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那空空道人,自從在悼紅軒中將抄錄的《石頭記》付與曹雪芹刪改傳世之後,就風聞得果然是擲地金聲,洛陽紙貴。空空道人心下甚喜,以為不負我抄錄了這段奇文,有功於世,誠非淺鮮。那裏知道過了幾時,忽然聽見又有《後紅樓夢》及《綺樓重夢》、《續紅樓夢》、《紅樓復夢》四種新書出來。空空道人不覺大驚,便急急索觀了一遍。那裏還是《石頭記》口吻,其間紕繆百出,怪誕不經。惟有秦雪塢《續紅樓夢》稍可入目,然又人鬼淆混,情理不合,終非《石頭記》的原本。而且四種所說不同,各執一見。難道是我當日所抄的尚有遺漏之處麽?因復又走到青埂峰前將那塊補天未用之石重新細細的再看了一遍,見上面字跡依然如舊,與兩番抄錄的全然一字不訛。空空道人道:"我抄錄的奇文,不過如此而已,怎麽又添出這些混話來,是什麽道理呢?"因將那塊石頭再三撫摩着,心內思索沉吟之間,不覺將那塊石頭翻轉了過來,忽然看見那石頭底下尚有一段字跡,卻是當日未曾抄錄過的。空空道人喜得哈哈大笑道:"妙極!妙極!原來這底下還有這些奇文呢麽!"因低頭拭目,細細的看去,據那石頭底下歷歷的書云:
當日賈雨村在急流津覺迷渡口草庵中一覺睡醒,睜眼看時,衹見甄士隱尚在那邊蒲團上面打坐,便連忙站起身來,嚮前倒身下拜道:"弟子自蒙老仙長恩贈以來,嘗遍了紅塵甘苦,歷盡了宦海風波。如今就像那盧生夢醒,衹求老仙長收錄門墻,弟子就始終感德不朽了。"甄士隱便笑着拉他起來,說道:"老先生,你我故交何必如此。我方纔不說一念之間塵凡頓易麽!"賈雨村道:"弟子自那日火焚草亭之時,不能醒悟,所謂下愚不移,以致纔有今日,此刻想起當初真是不堪回首。多蒙老仙長不棄庸愚,兩番指教,弟子敢不從今斬斷塵緣,一心無挂礙乎!"甄士隱道:"苦海無邊,回頭是岸。可記得我從前說過:'要知道真即是假,假即是真。'你我至交,不必拘於形跡,以後萬萬不可如此稱呼。"賈雨村道:"從前之富貴利達,皆賴恩師之扶助;此日之勘破浮生,又荷恩師之指教。是恩師之於弟子,所謂起死人而骨肉之者也。刻骨銘心方且不朽,若再稱謂不分,則尊卑莫辨,弟子於心何安呢?"甄士隱道:"世人之拘執者即不能神化,然則賈兄仍是富貴利達中人,不能作方外之遊者也。小弟就請從此辭矣。"說着,便站起身來要走。賈雨村便忙道:"甄兄何出此言,小弟一概遵命。何當小弟現視富貴已如浮雲,回想草亭之會,真正所謂:'一誤豈容再誤'的了,如今情願跟隨甄兄,海角天涯雲遊方外,早早跳出塵寰,不作那門外漢就萬幸矣。"甄士隱點頭道:"如此方是道理。然而此處不便久留,我今兒且與賈兄先到大荒山一遊,還要與那茫茫大士、渺渺真人去說話呢。我們就早些趁此同行罷。"於是,各帶了些包裹,撇下草庵,離了急流津覺迷渡口,望大荒山無稽崖而來。
二人信步而行,一路上賈雨村問道:"甄兄前雲接引令愛,未知可曾見否?其中原委請道其詳。"甄士隱道:"小女英蓮五歲丟失。賈兄初任之時,曾經判斷令歸薛姓,改名香菱,適當産難完結,所以接引他去的。如今已送入太虛幻境之內矣。"
賈雨村道:"前聞太虛幻境之名,又有仙草通靈之說,竟使人茫然不解,要請教到底是何處何物呢?"甄士隱道"太虛幻境即是真如福地,又名離恨天,又名芙蓉城。"賈雨村道:"此地現在何所呢?"甄士隱道:"此境上不在天,下不在地。當日白樂天《長恨歌》雲:'忽聞海上有仙山,山在虛無飄渺間。樓閣玲瓏五雲起,其中綽約多仙子',就是這個地方,又名為芙蓉城。那東坡有詩云:'芙蓉城中花冥冥,誰其主者石與丁',也就是這個地方。此處有一絳珠仙草,原生於靈河岸三生石畔,因雨露愆期,漸就蔫萎。曾有個神瑛侍者,日以甘露燒灌他,他受了日月的精華,秉了山川的靈氣,故能脫化為人,就感激神瑛侍者澆灌之恩,願以他一生的眼淚酬德。此時亦已緣盡歸入太虛。此人即林黛玉,還是賈兄當日的女學生呢!"
雨村道:"林黛玉自他父親林如海亡後,他便在外祖母傢賈府居住未回,如今也不過十六七歲罷了。那賈寶玉不是他表兄麽?"士隱道:"賈寶玉就是神瑛侍者,侍者的前身乃是女媧氏補天所剩下來未用的一塊頑石,在青埂峰下多年。他因為是女媧氏煉過的,故能通靈,化為神瑛侍者,因與絳珠草有一段情緣,故投胎銜玉而生,名為寶玉。那寶玉的前身,神瑛侍者的後身,又為石曼卿,乃是芙蓉城主,所謂'石與丁者',此也。那'丁'乃是丁度,丁度的後身乃是柳湘蓮。所以現今賈寶玉與柳湘蓮俱在大荒山中。故此我今日還要到彼處去會會茫茫大士、渺渺真人,好指引他們歸還芙蓉城去,以稍結太虛幻境之緣。況且太虛幻境中已經有十二釵之數了。"
賈雨村道:"何為十二釵?"甄士隱道:"幻境中'金陵十二釵'有正册,有副册,有又副册。那正册中十二釵乃是薛寶釵、林黛玉、史湘雲、賈迎春、賈探春、賈惜春、邢岫煙、李紈、李紋、李綺、王熙鳳、薛寶琴也。如今幻境中正副册錯雜其人,亦已有了十二釵之數,乃是秦可卿、林黛玉、賈迎春、王熙鳳、甄香菱、妙玉、尤二姐、尤三姐、鴛鴦、晴雯、金釧、瑞珠也。"
賈雨村道:"如此說來,那寶玉與黛玉已成了姻緣了麽?"甄士隱搖頭道:"彼此俱有此心而不能成就,所謂以眼淚償還者,此也。一則飲恨而亡,一則悔悟為僧。當其兩相愛慕,又為中表至戚,髫年常共起居,此天生之姻緣,不問而可知矣。誰知竟不能如意,正所謂混沌留餘,人生缺陷。豈不聞'有緣千裏能相會,無緣對面不相逢'。寶玉、黛玉衹有情緣而無姻緣者,皆因造化弄人,故爾分定如此。"賈雨村道:"既然兩相愛慕,常共起居,則兒女私情在所不免的了。"甄士隱道:"不然,賈寶玉雖名為淫人,乃意淫也。若果有傷風化,又安得復入太虛幻境為芙蓉城主呢?且其平日最所親狎者莫若其婢晴雯,亦衹徒有虛名,全無私情之實事,則又何況於林黛玉乎?"
