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采與形而上學總序
在中國現代化進程中,一批學有功力、才華橫溢、富於開拓精神的中青年學者正脫穎而出。他們或潛心於某一專題,或馳騁於廣阔的學術領域,其成就為中外學人所矚目。他們中間的一些人,已經或即將獲得國內外的博士學位。為了及時反映和交流他們的研究成果,我們將有選擇地、但又不拘一格地編輯出版一套《博士論叢》,專門用以印行哲學、社會科學、人文科學及有關毗鄰、交叉學科的優秀博士論文或水平相當的著作。
當今知識更新之高論邀寵,信息爆炸之危害聳聽,我們卻淡然於好新騖奇,無意於時髦文化的追求,這並非藐視各種新的嘗試,實為強調學術根基之堅實。那些踏踏實實耕耘於學術之一隅、又心領神會於存在之整體的作者,纔是我們最珍視的力量。我們唯願為推進學術而效力。真正的學術,决非圖一時一地之熱鬧,而需求有恆久性和世界性的作用。研習國故,不拘於考據、訓詁,而要能通古今歷史之至變,究人生社會之真義,啓迪讀者之心扉;治理學術,則不限於述評、比較,要在體悟和理解中西文化之本源,與各民族宗師哲人交流。真正的學術是一種對話,不僅與國人、今人對話,與洋人、後人對話,而且不斷提高對話的層次,就學術的進步來說,這是使我國民族文化立於世界之林的關鍵。創新而不止於移花接木,引進而不孜孜於搬弄新術語,首先要在學術上有深厚根基,然後才能開出自己的花朵。當然,這是一個很高的要求,沒有多年自甘寂寞的艱苦勞作,是决不能達到的。但願《博士論叢》的撰稿人與我們一起,逐步朝這個方向努力。我們相信,不屑於趕時髦、湊熱鬧的讀者會理解我們的用心的。
"五四"運動後,也是一批青年人起而順應世界文明大勢,以新的眼光整理傳統文化,移植西方文化,為中國現代學術文化奠了基,其中許多人日後成為學貫中西而又自成一說的名傢。半個多世紀後的今天,在改革、開放的形勢下,中西文化再次相遇和撞擊,為中國現代學術文化創造性大發展提供了契機,而新一代的中青年學者在此大發展中必將發揮其中堅作用。我們有理由期望,《博士論叢》的撰稿人中也會涌現出不遜於前人、無愧於時代的大學者。
《博士論叢》編輯委員會1987年7月於北京
在中國現代化進程中,一批學有功力、才華橫溢、富於開拓精神的中青年學者正脫穎而出。他們或潛心於某一專題,或馳騁於廣阔的學術領域,其成就為中外學人所矚目。他們中間的一些人,已經或即將獲得國內外的博士學位。為了及時反映和交流他們的研究成果,我們將有選擇地、但又不拘一格地編輯出版一套《博士論叢》,專門用以印行哲學、社會科學、人文科學及有關毗鄰、交叉學科的優秀博士論文或水平相當的著作。
當今知識更新之高論邀寵,信息爆炸之危害聳聽,我們卻淡然於好新騖奇,無意於時髦文化的追求,這並非藐視各種新的嘗試,實為強調學術根基之堅實。那些踏踏實實耕耘於學術之一隅、又心領神會於存在之整體的作者,纔是我們最珍視的力量。我們唯願為推進學術而效力。真正的學術,决非圖一時一地之熱鬧,而需求有恆久性和世界性的作用。研習國故,不拘於考據、訓詁,而要能通古今歷史之至變,究人生社會之真義,啓迪讀者之心扉;治理學術,則不限於述評、比較,要在體悟和理解中西文化之本源,與各民族宗師哲人交流。真正的學術是一種對話,不僅與國人、今人對話,與洋人、後人對話,而且不斷提高對話的層次,就學術的進步來說,這是使我國民族文化立於世界之林的關鍵。創新而不止於移花接木,引進而不孜孜於搬弄新術語,首先要在學術上有深厚根基,然後才能開出自己的花朵。當然,這是一個很高的要求,沒有多年自甘寂寞的艱苦勞作,是决不能達到的。但願《博士論叢》的撰稿人與我們一起,逐步朝這個方向努力。我們相信,不屑於趕時髦、湊熱鬧的讀者會理解我們的用心的。
"五四"運動後,也是一批青年人起而順應世界文明大勢,以新的眼光整理傳統文化,移植西方文化,為中國現代學術文化奠了基,其中許多人日後成為學貫中西而又自成一說的名傢。半個多世紀後的今天,在改革、開放的形勢下,中西文化再次相遇和撞擊,為中國現代學術文化創造性大發展提供了契機,而新一代的中青年學者在此大發展中必將發揮其中堅作用。我們有理由期望,《博士論叢》的撰稿人中也會涌現出不遜於前人、無愧於時代的大學者。
《博士論叢》編輯委員會1987年7月於北京
尼采與形而上學再版自序
本書是我的博士論文,完成於1988年底,1990年9月由湖南人民出版社初版。當時衹印了二千册,此後這個單行本一直沒有重印,如果不算收了該論文的由陝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多捲本《周國平文集》,讀到它的人真是少而又少了。
但是,我本人對它的重視遠超過那本《尼采,在世紀的轉折點上》,因為我在其上花費的心血要多得多,它是我對尼采哲學作了係統研究之後的成果。寫《轉折點》時,我衹是尼采作品的一個愛好者,而在這本書中,我真正深入到了尼采的問題思路之中,對他在本體論和認識論方面的思想給出了相當清晰的分析,證明了他不衹是一位關心人生問題的詩性哲人,更是一位對西方哲學核心問題有着透徹思考並且開闢了新路徑的嚴格意義上的大哲學家。
