卻說:“幸好這些文物保存在不 列顛博物館裏,否則文化大革命時期就全被破壞殆盡了。”這句話,令 我愕然 ! 這時,我想起老捨和井上靖兩位大作傢談起兩國民族性的不同 時,井上靖說:日本人被他人掠奪了文物回,以保存文物的完整。老捨則說:中國人不同,對國傢的文物寸步必 爭,寧可摔碎,也决不讓他人奪走 ! 多麽鏗鏘有力,多麽有民族尊嚴啊 ! 當時他們對談時,我在場作記錄,可惜手頭無原始記錄,衹記得他們的 談話大意。但對老捨先生有民族骨氣的錚錚話語,我是永志不忘。
在埃及廳,我最感興趣的是三具木乃伊,它們幹巴巴的,但仍保留 了人形。這是最早期的古埃及木乃伊,其後木乃伊風行於古羅馬乃至南 美印地安地區。在日本則可發現古墳時代陪葬的馬木乃伊。這些有千萬 年歷史的木乃伊,有的是由於天候和土質的作用而自然保存的,有的則 是用人工方法來保存的。在三具埃及木乃伊前,我想像着在神權時代, 人類出於信仰,已經會使用多種人工方法來保存屍體,人類的智慧之發 達,實是驚人。到了現代的人權時代,除了少數同樣地出於另類信仰, 費盡人力財力,使用人工方法來保存屍體以外,人類大都將智慧用於發 展高科技,發展經濟,造福人民大衆了,不是嗎?
參觀完不列顛博物館不到十分之一的一角,我們來到了如今成為博 物館組成部分的不列顛國傢圖書館。館前是屬於博物館的大廳,圓頂的 玻璃天花板,晶瑩透亮,沒有任何支撐物,像是一個巨大的天體蒼穹。 這個大廳是 4 年前剛完成的,是新時代潮流典型的代表建築模式,也可 以說是一件現代藝術的傑作。走進閱覽廳,大廳面積宏大,圓形屋頂無 限龐大,玻璃的天花板驚人的高。擺滿圖書的圓形墻壁上的書架,像階 梯似地直聳約莫二層樓高。擡頭仰望,仿佛連圖書帶書架都嚮你傾倒下 來似的。據說,藏書頗豐,歷史上許多偉大人物,比如馬剋思、列寧、 孫中山都在這裏讀過書,在這裏思考過人類社會的重大問題。孫中山還 在這裏寫就《三民主義》呢。還有亞洲第一位諾貝爾文學奬得主、印度 偉大詩人泰戈爾也曾在這裏研讀過莎士比亞、拜倫、歌德、但丁等的著作。 這圖書館特別設有東方圖書部,藏有不少罕見的中文、梵文、希伯來文 抄本或古籍。按朱自清的說法“,考古學收藏、名人文件、鈔本和印本書籍, 都數一數二,顧愷之《女藏史》捲子和《敦煌》捲子,便在此院 ( 館 ) 中。” 因時間關係,連“走馬觀花”都夠不上,我們衹瀏覽了它的規模和聽聽 陪同的簡單介紹,拍照留念,便離開了這座世界馳名的博物館及其圖書,就讓它掠奪去,將來設法收回館。在這裏,我想多說一句,參觀不列顛博物館和利用圖書館是不收費的,大概是用納稅人的錢來維持吧。其目的不是營利,而是為了教育大 衆,提高大衆的文化素質。我又聯想到美國圖書館也是不用交納這種費 那種費,都是用納稅人的錢來維持的。這纔是真正來之於民,用之於民。他們沒有那麽多的口號標語,將“為民”挂在嘴邊,而是實實在在地做了。
倫敦市區有許多宮殿、教堂、博物館、圖書館和公園,供遊人遊覽。 我們離開不列顛博物館,趕到白金漢宮,本計劃從白廳街側門入內參觀,但街區拉起了警戒綫,警衛戒備森嚴。據說,英國女王正在接見外賓, 一切參觀暫停。這時,我們看見從白廳街對面的皇傢騎兵衛隊閱兵場裏, 走出來一隊步行的衛隊,一隊騎黑馬的衛隊,他們正在前往白金漢宮正 門內的廣場換崗值勤,這時正是上午 11 點鐘。這隊衛隊頭戴長黑羽毛帽,身穿藍黑色衛隊製服,披紅色背心,腰圍白色皮帶,昂然地走在寬闊的白金漢宮皇傢大道上,以整齊的腳步聲和響亮的馬蹄聲,嚮換崗的方向 走去。他們招來了衆多的遊者在馬路兩側的人行道上,跟隨着他們的腳步走。有的人顧不及規矩,走到馬路上拍照。
白金漢宮正門前,樹立了一座維多利亞女王紀念碑。碑身立着衆多精美的大理石塑像,碑頂便是女王金像。遊人至此就止步,禁止再前進 一步。這時衛隊通過裝有各種精美的銅製飾物的鐵欄柵門,進入白金漢 宮前庭換崗去了。那裏是一個大花壇,種植着紅花,特別鮮豔。我們站 在外圍觀看換崗儀式,換崗儀式簡單,但很莊重,興許英國紳士派的作 風也表現於此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