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錄
前 言
第一章 不尋常的槍聲
第二章 西柏坡神奇玄妙的傳說
第三章 抗戰勝利 中央遷往哪裏?
第四章 火起宣化店 金蟬脫殼戰
第五章 兵臨城下 炸平延安
第六章 到白毛女的故鄉去
第七章 西柏坡來了八路軍
第八章 千古之迷:西柏坡鄉神秘的莊園
第九章 組建人民武裝
第十章 西柏坡鄉紅色地主
第十一章 走進白毛仙姑洞:白毛女出自平山 轟動了延安
第十二章 金戈鐵馬--西柏坡伏擊戰
第十三章 西柏坡的喋血抗戰
第十四章 劉少奇、朱德走進西柏坡
第十五章 毛澤東在劉傢渠、天賜灣、王傢灣遇險
第十六章 毛澤東在佳蘆河遇險
第十七章 轉戰陝北中隱蔽戰綫的勇士
第十八章 毛澤東去西柏坡 如何跨過兩道天險?
第十九章 風雪五臺山遇險
第二十章 毛澤東1948年城南莊遇險
第二十一章 毛澤東遭女特務暗算
第二十二章 秘密建立“紅都”--西柏坡
第二十三章 西柏坡愛情:劉少奇與王光美的一世情緣
第二十四章 淑女愛上衛士郎 毛澤東自願當紅娘
第二十五章 烽火中的愛戀:鄧拓與丁一嵐
第二十六章 密令轟炸西柏坡錯把煙堡當“紅都”
第二十七章 共和國的前夜
第二十八章 密用“穿心戰術”偷襲西柏坡
第二十九章 三大戰役得勝之謎地下戰綫功不可沒
第三十章 中共七屆二中全會的幕後
第三十一章 進京趕考新中國從這裏走來
第三十二章 聖地光環:走進平山國泰民安
尾 聲--
附錄:“紅都”西柏坡揭密大事年表
主要參考文獻
記
前 言
第一章 不尋常的槍聲
第二章 西柏坡神奇玄妙的傳說
第三章 抗戰勝利 中央遷往哪裏?
第四章 火起宣化店 金蟬脫殼戰
第五章 兵臨城下 炸平延安
第六章 到白毛女的故鄉去
第七章 西柏坡來了八路軍
第八章 千古之迷:西柏坡鄉神秘的莊園
第九章 組建人民武裝
第十章 西柏坡鄉紅色地主
第十一章 走進白毛仙姑洞:白毛女出自平山 轟動了延安
第十二章 金戈鐵馬--西柏坡伏擊戰
第十三章 西柏坡的喋血抗戰
第十四章 劉少奇、朱德走進西柏坡
第十五章 毛澤東在劉傢渠、天賜灣、王傢灣遇險
第十六章 毛澤東在佳蘆河遇險
第十七章 轉戰陝北中隱蔽戰綫的勇士
第十八章 毛澤東去西柏坡 如何跨過兩道天險?
第十九章 風雪五臺山遇險
第二十章 毛澤東1948年城南莊遇險
第二十一章 毛澤東遭女特務暗算
第二十二章 秘密建立“紅都”--西柏坡
第二十三章 西柏坡愛情:劉少奇與王光美的一世情緣
第二十四章 淑女愛上衛士郎 毛澤東自願當紅娘
第二十五章 烽火中的愛戀:鄧拓與丁一嵐
第二十六章 密令轟炸西柏坡錯把煙堡當“紅都”
第二十七章 共和國的前夜
第二十八章 密用“穿心戰術”偷襲西柏坡
第二十九章 三大戰役得勝之謎地下戰綫功不可沒
第三十章 中共七屆二中全會的幕後
第三十一章 進京趕考新中國從這裏走來
第三十二章 聖地光環:走進平山國泰民安
尾 聲--
附錄:“紅都”西柏坡揭密大事年表
主要參考文獻
記
前 言
2009年5月26日,是中共中央機關、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部移駐西柏坡61周年紀念日。
61年前這一天的夜晚,一隊人馬悄然進入河北平山的一個小山村——西柏坡。
這一隊人馬就是中共中央機關、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部。這個山村成為毛澤東和黨中央進入北平,解放全中國的最後一個農村指揮所。從此,在這個小山村打響了决定中國革命命運的戰略大决戰;這個小小的山村,成了國共兩黨爭奪政權的分水嶺。在這裏,共産黨由弱變強,空前壯大,運籌帷幄,决勝千裏;國民黨由強變弱,急劇崩潰。在此召開了黨的七屆二中全會,拉開了中國共産黨的工作重心由農村轉入城市的序幕;奏響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樂章……
在西柏坡這塊神聖的土地上,曾留下許多美麗的傳說,“白毛女”的傳奇如何在此發端?以毛澤東為領導核心的黨中央,為什麽要選擇西柏坡這樣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山村,作為最後一個農村指揮所,從而完成農村包圍城市的革命使命?從延安轉戰西柏坡,遭遇重重險阻,黨中央是如何化險為夷的?南京、北平與小山村西柏坡怎樣驚心動魄地爭奪着中國命運的决定權?三大戰役决戰决勝的秘密在哪裏?七屆二中全會召開的前前後後,新中國為何從這裏走來……
