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文學>> 饮食文化>> 程然 Cheng Ran   中國 China   現代中國  
茶味人生:一心一意來奉茶
  茶,似乎衹是人們生活中的一種飲品,有時候卻能折射人生。每一泡茶的滋味,因着環境、氛圍、氣候、同飲者的不同,讓人生發出不同的感懷。茶本身、茶與人、茶與禪,亦有着很多因緣故事,或感傷,或動人,或銘心刻骨,或溫煦如春,不僅值得細細品味,且能滌盡塵勞,是非放下,安然面對生活中的種種。
第1節:第一輯 白泥赤印走風塵(1)
  第一輯 白泥赤印走風塵
  蘭花觀音
  蘭花觀音是我給她起的名字。她是茶,鐵觀音的一種,有淡淡的蘭花香。
  我在說起她的時候,怕饒舌跟着的前史與後綴太繁復,使她的美被這訴說打了折扣,便擅自取了這個名字予她。 而即便我與人費盡周折地說她,也覺得寂寞。
  因為蘭花觀音不好尋訪,錯過就永遠沒有機會再相遇。這世上多的是相似面孔,而獨有的那一個,若沒把握好時機,亂了分寸,再要尋覓,卻常常不可得。
  所以這命名倒也不必推廣,她不是竜井,也非甘露,她衹是知音相遇時的震動,衹是滿心歡喜時的微醺,衹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剎那印心。
  我第一次遇見蘭花觀音的時候,正在喝黃金桂。
  在喝慣了臺灣的高山茶、凍頂烏竜、梨山茶後,突然在一次尋訪中喝到黃金桂。我瞬時被它的清香吸引,衹覺得那茶中有足夠的勁道、足夠的芬芳,需要我打起十二分的精神來對待。 黃金桂亦是烏竜的一種,因其香氣中隱約有桂花香而有此謂。
  相對於慄子香抑或其他溫吞味道的烏竜茶,黃金桂顯得威風凜凜,他似乎在挑逗着我的好勝之心,讓我望着對岸叫陣的強勁對手,愛恨交加。
  若我委頓,必被其傷;若我慵懶,必致不堪。喝得久了,纔知道黃金桂是鐵觀音裏面力量最大的一個,絶不可空腹飲用,否則傷胃、茶醉會立竿見影。
  然而蘭花觀音不同。我幾乎就要與她錯肩。
  彼時我捧了太多的新茶,還有茶具。我不敢再在任何店傢停留,怕自己失去選擇和判斷的清醒,在各色的茶鋪前沒了主張。
  但朋友們卻執意要坐下。他們說實在好喝。
  我於是纔坐下來。纔有了謀面的這美妙一刻。
  怎麽說呢?
  鐵觀音獨有的那份清冽她具足,入口滑順、熨帖入微她亦完備。而她自舌尖,自兩頰,至咽喉,至心胸,滴滴留香,絲絲入扣,那蘭草之美,竟縈繞不散,裊裊婷婷。她如此醒目,卻又這樣溫和,能夠解渴,卻又獨具深味。
  她是怎麽做的?怎麽可以有這樣好的口感和香味?
  那個來自泉州的女孩子,像所有的閩南美人一樣,澹然而又神秘地笑。她們傢就是茶農,這蘭花觀音正是出自她父親精心的栽培和製作。她無法解釋,衹是說,即便是同一塊地,同一棵茶樹,僅僅因為天上的雲不同,雨不同,出來的茶都有優劣之分;而同樣的好茶,同一位茶農製作,僅僅手法的輕重,炒茶殺青的時間前後,甚至勞作時的溫度、勞作者的心情,都會直接影響她的呈現。
  我們幾個人都買了許多。
  第一次有了捨不得喝的感覺。
  第一次有了曾經滄海的經歷。
  在以前,我不是也從來不喝茶的嗎?在以前,我不也是隨便什麽茶都能對付打發嗎?在以前,我不也以為可高可低、萬般茶味皆入口來嗎?
  我如此憐惜,如此珍重,來了好友,必要分上一小筒給他們,怕他們慢怠,還要絮絮地叮囑;而自己喝,一定要淨手,一定要茶具清潔,一定要放下紛擾之心,甚至,有時候,還要焚香。喝茶喝到這樣癡心肅然,這是魯莽的我當初萬萬不能預料的。
  而這茶若喝淡了,我也捨不得倒掉,用幹淨的紗布包好,放在米飯鍋裏,待到米飯蒸熟,那鍋子開啓,濃郁米香摻雜着一絲蘭花的餘味便撲鼻而來。 我這麽迂,衹是為了不辜負。
  終於有一天,蘭花觀音喝完了。我心惶惶地坐了車,穿越大半個城,去找她。
  然而,我們再去泡,那味道已經不在了,有些仿佛,但終究不是。我還是歡喜地買了,道了謝,但心裏卻隱隱地有一些憾意。
  嗯。這就是了。她如此靜美,卻也衹能在那偶遇中綻放。如果朋友不逗留,我是註定不會知道她了。而這秋天一過,另一個流年來臨,若想在那舟下的印記中尋得湍流裏的幹將莫邪,又怎麽可得?