賈雨村道:"我少時讀書,見有諸女禦迎芙蓉城主之事,又有王迥子高與仙女周瑤英遊芙蓉城之事,衹道是文人寓意之說,原來竟真有此境。將來仰仗甄兄挈弟到彼一遊,庶不枉人生一世。"甄士隱笑道:"那幻境中尚有一位警幻仙姑總理其事,其妹名喚兼美的,就是芙蓉城女子所謂名為芳卿者是也。賈寶玉既是貴族,林黛玉又是貴門生,賈兄到彼非他人可比。他們自然要盡地主之誼,勢必留連作十日之飲。但須要等待寶玉歸還之後,我們再去不遲。此時先要到大荒山去要緊。"賈雨村連連點頭稱是。於是,二人望着大荒山無稽崖而去,暫且按下不題。
卻說林黛玉自那日死後,一點靈魂離了大觀園瀟湘館,悠悠蕩蕩,忽然聽見迎面似有鼓樂之聲。睜眼看時,衹見綉幢翠蓋飄揚而來,又有女童數輩上前口稱:"迎接瀟湘妃子。"黛玉忽覺身坐轎中,低頭一看,衹見自己華冠綉服並非傢常打扮,心下正在驚疑不定。少頃,忽進一垂花門,衹見兩旁遊廊、層欄、麯榭。下了轎時,又有許多仙女攙入正房中坐下,兩旁十數個仙女上來參見磕頭。黛玉立起身來看時,內中卻有兩個人甚是面熟,衹是一時又想不起他是誰來,因問道:"你們兩個叫什麽名字?"那二人回道:"我是晴雯,我是金釧,怎麽姑娘倒忘記了我們,都認不得了麽?"因一齊說道:"請姑娘安。"便重新要跪下去,黛玉忙拉起兩人道:"我說怎麽這麽面熟呢,原來是晴雯姐姐、金釧姐姐喲!你們怎麽得在一塊兒的,都來了好些時了麽?"晴雯道:"金釧兒來的早些。這裏頭一個是東府裏小蓉大奶奶,後來就是瑞珠兒、尤二姑娘、尤三姑娘、元妃娘娘,他們通在這裏。小蓉大奶奶、瑞珠兒在一處住,尤二姑娘、尤三姑娘在一處住,元妃娘娘在一處住。我們兩個是這裏服侍姑娘的,這裏叫絳珠宮,姑娘原是瀟湘妃子,絳珠宮的主人。"黛玉道:"這會子我心裏越發糊塗了,這裏可是陰間不是?"晴雯道:"我初來也不知道什麽,過了些時纔明白了。這裏叫做太虛幻境,有個警幻仙姑總理這裏的事,說我們都是這裏册子上有名的人,故此歸根兒都要到這兒來的。總算是仙境的地方兒就是了。姑娘明兒少不得要到警幻仙姑那裏去的,再細問他一問就知道了。這會子我們講的也不能十分清楚。"黛玉點頭道:"據你們這麽說起來,這裏還有這麽些人,明兒自然要到各處去走走,請安問好也少不了的。但是今兒初到,這會子我實在乏了,天也晚了,早些躺躺兒歇息歇息罷。"於是晴雯、金釧服侍黛玉睡下,便也各自歸寢。
到了次日,一早起來。梳洗已畢,黛玉便叫晴雯引他到警幻仙姑處去。晴雯便與金釧同衆仙女圍隨着黛玉,步行前去,嚮東轉北,不多一時,早到了警幻仙姑門首。進得宮門,早見警幻仙姑帶領着癡夢仙姑、鐘情大士、引愁金女、度恨菩提一群仙子迎接出來。黛玉連忙上前施禮道:"弟子下界凡愚,深閨弱質,偶因一念癡情,遂爾頓捐身命。仰求仙姑指示迷途,三生有幸。"警幻連忙攜手相攙,笑道:"賢妹不必過謙,你我原係姊妹,因你有一段因緣,故爾謫降塵寰,了此宿債。今日緣滿歸來,且請坐下,等我慢慢兒的告訴你便明白了。"
於是,步入正房賓東主西一齊坐定,仙女獻上茶來。茶罷,黛玉欠身問道:"適蒙仙姑慨允賜教,請指迷津以開茅塞,不勝欣幸。"警幻笑道:"說來話長,此地名為離恨天、灌愁海、放春山、遣香洞,又名為太虛幻境,又名為芙蓉城。這賈寶玉的前身乃是女媧氏補天所剩下的一塊頑石,多年得道成人,曾為赤霞宮神瑛侍者。那時賢妹乃靈河岸三生石畔的一株仙草,名曰絳珠草,因雨露愆期,日漸蔫萎。神瑛侍者日以甘露澆灌,故復潤澤蔥菁。這絳珠仙草後來得受日月精華,秉了山川靈氣,乃能轉化為人。因欲酬甘露之德,竟將一世眼淚償還。故你與寶玉生前繾綣,死後纏綿,也不過是以情補情而已。"黛玉又道:"弟子與寶玉既是以情補情,如何他又有負心之事呢?"警幻笑道:"莫之為而為者,天也;莫之致而致者,命也。我且給你瞧一個東西。"因叫女童到"薄命司"櫥內將"金陵十二釵"的正、副册子,一總拿到這裏來。那女童去不多時,早抱着一摞册子,笑嘻嘻的走進來,放在中間小炕桌兒上。
黛玉便將"金陵十二釵"的正册揭開看時,衹見頭一頁上畫着兩株枯木,挂着一條玉帶,下面畫着一堆雪,雪裏一股金簪。後面一首五言絶句道:
堪嘆停機德,誰憐詠絮纔。玉帶林中挂,金簪雪裏埋。
林黛玉念了兩遍,早已明白,笑問警幻道:"細玩此詩,不過是藏着我們兩個人的名姓而已,還是另有何說呢?"警幻道:"你衹細玩這個'嘆'字'憐'字,就可以明白了。"黛玉道:"原來就在這兩個字上頭分別,且如弟子算得薄命,原該可嘆可憐。若說寶姐姐,他如今婚姻如意,夫唱婦隨,有何可嘆可憐的呢?"警幻道:"人之薄命,遭際各有不同,未可一概而論。"因將册子又揭了一頁,指與他看道:"這是你元春姐姐,這是你迎春姐姐,他兩個一個是貴妃娘娘,一個是誥命夫人,怎麽算得薄命呢?衹因富貴不長,榮華不久,所以也就謂之薄命了。如今你元妃姐姐現在東邊赤霞宮居住着呢。其餘姊妹各人有各人的薄命處,豈能相同。你往後逐頁看去,自然知道了。"黛玉聞言,便將三本册子逐一看了一遍,內中也有一看便知道的,也有參詳而解悟的,也有不大明白的。遂將册子合上,笑道:"一時也難以深究其奧,衹是寶姐姐的薄命,弟子到底不能無疑。"警幻笑道:"未來天機不便泄漏,你既然疑惑你寶姐姐,我有寶鏡一面,你可拿去,到三更人靜之時,休看正面,衹將鏡子背面一照,便知分曉。"因嚮女童們道:"把'風月寶鑒'取來。"女童應聲而去,不一時拿了一面鏡子出來,遞與黛玉。黛玉接來掀開套兒,衹見這鏡子正面背面皆可照人,便遞與晴雯收好。
警幻道:"寶玉與賢妹未投胎之前,寶玉在人世於宋朝為石曼卿,遊戲人寰,姓不離石,死後仍歸於此為芙蓉城主。後因賢妹降謫人世,故石頭又轉為寶玉,以了情緣。將來芙蓉城主自有歸還之日,而賢妹終有會面之期也。"黛玉立起身來道:"弟子還未到赤霞宮謁見元妃,明日再來領教罷。"警幻道:"有勞賢妹玉趾先施,恕愚姊今日不能回拜了。"於是,二人攜手相送出門而別。黛玉率領衆仙女到赤霞宮來,行不數步,衹見迎面一群麗人冉冉而來,忙問道:"這來的是誰啊?"金釧兒仔細一瞧,道:"這就是咱們東府裏的小蓉大奶奶帶着瑞珠兒同尤二姑娘、尤三姑娘來了。"說着,衹見秦可卿等已到面前。可卿笑容可掬的道:"我今兒聽見姑娘的駕到了,趕着帶了瑞珠兒,約會了尤二姨兒、尤三姨兒給姑娘請安來了。姑娘這會子要到那裏去呢?"黛玉拉了秦氏的手,笑道:"大奶奶好!"又嚮尤氏姊妹道:"二姐姐好!三姐姐好!我們可好幾年沒見了,纔剛兒謁見過警幻仙姑,這會子去謁見元妃姐姐,回來就到大奶奶同二姐姐、三姐姐傢拜望拜望,說說話兒。"秦氏道:"這麽着,咱們就陪姑娘到赤霞宮去,等見過了元妃娘娘,再同到姑娘府上請安去,好不好?"黛玉道:"很好,就是我還沒過來,怎麽倒先勞駕呢?"尤三姐道:"什麽話呢,這有什麽先後了,咱們明兒是天天要見的呢!"黛玉道:"這麽說,我遵命就是了。"因叫晴雯將"風月寶鑒"好生送回去收着,"我同蓉大奶奶們到赤霞宮去,回來在我們那裏吃飯。你先回去,就吩咐他們預備着"。晴雯答應去了。
