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傅雷家书》
说明:上海图书馆举办“名家解读名著”系列讲座。2003年4月20日,叶永烈应邀在上海图书馆作解读《傅雷家书》讲座。本文根据录音整理。讲座部分由上海图书馆解文婧小姐整理,答读者问由杨蕙芬女士整理。这份记录后来经傅雷之子傅敏先生审阅,承他提出许多宝贵意见,作了修改、补充。
各位朋友,今天我非常荣幸,能来到上海图书馆,为诸位解读《傅雷家书》。
关于这本书,我写过一篇论文,叫做《论〈傅雷家书〉》(见本书末篇)。今天我不讲这篇论文,而是想“书外谈书”。
为什么要“书外谈书”呢?因为我为傅雷先生一家写过一本书,叫做《傅雷一家》。后来,又由作家出版社出了本书,叫《傅雷与傅聪》。我一共采访了傅雷先生生前好友23位,又对和傅雷先生有关的人士以及他的家庭、故乡作了很多采访。因此,我主要解读这本书的背景,从他的背景,他的家庭来看这本家书。也就是说,我是以一个采访者而不是书评家的角度来评论这本《傅雷家书》。[图1]
《傅雷家书》是怎么样的一本书?
首先,我想讲的就是,《傅雷家书》究竟是怎么样的一本书。
顾名思义,《傅雷家书》是一本“家书”,是父亲写给儿子的家信。其中主要是写给他长子傅聪的信,还有部分是写给次子傅敏和长媳弥拉的。因此,这是本父亲写给子女的书信的集子。
其实,这本书是残缺的,并不完整。傅雷先生写给远在英国的傅聪的信,由于“文化大革命”的火焰烧不到伦敦而得以保存。还有一部分是傅雷先生写给傅敏的信。我在采访傅敏的时候,他非常激动,流着泪对我说,非常遗憾,在“文化大革命”的岁月里,他在一天夜里前往马思聪先生家,将父亲给他的信全都烧毁了。他为什么要去马思聪先生家呢?因为他知道马先生家有个很大的炉子,于是在那里烧掉了这些信。他说,在当时的情况下,他非常害怕,意识到在“文化大革命”中会“搜信”,这些信件会成为他“反革命”的罪证。在这样的情况下,把这么宝贵的书信一烧了之,傅敏自己也非常痛惜。所以,《傅雷家书》是一本残存的书,书中仅存两封给傅敏的信,其余大部已经烧毁。其实傅雷先生给傅敏的信也是非常之多的。
这本书是个“单向道”,仅是父亲写给儿子的信,却没有儿子写给父亲的。一本家书,应该有呼应,“双向道”,既有父亲写给儿子的,又有儿子写给父亲的,读者看来才有前后呼应的互动之感。但也非常遗憾,傅敏先生写给傅雷先生的信,在“文革”当中也被全部烧毁了;可幸运的是,傅聪先生写给傅雷先生的信都保存得十分完好。
说明:上海图书馆举办“名家解读名著”系列讲座。2003年4月20日,叶永烈应邀在上海图书馆作解读《傅雷家书》讲座。本文根据录音整理。讲座部分由上海图书馆解文婧小姐整理,答读者问由杨蕙芬女士整理。这份记录后来经傅雷之子傅敏先生审阅,承他提出许多宝贵意见,作了修改、补充。
各位朋友,今天我非常荣幸,能来到上海图书馆,为诸位解读《傅雷家书》。
关于这本书,我写过一篇论文,叫做《论〈傅雷家书〉》(见本书末篇)。今天我不讲这篇论文,而是想“书外谈书”。
为什么要“书外谈书”呢?因为我为傅雷先生一家写过一本书,叫做《傅雷一家》。后来,又由作家出版社出了本书,叫《傅雷与傅聪》。我一共采访了傅雷先生生前好友23位,又对和傅雷先生有关的人士以及他的家庭、故乡作了很多采访。因此,我主要解读这本书的背景,从他的背景,他的家庭来看这本家书。也就是说,我是以一个采访者而不是书评家的角度来评论这本《傅雷家书》。[图1]
《傅雷家书》是怎么样的一本书?
