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文學>> 博物>> 馬縞 Ma Gao   中國 China   五代十國  
中華古今註
  馬縞,字裏不詳。唐末以明經及第,又舉拔萃科。後梁時為太常修撰,纍歷尚書郎,參知禮院事,遷太常少卿。此書以考證名物制度為主,體例與崔豹《古今註》大致相同,二書部分內容重複。此書版本甚多,主要有《百川學海》、《古今逸史》、《說郛》、《叢書集成初編》、《古今逸史》諸本。
  昔崔豹《古今註》博識雖廣,殆有闕文,洎乎廣初,莫之聞見。今添其註,以釋其義,目之為《中華古今註》,勒成三捲,稍資後後,請益前言雲爾。
捲上
  帝王、宮闕、都邑、羽儀、冕服、州縣、儀仗、軍器等部註,凡六十六門。
  宮宮謂之室,室謂之宮,皆所以通古今之語,明同實而兩名之也。秦始皇造阿房宮,闕五百步,南北千丈,上可坐萬人,下可建五丈旗幟。鹹陽二百裏內,為宮觀二百七十所,皆復道相連。
  闕闕者,觀也。古每門樹兩觀於其前,所以標表宮門也。其上可居,登之則可遠觀,故謂之觀。人臣將朝,至此則思其所缺,故謂之闕。其上皆丹堊,其下皆畫雲氣、仙靈、奇禽怪獸,以昭示萬民焉。蒼竜闕畫蒼竜,白虎闕畫白虎,玄武闕畫玄武,朱雀闕上有朱雀二枚。
  城城者,盛也,所以盛受人物也。城門皆築土為之,纍土曰臺,故亦謂之臺門也。
  城隍隍者,城池之無水者也。
  秦所築長城秦始皇三十二年,得讖書云:“亡秦者鬍也”。乃使蒙恬築長城以備之。蓋秦終於二世帝鬍亥也,非為鬍人所患。秦所築城,土色皆紫,漢塞亦然,故稱紫塞者焉。
  長安禦溝謂之楊溝,植高楊於其上也。一曰羊溝,謂羊喜抵觸垣墻,故為溝以隔之,故曰羊溝。亦曰禁溝,引終南山水從宮內過,所謂禦溝。
  封疆畫界者,封土為臺,以表識疆境也。畫界者,於二封之間,又為壝埒,以畫界分域也。
  闤闠闤者,市墻也。闠者,市門也。
  肆店肆者,所以陳貨鬻之物也。店者,所以置貨鬻之物也。
  罘罳屏屏之遺象也。塾門外之捨也。臣來朝君,至門外當就捨,更詳其所應應對之事也。塾之者,言熟也,行至門內屏外,復應思維也。罘罳,復思也。漢西京罘罳,合板為之,亦築土為之,每門闕殿捨皆有焉。如今郡國廳前亦樹之也。
  宗廟宗者,宗祀也,廟者,貌也。所以仿佛先人之靈貌也。天子七廟,諸侯五廟,大夫三廟,士二廟,庶人無廟,四時之享也。
  漢成帝廟顧成廟有三玉鼎、二真金爐,槐樹悉為扶老鈎欄,畫雲竜角虛於其上也。
  堯誹謗木程雅問曰:“堯設誹謗之木,何也?”答曰:“今之華表木也。以橫木交柱頭,狀如華也。形如桔橰,大路交衢悉施焉。或謂之表木,以表王者納諫也,亦以表識衢路。秦乃除之,漢始復修焉。今西京謂之交午柱也。”方徼徼者,繞也,所以繞逆蠻夷,使不得侵入中國也。方者,方面也,南方徼色赤,故稱丹徼焉。
  開塞關者,長安之關門也,函𠔌關、潼關之屬也。塞者,塞也,所以擁塞夷狄,不侵中國也。
  孫亮金璃屏風孫亮,吳主權之子也。作金璃屏風,鏤作瑞應圖,一百二十種之祥物也。
  孫權舸船孫權,吳之主也。時號舸為赤竜,小船為馳馬,言如竜之飛於天,如馬之走陸地也。