這裏黛玉、秦可卿、尤氏姊妹帶領衆仙女,到赤霞宮裏去謁見過了元妃,便一同回到絳珠宮裏來。大傢坐下,瑞珠兒過來給黛玉磕頭,黛玉連忙攙起,因其殉主而死,現在秦氏已認為義女,便着實奬慰了一番。秦可卿問道:"老太太如今可還康健,二位老爺、二位太太都好麽?"黛玉答道:"老太太、舅舅、舅母們俱各康健。"可卿又道:"我們東府裏大老爺,不知怎麽服了金丹升仙去了?如今我公公、婆婆可好不好?"黛玉道:"大哥哥、大嫂子他們都好。"可卿道:"你蓉大侄兒如今續了弦了,聽見說是鬍傢的姑娘,可還好麽?"黛玉道:"這鬍氏新大奶奶的模樣兒、性格兒,雖然不及大奶奶,也還不差大事兒,都很好的。"尤二姐問道:"璉二奶奶可好?"黛玉道:"鳳姐姐的為人聰明太過了,二姐姐你的性格也忒和厚了些,故此就吃了他的虧了。"尤二姐道:"我自從到了這裏,曉得自己是'薄命司'的人,命該如此。警幻仙姑又告訴我說,是這裏册子上的人,總要歸到這裏來的,都是因緣分定,自然而然的道理。故此,我如今倒也不計較他了。"可卿又問道:"姑娘們可都好麽?"黛玉道:"他們也都好。二姐姐是給了孫傢了,聽見說二姐夫為人脾氣乖張,二姐姐如今很不得意。三妹妹許了周統製的公子了,還沒過門。四妹妹是還沒有人傢呢。"可卿道:"前兒元妃娘娘到時,我去請安的時候,娘娘嚮我說迎姑娘不久也要來呢。"黛玉道:"纔剛兒元妃姐姐也是這麽說,說現在給他修理住房呢,不過早晚就要來了。可憐二姐姐,一輩子的老實懦弱,也還是這麽薄命。"衆人聽了,皆點頭嗟嘆。金釧兒上來回說:"請姑娘示下,擺飯罷。"黛玉點頭,於是,大傢坐下吃飯。飯後,衆人略坐了一會子,也就散了。
黛玉送出衆人,回到上房問晴雯:"那鏡子代放在那裏了?"晴雯道:"擱在裏邊書架子上呢,姑娘要,我就去拿來。"黛玉道:"隨他擱在那裏罷,我不過問一聲兒,天也不早了,你們都去睡罷。"晴雯等衆人退出。黛玉一人坐在房內,等人靜時,取出"風月寶鑒"一看,不知這鏡內到底是什麽故事,且聽下回分解。
當日賈雨村在急流津覺迷渡口草庵中一覺睡醒,睜眼看時,衹見甄士隱尚在那邊蒲團上面打坐,便連忙站起身來,嚮前倒身下拜道:"弟子自蒙老仙長恩贈以來,嘗遍了紅塵甘苦,歷盡了宦海風波。如今就像那盧生夢醒,衹求老仙長收錄門墻,弟子就始終感德不朽了。"甄士隱便笑着拉他起來,說道:"老先生,你我故交何必如此。我方纔不說一念之間塵凡頓易麽!"賈雨村道:"弟子自那日火焚草亭之時,不能醒悟,所謂下愚不移,以致纔有今日,此刻想起當初真是不堪回首。多蒙老仙長不棄庸愚,兩番指教,弟子敢不從今斬斷塵緣,一心無挂礙乎!"甄士隱道:"苦海無邊,回頭是岸。可記得我從前說過:'要知道真即是假,假即是真。'你我至交,不必拘於形跡,以後萬萬不可如此稱呼。"賈雨村道:"從前之富貴利達,皆賴恩師之扶助;此日之勘破浮生,又荷恩師之指教。是恩師之於弟子,所謂起死人而骨肉之者也。刻骨銘心方且不朽,若再稱謂不分,則尊卑莫辨,弟子於心何安呢?"甄士隱道:"世人之拘執者即不能神化,然則賈兄仍是富貴利達中人,不能作方外之遊者也。小弟就請從此辭矣。"說着,便站起身來要走。賈雨村便忙道:"甄兄何出此言,小弟一概遵命。何當小弟現視富貴已如浮雲,回想草亭之會,真正所謂:'一誤豈容再誤'的了,如今情願跟隨甄兄,海角天涯雲遊方外,早早跳出塵寰,不作那門外漢就萬幸矣。"甄士隱點頭道:"如此方是道理。然而此處不便久留,我今兒且與賈兄先到大荒山一遊,還要與那茫茫大士、渺渺真人去說話呢。我們就早些趁此同行罷。"於是,各帶了些包裹,撇下草庵,離了急流津覺迷渡口,望大荒山無稽崖而來。
二人信步而行,一路上賈雨村問道:"甄兄前雲接引令愛,未知可曾見否?其中原委請道其詳。"甄士隱道:"小女英蓮五歲丟失。賈兄初任之時,曾經判斷令歸薛姓,改名香菱,適當産難完結,所以接引他去的。如今已送入太虛幻境之內矣。"
賈雨村道:"前聞太虛幻境之名,又有仙草通靈之說,竟使人茫然不解,要請教到底是何處何物呢?"甄士隱道"太虛幻境即是真如福地,又名離恨天,又名芙蓉城。"賈雨村道:"此地現在何所呢?"甄士隱道:"此境上不在天,下不在地。當日白樂天《長恨歌》雲:'忽聞海上有仙山,山在虛無飄渺間。樓閣玲瓏五雲起,其中綽約多仙子',就是這個地方,又名為芙蓉城。那東坡有詩云:'芙蓉城中花冥冥,誰其主者石與丁',也就是這個地方。此處有一絳珠仙草,原生於靈河岸三生石畔,因雨露愆期,漸就蔫萎。曾有個神瑛侍者,日以甘露燒灌他,他受了日月的精華,秉了山川的靈氣,故能脫化為人,就感激神瑛侍者澆灌之恩,願以他一生的眼淚酬德。此時亦已緣盡歸入太虛。此人即林黛玉,還是賈兄當日的女學生呢!"
雨村道:"林黛玉自他父親林如海亡後,他便在外祖母傢賈府居住未回,如今也不過十六七歲罷了。那賈寶玉不是他表兄麽?"士隱道:"賈寶玉就是神瑛侍者,侍者的前身乃是女媧氏補天所剩下來未用的一塊頑石,在青埂峰下多年。他因為是女媧氏煉過的,故能通靈,化為神瑛侍者,因與絳珠草有一段情緣,故投胎銜玉而生,名為寶玉。那寶玉的前身,神瑛侍者的後身,又為石曼卿,乃是芙蓉城主,所謂'石與丁者',此也。那'丁'乃是丁度,丁度的後身乃是柳湘蓮。所以現今賈寶玉與柳湘蓮俱在大荒山中。故此我今日還要到彼處去會會茫茫大士、渺渺真人,好指引他們歸還芙蓉城去,以稍結太虛幻境之緣。況且太虛幻境中已經有十二釵之數了。"
賈雨村道:"何為十二釵?"甄士隱道:"幻境中'金陵十二釵'有正册,有副册,有又副册。那正册中十二釵乃是薛寶釵、林黛玉、史湘雲、賈迎春、賈探春、賈惜春、邢岫煙、李紈、李紋、李綺、王熙鳳、薛寶琴也。如今幻境中正副册錯雜其人,亦已有了十二釵之數,乃是秦可卿、林黛玉、賈迎春、王熙鳳、甄香菱、妙玉、尤二姐、尤三姐、鴛鴦、晴雯、金釧、瑞珠也。"
賈雨村道:"如此說來,那寶玉與黛玉已成了姻緣了麽?"甄士隱搖頭道:"彼此俱有此心而不能成就,所謂以眼淚償還者,此也。一則飲恨而亡,一則悔悟為僧。當其兩相愛慕,又為中表至戚,髫年常共起居,此天生之姻緣,不問而可知矣。誰知竟不能如意,正所謂混沌留餘,人生缺陷。豈不聞'有緣千裏能相會,無緣對面不相逢'。寶玉、黛玉衹有情緣而無姻緣者,皆因造化弄人,故爾分定如此。"賈雨村道:"既然兩相愛慕,常共起居,則兒女私情在所不免的了。"甄士隱道:"不然,賈寶玉雖名為淫人,乃意淫也。若果有傷風化,又安得復入太虛幻境為芙蓉城主呢?且其平日最所親狎者莫若其婢晴雯,亦衹徒有虛名,全無私情之實事,則又何況於林黛玉乎?"
