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订版序
去年,这本书与山东画报出版社的合约到期了。念及书市时常断货,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有意新出修订版,顺带编成与《退步集》之类同样的版式。
我回国后面世的头一册书原是《纽约琐记》,时在2000年秋初,其实,《多余的素材》先已印妥样书,夏天就寄到了。此前我从未见过自己写的“书”,拿在手里翻。几天后,我的责编,江苏美术出版社顾华明电话里压低声音说:《多余的素材》不能发行了。
奇怪:我听了一点不奇怪。理由呢,好像是写了个别不宜谈论的历史人物吧?没错。我原就喜欢弄些不安分的小把戏,自己写着玩。稍后得知并非什么局子下禁令,而是社里另有同志觉悟高,报上去,社领导遂决定不出版。那领导,三十年前与我是知青江湖老相识,都画画,曾在招待所共用一盆洗脚水,如今居官,有为难,我当然体谅的,不久见面搓饭,彼此心照,只字不提这回事。然而三五册样书散出去了,怎么办?上海文艺出版社表示乐意出,条件是抽去几篇,并请位资深老编辑逐篇批注,很夸奖,还打印成字条夹在书页中,使我感动而受用,但我故意扭捏,不愿删,事情便自黄了。又有热心朋友送呈北京三联书店试试看,婉拒的理由倒是很恳切:无关内容,而是市面上散文类图书太多了,不好卖——我心中一喜,从此得知自己的文字涂抹居然可以算“散文”。
有趣的细节是,江苏那边承印的厂家在苏北,长期业务印制中文版《圣经》:国中还在印《圣经》?可见广有圣徒在,唯不知此说是否详确;至于《多余的素材》经已印妥的一万本书芯,据说按照惯例,随即捣成纸浆了。
于是我忘了这件事,只存本样书在身边,好歹是个纪念。
两年后,山东画报出版社刘瑞琳同志问起清华美院的杭间教授,打听废书稿还在不在,于是安排见了面。谢谢杭老师与刘老师:不久我已坐在济南一个小房间支使编辑来回摆弄书中的图片……转眼五年过去了,上回作“引”,我曾将以上事故闪烁其辞提一笔,给大家留面子,现在想想,书中所写全是无事之事,此番没话找话讲,索性给《多余的素材》再添一小点多余的素材——说来好笑,我索性写写“肉蒲团”之类淫书,或斗胆撩拨所谓政治话题,倒也风流一把,然而都不是,只是初涉书写的习作,既印且毁,实在抬举了,何况不久又出版,不亏不盈,不起微澜,连个小小的冤案也谈不上,只是前后三易出版社,由江苏而山东而广西,一路下来,分明变成旧货色,如今好比微波炉里转转,原样端上,谁起兴致买?
去年,这本书与山东画报出版社的合约到期了。念及书市时常断货,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有意新出修订版,顺带编成与《退步集》之类同样的版式。
我回国后面世的头一册书原是《纽约琐记》,时在2000年秋初,其实,《多余的素材》先已印妥样书,夏天就寄到了。此前我从未见过自己写的“书”,拿在手里翻。几天后,我的责编,江苏美术出版社顾华明电话里压低声音说:《多余的素材》不能发行了。
奇怪:我听了一点不奇怪。理由呢,好像是写了个别不宜谈论的历史人物吧?没错。我原就喜欢弄些不安分的小把戏,自己写着玩。稍后得知并非什么局子下禁令,而是社里另有同志觉悟高,报上去,社领导遂决定不出版。那领导,三十年前与我是知青江湖老相识,都画画,曾在招待所共用一盆洗脚水,如今居官,有为难,我当然体谅的,不久见面搓饭,彼此心照,只字不提这回事。然而三五册样书散出去了,怎么办?上海文艺出版社表示乐意出,条件是抽去几篇,并请位资深老编辑逐篇批注,很夸奖,还打印成字条夹在书页中,使我感动而受用,但我故意扭捏,不愿删,事情便自黄了。又有热心朋友送呈北京三联书店试试看,婉拒的理由倒是很恳切:无关内容,而是市面上散文类图书太多了,不好卖——我心中一喜,从此得知自己的文字涂抹居然可以算“散文”。
有趣的细节是,江苏那边承印的厂家在苏北,长期业务印制中文版《圣经》:国中还在印《圣经》?可见广有圣徒在,唯不知此说是否详确;至于《多余的素材》经已印妥的一万本书芯,据说按照惯例,随即捣成纸浆了。
于是我忘了这件事,只存本样书在身边,好歹是个纪念。
两年后,山东画报出版社刘瑞琳同志问起清华美院的杭间教授,打听废书稿还在不在,于是安排见了面。谢谢杭老师与刘老师:不久我已坐在济南一个小房间支使编辑来回摆弄书中的图片……转眼五年过去了,上回作“引”,我曾将以上事故闪烁其辞提一笔,给大家留面子,现在想想,书中所写全是无事之事,此番没话找话讲,索性给《多余的素材》再添一小点多余的素材——说来好笑,我索性写写“肉蒲团”之类淫书,或斗胆撩拨所谓政治话题,倒也风流一把,然而都不是,只是初涉书写的习作,既印且毁,实在抬举了,何况不久又出版,不亏不盈,不起微澜,连个小小的冤案也谈不上,只是前后三易出版社,由江苏而山东而广西,一路下来,分明变成旧货色,如今好比微波炉里转转,原样端上,谁起兴致买?
封面总要重新弄过的,适可将前两册书样子缩小了,印在封底上,算是此书前身的如实交代;图片则大可添换——书中写到邱岳峰,结果邱公子辗转寻到我,赠我邱先生早岁与晚年的照片;有一篇说及早夭的钢琴才女顾圣婴,也给我获得她生前的丽影;又有学者徐宗懋送我从未面世的蔡元培林语堂等民国前辈老照片,都是难得觅见的影像史料,补入书中,正合适:末尾有几篇涉及民国的教授与教师,当时下笔,哪想到自己翌年会有受聘教书的机缘,近时重读,颇惊讶怎在七八年前即已留心国内的教育和大学……文字内容,则补进两篇遗漏稿,太过短促而油滑者,删除二三,其余照旧:倘若读者不嫌弃,当然很感激,但我是作者,赠书到手,好意思送人么?我知道,若是诚心巴结旧雨新知,莫如多写新篇幅,无奈我不再如那些年有闲空。即便零零星星写起来,新书起个什么题目呢?眼下,只能预先谢谢再次破费的读者,并请对这本书的修订与再版,多多包涵。
2007年8月11日
2007年8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