  漢高祖斬白蛇劍漢世傳高祖斬白蛇劍長七尺。漢高祖自稱提三尺劍而取天下。有問餘者,餘告之曰:“漢高為泗上亭長,送徒麗山,所提劍理應三尺耳。後富貴,別得七尺寶劍,捨舊而服之。漢之後世,唯聞高祖以所佩劍斬白蛇,而高祖常佩此劍,即斬蛇之劍也。”魏武帝軍帢魏武所製也,以軍中服之輕便。有作五色帢,以表方面也。
  吳大帝寶刀吳大帝有寶刀三:其一曰百煉,二曰青犢,三曰漏影。
  孫文臺青玉馬鞍孫文臺獲青玉馬鞍,其光照於衢路也。
  魏武帝馬勒酒碗魏武帝以瑪瑙為馬勒,車渠石為酒碗。
  大駕指南車起於黃帝,與蚩尤戰於涿鹿之野,蚩尤作大霧,皆迷四方,於是乃作指南車,以示四方,遂擒蚩尤而即位,故後漢恆建。舊說雲周公所作也。周公治緻太平,越常氏重譯來獻白雉一、黑雉二、象牙一,使者迷其歸路,周公錫以文錦二疋、軿車五乘,皆為司南之製,使越常氏載之以南,緣扶南林邑海際,期年而至其國,使大夫窶將送至國而還至。始製車,轄轊皆以鐵,還至,鐵亦銷盡。以屬巾車氏收而載之,常為先導,示服遠人而正四方也。車法在《尚方故事》,漢末喪亂,其法中絶,馬先生鈞紹而作焉。今指南車,馬先生之遺法也。
  金根車秦製也。秦並天下,閱三代之輿服,謂殷得瑞山車,一曰金根,故因作為金根之車,秦乃增飾而乘禦焉。漢因而不改。
  闢惡車秦製也,桃弓葦矢,所以禳除不祥也。《春秋》雲:“桃弓荊矢,以除其災。”所謂闢惡也。
  記裏鼓所以識道裏也,謂之大章車。起於西京,亦曰記裏車。車上有二層,皆有木人焉。行一裏,下一層,擊鼓,行十裏,上層,擊鐘。《尚方故事》有作車法。
  街鼓唐舊製,京城內金吾昏曉傳呼,以戒行者。馬周請置六街鼓,號之曰鼕鼕鼓。
  華蓋黃帝所作也。與蚩尤戰於涿鹿之野,常有五色雲氣、金枝玉葉止於帝,上有花花之象,故因而作華蓋焉。
  麯蓋太公所作也。武王伐紂,大風折蓋,太公因折蓋之形製麯蓋焉。戰國常以賜將帥。自漢朝乘輿用,謂曰<車卑>輗蓋,有軍號者賜其一焉。
  雉尾扇起於殷世。高宗有雊雉之祥,服章多用翟羽。周製以為王後、夫人之車服。輦車有翣,即緝雉羽為扇翣,以鄣翳風塵也。漢朝乘輿服之,後以賜梁孝王。魏晉已來以為常準。諸王皆得用之。
  鄣扇長扇也。漢世多豪俠,象雉尾而製長扇也。
  五明扇舜所作也。舜受堯禪,廣開視聽,求賢人以自輔,故作五明扇。秦漢公卿士大夫皆得用之。魏晉非乘輿不得用之也。
  警蹕所以戒行徒也。周禮蹕而不警。秦製出警入蹕,謂出軍者皆警戒,入國者皆蹕止也,故曰出警入蹕也。至漢朝梁孝王,稱警稱蹕,降天子一等焉。一曰蹕,路也,謂行者皆警於途路也。
  唱上所以促行徒也,上鼓為行節也。
  冕服牛亭問:“冕者繁露,何也?”答曰:“假玉而下垂,如露而繁也。”《文選》雲:“袞冕垂旒,所以蔽明;黈纊塞耳,所以閉聰。”《尚書》雲:“日月星辰,山竜華蟲,作會宗,彝藻火粉米,黼黻絺綉,以五彩彰施於五色也。”所謂天子袞冕之服也。
  金斧黃鉞也。鐵斧,玄鉞也。三代通用之以斷斬。今以黃鉞為乘輿之飾,玄鉞諸公王得建之。武王以黃鉞斬紂,故王者以為戒,太公以玄鉞斬妲己,故婦人以為戒。漢製,諸公亦建玄鉞,以太公秉之,助武王斷斬,故為諸公之飾焉。大將出徵,特加黃鉞者,以銅為之,黃金塗刃及柄,不得純金也。得賜黃鉞,則斬持節。
  公主建鍠秦改鐵作鍠製也,一本雲:“鍠,秦製也。”今諸王妃、公主與乘輿通建之。
