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学论坛>> 作家评传>> kǒng qìng dōng Kong Qingdong   zhōng guó China   xiàn dài zhōng guó   (1964nián)
孔庆东看金庸
  1月5日  《孔庆东看金庸小说的奇情怪恋》
  
  1月4日  《孔庆东看金庸小说的情爱世界》
  
  1月7日  《孔庆东看金庸小说中的侠义》
  
  1月6日  《孔庆东看武侠小说中的侠义》
  
  2月22日 《金庸小说中的悲剧爱情》
  
  2月23日 《传统武侠小说中的武功》
  
  2月24日 《金庸小说中的武功》(上)
  
  2月25日 《金庸小说中的武功》(下)
1月5日  《孔庆东看金庸小说的奇情怪恋》
  央视国际 2005年01月07日 13:16
  内容简介:爱情是人类永远的主题,多少年来,人们永远津津乐道于对爱情问题的探讨。在金庸的武侠小说中,几乎囊括了人世间各种各样的爱情模式。既有英雄美人式的郭靖与黄蓉,也有感天动地式的杨过与小龙女。这些人的爱情也许更让人称道,让人难忘。可是金庸笔下还有一些奇绝的爱情也很令人深思。他们或许是不起眼的小人物,或许是让人不耻的恶人,但是却同样惊心动魄,刻骨铭心。
  黑风双煞——梅超风 陈玄风黑风双煞梅超风、陈玄风是《射雕英雄传》中的两位人物,以独门武功九阴白骨爪而闻名江湖,驻足读者心中。他们本是桃花岛主黄药师的弟子。俩人学艺未成,却暗中相爱,又担心被师父发觉性命不保,就偷偷逃离桃花岛。陈玄风走时自知武功卑微,在江湖上防身有余,成名不足,于是将黄药师视为至宝的半部《九阴真经》偷走,两人急于求成,功夫愈练愈邪。陈玄风在一次偶然中,被人杀害,梅超风一生为夫报仇而祸害武林。好人的爱情固然感天动地,恶人的爱情也能动地感天,梅超风、陈玄风人邪爱不邪。
  赤练仙子——李莫愁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这是李莫愁一生都在追寻的问题。李莫愁虽然不是《神雕侠侣》中的主要人物,但却以情痴而闻名江湖,独步武林。她一次偶遇,而结识青年少侠陆展元,从此欲罢不能,痴情终生。谁知陆展元与他人永结伉俪,致使李莫愁爱欲膨胀,性格巨变,从一个温柔少女变成恶魔头。李莫愁固然忠贞不贰,独做爱情卫士,她的爱也让人思考让人忧。
  绝情谷主——裘千尺如果说李莫愁是情痴,裘千尺就是情霸。同是《神雕侠侣》的又一个次要人物,裘千尺以爱的霸道而誉满江湖。公孙止、裘千尺本是一对恩爱夫妻,而裘千尺一味驾驭丈夫的一切,最终被丈夫弄成残废,两人展眼成为仇人,一切爱欲化为乌有。裘千尺固然忠于感情,但爱的极端也是毁灭。
  爱情太监——韦小宝韦小宝是金庸封笔之作《鹿鼎记》中的一个主要人物,他不知父亲是谁,跟着母亲在妓院长大;一味追求漂亮女性,却不知爱是何物。一次偶然闯进皇宫,由此展开一系列跌宕起伏的离奇故事,韦小宝在这些故事中却保全自己,一路飙升,得到自己想要到的一切,成为金庸笔下最大的收获者。韦小宝固然是爱情文盲,但其爱的精神却感动山河。
  金庸笔下这些爱情的另类者是否更能让我们思考,是什么造就了他们奇绝的爱情人生?爱情在好人和恶人面前有何不同?北京大学中文系副教授孔庆东一直致力于对武侠小说的研究,并以其幽默和独到见长,他将带领您一起走进金庸小说的爱情世界,分析这些人物背后更深层的问题,探求爱情的真义。
  (全文)
  今天我们来继续欣赏和探讨是金庸小说中的爱情问题。说到爱情这个问题,其实在金庸的笔下,爱情除了范围广模式多之外,它的深度也是非常罕见的,特别是金庸借助一些非常奇绝的爱情故事,一直深入到爱情问题的本质中去。
  而金庸笔下那些奇绝的爱情,有时候更令读者来深思,透过这些奇绝的爱情我们看到一些奇绝的人性,奇绝的人生。像浏览大自然的风光一样,李大钊曾经说过,最美的风光,最奇绝的风光,往往在悬崖峭壁上,在最惊险的悬崖上。我们上一讲说了很多英雄人物的爱情,像郭靖,像杨过这样大侠的爱情,其实金庸小说他写爱情令人佩服,不仅仅写这些高山大河式的爱情,连那些小人物的爱情,甚至连坏人的爱情,反面人物的爱情都写得不同寻常。我给它命名过一个词,就叫做“恶人的爱情”,恶人的爱情都写得非常好,这是他跟其他武侠小说言情小说家相比,更高出一筹的地方,使我们觉得他笔下的爱情,不仅仅是琳琅满目,而且真是惊心动魄,刻骨铭心。
  我们举一组例子来进行分析,上一讲我们举过《射雕英雄传》里面郭靖和黄蓉这一组经典的英雄美人式爱情。同样是《射雕英雄传》,我们再举一个反面人物的爱情,读者朋友可能会记得黑风双煞。黑风双煞是一对夫妻,男的叫陈玄风,江湖上外号叫铜狮,女的叫梅超风,江湖上外号叫铁狮,这一个外号是很恐怖的,铜狮铁狮一对夫妇,又有一个共同的外号叫黑风双煞。这是令人闻之丧胆的坏夫妻,如果从他们做的事情上来看绝对是坏夫妻,应该是我们公安机关严打的对象。可是我们要看他们的爱情呢,你会得出不同的判断,在《射雕英雄传》的第十回里边,这两个人说过一句话:“你懊悔了吗?”回答说“我不懊悔”。我们看他们两个名字中都有一个“风”字,陈玄风,梅超风,他们原来是师兄妹,一起在桃花岛黄药师的手下学武功,但是在学武功的过程中,两个人偷偷相爱了。小说中没有写他们当时的年龄,不知道是否属于早恋,就是在学习期间发生了革命感情,后来就私下结为夫妻了,没有经过登记就结婚了。问题发生在什么上呢?发生在他们的老师黄药师这里,黄药师这家伙不是一个好老师。我们知道黄药师本人武功是非常高的,专业水平非常高,那可以说是博导级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全国数不出几个能够跟他差不多这样的人。可是自己水平很高,讲课水平不太高,就是当老师的工夫不太高。有很多人很有学问,他不见得能教出好学生,他自己心高气傲,对学生高兴就多教点,不高兴就不太教。他看着顺心的学生就教得耐心一点,不顺眼就教得不太耐心,动不动就喜怒无常,勃然大怒。学生如果犯了他不能饶恕的罪过,就把学生的腿打折。所以这样的老师,今天经常是要下岗的,我们今天强调师德,不许体罚学生。但是黄药师经常体罚学生的,所以学生非常怕他,何况这两个学生私下有了私情,于是非常恐惧,两个人商量来商量去,就偷偷地跑掉了,从此就开始了艰难的爱的旅程。