賈雨村道:"我少時讀書,見有諸女禦迎芙蓉城主之事,又有王迥子高與仙女周瑤英遊芙蓉城之事,衹道是文人寓意之說,原來竟真有此境。將來仰仗甄兄挈弟到彼一遊,庶不枉人生一世。"甄士隱笑道:"那幻境中尚有一位警幻仙姑總理其事,其妹名喚兼美的,就是芙蓉城女子所謂名為芳卿者是也。賈寶玉既是貴族,林黛玉又是貴門生,賈兄到彼非他人可比。他們自然要盡地主之誼,勢必留連作十日之飲。但須要等待寶玉歸還之後,我們再去不遲。此時先要到大荒山去要緊。"賈雨村連連點頭稱是。於是,二人望着大荒山無稽崖而去,暫且按下不題。
卻說林黛玉自那日死後,一點靈魂離了大觀園瀟湘館,悠悠蕩蕩,忽然聽見迎面似有鼓樂之聲。睜眼看時,衹見綉幢翠蓋飄揚而來,又有女童數輩上前口稱:"迎接瀟湘妃子。"黛玉忽覺身坐轎中,低頭一看,衹見自己華冠綉服並非傢常打扮,心下正在驚疑不定。少頃,忽進一垂花門,衹見兩旁遊廊、層欄、麯榭。下了轎時,又有許多仙女攙入正房中坐下,兩旁十數個仙女上來參見磕頭。黛玉立起身來看時,內中卻有兩個人甚是面熟,衹是一時又想不起他是誰來,因問道:"你們兩個叫什麽名字?"那二人回道:"我是晴雯,我是金釧,怎麽姑娘倒忘記了我們,都認不得了麽?"因一齊說道:"請姑娘安。"便重新要跪下去,黛玉忙拉起兩人道:"我說怎麽這麽面熟呢,原來是晴雯姐姐、金釧姐姐喲!你們怎麽得在一塊兒的,都來了好些時了麽?"晴雯道:"金釧兒來的早些。這裏頭一個是東府裏小蓉大奶奶,後來就是瑞珠兒、尤二姑娘、尤三姑娘、元妃娘娘,他們通在這裏。小蓉大奶奶、瑞珠兒在一處住,尤二姑娘、尤三姑娘在一處住,元妃娘娘在一處住。我們兩個是這裏服侍姑娘的,這裏叫絳珠宮,姑娘原是瀟湘妃子,絳珠宮的主人。"黛玉道:"這會子我心裏越發糊塗了,這裏可是陰間不是?"晴雯道:"我初來也不知道什麽,過了些時纔明白了。這裏叫做太虛幻境,有個警幻仙姑總理這裏的事,說我們都是這裏册子上有名的人,故此歸根兒都要到這兒來的。總算是仙境的地方兒就是了。姑娘明兒少不得要到警幻仙姑那裏去的,再細問他一問就知道了。這會子我們講的也不能十分清楚。"黛玉點頭道:"據你們這麽說起來,這裏還有這麽些人,明兒自然要到各處去走走,請安問好也少不了的。但是今兒初到,這會子我實在乏了,天也晚了,早些躺躺兒歇息歇息罷。"於是晴雯、金釧服侍黛玉睡下,便也各自歸寢。
到了次日,一早起來。梳洗已畢,黛玉便叫晴雯引他到警幻仙姑處去。晴雯便與金釧同衆仙女圍隨着黛玉,步行前去,嚮東轉北,不多一時,早到了警幻仙姑門首。進得宮門,早見警幻仙姑帶領着癡夢仙姑、鐘情大士、引愁金女、度恨菩提一群仙子迎接出來。黛玉連忙上前施禮道:"弟子下界凡愚,深閨弱質,偶因一念癡情,遂爾頓捐身命。仰求仙姑指示迷途,三生有幸。"警幻連忙攜手相攙,笑道:"賢妹不必過謙,你我原係姊妹,因你有一段因緣,故爾謫降塵寰,了此宿債。今日緣滿歸來,且請坐下,等我慢慢兒的告訴你便明白了。"
於是,步入正房賓東主西一齊坐定,仙女獻上茶來。茶罷,黛玉欠身問道:"適蒙仙姑慨允賜教,請指迷津以開茅塞,不勝欣幸。"警幻笑道:"說來話長,此地名為離恨天、灌愁海、放春山、遣香洞,又名為太虛幻境,又名為芙蓉城。這賈寶玉的前身乃是女媧氏補天所剩下的一塊頑石,多年得道成人,曾為赤霞宮神瑛侍者。那時賢妹乃靈河岸三生石畔的一株仙草,名曰絳珠草,因雨露愆期,日漸蔫萎。神瑛侍者日以甘露澆灌,故復潤澤蔥菁。這絳珠仙草後來得受日月精華,秉了山川靈氣,乃能轉化為人。因欲酬甘露之德,竟將一世眼淚償還。故你與寶玉生前繾綣,死後纏綿,也不過是以情補情而已。"黛玉又道:"弟子與寶玉既是以情補情,如何他又有負心之事呢?"警幻笑道:"莫之為而為者,天也;莫之致而致者,命也。我且給你瞧一個東西。"因叫女童到"薄命司"櫥內將"金陵十二釵"的正、副册子,一總拿到這裏來。那女童去不多時,早抱着一摞册子,笑嘻嘻的走進來,放在中間小炕桌兒上。
黛玉便將"金陵十二釵"的正册揭開看時,衹見頭一頁上畫着兩株枯木,挂着一條玉帶,下面畫着一堆雪,雪裏一股金簪。後面一首五言絶句道:
堪嘆停機德,誰憐詠絮纔。玉帶林中挂,金簪雪裏埋。
林黛玉念了兩遍,早已明白,笑問警幻道:"細玩此詩,不過是藏着我們兩個人的名姓而已,還是另有何說呢?"警幻道:"你衹細玩這個'嘆'字'憐'字,就可以明白了。"黛玉道:"原來就在這兩個字上頭分別,且如弟子算得薄命,原該可嘆可憐。若說寶姐姐,他如今婚姻如意,夫唱婦隨,有何可嘆可憐的呢?"警幻道:"人之薄命,遭際各有不同,未可一概而論。"因將册子又揭了一頁,指與他看道:"這是你元春姐姐,這是你迎春姐姐,他兩個一個是貴妃娘娘,一個是誥命夫人,怎麽算得薄命呢?衹因富貴不長,榮華不久,所以也就謂之薄命了。如今你元妃姐姐現在東邊赤霞宮居住着呢。其餘姊妹各人有各人的薄命處,豈能相同。你往後逐頁看去,自然知道了。"黛玉聞言,便將三本册子逐一看了一遍,內中也有一看便知道的,也有參詳而解悟的,也有不大明白的。遂將册子合上,笑道:"一時也難以深究其奧,衹是寶姐姐的薄命,弟子到底不能無疑。"警幻笑道:"未來天機不便泄漏,你既然疑惑你寶姐姐,我有寶鏡一面,你可拿去,到三更人靜之時,休看正面,衹將鏡子背面一照,便知分曉。"因嚮女童們道:"把'風月寶鑒'取來。"女童應聲而去,不一時拿了一面鏡子出來,遞與黛玉。黛玉接來掀開套兒,衹見這鏡子正面背面皆可照人,便遞與晴雯收好。
警幻道:"寶玉與賢妹未投胎之前,寶玉在人世於宋朝為石曼卿,遊戲人寰,姓不離石,死後仍歸於此為芙蓉城主。後因賢妹降謫人世,故石頭又轉為寶玉,以了情緣。將來芙蓉城主自有歸還之日,而賢妹終有會面之期也。"黛玉立起身來道:"弟子還未到赤霞宮謁見元妃,明日再來領教罷。"警幻道:"有勞賢妹玉趾先施,恕愚姊今日不能回拜了。"於是,二人攜手相送出門而別。黛玉率領衆仙女到赤霞宮來,行不數步,衹見迎面一群麗人冉冉而來,忙問道:"這來的是誰啊?"金釧兒仔細一瞧,道:"這就是咱們東府裏的小蓉大奶奶帶着瑞珠兒同尤二姑娘、尤三姑娘來了。"說着,衹見秦可卿等已到面前。可卿笑容可掬的道:"我今兒聽見姑娘的駕到了,趕着帶了瑞珠兒,約會了尤二姨兒、尤三姨兒給姑娘請安來了。姑娘這會子要到那裏去呢?"黛玉拉了秦氏的手,笑道:"大奶奶好!"又嚮尤氏姊妹道:"二姐姐好!三姐姐好!我們可好幾年沒見了,纔剛兒謁見過警幻仙姑,這會子去謁見元妃姐姐,回來就到大奶奶同二姐姐、三姐姐傢拜望拜望,說說話兒。"秦氏道:"這麽着,咱們就陪姑娘到赤霞宮去,等見過了元妃娘娘,再同到姑娘府上請安去,好不好?"黛玉道:"很好,就是我還沒過來,怎麽倒先勞駕呢?"尤三姐道:"什麽話呢,這有什麽先後了,咱們明兒是天天要見的呢!"黛玉道:"這麽說,我遵命就是了。"因叫晴雯將"風月寶鑒"好生送回去收着,"我同蓉大奶奶們到赤霞宮去,回來在我們那裏吃飯。你先回去,就吩咐他們預備着"。晴雯答應去了。
這裏黛玉、秦可卿、尤氏姊妹帶領衆仙女,到赤霞宮裏去謁見過了元妃,便一同回到絳珠宮裏來。大傢坐下,瑞珠兒過來給黛玉磕頭,黛玉連忙攙起,因其殉主而死,現在秦氏已認為義女,便着實奬慰了一番。秦可卿問道:"老太太如今可還康健,二位老爺、二位太太都好麽?"黛玉答道:"老太太、舅舅、舅母們俱各康健。"可卿又道:"我們東府裏大老爺,不知怎麽服了金丹升仙去了?如今我公公、婆婆可好不好?"黛玉道:"大哥哥、大嫂子他們都好。"可卿道:"你蓉大侄兒如今續了弦了,聽見說是鬍傢的姑娘,可還好麽?"黛玉道:"這鬍氏新大奶奶的模樣兒、性格兒,雖然不及大奶奶,也還不差大事兒,都很好的。"尤二姐問道:"璉二奶奶可好?"黛玉道:"鳳姐姐的為人聰明太過了,二姐姐你的性格也忒和厚了些,故此就吃了他的虧了。"尤二姐道:"我自從到了這裏,曉得自己是'薄命司'的人,命該如此。警幻仙姑又告訴我說,是這裏册子上的人,總要歸到這裏來的,都是因緣分定,自然而然的道理。故此,我如今倒也不計較他了。"可卿又問道:"姑娘們可都好麽?"黛玉道:"他們也都好。二姐姐是給了孫傢了,聽見說二姐夫為人脾氣乖張,二姐姐如今很不得意。三妹妹許了周統製的公子了,還沒過門。四妹妹是還沒有人傢呢。"可卿道:"前兒元妃娘娘到時,我去請安的時候,娘娘嚮我說迎姑娘不久也要來呢。"黛玉道:"纔剛兒元妃姐姐也是這麽說,說現在給他修理住房呢,不過早晚就要來了。可憐二姐姐,一輩子的老實懦弱,也還是這麽薄命。"衆人聽了,皆點頭嗟嘆。金釧兒上來回說:"請姑娘示下,擺飯罷。"黛玉點頭,於是,大傢坐下吃飯。飯後,衆人略坐了一會子,也就散了。