  信幡古之徽號也,所以題表官號,以為符信,故謂之信幡。乘輿則畫為白虎,取其義,而有威信之德也。魏朝有青竜幡、朱雀幡、玄武幡、白虎幡、黃竜幡,而五色以詔。東方郡國以青竜信,南方郡國以朱雀信,西方郡國以白虎信,北方郡國以玄武信,朝廷畿內則以黃竜信,亦以麒麟幡。高貴鄉公討晉文王,自秉黃竜幡以揮,是今晉朝唯用白虎幡。書信幡用鳥書,取其飛騰輕疾也,一曰以鴻雁燕鳦,有去來之信也。
  豹尾周製也,所以象君子之豹變也,尾言謙也。古軍政建之,唯乘輿行建焉。
  馬前弓箭兩漢:京兆及河南尹、執金吾、司隸校尉,皆使人導引傳呼,使行者止,坐者起。四人持弓矢,走者則射之,有乘高窺窺者亦射之。魏晉已來,則用角弓,設而不用焉。
  狸頭白首昔秦始皇東巡狩,有猛獸突於帝前,有武士戴狸皮白首,獸畏而遁。遂軍仗儀服皆戴作狸頭白首,以威不虞也。
  竜虎節《孝經》雲:“製節謹度,滿而不溢,高而不危,所以長守貴也。”唐節制皆從太府寺,準《三禮》定之。《周禮》雲:“山國用虎節,土國用人節,澤國用竜節。”紫檀木畫其形象,禦親金書,以賜重臣。碧油籠之,歿而不用,則倒進之。漢蘇武使單於,不拜,單於怒令武北海窖中牧羊,氈裹節,食雪臥,節旄落,還漢,仗節而回,旄落盡也。
  軍容襪額昔禹王集諸侯於塗山之夕,忽大風雷震,雲中甲馬及九十一千餘人,中有服金甲及鐵甲,不被甲者以紅絹襪其首額。禹王問之,對曰:“此襪額。”蓋武士之首服,皆佩刀,以為衛從,乃是海神來朝也。一云風伯、雨師。自此為用。後至秦始皇巡狩至海濱,亦有海神來朝,皆戴襪額、緋衫、大口褲,以為軍容禮,至今不易其製。
  橐鞬三仗起自周武王之製也。武王伐紂,散鹿臺之財,發巨橋之粟,歸馬於華山之陽,放牛於桃林之野,鑄劍戟以為農器,示天下不復用兵。武王以安必防危,理必防亂,故彀弓匣劍以軍儀,示不忘武也。舊儀,軲轆三仗,首襪額紅謂之橐鞬三仗也。
  戈戟魯陽以長戈指日,日為之退捨。戈由殳也,戟以木為之。後世刻為,無復典刑,赤油韜之,亦謂之油戟,亦謂之棨戟。公王以下通用,以為前驅。唐五品以上皆施棨於門。
  矛殳矛亦楯也,殳亦戟之象也。《詩》雲:“伯也執殳,為王前驅。”其器也,以木為之。
  刀劍《河圖》雲:“黃帝攝政前,有蚩尤兄弟八十一人,並獸身人語,銅頭鐵額,食砂石子,造立兵仗、刀戟、大弩,威震天下,誅殺無道,不仁不慈。萬民欲令黃帝行天子事,黃帝仁義,不能禁蚩尤,遂不敵。黃帝乃仰天而嘆,天遣玄女,授黃帝兵法符製,以服蚩尤。”吳大帝有寶三,見上註中。吳大帝有寶劍六,其一曰白蛇,二曰紫電,三曰闢邪,四曰奔星,五曰青冥,六曰百裏。晉朝武帝時,武庫火,有智伯頭(一云王莽頭)、孔子履、高祖斬蛇劍,二物皆為火焚之,唯劍飛上天而去也。又晉時牛鬥間常有紫氣,張華知非王者之氣,乃是劍氣。乃以雷煥為豐城令,張華知煥博識,到縣乃掘縣獄,深得劍兩枚,一送與張華,一煥自佩。後華卒,子韙佩,過延平津,躍入水,使人尋之,乃見化為竜也。雷煥卒,子亦佩之,於延平津亦躍入水,化為竜矣。高祖斬白蛇劍見上註中。
