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文學>> 哲学思考>> Zhou Guoping   China   现代中国   (July 25, 1945 AD)
偶爾遠行
  本書是周國平首部“出行哲思錄”,極其真實詳盡地記錄了每一次遠離國民的日子中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憶,現了作者執著而超脫的靈魂之旅。無論花季還是老年,都能從他的文采和哲思中讀取智慧和超然。
第1節:目錄(1)
  偶爾遠行
  目錄
  序
  上編
  南極無新聞——喬治王島手記(2000.11-2001.2)
  前言一
  前言二
  鄧正來序
  第一部分進島之前
  天上掉下一個機會
  誘惑和危險
  哲學家與探險傢
  關於“極地沉思”
  在亞布力訓練
  出發前的猶豫
  啓程
  從北京到聖地亞哥
  聖地亞哥
  從聖地亞哥到彭塔
  着陸喬治王島
  第二部分島上日記
  長城站初步印象
  極限體驗與文化差異
  生命的極限在哪裏
  海邊閑看企鵝
  熱鬧中的寂寞
  到風雪中去
  阿德雷島
  攀登島上第二峰
  島上地球村
  周遊三方海岸
  你願做一隻企鵝
  天空下的勞動
  參觀智利站
  南極事業與人類情懷
  一天的風景
  迎接新千年的方式
  雪中鼕泳
  參觀韓國站
  訪捷剋站
  極晝日出
  釣魚賽
  把最想做的事放在第一
  南極無新聞
  海邊小景
  正常的心情
  在納爾遜島上
  冰蓋的故事
  山𠔌裏的晚霞
  心理測驗答捲
  遊西北海岸
  愛憐動物
  農歷除夕
  紅與黑
  難兄難弟
  暴風雪
  登上納爾遜冰蓋
  大風天氣
  關於大自然本身的價值的討論
  大風颳了五晝夜
  創造奇跡的中國人
  惜別的時刻
  第三部分南極素描
  南極動物素描
  南極景物素描
  南極氣象素描
  第四部分島上斷想
  靈魂衹能獨行
  內在的眼睛
  靈魂之杯
  精神之樹的果實
  靈魂的親緣關係
  小愛和大愛
  偶然性的價值
  塵世遭遇的意義
  死亡不是一個思考的對象
  生活的減法
  心靈的空間
  豐富的單純
  自然、社會與人性的單純
  道路與傢
  信仰的價值
  第五部分讀聖經札記
  不可發誓
  恨是狹隘,愛是超越
  天上的財寶
  伺候哪一個主人
  行淫的女人
  精神領域裏的嫉妒
  本鄉人眼中無先知
  奧秘和比喻
  一天的難處一天擔當
  輿論的不寬容
  小孩、富人和天國
  第六部分離島之後
  又到彭塔
  從彭塔到聖地亞哥
  聶魯達故居
  途經布宜諾斯艾利斯
  回到北京
  誰都能夠去南極
  不喜歡見記者
  實話如何實說
第2節:目錄(2)
  下編
  初出國門——旅歐印象(1995.5-10)
  一、出關和入關
  二、法蘭剋福
  三、海德堡
  四、做客巴黎
  五、走馬觀花看巴黎
  六、名勝掠影
  七、藝術大餐
  八、巴黎的墓地
  九、一個過客眼中的巴黎
  十、盧瓦爾河畔的城堡
  十一、St.Florent之行
  十二、諾曼底之行
  十三、何必五十支蠟燭
  十四、荷、比、盧印象
  十五、法國南部之行
  十六、紅燈區和性
  十七、慕尼黑的寂寞日子
  十八、我的房東
  十九、季節的見證人
  二十、慕尼黑啤酒節
  二十一、英國公園的裸曬者
  二十二、Starnbergsee湖
  二十三、巴伐利亞的城堡和湖泊
  二十四、福音傳播者
  二十五、歸去來兮
  以尼采的名義——瑞士一周(1998.9)
  第一日去西爾斯-瑪麗亞開會
  第二日聽會和譯詩
  第三日旅遊勝地或尼采故居
  第四日裏爾剋聽天籟的地方
  第五日到日內瓦做客
  第六日從日內瓦到巴塞爾
  第七日歸程
  隱居古堡——海德堡札記(1999.4-10)
  一、啓程
  二、城堡腳下的住宅
  三、我的辦公室
  四、大學城與旅遊城
  五、一傢三口的隱居
  六、我的課程
  七、辦公室的“入侵者”
  八、國際討論會
  九、山居情趣
  十、女主人Cora
  十一、荷爾德林的詩
  十二、老城
  十三、哲學家小道
  十四、海德堡的文脈
  十五、古城堡
  十六、啾啾在德國
  十七、Rudolf的自行車
  十八、周末魏瑪之行
  十九、維也納一周
  二十、薩爾茨堡二日
  二十一、途徑慕尼黑
  二十二、Axel抨擊德國教育
  二十三、哈諾夫婦
  二十四、在德國看病
  二十五、日全食
  二十六、在國外的中國混混
  二十七、內卡河邊
  二十八、到圖賓根訪問Kogelschatz教授
  二十九、推着童車遊意大利
  三十、回國的感觸
  跨文化對話——在德國參加一個研討會(2001.3)
首頁>> 文學>> 哲学思考>> Zhou Guoping   China   现代中国   (July 25, 1945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