二十世紀以來,西方哲學的基本趨嚮是否棄以柏拉圖的世界二分模式為特徵的傳統形而上學。從這個角度回顧,我們可以發現,正是尼采最早對傳統形而上學進行了全面的批判,這是他在哲學上做的主要工作,也是他的最重要的哲學貢獻。他完全是以哲學的方式進行這種批判的。對哲學感興趣的朋友不妨着重讀一讀本書的第二、 三章,其中分別闡述了尼采的兩個用當代哲學的眼光看十分前衛的觀點。其一是"語言形而上學",揭示了語言在傳統形而上學的形成中起的關鍵作用,把語言問題作為一個重大哲學問題提了出來。其二是"透視主義",論證了認識即解釋,不存在擺脫透視關係的所謂本體世界,世界衹能作為現象存在。這兩個觀點顯示了尼采的卓越的哲學悟性和創見。
當然,尼采畢竟不是一個自我封閉於抽象概念王國的學院哲學家,他是痛感時代的虛無主義疾患,為了探究其根源和療救之途徑,纔對傳統形而上學進行全面批判的。在本書的第一章,我歸納了他覺察到的虛無主義徵兆,包括對信仰的無所謂態度,左右逢源而毫無罪惡感;生活方式的匆忙,不復有寧靜的內心生活,勤勞--也就是拼命掙錢和花錢--成了唯一的美德;文化的平庸,內涵貧乏而外表花哨,商業成為文化的靈魂,記者取代天才,報刊支配社會。讀到這些,我們會覺得尼采仿佛是生活在今天的時代似的。我想說的是,對於一般讀者,本書也可能有值得一讀的地方,有助於我們反思時代的弊病。我相信讀者還會發現,雖然本書是一本學術著作,但並不難讀。在不損害內容的前提下,盡可能把學術著作寫得明白通暢,我認為是一種好的趣味。
本書初版時,我在"後記"中宣佈,從此要和尼采闊別好一陣。這一別竟十八年過去了,真正是闊別啊。我心中一直覺得,我對尼采是欠了債的。關於尼采,我寫了兩本書,如果說本書寫的是他的本體論和認識論,《轉折點》寫的是他的人生哲學,那麽,還有一本書始終闕如,那應該是寫他的文化哲學的。現在,兩本舊作重新出版,對於我是一個督促,我要盡快把第三本書寫出來,給我的尼采研究畫完一個圓圈。
周國平2007年5月15日
本書是我的博士論文,完成於1988年底,1990年9月由湖南人民出版社初版。當時衹印了二千册,此後這個單行本一直沒有重印,如果不算收了該論文的由陝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多捲本《周國平文集》,讀到它的人真是少而又少了。
但是,我本人對它的重視遠超過那本《尼采,在世紀的轉折點上》,因為我在其上花費的心血要多得多,它是我對尼采哲學作了係統研究之後的成果。寫《轉折點》時,我衹是尼采作品的一個愛好者,而在這本書中,我真正深入到了尼采的問題思路之中,對他在本體論和認識論方面的思想給出了相當清晰的分析,證明了他不衹是一位關心人生問題的詩性哲人,更是一位對西方哲學核心問題有着透徹思考並且開闢了新路徑的嚴格意義上的大哲學家。
二十世紀以來,西方哲學的基本趨嚮是否棄以柏拉圖的世界二分模式為特徵的傳統形而上學。從這個角度回顧,我們可以發現,正是尼采最早對傳統形而上學進行了全面的批判,這是他在哲學上做的主要工作,也是他的最重要的哲學貢獻。他完全是以哲學的方式進行這種批判的。對哲學感興趣的朋友不妨着重讀一讀本書的第二、 三章,其中分別闡述了尼采的兩個用當代哲學的眼光看十分前衛的觀點。其一是"語言形而上學",揭示了語言在傳統形而上學的形成中起的關鍵作用,把語言問題作為一個重大哲學問題提了出來。其二是"透視主義",論證了認識即解釋,不存在擺脫透視關係的所謂本體世界,世界衹能作為現象存在。這兩個觀點顯示了尼采的卓越的哲學悟性和創見。
當然,尼采畢竟不是一個自我封閉於抽象概念王國的學院哲學家,他是痛感時代的虛無主義疾患,為了探究其根源和療救之途徑,纔對傳統形而上學進行全面批判的。在本書的第一章,我歸納了他覺察到的虛無主義徵兆,包括對信仰的無所謂態度,左右逢源而毫無罪惡感;生活方式的匆忙,不復有寧靜的內心生活,勤勞--也就是拼命掙錢和花錢--成了唯一的美德;文化的平庸,內涵貧乏而外表花哨,商業成為文化的靈魂,記者取代天才,報刊支配社會。讀到這些,我們會覺得尼采仿佛是生活在今天的時代似的。我想說的是,對於一般讀者,本書也可能有值得一讀的地方,有助於我們反思時代的弊病。我相信讀者還會發現,雖然本書是一本學術著作,但並不難讀。在不損害內容的前提下,盡可能把學術著作寫得明白通暢,我認為是一種好的趣味。
本書初版時,我在"後記"中宣佈,從此要和尼采闊別好一陣。這一別竟十八年過去了,真正是闊別啊。我心中一直覺得,我對尼采是欠了債的。關於尼采,我寫了兩本書,如果說本書寫的是他的本體論和認識論,《轉折點》寫的是他的人生哲學,那麽,還有一本書始終闕如,那應該是寫他的文化哲學的。現在,兩本舊作重新出版,對於我是一個督促,我要盡快把第三本書寫出來,給我的尼采研究畫完一個圓圈。
周國平2007年5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