  枷棒《易》雲:“荷校滅耳,兇。”《禮》雲:“去桎梏。”桎梏,亦枷杻也。六月盛暑,去囚人枷杻,决斷刑獄,放宥之也。唐時則天朝,周興、來俊臣羅告天下,衣冠遇族者不可勝數。俊臣特製刑獄,造十枚大枷,一曰定百脈,二曰喘不得,三曰突地吼,四曰著即臣(棒號即臣),五曰失魂魄,六曰實同反,七曰反是實,八曰死豬愁,九曰求即死,十曰求破傢。遭此枷者,宛轉於地,斯須悶絶。別有一枷,名曰<力>(普迷切)尾榆見即臣。復有鐵圈籠頭,名號數十。又招集告事者,常數百人,造《告密羅織經》一捲。每拷訊囚人,先設枷棒,破平人傢,不知其數。
  棒棒者,崔正熊註:車輻也。漢朝執金吾,金吾亦棒也。以銅為之,黃金塗兩足,故謂之金吾。御史大夫司隸校尉亦得執焉。用以夾車,故謂之車輻。一曰形似輻,故曰車輻。魏曹操為洛陽北部尉,乃懸五色棒於門,以威豪猾也。
  車輻棒形如車輻,見上註中。
  旌旃旌者,旌也,旌表賢人之德。旃者,善也,以彰善人之德。旌類旗之象,旃類白旄之製。《書》雲:“旌別淑慝。”麾旄麾者,所以指揮也,武王執白旄以揮是也。乘輿以黃,諸公以朱,剌史二千石以纁也。
  文武車耳古重較也,文官青耳,武官赤耳。或曰,重較在車藩上,重起如牛角,故曰重較。
  青印囊所以盛印也。劾奏之日,則以青布囊盛印於前,示奉王法而行也。非劾奏之日,則以青繒為囊,盛印於後。謂劾奏尚其質直,故用布。非劾奏日,文明故用繒。自晉朝以來,劾奏之官,專以印居前,非劾奏之官,專以印居後。
  簪白筆古珥筆之遺象也。腰帶劍珥筆,示君子有文武之備焉。
  文武冠文官進賢冠,古緌貌冠之遺象也。武官冠惠文冠,古緇布冠之遺象也。緇布冠,上古之法,武人質木,故須法焉。
  鑾輅鑾者,所謂和鑾也。《禮》雲:“行前朱雀。”或謂朱鳥也。鑾輅衡上金爵者,朱鳥口銜鈴,鈴謂之鑾,所謂和鑾者也。前有鸞鳥,故謂鸞,鸞口銜鈴,故謂之鑾鈴。或謂為鸞,或謂為鑾,事一而異義也。
  五輅《禮》雲:“春乘青輅,架蒼竜,載青旗,衣青衣。服蒼玉,<夏乘>朱輅,駕赤騮,載赤旗,衣朱衣,服赤玉;秋乘白輅,駕白駱,載白旗,衣白衣,服白玉;鼕乘玄輅,駕鐵驪,載玄旗,衣玄衣,服玄玉。”其製見《三禮圖》。
  貂蟬鬍服也。貂者,須其文而不煥炳,外柔易而內剛勁也。蟬者,清虛識變也。在位者有文而不自耀,有武而不示人,清虛自牧,識時而動也。
  部伍兵陣部伍者,一伍之伯也。五人曰伍,長為伯,故稱伍伯。一曰戶伯,漢製:兵吏五人一戶、一竈,置□一伯,故云戶伯,亦曰火伯,以為一竈之主也。漢諸王公行,戶伯各率其伍以導引也。古兵士服韋弁,今戶伯服赤績纁衣,常韎弁之遺法也。
  部者封部之屬也。語雲:“千乘之邑,百乘之傢,可使治其賦也。”兵陳《左傳》雲:“兵由火也,不戢將自焚。”《老子》雲“兵者不祥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是以上將軍居右,偏將軍居左。”言喪禮處之。
  陣陣者,勝拒敵也。類常山之率然,擊其首則尾應,擊其尾則首應,擊其中則首尾俱應。率然者,常山之長蛇也。唐朝高宗臨殿,策問員半千曰:“兵書言天陣、地陣、人陣,何也?”半千對曰:“天陣者是星辰孤虛,地陣者是山川嚮背,人陣者是偏裨彌縫。以臣所見則不然,夫師出以義,有若時雨,得天之時,此天陣也;兵在足食,且戰且耕,得地之利,此地陣也;卒乘輕利,將師和睦此人陣也。”高宗大賞,策為上第。
