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文學>> 诗歌评论>> 蔣焱蘭 Jiang Yanlan   中國 China   現代中國  
中華上下五千年妙詩妙詞趣話
  酌一壺千古風流詩、飲萬盞浮去玉壘詞。
  
  詩詞故事無窮,詩詞形式千姿百態。
  
  圖文並茂,詩詞精彩盡收眼底情景六融,詩詞智慧一覽無遺。
  
  中華上下五千年歷史中曾有過無數優美詩詞篇章,偉大的詩詞作品背後有着鮮為人知的動人故事。無論是“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的愛之歌,還是“君住長江頭,我住長江尾”的情之思;無論是“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的慷慨豪情,還是“此情無計可消除,纔下眉頭,卻上心頭”的悱惻委婉……在這些精彩妙句的背後,都有它們産生的時代背景和要表達的意境情懷……
  
  在這些性情各異、文采高超的詩人騷客身上究竟發生了什麽樣的故事,纔促成了一篇篇華章、一闋闋佳句呢?本書將給你答案。
  
  《中華上下五千年妙詩妙詞趣話》從萬千傳世傑作中,精選出最精彩動人又千姿百態的妙詩妙詞,並嚮您講述有關詩詞和詩人詞人的有趣故事,嚮您展示學習詩詞的樂趣及寫作的技巧。
季札不忘故,寶劍挂到徐君墓(1圖)
  季札不忘故,寶劍挂到徐君墓
  查看原圖
  季札雕像
  春秋時期,地處東南的吳國鍛製寶劍的技藝非常精良,出産的各種寶劍名聲遠揚。當時的人們也都以能有一把吳國的寶劍而滿足。
季札不忘故,寶劍挂到徐君墓(2)
  吳國的王子季札,人稱“延陵季子”,其身處寶劍産地,自然會經常身配精工製作的寶劍。有一次他出使晉國,途中路過徐國,便去拜見徐國國君。“大王,請接受我轉達父王對您的問候!”季札行禮畢,習慣地握住腰間的劍柄。徐君的眼光也自然地落在那金光耀眼的劍鞘上,露出羨慕的神情。
  徐君對寶劍的註意雖是一剎那間的事,可還是讓季札感覺到了,徐君設宴款待他時,他一邊飲酒一邊想:此劍送給徐君,對加強吳、徐友誼很有作用……可是,我出使晉國,身上無劍又不合適,於是他决定從晉國回來時再把寶劍獻給徐君。
  季札離開徐國去往晉國。過了一段時間從晉國返回,又經過徐國,便想將寶劍獻與徐君,卻看到徐國上下素衣白幡,一派治喪景象,原來徐君去世了。季札心裏很失落,他說:“我有心嚮徐君表示敬仰,不料永遠失去了機會啊!”
  一個隨從對季札說:“既然徐君不在,贈劍之事也就作罷吧?”
  季札擺擺手:“不行,此事不做,我心裏總會不安的。”於是他把寶劍贈給徐國新君王。新君王感激地說:“先王沒有遺囑,我不該接受貴重禮物啊。”季札衹得把劍挂在徐君墓地上,寄托自己的懷念。
  徐國人知道後都很感動,有人還就此事作詩,即《樂府詩捲八十三》中的《徐人歌》:
  延陵季子兮不忘故,脫千金之劍兮帶丘墓。
  由此,吳國與徐國的關係更親密了。
  劉嚮的《新序》也記載此事:“延陵季子將聘晉,帶寶劍以過徐君。徐君觀劍,不言而色欲之。季子未獻也,然其心許之矣。使反而徐君已死,季子於是以劍帶徐君墓樹而去。徐人乃為之歌。”
  季子本是吳王壽夢第四子,也是最小的兒子。吳王壽夢應該是第一位稱王的吳主。作為一位逍遙王權之外的國之重臣,季札學識豐厚,見聞廣博,這種過人的個人素質與文化修養讓其出訪列國寫就了春秋時期乃至中國歷史上一個又一個最經典的外交史話。贈劍徐公,也許衹是發生在季札出使各國的行程中的一個小而精微的插麯。但君子一諾值千金,季札是用自己的真心兌現着曾經的諾言,哪怕那衹是內心深處不為人知的一次暗許,什麽人情世故,什麽外交通誼,人心的交感纔是彌足珍貴的天下之大道。季札以他的高遠智識,清遠德行給後世留下了千古不朽的傳奇!
首頁>> 文學>> 诗歌评论>> 蔣焱蘭 Jiang Yanlan   中國 China   現代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