  这两个学生由于没有得到老师正统的教导,结果走上了歪路。就好像两个学生从学校跑掉了,在江湖上混,大多数情况下会走上歪路的。他们偷到了半部武功秘笈叫《九阴真经》,练了一阵也没练成,于是两个人偷偷地跑回桃花岛。然后偷偷看老师教自己同学练武功,偷偷一看不要紧,发现原来老师的功夫这么高,自己连老师一成的本事都没有学到。如果说老师有一百分的学问,他连十分都没学到。正是在这个时候,梅超风就问她的丈夫陈玄风说,“你懊悔了吗?如果跟着师傅,总有一天能学到他的本事”。我们看这个感情是很复杂的。是不是懊悔,咱们不跑的话,跟着他哪怕学到三成四成。可是陈玄风说“你不懊悔,我也不懊悔”。我们看这是两个坏人说的话,坏人说的话是不是就没有道理?就没有人情味?他们由于做了一些坏事,在江湖上被人叫做黑风双煞,名头很恐怖,但是我想好好一个人被人叫这个外号,心里边也一定是孤独的,是辛酸的,是悲苦的,谁愿意当这样的人呢?特别是在爱情这个问题上,他们是很可敬的,也就是说为了保全自己的爱情,他们宁可放弃这么优越的学武条件,宁可退出武林最高学府,研究生咱不念了,走人,为了爱情,放弃了正常的晋升途径。虽然误入歧途,误入歧途是不对的,但无怨无悔,没有学到最好的武功,但是也练成了一个比较邪门的武功,九阴白骨爪。他们口头上互相称什么贼汉子贼婆娘,我们听上去好像是坏人之间的称呼,但是你仔细去体会这个称呼,这个称呼充满了两个人之间的互相爱怜,互相欣赏。他们两个人一定是非常相爱,才互相称贼汉子贼婆娘,不是说他是贼,是爱称。而陈玄风呢,偷了《九阴真经》,始终不让妻子梅超风来练。为什么?怕她练坏了身体,他自己先拿自己当实验品,自己练完再教给妻子。陈玄风后来被人杀掉了,梅超风呢,本来要自杀相随的,但是她为了给丈夫报仇,她就顽强地要活下去,生存下去。后来她的眼睛也瞎了,性格变得越来越阴冷,江湖上的人越来越仇恨她,都把她看成坏人恶人,追杀她。但是她一个人,这么一个瞎老婆子,一个人孤独地活着,顽强地活着,骄傲地活着,因为她永远记得那个春天的晚上,桃花开得艳艳的,在桃树底下,她的粗眉大眼的二师兄,忽然紧紧地抱住了她,她从不懊悔。读到这里的时候,我们忽然心里会有一丝感动,坏人也这么好,坏人心里头也有这么甜蜜的东西。这个问题它就被金庸写得这么复杂,坏人,世界上哪有简简单单的坏人,坏人是从某个角度看,不符合某些规则的人,他不是说一坏百坏。更重要的是,坏人有他坏的道理,有他坏的原因。所以我们看金庸不仅仅是写出了好人怎么成为好人的,不仅仅是写出了钢铁是怎么炼成的,也同样写出了废铁是怎么炼成的,鲜花是怎么凋谢的,古董是怎么破碎的,这是他了不起的地方,使我们在这样的一个不起眼的坏人的身上看到了这么深刻的东西。
  再比如《神雕侠侣》中的李莫愁,赤练仙子李莫愁,这也是金庸的读者非常熟悉的一个人物。她是一个女性的大魔头,凶狠无情,看上去长得很漂亮,但是下手非常狠。但是我们可以分析,好好一个女人,一个少妇年龄的女人,为什么会这么狠?假如我们周围有这样一个女同事女邻居的话,她一定是有原因的。动不动就把人打死,把人灭门,经过分析我们发现,她作恶的原因是她自己的爱情没有得到满足。李莫愁本来是小龙女的师姐,也是古墓派的,她们从小生长在教育环境不太好的地方,生长在女子学院里边,从来没有男性。因为她的师傅恨男人,所以她的徒弟不能跟男人接触。不能跟男人接触呢,小龙女天生就淡薄,在这儿也挺好,不出去了。而不是人人都像小龙女这样,李莫愁她是一个正常的女人,她要出去,但是从小没有得到很好的教育。特别是由于很少接触男性,就没有学会怎么谈恋爱,没有经过早恋的锻炼。所以忽然有一天她爱上一个男人了,问题就发生了。那么这样的女人,她就天真地觉得我爱你我喜欢你,你怎么不爱我呀,我爱你你就应该爱我。所以我们看李莫愁的爱情知识是残缺的,她的爱情知识是不完整的,由于那个男人不爱她,她就觉得自己受到了伤害。我们今天客观地看,可以说那个男人没有什么错误,你爱我是你的自由,我就是不爱你,我有什么错吗?但是在李莫愁看来,你不爱我你就该杀。所以她对他就产生了切齿痛恨,她就把这个痛恨,用毛泽东的诗说洒向人间都是怨,把这个痛恨发泄在整个江湖上。凡是跟她梦中情人有关的,特别是跟她情敌有关的,她梦中情人爱上另外一个女孩儿,跟那个情敌有关的她都要毁灭,最后呢,她的情敌和她的梦中情人都死了。她怎么处理他们的骨灰呢?一个的骨灰洒在华山之巅,一个的骨灰倒入了东海,叫他们二人永世不得聚首。多狠呀,多么毒的一个办法。那么这就是她赤练仙子李莫愁自述的。那两个人的名字叫陆展元、何沅君。因为李莫愁她后来终生都在痴恋着陆展元,尽管她恨他,其实这个恨就是爱,她日夜地都在想念他,幻想着对方如果爱自己该多么好,然而落花有意,流水无情,那两个人陆展元和何沅君相恋成婚了,所以这就成了李莫愁心头终身挥之不去的伤痕,没有办法发泄这个,就滥杀无辜。凡是看见上面写着何沅君的那个“沅”字的,她给人家杀掉,李莫愁是这样成了一个江湖上的大魔头。可是李莫愁呢,并没有走向堕落,我们知道有的人因为爱情失败会走向堕落,就变成那样一种放荡的,放荡不羁的一个人,李莫愁并不是这样。她一生坚持这种纯洁的爱,别的男人多看她一眼,想碰她一碰,那是找死,她马上要把你杀掉。因为她心中痴恋着她梦中的情郎。所以我们看金庸,他写出失恋给人带来的伤痛,没有经过很好的爱情教育的人失恋了,会产生多么大的后果。我们今天经常教育孩子们不要早恋,这是对的,但是我们缺乏教育应该怎么样恋爱,恋爱失败了应该怎么样,这方面的教育是缺乏的。所以我们有很多刑事案件,社会治安事件,是跟情得不到满足有关的。像李莫愁就是由失恋而产生痛恨,那么这个痛恨,痛恨到什么程度,李莫愁最后用洒骨灰的方式把它表现出来了,一个洒在西岳,一个洒在东海,一个高入云,一个低入地。可见她的恨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可是她不去想爱跟骨灰怎么洒是没什么关系的,爱是不受空间限制的,有缘千里来相会。你洒在山上,洒在大海里,不能阻隔这两个人的感情。她自己不明白吗?她越是这样发泄,其实越是加重自己心里的伤痛,这种发泄真的能解决自己的问题吗?比如说杀一百个人自己就心平气和了,就解恨了?恨是解不了,她越杀就越加重这个伤痕。所以她最后越来越悲苦,不但得不到心上人的青睐,而且最后得到的是天下人对她的畏惧和痛恨。可能有些人还去想一想她为什么这样。不了解情况的人,那就把她看成就是一个坏人,就是一个魔头。李莫愁最后是身中情花之毒,中了毒了,终身越入火海,大火熊熊,她最后死在火的欲海之中。她的死的方式安排得非常恰当的,因为她心中有火,她最后死在熊熊烈火之中。她在火中还唱着“问世间情为何物”,那么“问世间情为何物”,本来是元好问写的,但是后世流传不广,很多人都不知道。我们现在很多人知道这首词,就是从《神雕侠侣》知道的,就是从李莫愁的口中知道的。问世间情为何物,李莫愁终生都在追寻着它的答案,整个的金庸的小说也在追寻着这个答案,我们说“问世间情为何物”,是没有答案的答案,不能回答的答案,但是它是一个永远的问题,或者它是一个永远的感叹。
