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Literature>> 诸子杂家>> 何跃青 He Yueqing   中国 China   现代中国  
你最该知道的中国之文化艺术
  作为该套丛书之一的《文化艺术》,将带领读者一睹五千年的文明风采。日往月来,物换星移,几千年来,人类走过了一条不寻常的道路,兴盛与衰微,辉煌与陨落,和风丽日与腥风血雨。许多事随尘烟而逝,许多事被历代传承。有人一生奋斗却怀才不遇,有人一世拼搏而浮沉史海,这些人和事汇成了浩瀚的历史长河,也铸就了人类文明。
第1节:前言
    前言
    英国大哲学家培根说过:“读史使人明智”。中华五千年的历史宛如一座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库,每当我们置身其中,耳旁都是金玉珠玑的历史回音,眼前尽现琳琅满目的历史胜景,或厚重或警醒或震撼或多彩,让我们回味也让我们深思。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是我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基础,也是每个中华子孙引以为傲的灵魂所在。五千年的变迁,不仅为我们留下了浩瀚的历史,也承载着文明的印记。我们的祖先在漫长而曲折的奋斗历程中创造了灿烂的文明,无数王朝的更迭为后人留下了历史年轮滑过的真实印记,而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也在历史长河的荡涤之下为我们留下了叹为观止的真迹,同时各民族也在自己的领域创造出许多独具特色富有魅力的文化奇珍。历史为我们创造了宝贵财富,我们要珍惜更要加以宣扬。
    五千年的历史是浩繁而宏大的,而古今中外的历史典籍、史学著作更是汗牛充栋。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尽览文明与历史的精髓,对于忙碌的现代人来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此,能够有所选择的阅读最有价值的文化,最想知道的历史,最想了解的名人,最想浏览的古迹,无疑是无数读者梦寐以求的事情,而这也正是本套丛书所有编辑的初衷。为此,我们特地邀请众多在各自领域有专长的学者和专家编撰了这套《你最该知道的中国》系列丛书,该书从各个层面对中国的历史、文化、艺术、人文、地理、民俗等做了一次系统的梳理。旨在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中国、热爱中国、弘扬中国。该书可以作为历史爱好者参阅的读本,也可以是学生在教材之外更清晰深入了解中国的一个窗口,更是所有渴望让心灵和历史对话的读者的最好选择。我们衷心希望本套丛书的出版能获得大家的厚爱。
    作为该套丛书之一的《文化艺术》,将带领读者一睹五千年的文明风采。
    日往月来,物换星移,几千年来,人类走过了一条不寻常的道路,兴盛与衰微,辉煌与陨落,和风丽日与腥风血雨。许多事随尘烟而逝,许多事被历代传承。有人一生奋斗却怀才不遇,有人一世拼搏而浮沉史海,这些人和事汇成了浩瀚的历史长河,也铸就了人类文明。
    “试拂三闾文字,还与日月争光”,中国五千年的文化之不朽,体现在他登峰造极的文学成就上,也体现在他深刻的思想内涵和深远的历史影响上。当我们了解了孔子以及他思想产生的来源,就会明白为什么儒家思想能够流传至今而且被世界推崇;当我们阅读了白居易的《长恨歌》并且知道其诗的背景,就会更深刻地体会到战乱给百姓带来的痛苦和一个文人的悲悯情怀;而文坛斗士鲁迅,不仅使我们折服于他锋利如枪的笔触,更被他一个文人的气节和骨气而感动。
    如果说文字是历史的真实记录,那么绘画艺术就是历史的重现。铺开中华文明这幅大画卷,流传于世的名家名品可谓是数不胜数,他们在艺术上的造诣也是出神入化。阎立本的《步辇图》,徐渭的《花鸟图》,徐悲鸿豪迈奔放的《八骏图》,每一副作品都透射着艺术的魅力,同时也融汇了作者对艺术的理解和对人生的感悟,当我们用眼睛欣赏佳品的时候又何尝不是让自己的心灵做一次轻松惬意的旅行!