黛玉送出衆人,回到上房問晴雯:"那鏡子代放在那裏了?"晴雯道:"擱在裏邊書架子上呢,姑娘要,我就去拿來。"黛玉道:"隨他擱在那裏罷,我不過問一聲兒,天也不早了,你們都去睡罷。"晴雯等衆人退出。黛玉一人坐在房內,等人靜時,取出"風月寶鑒"一看,不知這鏡內到底是什麽故事,且聽下回分解。
話說林黛玉獨坐房內,等人靜時取出"風月寶鑒"來,將背面對着燈下一照,但見裏面隱隱有樓臺殿閣之形,宛如大觀園的景況,再仔細看去,卻像自己住的瀟湘館的樣兒一般。衹見寶玉正在那裏捶胸跺腳的嚎啕大哭,耳內仿佛聽見他哭道:"林妹妹,林妹妹,好好兒的是我害了你了。你別怨我,這是我父母做主,並不是我負心。"黛玉明明聽見,不覺一陣心酸,眼中滾下淚來,忙用手帕揩拭。復又看時,卻又不見大觀園了,又像現在的太虛幻境光景。忽見寶玉從迎面遠遠而來,漸走漸近,漸近漸真,一直到了自己的面前來,嚷道:"妹妹原來在這裏,教我好想啊!"黛玉猛嚇了一跳,連忙把鏡子放下,回頭往四下裏一看,見門兒關得好好兒的,微聞外邊簾櫳一響而已。黛玉呆了半晌,又拿起鏡子看時,衹見寶玉還在面前,卻又是僧傢打扮,嚮他笑道:"妹妹,我可真當了和尚了。"話猶未了,衹見一個癩頭和尚一個跛足道人,上前攙了寶玉就走,漸走漸遠,漸漸兒的就不見了。看得黛玉似醉如癡,正欲放下鏡子時,耳內隱隱卻又就像聽見有哭泣之聲的樣兒。因又細細定神看時,卻又似榮國府的光景了,衹見三個人哭作一團兒,一個好像王夫人,一個好像寶釵,那一個好像襲人的樣兒。黛玉看着也自傷心。忽然看見裏面四面黑雲布起,將鏡子罩得漆黑,一無所有了。黛玉便把寶鏡套上套兒,輕輕收起。過來癡癡呆呆的坐在燈下,思前想後,就聽見的那些光景看來,心中雖也略略有些明白,衹好點頭嗟嘆,然而到底一時還參解的不能全透。又恐怕驚醒了衆人,衹得悄悄兒的上床睡了。
到了次日一早,警幻仙姑便來回拜。接着元妃又差了些仙女來問候,又送了許多禮物。晌午間,便帶了晴雯等到秦可卿、尤二姐、尤三姐處,各坐了一會子。秦可卿又留着吃了晚飯,方纔回來。
一日午後,黛玉在院中閑步,看看白石花欄內的絳珠仙草。衹見那草通身青翠,葉頭上略有紅色,一縷幽香沁人心髓。黛玉已曉得是自己的前身。正是:瘦影自臨春水照,卿須憐我我憐卿。黛玉默默傷感了好一會,又看着仙女們澆灌了一回,方纔進去。
又過了數十日,果然迎春也早到了這裏來了。大傢會見,元妃便教迎春在赤霞宮裏住了。
又過了些時,一日黛玉午後正在傢閑坐,衹見晴雯走來說道:"今兒天氣很好,姑娘怎不到外頭逛逛去呢?"黛玉點頭道:"左右是閑着沒事兒,咱們不如瞧瞧小蓉大奶奶,到那兒玩玩去罷。金釧兒在傢看屋子,你跟着我去逛逛。"晴雯答應,同了兩個仙女跟着黛玉出門,到秦可卿那裏去。
正走之間,衹見迎面一個女子,遠遠而來。晴雯眼尖,便指着說道:"那來的,不是鴛鴦姐姐麽?"及至到了跟前,果是鴛鴦。黛玉忙道:"鴛鴦姐姐,你怎麽也到這裏來了?"鴛鴦道:"原來林姑娘也在這裏,晴雯怎麽都在一塊兒的呢?林姑娘,你們可曾見老太太來沒有?"黛玉聽見"老太太"三字,心中驚詫,忙道:"你怎麽問起老太太來了,敢是老太太也歸了天了麽?"鴛鴦道:"可不是,老太太歸了天了。我想我服侍了老太太一輩子,將來也沒個結果,又恐怕後來落人的圈套,趁着老太太還沒有出殯,我就把心一橫,恍恍惚惚的像個人把我抽着上了吊了,好像是東府裏小蓉大奶奶似的。後來我心裏一糊塗,不知怎麽就到了這裏了。"黛玉一聞賈母仙逝,不覺慟哭起來。晴雯忙道:"姑娘可不又糊塗了麽,老太太歸了天,大傢正好團圓。姑娘哭的可是那一條兒呢?"黛玉拭淚道:"我也忘了情了,這都是我平日哭慣了的緣故。"
正說話時,秦可卿早已跑了來了,說道:"鴛鴦姐姐好快腿啊!我倒奔忙了一夜,你倒走到我頭裏了。"黛玉笑道:"你看你纍的這個樣兒,你既有這個差使,為什麽不告訴我們一聲兒呢?"秦氏道:"警幻催着叫快去,連我換衣裳的空兒都沒有,那裏還有工夫告訴你們去呢!"黛玉道:"大奶奶同鴛鴦姐姐都乏了,且到我這裏來先歇歇兒罷。"於是,大傢一齊進絳珠宮裏坐下,仙女們捧上茶來。茶罷,鴛鴦道:"老太太既沒在這裏,卻往那裏去了呢?"秦可卿道:"我想老太太是年尊的人,未必同我們一樣,衹怕壽終了要歸地府罷。"鴛鴦便着急道:"這麽着,我可不又撲空了麽?小大奶奶,你今兒把我弄到這兒來,不教我見見老太太去,我可不依!"黛玉道:"鴛鴦姐姐,你也不用着急,等見了警幻仙姑,問準了老太太的下落,咱們再作道理。"
秦可卿道:"我纔剛兒也沒了空兒,沒瞧瞧璉二嬸娘去,不知他如今可好不好?"鴛鴦道:"璉二奶奶這會子病的不成樣兒了,誰知抄傢的事裏頭也幹連着他呢!把他屋裏抄了個幹幹淨淨,搭着老太太的事情上又沒錢又受褒貶,已經發了幾個昏了,還不知道這早晚是個什麽光景呢!"秦氏道:"這麽說起來,衹怕他也是我們這一夥兒的數罷。好,罷了,他來了咱們這裏更熱鬧了。"黛玉笑道:"熱鬧什麽,不過是兩片子貧嘴,怪討人嫌的罷了。"秦氏又笑道:"姑娘,你說的這個話,我倒怪想他呢!那一天子我還到了大觀園去警戒了他一番,衹是他這個心總還不得醒悟麽。"大傢正說着,已經擺飯。
飯畢,秦氏便同鴛鴦先到警幻仙姑處謁見,講了一會天機。警幻仙姑告訴他,"癡情"一司原是秦可卿掌管,因他是第一情人,引這些癡情怨女早早歸入情司,所以該當懸梁自盡的,為他看破凡情,超出情海,歸入情天,所以"癡情"一司無人掌管,"今特將你補入,可即赴'癡情司'任事,不可違誤"。
鴛鴦領了警幻仙姑之命,然後到赤霞宮去。守門的小太監問明了來歷,奏了上去。不多一時,元妃召見,鴛鴦先行了大禮,一旁侍立。元妃詢問傢中別後的事情,鴛鴦便一一的跪奏明白。元妃道:"這些事體,前兒二姑娘已經告訴過我了。雖然是傢運如此,到底也是鳳丫頭恃纔妄作,老太太、太太為其蒙蔽所致。前兒警幻在我這裏,提起寶玉與林妹妹的一段因果,我心裏很不舒服。今兒聽你這麽說起來,鳳丫頭實在是要不得了。你也沒問問警幻仙姑,如今老太太現在什麽地方呢?"鴛鴦道:"奴才問過警幻仙姑了,他說咱們這個太虛幻境在上界之下,下界之上,原是個虛無飄渺的所在,不是這裏有名兒的人是不能到的。老太太是壽終的人,必定要先歸地府,見過閻君,稽查過了善惡,然後送往上界去與去世的祖先相會的,怎麽得到咱們這裏來呢!"元妃道:"老太太貴為一品夫人,生平謹慎,樂善好施,並沒什麽過惡,就到了閻君那裏,也沒什麽可怕的地方兒。惟有那些刀山劍樹,牛鬼蛇神,恐怕老人傢從沒見過,免不得要受些驚恐,況且又沒人服侍,可怎麽好呢?"鴛鴦道:"奴才原為老太太來的,奴才的意思要求警幻仙姑指引一條明路,親身去地府裏訪一訪老太太的下落,見見老太太去,就放了心了。要不然,奴才住在這裏,心裏怎麽得安呢?"元妃沉吟了半晌,點點頭兒道:"你這個丫頭真是個少有的,很好,怪不得老太太疼你,竟比鳳丫頭強多着呢。前兒警幻說鳳丫頭不久就要來的,等他明兒來了,我自有個道理。你也要歇息幾天,你且到二姑娘屋裏坐着說說話兒去罷。"說罷,元妃起身進內去了。這裏仙女們引鴛鴦到迎春屋內,見了迎春,說了半天別後傢中情事。迎春便要留着鴛鴦作伴,鴛鴦道:"警幻仙姑叫我到什麽'癡情司'去,那裏是小蓉大奶奶,這會子他把事情卸了給我了。我又不知道什麽,橫竪我也不管他,同他一塊兒住去就是了。"迎春道:"這麽着,我送你到他那裏去,任什麽事叫他教給你就是了。"於是,同了鴛鴦到"癡情司"來。原來這些"癡情"、"薄命"各司,都是一溜配殿,各處都有匾額。走到"癡情司"的門首看時,衹見匾額上寫道:"引覺情癡",兩邊對聯上寫道是:
喜笑悲哀都是假,貪求思慕總因癡。
進了配殿,轉到後面,小小院落三間正房,衹見秦可卿迎了出來。迎春又坐了一會子,方回赤霞宮去。鴛鴦就同秦可卿、瑞珠兒在"癡情司"裏住了。
那林黛玉每日無事,或過來在"癡情司"裏閑坐,或會尤傢姊妹閑談,或與迎春下棋作詩,竟比從前在大觀園瀟湘館的日子,反更覺得逍遙自在了,暫且按下不題。
且說王熙鳳物故之後,一靈真性正自悠悠蕩蕩,忽覺有兩個人在兩邊攙架起他來,行走如飛。頓飯之時,忽然覺得眼界光明,進了一道淡紅圍墻,衹見前面顯出無數樓臺殿閣來。正然心中歡喜,忽然聽見攙他的那兩個人口裏駡他道:"小蹄子,我衹當你日頭長晌午呢,怎麽也有今兒麽!"鳳姐猛然嚇了一跳,仔細看時,原來攙他的那兩個人不是別人,卻就是尤二姐、尤三姐姊妹兩個。鳳姐道:"噯喲,我當是誰呢。原來纔是你們這兩個東西,怎麽開口就駡起我來了麽?"尤二姐道:"駡了你便怎麽樣,這裏又是你們榮國府了?你又是當傢的奶奶沒人敢惹咧!我今兒可要報報仇了呢!"尤三姐道:"姐姐,你的嘴那裏說得過他呢,等我來收拾他。"說着,"唿"的一聲拔出鴛鴦劍來,鳳姐見了嚇得魂不附體,便連忙往前就跑。尤三姐仗着劍隨後趕來,口裏嚷道:"鳳丫頭,你可走到那裏去?"