  同样是《神雕侠侣》,我们再看其中的一对仇侣,我把它叫做仇侣。男的叫公孙止,女的叫裘千尺。有些相爱的人希望死后能够合葬,但是往往不能如愿。刚刚我们说那一对情侣被人家一个骨灰洒在华山,一个抛入东海,而有些生前仇恨得你死我活的人,死了以后却偏偏葬在一起。我说的公孙止和裘千尺就是这么一对,金庸再一次提出天问,情是何物。公孙止这个人,这个男的他一身的武功,卓绝的武功都是他的妻子教给他的,都是裘千尺教给他的,这里又出现一个师徒的问题。杨过小龙女是师徒,裘千尺把自己一身武功教给了她的丈夫公孙止,因此他们两个人之间形成了一种专制的关系。小龙女并没有因为自己教了杨过武功,就觉得自己对他有生杀予夺的大权。她是一切为了杨过好,而裘千尺因为自己教了丈夫的武功,就觉得丈夫的一切都是自己的,所以她就对他格外的专制。他的一切行动都要受自己的管辖,她特别害怕男人有了本事之后,有了武功之后沾花惹草,起什么外心。而公孙止在江湖上也是比较有名气了,成了一个著名的工程师了,所以他的妻子为了管他,格外监视这个工程师是否喜欢跟女学生来往。可是恰恰是你对他的压迫,使他产生了外心,你如果不压迫他,可能会是一对很好的夫妻,他会感恩。但是你天天以恩来要挟他,这个公孙止就在压迫之下,他要寻找另外一种温柔,他就暗中地爱上了他们的丫鬟,叫柔儿。你想家里有一个母老虎,有一个非常温柔的丫鬟,他当然爱这个丫鬟了,而且由于这个东西它是不正常的,两边都是不正常的感情,所以情欲膨胀一发而不可收,就变成了一个坏男人。裘千尺发现自己丈夫不忠之后,我们可以看每一步都是可以供我们妇联考虑的,怎么处理这一类问题。发现丈夫不忠之后怎么办?她采取了非常狠毒的办法,因为她的武功比丈夫高,她逼迫公孙止亲手杀死了那个丫鬟,这是多么狠毒的一个女人。丈夫没有办法,在压迫之下生死关头,那没有办法,只好忍心杀掉了自己喜欢的丫鬟。这个女人觉得这样就把问题解决了,但是我们想这问题能解决吗?它只能引起更大的灾难。他只不过屈服于你的暴力而已,他心理能服吗?而在他心里种下了巨大的仇恨。她也不是一味的这样,也想对丈夫好一点,所以是镇压加招安,就是只要你听话就对你好点,不听话那就来暴力。所以公孙止就压抑着自己的悲愤,大丈夫能屈能伸,忍耐着,最后终于找到机会了,你想两个人在一起生活,你武功再高,他想报复你怎么找不到机会呢?终于找到机会,害得裘千尺全身残废。本来想弄死她,结果没有弄死,但是把她全身都害残废了。我们看一对夫妻互相报复,怨毒越结越深,最后是不可解。一开始我想妇联可以调解,后来法院可以调解,到了这个时候谁能调解,没有办法调解,直到双双丧失人性,都变成极坏的人。豁出去了,人生就是这样了,有什么好东西可以留恋呢。最后裘千尺放火烧掉了他们所居住的这个庄子。这个庄子的名字很好,叫绝情庄,这庄名起得多好,叫绝情庄。然后她自己弄了一个陷阱,她把公孙止诱入陷阱,公孙止在临死之际最后一搏,两个人最后一同摔下了百余丈深的山洞。小说写道:这一跃百余丈,一对生死冤家化成一团肉泥,你身中有你,我身中有你,再也分拆不开。多么奇妙,两个生死冤家这么仇恨的人,最后却葬在一起了,摔在一起了,分都分不开。
  所以我说这个地方真不愧是绝情庄,那个山谷叫绝情谷。我们分析他们两个人对爱情也好,绝情也好,可以说这两个是绝情之人,他们表面上看是夫妻,应该恩爱,其实他们都是不懂得什么叫爱情的人。我们社会上有很多误解,觉得大多数家庭,大多数夫妻之间是爱情,他们俩一辈子没红过脸,或者说经常吵吵闹闹,但是活了一辈子也挺好,说这就是爱情,没有离婚就是爱情吗?或者说一辈子不怎么吵架就是爱情吗?其实我们大多数家庭的夫妻关系并不是爱情。经过社会调查,70%以上不是爱情,而是其他的感情,比如说友情或者说孩子大了,算了,俩人就维持着。或者说互相帮助,互相生活上很需要,其实是一个经济互助组。我们大多数的家庭是互助组状态,或者算了,你也找不到更好的,我也找不到更好的,咱俩忍了吧,大多数的家庭是这种状态,爱情是极少的。我们小说中看的那种爱情,追求的爱情是更少的,所以为什么爱情作品它吸引人呢?就是因为我们企图去寻找我们生活中所欠缺的那一部分。那么公孙止和裘千尺,他们不懂爱情,他们追求的是什么东西呢?他们俩所共有的是一种占有欲的东西,并不是爱情。裘千尺自以为自己传授了丈夫武功,便可以占有丈夫的一切,包括心灵,包括自由,你的一切都得告诉我,今天去哪儿了,我看看你手机里,谁来短信了。她要占有丈夫的一切,那么后来公孙止变坏之后,他对小龙女的垂涎对李莫愁的兴趣,他对李莫愁也有非分之想,这个非分之想都不是爱情,都是出于一种占有的妄想。为了占有他们灭绝人性,他们可以牺牲自己亲生女儿的性命,毁灭自己亲生女儿的幸福。所以他们真是绝情绝义的一对绝人,两个人在金庸小说中占得篇幅不多,但是印象非常深刻。
  我们再看《鹿鼎记》中的韦小宝。韦小宝是在妓院长大的,他的母亲是妓女,他见惯了众妓女迎新厌旧,他不觉得一个女子移情别恋是什么了不起的大事。什么从一而终,什么坚贞不二,韦小宝连听都没听过,对他不是一回事。这是韦小宝独特的心态,所以有些人说韦小宝这样一个人,金庸让他一举娶了七个夫人,这不是弘扬一夫多妻制吗?我们前面也讲过韦小宝不代表金庸,金庸写出这样一个韦小宝,不代表他赞同这个人的人生态度,而可能恰恰是调侃或者是批判。韦小宝虽然娶了七个夫人,但是有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韦小宝不懂得爱情,像鲁迅所说的爱情是我所不知道的。不知道是爱情,那么他理解为什么呢?因为他是在市井文化最成熟的、最畸形的妓院长大的。虽然不知道爱情,但是他很早就知道男女之事,他很早就知道用钱能够换来男女之事。所以他的早熟是一种畸形的早熟,由于对这方面的早熟,就变成了爱情知识的天然的缺陷,他天然地丧失了爱的机能,我们看他跟那七个女人,他跟谁之间是爱情呢,都不是爱情。虽然他娶了七个夫人,那种关系有什么可值得羡慕的呢?如果羡慕这种关系,只能说明我们这个时代都不重视爱情了,只重视得到异性。韦小宝混进皇宫里,冒充了一个小太监,他冒充这个太监是假的,他不是太监。但是在爱情的王宫里,韦小宝是一个不幸的太监,他是爱情太监。因为他从小就没有爱的机能,韦小宝的处事哲学就是妓院哲学,他从小妓院长大,走到哪儿都跟妓院比,走到皇宫一看,这家院子真大,比我们家大多了,而且这个院子里的姑娘比我们家的也漂亮。