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奉献在尊敬读者面前的《中国古都北京》,是一部伟大东方古代文化艺术博物馆的文图并茂的历史实录。
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北京的目光在关注世界,世界的目光也在关注北京。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的杨瑞雪社长,约我撰写《中国古都北京》。这在我平静的心湖中,有如谢灵运《山居赋》所云:“拂青林而激波,挥白沙而生涟”,引发了漫漫思绪,激起了层层涟漪。我想,撰写这本书很难,但又很有意义。中国历史悠久,幅员辽阔,民族繁盛,人口众多。她的神经中枢和政治心脏—古都北京,如何以文图并茂的历史实录奉献给读者,并非易事。然而我觉得:我的曾祖父、祖父、父亲和我,祖孙四代,久居北京;我是研究历史学的;我熟悉北京、喜欢北京、研究北京,这些都激动了我写古都北京之心。因此,作为北京的一个公民、一个学者,向中国,向世界,介绍中国古都北京,责任在肩,义不容辞。
北京城是地球表面上一项最伟大的文化工程,也是世界文明史上一个最壮丽的文化奇观。只有中国才有北京,也只有中国这样的国家才能创造北京。在这座城市里,中华民族五千年的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达到了光辉灿烂、登峰造极的境地。北京这座东方历史文化艺术的璀灿宝库,不仅住在北京的一千多万人关心她、热爱她,中国的十三亿各族人民关心她、热爱她,而且海外的华侨、华裔关注她、向往她,世界各国的朋友也关注她、向往她。每年有数以千万计的同胞和朋友,从四域八方,宾至北京,以饱览她那瑰丽的雄姿,巍峨的长城,壮丽的宫殿,优美的园林,奇魅的艺术,灿烂的文化,古典的民居,鲜活的民俗……但是,不管到过或未到过北京的同胞和朋友,很多人都希望能有一册反映北京历史文化艺术的实录—文图并茂的《中国古都北京》,在书斋插架,信手翻阅,一览北京,如临其境。因此,我作为北京的一个公民,便率尔操觚,滥竽纂述。
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性格一样,古都北京也有它的特征。那么,古都北京有些什么特征呢?
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古都北京的第一个特征。北京历史长河的源头,上溯至50万年前洪荒时代的北京人。尔后像滔滔江河,越往下游,河面越宽,河床越深。至元、明、清三代,北京历史江河的激浪,更如“天排云阵千雷荡,地卷银山万马腾”。试想,在中国七大古都—安阳、西安、洛阳、开封、南京、杭州、北京,在世界十大名都—巴黎、伦敦、罗马、莫斯科、华盛顿、墨西哥城、开罗、东京、巴格达、北京之中,除北京外有哪座都城历史之悠久能与北京相比呢!我不揣冒昧,就从世界人类文化摇篮之一的北京人开始叙述,向读者展现古都北京的历史文化风貌。
主客分明,布局宏大,是古都北京的第二个特征。以明清的北京城而言,它是作为封建皇帝治居之所而设计和建造的。君王为主,臣民为客;君权为主,神权为客—这就是北京城设计的主题。美国首都华盛顿城是美国独立战争胜利的产物,也是美国民主和独立的象征,在其城市设计中突出国会大厦,林肯纪念堂亦四面开放。然而,明清皇帝治居之所的北京城,则以一条中轴线纵贯南北,皇宫位于全城的中心。城池宫殿、坛庙苑林、衙署寺观、市井民舍,都在中轴线两侧依次对称展开,格局严谨,主次分明。它的城垣,由宫城、皇城、内城、外城,叠次分为四个方阵(外城因财力不足未能围成方形),呈封闭式,层层相套,等级森严,界限分明。北京城的园囿,宫城的御花园、皇城的太液池、内城的坛庙苑林、近郊的三山五园,也都布局有序,呼应相连。这一整套的都城规划设计,都是传统思想和精湛艺术的完美结合。
宫殿园林,珍宝荟萃,是古都北京的第三个特征。北京从金代正式成为皇都,至清末宣统皇帝退位,历时近800年。古都北京不仅集中国历代都城建设之大成,而且集中华民族自古以来文化艺术之精英,是一座伟大的艺术宫殿。雄伟的殿堂,秀丽的园林,配置以亭轩台榭,陈设以奇宝异珍,点缀以山石花树,绕流以玉泉金水,北京城成为一座宛若仙境的宫殿花园城市。
