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学论坛>>散文>> 杂文>> 李零 Li Ling   中国 China   现代中国   (1948年6月12日)
放虎归山
  本书李零12年前由辽宁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第一本杂文随笔集,此次由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增订版共收入了28篇文章,分为七辑。其中删掉了旧版中的六篇序跋和《吃苍蝇》,并增加了近年来的十篇新作。原版的《放虎归山》可以说是《花间一壶酒》的“前传”,增订版的《放虎归山》在某些方面则又成了《花间一壶酒》的“后传”。
第1节:新版序言(1)
  新版序言
  《放虎归山》是我的第一本杂文随笔集,1996年由辽宁教育出版社出版,编入《书趣文丛》 第四辑,责编是吴彬(署名脉望)。
  这个集子收了二十五篇文章,加上代序和后记,只是薄薄的一个小册子,当时卖得还不错, 好 些朋友读过,很喜欢。他们鼓励我,说思想、文笔都好,我也觉得,其中有几篇还可以,至 少是开了一个很好的头。
  此书售罄已久,老是有人提起,劝我再版。其实,那本书错字很多,好心人经常向我指出。 我也想,应该把它修改一下,不然,对不起读者,但老是抽不出时间。
  
  1980年代,我很学术,几乎一点杂书不看。1985年后,我对自己很不满,觉得自己像关在动 物园里的老虎。1988年,我开始写点半学术不学术稍微离专业远一点的东西,文章全是用笔 名,没人知道我是谁。如收在集中的头两篇,就是用笔名。笔名"吴欣"是谐音"无心", 表示心不在焉,玩票而已。这两篇东西,都太严肃,放不开。其中第二篇,发在《东方纪事 》上,文章是用笔名,但目录下有个顾问名单,里面有我,是用真名。他们不知道我是干什 么的,给我加了个头衔,叫"理论家"。
  我心想,真逗,我算哪门子理论家
  
  吴彬劝我编这个小册子,当然和《读书》有关。
  我在《读书》发文章,第一篇是《纸上谈兵》(即现在题为《纸上谈兵--装孙子》的那篇) ,登在1992年11期。在这之前,我和《读书》没关系,既不是它的作者,也不是它的读者, 不订也不买,根本没工夫看。
  这以后,1993、1994、1995、1996年,我在《读书》连续发过几篇文章,都是用真名真姓。 我开始变成《读书》的作者。这些文章,多是读书杂感,写着玩。没想到,《汉奸发生学》 给我闯下大祸,夸我有一大堆人,骂我也有一大堆人,舆论哗然。
  
  吴彬让我编集子,我也没想到。因为我拢共也没写过几篇杂文。
  1995年夏天,憋在西雅图编集子,手头只有十篇文章,勉强可以称为杂文,《读书》上五篇 、《读书》外四篇,加一篇没发表的日记,就这么多。
  因为数量太少,我加了六篇序跋。可是,加上这些也不够。那年夏天,我一口气写了九篇文 章。
  最后,穿靴戴帽,写序跋。我给这书起了个怪名,叫"放虎归山",感慨万千,大谈老虎, 吐不能读书之苦。
  这本集子,就是这么凑起来的。
  
  我的《放虎归山》,写于1988-1995年,转眼间,十二年就过去了。重读旧文,有如历史回 放。天道轮回,恍如隔世。
第2节:新版序言(2)
  现在的事,真假难辨,只有一件事假不了。仿佛一夜之间,中国阔起来了。
  历史,就怕对比(其实它的妙处就在这里)。
  1988-1989年,那时的气氛,回头看,真让人难以相信,当时的主流是骂祖宗,"弘扬"说 没有市场。现在的气氛是卖祖宗,这个大弯儿是怎么转过来的,我一直在想。
  还有,学校的气氛,哭穷的气氛,也和现在不一样。现在的学校,阔得很。
  我说的"脱俗致雅"怎么样知识分子都雅起来了吗儒林的鸟儿会唱歌,又换了什么调
  当然,复古的风,那时就有,包括故里开发,现在还值得奇怪吗那真是遍地开花。
  我说,三星级宾馆,一天八十五元。当时嫌贵,现在算什么
  俱往矣。
  
  这次再版,我对内容做了一点调整,一是删去旧版的六篇序跋和《吃苍蝇》,二是加了近作 十篇,三是对旧作分了分类,三两篇一组,加个标题,看上去醒目一点。
  旧作,头两篇,我叫"在启蒙的光环下",主要是评述80年代以《河殇》为高潮的启蒙思潮 ,这和当今时尚正好相反,值得回味。我给他们泼凉水,值得纪念。
  下面三篇,"大树飘零",是写人,朱德熙、陈建敏和我父亲。他们都不在了。我想写的人 还很多很多,以后应该专门写,题目都想好了,叫"我的天地君亲师"。
  "屠宰时光",就是kill time,全是我在美国的感想。"大雨涟涟,小雨绵绵,飞来飞去 又一年"。我有很多胡思乱想。
  "临终关怀",是讲校园和知识分子。抚今追昔,放眼世界,我的评语,就四个字,"大势 已去"。学者呼唤的"人文关怀",更像临终关怀。
  剩下两个题目,是我的保留节目,"纸上谈兵"谈军事,"闭门造车"谈男女。它们都是歇 后语。
  读《花间一壶酒》,大家不难发现,很多文章,还是延续本书的话题。
  
  我的近作,是按写作时间排序。随便挑几篇,不是全部。
  《关于〈花间一壶酒〉的访谈》、《生活中的历史》、《说话要说大实话》 ,是向读者介绍我后来的杂文集:《花间一壶酒》。
  《为什么说曹刿和曹沫是同一人》,也和这个集子里的两篇文章有关,我是替读者答疑解难 ,消除误会。
  《南白和北白》、《南城读书记》、《说名士,兼谈人文幻想》、《万岁考》是几篇戏作。
  这里,最重要的文章,还是《传统为什么这样红》。这篇讲话,是给当下的孔子热、读经热 、传统文化热降温。就像当年,我给怨天尤人骂祖宗泼凉水一样。
  发烧是病。我对热,总是持怀疑态度。
  
  2007年12月20日写于北京蓝旗营寓所
首页>> 文学论坛>>散文>> 杂文>> 李零 Li Ling   中国 China   现代中国   (1948年6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