皇宫在他看来也是一个妓院,他看女人的标准也永远是看妓女的标准。他看女人总是把她跟母亲的那些同事们比一比,他骂人的时候怎么骂呢?这么骂说“你很像我的妈妈”,被骂的人还不知道呢,还以为他赞美她呢,我哪里比得了你妈妈,还谦虚呢。实际上他骂她是妓女,他对所有的漂亮女人想到的就是占有,就是花言巧语,坑蒙拐骗,无所不用其极,最后搞到自己手里。他从来不会想到什么爱怜,怜惜,尊重,那些东西,这些东西都没有。这些情感因素是韦小宝所不知道和不关心的。也就是说他对这些女子的喜爱,实质上是一种中国小市民对私有财产的喜爱,对自己家的小狗,对自己家的小古董、桌子、板凳,对它们的喜爱。就好像今天很多人有了钱收集字画,掀起了收藏热。但是他收藏的东西,他真的懂得吗?买了一幅齐白石的画挂在墙上,他会看到这个画心灵颤动,会激动、会感动吗?不是。他看见的这是一百五十万。他眼中哪有艺术啊。所以韦小宝对这些女子的感情是对财物的感情,所以他喜欢的女人不喜欢他,他却并不伤心,他就好像一个亏本的商人,这回亏了没事,下回努力再赚回来就是了,再想办法赚回来。所以韦小宝是天下第一不会伤心之人,《鹿鼎记》的喜剧气氛,很大程度上就来自于韦小宝不会伤心,永不气馁。
  但是呢,这个作品写得好,就在于金庸对韦小宝又不是简单的批判。韦小宝写得活了,韦小宝这个人物是中国二十世纪继鲁迅笔下的阿Q之后,第二个最伟大最光辉的形象。我们可以说除了阿Q就是韦小宝,中国人的缺点、优点,各种东西都集中在韦小宝身上。韦小宝不会伤心,但是他有一个好处,金庸讲他的一个好处是讲义气、够朋友,还有一个好处就是他做事情一心一意百折不挠。韦小宝一心一意要得到他喜欢的女人,比如说他得不到阿珂,阿珂是最美的,他就发了这样的毒誓,韦小宝说“皇天之上,后土在下,我这一生一世,便是上刀山下油锅,千刀万剐,满门抄斩,大逆不道,十恶不赦,男盗女娼,绝子绝孙天打雷劈,满身生上一千零一个大疔疮,我也非娶你做老婆不可” .发下这样的毒誓,从这里可以看到韦小宝对美好事物顽强的进取心,他不懂爱情,但是他知道这是一个好东西,这是一个美好事物,这东西让别人得去我就亏了,我得想办法得到,一定要得到。所以韦小宝对阿珂的迷恋,很像《天龙八部》中段誉对王语嫣的迷恋,《天龙八部》中段誉对王语嫣的迷恋,人们都记得的,最后终于成功了。那么他和韦小宝的区别是什么呢?区别在于段誉爱王语嫣,爱的是王语嫣整个的人,包括她的神韵、她的心灵、她的知识。而韦小宝主要是贪恋阿珂的姿色,其实阿珂这个人物形象,并不是非常丰满。不就是一个漂亮妞嘛,没觉得她有什么内涵,但是韦小宝这个人呢,由于是在妓院长大的,所以他对于美色有天生的职业敏感,他一眼就瞟出来谁的货色最好,他是一种商人的眼光。
  在《鹿鼎记》中阿珂被描写成美貌绝伦,动人心魄,但是她心中爱慕的是那个台湾的郑三公子,韦小宝根本没戏。按理说韦小宝是一点希望都没有的,你一个下三滥的这样一个人,又是一个小孩,十几岁,跟贾宝玉那么大,怎么有戏呢?可是韦小宝偏偏具有一种顽强的精神,这种精神我如果把它拔高一下,就是鲁迅先生所提倡的人在爱情中要,鲁迅说了这么十个字,“纠缠如毒蛇,执着如怨鬼”,鲁迅针对中国人做事不认真不顽强的态度,就说,爱情要不放手,你爱准了一个人,就要纠缠如毒蛇,像毒蛇那样纠缠,像怨鬼那样执着,这是一种鲁迅所提倡的坚韧不拔的精神。你要么不爱,爱上了你就要奋斗到底。我们看韦小宝他第一是发毒誓,坦明自己的心迹,同时是鼓励自己的信心,然后就利用一切机会,来不择手段地达到目的,经常是使用那些下流的令人不耻的,能骗就骗能吓唬就吓唬,各种手段。事实上韦小宝成功了,我们一般的文学作品写这样令人不耻的下流手段做的事,最后一定是失败,用来告诫别人不能这么做,可是问题是韦小宝成功了。他不但得到了阿珂,还得到了一大堆女人。这个阿珂如果我们把她看成一个象征的话,像韦小宝那个眼光中看,象征着一个美好事物的话,我们就会受到一点启发,就是对于一个美好事物,包括爱情包括美人等等,想得到她们的那些风流才子大多数没有得到,大多数被韦小宝得到了,我们平时说一句话,癞蛤蟆想吃天鹅肉。但是考察现实生活我们发现,天鹅肉经常真的被癞蛤蟆给吃了,这个有很多原因,一个是天鹅自己很高傲。真的应该得到天鹅肉的那个也很高傲,往往他们不能心愿得偿,拖来拖去最后天鹅只好就给了癞蛤蟆了,这是金庸给了我们的一个提示。为什么正人君子,风流才子在事业上在爱情上经常不能成功,而像韦小宝这样的小流氓,小无赖却能够飞黄腾达,甚至一统天下,事事如意。我们要这样想,金庸在这里绝不是赞扬韦小宝,而是在探讨正人君子身上所缺乏的一种东西,我们去比较一下《书剑恩仇录》中的陈家洛。陈家洛是作为一个知识分子的形象表现出来的,是正人君子也是风流才子。可是陈家洛先是失去了霍青桐,最后又失去了他所深爱的香香公主喀丝丽,都失去了,该爱的不敢爱,能争取的不争取。金庸在这里批判的正是我们民族特别是我们民族的知识分子身上所丧失的那些朝气,那点锐气,那种血气,难道说这种精神只存在于市井之间,只存在于韦小宝这样的人身上了吗?古人有一句话叫礼失而求诸野,到市井中去找丧失的文化遗产,那么金庸是想让读者从韦小宝的毒誓中,获得一些启迪,做人有一些决断,有一些担待,有一些顽强。可以说金庸在爱情这个问题上,所给于读者的启迪是说不尽的,所以关于金庸小说中的爱情话题呢,我们今天就告一段落,在爱情的问题上,是没有绝对权威的,讲得不对之处请各位批评,谢谢大家。
1月4日  《孔庆东看金庸小说的情爱世界》
  央视国际 2005年01月07日 13:11
  内容简介:金庸是武侠小说的集大成者。从1955年第一篇武侠小说问世,到1972年“封笔”,金庸共创作了十五部武侠小说。在这十五部小说中,不仅有波诡云谲的政治画卷、荡气回肠的英雄侠义、出神入化的绝世武功,更有精彩纷呈、引人入胜的爱情人物和爱情故事。如何看待金庸笔下的情爱世界?
  金庸小说的爱情精彩纷呈,各具特色,其中《射雕英雄传》中郭靖与黄蓉的爱情无疑是其中的经典。《射雕英雄传》是金庸“射雕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小说的主题是南宋末年宋、金、蒙古之间波澜壮阔的战争和社会生活,而贯穿始终的小说主人公——郭靖与黄蓉的爱情也是小说中的“华彩乐章”。郭靖与黄蓉,一个木讷憨厚,一个古灵精怪,性格禀性反差如此之大的两个人为什么能走到一起?郭靖与黄蓉的爱情为什么受到读者最热烈的欢迎与羡慕?这个经典的爱情模式反映了金庸怎样的创作观念?
