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学论坛>> 异国风情>> 刘心武 Liu Xinwu   中国 China   现代中国   (1942年6月4日)
用心去游
  人是地行仙。人生乐趣之一,是远游。我提倡用心去游。所谓用心,不是劳心的意思,与工作中的那种用心是两回事,指的是要在有一搭没一搭的轻松旅游中,善于对所遭逢到的景物、事物、人物,由一些细节,擦出心灵的火花,心有所悟,而生出大快乐来。如果旅游一番,心无所悟,那真遗憾。
第1节:澳大利亚(1)
  澳大利亚
  方要中轴圆要心
  “你怎么总在一个大公园里拍照啊?”翻看我在悉尼拍的风光照,亲友都不禁这样问我。之所以会有这样的印象,是因为许多照片上,都出现着高耸的悉尼电视塔。悉尼与北美许多城市一样,市中心区密集着些摩天高楼,白天人们聚集到这些“蜂巢”里办事,,傍晚又纷纷开私家车或搭乘公交火车和巴士,回到卫星城那些平面化的居民区去休憩;就这一点而言,悉尼的城市个性不怎么突出。悉尼别名“港湾之城”,它的主体部分建造在珊瑚分枝般复杂的海湾岸台上,整个市区的布局以杰克逊湾南岸为圆心,放射性地朝四周发展,它的电视塔,恰建造在了圆心地带,这座已经快三十五岁的高塔约有305米,很长时间里 都是全澳和南半球最高的建筑物,周遭相继建造的摩天大厦都避免对它形成遮蔽,它的造型不是那种世界各处习见的尖锥套圆球的样式,而是以颀长的金属管直插蓝天,顶端是望去玲珑轻盈的金色陀螺形结构,实际是坚固的九层房厅,其中有两层是 旋转餐厅,两层是观览大厅,这九层房厅以56根钢缆与地面连接拉紧,蔚为壮观,使 得悉尼城的天际轮廓线获得了自己的独特 性。悉尼电视塔的选址尤其值得称道,这 种在圆心里建造高层地标,使人们在城市 里活动时,无论在围绕圆心的哪种长度的 半径上回望,都能有“塔影总在蓝天际”的 视觉快感,加上整个城区绿化程度很高,可 谓“花木总在身左右”,因此像我这样的游 客尽管是变换了许多其实离得很远的方位 拍照,近景各不相同,但大背景上总还有电 视塔剪影,这就是让没去过那些地方的亲 友看照片时,觉得我总在一个大公园里转 悠的原因。
  世界上各处城市的布局,简单归纳, 一种是圆形或接近圆形的,一种是方形或 接近方形的,有些城市乍作鸟瞰会觉得布 局很乱,但只要细加分析,也大都无非由 一些圆形或方形的结构交错组合而成。大体而言,东方多方城,西方多圆城。成功的城市规划,布局上的窍门可以概括为“方要中轴圆要心”。方城的中轴性若不认真设计,就好比一个躯体没有坚实的脊梁骨,从审美上是丑陋的,从功能上是欠缺的; 圆城的圆心若不刻意营造,则好比一个生命没有健康的心脏,从精神上是萎靡的,从风貌上是平庸的。
  回到北京,越发感觉到这真是祖先 留给我们的一座珍贵方城,特别是中轴线 的布局,目前保存得还基本完好,特别是 天安门往北直到鼓楼、钟楼那一气呵成的 华彩乐章,莫说身临其境,就是清夜月下 倚枕默想,把那十二栏杆细细拍遍,也足 够动魄销魂。悉尼那样的西方式圆城,作 为一种异域风光,我置身其中时倒也兴致 昂然,但归来翻照片回味,总觉得从轮廓线上未免一览无余,不如北京那平面布局、高潮渐起、适可而止的中轴线趣味蕴 藉。可惜的是,在与世界接轨的热潮中,我们的一些方城在改造规划上,破坏了原来古典式的中轴线,盲目地在市中心修造 高层洋式建筑,以为那样方能体现出现代化的国际气派,误把悉尼那样的西方圆形城市的从圆心放射性布局的模式生搬硬套 过来,北京的古典中轴线虽然大致保存了 下来,但在该中轴线的延长线上究竟该怎 么布局?似乎还缺乏细致的、高层次的研 讨。为适应汽车化的现代城市交通,北京 这样的方城目前也已经开辟出了六条环城 公路,环路自有其功能性,有修造的必 要,但千万不能因为有这些环路,就懵懵 懂懂地觉得北京也该变成悉尼那样的圆城 了,似乎原有的古典中轴线已然“过时”,不能成其为“圆心”,于是生出“中心蹿笋”的心思。北京在城市改造规划上目前 还坚持着严格限高的原则,相应的法规也 越来越细密,但按环路向外逐环放宽高度 限制的“游戏规则”是否真的合理?需知 发展商是一定要在“游戏”中谋求“合规 利益”最大化的,他们一定要把投资建造 的楼房盖至允许的最高限度,更有硬是超标建造,待已是既成事实后,谋求罚款了事的,这样下去,不要多久,北京会不会 成为一个大盆?即外环路边是些越往外越 高的建筑,原来的古典城区则成为陷落其 中的“盆底”,并且不是一个和谐光润的“盆 底”,因为其间还夹杂着若干也是能盖多 高就蹿多高的“现代化大楼”。我真不愿 见到这样的一个“圆盆形”北京出现。