    绘画艺术是对历史无声的再现,而戏曲音乐和舞蹈就是立体回声。流传至今的舞蹈的活化石——傩舞,反复观看却看之不厌,师旷的作品古琴十大名曲之一的《阳春白雪》,多次聆听却听之不倦。艺术的魅力不在于时间的长久,而在于历经岁月流沙,却依然魅力依旧。
    文化可以让你增识长智,艺术可以让你陶冶心性,走进文化艺术的殿堂,我们心旷神怡、甘之如醇。追求艺术的那种超越、完美的精神,是人类永不荒芜的灵根、灵性。
第2节:老子与《道德经》
    第一章 文人文学
    老子与《道德经》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社会结构和中华民族精神思想的蕴蓄磨砺期。在那个现实生活相对混乱动荡、思想领域却极其活跃繁荣的年代,流传至今的中国式的最根本的道德、思想乃至文化精粹得以孕育成形。那时的诸子百家可谓是这种精粹孕育成形过程中各种文化思想百川汇流、冲激跌宕的时代现象。老子作《道德经》,创道家学派,开文化一脉,泽被千年,影响深远。
  老子(约前570~前470),姓李,名耳,《庄子》称他为老聃,楚国苦县(今涡阳县)人,春秋末期的思想家,哲学家。
  老聃自幼聪慧,静思好学,从师于精通殷商礼乐的商容。曾做过周朝的守藏史官。晚年在故里陈国居住,后出关赴秦讲学,死于扶风。
  老子研读《尚书》的时期是他思想发展的成熟期。当时老子声名鹊起,许多学者都慕名前来讨教。据说孔子就专程前往洛邑向李耳问礼。他们在庙堂阶前看到一尊“三缄其口”的金人,孔子问他,背后的铭文“无多言,多言多败。无多事,多事多虑”是何意。老子的回答是:一个人等到他的骨头都已腐朽了,只有他的言论尚存。况且作为一个君子,时机成熟的时候可以出而为仕,否则就随遇而安。会做生意的商人,常把货物藏得很严密,仿佛一无所有;有盛德的君子,看他的容貌,仿佛十分愚钝。去掉你身上的骄气与过多的欲望,去掉你造作的姿态与过多的志向,这些对你有益无害。
  孔子离去后,对自己的弟子说:“鸟,我知道它能飞翔;鱼,我知道它能在水中游动;兽,我知道它能奔跑。能奔跑的兽我可以用网去捕捉它,能游的鱼可以用钓绳去钓,能飞的鸟可以用箭去射。至于龙,我就不知道了,它是否能乘风云飞上天呢?我今天见到老子,感觉他就像龙一样。”
  本来,老子的思想已开始向隐居修养、追求无名发展,恰好此时周王室的一场内乱又使他得以由仕途中解脱。周王室发生内乱,景王崩,王子朝叛变,在守藏室中带走了大批的周朝典籍逃奔到楚国。此事波及到李耳,李耳于是辞去守藏室史官之职,离开周都,准备从此隐居。行至函谷关时,令尹喜请求道:“先生要隐居了,请尽力写一部书吧。”于是老子写了一部书,这就是《道德经》。
  老子的思想集中于《道德经》,这是他唯一的传世之作,书中所述基本上反映了他的思想。他用“道”来概括宇宙万物的生成与演变——道是客观自然规律,又具有永恒绝对的本体的意义。他提出“反者道之动”,指出一切事物都有正反两方面的对立,认为事物的变化都是有和无的统一,意识到对立面的互相转化,并提出“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他还主张“柔弱胜刚强”。他教导后世应“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名无欲,使夫智者所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为)”。他热爱和平,反对无谓的战争。他指出“民之饥,以其上食税者多,是以饥。”并奉劝统治者“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道德经》一书言简意赅、博大精深,谈宇宙,谈人生,提出了“道”、“自然”、“无为”等著名的哲学概念,成为中国哲学的基础之作。
Home>> Literature>> 诸子杂家>> 何跃青 He Yueqing   中国 China   现代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