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引
"自從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如今已經成了一句常挂在中國人嘴邊的話。可是,這次衹開了5天的會議,怎麽會成為中國歷史的轉折點,怎麽會成為"新時期的遵義會議"呢?
中國人有句常挂在嘴邊的話:"自從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
這句話,在各種各樣的文件上常常見到;
這句話,在大大小小的報告會上常常聽見;
這句話,在人們回顧往事時,總要這麽說;
這句話,在報紙、雜志、電視、廣播裏,屬於"高頻語"……
由於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是一次在中國知名度極高的會議,所以人們在講話時,常常習慣於省略為"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甚至省略為"三中全會以來"。
"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不準確,沒有主詞──"中共",因為其他的黨派也會有"十一屆三中全會";至於"三中全會以來",當然更不準確,不僅沒有主詞,而且沒有"屆"──因為幾乎每一屆中央委員會都開過"三中全會"。
儘管人們都知道"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或者"三中全會以來"不準確,但是在大大小小的會議上,人們還是這麽說着──因為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太著名了,所以誰都明白"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以至"三中全會以來",指的就是"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
確實,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是一次非常著名的會議。
中國共産黨自從1921年7月在上海誕生以來,已經舉行過17次全國代表大會。至於每一次全國代表大會所選舉産生的每一屆中共中央委員會,已經開了數十次中央全會。光是1949年10月至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前,便已經召開了25次中共中央全會。
然而,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卻是一次非同凡響的中共中央全會,其深遠的意義超過了許多次中央全會,甚至超過了許多次全國代表大會。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如此引人矚目,是因為中國當代歷史在這裏大轉折!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確立了"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方針。所謂"一個中心",就是"以發展生産力為中心";所謂"兩個基本點",也就是"改革,開放"。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結束了1957年以來長達21年的"左"的嚴重錯誤。毛澤東晚年的"左"的錯誤是從1957年下半年的"反右派運動"開始的,到了十年"文革"達到了頂峰。在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幫"之後,華國鋒奉行"兩個凡是"方針,仍繼續着"左"的錯誤。直至1978年底的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纔終於結束了這21年的"左"的迷誤,把全黨的工作中心從"以階級鬥爭為綱",轉移到四個現代化建設上去。
正因為這樣,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作出了轉折性的巨大貢獻。
縱觀中國共産黨走過的道路,有兩次會議是至關重要的,是歷史的轉折點:
一次是1935年1月在貴州遵義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確立了毛澤東在中共的領袖地位。從此,中共逐步形成以毛澤東為核心的第一代領導集體。
鄧小平是這樣論述遵義會議的:
在歷史上,遵義會議以前,我們黨沒有形成過一個成熟的黨中央。從陳獨秀、瞿秋白、嚮忠發、李立三到王明,都沒有形成過有能力的中央。我們黨的領導集體,是從遵義會議開始逐步形成的,也就是毛劉周朱和任弼時同志,弼時同志去世後,又加了陳雲同志。到了黨的八大,成立了由毛劉周朱陳鄧六個人組成的常委會,後來又加了一個林彪。這個領導集體一直到"文化大革命"。
另一次則是1978年12月在北京召開的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確立了鄧小平在中共的領袖地位。從此,中共逐步形成以鄧小平為核心的第二代領導集體。
鄧小平是這樣論述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的: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建立了一個新的領導集體,這就是第二代的領導集體。在這個集體中,實際上可以說我處於一個關鍵地位。
鄧小平所說的"關鍵地位",其實也就是他所說的,"第二代實際上我是核心"。
"自從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如今已經成了一句常挂在中國人嘴邊的話。可是,這次衹開了5天的會議,怎麽會成為中國歷史的轉折點,怎麽會成為"新時期的遵義會議"呢?