  除了《射雕英雄传》之外,《神雕侠侣》中杨过与小龙女的爱情同样是金庸小说爱情中的经典,不同的是这个爱情模式更加惊心动魄、催人泪下。《神雕侠侣》是金庸“射雕三部曲”中的第二部,故事的主题就是描写主人公杨过与他的师父小龙女之间感天动地的爱情的。那么在《神雕侠侣》中,杨过与小龙女在天惨地绝的重重悬念中是如何突破礼教的羁绊,实现爱的承诺的?它的震撼与感人之处究竟体现在哪里?
  金庸小说中的爱情不只经典,更具深广,一部作品通常会表现出多组、多种、多层次的爱情,《飞狐外传》就是这样一部作品。这篇小说的主题是描写主人公大侠胡斐的成长历程。在《飞狐外传》中,胡斐与袁紫衣、胡斐与程灵素、马春花与福康安,为我们展现了几组刻骨铭心的悲剧恋情。那么,一往情深的女子会如何对待薄情寡义的坏男人?出了家的人真的就能割舍得下爱吗?
  如果说金庸在大部头中游刃有余地描绘出了引人入胜的爱情故事,那么他在中短篇小说中也同样毫不示弱。中篇小说《白马啸西风》反映的是一个叫李文秀的汉族少女,在新疆哈萨克部族与几个青年的感情故事。在这篇小说中,李文秀究竟会遭遇怎样的悲欢离合?这部篇幅不长的小说会带给我们怎样超乎寻常的深层思考?
  (全文)
  可能有的朋友听了会觉得惊讶,说金庸,那不是写武侠小说的吗?借助武侠小说来谈爱情,这合适吗?在很多朋友看来,武侠小说不就是写那些英雄豪杰们没日没夜地打架、杀人、喝酒,不就写这些的故事吗?从这些故事里边要探讨爱情,是不是好像是让李逵来绣花,让张飞来画画,让窦尔敦唱小曲,是不是不合时宜?其实我告诉大家,历史上的张飞他还真会画画,而且专画美人,张飞是以画美人见长的。在杀场上能够浴血奋战,给人一个非常粗豪这样形象的人,他同时,他可以非常秀雅,非常文雅。
  而上述我所提出来的这种担忧,其实正是我们社会上很多人对武侠小说误解的一种反映。很多人以为武侠小说就是武打小说,我们很多中学老师没收学生的书就说不许看武打小说,所谓武打小说在他们理解起来就是暴力文学,教孩子怎么打架的教科书,就是粗制滥造的低俗文学。而这些朋友不了解,武侠小说也好,通俗小说也好,其实只是我们给文学分的类,只是文学中的某一个类别,这些类别只是说它们有不同的特点,而不是说它们在艺术价值上有高有低,通俗小说不见得它不高雅,不见得不严肃,而那些所谓的非通俗小说,我们想想发表在所谓严肃刊物上的那些小说,它们都是精品吗?它们都高雅吗?不是说你写某一种类别的东西,就决定了你的高下,就好像我们大家从事的工作,当教授就一定高雅吗?在木樨地卖馒头就一定低俗吗?这可不见得。所以类别只是一种特点上的划分,而不能决定它的高下,看文学作品跟看人一样,不能看表面上的名目。比如大家看我今天穿这衣服,不能代表我就会武功,其实我不会打架,我连我的夫人都打不过,我可能只能打过我家那只猫。所以不能只看这个表面现象,武侠小说里面它就不能写出非常精彩的爱情吗?我想读过武侠小说的人,会对这个问题有非常清楚的认识,特别是金庸的武侠小说。金庸的武侠小说当然是一流的武侠小说,这个是毫无疑问的,没有人会对这个提出疑问。但是,我们不去讲他的武侠,就看金庸小说里边的爱情,从这个角度看,也可以说金庸的小说是一流的爱情小说。今天我们可以说金庸写爱情之广,写爱情之深,写爱情之奇,可以跟世间任何言情大师一决高下。所以说今天我们《百家讲坛》的这一讲就来看看金庸笔下爱情的深广性和它的典型性。
  金庸小说的爱情模式之一——英雄美人式一般的武侠小说都是以男性为绝对中心的,《射雕英雄传》也不例外。它的主要人物是男性的,郭靖,这是它所要塑造的成长的一个大侠,周围有什么东邪、西毒、南帝、北丐、中神通,加上江南七怪,还有全真派,一大堆人。但是我们看,从小说主人公郭靖的成长历程来看的话,郭靖比较笨,主人公比较笨,用我们今天的话说,智商大概是三四十、五六十,就是他学东西非常慢,人家学一遍、几遍就会,他几十遍他都不会,他的好处就是永远地学下去,永远地练下去,直到会。如果不是靠着黄蓉,他后来认识了黄蓉,如果不是靠着黄蓉一路引领他,帮助他,甚至是护导他,郭靖就不可能后来武艺大成,成为一代大侠。作为一个英雄人物,郭靖是远远没有诸葛亮的智慧,岳飞那种胆略,排兵布阵这些方面他都是外行,大事小事都是黄蓉领导着丐帮,在暗中或明或暗地指指点点的,一到紧急时刻就是黄蓉帮他想出一个奇妙的招数,化险为夷。所以说没有黄蓉,郭靖就不能正常地成长。没有她郭靖不能正常成长,所以说黄蓉在小说中的作用实际上是郭靖的“精神辅导员”、“政治导师”,很像一个班里边,一个学习比较差的男生,这老师给他安排一个学习很好的女生,是班里的学委加团支部书记,所以这个郭靖才能正常地成长,而这种描写是此前的武侠小说中从来没有过的,所以说郭靖与黄蓉两个人的合作是力量与智慧的合作。而力量与智慧哪个重要?智慧当然要比力量更重要,所以郭靖这个人物是在黄蓉的映照下完成的。
  我们再从人物语言上进行分析,《射雕英雄传》中女性的语言压倒男性的语言。因为在小说中,哪些人物重要,往往体现在这个人物他说的话是否重要上。我们想想你读过的其他小说,重要的人物,他的话一定是重要的,比如诸葛亮在《三国演义》中很重要,因为他的话是重要的。而在《射雕英雄传》里面,最会说话的人是黄蓉,她说的话多,她说的话有权力,有优势,有压倒性,而且有艺术含量。而郭靖呢,这个一号英雄,被设置为一个说话不太行的人,很木讷,有时候看上去好像很口吃,结结巴巴,他没有话语权。在和黄蓉相处的过程中,他只是靠自己的一颗纯朴的心,黄蓉是处处占上风。黄蓉不仅跟郭靖这样一个不太会讲话的男性说话的时候占上风,她跟其他那些能言善辩的男子对谈的时候仍然是具有优势,比如说欧阳克,比如说周伯通,都是能言善辩的,但都不是黄蓉的对手。她说话不仅口才好,而且有学问,这一点更是出人意料。一般的小说中可以写这个女的能言善辩,可以写她口齿伶俐,说话不饶人,这可以做到,但是这女的说话很有学问,比男的有学问,这是不容易做到的。一般的小说写男的可以说话少,但他说一句就把女的压倒了,但是这里面黄蓉是压不倒的。小说中有一场就是黄蓉和“渔、樵、耕、读”四大弟子来斗嘴,那么他们在这里面篡改前人的诗句,篡改经典,对对子,人家给她出一个“琴瑟琵琶,八大王一般头面”,黄蓉对“魑魅魍魉,四小鬼各自肚肠”,然后她一句一句,唇枪舌剑,把“渔、樵、耕、读”四大弟子骂了一遍,读者感到非常精彩,没有办法驳倒她。对方只好欺负她是一个女性,说“男女授受不亲,礼也。”因为看郭靖背着她吗,说你们怎么“男女授受不亲”,让郭靖背着你,引用孟子的话企图来羞她一下。可是黄蓉断然反唇相讥,说“孟夫子最爱胡说八道”,她一下子就把你们引经据典的那个圣人给推倒了,把儒家心目中的那个圣人推倒。她说他的话怎能信得?然后这个话可不是一时的气愤之言,她是有理有据的。下面就说了四句诗,“乞丐何曾有二妻?邻家焉得许多鸡?当时尚有周天子,何事纷纷说魏齐?”