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北京的目光在关注世界,世界的目光也在关注北京。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的杨瑞雪社长,约我撰写《中国古都北京》。这在我平静的心湖中,有如谢灵运《山居赋》所云:“拂青林而激波,挥白沙而生涟”,引发了漫漫思绪,激起了层层涟漪。我想,撰写这本书很难,但又很有意义。中国历史悠久,幅员辽阔,民族繁盛,人口众多。她的神经中枢和政治心脏—古都北京,如何以文图并茂的历史实录奉献给读者,并非易事。然而我觉得:我的曾祖父、祖父、父亲和我,祖孙四代,久居北京;我是研究历史学的;我熟悉北京、喜欢北京、研究北京,这些都激动了我写古都北京之心。因此,作为北京的一个公民、一个学者,向中国,向世界,介绍中国古都北京,责任在肩,义不容辞。
北京城是地球表面上一项最伟大的文化工程,也是世界文明史上一个最壮丽的文化奇观。只有中国才有北京,也只有中国这样的国家才能创造北京。在这座城市里,中华民族五千年的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达到了光辉灿烂、登峰造极的境地。北京这座东方历史文化艺术的璀灿宝库,不仅住在北京的一千多万人关心她、热爱她,中国的十三亿各族人民关心她、热爱她,而且海外的华侨、华裔关注她、向往她,世界各国的朋友也关注她、向往她。每年有数以千万计的同胞和朋友,从四域八方,宾至北京,以饱览她那瑰丽的雄姿,巍峨的长城,壮丽的宫殿,优美的园林,奇魅的艺术,灿烂的文化,古典的民居,鲜活的民俗……但是,不管到过或未到过北京的同胞和朋友,很多人都希望能有一册反映北京历史文化艺术的实录—文图并茂的《中国古都北京》,在书斋插架,信手翻阅,一览北京,如临其境。因此,我作为北京的一个公民,便率尔操觚,滥竽纂述。
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性格一样,古都北京也有它的特征。那么,古都北京有些什么特征呢?
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古都北京的第一个特征。北京历史长河的源头,上溯至50万年前洪荒时代的北京人。尔后像滔滔江河,越往下游,河面越宽,河床越深。至元、明、清三代,北京历史江河的激浪,更如“天排云阵千雷荡,地卷银山万马腾”。试想,在中国七大古都—安阳、西安、洛阳、开封、南京、杭州、北京,在世界十大名都—巴黎、伦敦、罗马、莫斯科、华盛顿、墨西哥城、开罗、东京、巴格达、北京之中,除北京外有哪座都城历史之悠久能与北京相比呢!我不揣冒昧,就从世界人类文化摇篮之一的北京人开始叙述,向读者展现古都北京的历史文化风貌。
主客分明,布局宏大,是古都北京的第二个特征。以明清的北京城而言,它是作为封建皇帝治居之所而设计和建造的。君王为主,臣民为客;君权为主,神权为客—这就是北京城设计的主题。美国首都华盛顿城是美国独立战争胜利的产物,也是美国民主和独立的象征,在其城市设计中突出国会大厦,林肯纪念堂亦四面开放。然而,明清皇帝治居之所的北京城,则以一条中轴线纵贯南北,皇宫位于全城的中心。城池宫殿、坛庙苑林、衙署寺观、市井民舍,都在中轴线两侧依次对称展开,格局严谨,主次分明。它的城垣,由宫城、皇城、内城、外城,叠次分为四个方阵(外城因财力不足未能围成方形),呈封闭式,层层相套,等级森严,界限分明。北京城的园囿,宫城的御花园、皇城的太液池、内城的坛庙苑林、近郊的三山五园,也都布局有序,呼应相连。这一整套的都城规划设计,都是传统思想和精湛艺术的完美结合。
宫殿园林,珍宝荟萃,是古都北京的第三个特征。北京从金代正式成为皇都,至清末宣统皇帝退位,历时近800年。古都北京不仅集中国历代都城建设之大成,而且集中华民族自古以来文化艺术之精英,是一座伟大的艺术宫殿。雄伟的殿堂,秀丽的园林,配置以亭轩台榭,陈设以奇宝异珍,点缀以山石花树,绕流以玉泉金水,北京城成为一座宛若仙境的宫殿花园城市。
各族文化,熔冶一炉,是古都北京的第四个特征。北京南襟河济,北连朔漠,位于中原农耕民族和塞外游牧民族、关外渔猎民族交汇之地,历来为中华民族内部各族融汇和相争之区。正是由于各兄弟民族长期的争局和融合(还有其他原因),中国经济、政治、文化中心的东移,北京才成为元、明、清三代的都城。北京城的建筑和园林,也汇合了各个民族文化之优长。四方民族,杂居北京,他们的衣食住行,坊里习俗,宗教信仰,岁时纪胜,使北京的市井生活更加色彩斑斓。
