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学论坛>>百家争鸣>> 教学>> 上官子木 Shang Guanzimu   中国 China   现代中国  
反思:中国人成才障碍
  成功道路上的种种障碍,构成了成功的成本,也限定了我们走向成功的速度,并降低了我们实现成功的几率。我们走得慢是因为我们在走弯路,而我们不得不走弯路是因为所遇到的障碍太多。在生活中,我们需要面临的具体问题是:当鸡头还是当凤尾、跑第一还是跑第二、选文科还是选理科、顾眼前还是虑未来,考大学是首选学校还是首选专业、选择职业是首选兴趣还是首选薪金,而这些问题的背后是一些需要我们搞清的更基本的问题:考试与能力,智商与情商,现在与未来、前瞻与后虑、成功机会与冒险代价;要精神满足还是物质满足;如何看待得失与成败、成功的标准是自我认可还是满足社会标准或实现他人的期待。
第1节:自序
  反思:中国人成才障碍
  上官子木 著
  自序
  十年前,某出版社约我写本关于成功学的书,那时这类书还很少见,所以我对这个选题很感兴趣,并拟定了一个写作计划,但当时正忙着写别的书,实在没时间完成这个计划,只能很遗憾地放弃了。一晃十年过去,终于有点时间了,忽然发现所有的书店都堆满了成功学的书。那十年前看着还挺不错的写作计划,如今只能扔掉了,因为这十年间已经产生了数不清的成功学高手,几乎个个都有点石成金的本领。既然有这么多人在谈怎样成功,那我还是换个话题,谈谈为什么会失败,为什么当今盛产的成功高招还是不能帮助我们成功。
  总让我难以释怀的问题是:
  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刻苦最擅长考试的学生,这种优势为何没体现在世界科技水平的排行榜上?中国有那么悠久的文化却为何难以跨入科技强国的行列?诺贝尔奖为何始终与中国无缘?为什么我们中国人有这么聪明的大脑又这么刻苦地学,并能在少年时代风光无限,却不能在成年后成为国际科技领域的大师?
  显然,对于成功,有比“聪明”和“刻苦”更重要的东西在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我们的文化与教育太关注小聪明,忽视了培养个体成就大业的大智慧;学校教育以隐性知识的缺失为代价换来显性知识的高积累,而隐性知识的具备是成功的关键;高强的学业压力使个人早期形成的兴趣与特长受到压抑,使那些最适宜个人获取成功的成功基因发生畸变,原本是多元发展的诸多个体都被强行规划到同一种发展模式中,致使个体自身的一些天然的优势逐渐弱化。功利化的求学期使职业探索期开始得太晚;只重视生命的头三十年,使个体生命的有效利用率太低;每一代人其整个一生都在忙于生存而不是自我发展,导致整个社会缺乏在创新方面的代际积累和代际传递……
  中国人确实是个顶个的聪明,但合在一起的整体效力总是小于单项之和,国外的人似乎没我们聪明,但他们能够做到让整体之和大于单项之和。这是合作的问题,也是管理的问题。
  看我们的科研管理观念:宁愿让所有学术尖子冒不出来,也不能让一个庸才在学术界混得舒服。这样的管理观念暴露了我们缺乏立足于国际之林的学术抱负,管理的关注点不是放在如何让有才华的人在更自由宽松的环境里更容易出成果,而是督促那些不适合搞创造的人不要占着位子不干活。
  成功道路上的种种障碍,构成了成功的成本,也限定了我们走向成功的速度,并降低了我们实现成功的几率。我们走得慢是因为我们在走弯路,而我们不得不走弯路是因为所遇到的障碍太多。
  在生活中,我们需要面临的具体问题是:当鸡头还是当凤尾、跑第一还是跑第二、选文科还是选理科、顾眼前还是虑未来,考大学是首选学校还是首选专业、选择职业是首选兴趣还是首选薪金,而这些问题的背后是一些需要我们搞清的更基本的问题:考试与能力,智商与情商,现在与未来、前瞻与后虑、成功机会与冒险代价;要精神满足还是物质满足;如何看待得失与成败、成功的标准是自我认可还是满足社会标准或实现他人的期待。
  对于青年学生来说,在了解社会、了解行业之外,最重要的是了解自己,不仅要了解自己的性格特征、兴趣范围、知识结构、能力倾向、职业意向,而且要了解文化对个人的深层影响,以及了解文化习惯、教育制度和教学体系对个人打下的人格烙印、思维烙印。
  对成功来说,具备什么能力不重要,最重要的是在何时何地用何种方式搭配和使用自己所具备的这些能力。智慧意味着是否善于分配和组合自身资源,如何运用自身的智力、能力和知识来有效地学习、工作、社交和生活。自我开发的智慧反映在自我认识、自我管理、自我设计、自我协调之中。
  上官子木
  2008年4月于北京 
第2节:学校教育的缺陷
  第1部分 学校教育的缺陷
  1. 从高考制度看人才选拔缺陷
  中国人对聪明与否的判断主要依据的是思维的灵巧性和敏捷度,古时的科举考试在诗赋意蕴上的刻意要求,与现今数理考试中的弯弯绕难题,都表达了对思维机敏性的赞赏与推崇。
  2. 从精英教育看智育理念缺陷
  超常教育的失败案例从反面说明了,智力水平再高的人,如果根本无意从事学术研究也必将是与科学事业的成功无缘。
  超常教育的失败
  科学教育的失败
  3. 从隐性知识看知识结构缺陷
  我国的学校教育是以隐性知识的缺失为代价换来显性知识的高积累。正是隐性知识方面的劣势,导致我们的学生没有后劲。
  脱离实际生活的教育
  忽视隐性知识的教育
  隐性知识的积累途径
  4. 从成才规律看学校教学缺陷
  在观察科学现象、掌握科学规律的过程中,儿童能力提高的实际速度比成人以为的速度要慢。我国教学中的问题是,教学进度超过了儿童的理解能力。
  中法小学科学常识课程比较
  美国中学的物理实验课“电阻串并联”
  5. 从中外差异看创造能力缺陷
  中国的学校鼓励学生掌握已知、确定、成型的知识,以便成为已知领域的专家;而西方学校鼓励学生探索未知、不确定、正在形成的知识,以便成为未知领域的专家。
  中美校长眼中的大学
  教育的宽与窄
首页>> 文学论坛>>百家争鸣>> 教学>> 上官子木 Shang Guanzimu   中国 China   现代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