  这首诗一句一句都是针对孟子之言的。《孟子》这本书里边有一个寓言,说有一个乞丐,他有一妻一妾怎么怎么样,黄蓉说既然是一个乞丐,怎么可能有两个妻子呢?饭都吃不上家里还有两个妻子?孟子还讲一个故事,说有一个人天天到邻居家去偷鸡,黄蓉说邻居家哪来那么多鸡,天天给你去偷?这都是不合理的。还有儒家都是推崇孟子、孔子周游天下,去说服那些政治家,贩卖自己的思想,但是黄蓉敏锐地指出,当时还有周天子啊,周天子还在啊,最高中央领导人还活着呢,你到各个省去游说什么呀?你这不是谋反吗?你这不是要颠覆国家秩序吗?所以她的批判使对方哑口无言,就是使我们这些做学问的读者读来,也觉得,小丫头有两下子,小丫头不错,就是你很难把她驳倒。所以在这些谈话面前,在这些男性面前,她的光彩是那样的鲜艳,光彩四射,使男性都黯然失色。
  如果从审美关系上看,《射雕英雄传》中的女性,以黄蓉为代表的女性,她不是简单地成为男性的一个审美对象。我们知道很多小说中写女性,写得女性很美,很可爱,但是这种描写,实际上是把女人看成是男人的一个观赏对象,就是她是好看的。所以我们看小说中写女人的容貌,写女人的身体,往往占了比较多的篇幅,小说中很少去描写男人的容貌,男人的身体,因为女人是要给男人看的,所以这是男女不平等社会的一种现象。而在《射雕英雄传》中,女性总是主动地表现出自己的主体性。比如黄蓉一出场,她是打扮成一个小脏孩儿,一出场不是光彩照人,打扮成一个小脏孩儿,又黑、又丑、又脏,她不让人看见她长得漂亮,她不需要用自己的漂亮来吸引人。她为什么喜欢郭靖呢?因为郭靖爱她不是爱她的美貌,后来她穿上漂亮的衣服了,恢复本来面目,她说“我穿这样的衣服,谁都会对我好,那有什么稀罕?我做小叫化时对我好,那才是真好。”她和郭靖的友谊,是起源于她做小叫化的时候,这种人和人之间真诚的情感,而不是那个像欧阳克一看,这个小丫头长得很漂亮,所以他处心积虑地追她。所以她知道郭靖是好人,是真正的好人。所以在这个小说里,作者所表达的不仅是女人的社会需要和自然需要不可忽视,应该得到尊重,更重要的是作者对一种理想的两性文化的展望。从《射雕英雄传》中可以看出,只有两性互补的状态,才是人类的理想的状态,男尊女卑固然是不好的,但是你矫枉过正,说一定是女尊男卑,说现在这男人太坏,压迫女人,咱们颠倒过来吧,我们退回到母系社会吧,还是女人做主,男人在外边干活就行了,那样也不是理想的。那是一枚硬币的两面,都是不合理的。《射雕英雄传》中郭、黄二人的爱情受人喜爱,就是因为这样一个道理。两个人一个比较木讷,一个比较机敏;一个其貌不扬,很本分,一个很漂亮,但是精灵古怪;一个纯朴少知,一个机变博学;一个豪迈大度,一个活泼俏皮。但是只要他们在一起的时候,正好像手足一样互补起来,用我们今天的话说是达到一个双赢的局面。黄蓉的巧慧是郭靖质朴的补充,而郭靖的天拙,有时候又能克制黄蓉的机巧,有时候她这个人太聪明了,全是鬼主意,有时候想使点坏,但是郭靖是非常纯朴的,他有一个底线,什么事能做,什么事是不能做的。所以这两个人才肝胆相照,生死相依。我们不能说《射雕英雄传》就是弘扬女性主义的作品,但是他的确写出了理想中的一种男女爱情,我们大多数人做不到,也找不到这样的爱情,但是它可能存在,它永远吸引着人们去找,所以这一组爱情受到了最广大的欢迎和羡慕。
  金庸小说的爱情模式之二——感天动地式《神雕侠侣》中杨过和小龙女的爱情可以说是金庸小说中,也可以说是所有小说中最感人的爱情,我不知道有多少人为这个爱情流过多少眼泪。这个爱情首先它是充满了反叛性的,这是它的一大特点,它写的是爱情与封建礼法的冲突。我们知道《射雕英雄传》到《神雕侠侣》这个故事是发生在南宋,南宋是个什么时期?正是中国封建社会这个礼法开始加强、开始森严的时代。在那个时候,杨过与小龙女的爱情是不被理解的,因为在名分上他们是师徒,封建礼教特别讲究名分,不顾实际情况,不管你们两个人之间感情,所以他们一说他们相爱了,所有人都不能理解,所有人都不能同意,说你这是混账,简直是禽兽的行为。第一,小龙女是杨过的师傅;第二,你管她叫姑姑,你怎么能和你的姑姑结为夫妻呢?没有人会理解他,甚至郭靖这么伟大的一个豪侠,他把手放在杨过的头顶上,说“你再坚持,我就一掌打死你”,但是面对这样的生死威胁,杨过不为所动,他不懂得这些礼法,他知道这个威胁,但是他心中只有一个纯朴的念头,就是我喜欢她,她喜欢我,这有什么错?在这方面,他呈现出一种“虽万千人吾往矣”的英雄气魄。英雄气魄可以表现在战场上,可以表现在国家大事上,但是在爱情中,在个人爱情中,同样可以表现出一种英雄气魄。死就死了,我认为我没有错,这一点是非常非常不容易的。即使在今天,在我们号称个性解放了一百多年的今天也是非常不容易的。你想想今天一个男同学和一个年轻的女老师谈恋爱,家长能让吗?校长能让吗?社会上得有多少人来给你做工作呀——孩子,迷途知返吧,你错了,或者说这个男生从小就心术不正,或者说这个女老师心术不正,勾引青少年,他们身上肯定会被泼上很多很多的污水。没有人会去想,他们两个人如果是纯真的相互喜爱,这有什么错?所以考虑到南宋的时代,这个反叛性它具有的这种震撼力就更大。
  这个爱情的感人之处不仅仅是它的反叛性,还有很深刻的问题,这个爱情被写得天惨地绝,这是让人揪心之处。金庸在他们的爱情问题上写得非常大胆,这样一个感天动地的,让人觉得非常神圣的、非常圣洁的这样一个爱情,它居然是有着先天缺陷的,有重大缺陷的一个爱情。特别对于我们一般人来说,甚至觉得不太能够接受这个缺陷。什么缺陷呢?杨过是被削掉了一只臂膀的,杨过少了一条胳膊;而小龙女,小龙女居然是被人奸污过的。一般作家哪敢这样写,你想塑造一个很纯洁的,让人家感动,让人家羡慕的这样一个爱情,感天动地的爱情,他居然先把自己最有利的条件给抹煞掉,先写这两个人都有重大的缺陷,不把他们写得完美。小龙女她在不知情的状态下,练功的状态下,稀里糊涂地被全真派的一个青年,被叫尹志平的,被他给奸污了,杨过也是在非常偶然的情况下,被郭靖的女儿叫郭芙,一剑把胳膊给削了下来,就是杨过等于是残废人,虽然武功很高,他只能参加残疾人奥运会,去拿特奥会的金牌的。但是我们没有觉得他是残疾人,我们觉得他比我们正常人还要高大无比。所以他们的爱情首先有个不利的条件——天残地缺,很难写好,就是金庸对自己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要把这样的一段爱情写好。但是最后我们看到的,没有影响我们的审美接受,反而促成了这个感天动地,不得了。