首先,我想讲的就是,《傅雷家书》究竟是怎么样的一本书。
顾名思义,《傅雷家书》是一本“家书”,是父亲写给儿子的家信。其中主要是写给他长子傅聪的信,还有部分是写给次子傅敏和长媳弥拉的。因此,这是本父亲写给子女的书信的集子。
其实,这本书是残缺的,并不完整。傅雷先生写给远在英国的傅聪的信,由于“文化大革命”的火焰烧不到伦敦而得以保存。还有一部分是傅雷先生写给傅敏的信。我在采访傅敏的时候,他非常激动,流着泪对我说,非常遗憾,在“文化大革命”的岁月里,他在一天夜里前往马思聪先生家,将父亲给他的信全都烧毁了。他为什么要去马思聪先生家呢?因为他知道马先生家有个很大的炉子,于是在那里烧掉了这些信。他说,在当时的情况下,他非常害怕,意识到在“文化大革命”中会“搜信”,这些信件会成为他“反革命”的罪证。在这样的情况下,把这么宝贵的书信一烧了之,傅敏自己也非常痛惜。所以,《傅雷家书》是一本残存的书,书中仅存两封给傅敏的信,其余大部已经烧毁。其实傅雷先生给傅敏的信也是非常之多的。
这本书是个“单向道”,仅是父亲写给儿子的信,却没有儿子写给父亲的。一本家书,应该有呼应,“双向道”,既有父亲写给儿子的,又有儿子写给父亲的,读者看来才有前后呼应的互动之感。但也非常遗憾,傅敏先生写给傅雷先生的信,在“文革”当中也被全部烧毁了;可幸运的是,傅聪先生写给傅雷先生的信都保存得十分完好。
十几年前,一位上海音乐学院的朋友突然打电话给我,说是有重大发现。我来到上海音乐学院,他们告诉我,在一个楼梯下面的小房间,发现了几个黑封皮的本子,上书《聪儿来信摘编》,原来是当年傅聪先生给家里写的信,他母亲都将其摘录在这些本子上面。这三个笔记本,就安静地躺在了这个角落里那么多年。当时我看了非常激动,在征得傅敏的同意之后,将它们全部复印下来了。为了这些信,我写过信给傅聪先生,希望这些信能够发表。傅聪先生给我回了信,信中说道:
非常抱歉的是,我不希望把我给家父母的信公诸于世,一个字也不要。这是我最后的决定。
望谅解。
傅聪
1987年8月12日
那就是说,他不同意公布这些信件。后来傅聪来上海时我几次采访他,问他为什么不能把这些信和父亲的信一起收入《傅雷家书》呢?他说:“我父亲写给我的信,体现了他的思想,他的思想是非常高尚的。相比之下,我写给他的信是不足为道的。所以我的信请不要收进去。”按照他的意见,现在的《傅雷家书》就没有收编傅聪的信件。(图2)
现有的《傅雷家书》收录了傅雷先生写给他的长子傅聪、次子傅敏的信,还有几封是写给长媳弥拉的。这样的书在现在市场经济大潮之下,按理应该是本很平常的书,但它却成为现在中国市场的畅销书,总印数超过了100多万册。从1981年至今已经21次印刷,在广大读者,尤其是青年读者中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这本家书,从可读性来说并不强,仅是一封又一封信,也没有吸引人的小标题,无非是几月几日,然后是一封信,如此而已。为什么这么一本书会有这样巨大的影响,会吸引那么多的读者,而且现在成了一本名著了呢?
在我看来,是因为这本家书中的父与子,是特殊的父与子。这本书中的父亲傅雷,既是位作家,又是位翻译家,学贯中西。(图55)儿子傅聪是位艺术家。这样的家书就充满了文学色彩、艺术色彩,是在艺术的氛围中用优美的笔调写成的。它不是一般的家信,其中蕴含了很多人生哲理、丰富感悟。这本书超出了一般的家书的范围。我曾经说过,信分两种:硬的信和软的信。硬的信是单纯地讲事情,像公文一样,讲完就结束了;而像傅雷家书这样的信,是软的信,它带有思想、文学、艺术等等的色彩,有很深刻的艺术价值。另外,傅氏父子是一对特殊的父子,他们父子受到了“极左”路线的连环迫害,演绎了循环的悲剧,是中国一代知识分子命运的缩影。
非常抱歉的是,我不希望把我给家父母的信公诸于世,一个字也不要。这是我最后的决定。
望谅解。
傅聪
1987年8月12日
那就是说,他不同意公布这些信件。后来傅聪来上海时我几次采访他,问他为什么不能把这些信和父亲的信一起收入《傅雷家书》呢?他说:“我父亲写给我的信,体现了他的思想,他的思想是非常高尚的。相比之下,我写给他的信是不足为道的。所以我的信请不要收进去。”按照他的意见,现在的《傅雷家书》就没有收编傅聪的信件。(图2)
现有的《傅雷家书》收录了傅雷先生写给他的长子傅聪、次子傅敏的信,还有几封是写给长媳弥拉的。这样的书在现在市场经济大潮之下,按理应该是本很平常的书,但它却成为现在中国市场的畅销书,总印数超过了100多万册。从1981年至今已经21次印刷,在广大读者,尤其是青年读者中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这本家书,从可读性来说并不强,仅是一封又一封信,也没有吸引人的小标题,无非是几月几日,然后是一封信,如此而已。为什么这么一本书会有这样巨大的影响,会吸引那么多的读者,而且现在成了一本名著了呢?
在我看来,是因为这本家书中的父与子,是特殊的父与子。这本书中的父亲傅雷,既是位作家,又是位翻译家,学贯中西。(图55)儿子傅聪是位艺术家。这样的家书就充满了文学色彩、艺术色彩,是在艺术的氛围中用优美的笔调写成的。它不是一般的家信,其中蕴含了很多人生哲理、丰富感悟。这本书超出了一般的家书的范围。我曾经说过,信分两种:硬的信和软的信。硬的信是单纯地讲事情,像公文一样,讲完就结束了;而像傅雷家书这样的信,是软的信,它带有思想、文学、艺术等等的色彩,有很深刻的艺术价值。另外,傅氏父子是一对特殊的父子,他们父子受到了“极左”路线的连环迫害,演绎了循环的悲剧,是中国一代知识分子命运的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