正趕之間,衹見迎面來了兩個美人,鳳姐一見,便高聲嚷道:"快些救命啊!尤傢三丫頭要殺人呢!"原來這來的卻是鴛鴦與秦可卿二人,因要往絳珠宮去瞧黛玉的。二人猛然一看,見那前頭跑的卻是鳳姐。秦可卿便忙上前一把把鳳姐抱住,那鴛鴦便忙上前攔住尤三姐道:"三姑娘,快些不要動手,恐怕娘娘知道了,那會子取罪不便呢!"尤三姐收了寶劍,笑道:"我嚇唬鳳丫頭罷了,那裏就殺了他呢!"
秦可卿拉着鳳姐的手,說道:"二嬸娘,你老人傢怎麽也到了這裏來了麽?"鳳姐道:"我倒不願意來呢,可由得我麽?這是什麽地方兒,這麽體面,你們怎麽都在這裏的呢?"秦可卿道:"這裏叫做太虛幻境,又叫做芙蓉城,有一位警幻仙姑總理這裏的事。那中間嚮北的正殿,便是仙姑的住處,東邊一帶紅墻是元妃娘娘的赤霞宮,西邊一帶粉墻是林姑娘的絳珠宮,中間朝南的是芙蓉城的正殿,那朝南東西兩邊的配殿都是'怨粉'、'愁香'、'朝雲'、'暮雨'、'薄命'、'癡情'等司,就是我們這些人的住處了。"
鴛鴦道:"二奶奶跑的頭髮也鬆了,褲腿兒也散了,咱們就近先到赤霞宮二姑娘屋裏去歇歇兒,梳洗梳洗,順便兒好先謁見元妃娘娘的,等見過了娘娘,再到別處去。"鳳姐道:"這都是尤傢三丫頭鬧的,你仔細提防着就是了。你二姐姐呢,怎麽眼錯不見的就沒影兒了麽?"尤三姐衹不答言,抿着嘴兒在旁邊笑呢。四人便同到了赤霞宮,走進迎春屋裏。鳳姐道:"怎麽二姑娘沒在傢麽?"早有仙女們送上茶來,回道:"姑娘到林姑娘屋子裏去了,還沒回來呢!"鴛鴦道:"既然二姑娘沒在屋裏,二奶奶也乏了,且在這兒坐一坐,吃了茶,歇一會兒罷。"遂叫仙女們舀水,取了妝奩過來。這裏鳳姐洗了臉,重新梳妝打扮,整理衣裳。鴛鴦便先進宮,啓奏元妃去了。約有頓飯之時,纔出來道:"娘娘身上不大爽快,不肯出來見人,聽見二奶奶來了,倒像有些嗔怪的似的,親筆寫了一道懿旨封了教我發給二奶奶自己開讀呢!"鳳姐大驚道:"這是什麽道理呢?我又不認得字,這可不是難我麽?"鴛鴦道:"這麽着罷,咱們這會子都到絳珠宮去,見了林姑娘和二姑娘教他們念給二奶奶聽就是了,好不好?"鳳姐道:"也罷了,就是這麽着很好,橫竪也要到他那裏去呢!"
於是,衆人一同出了赤霞宮嚮西而行,慢慢兒的走到絳珠宮門首,衹見金釧兒與晴雯笑嘻嘻的迎了出來,道:"二奶奶好,纔剛兒尤傢二姨奶奶說二奶奶來了,我們在這兒等了好半天了。"鳳姐笑道:"原來你們這兩個小蹄子也在這裏呢麽,好熱鬧啊!"於是,大傢進了宮門,衹見迎春、尤二姐、林黛玉一齊迎了出來,彼此問了好。大傢剛要歸坐,衹見鴛鴦走過來,站在上頭道:"娘娘有旨,給璉二奶奶的,請二位姑娘代為宣讀。"迎春道:"他纔剛兒到了這兒,娘娘就有什麽旨意給他呢?"鴛鴦道:"璉二奶奶纔剛兒到了赤霞宮,娘娘就降了這一道旨意,因為二奶奶認不得字,所以帶過來請姑娘們宣讀給他聽的。"迎春道:"這麽着,就請過旨來,我念給他聽罷了。"林黛玉道:"這可使不得,娘娘有旨,應該擺下香案,叫鳳姐姐磕了頭跪聽宣讀纔是呢!"晴雯聽了,忙移過香案,供上旨意。鳳姐磕了頭,端端正正的跪在那裏。迎春這纔打開懿旨,高聲念道:蓋聞儀閨範,端有賴於賢媛;四德三從,望允孚乎內助。茲爾王氏熙鳳,質雖蘭蕙,識雜薫蕕,利口覆邦,巧言亂德。賢貞自守,幸免帷薄不修;利欲熏心,竟蹈簋不飾。乃復妄言金玉,空使怨女紅粉埋香;巧弄機關,以致癡郎緇衣托鉢。揆厥由來,罪莫大焉。念爾賦性聰明,言詞婉妙;斑衣戲彩,曾效老萊子之娛親;菽水承歡,能法子輿氏之養志;功堪補過,罰可從輕。恭惟祖母太夫人鸞未返,鶴馭難逢;魂飄閬苑之風,魄冷瑤臺之月。九重泉路,不無牛鬼蛇神;十殿森羅,半是刀山劍樹。皤皤白發,難免恐怖之憂;渺渺黃泉,誰是提攜之伴?茲敕熙鳳擬正,遂爾孺慕之初心,鴛鴦擬陪,成彼殉主之素志,夙興夜寐,早抵酆都,事竣功成,速歸幻境。
於戲!予一人棄其瑕而錄其瑜,用觀後效。爾熙鳳勉其新而革其舊,以贖前愆。曰往欽哉,勿負乃命。
大傢聽畢,盡都吃了一驚。鴛鴦道:"我是久有這個心的,纔剛兒看見娘娘親筆寫旨,我就猜着幾分,敢是為這個事,這會子可遂了我的心了。"衹見鳳姐還跪在地下發怔,黛玉笑着拉他起來,道:"念完了,你起來罷。你的差使到了,娘娘派你到地府裏找老太太去呢!恭喜,恭喜!"鳳姐道:"我不信這個話,方纔念的我一句兒也不懂,你們講給我聽聽呢。"
迎春遂又念一句講一句,逐句講完,大傢都抿着嘴兒笑。鳳姐拍手道:"那抄傢的事,原是大老爺和珍大哥哥他們鬧出來的亂子,我不過是放了點子零碎帳在外頭,月間貪圖幾個利錢,這就算'簋不飾'了麽?怎麽把這些不是,都安在我頭上來了?那一年東府裏的大老爺生日,我在園子裏撞着瑞老大那個混帳東西,教人聽着我臉上很沒意思,大概把這個事又給我安上'帷薄不修'了呢!"