  也人有分析过,杨过和小龙女的爱情到底是什么样的感情?其实一开始他们之间很难说是爱情,特别是杨过对小龙女,一开始是爱情吗?在小说的前半部,杨过对小龙女可以说是感恩之情,虽然两个人年纪没多大差别,但是小龙女是照顾他的,是师傅,他对小龙女实际上含有对母亲的依恋的感情,小龙女对他总是冷冷的、淡淡的,就是为了一个责任,要照顾他,因为死去的婆婆说了,必须照顾这个孩子,对他像弟弟,甚至像对孩子一样。这种感情天长地久之后,两个人之间就形成了谁也离不开谁的关系,所以两个人的感情是慢慢形成的。在这里,在小龙女的古墓里,给了杨过一个温暖的、安全的家,又关心他,又教他武功,所以他们两个人的感情是很纯洁又很崇高的。一直到后来,小龙女稀里糊涂被奸污之后,小龙女以为这是杨过干的,她以为这是杨过做的,所以她已经心中把杨过当成自己的男人。但是杨过不知道,他一直不知情,他一直觉得是因为你对我好,所以我情愿为你而死,这是一种报恩的心理。他对小龙女是忠贞不贰的,但是这种忠贞不贰到底是感情上的忠贞不贰,还是道义上的忠贞不贰?这是比较复杂的。
  最后,小龙女是愿意回到古墓中去的,因为她不喜欢外面的世界。可是后来杨过成了一代大侠,社会上东游西走之后,干了那么多轰轰烈烈的事业,我们可以看到杨过性格是很活泼的一个人,他不喜欢外面的世界吗?小说中后来有很多女孩子都喜欢过杨过,程英、陆无双、公孙绿萼,所以杨过最后他仍然对小龙女忠贞不贰,这里面是有很多道义因素的。所以说这个爱情不是说非得写那种浪漫的、纯情的,这个纯情是有不纯情的根基的。
  最后是小龙女对他的一往情深打动了杨过。小龙女对他是设身处地,处处为他着想,甚至为他跳下了悬崖。她怕杨过殉情也跳下来,所以骗他一下,说你等我十六年,正是这漫长的十六年,使杨过成熟了,成了一个真正的成熟的男人,懂得了爱情,他终于明白小龙女对自己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感情,这个感情不是姑姑的感情师傅的感情,不是。在小说第二十八回洞房花烛中有这样一段:杨过见她命在须臾,实是伤痛难禁,蓦地想起,“那日她在这终南山上,曾问我愿不愿要她做妻子,那时我愕然不答,以致日后生出这许多灾难痛苦,眼前为时不多,务须让她明白我的心意。”大声说道:“什么师徒名分,什么名节清白,咱们通通当是放屁!通通滚他妈的蛋!死也罢,活也罢,咱俩谁也没命苦,谁也不能孤苦伶仃。从今而后,你不是我师父,不是我姑姑,是我妻子!”
  小龙女满心欢悦,望着他脸,低声道:“这是你的真心话吗?是不是为了让我欢喜,故意说些好听言语?”杨过道:“自然是真心。我断了手臂,你更加怜惜我;你遇到什么灾难,我也是更加怜惜你。”小龙女低低地道:“是啊,世上除了你我两人自己,原也没旁人怜惜。”
  我们知道什么“你爱我”、“我爱你”这样的话,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才从西方贩运来的,我们中国人是不说这些肉麻的东西的,什么是“你爱我”、“我爱你”?“怜惜”,“怜惜”是一个多么好的词!我们中国人讲怜惜,讲恩爱,我们不说我爱你,在古代爱甚至可能不是一个褒义词。
  他们两个人的爱情不是那种一见钟情、罗曼蒂克式的爱情,而是经过种种考验,自然形成的。好像一篇学术论文,经过反复考证、确凿不疑之后,排除了种种偶然性,才坚定下来的爱情,所以它的感人是实实在在的感人。最后杨过十六年之后,发现自己被骗了,他知道小龙女再也不回来了,他知道小龙女跳下悬崖殉情的时候,到了这个时候,他虽然是一个成熟的男人了,但是他仍然要跳下去,他追随小龙女而去。但是就在他跳下去的时候,发现小龙女竟然没有死,小龙女就一个人,还像在古墓里一样,这些年就一个人生活在下面,就生活在那里。他下去之后看见那放着几件衣衫,正是小龙女为他做的。
  他自进室中,抚摸床几,眼泪扑簌簌地滚下衣衫……忽觉得一只柔软的手掌轻抚着他头发,柔声问道:“过儿,什么事不痛快了?”杨过霍地回身,正是十六年来他日思夜想、魂牵梦萦的小龙女。
  我看这两个人恰恰因为都是至情至性之人,所以她跳下去,他也才会跳下去,小龙女也是因为是至情至性之人,才会在下面非常淡泊地度过了这么多年的岁月,他们也才能在十六年之后又一次相会。这个情节是很奇异的,但它又是合乎这两个人的性格的,它是合情合理的。经过了这么多磨难之后,他们的相会,他们这里找到了人生最大的、最快乐的价值,种种曲折归于平淡,所谓“平平淡淡才是真”。所以在最后,他们为国为民帮助郭靖守了襄阳之后,就告别群雄,携手归隐。所以说小龙女跟杨过的爱情,是《神雕侠侣》这部书最值得议论之处,这部书是武侠作品,但是武侠部分可以改变,武侠部分都可以去掉,就讲他们两个爱情。他们两个人不是武侠人物,是普通的工作者,都可以的。杨过在电视台工作,小龙女在报社工作,一样,一样感人,所以说这个爱情才是这个《神雕侠侣》真正的主题。
  金庸小说的爱情模式之三——痴情女与负心郎式金庸小说中的爱情不只经典,更具深广,一部作品通常会表现出多组、多种、多层次的爱情,《飞狐外传》就是这样一部作品。这篇小说的主题是描写主人公大侠胡斐的成长历程。在《飞狐外传》中,胡斐与袁紫衣、胡斐与程灵素、马春花与福康安,为我们展现了几组刻骨铭心的悲剧恋情。胡斐与袁紫衣是相爱的一对,但是胡斐一路要追杀的这个坏人,恰恰是袁紫衣的生身父亲,这个又是一个情与义的冲突。就是你爱这个女孩,两个人非常相爱,但是她父亲是一个大坏蛋,还要不要完成为了平民百姓报仇雪恨的任务,最后这个矛盾使他不能解决,最后他们的爱情没有成功,没有结局。在这个过程中,有一个叫程灵素的姑娘,她深深地爱上了胡斐,但是胡斐并不爱她,胡斐一直爱的是袁紫衣,身边照顾他的是程灵素。但是他发现了之后,他就跟她说,咱们两个以兄妹相称,程灵素就答应了他,他们两个人兄妹相称,等于是拒人于千里之外,等于是把人家路给堵死了,说你就是我的妹妹,咱们名分是兄妹。可是最后,这个程灵素为他而死,程灵素心细如发,非常细心,这样一个女孩子,最后为了救他,他中了毒,为他吮出毒血,临死之前给他安排得非常妥当。那一段是非常催人泪下的,很少有人读到那一段不动情的。所以一般喜欢金庸小说的人不太敢看那一段,最动人的段落往往是不敢看的。