  武臣缺胯襖子隋文帝徵遼,詔武官服缺胯襖子,取軍用,如服有所妨也,其三品以上皆紫。至武德元年,高祖詔其諸衛將軍,每至十月一日,皆服缺胯襖子,織成紫瑞獸襖子。左右武衛將軍服豹文襖子,左右翊衛將軍服瑞鷹文襖子。其七品以上陪位散員官等,皆服緑無文綾襖子。至今不易其製。又侍中馬周,請於汗衫等上,常以立鼕日,加服小缺襖子,詔從之,永以為式。
  文武品階腰帶蓋古革帶也。自三代以來,降至秦漢,皆庶人服之,而貴賤通以銅為銙,以韋為鞓。六品以上用銀為銙,九品以上及庶人以鐵為銙。沿至貞觀二年,高祖三品以上,以金為銙,服緑。庶人以鐵為銙,服白。嚮下捶垂頭,而取順,合呼撻尾。漢中興,每以端午,賜百僚烏犀腰帶。魏武帝賜宮人金隱起師子銙腰帶,以助將軍之勇也。高祖貞觀中,端午賜文官黑玳瑁腰帶、武官黑銀腰帶,示色不改更故也。
  九環帶唐革隋政,天子用九環帶,百官士庶皆同。
  靴笏靴者,蓋古西鬍也。昔趙武靈王好鬍服,常服之,其製短靿黃皮,閑居之服。至馬周改製,長靿以殺之,加之以氈及縧,得著入殿省敷奏,取便乘騎也,文武百僚鹹服之。至貞觀三年,安西國進緋韋短靿靴,詔內侍省分給諸司。至大歷二年,宮人錦靿靴侍於左右。笏者記其忽忘之心。《禮》雲:“天子以圭,諸侯以球,大夫以魚須,一品至五品以象為之,六品至九品以木為之。”《禮》雲:“端畢紳搢笏。”唐德宗朝,太尉段秀實以笏擊逆臣朱泚不忠,反遭其禍。
  履舄履者,屨之不帶也。不藉,草屨也。以其輕賤易得,故人人自有,不假藉也,漢文帝履不藉以視朝是也。舄者,以木置履下,乾臘不畏泥濕也。天子赤舄,凡舄色皆象裳也。《禮》雲:“解屨不敢當階,就屨跪而舉之。春申君客三千,皆珠履也。”漢製;功臣閣老四賜曰:入朝不趨,贊拜不名,劍履上殿,肩輿入宮。淳於髡諫楚王曰:“若堂上燭滅,男女雜坐,履舄交錯,臣當此之時,一飲一石。”晏子諫齊王曰:“今履賤而踴貴也。”言齊王好刖人之足,微諫之也。
  廚人穰衣廚人穰衣,廝徒之服也,取其便於用耳。乘輿進食者有服穰衣。前漢董偃,緑幘青篝加穰衣,以見武帝,廚人之服也。
  伺風鳥夏禹所作也,禁中置之,以為恆式。
  玉佩玉佩之法,漢末喪亂而不傳。至魏侍中王粲,識古佩之法,更製焉。
  天子乘輿赤綬天子乘輿之製,赤綬,四采,黃、赤、縹、紺,黃為圭,長二丈九尺,五百首。諸侯赤綬,四采,赤、黃、縹、紺,淳赤圭,長二丈一尺,三百首。
  公侯大將軍紫綬紫綬,二采,紫、白,淳紫圭,長一丈七尺,一百八十首,公王、封君服紫綬。九卿、中二千石緑綬,三采,青、白、紅,青圭,長一丈七尺,一百二十首。一千石、六百石墨綬,二采,青、紺,淳青圭,長一丈六尺,八十首。四百石、五百石之長,同前製也。三百石、二百石黃綬,淳黃一采,圭長一丈五尺六十首。一百石青綬,青紺綸一采,婉轉繆織,長一丈二尺。自青綬以上,皆長三尺二寸。緑綬同采,而首半之。縌者,古佩襚也。佩綬相迎受,故曰縌。紫綬以上,縌綬之間,施玉環塊。自墨綬以下縌皆長三尺,與黃綬同采,而首半之。凡先合單方為一絲,四絲為一扶,五扶為一首,五首成一文,文采淳為一圭,皆廣一尺六寸。
   
首頁>> 文學>> 博物>> 馬縞 Ma Gao   中國 China   五代十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