西柏坡是河北平山縣的一個小山村,坐落在太行山東麓、滹沱河北岸的柏坡嶺下,唐朝盛期建村,村名叫柏卜村,一直沿用到清朝覆亡。民國初年,本村的教書先生齊玉軍改卜為坡,叫柏坡。因村東側有東柏卜村,故名西柏坡。
抗日戰爭時期,平山,這個當時衹有23萬人的山區縣,就有12065名青年參加八路軍,5萬人參戰,1萬多人犧牲,參戰和犧牲人數分別占全縣人口的25%和5%,為民族解放做出了重大貢獻。1985年,聶榮臻元帥在寫給平山人民的信中,又一次深情地回憶說:“邊區子弟兵平山團的英勇戰鬥精神,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早在大革命時期,平山縣就有了共産黨員,上世紀30年代又發展了一批黨員,並且組建了平山縣各級黨組織。平山縣的紅軍遊擊隊活動頻繁,曾有力地策應了紅軍北上抗日及東渡黃河,平山縣也因此一度被稱作是“北方興國”。1947年春,劉少奇、朱德選定西柏坡作為中共中央工作委員會的所在地;1948年初夏,毛澤東又在這裏安下了大本營。
本書作者用獨特的視角,以重大歷史事件為綫索,以人物活動為脈絡,圍繞延安遷都,轉戰陝北,移駐西柏坡……嚮讀者講述了許多鮮為人知的內幕故事。這些故事跌宕起伏,引人入勝,一層一層地嚮你揭開了西柏坡神秘的面紗,讓你領略西柏坡的風貌,靜心撫摩西柏坡的脈搏和感悟她的靈性,體會老一代領袖人物的革命艱難與風險。
在新中國成立60周年國慶來臨之際,謹以此書,紀念那些樸素而偉大的人們,紀念那些無名而熾熱的鮮血,紀念那些叱咤風雲的領袖們,銘刻不應忘卻的紀念。
作 者
二○○九年春
2009年5月26日,是中共中央機關、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部移駐西柏坡61周年紀念日。
61年前這一天的夜晚,一隊人馬悄然進入河北平山的一個小山村——西柏坡。
這一隊人馬就是中共中央機關、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部。這個山村成為毛澤東和黨中央進入北平,解放全中國的最後一個農村指揮所。從此,在這個小山村打響了决定中國革命命運的戰略大决戰;這個小小的山村,成了國共兩黨爭奪政權的分水嶺。在這裏,共産黨由弱變強,空前壯大,運籌帷幄,决勝千裏;國民黨由強變弱,急劇崩潰。在此召開了黨的七屆二中全會,拉開了中國共産黨的工作重心由農村轉入城市的序幕;奏響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樂章……
在西柏坡這塊神聖的土地上,曾留下許多美麗的傳說,“白毛女”的傳奇如何在此發端?以毛澤東為領導核心的黨中央,為什麽要選擇西柏坡這樣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山村,作為最後一個農村指揮所,從而完成農村包圍城市的革命使命?從延安轉戰西柏坡,遭遇重重險阻,黨中央是如何化險為夷的?南京、北平與小山村西柏坡怎樣驚心動魄地爭奪着中國命運的决定權?三大戰役决戰决勝的秘密在哪裏?七屆二中全會召開的前前後後,新中國為何從這裏走來……
西柏坡是河北平山縣的一個小山村,坐落在太行山東麓、滹沱河北岸的柏坡嶺下,唐朝盛期建村,村名叫柏卜村,一直沿用到清朝覆亡。民國初年,本村的教書先生齊玉軍改卜為坡,叫柏坡。因村東側有東柏卜村,故名西柏坡。
抗日戰爭時期,平山,這個當時衹有23萬人的山區縣,就有12065名青年參加八路軍,5萬人參戰,1萬多人犧牲,參戰和犧牲人數分別占全縣人口的25%和5%,為民族解放做出了重大貢獻。1985年,聶榮臻元帥在寫給平山人民的信中,又一次深情地回憶說:“邊區子弟兵平山團的英勇戰鬥精神,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早在大革命時期,平山縣就有了共産黨員,上世紀30年代又發展了一批黨員,並且組建了平山縣各級黨組織。平山縣的紅軍遊擊隊活動頻繁,曾有力地策應了紅軍北上抗日及東渡黃河,平山縣也因此一度被稱作是“北方興國”。1947年春,劉少奇、朱德選定西柏坡作為中共中央工作委員會的所在地;1948年初夏,毛澤東又在這裏安下了大本營。
本書作者用獨特的視角,以重大歷史事件為綫索,以人物活動為脈絡,圍繞延安遷都,轉戰陝北,移駐西柏坡……嚮讀者講述了許多鮮為人知的內幕故事。這些故事跌宕起伏,引人入勝,一層一層地嚮你揭開了西柏坡神秘的面紗,讓你領略西柏坡的風貌,靜心撫摩西柏坡的脈搏和感悟她的靈性,體會老一代領袖人物的革命艱難與風險。
在新中國成立60周年國慶來臨之際,謹以此書,紀念那些樸素而偉大的人們,紀念那些無名而熾熱的鮮血,紀念那些叱咤風雲的領袖們,銘刻不應忘卻的紀念。
作 者
二○○九年春