迎春笑道:"二嫂子,你沒聽明白了呢,娘娘原寫的是'幸免'兩個字,並沒說你實有這個事呢!"鳳姐道:"這也犯不着說到幸免的上頭啊!前兒我沒來的時候,寶兄弟好好兒的在傢裏和寶妹妹小兩口兒一盆火兒似的。那一天子到舅太爺傢去,巴巴兒的打發焙茗飛馬跑回來告訴說:'二奶奶若是去呢,快些來罷;若不去呢,別在風地裏站着。'這都是鴛鴦姐姐親眼見的事,這會子旨意上說是什麽緇衣托鉢,這不是鼕瓜拉到茄子地裏去了麽?這不是林妹妹現在這裏呢,他和寶兄弟兩個人肚裏的事情,我怎麽能夠知道呢?因為老太太說寶丫頭穩重,林丫頭多病,我不過是順着老人傢的意思,就說了一句現成的金玉姻緣的話,大主意也還要老太太、老爺、太太作主呢,那裏就由着我麽?"
秦可卿道:"二嬸娘也不必焦躁,原也怨不得元妃娘娘嗔怪,總是二嬸娘平日精明強幹的過餘了,俗語說的'功之首,罪之魁'了。這也不必提他了,且和鴛鴦姐姐商量着明兒怎麽起身是正經道理。"說着,金釧兒上來回說飯得了,問在那裏擺?黛玉道:"就在這裏擺罷。"
要知飯後有何話說,請看下回便見。
到了次日一早,警幻仙姑便來回拜。接着元妃又差了些仙女來問候,又送了許多禮物。晌午間,便帶了晴雯等到秦可卿、尤二姐、尤三姐處,各坐了一會子。秦可卿又留着吃了晚飯,方纔回來。
一日午後,黛玉在院中閑步,看看白石花欄內的絳珠仙草。衹見那草通身青翠,葉頭上略有紅色,一縷幽香沁人心髓。黛玉已曉得是自己的前身。正是:瘦影自臨春水照,卿須憐我我憐卿。黛玉默默傷感了好一會,又看着仙女們澆灌了一回,方纔進去。
又過了數十日,果然迎春也早到了這裏來了。大傢會見,元妃便教迎春在赤霞宮裏住了。
又過了些時,一日黛玉午後正在傢閑坐,衹見晴雯走來說道:"今兒天氣很好,姑娘怎不到外頭逛逛去呢?"黛玉點頭道:"左右是閑着沒事兒,咱們不如瞧瞧小蓉大奶奶,到那兒玩玩去罷。金釧兒在傢看屋子,你跟着我去逛逛。"晴雯答應,同了兩個仙女跟着黛玉出門,到秦可卿那裏去。
正走之間,衹見迎面一個女子,遠遠而來。晴雯眼尖,便指着說道:"那來的,不是鴛鴦姐姐麽?"及至到了跟前,果是鴛鴦。黛玉忙道:"鴛鴦姐姐,你怎麽也到這裏來了?"鴛鴦道:"原來林姑娘也在這裏,晴雯怎麽都在一塊兒的呢?林姑娘,你們可曾見老太太來沒有?"黛玉聽見"老太太"三字,心中驚詫,忙道:"你怎麽問起老太太來了,敢是老太太也歸了天了麽?"鴛鴦道:"可不是,老太太歸了天了。我想我服侍了老太太一輩子,將來也沒個結果,又恐怕後來落人的圈套,趁着老太太還沒有出殯,我就把心一橫,恍恍惚惚的像個人把我抽着上了吊了,好像是東府裏小蓉大奶奶似的。後來我心裏一糊塗,不知怎麽就到了這裏了。"黛玉一聞賈母仙逝,不覺慟哭起來。晴雯忙道:"姑娘可不又糊塗了麽,老太太歸了天,大傢正好團圓。姑娘哭的可是那一條兒呢?"黛玉拭淚道:"我也忘了情了,這都是我平日哭慣了的緣故。"
正說話時,秦可卿早已跑了來了,說道:"鴛鴦姐姐好快腿啊!我倒奔忙了一夜,你倒走到我頭裏了。"黛玉笑道:"你看你纍的這個樣兒,你既有這個差使,為什麽不告訴我們一聲兒呢?"秦氏道:"警幻催着叫快去,連我換衣裳的空兒都沒有,那裏還有工夫告訴你們去呢!"黛玉道:"大奶奶同鴛鴦姐姐都乏了,且到我這裏來先歇歇兒罷。"於是,大傢一齊進絳珠宮裏坐下,仙女們捧上茶來。茶罷,鴛鴦道:"老太太既沒在這裏,卻往那裏去了呢?"秦可卿道:"我想老太太是年尊的人,未必同我們一樣,衹怕壽終了要歸地府罷。"鴛鴦便着急道:"這麽着,我可不又撲空了麽?小大奶奶,你今兒把我弄到這兒來,不教我見見老太太去,我可不依!"黛玉道:"鴛鴦姐姐,你也不用着急,等見了警幻仙姑,問準了老太太的下落,咱們再作道理。"
秦可卿道:"我纔剛兒也沒了空兒,沒瞧瞧璉二嬸娘去,不知他如今可好不好?"鴛鴦道:"璉二奶奶這會子病的不成樣兒了,誰知抄傢的事裏頭也幹連着他呢!把他屋裏抄了個幹幹淨淨,搭着老太太的事情上又沒錢又受褒貶,已經發了幾個昏了,還不知道這早晚是個什麽光景呢!"秦氏道:"這麽說起來,衹怕他也是我們這一夥兒的數罷。好,罷了,他來了咱們這裏更熱鬧了。"黛玉笑道:"熱鬧什麽,不過是兩片子貧嘴,怪討人嫌的罷了。"秦氏又笑道:"姑娘,你說的這個話,我倒怪想他呢!那一天子我還到了大觀園去警戒了他一番,衹是他這個心總還不得醒悟麽。"大傢正說着,已經擺飯。
飯畢,秦氏便同鴛鴦先到警幻仙姑處謁見,講了一會天機。警幻仙姑告訴他,"癡情"一司原是秦可卿掌管,因他是第一情人,引這些癡情怨女早早歸入情司,所以該當懸梁自盡的,為他看破凡情,超出情海,歸入情天,所以"癡情"一司無人掌管,"今特將你補入,可即赴'癡情司'任事,不可違誤"。
鴛鴦領了警幻仙姑之命,然後到赤霞宮去。守門的小太監問明了來歷,奏了上去。不多一時,元妃召見,鴛鴦先行了大禮,一旁侍立。元妃詢問傢中別後的事情,鴛鴦便一一的跪奏明白。元妃道:"這些事體,前兒二姑娘已經告訴過我了。雖然是傢運如此,到底也是鳳丫頭恃纔妄作,老太太、太太為其蒙蔽所致。前兒警幻在我這裏,提起寶玉與林妹妹的一段因果,我心裏很不舒服。今兒聽你這麽說起來,鳳丫頭實在是要不得了。你也沒問問警幻仙姑,如今老太太現在什麽地方呢?"鴛鴦道:"奴才問過警幻仙姑了,他說咱們這個太虛幻境在上界之下,下界之上,原是個虛無飄渺的所在,不是這裏有名兒的人是不能到的。老太太是壽終的人,必定要先歸地府,見過閻君,稽查過了善惡,然後送往上界去與去世的祖先相會的,怎麽得到咱們這裏來呢!"元妃道:"老太太貴為一品夫人,生平謹慎,樂善好施,並沒什麽過惡,就到了閻君那裏,也沒什麽可怕的地方兒。惟有那些刀山劍樹,牛鬼蛇神,恐怕老人傢從沒見過,免不得要受些驚恐,況且又沒人服侍,可怎麽好呢?"鴛鴦道:"奴才原為老太太來的,奴才的意思要求警幻仙姑指引一條明路,親身去地府裏訪一訪老太太的下落,見見老太太去,就放了心了。要不然,奴才住在這裏,心裏怎麽得安呢?"元妃沉吟了半晌,點點頭兒道:"你這個丫頭真是個少有的,很好,怪不得老太太疼你,竟比鳳丫頭強多着呢。前兒警幻說鳳丫頭不久就要來的,等他明兒來了,我自有個道理。你也要歇息幾天,你且到二姑娘屋裏坐着說說話兒去罷。"說罷,元妃起身進內去了。這裏仙女們引鴛鴦到迎春屋內,見了迎春,說了半天別後傢中情事。迎春便要留着鴛鴦作伴,鴛鴦道:"警幻仙姑叫我到什麽'癡情司'去,那裏是小蓉大奶奶,這會子他把事情卸了給我了。我又不知道什麽,橫竪我也不管他,同他一塊兒住去就是了。"迎春道:"這麽着,我送你到他那裏去,任什麽事叫他教給你就是了。"於是,同了鴛鴦到"癡情司"來。原來這些"癡情"、"薄命"各司,都是一溜配殿,各處都有匾額。走到"癡情司"的門首看時,衹見匾額上寫道:"引覺情癡",兩邊對聯上寫道是:
喜笑悲哀都是假,貪求思慕總因癡。
進了配殿,轉到後面,小小院落三間正房,衹見秦可卿迎了出來。迎春又坐了一會子,方回赤霞宮去。鴛鴦就同秦可卿、瑞珠兒在"癡情司"裏住了。
那林黛玉每日無事,或過來在"癡情司"裏閑坐,或會尤傢姊妹閑談,或與迎春下棋作詩,竟比從前在大觀園瀟湘館的日子,反更覺得逍遙自在了,暫且按下不題。
且說王熙鳳物故之後,一靈真性正自悠悠蕩蕩,忽覺有兩個人在兩邊攙架起他來,行走如飛。頓飯之時,忽然覺得眼界光明,進了一道淡紅圍墻,衹見前面顯出無數樓臺殿閣來。正然心中歡喜,忽然聽見攙他的那兩個人口裏駡他道:"小蹄子,我衹當你日頭長晌午呢,怎麽也有今兒麽!"鳳姐猛然嚇了一跳,仔細看時,原來攙他的那兩個人不是別人,卻就是尤二姐、尤三姐姊妹兩個。鳳姐道:"噯喲,我當是誰呢。原來纔是你們這兩個東西,怎麽開口就駡起我來了麽?"尤二姐道:"駡了你便怎麽樣,這裏又是你們榮國府了?你又是當傢的奶奶沒人敢惹咧!我今兒可要報報仇了呢!"尤三姐道:"姐姐,你的嘴那裏說得過他呢,等我來收拾他。"說着,"唿"的一聲拔出鴛鴦劍來,鳳姐見了嚇得魂不附體,便連忙往前就跑。尤三姐仗着劍隨後趕來,口裏嚷道:"鳳丫頭,你可走到那裏去?"
