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学论坛>>散文>> 励志感悟>> 俞慧霞 Yu Huixia   中国 China   现代中国  
人生加减法
  我们来到人世间时一无所有,一切都是“0”。随着时光的流逝,我们的人生开始做加法,加入智慧的光芒,加入品格的力量,加入财富的追求,加入亲情的浸润,使人生更加丰盈。到了一定年龄,我们则要开始做减法,减去多余的物质,减去奢侈的欲望,减去心灵的负担,减去环境的纷扰,合理安排人生的进退取舍,使人生更健康。该争则争,该舍则舍,一张一弛乃人生大智慧。这,便是本书要告诉你的:加是一种成长,减是一种成熟。
  之所以有本书的创意,来自于《于丹心得》里面的一段话:
  “一个人在三十岁以前是用加法生活的,就是不断地从这个世界上收集他所需要的东西,比如经验、财富、情感、名誉。但是,物质的东西越多,人就越容易迷惑。三十岁以后,就要开始学着用减法生活了,要学会舍弃那些不是你心灵真正需要的东西。”
  其实在读到于丹的这段文字之前,不仅仅是笔者,包括很多读者应该也对人生当中的得与失、加与减有过这样或那样的思考。只不过,有些思考刚一形成思想的火花便转瞬即逝,有些思考还未来得及整理就被扰乱,有些思考虽然经过长期酝酿可始终还是千头万绪。而在看到于丹的这段文字之后,笔者内心对于人生的一些想法似乎隐隐有了一些轮廓,渐渐也有了固定的形状。于是,便有了《人生加减法》的最终成书。
  其实,哪一个有心人能不对自己的人生有所思考、有所感悟呢?只不过,不同的人在不同的人生阶段,都会产生不同的思考和感悟。
  园艺家说:“人生是加法。譬如一棵树,开始只是一粒小小的种子,加了水和养料,就长出了苗;再加了枝,加了叶,加了花,加了果,就有了属于自己的一片绿荫,一份收获。”
  雕塑家说:“人生是减法。就像一块野外采来的巨石,需要反复地雕琢,减掉许多多余的部分,才能够成为一尊雕像,让人们赞赏。”而在笔者看来,人生是要有加法也有减法的:
  人的一生,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在不长不短的人生道路上,每一个人在来到世间的那一刻都是“赤条条毫无牵挂”的,一切都是从“0”开始。渐渐地,随着时光的流逝,我们有了更多的需求、更多的想法,于是,我们便需要为自己的人生注入许多东西:智慧的光芒、品格的力量、财富的追求、亲情的浸润……为了拥有这些东西,我们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开始了不懈的追求。我们追求名利、追求知识、追求成功……
  有了这许多东西的注入和各种各样的追求,我们的人生变得更加丰盈与精彩,我们的生命变得更加健康和充实,我们一天一天地逐渐成长,一日一日地接近成熟。
  如果说,这样的人生就像做加法一样,需要不断地增加砝码,增加重量,那么到了一定的年龄,我们则需要开始做减法,为负累太多的人生减重。做人生的减法,就是要合理安排人生的进退取舍,这是一种生命的成熟。学会人生的减法,我们才会懂得什么叫“有所为,有所不为”,才会知道适当地削减,可以令人生更富活力,使生命更显精致。
  当人生进入做减法的阶段时,我们需要减去多余的物质、奢侈的欲望、心灵的负担、环境的纷扰……
  该得则得,该放就放,有张有弛,有进有退,这才是人生的大智慧。
  作者
  2007年7月
第一章 加入智慧的光芒(1)