中國人有句常挂在嘴邊的話:"自從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
這句話,在各種各樣的文件上常常見到;
這句話,在大大小小的報告會上常常聽見;
這句話,在人們回顧往事時,總要這麽說;
這句話,在報紙、雜志、電視、廣播裏,屬於"高頻語"……
由於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是一次在中國知名度極高的會議,所以人們在講話時,常常習慣於省略為"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甚至省略為"三中全會以來"。
"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不準確,沒有主詞──"中共",因為其他的黨派也會有"十一屆三中全會";至於"三中全會以來",當然更不準確,不僅沒有主詞,而且沒有"屆"──因為幾乎每一屆中央委員會都開過"三中全會"。
儘管人們都知道"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或者"三中全會以來"不準確,但是在大大小小的會議上,人們還是這麽說着──因為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太著名了,所以誰都明白"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以至"三中全會以來",指的就是"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
確實,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是一次非常著名的會議。
中國共産黨自從1921年7月在上海誕生以來,已經舉行過17次全國代表大會。至於每一次全國代表大會所選舉産生的每一屆中共中央委員會,已經開了數十次中央全會。光是1949年10月至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前,便已經召開了25次中共中央全會。
然而,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卻是一次非同凡響的中共中央全會,其深遠的意義超過了許多次中央全會,甚至超過了許多次全國代表大會。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如此引人矚目,是因為中國當代歷史在這裏大轉折!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確立了"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方針。所謂"一個中心",就是"以發展生産力為中心";所謂"兩個基本點",也就是"改革,開放"。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結束了1957年以來長達21年的"左"的嚴重錯誤。毛澤東晚年的"左"的錯誤是從1957年下半年的"反右派運動"開始的,到了十年"文革"達到了頂峰。在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幫"之後,華國鋒奉行"兩個凡是"方針,仍繼續着"左"的錯誤。直至1978年底的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纔終於結束了這21年的"左"的迷誤,把全黨的工作中心從"以階級鬥爭為綱",轉移到四個現代化建設上去。
正因為這樣,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作出了轉折性的巨大貢獻。
縱觀中國共産黨走過的道路,有兩次會議是至關重要的,是歷史的轉折點:
一次是1935年1月在貴州遵義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確立了毛澤東在中共的領袖地位。從此,中共逐步形成以毛澤東為核心的第一代領導集體。
鄧小平是這樣論述遵義會議的:
在歷史上,遵義會議以前,我們黨沒有形成過一個成熟的黨中央。從陳獨秀、瞿秋白、嚮忠發、李立三到王明,都沒有形成過有能力的中央。我們黨的領導集體,是從遵義會議開始逐步形成的,也就是毛劉周朱和任弼時同志,弼時同志去世後,又加了陳雲同志。到了黨的八大,成立了由毛劉周朱陳鄧六個人組成的常委會,後來又加了一個林彪。這個領導集體一直到"文化大革命"。
另一次則是1978年12月在北京召開的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確立了鄧小平在中共的領袖地位。從此,中共逐步形成以鄧小平為核心的第二代領導集體。
鄧小平是這樣論述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的: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建立了一個新的領導集體,這就是第二代的領導集體。在這個集體中,實際上可以說我處於一個關鍵地位。
鄧小平所說的"關鍵地位",其實也就是他所說的,"第二代實際上我是核心"。
鄧小平是這樣論述中共兩代領導集體的核心的:
任何領導集體都要有一個核心,沒有核心的領導是靠不住的。第一代領導集體的核心是毛主席。因為有毛主席作領導核心,"文化大革命"就沒有把共産黨打倒。第二代實際上我是核心。
人們已經習慣地把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至今,稱之為"新時期"。
人們已經習慣地把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為實現四個現代化所進行的艱難的工作,稱之為"新長徵"。
從遵義會議開始的是"毛澤東時代";從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開始的是"鄧小平時代"。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是"新時期的遵義會議"。
正因為這樣,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成了中共的歷史轉折點,中國的歷史轉折點。
正因為這樣,"自從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這句話成了中國人經常挂在嘴邊的一句話。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是怎樣的一次會議?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怎樣確立了鄧小平的領袖地位?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是怎樣改變了中國的歷史進程?
本書以宏大的篇幅,第一次多角度、全方位、全過程嚮你細細記述這個"新時期的遵義會議"以及這個會議的前前後後,細細記述中國當代歷史性的大轉折,幫助你細細理解那句人人都說的"自從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的深刻內涵……
任何領導集體都要有一個核心,沒有核心的領導是靠不住的。第一代領導集體的核心是毛主席。因為有毛主席作領導核心,"文化大革命"就沒有把共産黨打倒。第二代實際上我是核心。
人們已經習慣地把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至今,稱之為"新時期"。
人們已經習慣地把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為實現四個現代化所進行的艱難的工作,稱之為"新長徵"。
從遵義會議開始的是"毛澤東時代";從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開始的是"鄧小平時代"。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是"新時期的遵義會議"。
正因為這樣,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成了中共的歷史轉折點,中國的歷史轉折點。
正因為這樣,"自從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這句話成了中國人經常挂在嘴邊的一句話。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是怎樣的一次會議?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怎樣確立了鄧小平的領袖地位?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是怎樣改變了中國的歷史進程?
本書以宏大的篇幅,第一次多角度、全方位、全過程嚮你細細記述這個"新時期的遵義會議"以及這個會議的前前後後,細細記述中國當代歷史性的大轉折,幫助你細細理解那句人人都說的"自從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的深刻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