正趕之間,衹見迎面來了兩個美人,鳳姐一見,便高聲嚷道:"快些救命啊!尤傢三丫頭要殺人呢!"原來這來的卻是鴛鴦與秦可卿二人,因要往絳珠宮去瞧黛玉的。二人猛然一看,見那前頭跑的卻是鳳姐。秦可卿便忙上前一把把鳳姐抱住,那鴛鴦便忙上前攔住尤三姐道:"三姑娘,快些不要動手,恐怕娘娘知道了,那會子取罪不便呢!"尤三姐收了寶劍,笑道:"我嚇唬鳳丫頭罷了,那裏就殺了他呢!"
秦可卿拉着鳳姐的手,說道:"二嬸娘,你老人傢怎麽也到了這裏來了麽?"鳳姐道:"我倒不願意來呢,可由得我麽?這是什麽地方兒,這麽體面,你們怎麽都在這裏的呢?"秦可卿道:"這裏叫做太虛幻境,又叫做芙蓉城,有一位警幻仙姑總理這裏的事。那中間嚮北的正殿,便是仙姑的住處,東邊一帶紅墻是元妃娘娘的赤霞宮,西邊一帶粉墻是林姑娘的絳珠宮,中間朝南的是芙蓉城的正殿,那朝南東西兩邊的配殿都是'怨粉'、'愁香'、'朝雲'、'暮雨'、'薄命'、'癡情'等司,就是我們這些人的住處了。"
鴛鴦道:"二奶奶跑的頭髮也鬆了,褲腿兒也散了,咱們就近先到赤霞宮二姑娘屋裏去歇歇兒,梳洗梳洗,順便兒好先謁見元妃娘娘的,等見過了娘娘,再到別處去。"鳳姐道:"這都是尤傢三丫頭鬧的,你仔細提防着就是了。你二姐姐呢,怎麽眼錯不見的就沒影兒了麽?"尤三姐衹不答言,抿着嘴兒在旁邊笑呢。四人便同到了赤霞宮,走進迎春屋裏。鳳姐道:"怎麽二姑娘沒在傢麽?"早有仙女們送上茶來,回道:"姑娘到林姑娘屋子裏去了,還沒回來呢!"鴛鴦道:"既然二姑娘沒在屋裏,二奶奶也乏了,且在這兒坐一坐,吃了茶,歇一會兒罷。"遂叫仙女們舀水,取了妝奩過來。這裏鳳姐洗了臉,重新梳妝打扮,整理衣裳。鴛鴦便先進宮,啓奏元妃去了。約有頓飯之時,纔出來道:"娘娘身上不大爽快,不肯出來見人,聽見二奶奶來了,倒像有些嗔怪的似的,親筆寫了一道懿旨封了教我發給二奶奶自己開讀呢!"鳳姐大驚道:"這是什麽道理呢?我又不認得字,這可不是難我麽?"鴛鴦道:"這麽着罷,咱們這會子都到絳珠宮去,見了林姑娘和二姑娘教他們念給二奶奶聽就是了,好不好?"鳳姐道:"也罷了,就是這麽着很好,橫竪也要到他那裏去呢!"
於是,衆人一同出了赤霞宮嚮西而行,慢慢兒的走到絳珠宮門首,衹見金釧兒與晴雯笑嘻嘻的迎了出來,道:"二奶奶好,纔剛兒尤傢二姨奶奶說二奶奶來了,我們在這兒等了好半天了。"鳳姐笑道:"原來你們這兩個小蹄子也在這裏呢麽,好熱鬧啊!"於是,大傢進了宮門,衹見迎春、尤二姐、林黛玉一齊迎了出來,彼此問了好。大傢剛要歸坐,衹見鴛鴦走過來,站在上頭道:"娘娘有旨,給璉二奶奶的,請二位姑娘代為宣讀。"迎春道:"他纔剛兒到了這兒,娘娘就有什麽旨意給他呢?"鴛鴦道:"璉二奶奶纔剛兒到了赤霞宮,娘娘就降了這一道旨意,因為二奶奶認不得字,所以帶過來請姑娘們宣讀給他聽的。"迎春道:"這麽着,就請過旨來,我念給他聽罷了。"林黛玉道:"這可使不得,娘娘有旨,應該擺下香案,叫鳳姐姐磕了頭跪聽宣讀纔是呢!"晴雯聽了,忙移過香案,供上旨意。鳳姐磕了頭,端端正正的跪在那裏。迎春這纔打開懿旨,高聲念道:蓋聞儀閨範,端有賴於賢媛;四德三從,望允孚乎內助。茲爾王氏熙鳳,質雖蘭蕙,識雜薫蕕,利口覆邦,巧言亂德。賢貞自守,幸免帷薄不修;利欲熏心,竟蹈簋不飾。乃復妄言金玉,空使怨女紅粉埋香;巧弄機關,以致癡郎緇衣托鉢。揆厥由來,罪莫大焉。念爾賦性聰明,言詞婉妙;斑衣戲彩,曾效老萊子之娛親;菽水承歡,能法子輿氏之養志;功堪補過,罰可從輕。恭惟祖母太夫人鸞未返,鶴馭難逢;魂飄閬苑之風,魄冷瑤臺之月。九重泉路,不無牛鬼蛇神;十殿森羅,半是刀山劍樹。皤皤白發,難免恐怖之憂;渺渺黃泉,誰是提攜之伴?茲敕熙鳳擬正,遂爾孺慕之初心,鴛鴦擬陪,成彼殉主之素志,夙興夜寐,早抵酆都,事竣功成,速歸幻境。
於戲!予一人棄其瑕而錄其瑜,用觀後效。爾熙鳳勉其新而革其舊,以贖前愆。曰往欽哉,勿負乃命。
大傢聽畢,盡都吃了一驚。鴛鴦道:"我是久有這個心的,纔剛兒看見娘娘親筆寫旨,我就猜着幾分,敢是為這個事,這會子可遂了我的心了。"衹見鳳姐還跪在地下發怔,黛玉笑着拉他起來,道:"念完了,你起來罷。你的差使到了,娘娘派你到地府裏找老太太去呢!恭喜,恭喜!"鳳姐道:"我不信這個話,方纔念的我一句兒也不懂,你們講給我聽聽呢。"
迎春遂又念一句講一句,逐句講完,大傢都抿着嘴兒笑。鳳姐拍手道:"那抄傢的事,原是大老爺和珍大哥哥他們鬧出來的亂子,我不過是放了點子零碎帳在外頭,月間貪圖幾個利錢,這就算'簋不飾'了麽?怎麽把這些不是,都安在我頭上來了?那一年東府裏的大老爺生日,我在園子裏撞着瑞老大那個混帳東西,教人聽着我臉上很沒意思,大概把這個事又給我安上'帷薄不修'了呢!"
迎春笑道:"二嫂子,你沒聽明白了呢,娘娘原寫的是'幸免'兩個字,並沒說你實有這個事呢!"鳳姐道:"這也犯不着說到幸免的上頭啊!前兒我沒來的時候,寶兄弟好好兒的在傢裏和寶妹妹小兩口兒一盆火兒似的。那一天子到舅太爺傢去,巴巴兒的打發焙茗飛馬跑回來告訴說:'二奶奶若是去呢,快些來罷;若不去呢,別在風地裏站着。'這都是鴛鴦姐姐親眼見的事,這會子旨意上說是什麽緇衣托鉢,這不是鼕瓜拉到茄子地裏去了麽?這不是林妹妹現在這裏呢,他和寶兄弟兩個人肚裏的事情,我怎麽能夠知道呢?因為老太太說寶丫頭穩重,林丫頭多病,我不過是順着老人傢的意思,就說了一句現成的金玉姻緣的話,大主意也還要老太太、老爺、太太作主呢,那裏就由着我麽?"
秦可卿道:"二嬸娘也不必焦躁,原也怨不得元妃娘娘嗔怪,總是二嬸娘平日精明強幹的過餘了,俗語說的'功之首,罪之魁'了。這也不必提他了,且和鴛鴦姐姐商量着明兒怎麽起身是正經道理。"說着,金釧兒上來回說飯得了,問在那裏擺?黛玉道:"就在這裏擺罷。"
要知飯後有何話說,請看下回便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