  白泥赤印走風塵
  這一年來,似乎都在行路。
  中原走遍之後,開始在邊疆跋涉。旅途裏沒有同道的人,也甚少有獨處的時間。我們或是倦眠在盤山的路上,或是渴睡在顛簸的車裏。
第2節:第一輯 白泥赤印走風塵(2)
  這是工作。六根都得打起精神,與紛至沓來的外緣迎來送往。
  他們吃肉,喝酒,戴面具,互相試探。 走得久了,我衹是覺得勞乏。腿含鉛,口舌生煙,耳目沉濁,心竅如塞黃塵。
  而飲料輕佻不解渴,白水寡淡不清冽,酒炙熱且無濟於心神安寧,若無茶,恐怕勞乏無可療理。
  我隨身帶了茶葉,分了兩種,烏竜和緑茶,烏竜多選蘭花觀音,緑茶常帶青山緑水。它們分別被裝在半兩大的茶桶裏。在旅居的任何地方,衹要有水,我就悄悄地泡茶。看那茶葉在開水裏翻滾、浸潤,慢慢地喝一小口,身與心在瞬時便能得到極大的撫慰。
  茶的味道,有如一個人放浪紅塵,卻始終知道內心深處,有一個喜愛,抑或一個珍藏。說分享太奢侈,真情感不敢為外人道。
  在推杯換盞的宴坐裏沏一杯清茶,那是最安靜的一個提醒。你知道的那不為人知的美好,在喧鬧中為你所獨見。
  茶能解渴,也能解毒。最早,神農鞭藥,那能看見自己體內五臟六腑的青年,嘗盡百草,看草藥在肺腑間運任,而幾次誤食毒草,能夠死裏逃生,皆因嚼食茶葉而解。
  行路的人,每換水土,天象地氣應接不暇,往往神有焦慮,體有鬱積,身心不能通暢。若帶鐵觀音,滋潤焦渴,排毒解乏,最是貼心良藥。
  設若在路上,沒有茶,茶心因浸染俗塵、久被侵擾而波瀾起伏。心不平,則易生出疾病,忘失掉對覺照的保任,那時,走風塵的行者終不免風塵撲面。
  私下以為,緑茶裏,對行者最有裨益的當推青山緑水。
  青山緑水,産於蜀中,各地亦多有移植。它在緑茶裏屬於觀賞茶,衝泡開來,芽片嫩緑,色澤清亮,衹一看,便仿佛有清風過耳。唯獨味酸苦。初入口時,淡淡的酸苦,良久更苦,等待回甘而不可得。因了這個緣故,商傢往往拿它來做養眼的招牌,任其美賞心悅目,卻不見容於品茶人的味蕾間。但實際上,它的苦口卻真有一番婆心:它能和最辣的海椒打擂臺,可替代所有下火清熱的藥片,有如咬在腫痛牙齦上的一根黃連;也好似吸附過多油膩的一片海綿,它中和掉上焦火,為過於緊張的執著鬆綁。
  它衹是味苦,卻有這許多的益處。
  味蕾之刁鑽,最顯人類之趨樂避苦。殊不知因為這挑揀,耽誤了我們和真正好茶的一生一會。那舌根最是個騙子,哄着我們分別粗茶和珍饈,但凡能放下,美味苦味便皆成甘露,最好的品嚐因是開展,治療因是得力。而路上行色匆匆的人,也纔不至於被流光美景所障目,有茶一杯,目盡繁華而神清氣爽,所謂百花叢裏過,片葉不沾身是也!
  在路上奔忙,總是勞累而孤獨的。即便聚衆,但可與相契的,四顧之下,竟也沒有。而觥籌來往下,假意言歡,也衹是這碌碌人生裏的過眼雲煙,能夠陪伴你的,卻衹有這清靜不擾人的茶,它是端肅的良伴,是燦然微笑的法侶,是去處盡可安居的菩提念珠。
  一心一意來奉茶
  很久沒有坐下來專心泡茶了。忙碌的時候,抓起一杯白水以療饑渴。在頭頂驕陽的路上,更不能奢望茶,衹好以那些各色的飲料權且充數。有時候也會在飯館裏點一壺免費茶,看着灰暗的茶根,故意省略了計較。入鄉隨俗罷,不能把內心最深處的喜好隨時拿出來示人,一來不便,二來也會讓旁人不安。
  而我知道,我是終究念着那茶的。那不是茶館裏昂貴的消費,也不是流於形式的枯山水,不是瓜子點心的佐料,更不是街邊巷尾的談資。
  我愛着的茶,必訪自深山,由茶農的厚樸栽培,友人的拳拳相送,浸淫了春天的雨露,藴涵着清泉的潮濕,有着深深淺淺看不厭的緑,一道白練般的熱水衝泡下去,那葉片在水中翻滾、舒展,瞬間那清香被激發出來,附着在紫砂的壁上、玻璃的膽邊、伊人的唇齒之間,悠悠遠遠,飄在周身,縈化於靜室裏。
  那茶,非得專心纔漸得其味。若有一時一刻的掉以輕心,它便在那不覺察的剎那冷下去,淡下去。如果還偏巧手中有事,六根皆旁騖,那好茶更是被辜負,每一道的綻放風景皆會被混淆錯過,個中滋味更是無法瞭瞭。
首頁>> 文學>> 饮食文化>> 程然 Cheng Ran   中國 China   現代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