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文學>> 影视评论>> 鄭培凱 Zheng Peikai   中國 China   現代中國  
色·戒的世界
  《色·戒》11月1日內地公映之際,這本由《色·戒》學術顧問鄭培凱主編的圖書,內容包括了導演、編劇、攝影的獨傢訪談以及梁朝偉、湯唯、王力宏等主角的精彩評說,兩岸三地的文化名人如李歐梵、林奕華、馬傢輝、周黎明等人的深入評述更為《色·戒》的思想性、藝術性做了各方面的精彩解讀,外加經典臺詞、《色·戒》大事記、幾十幅彩色劇照,使本書成為了《色·戒》一片最權威、最完整的解讀讀物。
第1節:李安《色·戒》幕後一瞥(代序)(1)
  李安《色·戒》幕後一瞥(代序)
  鄭培凱(香港城市大學中國文化中心主任)
  李安的助理打電話來,說導演要請我去參加酒會,然後觀賞香港的首映,沒說兩句話,電話那頭就興奮起來,大聲說,太棒了、太棒了,導演得了大奬,太好了,你有沒有看到他領奬?我說沒看威尼斯影展的頒奬禮,是從新聞報道上得知的。他又興奮地大叫,哇歐,太好了,太好了,他們沒辦法,一定要給他最大奬的,沒辦法不給的。我心想,小夥子高興得語無倫次,也該稱贊兩句。就說,你們跟着導演做了那麽久,都是有功之臣,電影拍得好,你們每個人都有貢獻,金獅奬表揚整部影片,也就表揚了每個參與製作的工作人員,你當然也有份了。小夥子突然謙虛起來,音調降低了,說沒有啦,我沒做什麽,衹是打打雜,都是因為導演拍得好。
  我和小夥子相熟,是因為李安拍《色·戒》,衹要人在香港或內地,都由他和我聯絡,經常打電話來,說導演想跟你說話,有沒有空啊?在他心目中,"導演"就是"那一個導演",是與李安畫等號的,不說姓名,似乎有點避尊者諱的意味,別人則是張導、林導,想來無法相提並論。他時常奉導演之命,拿一改再改的劇本資料給我,要我提意見,見面時畢恭畢敬的,我想,那是我沾了"導演"的光。有一次,他接我到鬆江的上海片場去看拍攝,路上問我,和導演是老朋友嗎?我說,我們在紐約認識的,多年了吧,談得來、每次他有了什麽想法,總會跟我討論一番,然後就認認真真送資料來,我當然也就認認真真地看,認認真真提意見。導演很謙虛,對意見一定仔細思考,然後說出自己的看法,再和你商量。我也就以"諍友"自居,知無不言,言無不盡。他是個真誠的人,真誠對待電影,真誠對待工作,真誠對待自己的藝術感覺,也真誠對人,讓人願意為他做點事,的確是當導演的長纔。小夥子說,是啊是啊,我就一心想幫導演做點事,幫他把事情做好。
第2節:李安《色·戒》幕後一瞥(代序)(2)
第2节:李安《色·戒》幕后一瞥(代序)(2)
  放下電話,不禁感到欣慰,覺得李安得奬是實至名歸,而每一個為他工作的人都為此高興,與有榮焉。
  
  拍個不同的張愛玲
  李安第一次為《色·戒》找我,在一年多以前,是另一位助理從紐約打電話來,但是同樣一句話,導演想跟你說話。我倆寒暄了兩句,他就問我有沒有讀過張愛玲的《色·戒》。
  "不記得了,怎麽?"
  "我想拍一部張愛玲的電影,你可不可以看看故事、提點意見?"
  我心想,怎麽又是張愛玲?他好像猜到我心底的疑慮,就說,想拍個不同的張愛玲,那口氣就像當年打算拍《臥虎藏竜》,找我談王度廬。我說,又是武俠片嗎?他回答說,想拍個不同的武俠片,追求"俠"的精神不同,就是有新想法,流行的詞彙就是"創意",這次是輪到張愛玲了。於是,我就重新找出了"祖師奶奶"的作品,仔細看了一遍,思想有什麽特別的張愛玲精神。故事不錯,像個電影劇本的初稿,有的地方刻畫入微,有的地方卻粗枝大葉,衹有一個輪廓,可以編出許多花樣精神嘛,也的確有特殊之處,尤其是結尾的轉折,獨具一格,是張愛玲的冷酷與殘忍。
  過了幾天,他又打電話來,談了許多故事細節,特別是人物角色的性格。物色演員,說容易也容易,因為到了這份兒上,李安大導演的戲,當然是戲挑人,不是人挑戲,說難也是難,因為他對每個角色的塑造,已經有了大體的輪廓,而且有特殊的要求,以配合心中追求的藝術感覺。記得他拍《臥虎藏竜》,女主角玉嬌竜的選角,就煞費苦心,跟我談過好幾次,一起分析玉嬌竜的性格,要端莊之中潛藏着野性,純潔深處有一種天生的譎詐不羈,當然還得是不可方物的嬌美,令人為之驚豔。我說,抽象描繪人物,也衹能描個八九不離十,可是要我選角,我是一籌莫展。他苦笑說,真是令人頭疼,這角色要挑大梁,整出戲要她撐上半邊天的。後來怎麽找到的女主角,那是導演的本事,我就不知道了。這次拍《色·戒》,又是女主角難找,要純真得青澀,又要有幾絲潛藏的風騷,同時具備天使與狐狸精的個性,是個人生經歷單純、內心情欲復雜的人物,假戲卻又真做,想玩火卻惹得烈焰焚身。李安說,他打算找個新人,自己塑造個演員。正式進入選角階段,李安不再和我商量,因為我對演藝圈幾乎一無所知,他當然也清楚。
首頁>> 文學>> 影视评论>> 鄭培凱 Zheng Peikai   中國 China   現代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