世界文化,密切交融,是古都北京的第五个特征。辽南京的清真寺(今牛街清真寺),是北京对外文化交流的一例。到了元代,大都是当时世界的一个文化中心。明初郑和下西洋,是中外文化交流史上的盛事。《明史·外国传》载述86个国家或地区,可见其时中外文化交往之一斑。晚明利玛窦将西方近代文明带到京师,《坤舆万国全图》、《几何原本》、自鸣钟等使北京士大夫耳目为之一新。清代康熙时任耶稣会士南怀仁为钦天监监正。后在英国出现中华风格的园林,称为“英华园庭”,法国等也争相仿效。晚清外国在北京设立29个使领馆,中西方文化交往出现新的特征。
《中国古都北京》内容头绪纷繁,错综复杂,我力求执简驭繁,博观约取。中国17世纪著名画家石涛说过:“搜尽奇峰打草稿。”本书不是绘画,作者也不是石涛;但《中国古都北京》却像一轴画卷,将历史文化胜迹一幅幅地展示出来。本书再现北京历史文化时,内容务求丰富,史实务尽翔实,图片务冀精美,结构务期严谨。本书的叙述,以时间为经:自石器初晖、青铜文明、燕都蓟城、北方重镇、三燕建都、辽代南京、金代中都、元代大都、明代北京、清代京师至民国北京,划分段落,纵向铺叙;复以事物为纬:自历史事件、名人胜迹、城池宫殿、坛庙寺观、园林陵寝、教育科技、文化艺术、帝后生活、坊巷市俗至岁时节令,分设纲目,横向铺叙。这样经纬交织,纵横错综,以复原中国古都北京的历史文化面貌。但古都北京灿烂的历史文化如经天日月,本书则不若爝火之光。虽纂述并不惬心,但也是辛勤的收获。
这里,我特别要提到摄影大师严钟义先生。我和他在上个世纪80年代相识,曾经有过非常愉快的合作。相隔多年后,又重温旧谊,推出新版《中国古都北京》,献给中国的读者,也献给世界的朋友。
写到这里,我想起了中国“千人糕”的古老故事。故事的大意是说,一盘丰盛的糕点,要有人耕田种麦、有人磨麦成粉、有人养鸡生蛋、有人榨蔗制糖等,经过千人之手方能制成,而不只是糕点师一个人的杰作。同样《中国古都北京》的成书,吸取了历史、考古、文物、古建、园林和历史地理等学术研究的成果,还经过编辑、摄影、设计、绘图、印刷等多人之手,为此,谨向各方及诸位敬申谢忱。
2007年8月8日
于北京四合书屋
世界文化,密切交融,是古都北京的第五个特征。辽南京的清真寺(今牛街清真寺),是北京对外文化交流的一例。到了元代,大都是当时世界的一个文化中心。明初郑和下西洋,是中外文化交流史上的盛事。《明史·外国传》载述86个国家或地区,可见其时中外文化交往之一斑。晚明利玛窦将西方近代文明带到京师,《坤舆万国全图》、《几何原本》、自鸣钟等使北京士大夫耳目为之一新。清代康熙时任耶稣会士南怀仁为钦天监监正。后在英国出现中华风格的园林,称为“英华园庭”,法国等也争相仿效。晚清外国在北京设立29个使领馆,中西方文化交往出现新的特征。
《中国古都北京》内容头绪纷繁,错综复杂,我力求执简驭繁,博观约取。中国17世纪著名画家石涛说过:“搜尽奇峰打草稿。”本书不是绘画,作者也不是石涛;但《中国古都北京》却像一轴画卷,将历史文化胜迹一幅幅地展示出来。本书再现北京历史文化时,内容务求丰富,史实务尽翔实,图片务冀精美,结构务期严谨。本书的叙述,以时间为经:自石器初晖、青铜文明、燕都蓟城、北方重镇、三燕建都、辽代南京、金代中都、元代大都、明代北京、清代京师至民国北京,划分段落,纵向铺叙;复以事物为纬:自历史事件、名人胜迹、城池宫殿、坛庙寺观、园林陵寝、教育科技、文化艺术、帝后生活、坊巷市俗至岁时节令,分设纲目,横向铺叙。这样经纬交织,纵横错综,以复原中国古都北京的历史文化面貌。但古都北京灿烂的历史文化如经天日月,本书则不若爝火之光。虽纂述并不惬心,但也是辛勤的收获。
这里,我特别要提到摄影大师严钟义先生。我和他在上个世纪80年代相识,曾经有过非常愉快的合作。相隔多年后,又重温旧谊,推出新版《中国古都北京》,献给中国的读者,也献给世界的朋友。
写到这里,我想起了中国“千人糕”的古老故事。故事的大意是说,一盘丰盛的糕点,要有人耕田种麦、有人磨麦成粉、有人养鸡生蛋、有人榨蔗制糖等,经过千人之手方能制成,而不只是糕点师一个人的杰作。同样《中国古都北京》的成书,吸取了历史、考古、文物、古建、园林和历史地理等学术研究的成果,还经过编辑、摄影、设计、绘图、印刷等多人之手,为此,谨向各方及诸位敬申谢忱。
2007年8月8日
于北京四合书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