  有的人勤奋工作,奋力拼搏,为的是升职;有的人风里来雨里去,吃尽苦头,为的是增加财富;有的人“头悬梁、锥刺股”,发奋读书,是为了增加知识;有的人刻苦研究艺术,为的是增加自己的文化品位;有的人全身心投入到社会实践中,为的是增加才能;有的人……人生的加法,使人生更丰富多彩。人生的加法不完全是时间的相加和财产的积累,而是自立、自强、奋斗的轨迹。在风平浪静的湖面上驾驶船只,是不需要高超的技巧和娴熟的经验的;只有在波涛汹涌的大海里航行,才能锻炼人的意志和才能。
  有一位商人的儿子大学毕业了。一天,商人问儿子:一斤芝麻多少钱?”“7元。”儿子回答。“一斤白糖呢?”大约3元。”一斤芝麻加上一斤白糖值多少钱?”刚好10元。”只有10元吗?”7加3不是等于10吗?”但一斤芝麻加上一斤白糖可以做成芝麻糖,这样,芝麻糖就可以卖到20元了。”最后,这位商人告诉自己的儿子:生活给了你一斤白糖,那不只是一斤白糖;生活给了你一斤芝麻,也不只是一斤芝麻;它们的附加值就全靠你的智慧去创造。
  巧拨千斤,以柔制刚
  以四两拨千斤者与以鸡蛋碰石头者的区别在于,前者靠智慧,后者靠蛮力。
  在样板戏《沙家浜》中,聪慧的阿庆嫂与狡诈的刁德一展开了一轮又一轮的智斗,正因为两个人都聪明无比,所以在斗智过程中看似风平浪静的家常聊天其实掩藏着无数汹涌的暗波。在每一轮斗智过程中,阿庆嫂用的就是四两巧拨千斤的温柔之术。利用以柔制刚的战术,面对刁德一的质疑和恐吓,阿庆嫂始终面不改色心不慌地一一拂回,既灭了他人的气焰,又保存了自己的实力。那份从容和惬意堪称典范,正是基于这种聪慧和勇敢,阿庆嫂的形象才更显丰满和立体。
  阿庆嫂惯用的四两拨千斤之术在战争场合屡被使用,只不过不同情况下其表现方式不同罢了,拿诸葛亮的“空城计”来说,当司马懿的千军万马卷着滚滚狼烟兵临城下之际,诸葛亮不用一兵一卒(实际上当时他也是无一兵一卒可用),摇着羽扇、抚着弦琴、品着热茶,就使得疑心极重的司马懿率领众将士落荒而逃,使蜀国免遭灭亡。
  不管是革命时期的阿庆嫂,还是三国时期的诸葛亮,他们所处的环境无不充满了血雨腥风,随时都可能面对真刀真枪的战争考验。可是,无论面对的形势多么严峻,这两位聪明人都没有选择“以硬碰硬”的方式去与敌人对抗,而是巧妙地采用迂回的“柔式”战略与敌人展开了周旋。最终的结果表明,融入智慧,柔亦能制刚;智慧不足,即使力量强大,也不见得稳操胜券。
  犹太人有一句谚语说:“神不能处处都在,所以创造了温柔。”如果将这句谚语用到现代人们面临的激烈竞争形势下,那么我们可以理解为:并非每一个人都具有强劲的竞争实力,也并非所有做出伟大成就的人在初入社会时就是生活的强者,而那些在别人看来是“强者”的人物,也会有软弱的时候,也有不堪一击的弱点。当竞争真正来临时,实力较弱的人并不见得就一定会输给那些看起来较强的人,那些看起来柔弱无助的人们也许恰恰能够令那些一时斗志昂扬、志得意满的“强势”人物败走麦城。
  故事“加”
  村子里的一户人家新买了一头小毛驴,这头毛驴又小又瘦,价钱便宜得很。主人相信,只要好好地饲养一个冬天,这头小毛驴到了来年春天就能够派上用场了。主人家里其实还有一匹黑马,雄壮有力,曾经为主人出过不少力,所以主人十分宠爱它。可谁知,这匹黑马竟然因为有大功在身且仗着主人的宠爱渐渐增长了不少坏脾气,在干活时它经常尥蹶子,主人已经年老力衰,没有办法再驯服它了。
  仗着一身力气以及自己在主人家的地位,这匹黑马总是欺负那头新来的、瘦弱的小毛驴。小毛驴总是忍着不敢反抗,因为它知道,即使自己拼了命去反抗,也无济于事,自己与对方的力量相差得太悬殊了。可是,小毛驴并不甘心一直受黑马的欺负,所以它准备用自己的聪明头脑去惩罚这匹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大黑马。