第2节:澳大利亚(2)
  令人切齿的“烤箱”
  从环形码头乘渡船往曼尼海滩一游十分惬意,倚着船栏,迎着海风,可以饱览著名的悉尼歌剧院倩影,那地标选址真好,恰在珊瑚枝般的海弯的一个最抢眼的岬角尽头,与沟通南北城区的海弯大桥珠联璧合地构成了瑰奇的画卷,丹麦建筑师沃特 森的设计不仅构思独特,在建筑物的体量 上也精心控制,使其与周遭海域旷地比例 上十分和谐,不仅从海船上看它是一道眼睛的冰激凌,就是从诸多的陆上角度望它,也恍若仙女下凡,越看越美。 从曼尼海滩那边归来,落脚在环形码头,我还想一睹歌剧院芳容,陪游的朋友 指指右边远处,说你仔细看吧,美人只剩一个辫梢能露出来啦,几年前还不这样,那时从这里能完整地欣赏其身姿呢,挡住 它的那青灰色的楼房,许多人把它叫作“烤 箱”,自身蠢丑,还遮蔽美人,真可恨!不仅破坏了这一处重要的望点,从另外一些地方望过去,原来能欣赏歌剧院剪影,现在也都让这“烤箱”给破了相!后来我从几处地方体会到了这“烤箱”对美人的“烧烤”效应,也不禁切齿。
  建“烤箱”的地盘,原是通向歌剧院 的一片海滨绿地。如果把歌剧院比作美女 头部,那么这片绿地就仿佛秀丽的脖颈, 脖颈上至多可以装饰一条项链,怎么能让那个部位肿出一个黑疮来呢?原来,是有外国开发商相中了那块地盘,认为在那里盖高档旅店加高档公寓,长远来说好比栽了棵摇钱树,于是向悉尼市政府开了个大价钱,申买那块宝地,据说经手的那一届悉尼市政府正财政吃紧,竟同意了,于是开发商便大兴土木,盖出来这么个灰不溜秋的大“烤箱”!建造过程中,市民纷纷抗议,媒体尖刻批评,有的市民还组织了纠察线,试图阻止施工进程,议会上也出现了激烈的辩论,但生米已经下锅,开发 商说我手续完备,怎么能不把粥煮熟?待 生米熬成了熟粥后,除了开发商自己,几 乎所有的澳大利亚人和外国游客都对那“烤箱”气愤不已,于是,社会舆论反映 到议会里,就有了将那“烤箱”再加拆除 的动议,这时开发商也同意拆,但他要求 获得赔偿,而市政府算了一下,抛开所谓 赔偿不说,那笔拆除的费用竟比盖楼的投 资高出许多,谁来出这份钱?提出了让市 民加税的方案,心上本有一刺,为除此刺 竟另插一刺,谁干?如今那骂名远扬的“烤 箱”还那么厚皮厚脸地戳在那里,开发商 倒成了气性最大的人,说没想到旅店也没 什么人爱住,公寓卖得也远不如设想,早 知会惹一身骚,又何必当初?
  这件发生在悉尼的事情,也值得其它 国家、地区,尤其是正大兴土木的我们中 国思考,从中汲取教训,引以为戒,以免 接踵搬演。为了增加财政收入,什么地皮都敢卖,任由开发商去破坏原有的历史人文景观,这种行政举措,难道可以用“初 衷良善,始料不及”来加以辩护吗?在城 市的整体规划上,难道不应该有更高明的 眼光和更严格的法规吗?对于市民的诉求、 舆论的监督,难道总是当时排拒敷衍、酿 成大错后才知后悔,而悔之已晚吗?开发商 也都该扪心自问,为了谋求利益的最大化, 就什么地皮都敢去“拿下”,而一旦“拿下”后, 为了减少设计上的成本,就敢于选用“烤箱” 式的浅陋鄙俗方案,不惜荼毒美人,甚至 佛头着粪,你那社会公德心,历史责任感, 难道就丁点不剩了吗?
  我注意到,现在悉尼街头出售给旅游 者的明信片、年历和城市风光画册,凡涉 及到那块被侵占的绿地的画面,无论近景、 远景还是鸟瞰,一律都还使用着“烤箱” 出现前的镜头,体现出一种对具有破坏性 效应的丑陋事物坚决说不的人文精神。我 相信,那座败坏悉尼风光的“烤箱”迟早 会被拆除的,等着瞧吧!
  墨尔本地标毁誉录
  一提起澳大利亚,人们会马上想到那既像张开的贝壳又似鼓起的风帆的悉尼歌剧院,悉尼的这一地标可与印度泰姬陵、北京天坛祈年殿、伦敦大笨钟、巴黎铁塔等媲美,堪称地球人文景观中的顶尖级作品,对此,一位墨尔本人对我说:“面对世界,我为悉尼歌剧院自豪;然而面对澳大利亚本身,我不服气!”他的想法很有代表性,不少墨尔本人以为他们那座城市才是全澳大利亚最好的地方,实际上有关国际组织每年评定最适合人居住的城市,墨尔本总在榜内,2002 年的评选中更荣获冠军,墨尔本人认为“老子全澳第一”并非狂妄,他们没强调“全球第一”倒体现出绅士般的谦逊。
首页>> 文学论坛>> 异国风情>> 刘心武 Liu Xinwu   中国 China   现代中国   (1942年6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