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学论坛>> 人文学者>> 岳南 Yue Na   中国 China   现代中国   (1962年)
陈寅恪与傅斯年
  本书叙述了陈寅恪与傅斯年成长、留学以及在动荡岁月中颠沛流离,执着学术事业的艰难历程,生动卓然地展现了知识分子“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意志”的理想信念,是一部反映20世纪上半页知识分子心路历程与事业追求的心灵史诗,读来感人泪下,怅然太息。
简介及书评-内容提要
  人类学家克罗伯(Kroeber)曾问过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天才成群地来(Come in a cluster)。
  1890年前后的中国,似乎印证了“天才成群地来”这个令克氏久久不解的疑问。在20世纪初叶成群而来的学术大师中,有些是单打独斗,依靠本身的研究成果对学术界产生巨大影响而为后人所怀念;有的除个人辉煌的学术造诣,还留下了制度性的遗业(institutional legacy),在学术界维持着长远弥久的影响力。前者当以陈寅恪为代表,后者非傅斯年莫属。
  陈寅恪与傅斯年均出身清代名宦之家,傅斯年乃大清开国顺治朝第一位状元、兵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掌宰相职的傅以渐之后;陈寅恪是晚清湖南巡抚陈宝箴之孙,二人皆有显赫的家族史和骄人的荣光。陈寅恪嫡亲表妹、曾国藩的曾外孙女俞大�Z乃傅斯年之妻。陈先后留洋16载,通解20余种文字;傅乃“五四运动”北京学生游行总指挥,海外留学7年,与陈寅恪在德国柏林大学共同度过了4年时光。
   二人学成归国,陈氏进入清华国学研究院,成为闻名天下的“四大导师”之一;傅斯年出任中山大学文学院院长,开南国一代学术新风。北伐成功后,被誉为“人间最稀有的一个天才”的傅斯年出任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所长;而“三百年来仅此一人”的“教授的教授”陈寅恪出任史语所历史组主任。傅、陈二人这一历史性的聚合,开创了一代举世瞩目的学术流派。令人扼腕的是,随着国共两党干戈相向,大地陆沉,这对同学加姻亲关系的旷代天才,被无情地阻隔在海峡两岸遥天对望而不能相聚。最后的结局是:一个无声地倒毙在台湾孤岛会议大厅,一个被活活整死于大陆岭南病榻。并世成双的天才之花凋落成泥,只有芬芳永留人间大地。
   本书叙述了陈寅恪与傅斯年成长、留学以及在动荡岁月中颠沛流离,执着学术事业的艰难历程,生动卓然地展现了知识分子“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意志”的理想信念,是一部反映20世纪上半页知识分子心路历程与事业追求的心灵史诗,读来感人泪下,怅然太息。
简介及书评-专家评语
  傅斯年、陈寅恪先生弟子、著名史学家何兹全:
  
  傅斯年先生是北大培养出来的,对北大有一种特别的感情。在他一生的事业中,除了创办中央研究院史语所,还做过北大代理校长,对北大的贡献功不可没。
  陈寅恪师是继《资治通鉴》的作者、宋代司马光之后近一千年来,又一伟大的史学家。
  
  
  著名评论家朱大可、何三坡、陈晓明、白烨、李建军、谢有顺、葛红兵、解玺璋、张闳、唐晓渡,联袂推荐。
  朱大可经典评语:
  这是一部不同寻常的个人传记。对傅斯年和陈寅恪的记忆,打开了被蓄意掩蔽的历史之门。他们在20世纪下半叶所遭遇的命运剧变,谱写了中国知识分子群体的哀歌。
  
  
  资深编辑家、作家杨力虹、许志龙、史奉真、杨君:
  就作者的写作功力和这部作品叙事方式、描述角度与文学艺术上所达到的高度而言,是二十一世纪此类题材的巅峰之作。
首页>> 文学论坛>> 人文学者>> 岳南 Yue Na   中国 China   现代中国   (196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