  小说中有很奇的爱情,有很不同寻常的爱情,像马春花与福康安这样的爱情描写,也是突破常规的。金庸小说里一再写到这样一个模式,就是一方是一往情深的,而另一方是薄情寡义的,可是一往情深的这一方,知道对方薄情寡义,不改初衷,虽死无悔。马春花实际上是被福康安骗娶到手的,她是被他玩弄的一个女性,我们站在客观的角度我们都看得清清楚楚。这是一个坏男人,他就是骗那个女孩,骗到手就是玩弄,然后始乱终弃,完全是这样一个人。因为他是一个贵族嘛,风流的贵族男性,仗着自己的地位,来玩弄女性。按照我们现在新文艺的模式来描写,按照我们电视剧的方法来描写,女的发现这个男的是个流氓之后怎么样,肯定是跟他一刀两断,决裂吗?狠狠给他一记耳光,“你这个流氓”,一般来说都是这样来描写。但是金庸不是这样处理,当马春花她猜到真实情况之后,她仍然爱着这个人,而且爱得很深。这个人虽然社会评价他是坏人,可是这个坏人的爱人仍然爱着他,这是一个很残酷的,但是是真实的,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现实。有时候我们大家从别的角度看一个人是坏人,但在他亲人的眼中,他不一定是坏人。比如我们有时候去商店买东西,和那个售货员吵架,吵起来了,那个时候,我有的时候我当场会很恨她,这个人是个坏人,但有时候我又一想呢,她回到家里可能是一个非常好的母亲,她可能是个非常好的妻子,她在别的方面可能非常好,今天她可能有什么不顺心的事,她就拿我出气,完全可能是这样的。你在另一个场合遇见她,说不定发现她是你的亲戚,是远方亲戚都可能的,就是从她亲人的角度来判断,跟我们的判断可能完全不一样,这样有的时候我们经常能够换位思考,能够宽容很多人。而马春花这样一个人,最后就被福康安,被她所爱的男人给出卖,给害死了,但是她临死而不悔,到最后都不悔。这就写出了爱情的深层次的问题,写出了爱情的深度。爱到底是什么东西?明知对方不好,仍然一往情深。
  《飞狐外传》的结尾也很有意思,结尾袁紫衣已经出家了,改名叫圆性,她轻轻念了一首佛偈,来和雪山飞狐胡斐告别,胡斐本来还想和她重叙叙旧情,但是圆性不理他,双手合十,轻念佛偈:“一切恩爱会,无常难得久。生世多畏惧,命危于晨露。因爱故生忧,因爱故生怖。若离于爱者,无忧亦无怖。”
  这是饱含着佛家思想的一首短偈,它的意思是说,我们的一切畏惧、一切忧愁、一切恐怖都是源于爱,因为爱是一种欲望。要想一个人,你要跟他白头到老,你要跟他结为夫妻,等等,这都是有一种欲求的,你怕不能成功,两个人结合了你又怕不能白头到老,怕他变心等等,所以有了爱就有了担忧,有了爱就有了恐惧,如果晚上十点你爱人还没回来,你一定会担忧,你一定心神不宁。如何才能离开这些担忧和恐怖呢?没有别的办法,只有不爱,只有离开了爱,你没有爱就什么都不怕了,你什么都不爱,你就什么都不怕,你不爱吃饭,你就不怕没饭吃,你不爱就什么都不怕,但是问题是爱又怎么能够割舍得下呢?袁紫衣出家了,出了家的人就真的能够割舍下这份爱吗?
  金庸小说的爱情模式之四——单相思式中篇小说《白马啸西风》反映的是一个叫李文秀的汉族少女,在新疆哈萨克部族与几个青年的感情故事。字数不长的这样一部小说,里边讲了很多组的感情故事。我们可以看到这里面有一系列的单相思,这都是单相思,李文秀爱的人不爱李文秀,有人爱李文秀,李文秀不知道,或者不爱他。小说中有一系列都是单相思,甚至我们把这个单相思扩大,小说中所写的、所穿插的大唐帝国,送给高昌国的文化典籍,其实也是一种“单相思”。还有人们在沙漠里去追寻那个高昌古迹,最后在沙漠里迷路,这都是文化上的“单相思”。这些都可以看成某种一厢情愿的“无事的悲剧”,很平常中发生的悲剧。
  这个小说中的武功描写并不高超,武术都可以去掉。我们说《神雕侠侣》的很多武功都可以去掉,这里的武功更可以去掉,就是一个普通的爱情故事。去掉了武功,仍然是一部优秀的中篇小说。它的主题是什么呢?正像小说结尾所点醒读者的:“如果你深深爱着的人,却深深地爱上了别人,有什么法子?”
  这是人类永恒的悲哀。不论科学多么发达,不论你多么伟大,你都没法解决这个问题,你有钱,你有权,你可以杀人,但是人家就是不喜欢你,你有什么办法?你什么办法都没有,任何伟人遇到这个都要悲伤,这是一切文化都不能解决的问题。我们可以用它来思考爱情,同样可以用它来思考民族与民族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的故事。这个小说中穿插古代高昌国的故事,古代在回疆地区有一个比较大的小国叫高昌国,它臣服于唐朝,因为唐朝太强大了,唐朝就要他们遵守很多汉人的规矩。可是高昌国王说,“虽然你们是雄鹰在天上飞,我们是野鸡藏在草丛之中;你们是猫在厅堂上走来走去,我们是老鼠,在洞穴中滴滴地叫。但是你们也奈何我们不得,我们大家各过各的日子,为什么一定要强迫我们遵守你们汉人的规矩呢?”所以我们看穿插的这个历史故事,和爱情上的单相思是同构的,结构上是一样的。你认为你自己文化先进,那是你的自由,你想凭借自己的军事力量的强大,把自己的文化方式强加到一个弱小民族身上,你结果只能是征服他的国,你不能征服他的心。所以《白马啸西风》的意义对于我们今天的世界格局不是也有很深的启迪吗?大家各过各的日子好了,你为什么强迫人家过你的那种日子?你即使强迫我说我喜欢你,你可以强迫我说我爱你都可以,但是这是强迫出来的,你应该明白我心里是不爱你的,对这个事情你是毫无办法。所以世界上才有一句话叫什么什么感情是原子弹吓不倒的,世界上真正的东西确实是原子弹也吓不倒的,而原子弹吓不倒的东西才是最宝贵的、最有价值的,真的东西,是真理性的。
  从以上的这些例子可以看出,金庸的小说它不仅写出了丰富的、惊人的爱情种类,而且开掘出了爱情问题所承载的多方面的深刻的人生意义和社会意义。就是说爱情它可以是谈一对儿女情长的男女之间云雨情话、山盟海誓,还可以扩大,直扩大到人与人文明与文明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的情感交往,情感交往问题。我们一般的文艺作品,它为什么写得很浅薄,就是就事论事,就是写一个悲欢离合,俩人很好,来一个第三者,或者父母不同意,怎么怎么干扰,最后战胜了这个阻挠,然后就完事大吉,或者是没有战胜阻挠,就上吊自杀,等等,然后说社会很黑暗,无非如此。所以,如果是那样写小说的人,他就写了几部之后,就会感到穷途末路,说爱情怎么写下去?曾经有作家,就是我的朋友就问过我,说这爱情,你说三角、四角都写完了,还写什么呢?在他脑海中,写爱情只是写一个模式,写一个故事,他总是要想写一个新的故事,而不是向深度、广度去拓展,所以他才会感到穷途末路。
  关于金庸小说所建立的这个爱情世界,我们今天只是走马观花地看了一番,金庸小说还有他更加奇绝、更加深刻的方面。我想呢,在下一讲中,我们来继续探讨。这一讲我们就到此告一段落,谢谢大家。
首页>> 文学论坛>> 作家评传>> kǒng qìng dōng Kong Qingdong   zhōng guó China   xiàn dài zhōng guó   (1964niá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