  机会终于来临了!主人从外地运来很多棉花,可是正赶上天降大雨,所以必须迅速把这些棉花运到镇子上的仓库里,黑马和小毛驴都被牵到棉花堆旁准备搬运。看着眼前的一大堆棉花,黑马不屑地对小毛驴说:就凭你还敢来这里张罗,我真担心你的小细腰被压断了。”小毛驴笑了笑对黑马说:“不见得谁更能坚持到最后呢?”听到小毛驴这么说,黑马感到生气极了,它说:看来你还有点不服气,要不然,今天咱们俩比试比试!”最后它们决定以最后运到仓库的棉花包数量来论输赢。
  比赛开始了,黑马驮着一大包棉花健步向门外冲去,可是雨大路湿,没走多远,棉花就被雨水打湿了,而且路面泥泞,根本就无法快跑。而小毛驴则不紧不慢地驮上一包棉花,并在棉花包上盖了一层油布,它一直稳稳地走着,终于把一包包的棉花完好无损地送到了仓库。而黑马呢,因为求胜心切,背的棉花太多,而且跑得又快,结果脚底打滑跌进了泥坑,等它好不容易到达仓库的时候,棉花又湿又泥,根本不能用了。
  最终的结果是,黑马不仅在比赛中输给了小毛驴,而且因为它让主人损失了很多棉花,所以主人十分生气,下决心要将它卖掉。最后,小毛驴成了主人家里的得力干将,而黑马则不知去向。
  虽然实力较弱,但是人们可以借助智慧的力量以四两拨千斤。虽然柔弱无助、情势危急,可表面上的柔弱恰恰就是那些聪明人实现成功的“武器”。四两拨千斤的战略战术被广泛运用于生活和工作的方方面面,不过,令人痛惜的是,有一些人,也许是因为太过年轻、没有经验,也许是因为太过气盛、不甘示弱,结果在竞争形势严峻的情况下,不懂得迂回、巧妙地保存和增强自己的实力,却固执地拿着手中的鸡蛋去碰坚硬的石头,结果只能落得惨败的下场。
  以四两拨千斤者与以鸡蛋碰石头者的区别在于,前者靠智慧,后者靠蛮力——令人痛心的是,后者实际上连蛮力都不曾具备。社会上的很多年轻人,初入社会,一没经验、二没资历,仅凭一腔激情就以为自己无所不能。他们认为,自己年轻有的是时间去打拼,自己有勇气,即便历经挫折也不会后退。于是,凡事都风风火火地去做,从来不去考虑凭借自己的能力能否将事情做好,而且还在为人处世的过程中表现得过于高傲。结果,在历经了世事的沧桑、遭受了生活的磨炼之后,他们才恍然大悟,原来自己可以采取更好的办法获得成功。可是,真到了那时,大好的青春已经不再,当年的勇气也一去不复返。
  人们常用“此时无声胜有声”来形容一种更高层次的人生境界。“无声”何以胜得过“有声”,就是因为细雨无声却更能滋润田野,锣鼓喧天却会令人们感到厌烦。“无声”胜在柔、胜在缓,以柔制刚更显智慧深远。
  扬长避短,能屈能伸
  有大智慧的人不争一时之长短,意气用事的人常为眼前得失断了后路。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长处,也有自己的弱点和短处。只不过,不同的人对待自己的优点与弱点、长处与短处时均有不同表现。一些人对自己的优点总是极力彰显,可是对弱点却不肯承认,他们想要为自己树立一个没有任何瑕疵与缺点的“完美强者”形象;一些人甚至根本就不知道自己擅长什么、不擅长什么;有些人虽然知道自己的优缺点是什么,可是他们却不懂得怎样利用自己的优势、怎样避免暴露自己的弱点……
首页>> 文学论坛>>散文>> 励志感悟>> 俞慧霞 Yu Huixia   中国 China   现代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